写给钢琴的情书 --读辛丰年《乱谈琴》有感 辛丰年是笔名、取的是Symphony的谐音,辛老为这名字一定找寻了颇久、得意了多时。辛老乃业余爱乐者中的绝顶高人,鄙人认为中文音乐随笔写得最好的是马慧元,其次就是辛老了。其实辛老的文字透着古风和严谨,小资不够、好玩不足,倒不一定是俺喜欢的风格,但辛老对音乐的热爱,那真真切切的热爱,足以征服我这个小字辈乐迷。 辛老说这本小小书可作为一本钢琴小传,大家对钢琴都这么熟悉了,还有必要写一本钢琴小传吗,去扯一些拨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的旧事,钢琴发展的历史,这样的书会有什么意思呢,想必辛老定是走火入魔了。60多岁退休后才圆梦钢琴的辛老,凭借他的满腔热情,在无人指导、乱弹琴的状况下,硬生生学会了几十首钟爱的钢琴小品,他的偶像是特立独行的英国剧作家和音乐评论家萧伯纳。70多岁的时候,辛老又因为帕金森综合症,无缘再叙琴缘,这之中的惆怅只有辛老自己知道。不能乱弹琴、只能乱谈琴了,正如在书中第一章节中谈到的,“期望爱乐而尚未深知琴趣的朋友们,爱上它、迷上它、享受它,如此便实现本愿了”。这本小小的钢琴小传,因为用辛老浓浓爱意炖熬,读来特别有味。 书中辛老不厌其烦的列举了关于钢琴的许多匪夷所思,读来十分有趣: 1、谈到琴键改革时,有颇多有趣的事情。因琴键布局的司空见惯,所以我们对琴键布局的不合理都熟视无睹,可见习惯对创造力的杀伤有多大。例举几个明显的不方便吧。琴键上弹奏同样音阶时左手、右手的指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将琴键设计成左右对称的方式,左右手指法练习会是多么惬意呀。现代钢琴88个键,是直线排开的,两端的高音和低音距离演奏者比较远,这点对琴童更甚,如果将琴键设计成圆弧环绕的方式,让钢琴抱拥着你,你感觉怎样?钢琴演奏中经常要弹琶音,手需要在键盘上跑动很远的距离,弹起来颇有难度和风险,如果将键盘每两个八度作为一排,设计成像阶梯一样的多层键盘,弹起琶音那还不是顺风顺水?其实在19世纪,确有一个叫杨柯的匈牙利人,做过这些键盘改进的设计,而且他的构思还得到了钢琴家李斯特和伯恩斯坦的认可,但最终也拗不过习惯的力量。存在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2、钢琴演奏方法的演进也是奇特的。钢琴最初是用6个指头弹奏,大拇指和小指落在琴键外面作为闲置资产,老巴赫是提出使用10指弹奏的第一个人。近期看到新闻报道一场特殊音乐会,无臂少年用脚演奏的钢琴音乐,当时感觉特别震惊,现在联想到古时的6指弹奏法,10个脚指头超过6个手指头,还是有可能的,特别是弹奏一些纯美的古典乐曲。 3、踏板功能的引进,使得钢琴音色更加丰富、绚烂和延绵,“脚”被认为是演奏家的第三只手,霍洛维兹就曾笑谈“人家总是在关注我手上的技巧,都忽略了我脚下的绝活”。从古典派、浪漫派到印象派、现代派,钢琴有沦落为打击乐器的趋势,只听到叮咚的响,听不到绕梁的乐,还是更愿意让巴赫的复调、莫扎特的钢协、肖邦的夜曲、贝多芬的奏鸣曲常伴身边。 4、19世纪钢琴普及到什么程度,连妓女接客的房间里都放着钢琴,“这么大的木头箱子,一件衣服都装不下”,这是妓女眼中的钢琴。因为没有CD、留声机、MP3,那个时代的人们如果想赏玩音乐,都必须身体力行,所以看谱、弹奏乐器都是非常普及的技能。马慧元和辛老都多次提及,要学弹琴、能看谱,走到音乐织体的里面更加丰富的体味音乐的美好,不要仅仅做印象派。真想回到那个时代,靠谱的生活。 5、音乐是一种横向的力量,它随时间的推移而展现。在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动作就是横向的,与音乐配合默契,故而弦乐先天拥有了更容易打动人心的音色。钢琴家的悲剧就在于他的动作绝对是纵向的,取得横向旋律线是钢琴艺术面临的永恒挑战。把一个个离散的乐音像珍珠项链般串起来,学会横向弹奏,这也是钢琴学习中必须跨越的技艺。 钢琴音乐的圣经也包括旧约和新约,巴赫的48首《十二平均律》为旧约,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新约,这些满山遍野的美好,我会用毕生去膜拜它。系统聆听本身可以作为一种修炼,最近也正在系统聆听贝多芬的9大交响曲,体会乐圣贝多芬是如何练成的,真是超级励志,如果再配上罗兰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真乃完美至极呀。从第一交响曲开头那调侃的和弦到第九交响曲中的欢歌雷动,简直难以相信贝多芬到底走过一条怎样披荆斩棘的道路,以一个如此卑微的人生能取得那样的辉煌!音乐让我不但能接近美好,还能看清美好孕育、破土、怒放的全过程,我只能感谢上天对爱乐人的眷顾,What a wonderful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