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2764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绘本的价值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5 02:3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0月逗逗 于 2011-1-7 15:35 编辑

    这个题目在脑子里已经盘旋数日,一直想写,起因是经常看到有家长把绘本等同于故事书,买了一本好绘本却只当看了一个故事就从此束之高阁,然后会抱怨:这书怎么这么贵啊,才那么几页纸,那么几句话。。。。这让我很替绘本打抱不平,也为那些掏了出去却没能实现价值的钞票扼腕叹息。
    可惜笔头功夫有限,一直在想怎么写才能完整陈述我的一家之言,拖着拖着就拖到了今天,明天就要带着逗逗回上饶了,回去之后估计上网没那么勤快了,所以今天晚上咱不偷懒,想到啥就写啥,希望这算是抛砖引玉,也希望我的一家之言能引发多方讨论,坚信真理越辩越明!
    与三叶草的很多妈妈相比较,逗逗接触绘本的时间不算太早,约2岁左右才开始,记得她当初的最爱就是《轱辘轱辘转》,那一本书,至少爱了半年吧,每天都抱着书找金虫子,找完金虫子又找全能鼠小妹,翻来覆去,乐此不疲,逗逗对绘本的热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这个当妈的也跟着受益,打着逗逗的旗号,一堆一堆的往家里搬绘本,和逗逗一起看一起乐。3岁那会儿,逗逗就会模仿着奶奶的语气皱着眉头摇晃着脑袋叹道:“这么小能看那么多书吗?我妈妈可真是浪费钱啊!”话音刚落却又急不可待地把书从我手中抢走,一溜烟的就跑了。
    不记得从啥时候开始,突然发现奶奶不唠叨了,而且逢人就很骄傲地说:“我家逗逗啊,会看很多书呢!”奶奶的这个转变,我仔细想了想,仍是因为逗逗。3岁那会儿,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逗逗已经可以有模有样的读很多绘本故事给爷爷奶奶听,奶奶好生奇怪,后来还带着老花眼镜来研究逗逗的书架。
    这其实也就是我要讲的绘本最根本的价值:好绘本能抓住孩子的心。
    毫不讳言,我们家书架上的绘本绝大多数是国外的。国产绘本,特别是逗逗喜欢的,屈指可数。不太熟悉绘本的朋友看到这里,估计会在心里嘀咕:崇洋媚外。可为了绘本,这个“骂名”我得笑纳:)而且,越往低幼年龄层走,国外绘本和国产绘本的差距就越大,区别在哪里?我想,存在角度问题,国外绘本从孩子的角度来展示世界,而国内很多书,仍然保持着高高的俯视角度并停留在浓浓的说教层面上。有时候也难怪孩子不爱听,我自己都能读睡着。还有,就是国内绘本发展的土壤问题,不过这个话题牵扯面太大,不是我等能随便下定论的,所以,我只能静静期待国产绘本也会有绚丽绽放的那一天。
    八着八着就跑题,又扯远了,拉回来:)
    我一直主张,在孩子合适的年龄段,给孩子读合适的书,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更千万不能高估孩子的阅读能力,切忌拔苗助长,因为读书,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要把阅读变成孩子的任务。有一个快乐阅读的基础,那么,好的绘本故事,对孩子的启蒙意义就是巨大的,通过阅读学会的自理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语言沟通能力都是家长手把手去教所不能比拟的。
    在这一点上,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为读了《肚子里的火车站》,逗逗懂得了去呵护她肚子里的小精灵们,爱吃蔬菜爱吃水果,啥也不挑食,因为她知道,小精灵们健康她才会健康;
    因为读了《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早晚各一次的刷牙从来不需要我去催促,逗逗一点也不希望哈克和迪克在她的牙齿里面造别墅,建游泳池;
    刚上幼儿园时,因为有了《一口袋的吻》的帮助,逗逗也顺利的渡过了分离焦虑期;
    当逗逗拿起画笔时,我们读了《点》,孩子的自信油然而生:画画有什么难的,我也会!
    现在训练逗逗每晚独立入睡,《白熊和黑熊》又来陪伴她了,而且逗逗还自创了一招,让妈妈在她手心上写字:“你不要害怕,妈妈爱你,晚安!”她说这一招是从《妈妈心妈妈树》里学来的。
    随着逗逗慢慢长大,我还欣喜地发现一点更为可贵的,那就是:孩子在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中,强大了自己的内心,并逐渐建立起了她自己的判断标准。逗逗会开始试着和我去争执,争执不下的时候,她会很清晰地说:“你认为怎样,那是你的感受,但并不是我的感受。”而这一点,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太重要了。
    举个身边的例子,朋友家的一个小姐姐,比逗逗大一岁,常在一起玩,这个孩子非常的安静、乖巧,很听妈妈的话。妈妈说对,那才是对的;妈妈说不行,那肯定是不能做的;吃饭的时候,她吃不下了,怯怯地问:“妈妈,我如果不吃了你是不是就不喜欢我了吗?”妈妈再三解释:“不会啊,我怎么会不喜欢你呢?”,但是孩子还是将信将疑的样子。
    对于这样的情况,她妈妈也很无奈,摇头道:“你说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呢?越大越难沟通了,我说喜欢她,她还觉得我好像不是发自内心似的。”
    这种情况好像挺普遍的,在我看来,孩子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妈妈的标准就是她的标准。
    而孩子不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我想,帮助孩子发现自我,找到自我,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事情,而绘本,应该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辅佐工具。
    同样是吃饭的问题,希望孩子不要挑食,不要含饭的道理若是从家长的嘴里倒出来,讲一千遍,一万遍也未必敌得过一个小精灵的魅力,而且,我们不停的苦口婆心地、翻来覆去地讲,最终在孩子心里就形成这样一个定论:必须好好吃饭的原因,是因为我妈妈希望我好好吃饭。但孩子如果是读过了《肚子里的火车站》,那么他关于吃饭的定论或许将改写为:我要好好吃饭,因为我要照顾我肚子里的小精灵们。
    以上是从主观的角度去看待绘本故事的价值。也不知说清楚了没有,欢迎拍砖,欢迎讨论。

    再从客观的角度剖析一下绘本。一是绘本的画面,二是绘本语言
    关于绘本的画面,想说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从李奥尼到希尔弗斯坦,从科奇.保罗到斯凯瑞,迥然各异的表现技法,酣畅淋漓的大师手笔,让人不能不羡慕现在的孩子,他们可以活在这么美好的精神食粮中。
    有听过一些家长的观念,觉得孩子如果以后不是想从事美术专业,其实这些画面好与否,对孩子意义不大。对于这种观点,我会觉得非常惋惜,家长的功利心太重,会蒙蔽孩子渴望美的眼睛。其实,试想想,在孩子成年之前,你真的能给他选定以后的人生方向吗?其实,再退一步想想,孩子是否从事美术专业,这不是最重要的,但是绘本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审美观,而审美观这东西,却是每个孩子都不可缺少的。
    继续说绘本的画面。其实就算从功利的角度,可挖掘的宝贵资源也实在是不少。看看现在美术培训班出来的孩子,笔下的蓝天、白云、太阳、带烟囱的房子、长着红色苹果绿色叶子的树。。。等等等等,基本都是千篇一律。孩子的这些作品,有时候看到真会让人很绝望。绝望时就会想呼吁:带孩子多看绘本吧!《花格子大象》里千奇百怪的热带树林、《天使的笑脸》里面五彩缤纷的笑脸、《100层的房子》里面的形态各异的楼梯。。。
    绘本的画面给孩子们带来的是还有无穷的探索乐趣。科奇.保罗的每一本书的每一张画面都值得细细去品味,精彩非凡的细节描绘,层出不穷的惊喜,不但能让孩子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还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观察力。
    带孩子一起读《小黄和小蓝》,让孩子的想象力不受具体形态的拘束;
    一起读《我的连衣裙》,让孩子的思维跟着美丽的连衣裙一起变幻一起飞翔;
    一起读《点》和《味儿》,让孩子能真正感受到涂鸦的快乐,能品出涂鸦的味道。
    拿起绘本,在孩子眼前打开的就是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让孩子从中感受美,认知美,再到表现美,创造美。

    最后说绘本语言
    打个比方,不知是否恰当。绘本语言,好比家长和孩子中间的交流枢纽。比如一个词,你口对口教孩子怎么用,孩子很难理解;若通过绘本语言来读给孩子听,孩子马上就能体会到这个词的美妙之处。
    逗逗的语言能力是比较强大的,绘本语言功不可没。这一点,随着逗逗的长大,我的感受也是越来越深。逗逗的很多惊人之语,都是和绘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晒几个以前记录的,逗逗妙用绘本的段子:
   洗澡时,王逗逗到处找她的小拖鞋:“妈妈!我洗澡穿的小拖鞋呢?”
    我四下一看,真的没见着,随口道:“可能前阵子奶奶给收起来了。”
    “为什么啊?!我要穿的!”王逗逗对这个答复很是不满。
    ——“你要坐在澡盆里洗澡,又不肯站在莲蓬头下直接冲,要拖鞋有什么用呢?”
    逗逗有点郁闷:“那我什么时候才可以穿拖鞋呢?”
    ——“等你肯站在莲蓬头下直接洗澡的时候,或许今年夏天就行了。”
    逗逗对莲蓬头向来有点抗拒:“不行不行,我要长到像你这么高才可以站在莲蓬头下洗澡的。”
    “今年夏天就可以了。”懒得跟她废话,斩钉截铁d表了态之后,小家伙无语了几分钟。
    试好水温,准备伺候小美女沐浴了,正帮她脱着衣服,听到王逗逗开口了:“那好吧,等到夏天,我就站在莲蓬头下面直接洗澡,这样就可以穿上我的小拖鞋。”顿了一下,突发一声感叹:“这就是生活!
    笑倒。。。王逗逗这句感叹是有出处的:《快乐爸爸》里的爸爸对孩子说:“……等你长大了,有一天,你会到游乐场买五张彩票,然后大哭一场,哈哈,因为你什么都没中!这就是生活!

(记录于2010年1月4日)


    有天晚饭后下楼散步,她看到路旁的绿化带上有一个被扔弃的空牛奶盒,就要伸手去捡。我第一时间制止她,她转过头,有点委屈,说:“妈妈,把牛奶盒丢在这里是不礼貌的行为,应该拿掉这个盒子,跟小树说对不起。”当时真是震住了,这不是逗逗的原创,这话是有出处的《走进生命花园》,书上的原话是:
孩子抬起头来,
他看到月亮上面插着一面旗子,
他想,真是不礼貌的行为啊,
应该拿掉旗子,然后跟月亮说“对不起”。
    这本书是当时在深圳读书节上买回来送给六六的,只给逗逗读了一遍。这件事情再一次证明:只要是好书,你就大胆给孩子读,相信他,他会用他的方式听懂。

(记录于2010年12月17日)



    妈妈,火山的肚子里有很多很多美丽的小花苞,火山爆发的时候,它们就从火山的肚子里冲出来,在空中轻轻的转身,就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对了!就像《彩虹色的花》那样的花瓣!这些五颜六色的花瓣轻轻的落在地上,变成了肥料,后来,就从这些地里长出了很多很多彩虹色的花。
    那些花好漂亮啊!旁边的人在拼命鼓掌!他们的巴掌拍得太用力了,手也拍红了,脸也拍红了,脚也拍红了,全身上下都红了,后来他们也变成了五颜六色的人。
    ——逗逗前段时间看了《彩虹色的花》,很喜欢,那天在深圳的路上,即兴编了这么美丽的一个故事。

    关于火山爆发的联想,我猜可能是来自于《第一次发现——火山》,这本书中有讲到:火山灰是一种极好的肥料,会让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记录于2010年12月17日)


有一个房子里,飘荡的全是海水

水面上有波浪,还有一艘帆船

帆船里有小宝宝,有摇篮,还有一只小黑狗

海水轻轻地,轻轻地摇着摇篮

小黑狗在小宝宝的身边,一点儿也不想离开

小宝宝慢慢地,慢慢地不害怕了,

就算沉到水里也不会害怕,

因为小黑狗是不会怕水的!


    这是前几天早上逗逗醒过来睁开眼睛形容给我听的一个梦,而头天晚上,我们正好读了《你出生的那个晚上》,逗逗就活学活用上了那诗一般的语言。

    关于绘本语言的魅力,其实有心的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的时候肯定已经深有体会,我就曾无数次的被打动,所以当有家长认为:绘本只是幼儿的选择,随着孩子长大,将在阅读的路上被慢慢淘汰。我就马上跳出来激动地嚷嚷:不是这样的,绘本的阅读年龄是0-99岁!
    哈!我就这么容易激动,就像崇拜孩子一样,我膜拜绘本。陪孩子一起用心去读绘本,去感受绘本语言的魅力,我相信,这将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方式。
    绘本语言深入浅出,可以将哲学的道理解释得很诗意,比如《世界为谁存在》、比如《走进生命花园》;
    又可以将生离死别的愁绪诠释得很温馨,比如《獾的礼物》、比如《长大做个好爷爷》;
    还可以从独特的角度去安抚孩子对于黑暗的恐惧,比如《白熊和黑熊》、比如《魔奇魔奇树》;
    《世界上最最温馨的村子》用一个看似快乐,实际忧伤的故事,就不着痕迹地让孩子理解了战争的可怕;
    什么又叫分享?读一读《彩虹色的花》,再读一读《石头汤》,相信孩子和家长都会从中品出不同的滋味。。。。
    等等诸如此类,如此精彩纷呈的语言表现手法,其实也是绘本奉献给我们的一桌满汉全席。
    再回到功利的角度,绘本语言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将丰富孩子的文字组织能力,试想,读绘本长大的孩子,作文本上的主人公还会永远只是小红和小明吗?
    当然,关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单纯地依靠绘本,家长也是要用心做功课的,陪孩子一起感受绘本语言的魅力,和孩子交流最真切的读绘本的心情,用心记录下孩子语言表达方面的每一个细小进步,然后读给孩子听,给予真心的赞美和鼓励,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好像写完了,回头看了一下,也不知是该鄙视自己还是表扬自己,逗爸明天看到了,肯定会从鼻子里哼出一句:还真不是一般的好为人师!
    看在我半夜三更不睡觉猛码字的份上,欢迎大家畅所欲言,从自己的角度多聊聊绘本,因为我感觉,现在很多家长买绘本仍处在跟风阶段,对于自家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并未建立起清晰的判断标准,有些好书,买回去了又没能好好利用起来。所以,希望通过我的这块“砖”,让大家都来热烈讨论,把自己心里的疑惑都摆出来,还是那句话:真理越辩越明!
24#
发表于 2012-10-20 22:01:56 | 只看该作者
看着,是惊喜。跟着你们就对了,谢谢分享!!!!!
23#
发表于 2012-10-17 15:17:31 | 只看该作者
收获很大
22#
发表于 2011-1-6 18:26:16 | 只看该作者
很久没有那么耐心的看完那么长的帖子,看的很仔细,收益真多!
我家卓卓三岁左右,周末我们经常去书城看这些绘本,书的质量很好,画面漂亮,故事简短但引人深思,每次去都看,但是觉得价格不菲,一直没有买回来细细读。直到今年4月份,哦,不,是去年四月份,认识了这群对绘本有着强烈热爱,又大力推荐的妈妈,我们才买回来第一批绘本。一般我都会自己先看,然后给卓卓再一起读,一起讨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大半年来搬回家的书,是卓卓之前几岁都没有的。现在卓卓爱上了绘本,自己读,还有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在陪她一起读的过程中,收获很多,自己的心安定了,没那么多浮躁的东西了!
感谢大家,感谢三叶草,以后,我们共同多读书,读好书!
21#
发表于 2011-1-6 17:02:53 | 只看该作者
“绘本”这个词是认识了三叶草才知道了。第一印象是,台湾腔。至今不知道绘本是不是就是我们从前的“图画书"呀? 还是要满足特定的条件的才能被称为“绘本”?

在同志们(主要是番茄)的感染下,我也订了一摞绘本。画面的确很美很纯很感人。

但其中有一套柚子的故事让我有些迷茫。说是适合9-15岁看。可每页就那么几个字。别说9岁了,更小的孩子也能迅速读完。今天送给老闺密了,因为她女儿10岁。她捧着翻了一会儿,犹疑着说,我女儿现在都看密密麻麻字的书了。我说,字虽少,值得回味,尤其是后面的点评。基于不便驳我的面子吧,她说了句:好吧。

其实我心里也打鼓也迷惑。这书到底好在哪儿?9-15岁的孩子能接受一幅图配一行字的书吗?会不会太儿科?

可又知道一个事实,15岁的女儿翻过之后的确乐了,说,这些书挺有趣的。我问:喜欢吗?答:喜欢。
搞不懂是她太幼稚还是我太武断。

如番茄所说,搁置质疑,抱着学习的态度尝试着去了解,领悟。既然大家说好,一定有理由。我也投入到绘本的学习中去吧。请童鞋们多多指教!

一定要说一句:码字的同学辛苦了!!!! (我写这么几个就肩酸臂累脑抽筋)
正是有了你们见解的分享,才让我这个懒人也动起来,向着预防老年痴呆症的目标进军!
更是因为你们思想的奉献,才让我们有了学习的内容,打开了领悟的大门。
谢谢!
20#
发表于 2011-1-6 15:37:09 | 只看该作者
细细读完,获益良多,从绘本中获取更多也是萦绕心中很久的问题。
19#
发表于 2011-1-6 14:18:22 | 只看该作者
是抛出一块玉,引来一块块玉~~
18#
发表于 2011-1-6 14:07:40 | 只看该作者
抛出一块玉,引来一块玉!真让人激动。
17#
发表于 2011-1-6 14:0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朵米妈 于 2011-1-6 14:04 编辑

真想给个大大的拥抱给逗。
昨晚躺在黑暗的房间失眠的时候,逗却奋战在电脑前,留下这一大篇为好绘本鼓歌的好文字。
一本薄薄的,甚或没几个字的印刷品,却打开了一个浩淼无垠的世界,这世界如此深邃宽广,又包罗缤纷万象,它可以穿越时空,也有智慧的思想,却只卖个盒饭的价格。而它又几乎没什么损耗,保存的好,连你的孙子都还可以读。
书固然是好,但是,读书是了什么?
这点深切认同逗的观点。正如去年在圣诞的培训上说的,我所关注的正是“为了自我的阅读”。这其中就包括了认识与感受外部的世界,建立亲人与朋友的交往体系,以及核心的自我探究与理解。
一本好书,会成为我们自己,这是我们喜爱这些书的另一个缘由吧。它就像我们的一部分,安静的藏身在一册书本,等着我们将它打开,原本模糊的清晰了,淤积的消解了,蛰伏的点燃了,还有那些像是神迹般的灵光和心领神会,那是它在我们灵魂中的归位。
所以特别感动于叶子的故事,学生的,孩子的,那些在故事中找到的自我,他们是如此的幸运。
而我们也是有福的。
16#
发表于 2011-1-6 12:48:13 | 只看该作者
绘本的意义(续)(2011-01-06 09:21:04)
标签: 绘本爱教育 分类: 绘本阅读  
昨天赶着接孩子,写到书对我的意义,进而写到绘本对孩子的意义。仅就绘本本身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其实我觉得些绘本的意义往往不在于绘本本身,更重要的在于它延伸的内涵——关系!就是在绘本阅读中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关系决定一切。

成人给孩子讲述绘本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亲子关系的开始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感受到绘本对孩子精神上丰富的含义,往往他们只关注了绘本本身,比如字有多少,画得怎么样,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可是往往忽略了如何把绘本给孩子的这个过程,即亲子联系的过程。我想,无论什么样的讲述技巧,怎么也替代不了舒服的一角,父母给孩子亲密的拥抱,温柔的声音,一同阅读带给孩子的愉悦感,即便是多年以后,他对于讲述内容本身的模糊,总也替代不了那画面感一样温馨的回忆。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沟通的渠道,是分享喜悦,疏导负面情绪的渠道。有良好亲子关系的父母和孩子能正常的沟通,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坚持……这些不是光靠单纯的看书和学习就能学到的。而且我也可以预见,拥有良好关系的家庭,在叛逆期的未来也能拥有更多的沟通方式去面对看似暗流汹涌的时期。而作为父母也就能从容一些面对。

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切皆有可能。

另一方面,孩子和孩子交流的东西如果是基于绘本的基础,那些看似洪水猛兽一样的电子游戏、低俗漫画、不良意识也不会让我们的孩子迷失方向。

记得有人说过:“当一个人意识到什么是美,那他终身就会追求美!”,也是基于这个理论,美国的某个教授把某贫民区的孩子一个个都调教成了合格的公民,,甚至是精英的公民,他就是在这些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成立一个合唱团,并且在这个看似充满了暴力、黑暗的地方长期的坚持下去,以美好的东西去开启孩子的心灵和眼睛!

我一直认为各种教育理论中会忽略孩子的一个群体意识。

诚然,理论很重要,教师很重要,家庭很重要,但是,孩子5、6岁以后,整个孩子的群体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我们所忽略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盲从与名校的原因,毕竟一个好的群体带给孩子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被那些看似洪水猛兽的低俗的东西给冲击的七零八落的,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孩子周围,用绘本去充实他的生活,包括他的朋友呢?

在我坚持这么长一段时间绘本的推广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们的语言一个个变得灵动起来,他们谈论的东西拥有了爱、民主、自我作为基础——“看这么多美好的绘本也许不会长出一个好的果子,但是绝对不会长出坏果子!”

《长大以后可以做什么》

9月4日,我们在架空层组织了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长大以后可以做什么”。

这本来是想个由头让孩子们在一起玩——暑假里,回老家的,外出旅游的,在家闲着的……随着假期的结束总应该适时的给孩子们聚聚——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期间孩子们诸多的思想和妙语让妈妈们惊喜不已!

看完《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个绘本,糊糊说:“我长大以后要做公主!”,大鹅接着说:“我长大以后要做铠甲勇士!”石头说长大以后要做大鲨鱼,而且还是虎头鲨!远远说:“我长大了以后要建一座高高的楼房!给妈妈住!”贝贝接着说:“比天空还要高!”石头说:“比地球还要大!”涛涛说:“我也要做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女孩子们接二连三的表示都要做公主,只有陈泓,想了很久,告诉大家——“我长大了,要做一个妈妈!”,我为孩子们的天真和勇敢感动“是啊,长大做一个好妈妈,养育一群像你们一样可爱的宝宝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啊!”

《你很快就会长高的》讲述了阿力想尽了办法,又是喝牛奶,又是体育锻炼,又是按时睡觉,又是努力学习,可是依然没有办法立刻长大长高,在他灰心的时候,高个子的叔叔告诉他,其实高个子也有高个子的烦恼,比如说做不进小汽车里,进门容易撞头,没有合适的衣服可以穿……他终于明白,其实个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开心的度过每一天,开心比个子来的重要!这个故事,看起来很有意思,也很简单,但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是不是也应该想想里面蕴含的道理呢?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是不是更重要一些?

《彼得的小椅子》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长大以后,觉得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最后,他明白,其实自己长大就是个现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也许很多孩子期待着长大,但是长大以后,他们的内心还希望自己是个小BB,依然能得到我们大人的关心和照顾,就像大鹅前一天洗澡,提出来要坐回以前的洗澡盆,好好的体验体验以前小宝宝的感受,最后他发现,盆子小了,自己真的是长大了,腿那么长,不能完全放进洗澡盆了!但是无论他长大多大,都是我心爱的宝宝。还有涛涛,他提出个问题:“其实我不想长大,因为长大了,妈妈就变老了,我不想妈妈变老!”我说:“是的,你们长大了,爸爸妈妈会变老,没这么漂亮了,也没这么有力气,不能抱动你们,走路也没这么有力气了……”大鹅坐在我旁边对我说:“妈妈,没关系,等你老了,我可以抱你!”其他的宝宝也开始嚷嚷,“是啊,我们长大了就有力气了!”我又吃惊,又感动,摸摸大鹅的头说:“谢谢你宝宝!”

谁说孩子的内心就是简单?从这些孩子的口中,我能听到他们的思想,聆听他们的内心。我们是否也能停下来听听他们的想法呢?(以上记录于2010年9月6日)


“没有经历失去的痛苦,就不能理解重新获得的幸福”

“没有经历失去的痛苦,就不能理解重新获得的幸福”——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是在我的课堂上,从一个男孩的嘴里说出来的,他说的几句话都深深的打动了我!


这个学期,刚开始,我依然按照以往的思路,以绘本作为引入,

……
这四节课后,我总觉得还是少些什么东西,也就是说也许我自己只是希望用美好来感召孩子,但是孩子们是怎么看待我的这种行为的呢?他们意愿的表达似乎还是少。所以从第五节课开始,我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当然,这个改动也是建立在这节课动手实验比较少的基础上!

我这次选择的绘本是《小房子》,但是在给孩子们讲之前,有几个要求:1、尽量不要看文字,多多欣赏美丽的画面;2、带着疑问看,看完以后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同学可以不用提交作业(孩子们听到这个,立马激动起来),但是答案不能是那种公式化的,而是发自自己内心的。

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我自己觉得音乐搭配的非常好(题外话,这几次绘本我觉得音乐选得都非常好,都能契合着故事情节的起伏,好的音乐,可以让故事增色不少!)讲完以后,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喜欢这个故事么?为什么?呵呵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六班,竟然一开始就是好几个“不喜欢”,人家也有道理的——这样一个故事很老套,现实生活中谁如果从农村出来了,到了城市生活还会回到农村去的?……

我没有指责孩子们,我只是提醒他们喜欢与否要讲自己的理由,要有根据。后来我看到了方**持续不停的举着手,我让他回答:“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所小房子就是我自己。我也是从一个农村一样的地方来到深圳,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不适应,没有朋友,感觉自己很孤独,城市的节奏很快,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讲的不是特别流畅,看得出来心情有些激动,我持续的用目光鼓励他,并且提醒其他同学聆听他的发言。他讲完以后,我也很激动:“方**的发言深深的打动了我,我觉得他说的非常好!是的,你喜不喜欢一个故事在于你自己的经历,这个绝对没有对错之分,但是要能打动别人,那一定是要发自内心的声音!”

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小房子在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最幸福?为什么?

呵呵,刚开始很多孩子唧唧喳喳的说“小房子在农村的时候,感受春夏秋冬的时候很幸福!”,一个女孩在角落里说:“小房子重新找到一个开满雏菊的山岗,这个时候他最幸福!”我追问:“为什么?”小女孩小声的说“因为他‘笑’了!”“太棒了!同学们,你们看到小房子笑了么?”我立刻把ppt重新打开,让孩子们再次仔细的看小房子的表情。此时一部分孩子喧哗起来 “哦!原来他是有表情的,刚开始是笑的,后来悲伤,后来又笑了!”我大大的表扬了女孩的仔细,因为我知道她是真真的在看,并且理解。我接着问,“为什么小房子在后来重新会到乡村的时候会幸福呢?”“因为没有经历失去的痛苦,就不能理解重新获得的幸福!”我看到方**在自己的位置上眼睛一闪一闪的说!

天啊,真像一个哲学家!我向全班大声的重复他说过的话“很好!没有经历失去的痛苦,就不能理解重新获得的幸福!”

我想这真的是这本绘本带给这个孩子最大的感受,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这样的经历,就不会有这种程度的认识。这一刻,我突然很感激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它让你能有幸去接触一些学生,去为他们感动。

第三个问题:“因为现在城市发展很快,我们也不能一概的说好还是坏,但是你们也是城市发展的亲历者,如果这个小房子要拆掉,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就现实来说,你们也就是看着**村拆迁的过程。”呵呵,后来孩子真的能举出城市拆迁的真实的事情:打架、打官司、高额赔偿费……我只能说这些都存在,但是合不合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


今后,我依然要做这种尝试,因为没有交流,你就不能明白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呵呵,想想,世界上真的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为什么大家的想法就要一致呢?而且对于一部作品的认识真的和每个人的经历有关系!)。(以上记录于2010年4月1日)


我们永远都不要低估了这些孩子,哪怕我们存在的这个社会是洪水猛兽,有爱支撑的心灵,会开出花,会结出果,爱就是这样改变社会,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切的基础。绘本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5 01:42 , Processed in 0.07457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