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3717|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 组-2017初级班第五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7-6-3 00:5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叶草故事家族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7初级班5月27日 20:00-21:00
第五讲“亲子阅读玩起来”
主讲老师:秋雪

作业:
根据课程中列出的延伸活动设计要素,以一本书为例设计延伸方案并在家庭中进行实际演练、操作。

要求:
1、详细记录活动方案及活动过程,图文并茂。
2、论坛小组内作业贴回复,不少于400字。

3、作业截止时间6月9日23:59.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7#
发表于 2017-6-20 13:47:46 | 只看该作者
初级班线上课程第五课“亲子阅读玩起来” 主讲老师:秋雪 作业:  根据课程中列出的延伸活动设计要素,以一本书为例设计延伸方案并在家庭中进行实际演练、操作。  要求:  1、详细记录活动方案及活动过程,图文并茂。  2、论坛小组内作业贴回复,不少于400字。
E29  王婷  扬扬妈(补作业)
      这次作业,对我来说,真的是这6次课程中最难的一次,包括毕业论文都没这么让我犯难过。回顾自己这近3年来的亲子阅读,真的只是阅读,都是我读给孩子听,没有做过什么延伸的演练。原因有:1、我的动手能力太差,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行,真的做不出什么好玩的东西;2、孩子还太小,他的动手能力也弱(这个月刚满三周岁)。除了一下翻翻书和洞洞书是本身孩子就可以去扣去翻的,我自己真没做过什么道具。这真的是我的短板。
但是看到群里组长说,如果有作业未提交就无法毕业,想想自己还是不能这么畏难,哪怕拿不到优秀,至少,作业还是要交,态度还是要好,就硬着头皮补这次作业了。
      最近还在对乐乐趣翻翻书系列里的《揭秘科学》感兴趣了,然后我就跟他玩了里面的一个游戏,书里面是用尺子,把小鸭子翘起来飞进杯子里。我们就用一个硬币代替,把硬币放在尺子的一头,再用硬币翘起飞进杯子里。孩子还是玩得挺开心的。这本书里面,其实有很多内容都可以照着书来玩。还有翻到介绍人的身体的那一页,里面有说到心脏,我就要宝宝听我的心跳,然后我也听他的心跳,他也玩得挺开心。      6次课程下来,我的最短板就是动手能力,亲子阅读完全没有玩起来。现在初级班虽然结束了,但是自我学习和成长没有结束,接下来的日子,我一定要加强自己这方面的学习,带着孩子一起,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让亲子阅读能玩起来。

微信图片_20170620132421.jpg (199.17 KB, 下载次数: 80)

微信图片_20170620132421.jpg

微信图片_20170620132431.jpg (206.11 KB, 下载次数: 78)

微信图片_20170620132431.jpg

微信图片_20170620132428.jpg (205.66 KB, 下载次数: 96)

微信图片_20170620132428.jpg
26#
发表于 2017-6-19 20:45:03 | 只看该作者
E03 网络故障   代为粘贴

E03  wl初心万莉
527 20:00-21:00 初级班线上课程第五课“亲子阅读玩起来”主讲老师:秋雪 作业:
根据课程中列出的延伸活动设计要素,以一本书为例设计延伸方案并在家庭中进行实际演练、操作。
要求:
1、详细记录活动方案及活动过程,图文并茂。
2、论坛小组内作业贴回复,不少于400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补作业
      这次作业一拖再拖,因为懒也因为畏难情绪,女儿小,儿子大了,好像要把亲子阅读玩起来,不太容易,所以作业没有积极的完成。可心里一直惦记着作业,今天刚好有机会补了作业。
     女儿快1岁时,买了一套书《米菲认知洞洞书》,孩子超级喜欢那只可爱的米菲兔,书中的内容女儿还不大理解,可是那只可爱的兔子,她倒是记得非常清晰,每天都要把兔兔拿出来翻一翻,今天女儿翻翻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既然孩子那么喜欢,那我可以给她做一只兔子玩具。说干就干,我找来了我几年前用铁丝做好的兔子灯原型,
      这个原型是几年前给儿子中秋节做兔子灯留下的,一直没舍得扔,今天是派上用场了。
      我现在需要做的是:给小兔子穿上衣服。找来做衣服的白纸,告诉女儿: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兔子,好不?她使劲的点头,小小年纪可以帮忙做手工了,好厉害。
我忙着贴纸,女儿也一直在帮忙,一会帮我拿纸,一直帮我涂白乳胶,虽说有时帮倒忙,但她能有如此表现,让我非常吃惊,我们就这样贴纸一直到午饭,大概2小时,她都没有像平时一样要求我抱。
     等女儿睡着了,我继续,终于,一只可爱的兔子大功告成。
     这个兔子不仅仅是玩具,还是灯,拉着能走,刚好适合1岁半的女儿,现在就等着晚上拉出去溜溜了。
     儿子小时候,陪儿子做的手工作业不少,可都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据绘本做的延伸活动几乎没有,秋雪老师的课,让人脑洞大开,原来绘本可以这样玩,而之前的我,只是读绘本,难怪绘本读了不少,孩子却没有爱上绘本。而我,也因带着目的的阅读,自己也没有爱上绘本,理解绘本,在书与孩子之间并没有搭建上桥梁,亲子阅读,也只是表面的阅读。
      亲子阅读玩起来。


1.jpg (114.75 KB, 下载次数: 90)

1

1

2.jpg (116.32 KB, 下载次数: 96)

2

2

3.jpg (152.64 KB, 下载次数: 99)

3

3

4.jpg (223.29 KB, 下载次数: 80)

4

4
25#
发表于 2017-6-19 15:34: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E03  wl初心 万莉    5月27日 20:00-21:00 初级班线上课程第五课“亲子阅读玩起来” 主讲老师:秋雪 作业:  根据课程中列出的延伸活动设计要素,以一本书为例设计延伸方案并在家庭中进行实际演练、操作。  要求:  1、详细记录活动方案及活动过程,图文并茂。  2、论坛小组内作业贴回复,不少于400字。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补作业        这次作业一拖再拖,因为懒也因为畏难情绪,女儿小,儿子大了,好像要把亲子阅读玩起来,不太容易,所以作业没有积极的完成。可心里一直惦记着作业,今天刚好有机会补了作业。          女儿快1岁时,买了一套书《米菲认知洞洞书》,孩子超级喜欢那只可爱的米菲兔,书中的内容女儿还不大理解,可是那只可爱的兔子,她倒是记得非常清晰,每天都要把兔兔拿出来翻一翻,今天女儿翻翻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既然孩子那么喜欢,那我可以给她做一只兔子玩具。说干就干,我找来了我几年前用铁丝做好的兔子灯原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原型是几年前给儿子中秋节做兔子灯留下的,一直没舍得扔,今天是派上用场了。          我现在需要做的是:给小兔子穿上衣服。找来做衣服的白纸,告诉女儿: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兔子,好不?她使劲的点头,小小年纪可以帮忙做手工了,好厉害。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忙着贴纸,女儿也一直在帮忙,一会帮我拿纸,一直帮我涂白乳胶,虽说有时帮倒忙,但她能有如此表现,让我非常吃惊,我们就这样贴纸一直到午饭,大概2小时,她都没有像平时一样要求我抱。          等女儿睡着了,我继续,终于,一只可爱的兔子大功告成。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兔子不仅仅是玩具,还是灯,拉着能走,刚好适合1岁半的女儿,现在就等着晚上拉出去溜溜了。          儿子小时候,陪儿子做的手工作业不少,可都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据绘本做的延伸活动几乎没有,秋雪老师的课,让人脑洞大开,原来绘本可以这样玩,而之前的我,只是读绘本,难怪绘本读了不少,孩子却没有爱上绘本。而我,也因带着目的的阅读,自己也没有爱上绘本,理解绘本,在书与孩子之间并没有搭建上桥梁,亲子阅读,也只是表面的阅读。        亲子阅读玩起来。
24#
发表于 2017-6-18 23:47:17 | 只看该作者
E09 方秀业
提到亲子阅读,也许你脑海里闪现的画面就是爸爸妈妈在宝贝睡前给他读故事。这确实是亲子阅读的一种形式,但却是最初级的形式。如何通过丰富亲子阅读的形式让宝贝喜欢上读书?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三到六岁的儿童最核心的任务是游戏,通俗的讲,就是“玩儿”。那么,如果你希望小朋友爱上阅读,就想方设法让亲子阅读成为一件好玩儿的事,让小朋友成为一个会玩儿、玩儿得好的小孩儿。
一、书籍的选择:兴趣和价值观的体现
1、注重画面质量。特别是绘本,基本上是阅读起步时的首选。有些小朋友特别注意看图片,不认字的时候就是图画在传达信息。首先我选择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来体验爱的感受。
2、注重表达形式。这本书语言简单,但是本亲子间很好互动的书。
二、亲子阅读方式:注重互动,形式多样。
1、先由我读他听。纯听,持续的时间很短,因为对书本身的好奇。先让它大概了解故事的内容。
2、互问互答。例如 “小兔子有多爱大兔子呢?”“它是怎么去做的?”“当大兔子的爱比它多的时候怎么办呢?”
3、朗读接力。就是我读一段一它读一段。我读的时候为了让她认真听我常常故意读错字,或者跳过某些句子或段落,一一马上就给我指出来,不行,重来。她读的时候我就知道她认识了哪些字,哪些不认识,哪些意思不明白。这种方式特别能提高小朋友的阅读能力。
4、分角色朗读,互动扮演角色。和孩子一起唱《小兔子乖乖》这首歌。
5、故事表演。这是分角色朗读的升级版。大人扮演大兔子,孩子扮演小兔子通过肢体和语言进行表演,更能理解故事。
6、故事接龙。故事讲完后,让孩子去想象后来小兔子想来后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在阅读中游戏,通过游戏激发读书兴趣。这和通过读书学到多少知识相比,激发出读书兴趣显然更重要。而游戏之所以能激发兴趣,就是因为它让人感到了欢乐,而技能和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获得了。互动式的亲子阅读,对于增进亲子关系、提升亲子感情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23#
发表于 2017-6-18 15:43:29 | 只看该作者
E13张立力lilizhang
关于“亲子阅读玩起来”这课,确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原来阅读不仅仅只是读绘本,还有延伸,还有很多的玩法。虽然触动很大,但挑战也不小。毕竟从来没有试验过,以前倒是看到过高级班的故事妈妈实施过,当时就是觉得她特别有心。但今天真的轮到自己实操时,发现原来不仅用心,还得留心观察。
这也是为什么本次作业迟迟未提交的主要原因。我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在与孩子绘本阅读的过程中留心观察过她的表现。无论是读完后即时的想法,抑或是之后在孩子心里留下的印记。这些我都没有留心体会到。所以对于我自身反倒是很难去引导她来加深对绘本的认识。
其实,现在我慢慢回想起来,又翻看了照片。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中都有读过的绘本的影子。比如,有一次去到郊外,见到一群圈养的鸡,孩子就说哪个是卡梅利多,哪个是皮迪克……又比如,她会自己做一顶帽子,说是《世界第一的帽子》;还有她喜欢挖鼻屎,又有公主情节,我就给她讲公主是怎么挖鼻屎的。以后每次看到她挖鼻屎的动作就提醒她公主是怎么挖鼻屎的。
听了秋雪老师的课讲到关于阅读延伸的设计要素,猛然发现其实在给孩子读之前,自己就得先把故事嚼透了才行。以前的方式顶多自己预览一遍,然后仗着自己认识字,就开始给孩子讲。其实现在回想起讲述的过程,有好几次都被孩子问到哑口无言。这就是自己没有读进去的后果。
关于老师讲的阅读延伸设计要素:1、这本书讲了什么?2、作者想要表达什么?3、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觉得哪里听不懂或者对哪里感兴趣?4、孩子听过后最想表达什么?尝试什么?5、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来表达或尝试?
我想我还需要一些时间去体会怎么做,没有办法一下子按照这个步骤完整做出来。但无论如何我知道了这种方法,我愿意在之后的童书阅读中努力尝试。有了结果,我定会在种子习惯中记录下来。种子习惯不能丢,持续坚持打卡。
21#
发表于 2017-6-10 05:56:51 | 只看该作者
E25 廖瑾 亲亲的微笑
女儿很不巧地在交作业前夜发烧了。作业交迟了,今早还是尽力补上来,希望统计的工作人员手下留情。秋雪老师的这课非常实用,其实玩绘本是我们家亲子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这次没有特意做一个新的,就选了两个以前做的经典记录下来交这次的作业。谢谢!

基本上每一个有孩子的妈妈,首先需要练就的,就是随时随地能和孩子进行亲子游戏的本领。那么多与孩子厮守一起的时间,如果没有些童真与乐趣作为调料,小天使秒变熊孩子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在精读过美国游戏治疗师劳伦斯·科恩的《游戏力》之后,我内心更加坚定的是,游戏是最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正如科恩所言,“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
因为绘本阅读是每天必有的内容,所以很多的亲子游戏都是绘本阅读的延伸。绘本读过之后,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手工、涂鸦、角色扮演甚至是真正的家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游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式,从书本转移到了生活,以一种更浅显、更生动的方式,来品味成长,感受世界。
对于很多的父母来说,常常觉得家事缠身,那么多家务活都干不完,哪来精力和热情好好陪孩子玩?有的时候,家事也可以成为亲子游戏,而且孩子会玩得不亦乐乎。正如台湾亲子作家蔡颖卿所言: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家事导师,最重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不是耐心。孩子常常希望你能陪着他/她做家事,我在陪伴当中总怀着一种希望,希望他们也能得到一种非常单纯的乐趣。
《乌鸦面包店》是女儿非常喜欢的一本绘本,尤其是中间那幅画满了各式各样面包的插页。“妈妈,我们也来做面包吧!“就是这样的一个邀请,开启了我和女儿之间家事的约定。我们很喜欢读完这本书之后,开始自己做面包,女儿帮忙称重、打鸡蛋、和面,然后压出她喜欢的形状。把面包送进烤箱时的期盼,看到面包烤好时的兴奋,以及吃着自己动手做的面包她脸上那种自豪与满足,让我永远难忘。
而另外一本《妈妈,买绿豆》,我们不知道读了多少遍。读过之后,买绿豆,洗绿豆,煮绿豆,做绿豆冰,种绿豆,我们每一样都尝试了。尤其是种绿豆,看着小苗一点点地破土而出,女儿不知道有多开心。我想,书里那浓浓的生活气息,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感受到。

绿豆发芽了.JPG (108.31 KB, 下载次数: 86)

绿豆发芽了.JPG

IMG_4890.JPG (819.4 KB, 下载次数: 83)

IMG_4890.JPG

IMG_4876.JPG (881.34 KB, 下载次数: 90)

IMG_4876.JPG

IMG_4922.JPG (951.94 KB, 下载次数: 90)

IMG_4922.JPG
20#
发表于 2017-6-10 02:50:27 | 只看该作者
挠挠大怪物 E15 厉小勤
法国,爱德华·蒙松  文 图,重庆出版社。
小鱼从2岁+就开始看这本书,这是我们亲子阅读中最喜欢的书之一。
这本书,主要是讲一个孩子与一个怪物之间的斗勇,斗智,爆笑结局。孩子通过小手小嘴,充分与大怪物进行了抗争,然后发现了藏在大怪物身上的秘密故事。
爱德华·蒙松让原本在固有观念里可怕的恐怖的怪物,变成了温馨的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树、小草、房子、汽车等,而施展这一魔法的,又是我们每人皆有的,灵动自如的手指,;实现这一魔法本身的,又是总与欢笑与亲密的肢体接触的行为所联系在一起的“挠”这一动作。
孩子们对于这本书中展示的“怪物肢体”与“日常物体”之间的变换与连接是一点就透的。初读绘本时,他一看到“犄角”变成了月亮,就对后面的情节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的想一直向下翻,每揭开一个谜底,就开心的大笑起来。
甚至不等故事看完,小鱼就想施展他的魔法了,他也想通过“挠”来战胜强大的爸爸,“爸爸,我挠了你的手心了,你不能抓住我啦!”
于是,我将大怪物彩色打印出来, 各部位单独裁剪出来,背面贴上双面胶,这样就变成了可移动式,能够满足“随意拼贴”的要求。然后我们合上绘本,拿着大怪物拼贴板开始了延伸阅读。我为大怪物配音,并引导他为孩子配音。
“嘿,我是一头大怪物!我要把你抓走做我的晚餐,哈哈哈哈!看,我能用犄角顶你!”
“挠挠挠!”小鱼得意洋洋的伸出食指,闹上了大怪物的犄角。“啊!你的犄角没有啦!”
“噢不,还给我的犄角!”
“这不是你的犄角,这是你拿走的月亮!”小鱼把两侧犄角拼成一个歪歪扭扭的月亮。
“噢,我没有了犄角!  … …可是我还有手臂,我要牢牢的抓住你!”
“挠挠挠!”
… …
就这样,通过一句句的重复性句式,小鱼对于语句的连贯性及转折性的逻辑关系有了更好的体验和认识,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将每一次挠下来的怪物肢体进行一个初步的建模。
对于故事最终的引导,我没有采取绘本中的推荐,而是引向了“七拼八凑的大怪物”这个方向。当孩子发现可怕的大怪物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东西的拼拼凑凑而已,他对怪物彻底摒弃了恐惧之心。
接下来,我们试图脱离书本,自行联想怪物的拼凑之旅。手臂和脚,小鱼说是扫帚;弯弯的犄角,小鱼说是一片冰冰凉凉的哈密瓜;取走了眼球的大脑壳,哈哈,像游乐场里的旋转杯碟,我们一起坐进去转转转转不停吧!
然后,妈妈成了大怪物,在小鱼的小手指下先是东逃西窜接着挤眉弄眼在地上翻滚(手脚已经被挠掉啦)再然后很快就缴械投降啦!
接下来,小鱼成了小怪物。我的魔法挠挠手指根本无需发力,仅仅是做做样子离他还有一人远,小鱼就完全软作一团笑个不住了。妈妈抱着小怪物,亲亲他的额头,告诉他“你是妈妈的小怪物,妈妈爱你,小怪物!”鱼伶牙俐齿回应“你是我的大怪物!我爱你,大怪物!”
在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小鱼的魔力手指也成为了社交的一种方法。当四五个小男孩团团将一个小女孩围在中间,并且齐齐低声咆哮扮演怪物的时候,小鱼大声对小女孩说“快,挠挠大怪物!”当小鱼希望爸爸妈妈即时回应他的需求时,他会下通牒“妈妈,我数123后就要来挠挠啦!”
甚至在我们双双筋疲力尽走在从公园回家的路上,小鱼要求妈妈抱抱而妈妈也气喘吁吁的时候,我灵机一动,“前面有没有大怪物”啊!小鱼立刻想起来七拼八凑的大怪物,转而又精神抖擞的加入开始搜寻了“妈妈,你看到怪物了吗”“那里那里,那个是怪物!”“不是的,妈妈,那个是路牌!”“噢,我以为是大怪物的大肚子呢!”…… 一路上,我们分别指认了作为怪物耳朵的野猫,作为怪物脚丫的树枝,作为怪物嘴巴的垃圾桶,直到到家还意犹未尽。
小鱼也完全忘了想要妈妈抱啦!(对不起,可能因为图片格式的原因,奋战许久,依旧无法上传图片。)
19#
发表于 2017-6-10 00:14:39 | 只看该作者
E23 袁梦 大提妈
    秋雪老师的讲课自己受益匪浅,回想自己跟儿子的共读过程,自己真正做到就是“读而已”,很多时候也想延伸,但不知如何延伸!现在老大已经上小学了,目前在读的书籍是《三国演义》、《酷虫学校》、《钢铁之子超人》以及《少年读史记》等,绘本看得较少了。自己其实也特别想知道,我该如何去读一本书,如何和孩子一起玩一本书,秋雪老师的讲座让自己茅塞顿开!我做到给孩子读一本书之前,自己先研读了吗?让我汗颜的问题啊!几年下来也阅书不少,但是不成体系,所以之后也要按照秋雪老师所讲方法,自己先做到,读完一本绘本后,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        这本书讲了什么?
2、        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3、        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觉得哪里听不懂或者对哪里感兴趣呢?
4、        孩子听过后最想表达什么?尝试什么?
5、        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来表达或者尝试?
    很遗憾的是最近事情较多,没有和孩子一起完成这项作业,但是用上面的这些问题,来回顾下之前在幼儿园做的故事会分享活动,还是颇有收获的!
    在儿子幼儿园时,去讲过《换换吧!鼠小弟的小背心》以及《点点点》。当时也在三叶草的某个群里,然后很巧的是还借来一身道具,在此非常感谢她,(抱歉现在不能准确说出她的名字了)给故事会还添色不少的!
    先讲《换换吧!鼠小弟的小背心》穿戴好漂亮的小背心,拿着里面精美的道具,小朋友听得还是非常入神的!讲之前没有现在那么专业的思考,现在想想其实这本书不太适合低龄的小朋友,鼠小弟虽然非常可爱,但是里面蕴藏的哲学道理,估计低领的孩子也理解不了,所以后面三个问题都无法解答!所以一场故事会的开展真不是拿本书就可以了,要做的功课太多太多!虽然之后也做了些小游戏,但就是学里面动物的怎么走路的,没有特别的延伸!现在想想,其实可以拿出不同码数的背心,然后穿在不同大小的公仔身上,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吧!之后讲的《点点点》这本书,我觉得真就是一本可以玩得书,每一页就为下页埋下伏笔!让小朋友都积极的参与进来,但是唯一不好的就是纪律比较乱了,因为低领的小朋友自我掌控能力也比较差,都想上来尝试下!
       [attachimg]68983
    用现在的方法想想那次的故事会真称不上为一次故事会,但是我觉得我有
颗愿意为孩子讲故事的心!在孩子一年级上学期时,也去他们学校和其他妈妈做了一次《走啊走》的故事分享会,虽然有米菲老师的经典故事会分享为前提,但是讲故事的主体不同、听故事的人以及场合都不同,所以也很认真的去做了一些方案,同学玩得很嗨!遗憾的是学校给的时间太短,还想继续脑洞大开想象的延伸没有做下去,我想如果做完,真的还是比较完美的故事会了!在孩子的共读道路上,我也愿意去学习,去尝试,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真正会讲故事的妈妈!

3.jpg (51.42 KB, 下载次数: 230)

鼠小弟

鼠小弟

6.jpg (42.29 KB, 下载次数: 254)

走走走

走走走
18#
发表于 2017-6-9 23:48: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E08 陈肖肖
作业
根据课程中列出的延伸活动设计要素,以一本书为例设计延伸方案并在家庭中进行实际演练、操作。
要求:1、详细记录活动方案及活动过程,图文并茂。

先要说明一下,针对老师这堂课的实践其实还没来得及做,倒是却把一直在做观察的一本书拿过来参考老师的思路来理一理。
一直没交作业也是这个原因,没有实践,感觉提不起笔。
不过用老师的思路来理理,日后实践起来肯定事半功倍。
我在实践的书是《毛毛虫变蝴蝶》
之前呢,我跟儿子看完这本书呢,他自然也是很想看看毛毛虫是怎么变的,这个自然是很难实现的。刚好儿子三岁了,慢慢能持续性的去做一个观察,我也是希望儿子能慢慢开始自然观察的道路,于是乎就鼓动儿子观察楼顶上奶奶们种的各种蔬菜,比如葡萄,比如西红柿,比如柠檬,比如韭菜,比如豆角,比如黄瓜等等。有什么就观察什么。具体是隔三差五的上楼顶看看,顺便拍照。一个时间段之后呢就把照片拿出来对比看看。
这个做法其实也挺好,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不过用老师玩的思维来理理,可以玩的更好。对着五要素来对应。
一、书中讲了什么?
书中讲小朋友们观察一只毛毛虫慢慢变蝴蝶的过程。
二、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作者想要讲毛毛虫怎么变成蝴蝶的,或者说一个生命的诞生与成长。
三、孩子听了会哪里听不懂或者感兴趣?
孩子对变的过程感兴趣,很想知道这个过程,体验变的过程。
四、孩子听后最想表达什么,尝试什么?
可能我在第三要素里就写了这条了,他很想亲自体验观察那个动态的变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之前,我有告诉孩子在变的过程中会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让他有个心理准备,避免孩子觉得那是个很快的过程,从而心理落差,就不愿意继续看了。
五、我们用什么方法帮他们表达或者尝试。
经常观察,留下图片做对比观察,孩子很喜欢观察到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是有变化的地方。所以会提醒孩子观察。

(本来想插图的,不过我手机最近总是访问图片不成功,一调用图片,就自动退出了,微信和种子习惯,还有一些其他app都会这样。后面再补图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2-17 16:22 , Processed in 0.09444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