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936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朵的盛宴,心灵的饕餮—金苗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1 09:1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1-11 12:30 编辑

我的孩子点点,今年已经五岁多了,我从他半岁多就已经开始有计划地陪着他一起读书,早在他会说话之前,他就已经会拿着书,笑嘻嘻地爬到我身上,指着书说出他特有的咿咿呀呀,用小小的手握着我的手指在书面上来回移动,要求我给他讲故事。而到了他三岁多四岁的时候,市面上的普通绘本早已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了,这时候,有声读物开始进入我的视线。接触金苗网的时间好象不太长吧,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VERYCD上下载时,然后按听到的名字找到金苗网上,结果很欣喜地发现,这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有声图书馆,我计划让点点在他入小学前听的书,这里几乎可以说是全部都有。而且,金苗网的另一个理念可谓深得我心:五至八岁可以说是孩子阅读的一个喷发期,如果前期引导得好的话,这时候对阅读的强烈求知欲就会显现出来,而这时候,对孩子和家长而言,都会碰到瓶颈:家长的引导技巧与孩子的识字量。有许多家长在强调其早教效果时,往往以识字量为标准,而其所引导的亲子阅读,似乎是更偏重于检测孩子的识字程度。这样不是不好,识字当然是越多越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是,应该如何在阅读水平与识字量之间把握好一个很好的平衡。这个阶断的孩子,耐性有限,如果有限的耐性影响了其对阅读的兴趣,可谓利大于弊。举个例子来说吧,还记得你以前读书考英文考级时的阅读理解吧,从初中的英文老师就开始对我要求,不要在读文章时老查字典,更关键是要依靠你的语感和直觉,上下文意思,与各样的从句来判断其大致含意,查字典是应该在你做完了所有的阅读理解题目之后并按标准答案给自己打分后,而不是边做边查,因为在你推理的过程中,调动和增强的并不只是单纯的字典上几个干巴巴的解释,这个过程能让你的理解能力更强,而这不断增强的理解与推断能力就构成良好语感的坚实基础,同时你的词汇也会记得更牢。英语学习的关键,说穿了也不过三个词:多看,多听,多读。所谓的语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看、听、读的数量与质量,但在另一方面,良好的语感又为看听读三者的理解透彻程度与阅读速度提供了最优质的加速器。我想,在这一点上,所有的语言都会有其共通之处吧。

    另一点,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点点到了三岁多时,对一岁多已经开始读二十多页信谊,聪明豆之类绘本的他而言,已经到了一个饥荒期了,对了,青黄不接了,他对他老妈我干如嚼蜡的朗读水平非常不满,所以,当我有意识地向他介绍一些篇幅较长的书时,往往是被人打击,读了几页,那个小人就说:“妈妈读得不好听。”让我很没面子。点点早在两岁时已经开始接触有声读物,而那些比较简单的诸如《狼和小羊》、《三只小猪》之类的故事则是一岁多时已经开始听了,当然,那时候,这些不过只有以配角身份出现。他两岁多时,我在网上发现了自己儿时很爱的《小喇叭》和《孙敬修爷爷讲故事》,于是买了回来给他听,这相对于之前提过的《三只小猪》之类的故事,情节上已经稍微复杂一点了。然后,半年后在TB上发现在台湾的方向有声书等一系列来自宝岛的优秀书目,点点的有声图书馆里开始有了海蒂的欢笑,汤姆叔叔的眼泪,特洛依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到了他大约四岁多时,我发现自己的电脑原来是可以刻录光碟的(买回来两年多才发现,真是后知后觉,好象电脑一般都是男人玩得开一点),于是在网上开始给他大量下载有声读物,这时候,《纳尼亚传奇》、《窗边的小豆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大林和小林》、《森林报》,《巫婆》等大量优秀有声读物都成为了点点的最爱。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我现在挑书的时候,也开始注意,从原来的以图为主逐渐过渡到了以文字为主,从简单叙述过渡过到详细描写,这对一个五岁的孩子而言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一直在刻意地淡化这个转化过程,从去年开始的大量接触有声读物起,这个过程就已经开始默默地开始了。之所以选择以有声读物作为一个开始,而不是以前的简单地拿着本书就跟他一起读,我想,我是有充分的原理由的:

  1.点点年纪毕竟还小,他的耐性与定力极为有限。

  2.坦白说,我的朗读能力极为有限,根本无法与录制有声读物的专业朗读者相比;

  3.好的有声读物并不只是单纯的读出来,诵读者会在适当的地方有停顿,可能也会有引导,有抑扬顿挫,有配合情节的声效和音乐,甚至不同的角色可能会由不同的人来诵读以表现出不同的角色特质,而恰恰是这些优点可以及时地弥补小说由于篇幅长而造成低龄孩子的不耐烦的缺陷,增强了听读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这一点,可以说是让单纯的以纸质书为引导的亲子阅读望其项背的。我之所以把这些听读也归入亲子阅读的范畴,是因为,这样的听读是必须以前面所提到的纸质书为引导的阅读为基础的,后者在阅读的同时,培养的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与对信息的渴求,这时的书也只是一个记载这些信息的载体而已,等到相应的能力与兴趣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引入有声读物了。

  4.有声读物的限制比较少,比如说当我在厨房忙和点点睡前帮他艾灸的时候,有声读物就可以轻松地帮助我们渡过一个愉快的夜晚,把我给解放出来。而金苗网故事盒的最大好处是,它可以让我的孩子随时随地听故事,这为孩子的听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必须提及:在听的时候请及时按暂停键,以方便向孩子讲解,对于孩子而言,其知识面与阅历毕竟有限,其中的某些情节可能还没听明白但为了追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怕错过了后面的,就可能就这样过去了,而家长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讲解机会。比如,点点在听单田芳讲的封神榜,听到纣王那个大色狼在女娲娘娘的神庙前提诗把女娲惹怒了,最终这件事成为了商纣灭亡的导火索时大为不解,他觉得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坐地铁时有美女赞他长得帅他就会一直兴奋得直向美女送飞吻,四岁多的小屁孩见识浅薄,自然不懂得女娲为何生气。这时候,我就得按下暂停键及时向他讲解了。

  5.成本低,这是最最大的好处了。在电脑城买张几G的DVD也不过才一块多,而这一张的容量已经可以装至少十几部小说甚至更多了,我之前曾经有一段时间为网上有声读物的数量与质量发愁,网上适合孩子的有声读物分布得太散,每次找都要用搜索引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金苗网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金苗网上有大量的优秀有声读物可供下载,家里的刻录软件是买HP电脑时厂家配的,刻录光碟也不过是几分钟的事而已,所以,现在的我已经不去TB买那些翻录的有声读物了。别人家的孩子吃饭时看电视,而我们家的有线电视早已停了将近半年了,我们吃饭时,点点同时享用的,还有他妈妈给他精心挑选的故事大餐,有时候会是《鲁宾逊漂流记》,有时会是《海底两万里》。家中有声读物占据了几十张光盘,插在CD册中供他象菜单一样任君选择,所以,每天吃饭前,我都会很恭敬地问我家小少爷:“亲爱的,你今天想听啥?”

    如果说之前由家庭藏书为主与图书馆藏书为辅的传统纸质书阅读是一个在孩子面前展现的五彩缤纷的花园的话,那么,有声读物就犹如一个高倍望远镜,把那些似乎遥在天边,高不可攀的书目拉到我们面前,让我们的孩子惊奇地发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更璀璨更广阔的所在,那种惊诧如同一直住在清幽深山的人乍见豁然开朗的碧海蓝天时的震撼,还记得那句再浅显不过的古诗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很庆幸的是,金苗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阶梯,登高一层后,展现在点点面前的是一个如此全新的世界,让我的孩子目瞪口呆之余又如饥似渴,试问又有谁能抗拒这样的一个世界呢?

    是的,一个你所永远无法想象的崭新世界。
14#
发表于 2011-3-7 13:5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米扬妈 于 2011-3-7 13:52 编辑

我也不认可有声读物,原因在于我比较欣赏华德福对这方面的理论,7岁前孩子是长骨骼的时候,对孩子智力的提早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个阶段信息量之类的东西并不是孩子最需要的。
而亲子阅读、亲子朗读、表演等等传达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这个是孩子一生都需要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学习朗读技巧,还是不错的,谢谢楼主。
13#
发表于 2011-3-4 16:15:01 | 只看该作者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适合自己孩子的肯定就是最好的。你是你孩子的专家。也许斑竹们的宝宝更喜欢来自父母的声音。那是一种霸占父母的有效时间和感情交流。而你的宝宝因为感情满足充分更在意技巧和信息量。所以来自两方面的声音让我们多一种思考。很好。感谢楼主分享感受。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23:2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1-18 23:29 编辑

我不大明白为什么这里回复的版主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对有声读物采取一种几乎是接近于否定的态度,就象星星老师所说的,适合留守儿童,感觉上似乎这种听读方式对儿童阅读而言,这实在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再下下之选了。其实我相信,如果是真的要去作调查的话,你会发现在留守儿童中,听读的人数远落后于纸质阅读的人数,中国的留守儿童超过七成或以上集中于农村,由其祖父母照料,而有声读物最广泛经济的来源是互联网,试问农村的老人中真正会选择这种方式的会有多少?

同一本书,一百个有不同心路历程或人生经历的人来读,可能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受,同样,也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读法。

同样,几乎有许多人众口一辞对孩子看电视持不支持的态度,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是由家长监督,有选择,有目的地观赏又会如何呢?我的孩子,从一岁多开始就已经开始看BBC 的蓝地球,与龙同行,国家地理之类的优秀纪录片,而与这些自然百科纪录片同样优秀的,则是我家里囤的大量DK的书,每次读到相关的动物时,他都会主动提到,上次在电视上看到的情节以及还有什么知识是希望再进一步了解的。如果书上,碟上都没有的,我们还可以上GOOGLE上去查。去年去广州动物园参加有奖问答时,对许多与生物相关问题,当成年人还在想着答案时,我四岁多的孩子已经冲上去跟主持人讲了,那次真是拿奖拿得手软,包括一张海洋馆的门票,当然,在过去参观时,我同样没忘记带上DK的海洋生物系列。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23:07: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1-18 23:24 编辑

爱德华的奇妙旅程
为什么是爱德华? 书海浩瀚,其中好书犹如繁星数不胜数,但如果要找到有声读物同样优胜又适合孩子的,那就真的不好找了。不过,还好,我们还有爱德华。

在这次的重新回炉的听读时,我采取了两种方式:
一种是联系:这个在前面的纸质亲子阅读里早已讲过,即以类似的情节或相关知识点进行切入,再展开议论。

二为复述:在第一节里,我的遥控器至少停了十几次,要求点点每段停下来就复述故事中所讲的内容,并且结合家长指引反复咀嚼。
比如:
1. 佩热格里娜在给阿比林讲那个公主有多美丽时,用了一句话:就象没有月亮的夜空中的繁星一样,闪闪发光。前面的话,点点都毫不费力地复述出来了,但到这句话时,就老是搞错,我就象他解释为什么必须是没有月亮的时候,星星才会显得更美。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美时,可以用什么来说,从最最简单的美丽,到很久以前提过的柳MEI杏眼,再到老祖宗如何描述美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如何重复利用生动的比喻来描述那个绝世美女。比来比去,李阿猪说,还是老祖宗说的那个女孩子更美。让人浮想联翩的,也就为美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与扩大的空间。

可惜我的老外公已经不在了,否则精通古文的他,会将更多的好东西灌输给我家的猪。
2. 从公主的言辞里,我们可以判断,她是个怎么样的人?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把王子送的戒指吞下肚子,这就是我对爱的理解-------傲慢(点点说的是没礼貌,算对了一半吧)
自已私自离开城堡-----------------任性(就是自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丝毫不想到别的人会为她担心焦急)
敲门和强硬地打断正在数金条的巫婆,以国王的权势来要求帮助-------------------傲慢无礼。

在这里,我所强调的复述,几乎是一字不漏的复述,可以说,孩子的机械重复能力是非常强的,适当地停下加以讲解然后再要求其重复,这样机械的重复上加入了理解,就更方便为孩子将来所用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23:06:24 | 只看该作者
优秀有声读物赏析-------------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一只瓷兔子的爱与人生
点点接触有声小说已经有一段时间,现在正在听的是《爱德华的奇妙旅程》,每一节的开头,那个动听柔美的声音都会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说:“你必须充满希望。你必须知道谁会爱你,你下一个会爱谁。你必须打开你的心扉,有人会来的,有人会来接你的。不过首先你必须打开心扉。”爱德华不过是一瓷兔子,但却从来没有逃脱过命运的无常与捉弄,他那小小的心从最开始的仅意识到自我,到被爱所温暖,又一次次被生离死别割至鲜血淋漓。那么好吧,如果这所有的一切仅是因为爱让坚硬的心变得柔软,那么,就让忘却所有的爱让他麻木,不再期盼,不再等待,也不再心痛。我们都曾在命运的黑暗中艰难跋涉,一直的苦苦支撑只为静待一丝曙光照入早已千疮百孔的内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会被学会爱与被爱更为重要?孩子年纪小,耐性有限,所以在给他听这个故事时,我会分开让他听,听到精华部份,我会问他问题来进行引导。比如说故事中的小GG为了让破碎的爱德华重获新生,宁可放弃深爱的爱德华也要百般哀求玩具商修好它,这里面就提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爱比占有更重要。


以下部份为转贴的书评。        殷健灵  迪卡米洛的名字于我陌生,据说这位女作家是美国当代童书界最耀眼的明星,是纽伯瑞文学奖金奖和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获得者,声名了得。不过国外引进童书不少,有爱不释手的,也不乏感觉不过尔尔者。因此,不经意地翻开这本薄薄的小书,并不怀很高的期待。  但是很快,我发现自己错了。  我受到了一种无可抗拒的牵引。它来自故事本身,散发着温暖情愫的文字气息,来自那只小瓷兔子的奇特命运,以及它所讲述的你能看到却无法触摸到的爱与苍茫……在读过几页之后,我感到了手中这本小书的沉重。当在阅读中不知不觉为其撼动落泪时,我在心里断言,这决不是一本轻薄之书,它的分量足以和一些流传于世的经典作品抗衡。并且,我非常愿意将心目中的“最佳童书”授予他―― 一只命运多舛的瓷兔子,爱德华。  先来分享迷人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瓷兔子被一个小女孩爱着,他叫爱德华,小女孩叫阿比林。他喜欢别人称呼“他”,而不是“它”。 虽然他自己无法活动,但他有沉默的思想,他默默地看,默默地想。后来,爱德华在一次海上旅行的途中与阿比林意外分离,被扔进海里。从此,开始了穿越黑暗的旅程。  在爱德华沉睡于海底的第297天,他被一张渔网救起。他又被埋在垃圾里,给一条狗刨了出来。他和狗的主人流浪汉一起旅行了很长的时间,后来又作为稻草人工作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他来到了四岁的病孩萨拉身边,他爱着萨拉,并眼看她死去。  萨拉的哥哥带着他在孟斐斯大街上跳舞卖艺。在餐车上,他被人打破了头颅。他的头颅碎成了 21 块瓷片。哥哥为了还他生命,宁愿失去他,也要尽力让他复员。爱德华离开了哥哥,却在玩具娃娃修理商那里重获了生命。  爱德华发誓,他再也不会犯不懂爱的错误了。  他在寂寞的玩具店里等待,孤独了,绝望了,没有人可以打开他的心扉。可是最后,一只 100 年的老娃娃对他倾吐箴言:“你必须充满希望。你必须知道谁会爱你,你下一个会爱谁。”“打开你的心扉,有人会来的,有人会来接你的。不过首先你必须打开心扉。”  有人会来接你的。爱德华的心扉开始再一次敞开。  多少个季节过去了。有个人真的来了。是已经成为母亲的当年的小女孩阿比林。  爱德华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是奇妙而艰辛的旅程。 心一次次破碎,生命却在破碎中继续。黑暗压顶,却一定要穿越黑暗,愈益深重的黑暗,勇往直前。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字――爱。  一直以为,以清浅语言说深奥繁复的人生,是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迪卡米洛做到了。她平静而从容地讲述,跌宕起伏而深情款款地讲述。故事在她笔下获得了自在的生命,爱德华不再是一只沉默的瓷兔子。读者的心被爱德华的命运牵动,在酣畅的游戏般的阅读快感中,冥然回想,审视内心,探访爱的真谛。  这是一本凝重温情的爱之书。开头便埋下伏笔,临行前,阿比林的奶奶讲述的“不懂爱的公主被巫婆变成疣猪”的故事仿佛神谕,为这个关于失爱、寻爱的故事拉开帷幕。漫漫长途,我们不单看到了爱德华在命运中的挣扎徘徊与醒悟,也看到了伴随爱德华出现的众多人物的多面人生,丑恶与自私,残忍与冷漠,无私与纯真,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薄薄一册,却引申出太多值得解读的内容。  有的书,冗长而轻薄;有的书,短小却深远。《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当属后者。不到 10 万字的篇幅,迪卡米洛却用整整 28 个章节来串连,每个章节之间,珠环紧扣,让阅读始终保持良好的节奏,这是属于标准童书的结构技巧。小读者会迷恋奇妙却悲情的旅行故事,成人读者则读到故事背后掩藏的爱的真言。  我想,认识了爱德华的小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真的懂得“爱”这个字以及所有爱他(她)的人;认识了爱德华的大人,会重新解读爱的含义,在或感灰暗的人生中途,重新学会爱,捡拾起等待爱的信心。就像100年的老娃娃对爱德华说的:“如果你不打算爱与被爱,那么整个生命之旅都是毫无意义的。”  感谢迪卡米洛,在2007年的岁初,为中国读者带来“爱德 华 先生”。让我们获得爱的权利。  “ 人有爱的权利吗?问问流淌的水,问问逃逸的空气,嗡嗡飞的小虫和黑夜的火焰吧。”(维克多·雨果《沉思集》)  现在,我们还可以问问迪卡米洛,问问爱德华。《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新蕾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这个有声读物,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专业播音员播讲的,无论播音还是配乐,都是一流的,有兴趣的,可以去VERYCD上下了自己听。
这部书点点之前听过,但是,象他这样的小男孩对充满巫婆和冒险的故事会更有兴趣,对象爱德华这样的书,必须是要重新回炉精读的,否则象他这样的屁孩是不能懂得其中妙处的。

第一节,是以佩执格里娜讲的童话为重点。小女孩真诚而热切地爱着他的玩具小兔子爱德华,但是,那位似乎一出场就对爱德华有成见的老太太佩热格里娜却对爱德华怀着莫名的不屑,这让爱德华很不舒服,但让我们读完这部书时,最终会发现,佩热格里娜真的有点象童话里会预言的巫婆。

在这节里,佩热格里娜讲了为小女孩阿比林讲了一个童话,再简单不过的故事:自私而不懂得爱的美丽公主,最终为以生命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了代价。我相信在听到这里的时候,所有听习惯了“从此公主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HAPPY ENDING 的孩子们都会象阿比林一样不满意,我在问点点的时候,点点也是这样说:“总觉得这个故事不大对劲。”不对劲的是什么,就是没有HAPPY ENDING了,在这里我与点点重温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与野兽),故事中的英俊王子冷酷自私,被仙女变为丑陋的怪兽,最终遇到美丽可爱的少女贝儿,两人历经种种误会与艰辛之后,最终以童话的客套大团圆为结局。在这里,你可以跟孩子仔细回忆故事的细节,王子为什么惹怒了仙女,而故事中的公主又是如何的傲慢无礼,纵然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也依旧盛气凌人:因为我父亲是国王,有权有势的国王,所以你必须帮助我。同样都是两个自私而不懂爱的人,但不同的是,仙女跟巫婆到底不同,至少前者给了王子机会让他重新学习爱与被爱,公主则是死路一条,童话里也有这样的现实,不错。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不是什么都会有机会让你学会珍惜与改过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童话和现实中共有的道理:不懂爱的人是不会HAPPY ENDING滴。
9#
发表于 2010-11-18 11:5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父母乃至祖父母的肉声的讲述,吟哦,哼唱,是无法取代的,至于聆听朗诵之类,我觉得可以选择性地添加,就当是一种阅读小点心。
大声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文学的直接颖悟,除此还有很多,其中表演是最佳的方式。
因此,孩子大些多看看儿童话剧,舞台剧,甚至亲自参与,非常重要。
回到楼主的话题,同时口耳相传,如果父母有条件,还是和孩子一起一本又一本地读来才是最为重要的。有声读物,或许更适合那些留守儿童。
8#
发表于 2010-11-18 10:47:46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买了雪天使,也是希望孩子能爱上听故事
但是孩子还是愿意听妈妈讲故事
慢慢的也接受了
但是这年代到处是机械的声音,孩子会很不舒坦,我的一点点经验
现在还是回归到亲子阅读,睡觉前偶尔听一个故事。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3:02:1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楼上的筒子说的,再美的声音也没有妈妈的声音好听,这句话从感情上来讲是对的,只不过,当我朗读篇幅较长的书的给点点听时,他就直接表述过:“妈妈读得不好听。”然后直接跑开了,比如说,窗边的小豆豆,一年前在广州图书馆借过回家读给孩子听,很好的书,但他不喜欢,说我读得不好听,我在网上给他下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笑渺朗读的,还有一个是家常读书的,点点的偏好就非常明显,只喜欢听笑渺朗读的,几乎天天都要听,另外一个一听就说这个小豆豆不好听。所以可见,即使是听读,孩子同样是有偏好的。这就跟书一样,同样作者写出来的书,可能因为译者的风格不同,出版的插图配画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就完全不同了。我自己家中有一本孤女投亲记,八十年代出的珍藏至如今,前年在当当上又买了一本,读起来完全不是那个味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2:5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绝对不吃番茄 于 2010-11-18 15:58 编辑

我个人觉得,如果要让孩子从小培养出对书的口味,没有质和量的积累,是根本没有可能的,我为点点引入有声读物,刚好是处于之前所提过的瓶颈期,孩子有这样的需求,我同样能为他引入大量我自己认为好的有声资料,孩子的需求并不是单一的,同样,身为家长满足其需求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比如说,在从单纯的绘本到字书过渡的阶段,除了有声读物之类,我同时引入还有类似丁丁历险记之类的多格漫画,在有声读物方面,我可以说是有意识地把其听读的难度与深度提高了,在点点听读的时候,除了比较简单的童话故事之外,他在听小说系列的时候我都是在一旁陪听,以便随时为他讲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5 15:30 , Processed in 0.071160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