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394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群第一期第四轮第1周作业贴(7月31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7-6-29 14:1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来发个贴,题目自拟,丰俭由人
16#
发表于 2017-8-7 00:15:44 | 只看该作者
11 jenny
       带着孩子回到这所座落在小镇上的校园,那棵百年古树依旧伸展着枝叶,屹立在校园之中。飒飒间,夏风拂面,娇滴滴的袭来,深绿色的叶子晃了晃身姿,继续在高处凝望着红尘阡陌。曾经的我们,在树下嬉戏打闹,肆意挥洒着青春。
走在宁静的校园里,寻找着记忆中的模样,淡淡的感触,慢慢散开来……
  那些年,一曲伴随成长足迹的歌谣,一本记载时光脚步的日记,搭配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叫做青春的词汇。
  那时的我们还很懵懂、单纯,成就多年后不变的友谊。
       那时的我们还很叛逆,喜欢在课堂上偷偷地睡觉,看课外书。最后一个儿童节,为了争得与别班一致的待遇--电影院看电影,不顾学校的安排,全班混在其他班级中跑去电影院,却无功而返。
  那时的我们还很快乐,一起为运动会出力,一起毫无怨言地排练节目,只为一个班级荣誉。
  那时的我们还很善变,今天立志好好学习,一到放假就总想着追剧,记忆深刻的《一帘幽梦》……
  那时的我们还很淘气,总是找着机会整蛊那位新来的年轻化学老师,直到把老师气哭,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错了。
  那时的我们还很梦幻,有着对未来的梦想和现实的期许。
  我们曾一起,上课,做习题,抄笔记,打球…
  我们曾一起,手拉手追寻阳光的足迹,聆听动人的鸟语,校园的每个角落,留下了我们曾经的步伐。
       那年青春正好!




15#
发表于 2017-8-7 00:12:54 | 只看该作者
夜观
我喜欢夜晚的溪谷,少年时暑期和朋友去山里面玩儿,入夜和同伴一起去溪谷的河滩,坐在温暖的大石头上,溪谷的夜很黑,四周一片空灵,我们也似融入其中,溪水淙淙流淌,挥散着湿润的气息,风梳理着我的鬓发,几只萤火虫飘来,黑暗中一时似有若无,一时清晰可辨,悠然过眼,神秘又梦幻。
还记得曾经和同伴在草原上赶夜路,头上一轮明月,黑沉沉的草原,一直不变的天际线,无边的寂寥,迷路的恐慌,听到牧民摩托声的欣喜,获救后登上货车车顶的兴奋,还有事后一再的追忆。
很想很想带娃领略自然之夜的魅力。
从前年开始,身边的自然观察爱好者们不停在朋友圈晒图,黑夜天里打着手电筒在公园里,山野中夜观,观昆虫,观小动物。她们乐此不疲,呼朋引伴,观的如火如荼。本就热爱大自然的我其实早就坐不住了,奈何娃的时间凑不上,这么一晃就过去快两年。这周六晚总算成行。
我一直觉得看昆虫,看小动物,白天光线充足才看的真切嘛,为啥要晚上去?有关人士说,在夜晚视觉感官受限下,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孩子嗅、触、听等感官功能。
参加后我的最大感受是,夜观,其实更像是把孩子引入大自然的一个隆重的戏剧性的仪式。黑夜给这个仪式罩上浓浓的神秘色彩,手电筒的光环象极了舞台上的追光,我们都是导演用它罩住的每一个生灵,是我们最中意的主演。
14#
发表于 2017-8-7 00:10:38 | 只看该作者
声律启蒙
皮皮陈刚
201786日星期日
最近经常在听一首歌,不是流行歌曲,可是很喜欢,哈辉吟唱的《声律启蒙》。最初接触到《声律启蒙》,是有人在推荐吴冠中插图珍藏版的,然后,我看到博物群里发出来一个链接,里面就有哈辉吟唱版的视频。那一下我完全被吸引住了,不能自拔。赶紧地买了好几本,自己留着、送人。歌是听了又听,视频看了又看,书倒是放在一边了。

这几天又开始听这首歌,然后翻了书出来看。吴冠中先生的插图真的是不看则已,一看就会沉沦其中。美的感受、享受,让人愉悦,让人陶醉。将插图拍一两张照片发给朋友看,个个都被打动了。这样的美的体验,是我们都喜欢的吧。

《声律启蒙》还有赵照的版本。这个版本与哈辉的版本,词都是源自清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只是选用的词有不同。赵照的版本我也喜欢,只是相比之下,更喜欢哈辉的吟唱版的。

听得多了,又搜哈辉的其他歌来听。于是知道了她是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演唱家”。听《有佳人兮》,歌词的悠然优美自不必说,音乐的古意盎然也呼之欲出。当唱到“褒水滚雪兮午浣纱”时,我突然难以置信地听到了“WAN2”的读音。呃,不敢相信,重听了一次,确定无疑。这样的BUG,简直是毁人三观的存在啊~~

中国古典音乐家,就是这样的古文水平吗?我的天~~这一来我的胃口给狠狠地伤到了一下。不过转念一想,喜欢听这一首歌,就听这一首吧,其他的有喜欢的就听,不喜欢的就不听,何必在意那么多?人无完人,我自己也有经常读错别字的时候,又何苦苛求他人呢。

于是,继续看吴冠中插图精藏版《声律启蒙》,继续听哈辉版《声律启蒙》。
13#
发表于 2017-8-6 23:58: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4    好人好梦
暖暖的行,暖暖的心
无锡回来已快一周了,大家在群里发出各种照片,有景有人,组长则一声号令让大家总结心得。我们只能遵命奉行。无锡一行是欢快的,无忧的,虽然期间也有每天十个小时的课程,但大家课余的调侃也足以让人解乏。我不禁发问,是不是每个学校的语文组都这么有趣,大家一致认同。

那就写写我们这些个同组人吧,组长董老师,是个极好的大队长,这次一行16人,她把大家安排的妥妥贴贴的,从24号早上赶动车到29号凌晨一点多接机,都分配的停停当当的,谁坐谁的车,在哪下都要嘱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痴。同行中,每次都会规划的井井有条。

掌柜的弓老师,弓老师一再强调她是极不爱操心的人,可南京到无锡的路途中目睹了,她一笔一笔的账目,记了算了,收的支的,看了忙忙碌碌的弓老师,才懂得为啥旧时的掌柜的和管家权力那得大!

还有那差半年就退休的肖老师,一丝不苟的跟着我们一节又一节的听课做笔记,还陪我们压马路,哪来的精神头,肖老师也是幸福人儿一个,上有九十多岁的父母,下有刚满一周的小孙孙!

我以为我很好学,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尊称我为姐的小高敏一路走一路学,心理学,思维导图,英语,简直就是马不停蹄,还一丝不苟。

开心果刘敏则吧嗒吧嗒一路不停,曾经她反复向我强调,她和老公都不大爱说,怎么就能生出那么能说的儿子,同居了一周我才发觉,“有其母必有其子”这句至理名言,是亘古不该变的,坎坷的生活经历却造就了她乐观豁达的性格!

潮妹汉茹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来无锡之前,汉茹刚结束了成都十日游,她的十日全是自己规划行程,自己网上订酒店,订车,选景点,所以这次订票找酒店得艰苦任务就交给他们几个潮妹了,手机高德地图导航,愣是领着我们步行加骑行转了无锡几个有名无名的景点,惠山古镇,东林书院。奥,对了,我们在潮妹的率领下体验了一把小黄车,还什么摩拜了……

12#
发表于 2017-8-6 23:44:4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在整理墙书资料,顺带看了一下《人类简史》,感叹人类的发展存在各种偶然。现在还不清楚的原因让我们的先祖智人,突然间开窍,拥有了想(说)象(谎)能力,能描述不存在的事物,还陷入“集体臆症”中,可以通过集体的共同描述,拥有同一个想象的世界(传说、神话、宗教等等)。但也因为这种虚构能力,才让我们有了发明和创造,拥有了可以共同协作的能力。
因为认知革命的开始,让智人的社会开始了飞速的发展。火的使用是让人可以生活得更舒服,认知革命是让智人可以把技能代代相传并不断更新。
人类的迁徙,让文明不断融合,技术得以扩散。
班图人由西非迁移到南非,结束狩猎生活进入农牧时代。大津巴布韦遗址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先进技术。同一时期,南非洲的大量黄金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他们开始通过海路开拓贸易路线。非洲还有一个桑海帝国,成为伊斯兰教的学术中心(竟然是非洲哦)。
美洲的印加人相信黄金代表太阳神的汗珠,所以用黄金制作大量的工艺品。第九任印加统治者帕查库提,将帝国扩张到南美大部,建行了壮丽的马丘比丘夏宫。中美洲的特诺奇蒂特兰是阿兹特克联盟的都城,45座人公共建筑包括大神庙,用于供奉雨神和战神。
欧洲,因为寒冷维京人在格陵兰岛的统治崩塌。英国亨利五世在位(莎翁剧有一部喜剧就是《亨利五世》)。圣女贞德也在这一时期遇见第一次神迹,说神的旨意让她带领法军抵抗英军入侵,最终在她19岁时被烧死在鲁昂的火刑柱上。德国金匠约翰尼斯。古登堡发明西方活字印刷术极大的推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点评

这本书好看,而且很容易看,原以为要准备啃来着  发表于 2017-8-7 08:52
11#
发表于 2017-8-6 23:07:06 | 只看该作者
05 海豚
                                                     读《乔希的球场》
最近回了趟家,休息了段时间,颓废了段时间,唤醒懒懒的神经,还是把书先要读起来。
今天加班,无聊的时候就读了本新近收到的《乔希的球场》,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作者夸迈·亚历山大。全书以口语化的、诗体的写作手法,写了主人公乔希的篮球才华及梦想,成长的希望与烦恼,父亲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如何面对父亲的生病、去世,最后感觉到双胞胎兄弟真正的成长。这种诗体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像在说着段快板或顺口溜,让故事更加的引人入胜。
我先读为快,等妞老家回来后推荐给她读,毕竟也曾经是练过一年的篮球少女呀。顺便想一下如何引导进行深度阅读呢?
1.先泛读了解故事
2.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一下故事结构,或用手抄报(可就是结合画的阅读记录)去表现主题,表现自己的理解。
3.可以试着用这种写作方法去写一段自己的故事,不用太长,好玩就好
4.拿起好久不用的篮球,和爸爸一起去打次篮球吧。
10#
发表于 2017-8-6 22:30: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越来越缓慢的行动力      自从妞妞一放暑假,我们便决定要回趟陕西,可到了今天依旧还未成行。       妈妈的电话也打了无数多个,每次都问关于回家的事情,可偏偏就是好多无可奈何的事情阻碍了回家的行程。      心里明明知道回去看看爸妈,可就是迟迟没有上12306,没有关心订票的事情,仔细想想,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事情太多吗?似乎还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自己的逃避心理。 不愿过多面对父母的询问,不愿听他们在耳边不停得唠叨,虽然知道他们那是关心,所以就一直拖着,到了不得不决定要这天,竟想着其实不回陕西也可以,没必要非得回嘛。明知道爸妈其实是盼着自己回去的,可是自己的心还在摇晃中,好吧!今晚先睡觉,说不定明天我就鼓足勇气了呢!
9#
发表于 2017-8-6 22:10:52 | 只看该作者
20号的Carol

   一直计划假期里要做两件事:一是去国图看书;二是追剧。这周趁娃不在身边,这两件事情都如愿完成,挺有收获。
   说起去国图,还是颇费一番功夫的,因为它离家不远不近。第一天去是步行了三站后,到了地铁站,转了两趟地铁,才到达的。第二天,试着骑自行车到地铁站,再转地铁到达。第三天,想着从家出发到国图才6.7公里,于是很自信地骑了輌共享单车上路。在中午38度的高温下,骑行了半个小时,气喘吁吁、大汗淋淋后,停下来休息,拿起手机一看:还有3.7公里!顿时觉得我大京城之大,果断扔下自行车,改坐公交车,这才又来到了国图。很喜欢国图的原因之一,是觉着它大气,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尤其是阅览区,轻轻往中间一坐,抬头能望见天空中飘着的云朵。光线采自自然光,天气昏暗的时候,才会开灯。在这里坐上一天,我很享受。
    追剧,其实是追大家早已看过的连续剧。在大家的一片好评、推荐之下,加上我现在又有些时间,所以就娱乐、放松一下。平时带娃在家,是不敢轻易追剧的,因为一旦追起来,可就是没日没夜、作息混乱,有时甚至“六亲不认”:谁劝我睡觉、休息都没用,一定要看到剧情的结果才罢休,不然翻脸。如果说追剧是一种“瘾”,我是认同的。
   能够在娃的假期中,给自己放一个假,感觉还真不错!
8#
发表于 2017-8-6 20:41:19 | 只看该作者
《战狼II》——票房背后割裂的现状


《战狼II》和吴京刷屏了,同时刷新的还有票房记录。好奇之下走进了电影院。
从技术层面来讲,可以看到国产影片在场面上的进步。确实可以说是用心打造的作品。各种打斗场面的编排,动作效果,都比过往的很多国产片强很多。甚至说达到好莱坞水准也勉强说得过去。
可是整个故事的硬伤太多。莫名其妙的叛军和雇佣军,稀里糊涂挂掉的陈博士,谁控制住疫苗就能得到整个国家支持这样的神逻辑是怎么能够说得通的?
除了主线,各种细处也是无力吐槽。
去医院救人对里面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开车破窗,分分钟人没救到先被你撞死了好吧。
工厂里牛乂哄哄的说直升机是我带来的,所有人都要带走。一开始要分中外,不就是因为飞机只有一架吗?更离谱的是这一句出口,立马秒变狂欢节现场。警戒也完全没有了,让人直接大马金刀杀到面前?
钢丝床接炮弹?快赶上弹弓打飞机了
……
太多各种经不起推敲的情节,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展现打斗的场面来设计的桥段。
我们可能真的在技术上已经赶上来,但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还差得远。像这两年被赞的动画《小门神》、《大鱼海棠》,画面效果已经很赞了,但故事却处处硬伤。
至于有人吐槽的个人英雄主义,主角光环,这些我倒觉得不算什么。虽然并不喜欢,但这种东西已经是中外各种影视剧里根深蒂固的套路。
一部好的片子,除了画面和情节,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很好的表达的东西。这部片子有吗?爱国主义吗?如果各种生硬的梗强行塞进一部电影里,就能激发强烈的爱国情绪,我只能说:要不就是你假装爱国,要不就是你真不知道自己在假装。我并不反对爱国,也不反对感动,但起码应该基于合理的真实不是吗?一个假得实在没法自圆其说的故事,难道就凭那几句生硬的台词要我们感动吗?直接去看央妈关于撤侨的纪录片不是更好?一开场的强拆片段,还让我意外了一小会儿。然而这种话题放到一部商业娱乐片里隔靴搔痒,反而更让人难受。也许这么说有点诛心,但这其实是用一种鸡汤式的共鸣,廉价的攫取观众对电影的好感,甚至无形中消解了人们对这件事情的一些怨念。同样的,战争、屠杀这样的话题,也真的不适合在娱乐片里出现。毕竟吴导并不想很严肃的探讨这样的内容,而只是为了给他的炫酷场面做一个故事背景。
我相信吴京在很认真的想拍好这个片子,但看得出来,他的心思都在动作场面上。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场面上的效果服务。不可否认这种努力带来精彩的画面,但这是一部没有灵魂的娱乐片,为了打斗而打斗,为了感动而感动,仅此而已。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我想,绝对不是因为鸡汤喝多了泪点低。


十年前,看这样的片子我会热血沸腾!
五年前,看这样的片子我会破口大骂!
今天,我只想来聊一聊电影背后的割裂……
割裂的除了过去和现在,还有今天的朋友圈。
赞的人说太燃了,电影结束后忍不住鼓掌。还有自觉唱起国歌的,热血沸腾加热泪盈眶。
踩的人说一个戏子,迎合政治正确做戏捞钱。
不知道什么时侯开始,评论一件事情的时侯,我们不是去看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习惯先站队贴标签。闹哄哄的“小粉红”“五毛”“美狗”“公知”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这边说:爱国主义的就要支持,批评的话你就是不爱国。
那边说:这种主旋律的东西,肯定背后有政治目的,要抵制。
你要是发个相对中立客观的评论,一边会说你对崇洋媚外对国人挑剔,另一边可能会给你扣一个理中客或者圣母婊的帽子。

说这个片子好的影评,找来一堆资料。吴京从小多么努力,受了多少伤,在生活中是怎样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为拍这部片子卖房投入全部身家,身入军营18个月,拍戏的过程中有多少困难,……。最后轻描淡写的带一句虽然还有很多不足。这长篇的主角形象塑造,和电影本身有半毛钱关系吗?
反对的人说,坚决抵制!吴京要么在做戏,要么就是脑残。因为他发这样的微博:

背后的逻辑就是:
你去超市买菜,因为收银的MM是A-CUP,所以今天的菜不好,不能买。

曾经喜欢那句“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却越来越发现这往往不过是廉价的正确,为了把自己摆到鄙视链的上层而已。事实是,那是一大群并不知道自己在沉睡的人。
作为一个自诩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当我们简单粗暴的依据价值观异同来评论,而不是根据事实本身,那这种行为和我们一直鄙视的“装睡”、“脑残”本质上又有何区别?
如果这算是一种暴力的话,黄暴台的血浆剧有一段话说得很值得拿来参详:




除了站在各自的立场互相鄙视,也许我们能换一种方式相处。
毕竟割裂的是价值观,而无法割裂的是人际关系。
至少,不要让价值观取代了你应有的思考。



7#
发表于 2017-8-6 17:18:40 | 只看该作者
                   忙碌的暑假一天

     今天是周日,但是却没有周末该有的悠闲,而是行程满满的一天。
     公司组织我们去泰康人寿广州的养老社区参观,早上8:00集合出发,所以和平日一样的时间起床,去集合。而同时依依上午要去参加一场关于记忆力的讲座,说是脑力大师的巡回讲座,上周已报名,上午9点开始。由于我不能陪她,就由爸爸陪她参加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粤园。粤园里的配套设施很齐全,设计也很贴心,确实适合养老。12:30时打电话给依依,讲座竟然还没有听完。午饭后,我们返程,3点回到了深圳。打电话给依依,他们还没有出发去考级,于是就接上我一起陪依依去参加声乐考级。到了考场后,继续排队等待。
     考完后还要去四川大厦XES上英语课,要上到9:05分结束。看着这满满的安排,深深觉得这一天真是忙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6 12:28 , Processed in 0.074439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