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21886|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初级班 A 组】第四课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27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 A 组学员在此跟贴交作业

作业要求:
    每次讲座后按导师要求提交作业。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次讲座前一天,即5月11日24:00(5月12日(周六)晚8-9时,秋雪老师将给大家讲第五课《亲子阅读玩起来》)。过后可以继续提交作业,但会扣0.5分;过了作业截止时间后,老师批改时仍未补交者0分。

作业格式:
第一行:学号姓名草籽名(切记)
第二行:作业正文

2018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第四课:
4.23周一 20:00-21:00

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导师:米菲老师

第四课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结合本课内容阐述,文字不少于400字。第四课作业提交时间为5月11日24时。作业按时提交满分3分,迟交2.5分,过了作业截止时间后,老师批改时仍未补交者0分。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7#
发表于 2018-6-22 21:25:34 | 只看该作者
蜗牛快跑 发表于 2018-6-5 11:49
2018初级班A20 刘珊
要说最近和孩子共读时得到最大震撼的一本书就不得不提《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一本书 ...

谢谢老师
26#
发表于 2018-6-21 12:09:56 | 只看该作者
跃跃星 发表于 2018-5-3 23:22
A27 林晓纯

    听了米菲老师的第四讲《故事知道怎么办》,受益匪浅,故事不知道怎么办,诚然,在当今社 ...

谢谢老师的点评,继续努力。
25#
发表于 2018-6-5 11:49:12 | 只看该作者
2018初级班A20 刘珊
要说最近和孩子共读时得到最大震撼的一本书就不得不提《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一本书名我之前听过,知道娃幼儿园里有,家里就也没有再单独购买。娃是在幼儿园有看过的。有一次放学他带我到阅读区要求我给他读这本书。当时还有一个小朋友,一起坐在我的怀里。我像以往一样全神贯注的读起来。在读到虎斑猫遇到白猫前我并没有太大感觉。然后虎斑猫百般炫技取悦白猫,而白猫就是一直静静的静静的。然后他们就在一起了,有了很多小猫,虎斑猫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直到那一天,任凭虎斑猫再怎么喊白猫就是不答应。。。。。。读到这里我是老泪纵横。。。。。。这可不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人生的前些年我们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的活,在不同的角色之间穿插没有自我:认为不就是这个样子吗?直到遇到了某个人,你用固有的思维去认知她。而她对你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评判、只有接纳。你从这份接纳里感受到存在感受到爱。你开始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开始活出自己,爱自己同时也具备了爱别人的能力。
回到这次课程内容本身:跟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最开始我们可能是带着目的去给孩子读书:纠正他的某些行为、告诉他某些道理、教会他某些知识。这些都是我们大人带着我们自己的认知去做的事情,就像是虎斑猫取悦白猫的行为一样。认为这样子孩子应该能懂我的意思。但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大人带着目的去和孩子读书,我觉得孩子是能感觉到的。 孩子可能会觉得:爸爸妈妈又要来告诉我什么了:变相的讲道理、说教、唠叨。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抗拒,因为讲故事的人的态度而没有真正的享受故事之美。(这个时候即使故事本身确实可以让孩子知道怎么办的效果也变成故事不知道怎么办了)
从《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和米菲老师的课里我也学到;把故事交还给孩子,我们不带任何目的预设和个人认知,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我们做好故事和孩子之间的媒介即可。重要的是亲子阅读之间的那种关系和氛围。而不是达到其他的目的。相信孩子对任何一本书都有他自己的思考。故事之外的重要事情就是故事爸爸妈妈自身的成长,《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让我看见自己,看见孩子。加油吧,我!加油吧故事爸爸妈妈们!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41
24#
发表于 2018-5-30 23:55:39 | 只看该作者
2018初级班,A29,陈兰
听了米菲老师的课〈故事怎么办〉感触很深,只有妈妈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到三岁开始亲子阅读,但那时真的以为陪读就好,不用去引导去理解,只让要她有这个习惯就好。之前我像完成任务一样的每天读绘本给她听,有时一本书反复读好多次。加入三叶草后感触很深,不光要读给她听,还要学会怎么读,要去引导。
读《生气汤》有感
当我们亲子读完后我就提问给宝宝,快速准确的回答。她能读了二到三遍后稍加提示居然能把整本书复述出来。而且超出我想象的是一个两三岁岁的小孩,边读自己的还做动作。还能加一些异想天开的词语进来。想象力还挺丰富的。就怕你不引导,不让孩子去想象。而且她现在还经常滴咕,生气的时候我们就去煮生气汤喝。同时也让小孩子学会了如果控制情绪。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41
23#
发表于 2018-5-13 01:07:59 | 只看该作者
2018初级班A10江海群
第四课:听了米菲老师的课《故事知道怎么办》感触非常深。故事不知道怎么办,可是故事妈妈知道。只有妈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喜、怒、哀、乐,细心的妈妈都能感觉的到。
我家老大我是最愧对她的,那时完全没有意识,更别说培伴孩子阅读了,只有短暂在孩子身边时才会跟孩子读图画书,但就是那短暂的时光孩子都觉得是幸福的。只要我在家孩子每天都会自己主动拿书过来让我给她不停的读。记得给孩子买的第一套书是《青娃弗洛格》的系列图书,她要求一本书反复读几遍。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当我跟她读完三遍后,她自己接着从头开始读,复述一本书的80%左右,对于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当时我是非常惊讶的。从那以后起,我只要孩子在身边,有时间都给孩子读书听。
现在给3岁的儿子读图画书,最近要我重复读的书是《木头人儿》,我读的时候孩子一边看着图片也在讲:“木头人儿被女孩丢河里了,木头又漂的很远,被天鹅妈妈检走了~~最后木头人救了圣诞老人,圣诞老人把木头人送回了家,一家人又团聚了”等等。孩子在日常中也会常蹦出几个跟读过图画书里某些情节发生关联。也许这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和空间。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41
22#
发表于 2018-5-12 19:17:57 | 只看该作者
2018 A06 唐妮
读《别烦我》有感
《别烦我》是一个特别温暖贴心的故事,讲述了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住在小村庄一栋小房子里的老婆婆想给自己的孙子们织毛衣,可是由于孩子们的嬉戏打闹和反复打扰根本织不成。于是,她只能无奈地收拾好一切,大吼着:“别烦我!”然后走出家门,准备去别的地方继续自己的毛线活儿。
她走进森林里,遇到大熊想尝尝她的味道。
她走进山洞里,遇到啥都吃的山羊吃毛线。
她爬上月球,遇到一群绿色的月球人想要研究她……
最后,她只好躲进了黑黢黢的虫洞,在那里,终于没有人再打扰她了。她安静的织好三十件小毛衣,完成后,却诧异于“还是没有人来打扰她”,于是老婆婆收拾好东西,打扫好周围,回到了家里。
房子依然保持昔日的整洁,但是小女孩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看到老婆婆回来后,一家人又恢复灿烂的笑容……

读这个故事,我和女儿第一感觉都是:哇,这好像我的外婆(妈妈)!
我妈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婆婆”,她每天给我们做饭、洗衣服,照顾我们,但也会烦、也会生气,甚至对孩子大吼。她也特别喜欢织毛衣,无论春夏秋冬,其实,整个织毛衣这件事,就是她的“虫洞”,可以帮助她平复心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愤怒是一种自然的情绪,无需自责,给自己一个“安静之地”,安静下来之后,才能给出我们的爱。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41
21#
发表于 2018-5-12 15:47:37 | 只看该作者

A22 谢红/安娜

第四讲是米菲老师的故事知道怎么办,中间有好几次都是打开电脑打开论坛,准备写不是客户在线找就是正好有事情耽误了,近两个月了,每天的阅读从比较散随心看看看到能用得上心理有感触,再到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然后绘本从不理解到换个角度是童心,我们不能用我们现在自己的理解去一味解读应该是站在儿童的心里多彩有趣亦或是天马行空的对这个世界充满想象和希望去对待绘本阅读。

最近阅读了大师名作绘本婉达盖格系列,有趣的东西,100万只猫,一无所有,淘淘和闹闹四本,每本看了三次,第一次都是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没有逻辑,比如100万支猫讲了老爷爷希望给老奶奶带回一只猫,结果带回来了好多好多成千上万的猫,每只猫都觉得很美很特别都舍不得丢下,回来的路上渴了就整个湖的都喝光了,饿了山上的草全部都是啃光了,到了家里老奶奶只要一只猫呀想问是那只猫最美就留下,结果这成千上万的猫互相厮打全都被对方吃了消失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弱小的猫因为知道自己不是特别的那个所以没有夸奖自己没有被身边的猫给盯上,于是正好这只弱小的猫咪留下和老爷爷老奶奶陪伴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
看完觉得很是没有逻辑太不现实,首先怎么会有那么多猫都在一起,然后猫怎么会乖乖和你一起走,最后怎么可能那么多猫又不见了...后来再看站在儿童的心理肯定是老爷爷老奶奶想要一直猫咪陪伴,不管猫咪和动物那说明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可以一起生活的,老爷爷爱老奶奶才会跑那么远去找猫并且带回来那么多,小孩看到那么多猫肯定是很兴奋,哇这么多猫,还都是那么美的猫,看书的感受肯定是和我的心态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以后宝宝出生在绘本阅读选择上一定是尊重孩子的阅读感受
陪伴是我们能做的,我们家长要知道怎么办,不能完全依附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完全依赖书本能教会一切,启蒙思想开拓想象是可以的,但是要如大人的期待学会很多那就不要这样去衡量,毕竟每个人年龄和心情不一样阅读的情绪和理解的东西也会有区别.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41
20#
发表于 2018-5-12 08:32: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A03 周娜     第四次作业: 《好饿的毛毛虫》 这本绘本很火,当时购买也是因为很多地方推荐过,在芒果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陪他读了,一开始是觉得毛毛虫很简单,他虽小但接受没问题,而且里面有数字,颜色,水果,还有星期的一些陈诉。也是潜移默化的让他学会了很多东西。 现在慢慢的他长大了,昨天我们又一起去读这本书的时候,他几乎可以自己把书中的故事陈述出来。而这本书也让我们从中收获了很多。 1,他学会了识数,很小他就可以1数到10,其实我没有刻意交过他,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数字的启蒙,加上经常上楼梯我也会一边数数,潜移默化的他对数字就敏感了。 2,认识了很多食物,里面有很多水果,也有很多零食,通过绘本丰富了他的认知。 3,对于好好吃饭,少吃零食习惯的养成,里面讲诉了毛毛虫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肚子疼的故事,每次芒果吵着要吃零食的时候,我也会借这个故事来启发他,所以经常他自己也会说,吃多了零食肚子会不舒服额。 我相信,随着他长大,会有跟多的启发,书本也会给我们更多的带来不一样的故事。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5 20:14 , Processed in 0.08604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