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002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5周作业之一本书一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14 20:2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破万卷,总有一本你的最爱,即使不是最爱,也总有本你感触至深的书。
12#
发表于 2018-5-21 11:22: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惊讶我家小宝喜欢《石头汤》这本书。阿福、阿禄、阿寿,小宝最喜欢念三个有着禅味的名字。第一次知道《石头汤》,是在16年阅读点灯人培训中,李迪老师讲了这个故事,很受感动和鼓舞,当时对绘本超有热情,也没有怀疑过它的价值,想化身一根柴火,即使是点亮一点点也好。
       后来,平凡琐碎的生活消磨了我的意志和坚持力,虽然也在读、也在买,但知道和做到之间那道我看起来无法跨越的鸿沟令我心灰意冷。燃不起点火的热情,看了那么多书,我依然是我,书依然是书,由怀疑自己的价值开始,进而怀疑阅读的价值,进而建了一个壳,进而封闭自我,对外面的世界收起感观的天线,忧伤而闭塞。
        但是不到三岁的孩子喜欢《石头汤》,我拒绝、害怕阳光,但是孩子天生具有趋光性,面对他,封闭的心房无法做到严丝合缝。我每次念起《石头汤》时,我没有办法拒绝孩子求知的眼神、快乐的笑容,就像书中一个小女孩探头问:"你们在干什么?"无邪好奇,自带着不可拒绝的阳光。我想慢慢转身拥抱他,虽然依旧害怕那碗汤都做不好,因为底料是石头;虽然依旧害怕没有人来喝;虽然依旧害怕喝过有人会拉肚子,会说多此一举;虽然会害怕……但我还是想试一下,做一做石头汤,靠近拥抱阅读和孩子,美好的事物也许就是这样,不一定能带给你一向的正确和感觉良好,甚至会伤到你。但如果你想走出困境,靠近它们,趋向它们,也许是唯一的选择。
11#
发表于 2018-5-21 09:0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5周作业之一本书一感受  17号 Diana 一书一感受——《万物皆奇迹》 上周和共读会小组一起阅读了《林间最后的小孩》,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展开了我新的人生探索体验。 一直以来,虽然我热爱自然,坚持提倡环保,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实干,因为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离自然很远,属于一名“自然缺失症”患者。 作者在最后的章节提倡我们应该保持着“惊奇之心”,也因此让我真正开始关注起身边的自然,我开始观察妈妈的花园,开始注意路边的绿化带,开始带着女儿一起逛公园,允许她爬树。《万物皆奇迹》也正是这时走入我的世界。这样一本文字配图的书,加起来也没有多少个字,往常这样的书翻一翻也就放下了,可是也正是现在的我才能看到它的可贵和幸福。 这是蕾切尔.卡森的一本自然观察笔记,书中文字表明,这本自然笔记是由50岁的她和当时4岁左右的孙子罗杰一起游历而来。 美丽简短的文字配上各种动植物的铅笔素描,这不仅是一本书,而是献给自然的一件艺术品。 从只言片语中无不体现出卡森对大自然和下一代深沉的爱。  她说:“孩子的世界是新鲜、美丽,充满奇妙和惊喜的。” 她又说:“我相信对孩童和教导他们的父母来说,远为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感受。” 一幅幅生动的铅笔素描,一丝不苟的一笔一笔勾勒出她专注的观察,高清的相片是无法替代的。 她告诫父母们:“如果你是一个对自然兴趣淡薄的家长,你还是可以为孩子做很多,无论你身在何处,所拥丰寡,你都可以陪孩子观赏天空,朝晖夕阴,云兴霞落,星河璀璨。 你们可以听林莽之风深沉庄严,檐下之风嘤咛唱和,心随风远,如得解脱。”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10#
发表于 2018-5-20 23:11: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1雨竹     读《林间最后的小孩》有感     这本书有个很好的标题“拯救自然缺少症小孩”,书中先定义了儿童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及现在正在处的新型关系,给儿童和自然有个专业的定义。
     接着主要讲了儿童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这么需要自然?亲近自然让我们找到天生的感觉、有利于我们心理健康、提高我们的自然智能注意力及创造力、用这无限大的宝库做游乐场,怎样让孩子回归自然,重新和自然连接。可是我们的政府以及我们周围的人把自然当做妖怪,因为怕危险,因为怕担责任,可是缺忘了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与自然抗争,如何生存下来才有了我们。
     回归到自然与儿童的重逢,是的,亲近自然也不一定非要深入大森林,深入高山峻岭,我们可以把自然带回家,即便是在后花园散个步,即便是在小树林中游玩,即便是来个野外采集,都是我们亲近自然的机会,好好利用这些机会,不用很久时间,不用特意挤出时间,我们就已经畅享在自然中了。特别是现在自然学校,生态学校,博物学的兴起,还有如“动物园城市”,“绿色城市主义”都是为孩子着想的绿色城市的设计,慢慢的人们又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愿意去规划和想像一座城市,这就是进步。
     话说来回来,我自己也就是一个自然缺失症患者,小时候亲近自然的事寥寥可数。大中午和表兄妹一起去粘知了,顶着焦热的太阳,在密不透风的树林中来回寻找;还有一次和表兄妹一起去摘桑椹的经历,为了吃那几颗桑椹,几个孩子跑几里路,摘了还舍不得吃要带回来给妈妈,一路回来下面的又压烂了,自己又懊恼的不行。一直基本在城市中长大的我还会将禾苗说成韭菜,让一车人哄堂大笑,所以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自然体验真是举屈指可数,三言两句就完事了。别的孩子玩的很多我都不会,比如玩泥巴,比如游泳,更不用说爬树了。确实缺少,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带领现在的孩子去认识了解自然。
     儿童的灵性需要自然的滋养,贫乏的知识阻止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所以准备先从我自己开始吧,列一份自然清单,让我先从自己开始一点一点开始走进自然吧。


9#
发表于 2018-5-20 22:5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妇人》 读过很多的书,在那个仅仅因为喜欢的年纪,不讲究题材,不讲究作者,没有多少口口相传,也没有网络的大篇幅煽情推荐。那时候的喜欢仅斤因为它出现在图书馆里,而我刚好随机翻起。读过琼瑶,读过金庸,读过席慕容,读过三毛,还读过刘墉,感动过行侠仗义,感动火初为人母,感动过洒脱流浪,感动火心思细腻,很多书就像有首诗里描绘的那样,我已经忘记了你,却从每个窗口看到你。它流进了心田,嵌入课习惯,可能已不再清楚细节,可是你爱的那个章节那个主角,就那么不小心的成为了你自己的一部分。 《小妇人》就是这么一本书,那是在南京读书时读到的一本书,讲的是几个站女孩的平凡故事,我都忘记了故事的情节,可是那种梦想的力量,善良的笃实却一直感动着我。近期想收藏一本,重新回味,到时候再来分享心得个每个让我感动的瞬间。伟大从来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而是知道生活细碎,却仍努力生活。
8#
发表于 2018-5-20 22:05:43 | 只看该作者
泽妈作业:
    最爱的好像没有,就目前来说,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有好几本书,而且还在不断地发现好书阅读好书。
就选择说说我最近读的,而且是今天线下分享的《幸福的种子》这本书吧,因为记忆是最新的,不用凭借记忆来搜索,而且分享得会比较有逻辑吧!
    《幸福的种子》这本书我想分享三点,
第一点:感受
对这本书的书名里的种子怎么理解:是什么样的种子?是语言?是爱?为何是幸福的?
读了这本书,可以给自己安宁和温暖,因为这本书里有很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是作者提醒来的,也是自己读完的体会所散发出来的,这些能量就像小小的太阳发出来的光,暖暖滴。
这些能量可以化作自己制造爱,创造爱,给予爱的源泉,非常确定自己可以制造爱,同时还能增进自己的耐心,会更加喜爱自己。

第二点:收获
育儿:1.多给孩子读书,引领孩子读书,感受更多作者和绘者带来的能量和智慧或认知,这些能量和认知是作为父母未知的或者不确定的,作为父母也有很多的空白区域。
2.育儿育什么?教会孩子感受幸福 、感受美好(P16)温暖孩子的心灵。
3.词汇量:丰富的词汇量,对于交流很重要。

第三点:新的知识点
1.爱的语言里指出的口头禅,无意识的口语对孩子的杀伤力也是巨大的。P53无字书,无字书不是带给读书压力的,而是让孩子表达储存的词汇量的。
2.认知图画书:孩子更会识别图画书(P52),识别图书画我的作法:例如:买了3种不同的西游记《西游记&普通拼音版》《美猴王》《少年读西游记》三套给孩子读,让孩子自己品味不同的版本。

7#
发表于 2018-5-19 15:43:58 | 只看该作者
3099513096 发表于 2018-5-15 13:16
9号 川轩妈
一书一感受
       最近听了《孩子,挑战》,作者是鲁道夫•德雷克斯(1897-1972)Rudol ...

看了关于错误那段,感同身受,我们总是想让孩子做得更好,殊不知这样却无形中浇灭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6#
发表于 2018-5-18 10:02:24 | 只看该作者
03笨猫                                  《我和弟弟的鸭子》_一书一感受



一、 绘本介绍:
作者:【日】石川惠理子 文/图
译者:唐亚明
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新世纪出版社


二、内容简介:
    远方的叔叔给我们家送来一只鸭子。我和弟弟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鸭子,非常喜欢它,约好第二天带它去小河里游泳。第二天放学,我们飞奔回家,带着鸭子和小船去了河边。我俩和鸭子都玩得很开心。又过了一天,弟弟十万火急地告诉我,鸭子不见了。妈妈说,鸭子死了。但我知道,那天晚上吃的香喷喷的“鸡肉”正是那只鸭子。后来我渐渐明白,人与用来食用的动物、植物,就是这样的关系。


三、书评:
    很久没有参加抢书重读了,拿到书的第一印象很好,日本作家的风格总是一目了然,清新自然,干净明快,看起来让人很舒服。这本书也不例外。作者是石川惠理子,之前没有看过她的作品,所以问了度娘关于这个作者的一些生平及创作情况。
    石川惠理子1955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九州造型短期大学设计系毕业,在广告公司从事过设计工作,后成为自由插画家、绘本作家。她的主要插图作品有《铃子》、《贪吃的小妖怪》、《又挨骂了》、《银河上的拉面店》、《我和弟弟的鸭子》、《晴天去采节节草》、《今年的毛衣》、《浮木的家》、《在黑煤山上玩的时候》等。其中《在黑煤山上玩的时候》获得第46届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并在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上展出。
    2016年在日本福冈县举办了石川惠理子原画展“那时候“,现为东京插画家协会会员,居住在横滨市。
或许是她没得过国际大奖的原因,这个作者在国内受关注度不高,以致于我从百度上找不到太多关于她生平的相关介绍。因此,我又将注意力拉回到作品本身。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在为读者们讲述她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读者来说,小时候的经历或多或少与作者是相似的。我小时候,家在城市里,所以没有太多环境可以饲养家禽或家畜。我家里曾经养过几只鸡,一只猫,几条鱼以及以只画眉。那个时候的孩子没有太多玩具,于是,一次在大扫除时从爸爸的雨鞋里清理出来的一窝小老鼠竟然也成了我的宠物!
    我对于养猫的印象比较深,因为就像书中姐弟俩一样,把猫当作了自己的宠物,所以对它的关注会多很多。对于养鸡的印象也仅限于捡鸡蛋。母鸡下了蛋后会炫耀般的咯咯咯叫个不停,不断地提醒主人来捡蛋,仿佛邀功一般。但养鸭子是不曾有过的,只是在回老家时见过鸭子,鸭子们走路的样子比鸡可爱,一摇一摆,不疾不徐,更容易讨孩子们的欢心。但是,鸡也好,鸭也罢,都是家禽,它们最终的命运都是会成为人们桌上的一道菜。所以,即使孩子们把它当作宠物养,当它们被宰杀做成菜端上桌时,也不会有太多太激烈的反应。毕竟孩子们从小就知道,鸡鸭们的命运就是被人吃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像《夏洛的网》里夏洛那样最后被供养起来的事是很少见的。
    然而,对于书中的小姐弟来说,他们也是那个年代的孩子,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鸡鸭这些家禽也成了孩子们的玩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姐弟俩却对那只鸭子倾注了不少情感,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跑,为的就是带不太精神的鸭子去附近小河里游游泳,还喂它吃好吃的草,如果鸭子不那么快被宰杀,恐怕姐弟俩对鸭子的感情会更深。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妈妈和奶奶对于孩子问起鸭子时的态度,作为成年人来说,早已经不会被简单的死亡所触动,但她们毕竟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她们深知保护孩子幼小心灵的重要性,因此,她们不惜为了这个目的而撒下善良的谎言,虽然总有那么一天,孩子终究会明白事实的真相!
    这本书的色彩很单调,基本上是铅笔画的原色调,在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增加了淡淡的彩色,整本书看起来很平和,而故事也没有什么起伏,简单的色彩加上简单的故事,为我们诠释出的却是特别的人性光辉,不得不说,好的绘本作品带给我们的永远是正面向上的力量!
    期待能看到这位作家更多的作品,有机会能对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5#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23:14:39 | 只看该作者
3099513096 发表于 2018-5-15 13:16
9号 川轩妈
一书一感受
       最近听了《孩子,挑战》,作者是鲁道夫•德雷克斯(1897-1972)Rudol ...

看了你关于孩子写作业一事,你做的很好。我着实有同感,建立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全掌握在我们父母的手心上,但我们往往边实习边尝试一些方法。一不小心就伤了孩子弱小的心。
4#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23:11:07 | 只看该作者
6号豌豆妈                     一本书一感受
     看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在寻一刻留下至深的感受;每一个小故事都曾深深地打动我的内心。即使是一本绘本。
      耳熟能详的《小房子》,美国维吉尼亚。李。伯顿文图,台湾阿甲翻译。小房子曾幸福的住着一家人,周边是如此的青山绿水,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技的发达,小房子开出了一条条大道,交通便利,楼房变高了,青山绿水远去了。小房子被裹在高楼大厦里,难见阳光绿意,变得不再起眼,不再快乐!
     小房子开始渴望回到大自然里去,它的梦想实现了。这给我深深地触动,如同我们这些带着梦想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的人,对城市充满了憧憬,充满了期盼,脑里满满的理想与追求,可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都不忍放弃生我养我的家乡,仍要在老家筑一座房,留一个梦。这本绘本给了我深深地反思,我热爱的城市,我是否最终也会离开你,不再与你一起并肩作战,哪天我也想回归平静。城市不断地承载着年轻人的梦,不断地吸引着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当这些年轻人老去时,是否也会如小房子一样离开这充满忙碌的城市,回归宁静?
      人将老去,城市却因为前俯后继的年轻人,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祝福美丽的深圳,城市花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6 12:27 , Processed in 0.067182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