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9016|回复: 8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第二讲课后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29 19:24: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第二讲课后心得
个人作业:对本次课程的心得体会,不少于400字。
格式为“学号+姓名+题目”
提交时间:9月24日24:00之前
2#
发表于 2019-9-6 10:34:22 | 只看该作者
B03 明新荣  《群体阅读优势》课后心得
主讲 曾芳老师 2019.8.24

         曾芳老师本次课对群体阅读现状的呈现及优势分析打开了我的视野。很赞!我原先在社区推广阅读是从利我主义出发的。想着古时候“孟母三迁”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虽然我现在哪都去不了,但是我也许可以改变一下环境,那就走出自家们叫着大伙一起来读绘本讲故事吧!如果我家两个孩子接触到的周围小朋友和学校同学都爱好阅读,我想应该跟着爱打游戏的小孩玩学坏的类似交友不慎的概率会低一些吧。现在大宝上小学一年级了,我积极沟通班主任毛遂自荐去班上讲故事参与管理班级图书。就是受到了群体阅读思维的引导!
        讨论有哪些共读形式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到他们孩子学校班级做了班级阅读(线下,由老师组织班会时间大家共读)。我很受启发,希望有机会可以在大宝班里做一下。

         关于微信朋友圈打卡,曾芳老师谈了他的想法。我很赞同!记得17年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我第一次接触微信打卡,不折不扣的执行了作业要求。后边课程结束,那个打卡APP也瘫痪,好多照片都没来得及收起来,非常可惜!那可是我和孩子亲子阅读路的见证呢!后边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自己继续在微信打卡,记录皓皓昌昌的阅读流水账。主题例子写的:
【悦读每一天~皓&昌亲子阅读记录20190904】Day105天
《月亮的味道》
目标1000天!加油!
我做这个事情“目的”很多:
1.传播阅读
2.给孩子的亲子陪伴时光留下印记
3.让朋友圈监督我,克服惰性

          全世界有那么多有影响力的阅读组织,而且国外还是政府支持的!真让我大开眼界!终于明白深圳前几年就在提倡全民阅读的用意了!
         群体阅读的优势:
1.形成社群,互相监督,鼓励推动
2.群体目标,刺激互动,引发深入思考
3.建立习惯,周期场所稳定,促成习惯养成
4.刺激消费,有目的的个人成长路径规划,买买买
5.群体探索,共读群体,讨论角度不同,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认知

         自从加入了三叶草,听的课越多,接触到的同学越多,就越觉得自己肤浅,文化修为太低,成长空间巨大!哈哈哈
         真心感恩三叶草各位授课导师和同学们
还有站点的义工!
        群体阅读的优势在下午的故事会方案讨论中显现的淋漓尽致!《看,书中间有堵墙》,自己看那会没什么太大感觉没看出什么深意。这次在同学们热烈讨论中,自己拆开了思维的墙,也大开脑洞,发现了好多作者埋下的伏笔细节。越看越有趣!比如:
1.老鼠在书中的关键地位,最先发现险情,怎么过墙那边的呢?大动物看到它时的惊愕表情,食人怪望的是什么?(原来我真没看懂也没注意,受到同学们启发明白了其实看的是被老鼠吓跑的大动物们)
2.翻开第一页墙上就有个白点凹进去,看第一遍不知道是啥,课堂上才明白墙上有块掉地上了。
晕~好多细节没注意到,多亏了有那么多人一起共读,大家相互启发,太有意思了!

点评

了不起  发表于 2019-12-23 10:30
3#
发表于 2019-9-7 22:44:02 | 只看该作者
C06 刘东花

享受群体阅读的百花齐放
--------三叶草中级班第二课《群体阅读的优势》心得
        因为参加大学同学会,我很遗憾错过了这一次的课程。后来看了老师的PPT,对群体阅读有了一些了解。刚好课程进行时,中级班第一次共读《我的图画书论》也正在进行中,而这也是群体阅读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次共读实践,让我对群体阅读课程内容加深了理解。

        现在很流行“抱团取暖”,就是为了督促自己达成某个目标,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养成某种习惯,和同频的人建立一个群体,互相监督,共同达成目标。一群人比一个人走得更远。我理解的群体阅读也是相同的概念。

      在开始《我的图画书论》共读时,我原本在想,字面意思大家都能理解,读书还有啥可以讨论的呢?会不会出现讨论时静悄悄的尴尬局面啊?事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群里共读的小伙伴们就书本提出的问题,分享,讨论让我印象深刻。大家提的问题和分享的观点,都带着各自的背景和经历,在讨论中百花齐放,百家齐鸣,不但让自己的观点得到补充,视野得到拓宽,而自己的观点也得以表达和讨论。尤其是某些观点和思想浪花在讨论中不断碰撞时,激发和启发自己不断更深更广地思考,同时也让自己的包容性得到提升。所以我的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共读感觉挺不错的, 很享受群体阅读的百花齐放。

      而且因为共读有时间限制,大家必须在一定时间读完才能跟着组织的节奏进行分享讨论,这无形之中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时间压力,所以共读者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书本的阅读,因而可以借助群体阅读的力量让自己坚持阅读。我想对于有拖延症或者不爱阅读的人来说,群体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阅读持续。

      在群体阅读中,不但收获了书本带来的知识,也收获了群体阅读这个行为产生的附属品,例如,通过群体阅读行为,结交了同频的新朋友,提升了自己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等。所以在回顾和理解课程中分享到群体阅读的优势时,让我对群体阅读优势有更全面的认识。
1. 群体阅读有监督及鼓 励个人阅读的作用,有助于参与者建立稳定的阅读习惯。
2. 群体阅读也有助于参与者彼此建立属灵友谊。
3. 群体阅读往往会刺激、引发参与者更深入地思考。
4. 群体阅读能给参与者带来更丰富的属灵收获。
5. 群体阅读可以加深参与者的彼此了解。
6. 群体阅读有助于在参与者当中建立共识。
7. 群体阅读能够提供一 个属灵交谈”的绝佳 场景。

       对于群体阅读,尤其是共读来说,如何做好一个引领者带领群体阅读收获更多,如何让共读更有深度,更加百花齐放,这也是我很感兴趣而且很想去尝试的新鲜技能。同样地,在故事会中如何让孩子们更爱听故事,更理解故事从而爱上阅读,也是我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我想,群体阅读的魅力远大于我现在所感受和体验的,我还要在未来继续探索和学习,不断收获提升。

点评

课堂讨论氛围更好一些  发表于 2019-12-23 10:30
4#
发表于 2019-9-8 21:36:57 | 只看该作者
A02周燕英  《群体阅读优势》课后心得
主讲 曾芳老师 2019.8.24
这节课又让我收获颇多,貌似每次上课都觉得自己需要看的书,需要学习的东西特别多。
很感谢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让我们能够更加好的去学习,群体阅读的形式很多,我们参与的大概就是线上打卡,共读一本书,最近刚好在绘本阅读里寻思着怎么做到群体阅读,小朋友们上完绘本课然后找个小老师,设计三个问题,再来约定三天后一起线上共读。效果还不错。
实践出真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上次一起共读我的图画书论,还有线上交流,线下交流(可惜我们外地的没办法参与有些可惜)因为大家的共同坚持,所以可以学习得更加透彻。
下午的时候对于这本《看,书中间有堵墙》这书的探究给了我们很多新的思路,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群体需要设计和关注的点不一样,研究儿童心理和对应的发展可以给书中更加填彩,而且曾老师点破不说破引导我们更多的思考,尤其是活动后再来总结和思考自己的方案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每次都很羡慕深圳的各位亲们能够有很多机会一起线下学习,多去参加群体阅读活动。各种社团组织也比较多,所以也很感激三叶草给了这次机会拓宽视野

点评

了不起  发表于 2019-12-23 10:30
5#
发表于 2019-9-9 13:4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oeywu 于 2019-9-9 13:57 编辑

A07吴丹 第二课《群体阅读的优势》课后心得

群体阅读,让阅读之路走得更远

        自从上了中级班,特别期待每月一次的线下课程。不善做日程计划的我,竟开始在台历上记下每次上课的时间,避免其它事情与上课时间撞车。这或许就是我们说的: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可以走得更远吧。
        8月24日第二次课由曾芳老师给我们讲《群体阅读的优势》。曾芳老师在初级班讲的阅读计划SMART+I原则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同样的,这次的课程也让我体会了群体讨论碰撞出来的火花是如此绚烂。
        上午的课程由三个问题串联起来。

Q1:阅读:谈谈你对阅读的认识。(who,where,when,what,how
        我的回答分为自己和孩子两部分,自我成长的和亲子共读类书籍。因为有了孩子,我有了更多阅读的动力。听到其它同学的分享和老师的总结,特别触动我的一句话是:孩子看的书不批判,只有我们读过了才能有批判,有话语权。
        我特别赞同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了解孩子,和孩子才有更多的话题。家里的小妞现在才5岁,还不能自主阅读,还处于我给她读的状态。也正因为这样,我和她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亲子关系也变得特别好。当她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插嘴说话了。我只需要说:“爱打岔的小鸡。”她就会立马安静下来。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吧。

Q2:群体阅读:说说你对群体阅读的理解。(who,where,when
        我接触群体阅读活动的时间比较短。第一次是去年某组织举办的书籍《养育的选择》共读,需要阅读打卡。我对群体阅读的理解停留在大家一起同看一本书,然后打卡督促进度。最近我们中级班共读《我的图画书论》,还增加了讨论的环节,让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更为深刻了,群体阅读的优势更加凸显。
        关于群体阅读,老师提及世界各国的群体阅读特点及分类,团体阅读,共同阅读及大众阅读,都极大的拓宽了我的眼界。
        无疑,现在是一个群体阅读的时代。

Q3:群体阅读优势:共读给你带来哪些改变。
        在此前的群体阅读中,我发现群体阅读最大的优点是让我克服了懒惰,没有了任何不看书的借口,完成目标后的特别有成就感。
        群体阅读的优势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互相监督,引发深入思考,习惯养成,群体探索,认知更为广泛大家都有提及。当老师补充一条优势时,我们全场都大笑了——刺激消费。“有目的的个人成长路径规划,买买买。”的确,通过群体阅读,让大家产生了共同的认同,自然就会催生消费。现在的阅读群可谓五花八门,经济学的理论都出来了。

        下午是工作坊,大家一起讨论绘本《看,书中间有堵墙!》,根据抽签抽中的年龄段制定故事会方案。
        我们组抽到的是9-12岁年龄的目标人群。一开始我们都是蒙的,不知道如何下手。在组长的组织下,我们先了解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智特点,指定出我们的目标是多角度观察与思考,打破惯性思维,放飞想象。慢慢的,故事讲述流程,问题设计,延伸活动的框架都出来了。
        小组讨论出方案后,还要向其它组讲述方案并接受他们的“挑刺”。这种思辨式的解剖,无疑是成长最快的方式,可以让我们跳出自己的主观意识,更好的发散思维,碰撞出火花。
        2个多小时,几十号人共同讨论同一本绘本,这种感觉实在太过瘾了。《看,书中间有堵墙!》其实也没有那么难讲嘛。
        组织都为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就缺实践了!行动起来,多讲故事去!

点评

优秀优秀  发表于 2019-12-23 10:31
6#
发表于 2019-9-12 22:32:01 | 只看该作者
A03吴秀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观念︱独乐乐与众乐乐︱群体阅读的优势》有感


这个暑假三叶草成了我的主流生活,看书、讲故事、新书品读,忙碌也是快乐的,因为心甘情愿就是享受。8月24日盼来了中级班的第二次课程,热情率真的曾芳老师带着大家一起享受着群体阅读那激情四射的火花。课程是幸福的,作业是痛苦的,但却是凤凰涅槃的必经之路。  


听完曾芳老师这一节具有启发意义的课程,更加明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意义所在。在课堂中,老师通过三个问题(Q1谈谈你对阅读的认识;Q2说说你对群体阅读的理解;Q3群体阅读的优势)引发学员们的思考和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后,曾老师再进行小结。因为答案都是我们自己找到的,所以感觉特自豪,记忆起来就是那句台词——So  easy!

下午课程照例是头脑大风暴——用群体阅读的方式完成读书会的方案。

首先,小组成员一起共读绘本《看,书中间有堵墙》,先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绘本的理解,提出不懂的地方,小组共同解决。在扩展阅读李欧.李奥尼的《小黑鱼》、《蒂莉和高墙》和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国》时,我们惊奇地发现《看,书中间有堵墙》的小老鼠跟蒂莉并无二致;大鱼追逐一群小鱼的场景也让我们联想起了《小黑鱼》;憨厚呆萌的食人怪的形象也与《野兽国》里的野兽有几番神似;最后一幅图中有点像阿佛,又有点像蒂莉的小老鼠似乎在一边念叨着什么,一边疾速向前飞奔……书中可以引发我们思考的东西那是不胜玫举的,如:砖头是怎么掉下来的?墙在文中有什么意义?小老鼠是怎么走到墙的另一头的?黑猩猩、老虎、犀牛在叠高高探索墙的另一面的过程中为什么会掉下来呢?当食人怪看着小老鼠时,小老鼠为什么会露出一脸羞愧的样子?面对食人怪的邀请,小骑士到底在想什么?独自一人上路的小老鼠又要去哪里呢……共读的过程,让我们把这一本仅仅只有两百多个汉字的图画书,读出了成千上万文字的内涵,这也是“不单单要把书本读薄,更要学会把书本读厚”的意义所在吧!

接下来,我们利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小组共同设计了9——12岁的《看,书中间有堵墙》故事会方案。组长刚把任务安排妥当,组员们就迅速开始了自己的任务。我的任务是写作品解读,这个还是蛮容易的,从导读手册上摘抄一些就OK啦!完成任务后,我一边把便利贴贴上了小组海报上,一边欣赏起我们群体阅读讨论中产生的成果,感觉真的很赞哦!方案执行了燕英大师提出的分几个部分来讲述故事:1.左边故事——小骑士补墙遇险;2.右边故事——食人怪施救小骑士;3. 右边故事——食人怪邀请小骑士去逛逛;4.左边故事——危机四伏的天地;5.两幅大跨页——欢乐大巡游和小老鼠的追赶。

小组汇报完毕后,曾老师对我们组的方案赞誉有加,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怎样把这几个部分的故事串联得更加完美自然?怎样把书中那堵重要的墙呈现给现场的孩子们?静静老师笑着给我们提出了善意的建议:“如果每一次听完故事,你们就让孩子们续编故事,那么很快就没有人再愿意听你们讲故事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阅读,不仅是对孩子语文学习的熏陶,让孩子直接体味母语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是值得我思考的地方。针对本次课程,我有了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新思考:

1.继续在日常教学中,挤时间为孩子带来更多优美的绘本,为他们的心灵服用维生素。
2.暑假,每个孩子都领到了一本自己心仪的书籍,全班大概有35本不一样的童书,如何让每个孩子多看一些别人的书呢?首先,课前三分钟将按学号安排孩子们进行好书分享;其次,老师抽时间朗读其中的优美选段,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再次,想看这本书的同学可以去书籍的主人那里登记预约(用一本笔记本专门做记录);当一本书有10-15人阅读完毕后,进行阅读分享课。
3. 在培养阅读习惯的路上,我们的家长可以做什么?其一,减少在孩子们面前玩手机的习惯;其二,推荐一些育儿书籍,让家长们共同进步;其三,多与孩子们一起讨论看过的书籍,争取形成文字。家长的文字输出一方面是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学习的最佳存档方式。

博尔赫斯说:天堂是一座藏书楼的样子。让我们在三叶草的引领下,和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同学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陪伴着孩子们建起一座座阅读的天堂吧!



点评

自己找答案,这个最重要  发表于 2019-12-23 10:31
7#
发表于 2019-9-14 21:0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西629 于 2019-9-24 22:30 编辑

F02王玉香
群体阅读的魅力

     8月24日清晨,踏着星辰的光辉,我踏上了前往深圳的旅程,为心中那热切的期待——三叶草中级班第二课。
     课程伊始,分享打卡经历小活动激活了本课话题“群体阅读是什么?”在丰富而又充满趣味的分享中,我们初步回顾与感悟亲历的群体阅读,对群体阅读有初步感悟。非常特别的是,曾老师介绍本节课将依托小组以群体阅读方式来完成学习,从“阅读、群体阅读、群体阅读优势、做一做”四大方面深入体验及思考群体阅读。
     
     小组讨论Q1:谈谈你对阅读的认识
     小组根据曾老师提供的4W1H(who、where、when、what、how)五大维度进行热烈的讨论,各组长整理记录了小组成员的同类答案后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七组共性答案如下:
     ●Who:自己、孩子
     ●Where:家中、图书馆、anywhere
     ●When:睡前、碎片时间
     ● What:绘本、养育类、兴趣爱好类、目的明确性的……
     ●How:精读/泛读、听/朗诵/看、纸质书/APP电子书、打卡阅读、输出阅读感悟……
      小组分享完毕,曾老师分享了自己对阅读的认识: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看自己想要看的书籍,可以采用自己读或者共读的方式完成。并进一步阐述了阅读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社会行为,阅读是群体的共同记忆,把静止凝固的信息变成升华的动态的经验的最佳方式。这不断地开拓了我们对群体阅读的认识。

     小组讨论Q2:说说你对群体阅读的理解
     各小组以自己参加过的群体阅读活动为例,探讨与分享群体阅读的方式、要求、特色等。曾老师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享群体阅读分为团体阅读、共同阅读和大众阅读,例举三叶草故事家族、阅读马拉松、阅读童军、阅读思辩会等群体阅读帮助学员们深入了解其广泛性,例举阅读消费指数、微信读书等相关数据变化让学员们直观感受真正的群体阅读时代已经来临!

     小组讨论Q3:群体阅读的优势
     每位小组成员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为什么参与共读以及共读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改变,进一步深挖群体阅读的优势。各小组从良好阅读习惯培养、思维碰撞、归属感、拓展阅读深度与广度、提升输出能力、增强亲子关系等方面分享了共读带来的改变。曾老师将各组分享高度凝练为形成社群、建立习惯、群体探索、群体目标、刺激消费,认为群体阅读推动的是全民整体素质的上升!

     做一做:用群体阅读的方式完成读书会方案
     首先,各小组共读作业绘本《看,书中间有堵墙!》20分钟,内部分享自己对该绘本的理解。共读结束,曾芳老师从作者致敬书籍、绘本图文信息等方面解读了《看,书中间有堵墙!》,并激发各小组分享共读中发现的有意思的细节——“鸭子被吃掉了吗?”“砖头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独特功能”“水从哪里来的?”“小老鼠是如何从墙的一边走到另一边的?”……思维的碰撞让学员们不断打开自己,不断发现这本书的趣味,越来越兴奋!
分享完毕,曾老师将故事会对象设定为3-6、6-9、9-12、12-15及成人组五个年龄段,各小组采用抽签方式决定故事会对象,并根据故事会对象设置故事会目标,20分钟内完成故事会方案设计。时间非常紧迫,各小组热火朝天的讨论有条不紊地进行,理清目标、明确分工,故事会方案渐露雏形。接下来,小组展示故事会方案,其他小组及各位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引发思考,完善故事会方案。
   
      通过这一次课程,自己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群体阅读的魅力,也感受到自己读的书籍太少太少了!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学会发挥群体的力量进行阅读,是我这节课最深切的感受!独行快,众行远!加油,小西!



点评

好细致  发表于 2019-12-23 10:31
8#
发表于 2019-9-15 13:27:40 | 只看该作者
F03 方楠岚



《群体阅读优势》课后心得


          曾芳老师的《群体阅读优势》课程从“重新审视阅读”、“什么是群体阅读”、“群体阅读优势”、“群体阅读实践”四个角度对群体阅读进行了铺设讲述和体验思考。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群体阅读”的概念,听完老师的讲解,对群体阅读有了深入透彻的理解。

      第一环节,老师请每个小组按照4W1H(who、where、when、what、how)五大维度进行讨论总结,各小组整理记录了小组成员的共同点,分享出来。曾芳老师分享了自己对阅读的认识,并进一步阐述了阅读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社会行为。

      第二环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了各自参加过的群体阅读活动。曾芳老师总结了团体阅读、共同阅读和大众阅读等三种群体阅读方式,并分别根据每种群体阅读方式的对象、时间、内容、特点、主体等不同,列举了“三叶草故事家族”、“阅读马拉松”、“学习强国”、“阅读童军”等群体阅读活动。

     第三环节,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了群体阅读的好处。接着老师为我们阐述了群体阅读优势有以下几项:
1、群体阅读有监督及鼓励个人阅读的作用,有助于参与者建立稳定的阅读习惯;
2、群体阅读能提供一个“属灵交谈”的绝佳场景;
3、群体阅读往往会刺激、引发参与者更深入地思考;
4、群体阅读能给参与者带来更丰富的属灵收获;
5、群体阅读可以加深参与者的彼此了解;
6、群体阅读有助于在参与者当中建立共识;
7、群体阅读也有助于参与者彼此建立属灵友谊。

    第四环节,以《看,书中间有堵墙!》作为实践对象,深入体验群体阅读,真切感受“一群人走得更远”,大家通过层层探讨、分享,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这本书越读越厚。通过群体阅读,在和大家的思想碰撞中,发现了许多自身想不到的点,也学到了很多别人的思考方式,你一言我一语,渐渐地,对这本书的理解更加立体。

    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一些群体阅读,其中的好处与老师讲的群体阅读优势不谋而合。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学校组织了“21天阅读打卡”活动,连续不间断打卡21天的小朋友,奖励“爱阅读”奖状,小朋友参加这个活动后更加积极主动阅读,而且每晚都要看看其他小朋友读了什么书,从而也发现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自己参加过的正式的群体阅读活动,是中级班的共读活动,通过阅读共读书、线上讨论、线下讨论,受益匪浅。以往读了一本书,读的当下,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吸收了书中的观点理论,殊不知其实并不扎实,经常在想输出时才发现脑里关于这本书的观点模糊不清甚至模棱两可,于是支支吾吾无法输出。在体验了这种群体阅读方式之后,书中的理念观点在和同学们的讨论中不断刻印在脑海中,理解更为深刻,似乎能真正吸收了。

     感谢,一群人赐予的力量。

点评

加油  发表于 2019-12-23 10:32
9#
发表于 2019-9-16 13:39:48 | 只看该作者

  G02  沈娅兰  《群体阅读优势》课后心得


认识群体阅读


其实阅读范畴我都是小白鼠,所以这之前我对于阅读仅仅停留在自己看书和给孩子讲故事这个级别上。曾芳老师的这堂课,我第一次接触群体阅读,发现其实我已经有在参与,只是自己不自知,而在不自知中早就已经有所收获。

曾芳老师首先讲了阅读的5个方面,who,where,when,what,how。这5个方面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我自己总结的就是“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以及任何内容。只要你觉得舒服就可以。”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批判他人的阅读行为或者阅读内容。可以自己先读然后讨论,而不是肆意批判。

之后曾芳老师讲到了群体阅读。我第一次接触算是三叶草初级班的阅读打卡吧,但这只是一小部分的群体阅读,更多的还有团体阅读,共同阅读及大众阅读。这是一个群体阅读的时代,全世界都在倡导鼓励阅读。群体阅读的优势又有哪些呢?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群体阅读都能让我们遇到更多有意义的人和事,更快速的获取内容,帮助我们克服懒惰,提高我们的输出能力。希望大家都能在群体阅读中找到自信!

点评

加油  发表于 2019-12-23 10:32
10#
发表于 2019-9-16 14:5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城市蓝天 于 2019-9-23 15:06 编辑

F05周国凤

群体阅读的优势》的课后心得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8月22日是2019年中级班故事妈妈的第二堂课,由曾芳老师讲解《群体阅读的优势》,个人感觉曾芳老师是一位时间观念强,执行力度强的老师。课程将按照群体讨论和群体共读的方式从“阅读、群体阅读、群体阅读的优势、做一做”来学习今天的课程。

讨论问题一、谈谈你对阅读的认识
经过七组的讨论,共性的认识如下:
Who自己、孩子               
What 绘本、养育类、兴趣爱好类、目的明确性
Where家里、图书馆、anywhere                  
When睡前、碎片时间      
How 精读/泛读、听/朗读/看、纸质书、电子书、打卡阅读、输出阅读感悟
     在讨论的环节中,对于在哪里读书,我的思维空间相对狭窄了些,后来曾老师总结: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看自己想看的书,这点我很认同,现在的互联网发达,我们打开不同的链接和文章都算是一种阅读,不能把阅读仅局限在纸质书上。
讨论问题二、说说你对群体阅读的理解
     发在身边的例子:我们中级班必读书目之一《我的图画书论》由唐琳老师领读,我们坚持小程序打卡的方式,就是群体阅读的一种方式。还可以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其他打卡读书的形式,我和孩子就参加过诗词打卡群、英语朗读群,学校老师要求孩子每学期的必读课外书,读完后要到班级分享感受等。
    曾老师总结群体阅读分为团体阅读、共同阅读、和大众阅读。关于“共同阅读”的一些著名“读书会”深圳读书会、洋葱阅读法、樊登读书、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拆书帮,只有樊登读书是自己了解的,其他的读书会有待课后进一步了解,这种阅读方式普遍存在,比如:亲子共读、课堂共读、师生共读、读者共读、读者与作者共读、与名人共读等。“公众阅读”比如澳大利亚的“阅读马拉松”、德国的“阅读童军”,发起者都是政府机构为主。从各种阅读APP和小程序兴起和这几年京东阅读消费指数的上升趋势来看,我们能直观的感受到真正的群体阅读时代已经来临。
讨论问题三、群体共读的优势
     组成员都分享了自己为什么参加共读以及共读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改变。在课堂上我没有分享,现在想想加入三叶草这个阅读群体后,我个人的改变是,比以前更专业的去挑选和讲解绘本,读一本绘本前自己会先去琢磨和理解。我家先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他现在会不打折扣的给孩子读睡前故事,我的小宝现在跟爸爸的感情非常的好,这是最值得欣慰的地方。对于群体阅读,我们一致认为他可以帮我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添思想碰撞、提升输出能力、增强亲子关系、拓展阅读深度和广度、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等。而曾老师补充的,可以刺激消费推动全民素质的上升,是我们所忽略的。事实上加入三叶草后在今年暑假我又多添了一个书柜,孩子说“我家最多的就是书”,现实中的团书、团书架是可以有的,而团房子这颗种子先种下,未来也是有可能实现的,瞧瞧群体共读的优势不小呢!
最后用群体阅读的方式完成读书会方案
     曾老师要求各小组共读绘本《看,书中间有堵墙》20分钟,小组成员讨论对绘本的理解。课前老师让我们带上《野兽国》《蒂莉和高墙》《小黑鱼》,从书的封签上看出这是作者致敬书籍,经过曾老师的引导,我们不免会想象这几本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对于书中的细节,比如:动物们看见老鼠的表情为什么是害怕的?老鼠起初是和小骑士在墙的一面,后来是怎么过去墙的另一面的?鸭子被鳄鱼吃掉了吗?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再去读这本书,就会发现《看,书中间有堵墙》中的小老鼠就是蒂莉,骑士和食人兽是《野兽国》里的。
     讨论完毕,曾老师将故事会对象设定为3-6、6-9、9-12、12-15及成人组五个年龄段,各小组采用抽签的方式设置故事主题。我们小组抽到了6-9岁年龄段的故事对象,20分钟内完成故事方案,时间对我们是挑战,平时一本绘本的故事方案,我可能会想上一两天,如今是20分钟,这同时也给我敲警钟,对于绘本平时就应该多琢磨,这样才不至于到了课堂上干着急。经过小组的讨论,我们的主题是:勇于探索、接受改变。导入:装有神秘物件的纸盒让孩子摸。提问:1、老鼠怎么过的墙?2、食人怪和小老鼠有什么对话?3、鸭子有没有被吃掉?故事延伸:角色扮演(手偶或者头饰)。经过共读及方案讨论我对绘本的理解和讲述没有问题,但故事延伸是我的一块难题,什么样的延伸既可以表达主题又不难操作同时能让孩子喜欢,这是比较难掌控的。
    书中的小骑士一开始就是不想去墙的另一面,在被食人兽救到墙的另一面后才发现这里并不可怕,这个内容是不是符合探索的主题?是不是符合勇气的主题?麦麦老师提醒我们需要仔细琢磨。其实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可以有很多的理解,只是你自己要怎么举例去圆其所说这才是高明之处。所以对于理解的不同的主题,我个人认为只要扯得远又兜的回,何尝不能一试?
家庭共读
     课后回到家里,兴致未尽,拉着自家的两个孩子(小宝5岁,大宝11岁)按课上的方案试讲了一次,按计划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当提问老鼠是怎么到墙的另面时?小宝说是挖洞过去的,大宝说是爬过去的,后来发现食人兽直接用手把小骑士救起,更坚定了大宝的回答“老鼠是爬过墙去的”,但是水的到来让大宝认为墙的两边都不安全。为了消除大宝的不安,我们把爸爸拉进来讨论。爸爸说:这堵墙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困难,比如你遇到一场官司,那么食人兽可能是一个律师(之前认为律师是遥不可及,完全跟我们粘不上边),但在关键的时候律师利用知识救了你一命,而你恰恰就是没有这个知识所以差点丧命。因此,我们可以把墙理解为一面知识的墙,我们要有冲破知识墙的能力,这样的解释大宝是接受的。就像曾老师课堂上所说的,最难讲的年龄阶段就是9-12,12-15。他们认为绘本中的很多不符合逻辑,太弱智。他们思维发闪,有时漂远了很难拉回来。面对一群孩子讲故事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家庭共读也是非常好的方式,爸爸的参与可以帮孩子建立不一样的感受。
     一节课下来,最深的感触,不管是群体共读,还是传统的读书方式,坚持随时随地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点评

优秀优秀  发表于 2019-12-23 10: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12 12:44 , Processed in 0.07017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