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6402|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第七讲(《沟通》)课后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25 18:55: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第七讲课后心得
个人作业:对本次课程的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
格式为“学号+姓名+题目”
提交时间:1月15日24:00之前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2 10:5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04122701 于 2019-12-29 16:24 编辑

S01王璞

所听即所问,所得即所舍


      聊到沟通,常见培训课程会介绍硬技术:沟通流程、沟通技巧、沟通方式。听上去干货满满,结束后也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这一次的课程,我的体验很有意思。怎么说呢,就好像在武侠小说里,你打点行囊去深山里拜师学艺。结果稀里糊涂进了阵法里,咣唧咣唧过完招出来了,还陷在此山中没回过味来;又好比进了一趟过山车版的警幻仙境,接下来想自己重现仙境奇观,却有点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没有宝典,自个儿参禅去。

     沟通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双方各自在当下所持的底层逻辑——信念。即“我(和你),各自都相信什么?”
     所以在每次的沟通之前,尝试问自己“当我作为一个成人去和孩子沟通这本书这个故事时,我是如何看待这场沟通的目标?我想要达成什么共识?”
     就某一本书一个故事而言,对于目标肯定有个性化的内容和期待。但是共性的目标是:我和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彼此具备着不同的视角和观念。因此这场讨论,不是我去“教”他们什么,而是我们共同面对一场未知,彼此分享眼中和心底的世界。而孩子们更纯粹更擅长用直觉去体验和觉察,这恰恰是我想要了解和体验更多的。故三人行必有我师,诚不我欺。
      关于中西方世界对雀斑观念的不同,引发的“一致性统一性VS差异化包容性”的研究论文,在我看来也很有意思。当星星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中国社会太成人化,而西方社会更儿童化”时,让我想起了过往自己在读各国历史时,心底产生的模模糊糊的一种感觉。好像上古,甚至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些流传下来的“旧事”,都是充满了大道至简的“儿童味道”呢。那个时候即使是权谋,也充满了“初”和“本”的味道。比如避退三舍、掩耳盗铃、杞人忧天等等等等。
       在聊到“孩子不是一种对象,是一种观点,一种主体”的这个观点时,想起了之前听过的一个故事。2008年奥运时修建的北京机场航站楼,完工后邀请了“社会各界代表”前去体验反馈,独独没有儿童代表。没有男童小便池的厕所里,两个男娃互助:一个男娃爬在地上,同伴站在他身上才足够高度尿尿。和同事分享这个例子时,她说家里特地给儿子安装了男童小便器,结果娃去公共场合没得用急得跳脚。我恍然大悟,自己之前批评小鱼儿尿尿总尿到坐便器的外面,其实是完全不理解他的处境和困难:我既不是男生也不是一个1米2的男孩。明明是我的问题,缺要去责备孩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同理心和共情,底层逻辑也是“尊重”。尊重差异化,真正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是一条漫长的修炼之路呢。

      前段时间公司在做企业文化重塑的讨论,里头恰恰有一个关键词是“成长”。所以当课堂上星星老师提到他的理解时,对我的触动也非常大。他提到“对故事充满热情,对成长充满渴望,就是一个孩子的心态。孩子想要长大就是变得强大,那是因为他们觉得现在自己太弱,是对现在自己状态的不安全的恐慌和应对”。在我看来,人生和职场一样,成长的内驱力除了因“不安全”而“更强大”的渴望,还有对于“充满变化未知的将来”的应对。接纳自己当下的无知,带着好奇心保持期待敏锐的感知和拥抱未来。相信“运气就是当机遇来临时,我已做好准备”,并为此而设定具象目标持续实践。想起高二的时候和小伙伴们谈“希望未来的自己是啥样”时,我的观点是,“我的愿望很简单啊,就是到自己80岁,满脸皱纹头发雪白的时候,看到现在那些让我非常感动的诗句,还能惊呼落泪。”朝着半百的路上走,好像现在还能做到“老夫少女心依旧啊”。

      价值观同频结束,星星老师开始带着大家入山寻宝。去文字留图画,  上午用《你好灯塔》为蓝本为引导,下午以无字书《掉落的礼物》为练习,带着大家在丹青水墨中“察颜观色聊绘本”。
       刚开始学着屏蔽文字去仅仅看图时,我的感受是有点不知道如何下手。星星老师开始做提示:
        “你可以从图画中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带给你的感觉来说一说”   
       “从形状来看,灯塔和海浪的线条,带给我的感受是坚固、包裹、围绕”,有同学尝试按着这个思路发表意见。
       “很好,还有吗?”
       “从颜色来看,红色的顶部+门、黄色的星光+灯光+窗口,传递着温暖和安全”
       “是的,颜色也可以传递情感,还有吗?”
       ……
      回应、鼓励、认可、带着好奇心平等的发问,这是我从星星老师的引导中看到的关键词。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你们不要担心答错,大人才怕犯错,小孩子不会。

      是啊,每一次“错误”都是成长的机会,我们人类就是从一次次的错误中学习的。
      为什么会害怕?在怕什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害怕犯错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坦诚表达自己的无知,变成了心理包袱?
      外界环境是我不可控的,但是为什么会因为自己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去影响自己的行为?
      一项自诩自己的价值观比较多元,但如果连试错都不敢,我真的是从心底认同多元化的价值观吗?
      ……
      一个个的自问问出来,我的后背有些出汗了。

      这样一页页的精读下来,真的是薄薄的一本书,都能读上好几遍。所以下午在进入无字书《掉落的礼物》时,小伙伴们明显直接进入“寻宝记”的熟手状态了。有人分享的是母亲视角,去追问“当小女孩遇到沮丧的时候,父母在哪里?”;有人分享的是友情视角,看到了“来看看更高处的风景吧,我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我可以带你暂时抽离当下,去畅想希望和美好” ;我则想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与子期的相遇又别离:我们相逢过同路过,彼此共鸣过体验过,然后鞠躬、对视、微笑又挥手告别。此后哪怕山高水远后会无期,那段回忆依然在心中某个角落温暖柔软,开出一朵不谢的花亦或是书里那颗小小的松树。然后在往后的日子里,回忆不断加持美好,众木成林。

     这堂课的体验,如同打开一扇窗,让同学们知道“可以这样去说来听听”。或者说,更像是一堂示范课:我们扮演的是课堂上学生的角色。如果想要成为老师,也许还要同时扮演“观察员”的角色,类似公开课上,坐在台下的老师。要想也能游刃有余的做到“说来听听”,还是需要了解和掌握这堂课里头“术”的部分。所谓这堂课的“术”,即包括了课堂上星星老师使用但没有做总结归纳提炼分享的理论部分,应该也包含了星星老师个人风格的部分。两者的叠加应该是造成这堂课程熠熠生辉的原因所在了。
      坦诚的说,作为三叶草中级班的学员,想做一个合格的故事妈妈,一堂课的体验仅仅是开始。
      从某个角度上而言,不教“术”,也是一件好事:从敬畏直觉和灵性出发,用“以孩子为师”为信念,带着好奇心发问+共同寻找答案为路径,会听到不同视角的观点和答案。舍去的是自大和偏见,得到的是更多元和多彩的世界。接纳光与影的伴生,接纳永远没有正确答案,接纳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      正所谓“所听即所问,所舍即所得”。




3#
发表于 2019-12-22 11:1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田田溪溪 于 2019-12-22 11:20 编辑

D07 刘章宜     阅读图画书,从察颜观色开始--课后心得
2019年12月21日是三叶草中级班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的第7次课,是由周其星老师给我们分享绘本阅读,从察颜观色开始。课程的上半段,星星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充分的观察和探讨《你好 灯塔》。发现共读一本书,一起去探讨是非常好的方式,大家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的观点,每个人基于自己以前的经历和当下的感悟发现的线索,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其他的视角。而且星星老师引导得非常好,让大家畅所欲言。最近也在看一本书,叫《说来听听》,其实,看书阅读只是一种输入,输入重要,输出也很重要,那说来听听,就是口头上的输出,低龄段的孩子,那可能不善于写作,那就用这种口头表达的方式作为输出,非常好,请孩子一起说来听听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所说的都是弥足珍贵的,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我们只作为引导者引导孩子去说,而不要去对孩子的表达进行批判和否定,同样的,今天欣欣老师也提到了,写作表达的入门,可以让低年级的孩子从写诗开始,因为写诗的话,他句子可以很短,可以很很简单,所以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的入门,当孩子在刚开始写的时候,不管是写的错别字,还是字迹潦草,还是别的问题,那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鼓励,保护,赞美,因为孩子的学习,都是从磕磕绊绊,各种出错开始的,那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笔不离纸,长期的坚持下去,那坚持下去的动力其实就是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这种兴趣,所以要鼓励他,而不是去打击否定他。今天课程的下半段老师带着我们去解读了作家金晓婧的一本绘本《掉落的礼物》,这是一本无字书,其实哪怕是一本故事情节很简单的书。但是如果是作者足够的用心创造出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让我们解读出很多层的意思。就像掉落下来的礼物一样,一个孩子,他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某种困难或者得到了人都不理解,所以他很生气,一个人到大自然到森林中,去寻找慰藉,这个时候树上的一个小松鼠正在收集松果,一个小松果,掉下来砸在了他的肩上,小女孩很生气,小松鼠又接二连三的丢松果在她的身上,小女孩这时候情绪到达了顶峰,非常非常的生气,然后一个人坐在空旷的森林里,可能觉得非常的无助,被世界抛弃的感觉,内心空空如也,这时候松鼠拿着它最后的一个松果送给了小女孩,然后小女孩又跟着松鼠,爬到了松树的顶端,站在顶端看到的世界,视野很辽阔,风景很美,弯弯曲曲的道路在大山之间,顿时让孩子觉得,其实可能以前的,刚刚发生的让自己觉得很痛苦的事情,其实已经不算什么了,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可能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人的几句话,或者我们看到某一本书,获得了一些感悟,让我们对生活对一个事情有了新的认识,然后,一个苦闷的情绪就排解开了。其实,人的情绪很多的,抑郁的感觉,其实是因为自己,把某个事情看得太重,是自己没有放过自己,帮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再来看这个事情,看开了,其实也就没有什么了,还有像《你好 灯塔》,虽然我们看的是一个守塔人的故事,这个守塔人的职业可能离我们很遥远,他也是以前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守塔人之一,但是我们能从那一本绘本里面看到,他对生活的态度,那就是不管物质条件多么艰苦,其实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仪式感,去追求生活的品质,对待工作,要坚守,要负责。对待生活要热爱,对待家人要呵护,要充满温馨和爱。一本简单的绘本,其实蕴藏深意,让我们反思。让我们去感受他对生活的态,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对生活的态度,在我们人生的历程当中,最长的时间其实是日复一日,平平凡凡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点滴的美好,感受孩子一点点的成长,当有大的变化来的时候,我们要勇敢的去拥抱那种变化,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你被困难吓倒,一点都不敢行动,那才是真正的失败。人生的旅途其实就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大的,小的,只要我们有一颗勇敢的坚强的,能战胜问题的决心,有一个善于思辨的思维,那我们就不会进入死胡同,不会灰心丧气,就像书中的守塔人一样,当生活变化的时候也积极的去拥抱那一种变化,对过去的生活我们可以尽情的怀念,对未来还是要充满希望。

今天课程中有很多的收获,特别是重新认识了孩子的天性。

“”七岁以前是神的孩子!
孩子接近神,也接近灵魂。
孩子清澈的目光,比大人混浊的眼睛,更容易看到灵魂的真实。”

7岁以前,孩子是神的孩子,因为它还没有被社会驯化,是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充满了焦虑,这些焦虑来自于我们对孩子的不理解,对孩子很高的要求,其实今天星星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好,孩子是多大?我们做父母的年龄就是多大,不是指我们原本的年龄,是指我们当爸爸妈妈的年龄。所以,孩子达不到我们要求的时候,可能恰恰是我们的要求太高,或者是说,其实是我们没有做好。对待孩子,我们要作为她坚强的后盾,要去为她挡风遮雨,而不是与他站在对立面,和作业或者考试成绩,或者和别的什么东西去打败孩子。
孩子在努力成长,努力奔跑,我们成人,也要永保孩子般的好奇心,在探索中努力成长!
4#
发表于 2019-12-23 17:5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赖丽君 于 2019-12-23 18:12 编辑


C02赖丽君
                               向着星光的地方

        一个倦意来袭的午后,
        你躺倒在那张坐了一年又一年的办公椅,
        抬头望着天花板的灯光像数着一棵树的年轮,
        连灯管中微弱的电流声也被写进日子的下阙,
        一段在印刷机来回穿梭几万次的文字,
        静静地,给了你面对与世界和孤独奋战的勇气。
       这是几天前的一个午后,在阅读《教学勇气》时,读到怀特的诗《永恒的国王》时写下的。“你可能看到你周围的世界被邪恶的疯子蹂躏得面目全非,也可能得知你的荣耀被卑劣污浊的小人践踏在阴沟里,只有一样东西可对付它——学”,帕克引用这首诗,尔后阐述了学习共同体的魅力,我像个看着橱窗里的蛋糕在橱窗外流口水的孩子,可望不可即。
       一周后的周末,我走进星星老师的课堂,我觉得我似乎找到了我心所艳羡,所渴望,所期待的那个学习共同体,那个吸引着我努力向着它奔跑的学习共同体。
        这一天,星星老师带领着我们这群人到中年,开始知道未来没那么多改变但是又执着地希望能在这尘世中做一点美丽的事的妈妈们,一起走进了苏菲的绘本《你好灯塔》和金晓婧的无字绘本《掉落的礼物》。从早晨到傍晚,在这个教室里,我们的思想在流动着,唯一感知不到的是时间的流动。
“七岁以前是神的孩子”,这是星星老师说给我们听的第一句话。我的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星星老师想要夸赞孩子,孩子是单纯的,纯粹的,仿佛世界年纪小的时候,没有算计没有欺骗。星星老师分享了汉字“点”引发出的雀斑研究,再到中外审美差异的研究,分享了米菲的女儿对权威的挑战,是的,他是要夸赞孩子。但是,他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居住过的那个孩子。是呀,我们不也曾比七岁还小吗,我们不也曾在那农村的大地上赤着脚无所畏惧地灌蟋蟀吗?星星老师是希望,今天,让我们因了图画书,重新做回孩子吧。
        一直以来,我对于图画并不敏感。拿到一本绘本,我总是习惯性地直接去看文字,因为我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结局,知道了,便放下了,似乎这样我就可以骄傲地说,我又读了一本书了。
        可是这节课,星星老师要我们一页一页地翻,变成一个不识字的孩子,要去图画的每一个细节中嗅到故事的味道,找到故事的痕迹。然后,我惊讶地发现,封面的浪花的勾画弧度,也可以引起甚至截然相反的解读,那个画得那么小的守塔人插着口袋的站姿,也可以反映出他的心情的淡然。真的像星星老师说的那样:“细节传情”。
       好吧,今天就当一回孩童吧,向着有星星的方向,不畏惧地奔跑。

       我们慢慢地翻,细细地看,星星老师像个无能又高明的引领者,总笑着让我们“说来听听”,然后不时地在我们思想的路线上再筑上一列轨道,让我们开向了更远的未知的地方。我这个平时在教研场合更习惯于沉默的人,在老师和同伴们投下的一颗颗小石子中,也泛起了涟漪。我发现《你好灯塔》的扉页上,一张旧结婚照,一艘沉船,一封家书,一块绣了一半的手绢,其实写尽了守塔人的一生,那就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寄托。
       日出,日落,风起,风停,守塔的日子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大部分的画面都被海上的灯塔、风、浪占据,人物常常被放置在一个小圆圈中被看见,那个圆圈也许就寓意着是灯塔上的望远镜。有小伙伴提到感觉像是被窥视,星星老师用了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瞬间让这种被窥视感变得诗意而浪漫。
       翻着翻着,我发现绘本中有三个地方,人物几乎占满了整个页面。作家也许是要用聚焦人物的方式来记录守塔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时刻,让读者走入他们的内心。第一处是在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这是守塔人家庭最重要的一天吧。守塔人和妻子的面容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来了,那么柔和充满慈爱地望向守塔人手中的婴儿,那是他们爱的传承,也是守塔人事业的传承,因为在过去守塔好像是一份父承子业的工作。第二处是守塔人与灯塔告别的时刻。守塔人非常端正地站在灯塔顶层,那个他日夜守护的地方。画面中他面向着读者,仿佛他是要在读者的见证下完成与灯塔告别的仪式。这不仅是他与灯塔的告别,更是一个时代的告别,车、马、牛都很慢的日子终将要被科技的时代取代,他有些忧伤。但是画面的色彩仍然是暖的,可以看出守塔人悲伤但是是抱着接纳的乐观的心去面对时代的变迁。第三处是绘本的最后一页,画面被一家三口的背影占据。妻子和女儿望向灯塔,他们对生命中这个男人的事业非常理解与支持,而守塔人的目光温柔地洒在妻子和女儿身上,前方的塔是他的要守护的,身边的亲情也是他守护的,这平凡的一切构成了他生命的全部。在这一页中,守塔人的形象特别高大,伟岸。但其实守塔是多么普通甚至卑微的一份工作,所以,所谓的英雄主义,大概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仍热爱生活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平凡的守塔人就是一个英雄,一生守护一座塔,一个家,一个信念,一份爱。
        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每一个努力生活的小人物在时代浪潮中的平凡与不凡。守塔人的背影瞬间变成了变成了帕克的教学勇气,变成了怀特编织的永不停歇的学习的王国,印进了我的内心。想想这几年,不是没有过梦想,但是际遇让追逐的路上有些孤单,身边的人总是说太忙了太忙了,最后忙到小打卡里面只剩下我一个。不是没有过迷茫,管不好班的时候,教过的孩子冷漠地从身边走过的时候,上课没有看见孩子的火花的时候。
        我曾经一遍遍问自己,还要坚持吗?
        我曾经一遍遍问自己,我可以吗?
        感谢星星老师带我们察颜观色,谢谢星星老师带我们真正地去读懂一本书,原来我们可以读到作者画下的浪漫的坚守,我们还可以读到自己的内心。
课程结束的当晚,我坐在书房翻看了从前写的诗:
                            那是九月的一个下午,
                            阳光和影子嬉戏,
                            他和我面对面站立,
                            他抬起头,
                            露出浅浅的酒窝,说
                           老师,我好喜欢这里我好喜欢你。
                           这是九月最美的诗句,
                           我要把它写进长长的岁月里。

        也许什么都不用问,只要像守塔人一样,日复一日地守住灯塔,我就行走在远方的路上了吧。
        谢谢星星老师和小伙伴,很早就读过《灯塔》,给女儿讲了好多遍,但是因为没有察言观色,所以缺少了感悟。如若不是星星老师的引领,或许,灯塔  的光也不能照见我,指引我。
        谢谢星星老师和小伙伴,你们对阅读、对生活的激情,是黑暗夜空的漫天星光。
        我愿始终向着星光行走。


     


5#
发表于 2019-12-25 15:49: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oeywu 于 2019-12-25 16:04 编辑

A07吴丹 第七课课后感想

自从上了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中级班,每个月一次的线下课程都让我特别期待。

在这里,老师知识渊博不稀奇,
在这里,老师上课精彩不稀奇,
但如果一个老师上课能让一群至少在社会浸泡过10年以上的社会化学生抢着发言,
课程明明只是上绘本阅读课,却能让学生动容落泪,
课程结束后还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主动写千字以上的课后感想,
那绝对是让人惊叹。

这一切都发生在2019年12月21日,三叶草中级班的周其星老师《绘本阅读,从察颜观色开始》的课堂上。


课程在我们小组一个姗姗来迟的同学低声一句:“哇,星星老师好帅”拉开序幕。(可惜老师没有听到)

课程的开始,老师先给我们重新认识孩子观。
“七岁以前是神的孩子。
孩子接近神,也接近灵魂。
孩子清澈的目光,比大人浑浊的眼睛,更容易看到灵魂的真实。

现在是一个充满焦虑的社会,商家们也为抓住大家的眼球,在各种贩卖焦虑。以至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变得比任何时候都焦虑了,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就感到各种困惑,各种不解。于是很多亲子问题就产生了。
老师提醒:“我们做父母的年龄,就是孩子的年龄。”我们都没做好父母这个职业,又为什么要对孩子那么高要求呢。作为父母,是应该给孩子遮风挡雨的。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和作业,成绩为友。这不由的让我反思:我们在指责孩子前,先反观一下自己是否做得称职。


接下来,老师带领我们共同欣赏苏菲的《你好,灯塔》。让我们做一回孩子,不认识书上的文字,打开我们心灵那双明亮的心眼,去解读绘本。
当我们以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书中的颜色,形状,书中的水,塔,光线,鸟,鱼,船,书中人物的表情,神态,穿着等等细节,去猜测作家作画时的情绪和想法时,我们惊喜的发现了不一样的绘本世界。一本小小的绘本,被大家从多角度,全方位,无死角的解读。
从水颜色的不同去解读四季变换,
从浪花的线条解读作者当下的情绪,
从海鸟,斑点海豹引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问题,
从守塔人的房间摆设和女主角的着装引发对生活的态度的讨论,
就连桌子下的影子,都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这就是一场真正的察颜观色。
在老师深厚的“说来听听”功力带领下,我们这群成人成功的切换到孩子模式,大家纷纷兴奋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毫无拘谨,还一度引发起抢话筒的大战。
从来没有如此细腻的研读过一本绘本。不仅感叹,原来一本图画书,可以读那么久。真的收获满满。作为一名理科生,从来没体会过原来颜色,线条,形状是如此富有感情的。每一笔一画都充满了灵性。


经过中午的休整,下午老师以一本无字书金晓婧老师的《掉落的礼物》再次开启了我们的头脑风暴。
按照以往,这么一本无字书,我不到10秒的速度就可以翻看完。这是故事情节极为简单的绘本。但经过星星老师的领读,同学们的点线面分析,最后上升到:这是一本适合疗愈的绘本。还让我们画出小女孩的情绪曲线图出来。同学学霸的一句话更是让人惊艳:当你到了低估,无论怎么走,都是向上,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有多高的思想觉悟啊!在优秀的老师和一群学霸的同学身边学习,我感觉自己都变得优秀了。满满的正能量。


回想走进三叶草学习的初衷,就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妈妈的焦虑。我知道爱上阅读很重要,可是我却不知道怎么做。于是我走进了三叶草的课堂。换位思考,以身作则。是我在这里学到的方法。

不做缺失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这是我这节课最深刻的体会。

6#
发表于 2019-12-31 17:0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toumeinv 于 2020-1-1 17:33 编辑


B06 李想
绘本里的寻宝游戏

台湾绘本作家郝广才在《好绘本如何好》这本书里写道:信息不够丰富,没有更深意蕴的图,发现不了什么东西,孩子也不会费力寻找,就会形成负循环,让孩子逐渐失去看图的热忱,建立不了图像的思考能力。

那些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更多细节,并在日后反复阅读中,不断找到新闪光点的,才是真正有趣的书。一本吸引孩子的绘本,必须在细节处理上下足功夫。所以,在故事的呈现上,一本好的绘本,不满足于只呈现一个大概的故事轮廓和模糊的概念,而是会用心打磨每一幅图的细节,埋藏很多能让读者不断发掘的惊喜,这正如绘本里藏着的一个个宝贝,等着读者来一一发现。

2019年凯迪克金奖作品《你好!灯塔》就是一本充满宝藏的好书,作者苏菲曾强调:的确,跟过去的童书相比,现在的绘本插画,已经越来越精致和追求细节。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审美,哪怕他们很小,也懂得欣赏这些精致的插画,能从细节中找到美感。另一方面,孩子对美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你好!灯塔》里,苏菲没有潦草、敷衍地处理故事场景,而是以细腻的笔触,画出灯塔里的房间和细节:小到墙上挂的一幅画、地上的一块毯子,乃至女主人裙子上的花纹,都有耐人寻味之处。

为了有更多现实参考资料,她去世界各地的灯塔博物馆,查阅守塔人日志,找来那个年代的水手艺术品、明信片。她甚至还亲自跑到加拿大纽芬兰的北端,卡彭岛上的灯塔里住了一年。这座灯塔也成为她绘本里的原型。

了解了这么多作者创作背后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带领你们一起去她的书里寻宝吧!也许你和我一样,是个爱臭美的女生,那就让我们一起从守塔人妻子的连衣裙开始找寻线索吧……

这是妻子出现的第一幕,看!她的红色裙子多么亮眼!从那艘充满希望的红色大船上,她像一个从海浪中升起的一颗红色新星,圆了守塔人日思夜想的梦。当他们在灯塔里翩翩起舞,我仿佛能感受到红色裙摆掠过皮肤的柔滑细腻。再看!裙子上的白色船锚无不充满了大海的元素,妥妥的海军风。
瞧!妻子刚来灯塔,就开始了协助丈夫救助船员的工作,当她穿着明亮的黄色连衣裙和红白格子围裙出现在落难船员的面前时,就像一道明亮而温暖的光,照亮了整个房间,也照亮了船员们阴郁的内心。

照顾得病的丈夫,她换了一条花朵连衣裙,外面还搭了一个大红色长袖衫。妻子明亮的色调和丈夫黯淡的色调形成了鲜明反差,我想,丈夫看着妻子的这么充满希望的美丽套装,也会振奋起精神快点好起来呢。

呵!晴空万里、万里无云的海上好天气,她和丈夫一起在灯塔高出放一只白色的风筝,她穿上了白色连衣裙,白衣飘飘,像那风筝一样荡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白色的灯塔、白色的连衣裙、白色的风筝、白色的冰山,一切美景都浑然天成、美不胜收。

当她成为幸福的妈妈,她穿上了淡黄色的连衣裙,没有之前那样的明亮,而是多了一分温暖和慈爱。还真是个美丽的孕妇呢,等她的孩子降生,她应该依然会是一个优雅、美丽的妈妈。

你看!一家三口在灯塔里宁静生活,妻子看着丈夫,爸爸看着女儿,这时候妻子穿着的红黄波点连衣裙优雅中透着一丝调皮,果然,她又成长为了一位美丽的妈妈。

虽然她离我们有点远,只能远远看得见她穿了一件绿色连衣裙,抱着孩子要眺望海平线。这是她的第七套连衣裙,但依然在画面里一眼就能看见。

嘿!你们发现了吗?最后出现的这条连衣裙是她第一次出现时穿的那条红色连衣裙。当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宝藏”的时候,简直就要拍案而起、惊声尖叫出来,太绝了!不仅仅是前后呼应,更妙的是,褪色的连衣裙上面仿佛凝结了时光的痕迹、岁月的模样。第一次出现这条连衣裙的时候,女儿还没有出生,等到我们再次见到这条裙子,旁边的女儿已经5、6岁,所以这条红色连衣裙起码已经被珍藏了7-8年的时间。裙子虽然褪色了,但妻子还是那么美呀,她搂着孩子依偎在丈夫的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优雅女人为这个故事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色彩和光芒。

我的身份和故事里的妻子有很多相同点,比如我也是妈妈,也是妻子,也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关键角色。虽然我没有办法与书中虚构的角色进行交谈,但通过她的穿着、行为甚至眼神,我已经非常敬佩这位妻子,也非常认同她作为妻子和妈妈,给他们的小家庭带来的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这种状态会感染到家人,也会给孩子树立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感谢苏菲,让我们从书中找到了好多乐趣;感谢苏菲,让我们能在快乐之余也汲取了信心和力量,做一个优雅而温暖的女性,浑身都散发着独特魅力和光芒。

【后记】这是星星老师给我留的命题作业,我把它当作课后心得“充数”。但其实课后的输出才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当然,如果能将妻子这份优雅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那就更完美了。我和中级班优秀的妈妈们共勉。感谢星星老师,他说收到文章是新年最好的礼物,我想,他的学生,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三叶草妈妈,都是幸运的。


7#
发表于 2020-1-9 16:4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依蕊_t0wv0 于 2020-1-9 16:43 编辑

              《读图画书,从察言观色开始》  主讲:星星老师  
D02 马依蕊            
  做过好几次学院的文字义工,主要写课程记录及共读书讨论总结,却从来没有像星星老师课程记录这样充满了矛盾:课程干货太多,但学院从知识版权方面一再强调不可将课程内容搬上来做拿来主义。于是瞬间感觉脑子装的很满却又一下子无从下笔。昨日课程一结束,就在“持续构思”:筛选可以用来做记录的,牢记自己欠缺的。

当真正开始着手的时候,内心却又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内心充满感动,满满的感动。回顾星星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大家积极发言,中级班同学们在发圈时提及最多的就是“回答老师的问题,话筒都是靠抢的”。大概是昨日课程过于兴奋,没有感触到感动,今日进行课程复盘,内心被感动占据。感动于星星老师对于阅读推广独到却引发我们思考的见解,感动于星星老师从家长老师角色互换的立场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难题。星星老师集阅读者才华,优秀老师及优质阅读推广人各班武艺为一身。我想上过老师课程的同仁,大家应该都是这样的感触吧。
课程看点之一:独到的儿童观的竖立,倍感“故事妈妈”肩上责任重大。
   ① “孩子七岁之前是神的孩子”
   ②“为什么说儿童是成人之父”
两个问题,简短却又引人深思。我们深知中级班的责任不再是自己家庭中的孩子,而是走出去,去给外面更多的孩子讲故事。讲故事并不是读完一本书这么简单,而是要有辅助延伸,这个铁的定律让我们明白自己肩负更深的责任,赤子之心的童年,不应被教育的“社会化”
课程看点之二: 解读《你好.灯塔》绘本的隐藏细节,以小见大衍射时代变迁。
《你好灯塔》是2019年凯迪克大奖作品。澳大利亚 苏菲 布莱科尔著绘。老师带我们从细节处了解整本书的隐藏的不同用意。用了3个小时来解读只需5分钟看完文本的图画书,读完之后让我们觉得凯迪克大奖确属实至名归。下面简单列举本书三个部分,作者在整本书中前后隐喻,互相对应衬托的绝妙之处。
#形态各异的海浪#
*版权页 灯塔虽位于纸张右上方,但又感觉是正中间。一艘补给船以灯塔为中心在外围画下了一条弯弯的圆弧线。水波纹路宛如条条跳动的鱼儿跃然海面。灵动的船只与坚毅孤单的的灯塔形成鲜明的动静对比图。
*第一页 灯塔的光芒照射着缓缓驶来(水波纹路)的补给船,灯塔脚下褐绿色的水波冷静安宁,像一位饱含智慧久经岁月历练的母亲,迎接着小船投入她宽广的怀抱。补给船脚下的粉色水波活泼可爱,像归来的孩童。这幅画面占据左右两边开页,左下角的灯塔,右上角的补给船看似触手可及,但视觉距离仍嵌有等待,不禁联想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灯塔默默坚守,等待着无数途径的船只,目送着途径船只上的游客。这份坚守伴随其中多少故事,看尽多少悲欢离合。
*大开页 守塔人收到不期而至的信件,海岸警卫署告知因有了新式电能塔灯,所以不需要给灯塔住满灯油,不需要再修剪灯芯,预示着守塔人的工作即将结束。这一页,灯塔发射出“前所未有”的光亮,遥远的海岸边房子投射出相同的光。这也许就是灯塔的最后一次“值班”,灯塔脚下碧波翻腾,卷起富有温馨可爱的粉色,两旁的海浪宛如一双强劲的手在鼓掌致谢,致谢守塔人孜孜不倦,致谢守塔人夜以继日的无言陪伴。
#人与自然界的相处#
*海风肆虐,守塔人在灯塔顶部拨弄被海风吹散的塔帘,灯塔上空,三只海鸥随风盘旋翱翔,在灯塔外留下了优美的弧线。这是他们的领空,自由飞翔,聚集,停留。
*守塔人在灯塔上的最后一日。海鸥圆润的翅膀仿佛停留在灯塔上空,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注视着守塔人。整个画面像被定住。是留恋?不舍还是等待告别?守塔人手握灯塔日志目露伤感。
*终于,守塔人一家深深告别了灯塔,告别了这个曾经生活过,见证了他们美好岁月的灯塔。他们登上了补给船,驶向陆地。三只海鸥几乎同样的姿势排成一线,仿佛在致敬,在送别。
这幅画面让我们不禁思考:如果没有当初守塔人与海鸥的彼此尊重,怎么会留有今日的深深眷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鲜明的透过三只海鸥表现出来,不仅引发我们对现实思考:人们该如何安放自身,如何保持敬畏自然的态度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主人公服饰的变化#
*守塔人的妻子在日夜思念中终于来到守塔人身边,她身着大红色裙子,裙子上点缀着富有海洋元素的锚,裙子色彩艳丽,与守塔人及妻子热烈兴奋的心情成了很好的映照。
*守塔人一家回到岸上,遥望远方的灯塔,他的妻子同样是穿着之前大红色有锚图案的裙子,唯一不同的是,裙子颜色已黯然褪色。再看身边多了一个6,7岁的女儿,苏菲 布莱科尔通过一件衣服的不同色彩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流逝,记载了时代变迁。
这些图画书中隐藏的细节,如果不是有高手指导,任凭我看过千百遍,也很难发现作者在绘本创作背后的用心。杨志成先生上周回到中国,当场观摩了星星老师执教《叶限》,杨老先生说:有星星老师这样的阅读引导者,中国将更有希望。这是多么大的肯定。这样的大咖,魅力无穷。听大咖的课程,三叶草的草籽,倍感荣幸。
看点课程看点之三:解读金晓婧作品《掉落的礼物》+《原来你在这里》
下午星星老师带我们解读金晓婧作品《掉落的礼物》+《原来你在这里》。这是两本无字书,但经过早上课程的引导让我们看到每幅画面背后隐藏着太多文字,叙说了儿童情绪及亲子关系的动人故事。星星老师让我们画出小主角的情绪发展数线图,并当下将我们的情绪图发给作者金晓婧,看似上课温文尔雅的星星老师做事其实雷厉风行,还有个小插曲:早上课程间隙,静静姐提及到三叶草学院公益之心,当时星星老师就随口一句“我定要把三叶草的公益观写出来。。。。”于是我们1个钟的午餐回来之后,老师即刻就读了他写的三叶草公益观的文章。这样的执行力真的是给我无形的震撼。回归到解读金晓婧作品,老师根据这两本书的主线扩充了关于儿童情绪及亲子关系的话题。引导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孩童虽弱小但拥有一定的自我疗愈的能力,这个世界最难得的了解便是“懂得”。愿我们都能做“懂得”孩子的那名家长。努力学习提升自己能够懂得这位“上帝赐的礼物”。
课程看点之四:“阅读推广人”“父母”“老师”“自己”一系列难题,全部止步,不折不扣的问题破碎机。
满满当当一整天课程,最后一个环节是解答疑问环节。近30道问题,星星老师化身于“优质阅读推广人”“焦虑的父母”“坦然的老师”“尽心尽力的班级家委”于一体的全能物种,为我们解除了每一个在故事会,带娃及与老师配合的各种看似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老师解读后都以哈哈一笑结束,原来我们认为的问题并不是问题啊。
星星老师给我们指导了很好的完成故事会的法则原则性问题。我大概罗列3点跟大家分享,这3点也是我们三叶草学院的要求,每一位三叶草故事妈妈都是拥有满满干货,怀揣十八般武艺才会带给孩子一场真正的“故事会盛宴”

1:阅读推广,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就实践,只有不断地实践总结,才能更懂绘本,才能全方位的带给孩子丰富的阅读体验。
2:孩子阅读阶段,阅读推广人把握三个要素:低年级:表演式阅读 中年级:聊天式阅读 高年级:笔谈式阅读。
3:细读文本,遵循自然,尊重客观。一本优秀的图画书有严谨的作者及绘图者,故事会的组织者务必也遵循“严谨”,文本阅读中细节不可出现任何问题。
星星老师带给我们一场盛宴,更是一场亲自指导的高能课程。感恩学院的用心安排,感恩遇见!
               

8#
发表于 2020-1-10 21:02:13 | 只看该作者
       E07   温玲玲
读懂图画书,从察颜观色开始
       终于等到了上星星老师的课了,感觉同学们老早就在跃跃期待中。课前同学们积极提出了几十条问题,亟待老师解疑。
老师说:“七岁以前是神的孩子”。七岁以前孩子保有原来的童真,有着一颗天然的童心,脑袋里的想法,说出来的话语都是那么的天真无暇。七岁后的孩子慢慢的建立起了自我中心的概念,大人的话语已经不是百分百管用了,因为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对于孩子,老师说:外国人对孩子都是期待其能保持他自己的特性,求不同性,希望能看到个性的体现;而中国人的好想法则是:从小就要求孩子要懂得有求同心,要统一思想,懂事乖巧,这几点体现的非常重要。孩子不再自由,不再刻意独立去做好自己思想的思考,大部分都处在养尊处优的份上。大人都以让孩子长大能少吃点苦,多学点兴趣班,培训班等,剥夺了原本属于孩子的周末,课余时间等。
    老师说:读懂图画书,从察言观色开始!怎么做?老师告诉你。
先读图:察颜观色,细节传情。
后读文:理清结构,故事有声。
再整合:设计话题,拓展延伸。
      根据这样的思路,方向,老师带领大家进入了灯塔的世界。从开始的封面封底,再到护封,慢慢的开始了我们对灯塔的探寻之路,守塔人的日常工作,工作之外的活动爱好,妻子的各种漂亮裙子。天气变幻对守塔人的工作影响,再到后面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守塔人的工作被工业化产物所替代,从而有机会回到了岸边生活,但那一段人生中的独特生活经历,始终留存在守塔人心中。大家从一开始的即兴观察发言,到后面的热烈而又积极的抢麦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度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每个人的心灵之眼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相同,说出来的观察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但这些都不影响大家依旧高涨的热情,一个接一个的麦,一种种的声音,带着大家无形中又观察仔细学习了看看看图的一课,守塔人的不易,常年的孤独,克己的坚守和隐忍都非一般人能做到的。讲完大家都觉得星星老师太会引导了,不知不觉就被他带到故事书中,深入的观察,淋漓尽致的剖析作者笔下的这个故事,寓意。
下午大家又兴致勃勃的读了来自与金晓婧《掉落的礼物》,小松鼠的调皮可爱,小孩子的心路历程,情绪的变换起落,中间受到小松鼠的指引,原有的情绪从失落郁闷到生气再到释怀,站在树顶上看到的视野,空旷辽阔的场面,让小孩子找回了信心重新面对生活社会。好巧妙的构思,故事线牵引的很有趣,到了这一回,大家伙可以驾轻就熟的开始侃侃而谈自己观察的结论,读懂感受到的画面带来的意义,彼此间的交流,带来了愉悦的话题和感受,不同的细节诉说感染了已步入社会多年的我们,小伙伴们真的很棒,星星老师真的把大家带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方,让大家畅所欲言,这样的机会真的好难得。我打心里谢谢星星老师带给我们的这节课,很是难忘。
       在没上课之前,同学们纷纷留言,一共收集了几十条问题,期待星星老师的一一解答。仔细倾听的我发现了大部分同学的焦虑都来源于孩子的学习方面,怎么引导阅读?怎么去共读?怎么回答孩子的提问?上了小学后怎么让阅读与作业共存?幼小衔接有没必要,侧重点应该在哪里?当下社会氛围里存在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问题?怎么深入的去进一步阅读等等的问题让大家迫切于得到身在一线小学教学的星星老师的看法,指导,方向的引领,具体的做法方式等等。真的是受教了,满满的干货,我全部收藏了,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好理解阅读,懂得阅读,从而带给孩子更好体验和指导,陪伴孩子在阅读路上走的更远。
9#
发表于 2020-1-13 00:0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婉夕畅然 于 2020-1-13 00:21 编辑

A02周燕英
读图画书,从察颜观色开始
还没来上课就对星星老师久仰大名,尤其是课前还看了杨志成来深圳的那场直播,绘本可以有很多种讲解方式,但是如何做到自己引导小朋友来说,我其实还是挺好奇。
自我介绍的开场也是特别的,我们几个外地的每次赶大巴,动车,飞机等等方式只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多更好的课程,不管是对自己的娃还是对自己开绘本馆的我都是受益颇多。所以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回答问题,吸收更多的养分。
这本《你好,灯塔》星星老师做引导,一方面把自己当成小朋友不识字,一方面也是跳出小朋友的视角来看书,可以更好的来带入绘本。这本绘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可以引导大家关注图,关注绘本本身,大家畅所欲言,我觉得很厉害。一个老师要怎么做到引导者,自己说的少,学生说得多,而且都是在绘本本身而不逃脱绘本画面,绘本文字,也是学问。如何更好的做有效的追问,及时的应答。小小的绘本还是只读图就可以两个小时。可以深入。灯塔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一个守塔人的生活,图里的小细节可以透露出很多,我在上课前还没认真看过绘本,所以没像其他组员们能够很好的了解绘本的前世今生,这是有些遗憾的。回来的时候特意找了关于灯塔的故事,关于作者,等等。如何做到深入阅读还是有很多值得深究的点。
下午的课程一开始无字书金晓婧的《掉落的礼物》,无字书我一直不敢涉及,总觉得讲不好,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但是这好像难不倒星星老师,看似简单的提问,大家就各种发言,这个提问技术真高。这绘本也特别有意思,怎么去排解情绪的问题,联合补充书单给到家长或者小朋友,比如:菲菲生气了,我变成一只喷火龙,原来你在这里等等。我觉得如果实操这个绘本的时候能够把补充书单的概念放进去会不会更合适,这样就可以让家长陪看书的同时还能够有不一样的收获。最好的三十来个提问,特别佩服星星老师,可能和他的身份也有关系,所以说出来的特别权威,把我们这些焦虑的老母亲们给开朗了些。谈笑风生间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事后回来还网上搜到了一些关于星星老师的视频,包括执教及其家长课堂,如果能有多一些这样的学者做为老师,那该多好!
10#
发表于 2020-1-13 10:2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16樱桃 于 2020-1-13 14:39 编辑

F04 胡小英         

                   守 护 童 心    
                  --中级班第七课课后心得(讲师:星星老师)  
      
   一个温暖的周末,星星老师为我们三叶草中级班学员带来第七次课。在这之前就知道星星老师著有《彩色的阅读教室》和《彩色的写作教室》,这样一位自带光芒的优秀老师上课,大家可是期待已久。


   首先,星星老师告诉大家关于”孩子”的观点:“七岁以前是神的孩子,孩子不是一种对象,是一种观点,一种主体”。对故事充满热情,对成长充满渴望,就是一个孩子的心态,虽然我们是成年人了,但仍然保留学习的心态,也是一个孩子,那么我们今天就做一个天真的孩子,拥有一颗纯真的心。星星老师告诉学员们放心地用孩子的视角和心态来面对这堂课,因为老师懂得孩子们,使大家放下了拘谨,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书读图,大胆地发现与表达,不怕出错。


  接着,星星老师带领学员们共读《灯塔》和《掉落的礼物》,星星老师引导我们阅读图画书要“察颜观色”,细心地观察发现、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从欣赏绘本的封面、封底、环衬到内页;从图画的颜色、光线到细节刻画,每个人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剖析。

  在星星老师的带领下再读《灯塔》,有了全新的感受和不一样的体验。从封面封底的细致刻画,看到守塔人生活的琐碎和平凡;从环衬记录的日志里,体会守塔人生命的全部;从天空的云彩、风的涌动、海鸥、激光、海浪、云霞等自然风光,谈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万物相亲;从守塔人妻子的着装,看到精致的生活和时光的印记;从守塔人生活的变化,来感受时代的变迁。作者用浪漫主义色彩,细致地刻画出守塔人安静而高尚的职业、平凡而精致的生活,以及时光的轨迹,每一幅图画都是一份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通过星星老师的引导和大家的思想碰撞,深切地感受到读这本书不仅带来视觉的盛宴,更带来心灵的震撼。

   在《掉落的礼物》中,无助的小女孩走进森林遇到松鼠,掉落的松子引起她的不同情绪,从悲伤到生气,再到与松鼠建立友谊的经历,松鼠带小女孩看到了整个森林,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最后小女孩和松鼠一起种下了代表力量和希望的友谊之树。同样一颗松子,可以让你抓狂,或可以抚平忧伤,或带给你希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以小女孩的经历,谈到如何与自己的烦恼相处,体会到最难得的是懂得,最幸运的是在受到委屈的时候,有一个小松鼠一样的朋友可以倾诉、陪伴,带你走出低落区,看到人生的另一种风景。

   星星老师鼓励学员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中深切体会到“每个人的想法都弥足珍贵”,集众人之智慧,在精彩的讨论中,不仅有幸见识了星星老师的优秀,更是让我见识了学员们的优秀,经过星星老师的引导,大家思维打开,畅所欲言,超强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力,无不体现着丰富的阅读经验和知识的积淀。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中,使大家学习到如何做好共读、引导孩子们沟通与讨论。

   然后,星星老师谈到如何读一本书、如何做好课程设计、如何进行问题设计,以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怎样提高写作能力等。选择合适的书,多读书,读的种类要丰富,要深度读,还逐一分析了各种不同的读物如何进行讨论;好的课程设计,不是简单堆放,杂乱无章,应有规划先读什么,再读什么,不仅仅是读一本书,而是启发思考,我们想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增加人生的厚度;问题设计要聚焦主题,听听大家的想法,当观点冲撞,智慧便产生,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把孩子的思维打开,带领孩子理性思考,合理表达,让孩子关注到内核,把孩子的认识往前带;关于阅读与写作是一种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要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读写结合,星星老师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提到写作需要酝酿,持续构思、积累写作素材。

   最后,星星老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答疑解惑,大家争先恐后提问,那场面恍如孩子们在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感觉,星星老师都耐心地一 一解答。

   面对浩瀚的阅读海洋,我们是乘风破浪的孩子,
遇见三叶草,犹如人生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而那束温暖而明亮的光,是由像星星老师这样优秀的老师们、无私奉献的义工们、无数的草籽们坚定守护而来,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童心,更要守护好孩子们的童心,以孩子的心态与孩子相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30 19:05 , Processed in 0.11836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