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晓芝
作业:
进行一次故事会实操,提交自己最终的方案、故事会总结
一、绘本解读
书名:盘中餐 作者:于虹呈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内容简介: 水稻是全世界人口为主食最多的农作物,更是中国和亚洲国家多数国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属作物在各国的各地有着不同的生长情况,作者选取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元阳梯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背景,呈现中国最传统的水稻种植和加工方式以及少数民族的特殊农耕文化,在以机械化逐渐取代人工劳动的现代社会,人们有必要了解我们的过往,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同时希望让更多在城市里的孩子了解自己面前食物的得来不易,能更加珍惜农民的辛勤劳动
选取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它也是2016年博洛尼亚童书展插画奖的获得者,完完全全就是因为这个封面,米粒构成了一碗杂粮饭,也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图。一条蜿蜒的小河流淌过肥沃的土地,远处的高山层峦叠翠,飘渺的云雾围绕山间,那日头也不猛烈,如同慈爱的母亲注视着这片土地。 太中国了!就像《舌尖上的中国》开篇那片五花肉,勾起多少馋虫和乡愁。
选取这本书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家里的国外童书实在太多了,多到我自己都忘记了童年的模样。而这本书,那些熟悉的农具,那如诗一般的梯田,还有那片稻海,仿佛让我穿越。
其实说稻海是不确切的。南方的稻田哪里有奢侈的一片海呀。长在湖南的丘陵地带,抬头就见山,在初中的时候就无比神往再往北的平原和再往南的大海。终于,等到去往大学途中的火车上,我看到了一望无垠的麦田,那么广阔,几乎让人眩晕;等毕业后来到深圳,湛蓝的海水再次给我视觉和心灵的冲击。这开阔,是我曾向往的,而那山,又是我正回味的。
山区长大的孩子都知道,为了在山间开垦一片稻田是多么的艰辛。回家的高速路上,我在飞驰而过的车景中,还能看到那些藏在山夹缝中的小小稻田,只是这样的景象越来越少,山间的稻田太难打理,而种地的收入又是如此的微薄。
每次回家,附近的稻田都在变化,小时候是我看到最大最大的海,现在逐渐的变成了园林育苗的地方。那么多的良田,都变成了园圃。站在小桥上,总是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幸好外婆家的稻田还在,舅舅们说,现在国家对农业扶持补助很多的,不是太难去的地,还是没有荒掉。富裕起来的家里,开始雇佣远道而来的人收割,或者干脆用机械化。高中同学供职的地方专门研发小面积土地的机械化耕作,跟东北的大型收割机完全不一样。
拿到这本书,满满的充满了惊喜。
扉页,居然就有卷帘将军使用的九齿钉耙,小时候分不清为什么有金属的有木头的,原来使用的地方不对,金属的用来耙地,木头的用来晒谷。
版权页上几只活灵活现的麻雀正在享用着稻谷丰收的大餐。“饭”煮熟之前都称为“米”,而“米”脱壳之前称为“谷”,而“稻谷”就是水稻结出的种子。我们日常吃的米饭实际上来自水稻的种子。所以想要吃上米饭就得先栽种水稻。明年暑假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孩子去稻田里面,摸摸谷子,剥开谷子,品尝一下刚上浆的谷子的清甜。
第一页,雨水时分,梯田脚下的人们开始准备耕作。烟雾缭绕,水田层层,还有那高矮参差的瓦房和茅草屋,美极了。可是,后记上面作者说,只是两年,这里的瓦房就变成了楼房,还是特别丑的那种。我明天她说的意思,老家的经济刚刚好的时候就是这样,大家纷纷盖起丑的没有特色的楼房,贴着白色的瓷砖很快就失去光泽。直到多年以后,大家的经济再好一些的时候,才重新盖起富有欧式或者中式风情的别墅,总算挽回一点美景,特别是越是有钱的越要盖中式的瓦房。这真是一个可笑的循环。
第二页,燕子的雏鸟张着嘴要食,枝头的梨花开得正好,大家纷纷下地松土,水牛背着犁在前行。还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次燕子在屋檐下做窝,妈妈特别高兴,小心的嘱咐我们要看好燕子的窝,哪怕后来燕子的粑粑落得窗台上到处都是也不在意。燕子能在自家的屋檐下做窝,这可是莫大的殊荣。燕子,我们又有多少年没有相遇?
第三页,到了惊蛰的时候,母鸡开始孵出小鸡。稻谷也开始泡种,那黑黑的灶台,金黄的腊肉,还有那小板凳,水壶,哪一样不是童年的回忆?
翻过去,到了清明,孩子正在和黑山羊玩顶角的游戏,而大人们开始把秧苗移栽到稻田里面。想起以前妈妈种白菜的时候,总是撒下很多的籽,等绿绿葱葱的白菜苗长了出来,就有最脆嫩的白菜苗吃,然后白菜长,吃的菜也在变化,等到冬天来临的时候,白菜只剩下肥肥壮壮的几颗,剩下的都进了我们的肚子,哪里像现在超市里面卖的的白菜,就是标准品呀。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清早起来,发现白菜叶全部进了毛毛虫的肚子,只好杀虫翻地再来种一次。
稻田的田埂上也会种上大豆,豆子的根可以固氮,这是一种天然的肥料来源。古人并不知道原理但是却发明了立体水稻种植。等到水稻成熟的时候,黄豆也可以收了。
等到立秋了,稻谷上浆了,麻雀也来了。等到秋分了,就开始收割了。作品中的人们用着最传统的方式收割,孩子们在一旁捉着泥鳅和田螺。我一直未能有这样的亲历,因为远离了农作也因为幼时过敏的体质。不过在稻田里面的泥鳅,黄鳝还有田螺的鲜美,一直让人念念不忘,其实,稻田里面还会放鱼苗,虽然这些鱼苗不会长得太大,但是那股鲜嫩,是超市里面买不到的。
待到霜降碾谷子的时候,我看到了鼓风机,小时候总是过年的时分去外婆家,鼓风机是最爱偷偷玩的大玩具,使劲鼓动的时候,想象自己就在开动一艘巨轮。原来那是用来吹开米和稻壳的。先人的智慧是如此的令人称赞,简单却实用的工具代代相传。
最后一页,画着满满的食物和人,大家在一起吃饭,聚会,庆祝一年的丰收。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所说的,中国人是最注重团圆的。坐下来一起吃饭,就是代表了中国人最大的凝聚力。画面中儿童偷偷背过去把一块肉喂给柴犬,老人们一边抽着水烟一边喝着小酒,大家穿上最靓丽的衣服,尽情的欢唱和大笑。
合上书,我眼中充满了泪水。这是一本很中国很乡土的书,年前还看到袁隆平和同学的合影,得知他老人家还在农田里面继续他的水稻研究。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也明白了,这份对土地深沉的爱,对水稻的执着,确实会随着时光的流转而与日俱增。
水稻养育的孩子,要知道水稻的故事。
二、故事会方案
暖场游戏: 准备好红豆,花生,莲子,大米,黑米等五谷杂粮,放在小盒子里面,然后所有的小朋友闭上(蒙上)眼睛,每人发一粒,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
讲述: 准备好一个日历,在中间圈出二十四节气,对照着日历来讲述水稻的生长。并在讲述中联系上孩子们上学放假等日期,建立起时间的概念。
讲述完成后,鼓励孩子品尝一下米的滋味,谈谈米和饭的区别。
延伸活动: 用五谷杂粮拼图,过程中需要成人协助不要浪费,不使用胶水,仅仅拼出作品即可。
完成后拍照。准备好一锅五谷杂粮粥,在后续的品尝中延续书中的故事。
三、故事会总结
主题:谁知盘中餐 时间:2016年12月1日下午4点
地址:公司办公室 绘本: 《盘中餐》
人员:成人4~5人 讲述人:三叶草故事妈妈晓芝 拍照义工1位:负责现场拍照
开始的时候只是为了给同事们介绍这本书,但是没有想到来自北方的同事并不了解水稻,于是介绍慢慢变成了一场讲述和讨论,由此延伸为一场小小的故事会。
封面上的图画很是吸引人,我们数出了黑米,糯米,青米,猫牙米和红米,现在的饮食越发的注重粗细结合,这中间的红米青米黑米这些粗粮,卖的远远比精米要贵,煮粥的时候千万不要放食用碱啊,破坏了维生素B可就不好啦。
农具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有些东西现在还在用,比如筛子,用来晒东西极好,也会用来放刚包好的饺子包子。镰刀用过的人不多,大伙的手白白净净没有茧子,都是脱离了生产线好久的人。谈起来是否愿意参加现在正在流行的自然之旅——去收稻子,大家都笑了。网上有一个段子,寡妇家里的稻子熟了,可是没有劳动力收割。有人出了点子,去网上发出招募令:体验田园生活,农家生活,有机稻谷收割,顿顿绿色食材,一天仅需500元,限额5名。结果报名火爆,寡妇的稻子也收了,还额外赚了一笔。现在的人呀,缺的不是钱,是那份累的让你直不起腰的感觉,这话真没错。
翻到梯田这一页,大家都惊艳了一把,这样的梯田在北方是看不到了,也想到有人专程去采风,只为拍一张这样的美景照片。以前自己生活的地方如此的美貌,却不懂欣赏,只能说世界上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
到了泡种这一页的时候,有不少人摇摇头,为什么要泡种呢?直接撒在地里不就是了?其实,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本身和温度湿度都相关的,先人们多加了这一道泡种的工序,保证了出芽率。那为什么要压上石头呢?还是发芽率呀,你看自己发的豆芽长得不好,多半都是没舍得压上重物。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种子的力量,种子发芽的时候可以从任何的缝隙里面顶了出来,不容小视。但是如果没有压力,种子可能就会偷懒。这是不是有点像人一样呢? 还有背景的腊肉和土灶,一个嫁到湖南的陕西妹子感慨,这土灶和腊肉给我印象最深刻了。是呀,这样柴火慢慢熏出来的腊肉,一定得在土灶里面煮饭的时候蒸在上面,香!
到了移栽秧苗的时候,更多人在摇头了,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不会把禾苗弄死吗?果然低估了禾苗的生命力也确实远离耕种。记得小时候,这样的移栽都是人工去插秧,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后来就发明了抛秧的方法,站在岸上,把分好的秧苗抛在地里,聪明的根自己会扎了下去,茁壮成长。我们一直在改良这些技术,不是吗?
到了小满这一页,儿童们嬉戏的场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是的,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玩。现在,只要有机会,我会让孩子在泥地里打滚,到处的爬动。泥巴怎么会脏呢?好吧,确实不能穿着粉粉的白白的衣服这样玩。
最后的吃喝场景也让人挪不开眼睛,这都有什么好菜呀。红烧鱼,咸鸭蛋,虾,鸡……说到吃的时候,尤其是肉的时候,南北的差异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大家都对这几桌子才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出去聚餐一番。
合上书,有个同事谈到,你说现在国内原创的童书,怎么这么多写实的?或者说为什么写实的可以画的这样好,但是其它题材的好作品那么少?
我想,这可能还需要一点点时间,传统有那么多好的东西,需要的是发掘,需要的是再创作,作为已经被国外优秀童书把胃口吊的高高的观众而言,想要随便拿个什么东西来糊弄我们,可没那么简单。
你会给你的孩子讲这本书吗?最后我问在座的各位。
当然会,还要讲讲二十四节气,还要去看看。
你看,给成人讲童书也是一样的精彩,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