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29597|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共读03期——《儿童心理学》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13 14:04: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必答】 截止日期:2018.05.01 日出之前
完成以下任务中的任意一个,论坛回复,800-1000字。(二选一)
1. 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2. 找一本你不太理解其为什么好的经典绘本,提出自己的疑惑。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查询其他人的解读,再尝试用儿童心理学的内容来分析其背后的理论基础。

【选修题】
无要求。有兴趣的同学,欢迎操作。
1.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不计任何成本的,让你重新生一个尽量最完美的宝宝,你会做些什么来达到目标?
2.      列举最少6个通过关系的影响来伤害孩子的具体情境。
3.      找出3只童书中的兔子,说明他们处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哪个阶段。
4.      记录一次指导孩子的行为过程。
5.      《大卫,不可以》和第八章内容,你能找到哪些联系?
6.      第九章内容,对你的孩子学习外语的现状,有没有什么启发?
7.      结合第十章内容,评价绘本《我喜欢我自己》
8.      第1问当中你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意外会有哪些?
9.      第2问当天,有哪些是你觉得不太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的,请用其它可能发生的情况来替换。

2#
发表于 2018-4-16 00:16:30 | 只看该作者
题2 《我的情绪小怪兽》为什么被那么大小朋友喜欢?它好在哪里?
     2017年朋友圈里(三叶草朋友圈)很火的一本书其中就是《我的情绪小怪兽》 /The Color Monster,这是一本情绪主题的绘本。当时很多微信公号也在团这本书,也有一些老师开发这本书的延伸活动做成了美术课程。我入手一本英文版,手缝了只粉色爱的小怪兽,还带着它参加了横岗站的讲故事比赛。在参赛之前我查过相关资料,发现这是一本火遍全球的童书,被全世界的孩子喜爱的书肯定是本好书。我很喜欢这本书的风格,包装卡纸和颜料加上作者独具匠心的加工设计就变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故事。情绪主题的书里边这本绝对是够独特,只是我不理解它为何那么受孩子们的欢迎。共读《儿童心理学》第五章情绪发展,我立马想到了这本《我的情绪小怪兽》。
      我查了资料(其中还搜到了番茄老师博客里对这本书的解读)并结合《儿童心理学》第五章情绪发展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再次重读这本书。
     《我的情绪小怪兽》出自西班牙,是2012年由童书作者Anna Llenas创作的。Pop-up版本是2014年由Lupita出版社制作出版的,一问世就推出了多语言版本。本书的作者,毕业于巴塞罗那大学,获得广告与公共关系学位。后来,她学习平面设计,接受过分析心理学培训,并获得艺术治疗硕士双学位。安娜曾经从事设计师工作,并担任过两个大公司的艺术总监。 离职后,安娜设计品牌产品,撰写儿童绘本并担当插画师,开设创造力和情绪方面的课程。
     这本书的作者不仅是一位儿童插画师,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这让她特别理解孩子的心理,能用孩子的语言和方式去沟通。她将人不同的情绪,用不同颜色的小怪兽来表现,这把抽象的情绪变成了直观的印象。面对身上色彩一团乱麻的情绪小怪兽,书里的小女孩想出一个好主意,用瓶子来分装情绪,这是在引导孩子梳理情绪。不同的情绪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忧伤,什么是平静,什么是愤怒,什么是害怕……一步步引导、分类、帮助孩子认识各种情绪。空瓶分装情绪的游戏,对于帮助理解和表达都有局限性的孩童们疏理情绪,设计的多么自然又简单易懂。
      《我的情绪小怪兽》这本书恰恰给帮助孩子认识一些人类的基本情绪,还以一种轻松的游戏的基调传递给孩子一种观念:情绪乱不可怕,辨认清楚理一理就好了。有时候我们恐惧、不安,不知道如何处理,往往是因为不认识、不了解。
      整本书的互动性都非常强,作者在文末还设置了留白,引发读者去思考。别的情绪都进了瓶子,还有一个情绪留下来了,它是什么呢?粉红色的小怪兽在眼巴巴看着你,让读者来感受,来回答。(英文版本并没有作答,只是把问题抛给了读者。中文版本替孩子做了回答。)
     结合《儿童心理学》第五章情绪发展部分总结:儿童不仅体验情绪,还思考它们。一旦它们能够说话,他们就可以指称各种情绪,思考情绪,并和他人讨论情绪,有关情绪的交谈对情绪发展有重要意义,这可以极大增加儿童理解人际关系的机会。儿童最先在家庭中学习情绪,父母传达情绪的方式,以及父母回应儿童表现情绪的方式,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这个能力的发展就是将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这个过程要持续整个儿童期,并涉及到学习许多调节自我情绪及其表达的策略。读后带来的思考:为人父母,榜样作用很重要。自我情绪的调节和表达对孩子影响重大,表达和控制不好的父母,可以借着孩子的光再自我成长一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谈论情绪,亲子共读书单中也可以增加情绪主题的书。
      带着孩子玩这本书的时候,我把粉色情绪小怪兽身上缠上了5种代表情绪的彩色丝带,边讲边分装情绪进空瓶子,带给孩子更直观的感受,并且孩子们也很乐意帮助小怪兽梳理情绪。


《我的情绪小怪兽》的确是一本有互动,可操作,简单有趣的情绪认知绘本。
3#
发表于 2018-4-27 11:46:45 | 只看该作者
猜猜我有多爱你

这几乎是我帮自家娃买的第一本纸质书,在他不到一岁还不能说话不能行走跳跃的时候。然后开启了各种书的买买买模式,书架的买买买模式……也许得益于各种故事启蒙,现在四岁的孩子表达无障碍,喜欢看书,喜欢听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比一比的经历,比谁吃得快,比谁跳得远,比谁长得高,比谁跑得快……《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里,比的是谁更爱谁,这可怎么比?
故事中有只大栗色兔子和一只小栗色兔子,有一天,小栗色兔子忽然问:“猜猜我有多爱你?”然后自己给出了答案,两条手臂向两边尽情伸展,开到不能再开,“这么多!”大栗色兔子说,“我爱你有这么多”,说着也把两条手臂向两边尽情伸展,开到不能再开……
嗯……“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小栗色兔子把两只胳膊举起来,举得不能再高了……大栗色兔子说,“我爱你有这么多”说着也把两只胳膊举起来,举得不能再高了……
不过……“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头,”小栗色兔子将自己倒立起来,脚撑在树干上,身子绷得笔直笔直,大栗色兔子一边微笑着把小栗色兔子抱起来甩过自己的头顶,一边说“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头。”
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比较的是,谁比谁更爱对方多一点,小兔子想了各种办法,用长度,用高度……来表达自己的浓浓的爱,大栗色兔子则回应以更宽厚更包容……没有绝对的谁长谁短,爱就是发自内心的表达,爱就是你眼里有我我眼里有你,你心里有我我心里有你,很多时候生活不需要一决高下。
孩子在几个月听的时候很安静,听,而已。一岁多的时候再听,一边牙牙学语,一边学着小栗色兔子的动作,说“爱你这么多”。两岁多,一边听,一边会问啦,为什么小栗色兔子要让大栗色兔子猜呢?猜是什么意思?三岁多,举一反三了,妈妈,我爱你巨so much!儿子用他独特的mix & match的语言表达了他爱的程度,我很受用。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讲爱的,实际的生活中,尤其是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标准和视角的不同,节奏的不同,家长间,家长和孩子间常常各种冲突和摩擦,各种剧烈的情绪表达,但每次事后安静下来的时候,其实心里也只有这几个字,猜猜我有多爱你。所以这本书是我给孩子买的第一本书,也是会长时间保留的一本书,并且会时不时拿出来和孩子一起重温的一本书,有时候,与其着眼于发生的问题上去解决问题,不如用这本鸡汤也好,蜜糖也好一样的温润的小书,把大家拉回到实质上,爱并不仅仅是名义上的,要用心去感受,用行为去表达,在分分秒秒的生活中,在字字句句的交流中,在双目的注视里,在每个表情里,每个互动里。
4#
发表于 2018-4-27 13:16:25 | 只看该作者
题目:1. 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我为大家推荐的童书是《我和弟弟的鸭子》,这本绘本讲的是远方的叔叔给我们家送来一只鸭子,我和弟弟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鸭子,非常喜欢它,约好第二天带它去小河里游泳。第二天放学,我们飞奔回家,带着鸭子和小船去了河边。我俩和鸭子都玩得很开心。又过了一天,弟弟十万火急地告诉我,鸭子不见了。妈妈说,鸭子死了。但我知道,那天晚上吃的香喷喷的“鸡肉”正是那只鸭子。后来我渐渐明白,人与用来食用的动物、植物,就是这样的关系。
    这本书里出现的人物有“我”和“弟弟”,从绘本叙述中可以推断出小主人公“我”的大概年龄是6-7岁,而弟弟应该只有5岁,因为绘本中讲到两姐弟每天都需要去上学(幼儿园),所以,他们的年纪应该就是刚上学的样子。这本书是作者在为读者们讲述她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读者来说,小时候的经历或多或少与作者是相似的。我小时候,家在城市里,所以没有太多环境可以饲养家禽或家畜。我家里曾经养过几只鸡,一只猫,几条鱼以及以只画眉。那个时候的孩子没有太多玩具,于是,一次在大扫除时从爸爸的雨鞋里清理出来的一窝小老鼠竟然也成了我的宠物!
    我对于养猫的印象比较深,因为就像书中姐弟俩一样,把猫当作了自己的宠物,所以对猫的关注会多很多。对于养鸡的印象也仅限于捡鸡蛋。母鸡下了蛋后会炫耀般的咯咯咯叫个不停,不断地提醒主人来捡蛋,仿佛邀功一般。但养鸭子是不曾有过的,只是在回老家时见过鸭子,鸭子们走路的样子比鸡可爱,一摇一摆,不疾不徐,更容易讨孩子们的欢心。但是,鸡也好,鸭也罢,都是家禽,它们最终的命运都是会成为人们桌上的一道菜。所以,即使孩子们把它当作宠物养,当它们被宰杀做成菜端上桌时,也不会有太多太激烈的反应。毕竟孩子们从小就知道,鸡鸭们的命运就是被人吃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像《夏洛的网》里夏洛那样最后被供养起来的事是很少见的。
    然而,对于书中的小姐弟来说,他们也是那个年代的孩子,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鸡鸭这些家禽也成了孩子们的玩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姐弟俩却对那只鸭子倾注了不少情感,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跑,为的就是带不太精神的鸭子去附近小河里游游泳,还喂它吃好吃的草,如果鸭子不那么快被宰杀,恐怕姐弟俩对鸭子的感情会更深。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妈妈和奶奶对于孩子问起鸭子时的态度,作为成年人来说,早已经不会被简单的死亡所触动,但她们毕竟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她们深知保护孩子幼小心灵的重要性,因此,她们不惜为了这个目的而撒下善良的谎言,虽然总有那么一天,孩子终究会明白事实的真相!
   
5#
发表于 2018-4-27 17:52:43 | 只看该作者
题2:Wendy

幻想与治愈----《野兽国》

忙碌的生活和对教育质量的高要求让我们这一新生代家长时常处于失控和内疚的心理状态中,一方面我们知道很多育儿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要应付高强度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我们还没有足够高的技巧和时间来安抚自己的情绪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处理孩子的问题和情绪,当情绪遭遇情绪,很容易爆发,失去理智,等到冷静下来,便又会对自己的失态和对孩子的伤害感到内疚。很多育儿大咖和情绪处理专家教育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识别孩子的情绪,正确的处理孩子的情绪。大人的情绪是否只有控制这一条路可以走,当然也不是,我们也可以在不得不发泄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出口,只是发泄之前需要告诉孩子我们需要冷静一下,暂时隔离一下。而处理孩子的情绪,更多的专家和我们都认可共情、排解和事后复盘等几个步骤,似乎孩子出现一些情绪,我们都需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去考量,陪伴,化解,总之我们需要在身边,而有没有一种可能,孩子本身也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自己去化解这些情绪?这是《野兽国》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

初看《野兽国》的时候,第一遍看简单的觉得这本书没那么好玩,里边的男孩子好淘气,还有张牙舞爪的野兽,故事也看起来只是在妈妈呵斥后自己玩了一个游戏而已。第二遍,简单看了一下推荐,注意到了图画的大小在不断变化,但对于作者为什么这么设计,背后代表的意义是什么没有特别深入的思考。给孩子讲的时候第一遍她也没有特别喜欢,而我尽管知道这本书在童书历史上的地位之高,但因为当时并没有对童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也没有一个人精读的想法。

在高级班的课上和《阿甲说书》栏目里,阿甲老师都特别提到了莫里斯·桑达克,阿甲老师还为我们讲述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一书自己翻译的过程,逐渐的开始对桑达克有一点点了解, 而本次共读看到领读人出的这道题目,第一时间浮现在我脑海的就是这一本书,刚好给了自己一个精读此书的契机。

我的疑惑主要集中在画面大小的隐含意义是什么?或者说如何去解读这些画面的设计初衷?比如第3页和第18页的房间比例是一样的,除了桌子上的饭菜和窗户外的月亮稍有不同之外,房间的其他设置都是完全一样,但第3页的图画四周有大量留白,而第18页却铺满了一个单页,这意味着什么?其他画面大小的变化在暗示什么?

这个疑问是图画书的文字无法解开的,阿甲在《我为什么喜欢《野兽出没的地方》》一文中提到“不得不承认,对这本书而言我们已经太老了,不得不借助一些还原童年梦境的方法。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是图像符号释义和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法”,在一篇《野兽国》的导读中,作者提到“这本书的文字非常简单,而图画非常复杂,作者是有意识地在引导读者仔细观察、分析图像中的空间关系、暗藏在图画中的无数个细节。文字擅长于表达时间线索,图像擅长于表达空间线索,这本书,侧重的不是故事发生的前后关系,而是一个又一个空间:房间的空间、家庭的空间、心灵的空间、思想的空间”。这两篇文章给我精读此书提供了很大的启发,结合《儿童心理学》一书的浅陋体会,我再一次深入的读了《野兽国》。

《野兽国》的构图基调较为怀旧,这和本书创作的年份没有关系,而是作者本身偏喜欢类似基调的创作,在对图画书图画整体基调的感觉能帮助我们第一时间领悟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本书的色彩基调和人物形象的搭配对主人公Max幻想中野兽王国的搭建十分契合,野兽的形象憨态可掬,森林、大海或者天空看起来不那么明亮,暗合了Max在书中的负面情绪。了解了此点之后,在文字的引导下在仔细的观察图画,发现了很多之前忽视的点(这些点经由前述的导读一文被介绍的淋漓尽致,我不再赘述),关于自己的疑惑我也有了初步的答案。

最初阅读本书的那些时刻,源于自己还没有领域图画书的精妙之处的时刻,也源于自己对儿童发展规律尤其是情绪能力发展规律毫无了解的时刻,而在这一两年的学习中,对于如何阅读图画书,如何和孩子更好的相处,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等方面自己都有了更多的积累。

阅读图画书,在手边没有任何外界设备可以依赖的时候,最主要我们要依赖的就是我们的的眼睛,观察法对于阅读经典图画书极为重要,本书的翻译宋珮老师翻译的另外一本关于阅读图画书技巧《阅读图画中的图画》一书可以成为我们如何观察绘画的启发式工具书,而下一期也要共读的《好绘本如何好》也会从结构的层面为我们剖析经典图画书的巧妙设计以及图画版面、形象、色彩等点线面专业层面所表达的意义。

之前我读《野兽国》非常粗枝大叶,没有发现野兽中有人形脚的,没有发现月亮一直贯穿始终而且大小明亮程度有变化的,没有发现Max驾驶的小船上的旗帜方向的变化,没有发现Max在帐篷下所坐的小凳子在第一页里出现过。除了观察能力的欠缺之外,对于符号的象征意义也缺乏足够的敏感,比如图画的大小设计,如果能大概判断出Max的年龄(从其身高和其简单的语言(我要吃了你)可以判断其大概在3、4岁左右)进而联想到这个年龄的小男孩的心理特征,再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景,大概可以在第一时间体会到小孩子在被妈妈呵斥后的心理是多么的委屈和愤怒了,而对应的图画和空间的缩小处理,让人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解读了。随着Max的幻想日益丰富,其画面不断的变大,超出正常范围(大跨页),Max在野兽国中的物理位置由低到高(三大跨页)等彰显的Max心理特征的变化也会透过画面传达到我心里了。

透过我对《野兽国》的阅读经历,我深感家长审美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联想能力与表达能力)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和孩子共读的乐趣,因为自己没有达到一定的审美,所以也没有办法引领孩子去深刻的领会经典图画书的魅力。当然,并不是说非读哪本书如何,不读了人生也不一定就暗淡了,但我作为一个对图画书有着浓厚兴趣的家长,在这个阅读与观察,了解与反思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童年缺失的快乐,也体会到了经典图画书可以带给孩子更丰富的关于童年和美的体会,为什么不去尝试呢。

这本书庞大的光环耀眼到不需要谁再来推荐,但作为一个妈妈和读了几遍都不得要领的“笨”读者,我也许可以试着来写几句发自肺腑的推荐语:

有些图画书,初看起来,压抑阴郁,令人恐惧,主人公的负面情绪扑面而来,我们下意识的不喜欢这类书,尽管这书顶着盛名,出自名家,我们依然没办法一见钟情。但正如恐惧、厌恶及愤怒与高兴是人与生俱来的情绪一样,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对于孩子依然也有积极的意义,《野兽国》里的小男孩通过幻想的形式发泄自己的愤怒,让自己的情绪得以化解,并最终发现内心对爱的渴望,这让我们相信孩子本身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治愈自己,并不是所有的时刻孩子都无法自救,但也不是所有的时刻我们都可以远离,适当的给孩子一些空间,或许他们可以生长出更多的幻想森林。
6#
发表于 2018-4-28 10:44: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公园的声音》 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总会给人很多反思,除了孩子喜欢,成人也能看出超脱于绘本之外的东西。故事内容和经过就不做复述,直接奔向主题,绘本里的公园有很多声音,别人听不见只是自己对自己的对话。两个家庭两个家长两个孩子两条狗,在阅读《儿童心理学》这本书之前我曾经认定穷苦失业脏脏父亲比查尔斯的母亲要好些,所谓的好的标准就是给了孩子自由和选择的空间,大部分的人应该会跟我一样觉得查尔斯被管得太多,没什么活力和精神,反而脏脏虽然家境比不上查尔斯,可是活力四射又外向热情。 按照《儿童心理学》所介绍的,在孩子六七岁之前并不会有他人的意识,所以脏脏和查尔斯应该已经超过六岁,因为脏脏已经可以为父亲考虑,也会为查尔斯的腼腆害羞做“解释”。家庭生活的压力会极大的影响到父母陪伴孩子的质量和反应敏感度,脏脏的父亲失业在家,家庭生活并不乐观,从书中可以发现对于脏脏的关注度和回应积极性都受到了削弱。查尔斯的家庭环境富足优越,母亲的态度谨慎而小心,对查尔斯性格的内向腼腆产生不无关联,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是一方面,父母个人主观上的影响在这本绘本中一览无余。 查尔斯的妈妈其实就跟我们所有母亲一样,想要保护孩子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伤害,对周围的环境安全与否的衡量,还有对周围接触到的人评价考察,都是处于对孩子的保护和爱。在邻国日本我仔细观察过那里的孩子与父母,父母更多的是陪伴者的角色,负责把孩子们安全的带到公园游乐场等孩子希望的目的地,剩下的事情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爬是跑还是地上打滚,让孩子们自己融入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跟着其他孩子学习次序,学习玩耍攀爬的技能,同时也学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在感叹日本孩子身体素质出色,与他们本国社会规范高度融合的时候,会反思我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孩子是社会的一员,整个成长的过程都是与个人经验和社会大环境相适应和学习的动态过程,纵然我想一股脑的都倒给她我的经验,发展和成长总要在合适的时间才会得到回应。 共读《儿童心理学》让我放下了焦虑不安,成长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帮助,可是并不需要我们的拔苗助长,生理的因素社会的因素都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能促成质的变化,生活中的巨变和事件并不会一下子就产生毁灭性的结果,我们敬小慎微以至于产生焦虑和家庭关系的冲突才是真正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他们不是所谓的白纸,他们也有自己的发展需求和方向,想对自己说放松一些,某一次的巨变或者事件并不可惧,从小给孩子们怎么都不嫌多的爱,是他们人生旅途中最强的铠甲,是他们在未来漫漫人生旅途中最亮的之路灯塔。
7#
发表于 2018-4-28 15:13:57 | 只看该作者
(曾淑娴)1.        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终于把《儿童心理学》啃完了,第一遍读完我认为还有必要再回头看一遍,因为我学到的也只是一知半解,有很有概念和理论是需要反复去琢磨的。说到儿童与成人相处的书,我想到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莫莉. 卞的《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这本绘本,书中有很生动地描述当一个人生气时的心理描写,这本书适合孩子看的同时也适合我们大人看,它不仅是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生气时一面,它也让我们看到我们在感知孩子生气时的一面。生气时我们与生俱来的情绪,从肚子里应该就能感知这种情绪吧,这是我从《儿童心理学》第三章中解读到人生之初。那么在心理学研究中,胎儿在肚子里发育中的后期应该是有情绪一说的,比如我怀自己小孩时去到一个很吵的场合(演唱会或者表演),肚子里的小朋友就会不停地踢肚子,他(她)应该是感到害怕了吗?当我们在和肚子里的小朋友对话时,明显能感觉到她的四肢在动,那是感知到开心了吗?这些都是很神奇的。小朋友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声啼哭,是害怕是兴奋还是有其他心理需求呢,这些都是可以去研究的把。《菲菲生气了》这本书讲述的是在一个二胎家庭中,小朋友之间有冲突了,大人应该怎么去介入的问题,书中对小朋友因为感觉到不公平而生气的心理描写很彻底,不管是2岁小孩,还是6岁小孩,他们都可以感受到书中菲菲生气时的那股怒火,其实这也是小朋友在建立同伴关系中必然会碰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是合作还是冲突,应该是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中学会与人交际,生气也是他们自己的权利,我们不应该去做和事老,好言相劝不要生气之类的,我们大人要做的也就是当孩子心情平复后给他们一个自然的拥抱和微笑,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股很强大的支撑力量。是的,父母不怕我们生气,我们生完气后父母依然会接纳我们,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应该也会变得幸福感很强的孩子,当我们孩子的孩子以后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把他们小时候父母对他们的那套复制到他们的孩子身上,问题孩子也就会少之又少。
说到我和自己孩子的关系。在处理生气这方面我有时做法也是欠妥的。我家孩子平日里是属于乖巧型的,哭闹的时候比较少,她就是有起床气,如果没睡醒或者中途被什么叫醒她就会很烦躁,一直哭一直哭,哭到嗓子哑。有一次我就狠狠地修理了她一顿,事后自己是会觉得抱歉的,因为这根本也改变不了什么吧。于是我自己在反思,下次遇到这情况时应该怎么办?我们就当聊天一样聊到这个起床的问题,的确,孩子醒来哭是有她自己认为的合理的理由的,我也表示赞同她的说法,我们也一起想过解决办法,比如醒来时放故事给她听,妈妈的微笑,讲个故事等等,不知道是不是心理疏导也做好了还是年龄也大一些了,现在这种起来闹的情况已经不频繁甚至我们都忘了这回事了。
推荐语:来道选择题吧。孩子之间有冲突了,其中一个孩子很生气,作为父母的我们()
A 也跟着很生气  B 告诉孩子不要生气,说一堆理由 C 给孩子好处 D 让孩子自己先处理情绪,再接纳他  E 不知作何选择
请爸爸妈妈们可以先看一看这本《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生气》,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绘本,可是它却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孩子的影子,你会怎么做你该怎么做,书中都有我们想要的答案。
8#
发表于 2018-4-29 00:02:23 | 只看该作者
程瑾(逍遥旅程)
题1: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我推荐的书是大家熟悉的《杰瑞的冷静太空》。它讲的是小男孩杰瑞因为摔了一跤,打碎了给爸爸做的生日礼物陶碗,回到家后大发脾气。在妈妈的引导下,他建立了自己的“冷静太空”,学会了控制自己脾气的方法。
作者是美国简•尼尔森博士(Dr. Jane Nelsen)。他是《正面管教》系列图书的作者、合著者,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

杰瑞带着巨大的怒气回来,先是猛地推开门,接着狠狠地摔上门,然后再踢桌子腿。这一系列的动作,能把人的脑盖骨掀翻!杰瑞妈妈是怎么处理的呢?她没有吼叫、责备,而是如往常一样打了招呼,然后说“我能看出来,你很生气。”在杰瑞哭的时候,张开双臂,给他安慰。妈妈这三部曲,认同、认可、理解了孩子的情绪,而孩子慢慢地平静下来了。 接着,妈妈开始引导孩子说出生气的原委,此时妈妈继续认可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但又指出有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她说:“伤心和生气都没有关系,但伤害自己、损坏桌子就不好了。”然后,专注于解决问题:“当你生气的时候,还能做什么帮助你平静下来呢?”终于,杰瑞想出来一个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地方——太空。此时,孩子已经完全放松下来了。然后妈妈和孩子一起装饰外太空,并给它命名为“杰瑞的冷静太空”。而“感觉很开心”的杰瑞,准备再为爸爸做个新礼物。此时,他把颜料打翻弄脏了画。孩子又开始生气:“脸在发热”,“牙齿咬得咯咯响”,“心在怦怦跳”。不过,杰瑞想起了他刚刚建好的冷静太空,便自己跑去了,并慢慢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啦!最后,杰瑞又想出了一个补救办法——送爸爸一个自己的冷静太空给他当生日礼物。不只是孩子,我们每个大人也都需要一个“冷静角”!!!

在杰瑞妈妈的处理过程中,她一直认同并接纳了孩子的情绪,教会孩子认识情绪、表现情绪,在这种温柔的方法中,让孩子产生出安全的依恋关系,也逐渐从中学会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继而能够控制、转移和修正自己的情绪。

我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很没有耐心。比如,杰瑞进门时的一系列动作,我也遇到过。当时,很生气,大声呵斥责备他,为啥拿门出气。在孩子哭时,也不安慰,而是送他三个字“自找的”。我内心是知道这种行为不对,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应该也是小时候没有学好)。后来,通过与别人的交谈或是看书或上网,找相关的处理方式,慢慢学习并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控制自己情绪。希望能继续进步,做到杰瑞妈妈那么好。

我觉得杰瑞大概6-7岁。背着小书包,能独立跟爸爸做礼物,玩小汽车,太空里的星球五颜六色,很丰富。

本书是一本适合亲子共读的绘本,能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让父母更好地理解“冷静”的作用和方法。
9#
发表于 2018-4-29 11:33:0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作业要求是找出一本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而且是描述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马上就跳出了这本《妈妈发火了》。还记得刚买回来跟孩子共读时,读到书中的某个情节,孩子会说:“妈妈,你也是这样”。当时的我内心是有点小愧疚的,心里默默的开始自我反思了。可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亲子共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妈妈对他的关爱,更多的是让妈妈能反思,如何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当下的适龄行为以及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包括如何更好的去管理自己的情绪。
《妈妈发火了》从封面开始,就看到一个妈妈叉着腰,光看图和姿势就知道妈妈处于生气状态,孩子置身在妈妈的阴影下,从这个封面图就能感受到妈妈深深的火气呀。我想这应该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妈妈的真实写照。《妈妈发火了》描述了当小山“犯错”的时候,妈妈的反应。当小山开心地吃炸酱面“我是炸酱面怪物!我要把炸酱面王国统统吃光”的时候,妈妈看到的是小山在乱动,不老实吃饭。当小山开心地玩水玩泡泡的时候,妈妈看到的是胡闹和危险。当小山画画发现纸不够而画到了墙上,进而有了满墙的彩色图案,妈妈看到的是墙面被毁了。三幅图中妈妈的形象:叉腰——抓狂——爆发,形象的描绘了妈妈火气直升,情绪不断的被升级到最后爆发,而小山的表情变化,也从开心——快乐——吓坏,清楚的展示了他面对妈妈发火不同阶段的感受。小山被妈妈的火气吓坏了。他的手脚不自觉地抖个不停,大气都不敢出了。“妈妈......妈妈......”小山不见了。妈妈开始去找寻小山,开始遇到小闹闹,小闹闹说“妈妈每次看到我,就告诉我要老实一点,我心里就特别的委屈”,然后遇到了小泡泡,小泡泡说:“妈妈总是对我大喊大叫。每次她冲我吼的时候,我身上的小泡泡就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如果总是这样,我的深远就会越缩越小了。”最后遇到了小涂涂,小涂涂说:“妈妈一生气,就总说要被我气死了。可是,我真的真的很爱妈妈......”
这三个场景相信对很多妈妈来说简直是太熟悉了。孩子小的时候,吃饭睡觉洗澡上厕所玩耍,这些低龄儿童的日常生活,很难完全按照家长的预期去完成。再好脾气的妈妈,真的也会被孩子一地的饭菜,上厕所被浪费掉的长长的纸巾,和家里每面墙的各种涂鸦气的要爆炸呀。我家娃就曾经把外婆家刚刷完的一面强画上了几条长长的大黑色线,还开心的说是海浪。还有一次吹完头发的我,未及时收起电吹风机,家里的被子就被娃给烧了个洞。这样的事情在孩子小的时候真是层出不穷。多数时候我会告诉自己,孩子调皮是正常的,他也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理解他的行为,不要生气。可是孩子调皮的时间多了,总忍不住要爆发。平时很少生气的我,实在忍不住吼叫时,现在回想,我儿子是被吓坏的。记得小一点的时候,我发火他都是很迷茫的看着我,那时他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现在大了,他会知道我因为什么生气,知道是因为他哪些地方做的不对,而导致了妈妈发火。发过火的我,知道虽然孩子的行为被规范了,可是对他心理来说,肯定是有负面影响的。所以过后我会找时间跟他交流,会跟他说妈妈刚才是因为什么原因发火;会问他;“妈妈生气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现在通过各种的学习和对儿童心理的研究,自己的情绪能控制的更好一点了,对孩子的行为也多了一份理解。
《儿童心理学》情绪发展中就提到父母的影响,儿童最先在家庭中学习情绪,父母传达情绪经历的方式和父母回应儿童表现情绪的方式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我想作为妈妈,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行为规范是需要慢慢成长的,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正确的去看待孩子的适龄行为,理解他当下的想法以及我们自己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管理,对孩子情绪的引导和沟通,包括关注家庭其他的成员的情绪,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
10#
发表于 2018-4-29 22:10:31 | 只看该作者
(许晓君)1.        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终于把《儿童心理学》看完了,其中有些看不太懂,感觉实在不太好理解,能看懂的一些也只是略读过去,大概了解,一知半解,有很多理念和概念需要好好认真去琢磨与消化,通过三位领读人的带领分析,终于觉得《儿童心理学》不那么难理解,不那么难懂,只是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了解它去琢磨与学习它,认识它,接触它,这本书有说到当一个人生气时的心理变化与描写,就是情绪的发展,什么是情绪,儿童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社会化,情绪的能力,看完这本书,我想说说我的收获:在儿童成长教育方面,父母单单是有着一种良好的教育愿望是不够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我比较喜欢《好脏的哈利》,哈利是一条聪明可爱的小狗,但是它不爱洗澡。有一天,它听见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它就衔着洗澡的刷子跑到了后院,把刷子埋了起来。然后它就跑到街上玩了起来,最后,它由一条黑点的白狗变成了一条白点的黑狗。回家后,大家都没有把它认出来,哈利很着急,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还装死。但是大家还是没能认出它,哈利很伤心,跑到后院把它埋的刷子刨了出来,洗澡后,它又变成了一条黑点的白狗。
强烈推荐《好脏的哈利》,尤其是家里有男宝宝的麻麻们,别犹豫!孩子一定会喜欢的!爱极了那句:这下,他从一只有黑点的白狗变成了一只有白点的黑狗!看的我都笑出了声!不是我笑点低,可爱的哈利活脱脱就是个调皮爱玩又机灵的不爱洗澡的小男孩!图和文都相当到位!我和乐乐都超级喜欢这本书,以前从买来后就每天每天都讲,自己还经常拿出来翻,还边看边问,看得相当细致呢!别小瞧孩子呢!乐乐3岁左右时购入!推荐妈妈给孩子购入,2岁左右的宝宝也没有问题哦!最近小宝也在看,也超级喜欢.。
说说我家的例子吧,小宝2岁3个月,最近也是不爱洗澡,每天晚上到洗澡时间怎么也拉不进去,好不容易哄进去洗澡洗完就不起来,各种玩,各种闹,刚开始我很着急,觉得一次两次无所谓,最近是每天每天都这样,有时真的很着急,后来看到,这就是情绪的发展过程,有个过程,情绪随着成熟和社会化而改变,慢慢的我就接受了,孩子有了情绪就有一个过程,儿童主要从各种关于情境中学习情绪,亲密的人际关系一定是情绪的,充满了爱和恨,骄傲和耻辱,伤心和快乐。做为家长,我们要接纳儿童的情绪,了解他们有情绪的发生。在我们80年代人生的童年里,父母这种外向的表达方式并不常见,我们总是在干坏事的时候被一把揪出,而在平时则总是缺乏关注,读完这本小书,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修复。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会一直幸运的!
最后我还想说:了解孩子,就学去了解儿童心理学吧! 你会收获很多,很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2 15:35 , Processed in 0.10459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