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31418|回复: 1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中级班第二讲个人作业贴:课后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30 00:13: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中级班第二讲个人作业贴:课后心得

作业:提交课后心得一篇。

要求:
1、不少于800字
2、10月31日晚24:00之前提交
3、回帖第一行请注明:编号+姓名

543922817473394679.jpg (149.59 KB, 下载次数: 706)

543922817473394679.jpg
4#
发表于 2018-8-30 07:44: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file:///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SGPicFaceTpBq\9824\051B9630.pngA06林晓纯
第二讲:中国教育体系下的阅读视野上课心得

一、中级班培训的主要目标:

     开课时,李迪老师道出了中级班培训的主要目标:
从初级班的家庭共读,到了中级班走向群体当中的共读。
从个体走向全体,立足于整体,对故事妈妈的要求越高了,从选书,到方案的设计,讲述的方式,以及延伸活动。
诚然,进入了中级班之后,当在家里给孩子讲绘本时,会不自觉地想,这本书的主题有哪些呢?涉及的哪个主题更适合我在故事会上发挥,如果要做延伸活动,我可以如何来做呢?然后会上网去查询,借鉴别人的一些资料。这是我进入中级班最大的变化,不再是为了读绘本而读了,思维从被动性走向了能观主动性。
     现阶段,我要努力,除了要认真地去思考如何去办好一场故事会,还要多积累经验:多试错多锻炼,从益田村的绘本馆走向了小区图书馆,不断地逼自己走出去,主动找场地创造场地;当孩子迈入小学校园时,我希望可以有能力去协助老师去开展班级读书会。
二:中国教育体系下的阅读视野
李迪老师通过全球小学语文教材的考察(日本、美国、新加坡、俄罗斯),总结全球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再对中国古代到现今语文的发展史,引领我们带着枷锁起舞:在国家大的教育体制下未能及时调整的背景下,如何在体制学习中做及时的良性补充。
三、基于现有教材的阅读体系:
得语文者得8,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孩子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学习习惯。能成为三叶草的妈妈是幸福的,孩子们不缺乏好书读,跟着三叶草走,希望给孩子一个海量的阅读,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感恩老师们引领,在价值观发生非常大的现代社会下,教会我们该如何去选择孩子的读物,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学校的教育与孩子终身的自我教育体制进行完美的结合。
李迪老师详细分析了中国教育体制下的语文,并举例分析如何在家庭中进行互补补阅读。

1、  内容扩展阅读:比如课本中有《笠翁对韵》的文章,那么就把《笠翁对韵》的书找来,带着孩子每天读上一首。

2、  对比阅读:比如孩子的课外阅读受老师阅读喜好的影响,有时候推荐的未必是特别合适的书籍,那么就找来觉得更适合更优秀的书籍让孩子对比阅读。

3、  补充主题阅读:比如对课本所有的主题进行分析,将未涉及的主题做课外的阅读,由此得到补充。

四、主题阅读与主体阅读:一个核心,多文本,结构化。

主题性的阅读,可以更高效;系统性的阅读,一开始给孩子全貌,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起清晰的认知观念,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 主题阅读:
针对一个主题性进行阅读,如:战争主题,死亡主题,感恩主题,节气主题等。

2. 主体阅读:
从一本书中延伸出来的多个主题,再分别围绕着各个主体进行阅读。如《威斯利王国》涉及到了十个主体:
音乐类、数学类、生活类、活动类、科学类、社会类、文化类、创想类、艺术类、旅行类。

李迪老师针对《威利斯王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主体阅读方案,不禁感叹,一本薄薄的绘本,竟然可以延伸出一个如此系统的阅读。

五、头脑风暴---主体性阅读实操
选取一本绘本,通过思维导图,写出涉及的主题,并就,选取与之相关的三本绘本。


1、《哆悉达》:这本虫子的语言,刚拿到的时候,我看着完全是天书,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最怕无字书了,此书形同无字书),但是孩子听着,好欢乐,一直噗噗噗地笑个个不停;随着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孩子越来越喜欢,我们也一起慢慢地推敲:虫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最后,一有小朋友来做客,他就捧出书来,“这本书可有意思了。”“妈妈,你来读这本书吧!”

李迪老师对B组的点评:为我们如何开展故事会提供了新思路,语言是这本书最大的切入点,不一定要用普通话来讲,可以选择用方言来讲。而与此书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噗噗噗》,进行比较阅读;延伸阅读《虫子说》。

2、我们此组讨论绘本是《我最喜爱的奶奶》,
    组员说:如果是由她来讲的话,会讲死亡话题,不会去刻意避讳。
李迪老师点评: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在公众场合讲的,比如性教育主题,死亡主题。因为你不知道你面前的这些孩子,过往的经历是什么。李迪老师的点评让我们知道了故事会的选书选主题,也是有禁区的。

    死亡是个正常的话题,可是并非是那么容易去面对的,即便是成年人,何况是个孩子。它不应该是由一个陌生人,又或是一个社区故事妈妈来告诉孩子。

松居直先生在《我的图画书论》中写到:
关于语言的回忆,还有一个很鲜明的印记,那就是关于“死”。
有一次,母亲和我躺在床上说话。那时,母亲正陷入很大的不幸和悲哀中。当时我大约四五岁,但母亲把悲哀的情绪用身体语言传达给了我,她还自言自语说了“人不知什么时候会死,死了也就化为灰烬了”这样的话。那时我错把“灰烬”理解为“苍蝇”。
因此,人死了会变为苍蝇,这对幼年的我来说是一个打击。变为苍蝇,让我有种受不了的郁闷。眼前的母亲将变成苍蝇,这多么令人悲哀啊!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我一看到苍蝇就想这莫非是死去的人,而且费解人们为什么无所谓地杀死苍蝇。不久被人纠正过来,说是误把“灰烬”理解成“苍蝇”了。人死后要化为灰烬的,不是化为苍蝇。至于是什么时候,又是在什么缘由下被订正,我已不记得了。
对幼儿来说,这种悲哀是很难承受的。我虽已忘却那时的悲哀,但觉得那种体验即悲哀本身,与我后来感受的悲哀相比,是相当纯粹的。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母亲这种不经意的感叹是没什么道理可言的,但我却想,对人而言它为什么是宝贵的体验呢?不知为什么我经常反复思量母亲那时的悲哀。

松居直先生对童年时关于死亡的感受体验,持续了终身。由此可见,如果对死亡话题的故事会处理得不好的话,可能会给幼儿的心里蒙上一层阴影,乃至终身影响着。

李迪老师的课,干货满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现状下教育的不足,又带领着我们积极地面对,家校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全面又系统的阅读环境。

喜欢李迪老师爽朗的笑声,美丽的笑容,为了给我们上课,穿着高跟鞋站了一天,课上一口水都没喝,午饭没来得及吃,饿了一天。无比感恩,唯有跟着三叶草一起,从第一个十年,走向无数个十年来回馈。

5#
发表于 2018-8-30 07:57: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E06 廖鹭敏
一年级,我们来啦!
——我听李迪“中国教育体系下的阅读视野”讲座
    三叶草初级班的目标是面向家庭阅读,引领更多地父母拿起童书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而中级班的目标则是教会学员如何做群体阅读。所以才有了“如何组织一场故事会”、“基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群体共读书目”等5次课程。这一点我在参加第二次课程后才逐渐明朗,虽然中级班的课程安排和规则打印出来反复研究了好几遍,但随着课程和故事会实践的不断推进,我才愈发有了感觉。
    第二次课程,即李迪老师的《中国教育体系下的阅读视野——基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群体共读书目》,于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我想每个家有中班或大班孩子的家长都可以听听这场讲座,肯定会如我一样,受益颇多。那么对我而言,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是无意识中从现有教育体系的受害者角色中挣脱出来,发现作为父母的我们,还是大有可为的。精神分析的曾奇峰老师曾把我们传统十几二十年的教育说成十几年的虐待和迫害。我自己的高中生涯虽然沉浸在学习中无暇多想,但多年后的如今说起GAOKAO仍旧心有余悸。所以,我在想,作为父母的我们,如何协助孩子,让他享受其中而不觉苦呢?如何成为一个拥有协助能力的成人呢?
    李迪老师从全球多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说起,再到各国教材的对比,让我在更宏观的横向层面更真切地意识到,课程改革并不只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再到评价方式等等,因为现有教育体系都是基于过往经验而建立起来的,所以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每个国家都在思考,都在寻求改革。怎么样?是不是稍显宽慰。
    接着,李迪老师又从我国语文的诞生以及各个年代的教育目标和教材讲起,让我在纵向层面对我国的语文教学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上,对现有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心生慈悲,放下批判的大旗,想把更多的能量用在如何自救上。开始思考:在价值观发生急剧改变的时代,如何进行价值教育?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如何确定教育的内容?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终身学习相衔接?进而培养出丹尼尔·平克所说的拥有六大能力(灵感设计、创造故事、事务整合、情感交流、游戏娱乐、寻找价值)从而决胜未来的人。
    答案是:海量阅读。它可以给予孩子一个比现实更深邃宽广的世界,可以带领孩子抵达我们做梦都无法企及的明天。所以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深谙阅读之美、养成阅读的习惯,这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小学阶段可以协助孩子的地方。语文教材的作用仅仅在于工具训练,而人文欣赏、提升孩子的语文综合能力还在于课外阅读。
这也是这次教授我们如何做好主题阅读的课程的意义所在。
    什么是主题性阅读呢?它有两个面向,或者说两个工作对象。一个是以主题为工作对象,在给出一个主题之后,先通过头脑风暴对该主题及相关图书进行拓展后,再进行归位和梳理。可称为主题阅读。另一个是以一本书或文本为工作对象,先对该对象进行精读之后,挖掘出该书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做减法,择一个向度确定主题,展开延伸,对该主体进行有益的补充。即把一本书读厚讲薄。可称为主体阅读。
    主题阅读:李迪老师结合一年级的教材给出了大量的案例,比如结合孩子们一年级的识字任务而给出的以“汉字”为关键词的书单,结合新学期的“开学准备”的主题书单,这些可以在三叶草的公众号获取。(越来越真实地体会到学姐们常说的那句:“三叶草公众号是个宝藏!”)
    主体阅读:下午的工作坊实践环节便从主体阅读入手,李迪老师选书《威斯利王国》作为主体。在李迪老师的讲解环节,最触动我的点是: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要找出该书最具价值的讲述点,进而和孩子建立联结,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此外,在李迪老师的身上,我认识到,故事妈妈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同样是给孩子读绘本,不同的人读出来的声调、表情等全不一样,所以故事妈妈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量,不断成长,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故事讲述者,让故事在我们的演绎中灵动起来,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那么,加快实践的步伐吧!一个是儿子的小学班级读书会,一个是增加自己在少儿馆的故事场次,多吸纳故事妈妈,让三叶草在晋江发芽、扎根、茁壮吧!

6#
发表于 2018-9-1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B04 马小倩 第二课 课后心得
第二次赶往深圳的教室,多了一份熟悉和亲切,我二次看到了李迪老师,又听到了独特的笑声。小伙伴们许久不见,还是一样的可爱。
Part 1:《中国教育体系下的阅读视野》
课程以BBC推出了一个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为开篇,讲述5名中国老师空投到英国汉普郡一所中学的课堂,给50名十多岁的孩子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式教育”。升旗仪式、广播体操、晚自习、罚站……这些在中国学生看起来无比熟悉的方式,在英国学生那里,却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中国式教育VS英国式教育,从学习时长,到授课形式到课堂纪律的对比,尽管“中国式教学”模式遭到了国内网友的吐槽,但也有英国媒体为此叫好。这样真的就是好的高质量的教育吗?
从各国教科书的对比,到中国语文教材的改革,在价值观发生急剧改变的时代,如何进行价值教育,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如何确定教育的内容,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终生教育衔接,如何在体制的做及时的良性的修正和补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我们需要的是海量阅读,精度,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深一点,是懂非懂,连滚带爬。作为家长要善于及时给孩子补充延伸阅读,让孩字更立体全方位的了解,树立正确价值观,任何问题都会有不止一种的解决方案,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解决方案,更是相信会有解决方案的信念。
单元主题,时令主题,生命主题,到机会主题,好书连连看,三月草公众号是大宝库,又要剁手了。激发阅读的兴趣,深谙阅读之美,体验阅读策略,养成阅读习惯,发现一个比阅读更深邃宽广的世界,做一个终身阅读者。
丹尼尔皮克提出了六大能力:设计,讲故事,整合,共鸣,娱乐,意义。未来虽然还没来,但是趋势可以看得见。智商代表自身能力的高度,情商代表聚集能量的多少。全新思维让你用你的感性,情商和外界的人,和能量连接,协同释放整体的能量。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会玩儿,有点小追求。咱们起码先把讲故事学会吧。
Part 2 :主题阅读设计与策略
为什么-什么-如何
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同时,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最重要的好处是,当完成阅读之后,有效的形成框架性思考,非常利于将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深林,寻找事物间的连接,发现不同的钻石切面。
主体阅读,先精度做加法找到可能性,再减法确定方向。
主题阅读,头脑风暴,拓展相关主题的相关书籍,确定主题的初步结构框架,相关书籍归为框架,最后做框架内部梳理。
主体阅读实例--威斯利王国,集体头脑风暴,老师的细致举例。下午小组合作实战,紧张刺激。主题发散-确定主要主题-书单搜罗,书到用时方恒少,竟一时什么也想不起来。各小组迫不及待的分享讨论结果,在主题选择上,老师说如果世界上只剩下这一本书,我们也要找到他的全部价值,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多对不同的书,发觉他们最特别之处。
每一次满满的收获都是各位前辈老师辛苦的付出,我们唯有好好学习消化吸收,用漂亮的故事会来感恩。
7#
发表于 2018-9-10 22:06:36 | 只看该作者
E02 谢欣

了解了一点儿体制内的事儿,决定将阅读推广继续做起来!

——中国体制下的阅读新视野 & 主题阅读设计与策划 课后心得

      回顾中级班的第二次课程,说是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一点也不为过。自问究竟吸收了多少?说实话,并不是全部。内容之多,广度之广,深度之深,都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斟酌回味。可以说,一天的课程下来,更加完善了我对阅读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解和认知,甚至打破了我对一些关于儿童阅读的观念。增加了我对 “ 以儿童为本位 ” 进行亲子阅读的理解。

儿童&教育的演变

      世界上本没有儿童,那个小小的个体被称之为预备的成人,当学校出现,儿童便要开始按照标准去学习如何成为成人,按照成人想要的样子去培养。这个说法,在现在看来,简直无法想象,荒诞不羁,可是在那个思想并不开放,文明并不发达,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并不完善的时代,儿童,便是如此的命运。而教科书——作为传递思想的媒介,也受到各种桎梏和束缚,更多时候,学校的教育,很大程度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教科书也担当起了为统治者统一思想、宣传、熏陶、培养适合当时局势所需要的成人的历史使命。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儿童的认知以及教育者们的不懈努力,对儿童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改变:从往日为了统一思想而服务的教育演变成为以教会孩子如何解决和面对发生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出发点的教育。学校对儿童教育的目标,也找到了更正确的方向。教科书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对调整。“以儿童为本位”成为了编制教科书以及各种儿童读物的根本依据。这充分体现了儿童的社会地位正在逐渐提升,孩子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昔日的 “成人的预备” 已经悄然变成了 “成人之父”。

阅读&教育的未来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建立亲子阅读,培养儿童阅读,皆因我们深刻的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深刻的明白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乃至他的一生,都具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旨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厚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多元社会,一切瞬息万变,那么未来到底是什么样?作为未来的主人——现在的儿童,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著名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认为,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右脑时代”。而决胜于右脑时代的将是六大能力:交响力、共情力、故事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被统称为“三力三感”。由此可见,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可以看得出来,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要求你拥有一项具体的技能,而是倾向于拥有更宏观,更开放,更开阔的思维模式。这就让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加任重而道远。
      “ 得语文者得gaokao,得阅读者得语文。” 国家在对gaokao的侧重点进行改革之后,也凸显了阅读的重要性。每学期教育局下发指定的阅读书目、每学年需学生们完成指定字数的阅读量、考试试卷上的阅读范围正在慢慢超出教材课文内容、甚至在今后的gaokao中、将会有1/3的考生读不完考题……这种种改革和变化,都足以证明阅读已经被教育部门重新重视起来,阅读已经成为衡量孩子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换句话说,阅读是决定着一个孩子是否可以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学校的集中教学时间有限,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多的视野,更多的思维拓展,都将来源于校外的阅读,所以,培养一个孩子习惯阅读,喜欢阅读,乐于阅读,从书中自己寻求办法,从书中自主找答案将逐渐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丹尼尔•平克还指出,如果今天不生活在未来 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所以,早早的让孩子读起书来吧,让孩子早早的爱上阅读。

主体阅读&主题阅读

      对主题阅读以及主体阅读的理解,之前是没有太多深入思考的。在李迪老师的课上,也是让我深深的陷入沉思当中。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身边有些家长抱怨:“我的孩子看的书都白看了,作文还是不会写,脾气还是照发,很多常识还是不知道。” 与其说孩子看书虽然看了很多,但是却没有什么效果,倒不如问问自己,我们真的引导对了吗?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爱好,阅读意识而共读,随着孩子日渐长大,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大多数时间已经在让孩子自主阅读了,可是对于孩子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求甚解”的需求或许并没有及时给与满足,于是,孩子们的阅读目的不明确了,孩子的阅读习惯逐渐被破坏了。殊不知,这个时候,是需要更高要求的阅读来满足孩子的,也就是主体阅读出现的最好时机。当孩子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时候,我们便应该鼓励孩子找更多关于这个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和研究,在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分支,好奇心会带着我们更加深入的探索这些分支,就有了主题阅读。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若干个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敏感期,给与及时的引导。
      “ 要有能力把一本书读厚,再将它读薄。”这句话是在课上李迪老师指导我们故事妈妈给孩子们讲故事时要做的。我想,这句话,同样可以作为培养孩子阅读的目的。终有一天,孩子要独立进行阅读,要通过书本,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阅读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如何让这些文字,变得有生命,如何让这些文字变成一副美丽画卷,不是孩子与生俱来就会的,大人的引导应该随时冲锋陷阵!
      当今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有孩子出现的地方,就会成为家庭聚合的地方,我也愿意看到有一天,当有家庭出现的地方,便会成为有阅读的地方。

8#
发表于 2018-9-12 16:39:39 | 只看该作者
D06黄于蓝
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中级班第二次课程课后感想
2018825日《中国教育体系下的阅读视野》主讲人:李迪

   以前我觉得李迪老师是一个优秀的、有大爱和情怀的阅读推广人,但是听了今天的讲座以后,我觉得李迪老师更是一个教育家。她的胸怀是如此的宽广,她的境界是如此的高远,但她却又是如此的平易亲切。尤其忘不了李迪老师充满吸引力的爽朗笑声。我在想,她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享受,才会有这样自然的发自内心的笑啊。

    课程内容丰富到听得人全程亢奋。李迪老师从国内外小学语文教学为切入口,提出了基于现有小学教材的阅读体系,在主题阅读和主体阅读活动的设计和策划中提出了很多技巧的方法,实用又深刻,让我们找到了阅读推广活动的方向,更指明了继续前进的道路。
下面我还是以笔记回顾的方式,在对课程内容做回顾和吸收的同时,谈谈个人感想。

    如何从家庭的亲子阅读走向集体的亲子故事会?是每个故事妈妈在阅读推广起步时都会遇到的问题,亲子阅读的方法和亲子故事会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毕竟对一个孩子的长期共读和对一班孩子的几次阅读,在如何引导、如何选书、如何设计上都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故事妈妈,必须有国际视野,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熟悉周围的社会教育现状。李迪老师引用了一个英国的学校模拟中国式教育的纪录片,记录片中,英国的学习通过完全的模拟,甚至是把中国的老师和教室搬到英国的方式,做了一个三个月的教育效果测试对比,结果是中国式的教育险胜。但是很多英国的孩子表示不可以接受中国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的是英国这样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都在不断多反思、研究、探讨、对比其他国家的教育方法,不断持续地有专门的教育专家做教育实验,他们不是对自身国家教育的不自信,而是他们拥有所有教育者都应该秉持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们的思想不可以固化,我们在故事会中要沉进去,但是也要走出来。知道也要懂得大环境和其他优秀的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和发展趋势。

    接着,李迪老师在对全球小学语文教材的对比中,让我们看到,教育与每个国家的国情是相关的。而全球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改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经验的积累、社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对学习的影响、社会评价体系更新。
从中国语文教学的目标和现状来看,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要。阅读量成为语文成绩甚至8成绩的重要保障。在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时,要注意精度、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结合。从孩子的阅读阶段出发,引导孩子进入良好的阅读进阶链条“深一点——似懂非懂——连滚带爬”,不能永远让孩子停留在“阅读舒适区”,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和课程学习、日常生活结合的切入点,引导孩子进阶阅读。

    在阅读理念方面,李迪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归纳总结:我们的阅读理念应该是儿童本位的,目的是为了儿童的成长和自我的构建;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为终极目标的;我们的阅读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多元的系统,是跟生活的各方面有了连接的;而且我们的阅读理念是与时俱进的,是要不断吸取新养分的,我们的选择不仅仅是经典,更应具有时代性。
    最后丹尼尔平克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为我们入门的教育者指明了方向:
1.     灵感设计能力(有品位,良好的审美,有美学基础)
2.     创造故事能力(会讲故事、能把事情说清楚)
3.     事务整合能力(联结能力,能跨界,整合资源)
4.     情感交流能力(会沟通、有人情味)
5.     游戏娱乐能力(有趣、会玩、有活力)
6.     寻找价值能力(有追求、被需要、有存在感)

    李迪老师指出我们阅读推广人应该努力构建孩子自我的心中阅读蓝图,做到系统的教育。主题阅读只是教育的一个切入点。阅读延伸工具要为我所用,不必陷于形式。主题阅读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切入点(出发点),在延伸、深挖的过程中让孩子保持兴趣的持续性,渗入更多的知识性。
    在各组的故事会策划方案中,听到了大家各种思路和点子,真是的只有思想碰撞和交流中才能产生更多的新火花,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期待下一次的学习!


2018/9/12
D06黄于蓝
10#
发表于 2018-9-15 09:14:30 | 只看该作者
B08 王亚欣
主题阅读
                ——听李迪“中国教育体系下的阅读视野”讲座
      激动了几天,终于盼来李迪老师的课程,每次听李迪老师讲话都会觉得特别有意思,她能把即使很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讲解得生动有趣,还有她渊博的知识,爽朗的笑声,总是传递出一种真实和快乐,让你感觉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充满探索的欲望和乐趣。我想这也是故事妈妈需要传递给孩子们的一种信念。
      李迪老师的整个课程体系采用面、线、点的方式,先从宏观,全局上给出概貌,然后再具体详细,非常适合我理解事物的方式。李迪老师首先从一个英国学校的测试出发,引出英国目前教育体制的不满,进而引出一个事实:在如今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全球面临教育集体恐慌。以前,我会只关注到自己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好的地方,批判自己国家的教育体制,对孩子的未来也充满一些担心和忧虑,想着未来经济实力允许,可以让孩子出国接收教育,从未静下心来思考,如果是在这样的环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去弥补学校教育中不足,不必要把太多的经历放在去寻找上,而是如果环境就是这样,我可以做些什么?我能够做些什么?我应该怎么样去做?这应该是一个成熟的心态,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和探索其中的乐趣,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一种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
      接下来讲中国语文的演变过程,特别有意思,透过每一本书可以窥视到那个时代的一些特色,感受到那个时代教育界有趣的灵魂。三只牛吃草,一只羊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看到那只羊,想到了自己,特别有共鸣,找到了‘同伴’的感觉。小小‘语文’两个字,包含了很多深刻的思考。语,语言性,工具性功能。文学性启蒙。目前大部分老师教的语言性的功能,他容易掌握,而文学性却比较难,这应该也是家庭教育需要填补的地方。还记得上初三时候的语文老师,每次讲解古文都是眉飞色舞,那种发自内心对古诗词的欣赏和陶醉的状态,像一种魔力传染给我们,觉得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也是那么生动有趣。
      在大全面诟病小学语文教育的同时,我们如何国家大的教育体制未能及时调整的背景下,如何在体制学习中做及时的良性修正和补充,如何带着枷锁仍然翩翩起舞。李迪老师给为了我们非常详细的基于现有教材的阅读体系。
     一、理念:儿童本位、阅读兴趣、综合系统、与时俱进。
理念是要本着:儿童本位,帮助个人成长,自我构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同时要与时俱进。在选择绘本时,我一直认为经典是最好的,对当代的新出现的持有保守的意见,李迪老师的那句:文化是潮水,是不断流动的,每次流动都会有新潮水的涌入,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反思自己,不仅对童书,其实对于很对新兴的东西,我都是持保守态度,也许这来自于我的一种深层的不安全感,担心那些新的东西会让我自己变得不一样而不被自己接纳,不会社会和群体接纳。文化是流动的,人又何尝不应该是流动的那,豁然开朗,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明天的美好,不必一直留恋昨天。
       二、原则:正版、优质、思想、趣味、艺术、教育价值
       三、结构:大纲、主题性、复式分级
       四、主题:单元主题、时令主题、机会主题、补充主题
       李迪老师详细的给我们分析了小学语文课本上每个单元可以补充和延伸的的内容。可能自己孩子还没有上小学,所以对这些内容不是特别的清楚,看起来也比较吃力。只能说李迪老师的课程的知识量是海量的,我只能先吸收小部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李迪老师给出了非常详细的书单,也给了我很多的引导。我们是否需要传递给孩子战争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样的?也许只有真正认识了战争本来的面目,它对人类、文明、物质的破坏和摧毁,才能意识到和平的珍贵。还有生命的主题,关于死亡的思考,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去和那些逝去的生命的说再见,去和孩子传递这一部分。《世界上最美的告别》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动,对老家很多祭奠的仪式也有了理解。
      五、应用:亲子阅读、班级读书会、泛读教材、延伸活动。
这个也是我们故事妈妈需要学习和成长锻炼的地方,从家庭阅读到和群体共读,都非常的需要。
      下午,李迪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主题阅读设计与策略》。做主题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和孩子对书,对一个事物可以有一个全景的认识,可以寻找到事物之间相互的联结,同时看到一个事物不同的角度。主题阅读的类型可以有人文内涵类,比如自然、战争、和平,生命等宏大的主题,作家作品,文本内容,作品载体,表达特点。接着用《威斯利王国》给我们做了详细的展示。
      听李迪老师的课,需要带着二颗脑袋,一颗心。两颗脑袋全神贯注的记忆,因为知识量信息量实在是太大,记忆下来还需要下来做详细的梳理。一颗心专心享受她讲课的魅力,享受她的格局,享受她的人格魅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3 16:05 , Processed in 0.1016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