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做的饭》图文记录与总结
日期:2018-9-28 17:00-18:00 地点:新港社区图书馆 人数:7人 年龄:2岁-8岁
故事前: 每周一次,又是周五讲故事时间了,放学接了哥哥,告诉他:现在我们去图书馆讲故事。 哥哥说:妈妈,今天我自己带了贴纸。 然后从书包里掏出一盒贴纸,那是他在家把一张张贴纸,一个个剪下来,小心翼翼地放盒子,当宝贝一样放抽屉。 这是因为上周六去福田区图书馆听故事,讲故事的老师是单个贴纸奖励给表现棒的小朋友,于是他立马跟着老师学。 故事中: 时间到了,可是没有人来听哦!我跟哥哥说:没关系,我们照样讲。 但是哥哥不开心,哭着说:要梓宸哥哥来…… 他的玩伴,也是每次故事的必到听众。 于是,正当我要打电话问梓宸妈妈时,他们到了。 哥哥破涕为笑,十分开心。 故事方案的设计是先讲《爸爸做的饭》,再讲《爸爸和我》,但是妹妹不停地拽走《爸爸做的饭》,送上《爸爸和我》,于是为了安抚妹妹的情绪,只好先讲《爸爸和我》。 "平常爸爸一般会陪你玩什么呢?" "爸爸很忙,平常陪姐姐学习,只有有空的时候才会陪我玩。"梓宸说。 "噢。那爸爸一般陪你玩什么?" "爸爸会陪我玩积木,看书。"梓宸说。 "我爸爸也会给我读故事。"哥哥在一旁赶紧发言。 还有不会表达的妹妹,在一旁听着大家发言。 三个小朋友的故事会,但是大家都注目在书上,听着我读,回答一些小提问。 这时,进来了几个小朋友,有点稍动,但很快就安静下来了。 "小熊饿了,想要回家吃饭了。那谁在家做饭呢?"我指着炊烟袅袅的烟囱问。 "妈妈,妈妈。"小朋友们都在回答。 "《爸爸和我》讲的是熊爸爸陪小熊外出玩耍,一根树枝画出一个大世界,当小熊饿了,妈妈在家做着饭给小熊吃。而接下来,要讲的《爸爸做的饭》是爸爸做饭给我吃的故事。故事开始前,想请问:小朋友们,平常在家,是谁做的饭呢?" 瓜瓜在外婆的引导鼓励下,说出了:外婆。 哥哥说:妈妈。 梓宸说:我家是外公做饭的。 "那你们有吃过爸爸做的饭吗?" "我爸爸好傻的哦,他都没做过饭。"梓宸用了"好傻"两个字,逗笑了在场其他人,他自己也笑了。 "来。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爸爸做的是什么饭,他做的饭好吃不?"我向他们展示着封面。 大家简单地观察了封面,再翻到承前页,对白色部分的图片进行猜图:茄子?土豆?刀子?辣椒? "咦,爸爸进厨房了,可是这些锅碗瓢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长腿了,想跑了。"一小朋友说。 本来我还想继续鼓励其他孩子发挥想象的。这时,瓜瓜外婆大声地解说了:"因为爸爸从来都不进厨房,所以他现在突然进厨房,锅碗瓢盆都不要爸爸了。" 于是,我就只能说:瓜瓜外婆解释得很到位。 继续讲,这时梓宸和我家哥哥,为了一个图片在争论:到底是辣椒还是茄子? 哥哥说:是辣椒,我是对的,你就是错的。 于是我批评哥哥:你不能这个样子,不能说别人一定就是错的,大家是可以有不同的见解的。 梓宸也来了情绪:是茄子,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那得先赶紧解决纠纷了,对茄子和辣椒的图形进行解说,确实是辣椒。我没有关注哥哥的情绪,为了避免故事会的骚乱,于是批评否定自家的孩子,所以即便给出他是正确的答案,他心中依然有情绪。 后来,我只能搬出:你可是秩序义工哦。 这个很管用,他立马安静下来,恢复故事会的平静。 "锅碗瓢盆,蔬菜都跑了,那爸爸还能做饭吗?"我问。 "他们跑不了的,爸爸可以把他们都套住了!"瓜瓜外婆对瓜瓜说,还在一旁对瓜瓜延伸了好多解说。 之后,提的问题,瓜瓜外婆都解答了,孩子们没有时间动脑思考。 费尽脑汁,好不容易设计的问题,却没能听到孩子们发挥主观思考的回答,很遗憾,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直接对瓜瓜外婆说。 书中《爸爸做的饭》是爸爸做饭,那么现在我们也动手为爸爸做饭吧。我先给大家展示我为爸爸做的饭,有意大利面,鸡蛋,鱼,蔬菜,水果,是一份营养均衡的饭。 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粘土,小朋友各自挑选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忙碌地为爸爸做饭,捏得不亦乐乎。
当他们为爸爸做好饭,引导他们各自收好工具,并为大家分享自己为爸爸做的是什么饭。
小朋友们都很有想象力,有加奶油的米饭,有含肉丸的水果沙拉,有各种水果蔬菜…… 故事结束了: 拍完合照,哥哥赶紧从包里拿出装贴纸的小盒子,大方地给每一个小朋友发一个。
总结: 1、故事会上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他也是需要被关注,被鼓励的。之前一直都没有做好,希望以后在故事会上,能慢慢改进。 2、对于故事会中,大人一开始滔滔不绝地解说,可以委婉地提醒:让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想要发展外援力量,希望瓜瓜外婆以后也能一起来给孩子讲故事,尝试吧。 3、这是我在家楼下图书馆开的第五场故事会,虽然人还是很少,但是比之前有进步了,跨出第一步,不容易,感谢三叶草中级班,让内敛的我,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除了讲故事,利用周末时间,经常去福田区图书馆听故事,希望未来可以为孩子们办有深度的故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