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507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二期第十四轮第六周(7月1日至7月7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5 22:27: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暑假来临,请大家谈谈即将开启的旅行计划或者谈谈印象最深刻的旅行,或最向往的旅行是哪里?是什么样的?旅行中的你是什么样的状态?经历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2#
发表于 2019-7-7 18:15:51 | 只看该作者
朋友圈里又都出去浪了,国内的有成都、三亚、广州,国外的有英国、日本……
而我此刻窝在书房写昨日活动的宣传稿。
孩子暑假还想二刷长隆,具体行程还没定。
暂时出不去,就回忆下过往的旅行吧。

最刺激的旅行:要数2019年过年去普吉了。到普吉机场已是凌晨,入境手续很是拖沓,出机场办好租车已是凌晨2点。右舵左行,与国内相反是有预期的,但从机场到芭东海滩地区的猫舍酒店一路坡陡弯急是意料之外的。车前的远光灯孤独地照亮来路,对地形陌生带来的未知的恐惧压倒了困倦,我吊着一口气不停的和先生说话,想缓和下空气凝滞带来的压抑。偶尔迎面驶来或超车而过的光亮都能让我片刻放下戒备。终于,在凌晨4点左右我们达到了预订的酒店。酒店也是一位中国人开的,和前台服务生聊起,确实机场过来一路绕山而行,游客很少自己开夜路,大多租车让当地人开;而我们在其后几日白天出行,也清楚的看到路边不是悬崖就是大海,想来也颇为后怕。

最幸运的旅行:去年7月去长白山,我们住的天域酒店,离长白山西坡大门很近。那日天气很给力,一路放晴,无雨无雾。天池全貌尽收眼底:潭面无风镜未磨,夏融池水绿如蓝。亲临天池,虽然周遭游人穿梭嘈杂;但面朝池中央定睛望去,扑面而来的深幽静谧完全将你攫取住,当下就安静了。长白山一行还有一件值得提醒的事,从天域去二道河子镇的路上,中途休息时先生在买了一块“野蜂蜜”,回来越想越看越绝不对,原来的假的。

去了还想去的旅行:我还想去广州吃银记肠粉,就这一个原因哈。这里虽然也有粤式茶餐厅,但肠粉大多皮太厚。
3#
发表于 2019-7-7 19:40: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呼伦贝尔大草原玩。说真的,我一心向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景象,能在那边策马奔腾,呼啸而过的,何等美好。自由、开放、奔腾……成了我向往的内心感受。  这一次,好朋友组织去呼伦贝尔,我想也不想就无脑跟了。还有一个是难得爸爸有空跟我们一起走,那是很逍遥的日子,忙得平时连周末都不会跟我们一起的爸爸跟我们一起出游8天,多么的稀饭!  三家人包车自由行,一路上,春天姐姐的女儿妍妍六年级,走到哪里都背出来诗歌,春天姐姐也一路讲诗词,那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和回忆。春天姐姐说,为了跟女儿一起积累古诗词,她们一起背完一本宋词三百首,榜样的力量,我们也默默地跟。  这一趟旅行过去4年了,还让我很想这种形式这种组合一起走。
4#
发表于 2019-7-7 20:4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丁丁妈妈 于 2019-7-7 20:49 编辑

写这篇文章时我们正在阳朔的民宿里!没来之前对桂林充满想象!从小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十里画廊美如画!只有来了,你才知道有多坑!来之前还做了攻略,给旅行社做了计划原本跟团!后来一个广西的朋友,来过桂林几次的朋友介绍,自助游!先订了她介绍的民宿,在十里画廊的大榕树旁边!但是一觉醒来,想去银子岩时,原本10公里的行程叫滴滴车费40,司机加价50元!最坑的是滴来滴去就那么几个司机!我也是醉了!最后向民俗老板发火,老板答应送我们,来回收80!再来说一下银子岩,一个建设没齐全的溶洞门要65元,一个小时走完!洞内风光远不如湘西的  奇梁洞!哎。。。坑
5#
发表于 2019-7-7 21:27: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neliu 于 2019-7-7 21:47 编辑

出门旅游的机会不多,印象最深的要数台湾一周游,第一次长途旅行,带着儿子跟朋友一大一小,无限惬意的最后意外收获“伤害”,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把乐极生悲!不痛快的已经过去,还是回味一下开心的时刻吧!
(写了长长的内容居然无法通过审核上传失败,自己留作纪念吧)
6#
发表于 2019-7-7 22:3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乐果妈 于 2019-7-7 22:43 编辑

没有刻意安排好旅行的计划,随机,随性。想到再说,说走就走!
第一次带姑娘出远门是高铁去杭州。1岁3个月的娃在灵隐寺争着要拜佛爷爷这事,绝对印象深刻。

第一次带弟弟出门是从老家来深圳,半岁。第一次坐飞机的娃,我全程奶牛,幸好有哺乳巾掩护。

带两娃出门不易,节奏要慢,夜里基本不出门,早早回来休息。


届时再看,想去哪里。
7#
发表于 2019-7-7 22:34: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书名:《小家越住越大》1+2 作者:逯薇   阅读感悟:   这本书有多受欢迎   首先是特别感谢洋葱阅读的朋友可乐借给我这两本书,我在群里询问不过几分钟后,她就私信我说可以带给我,然后惊喜的发现我们俩的办公地址只隔着一个交易所。认识这些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朋友们是2019年最为奇妙的经历,虽然买书不费事,但独自买书看书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书友换书看,读书会讨论分享,丰富了人与书的连接,更加深了对书的理解。   然后当我拿着书回公司,碰到了几个年轻的同事妹妹,她们都表示这套书很好看,书拿回家后,我女儿当成画画书看的特别投入,连续看了好几个晚上。当我放这两本书在办公室的文件盒里被业务同事偶然看见时,她也说,这书我看过啊,特别好,顺带一聊,他们家的装修她主导,还借鉴了不少书里的建议。   击中我的   书1的开端作者提出了三个不等式,House≠Home、Designer≠Dweller、Bigger≠Better,这让我特别有感触。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家和房子的关联度非常高,所以一旦结婚,没有房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特别难以接受的,这种传统文化的核心建立在结婚后人生趋于安定,家也要有固定的住所,所以一个家庭有房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稳定的需求。观念无所谓对错,只是把有了房子就等于有一个稳定幸福的家划上等号,自然是不成立的。大城市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在家里居住的时间屈指可数,更遑论认真细致的照顾自己的房子了,有了房子失去家庭的不在少数,当我们与房子的问题正面相遇的时候,也许多问问这个问题,可以让自己没那么计较是买房还是租房了。   关于设计者和居住者的不等式,让我想起来很早的时候看《交换空间》的栏目,有一些比较小的户型,居住者的需求也很多,设计者为了满足这些多样需求,会采用一个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功能的设计,像可移动的槅门,可组合改动的餐桌,可变成客房的榻榻米等等,当时年轻,并没有太多住家经验,以为这样的设计绝妙。可真当住家久了之后,发现最实在的,无非应该是控制自己的欲望,尽量少的在可利用的空间里让自己神清气爽,而不是费劲的移来移去或者是变来变去。   改善型住房的第一个需求就是大,大当然不一定更好,但太小确实影响一定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大的同时真正实现居住质量的提升,那就需要更高的智慧了。   在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作者把自己作为万科总设计师工作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予以真诚的分享,还无私的把自己家庭御用的玄关柜、电视柜、化妆柜、衣帽间的图片分享,其实说实话,这样的图片我在很多装修论坛也都看过,但是如果不是作者花费了特别多的篇幅来介绍为何要有系统化的收纳理念,为何要分区来考虑收纳的需求等等一些常见的思维误区的话,我是get不到这背后的设计理念的。就像我去年去同学家的新房参观,她家的一体电视柜、阳台家务区、餐厨合一、集成橱柜、新风系统和中央空调的设计大部分都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当时我看,只是觉得同学蛮有创意,而看了这套书,才知道这样设计背后的考虑。   从理念到具体的分区操作实践,分区的空间规划,都有那么多的考虑,厨房的设计,别让妈妈一个人在厨房孤独的忙碌,家务区的设计,别让家务负责人多走那么多路线,儿童房的设计,分析孩子从小到大的物品积累曲线,客厅作为中央收纳区的整体规划等等,一个真正的好设计师一定是把自己的家打造的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的生活家。   作者   看一本书,了解一个人,甚至一个行业,看了这套书,检索了作为逯薇的很多相关文章,也搜集到了她的公众号《家的容器》,看到了她从万科那么大的平台离开背后的思考,以及为何要出版这两部书的初衷。在房子的投资属性大于居住属性的当下,在一套房子伴随我们可能不过几年时间的当下,我们对房子投入的爱和心力可能都在打折扣,但既然是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共同生活,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更好的居住空间,让家人都舒适惬意地在家的港湾获取力量。逯薇的难得之处是看到了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对居住空间的不重视,并把自己作为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无私的细致分享,写一本好书,影响千万人,这种价值感力量感是多么强大。更值得钦佩的是,即便是专业人士的普及之作,逯薇分享的也十分接地气,各种可爱的简体画,加上穿插着俏皮话的专业解释,都让整套书的可读性非常强。
8#
发表于 2019-7-7 22:45: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岁三个月
三岁
四岁半
即将的七岁
我们将四进宝岛
从背带到童车到自己步行然后奔跑
路过台北都市 冬季看雨
走过开埠台南 最爱老城
游过中部高山 台中鹿港
看过高雄驳二 海角垦丁
爱这里的山水美食 最美的风景永远是人
骑着你的小车子走过的雪山草原大山湖海都是你成长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六岁的生日在四姑娘神山下的高原草甸
你们三颗小星球的“大山小展”画展
我们期待着“小学一年级”
9#
发表于 2019-7-7 23:37: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暑假已经开始了,但是因为今年被借调的时间刚好跨着假期,情况特殊,目前还不清楚能不能出去玩,所以还没想好今年暑假怎么出去玩。 回顾一下这些年带娃跑过的地方,通常都是做主题游,有时候自己规划线路,有时候跟着户外旅行团。总体来说都不是跟着旅行社。近几年更是力争每次能在一个地方多停留几天,让孩子能在地域的文化和历史做一些深度的接触。 另外还有的一点,就是当年旅行的地点,选一些孩子在课本里学过的地方,这样会有亲切感,也会更有兴趣。 今年能不能出游成功呢?我还得等下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02:18: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泰国之行是我们第一次走出国门,探访世界。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异地单独相处半个月。人们说旅行可以检验两个人是否合适在一起。面对陌生的环境,随时可变的行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是排斥还是积极适应?我对自己第一次出国的表现不算太满意。在旅行过程中,我不愿也不会以幽默或撒娇地方式表达自己需求的“缺点”暴漏无疑,我这位男朋友也是心思极不细腻,粗心单纯。开始的前几天多少有些小插曲,不过这些不快随着时间过去,早记不清楚了。反而因为他的“单纯”留下来的梗常常被我们拿出来咀嚼回忆,第一次吃到芒果糯米甜品的幸福,那家两天去了三次的转角餐厅,那只首次拿到手里的大龙虾,电话里服务员的泰式英语和面朝大海吃着美味早餐的美妙感觉都深深地印刻在身体和心里面。  我期待着在以后的每次旅行中,都能更好地发现我自己,发现他,还有小小的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2-5 14:41 , Processed in 0.06868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