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三三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花儿……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46:05 | 只看该作者
慰藉与暗示作者:szknife   2010-05-07 15:08 星期五 晴
  五一假期没有出远门,和以前的战友连续喝了几顿酒。饭桌上讨论了几次关于学校门口安全的话题。深圳的小学多放了两天假,据说也和学校安全及与之相关的谣言有关。大家都有些紧张,家里都有学童,万一那些悲惨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真是想都不敢想。
  可怕的悲剧发生之后,人们在震恐之余,总要追究事情发生的原因和根源。必须有人来为此承担责任。因为,我们不相信这样可怕的事情是不可以避免的。接下来,总会出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或许不尽如人意,但是多少让我们得到一些安慰:那件事情发生时的情况,和我们这里不同。所以,大概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吧。
  但是,意识到大多数的意外其实是不可预测也不能阻止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一片茫然。想起不久前在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里读到的塞内加。
  你说:“我没有想到此事会发生。”当你知道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当你见到它已经发生,你难道还认为有什么事是不会发生的吗?
  不可预料的凶险无所不在,只是没有成为现实之前,我们假装它不存在而已。我们处在现实残酷的夹缝之中,一边是假设明天还会和今天一样,另一边是大难随时临头。我们愿意相信前者,同时严重地忽视后者。但是,有什么是命运女神做不到、不敢做的呢?“孩子可能活下去,但是认为他们一定能活到成年,甚至活到晚餐时刻,那就太天真了”。人不可能完全生活在对意外的恐惧之中。那怎么办?塞内加的建议是,“任何人乘车出行、走下楼梯,或向朋友道别时,都要随时意识到发生致命意外的可能性”,希望这种意识使事态既不可怕,也不突然。“我们应该对什么都不感到意外。我们的思想应该事先准备迎接所有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惯常发生的事,而是有可能发生的事”。试想一下按塞内加的指引去思考,显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克服不了现有思维方式的惯性。恰恰相反,我们考虑得最多的往往是惯常发生的事情,相信没有想到的便不会发生,不管这种信念有多盲目。
  公元65年4月,塞内加接到他的学生、皇帝尼禄的圣旨,无端地指控他谋反,要求他立即自裁。得到消息,亲友们哭了起来。塞内加不动声色地说,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谁都知道尼禄残暴成性,他弑母杀兄之后,只剩下杀师了。
  关于面对灾难的态度,哲学家说过了,他也做到了。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从哲学中获得处变不惊的能力,那也就没有哲学家了。哲学家讲的有道理,但是做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一想到自己的孩子会像新闻中描述的那样遭遇不测,便会不由自主地焦虑。在这个问题上,哲学似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慰藉。
  能够安抚焦虑的,倒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这些天,那种形状怪异的叉子屡屡出现在新闻中,似乎有了这东西,很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官方很重视,大领导都发话了。大多数的学校门口加强了保安,有的地方甚至还动用了武警。于是大家心里才稍稍安定下来。其实认真起来,那些叉子恐怕是不管用的,你不能指望所有的坏人只用短刀这一种凶器;武警有自己的任务,也不可能长期在学校门口站着。种种的应对,不过是增加一点心理的安慰,让大家觉得,这样就安全多了。应该肯定的是,无论问题是否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作为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处理,当局这样做无疑是合适的,也是必须的。
  我的另外一个感想是,如果应急处理更全面,对新闻报道的处理把握得更好,或许南平案发生之后,接下来的雷州案、泰兴案是可以避免的。4月28日网上出现雷州案的消息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事情可能还会有第三宗。我在QQ上告诉三三妈妈,社会心理学是这么说的。我心里,当然希望这样的预感永远不要实现。但是,次日便发生了比雷州案更恐怖的泰兴案。
  我不懂心理学,只不过刚好想起了在一本《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教材上读到过的案例。这本书在讨论“从众”(P154)时,提到“暗示”的发生。“一个人咳嗽、笑或打呵欠,然后周围其他人也这样”。这是日常生活中的“暗示”,接着,书中有这样一段,我找来抄在这里:
  在现实生活中,暗示并非总是这样有趣。劫机、看见UFO,甚至自杀,往往像浪潮般涌现。社会学家戴维•菲利普与其同事认为,当媒体报道了自杀事件之后,一些自杀事件,以及致命的车祸,私人飞行事故(有时是伪装的自杀)也会迅速增加。例如,1962年8月6日,玛莉莲•梦露自杀后,美国8月份的自杀事件比往年同期多了200多起。更进一步讲,所增加的自杀事件只是发生在自杀被报道的区域。报道得越厉害,以后的灾祸增加得就越多。
  这里说的情况,与连续发生的校门口案件有明显的可比性。写在教材里的观点,应该是社会心理学的常识吧。给校门口的保安配钢叉,派武警巡逻,实质上也是某种形式的暗示,以减少公众对安全的焦虑。但是,当全国媒体在用大量的版面“深度”挖掘南平案的时候,我们有那么多在电视访谈节目上夸夸其谈的心理学专家,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醒,这种对恶性凶案的报道,同时会对大众造成的另一种意义上“暗示”。我们的公共应急处理,有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因素呢?除了安抚人心之外,是否还能做得更多?对于一而再,再而三的血案,媒体是否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46:19 | 只看该作者
三三上学记05作者:szknife   2010-05-13 16:57 星期四 晴
  家委会
  
  2009年底,小学的第一学期过了大半,三三所在的一(6)班有了家委会。这个家委会能搭起来,三三妈妈功不可没。虽然牵这个头并不是妈妈的初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左顾右盼之后,看来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她很自然地就成了召集人。为此,先是建了一个家长QQ群,征求意见。后来,妈妈拟出来第一届家委会成员名单和分工明细,传给爸爸看。爸爸费了一番功夫,很负责任地将这个文档修改成了标准八股文形式的《家委会章程》,并在前面加了个征求意见的说明通告。通告在群论坛贴出来几天之后,爸爸发现,家长们反应十分冷淡,几乎没有人点击,当然更没有人回复。同时,三三学校门户网站的班级论坛上,一(6)班版块所有的帖子也都只有一个发帖人:“袁禾雨妈妈”。显然,妈妈很努力,但结果仍然像是一场独角戏。看到这种景象,爸爸及时地向妈妈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不过,尽管非常缓慢,情况渐渐发生了好转。家委会尝试组织的第一次活动,是在四海公园的聚会。那天下午天气不错,大约来了二十来个孩子,多数是妈妈陪着来的。头一次民间活动,组织者有些生疏,家长们也都有一些观望的心情。按照三三妈妈的想法,活动不设固定的主题,简单地组织几个游戏,然后让孩子们凑在一块自己玩。 人来得差不多之后,大人小孩在草地上围坐成一圈,三三妈妈在中间当主持,小朋友们轮流出来自我介绍,表演才艺。好些孩子不知道她是三三的妈妈,抢着回答问题的时候,举着手喊:“老师!老师!我……”三三大概觉得很自豪,总是和妈妈挨在一起,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这是我的妈妈!这次活动中,爸爸发现,有几个参加家委会的家长,还是很热心的。终于,三三妈妈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多少让人感到欣慰。
  学期末的时候,家长们对班上的情况很担忧。于是家委会和班上的老师进行了一次沟通,将收集来的家长意见通报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再将老师的看法整理之后发到群论坛上。刚开始妈妈有点踌躇,因为她自己并不认为情况有多严重,有些家长提的问题在她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但是置之不理显然不妥。结果,所有的意见建议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老师们的反应,果然是请家长多理解,多配合。这一回论坛上有了零星的讨论,大部分的发言还算通情达理。原来,说话的多数是家委会的人。他们所代表的爸爸妈妈的大多数,仍然在看不见的地方保持沉默。期末学校网站的班级论坛评比,那个几乎是由三三妈妈一个人在撑着的一(6)班版块,竟然被评上了优秀。真是有点幽默。
  今年3月27日,新学期开始不久,家委会又发起了一次活动,参观邓小平画像和老的博物馆。这次活动参加的人挺多,组织比较成功。三三妈妈很用心地找来深南路口小平画像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图片,在现场给小朋友们讲深圳的历史;博物馆的参观,也提前预约了讲解员。家委会的几个骨干成员各负其责,整个活动看起来像模像样,家长们似乎也还满意。但是,孩子多了,场面的维持会有难度。据说,有些家长完全袖手旁观,似乎那全是家委会的事,跟自己无关。这让几个热心的组织者稍稍有点气馁,私下里说,下次组织活动,可得讲清楚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要负责。
  爸爸当初在拟写家委会章程征求意见通告的时候,特意加了一句说明:“家委会是在一个松散的自治组织,有责无权,没有功利性,不是官僚机构。”意在提醒家长,家委会不同于学校官方,是他们自己的组织。但是显然,没有多少人认真地理会。从三三上小学这大半年爸爸观察到的情况看,很多家长还是习惯性地把孩子上学当成是和学校的一种交易:我出了钱,你就有责任教好我的孩子,教得不好就是学校没有兑现合同。而家委会,也被他们不假思索地当成了学校的延伸。说起来,每个家长都认为拼死拼活是为孩子,但是除了考试成绩,他们其实并没有认真地关注过孩子的教育,根本没有想过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担负比学校和社会更多的责任。他们整天为生计忙碌,以为这样为孩子付出已经够多了,已经尽了全力。然而,那些孩子,他们其实可以得到更多。
  妈妈并不是爱管闲事的人,但是这么长的时间以来执着地张罗家委会的事情,按照爸爸的理解,不过是想带动一些家长来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让三三和她周围的孩子们得到更多的快乐,同时也身体力行地为三三做个榜样。所以,爸爸虽然一再对三三的小同学的家长们感到失望,但是对妈妈的坚持和韧劲却很是佩服。半年下来,家委会始终没有红火起来,倒是几位活跃的妈妈之间的沟通多了之后,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活动圈子,几家的孩子们也经常在一起玩儿。这也算是辛苦努力之后的意外的收获吧。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46:33 | 只看该作者
妈妈出差了作者:szknife   2010-05-14 10:28 星期五 晴
  妈妈出差之后,家里剩下三三和爸爸两个人,生活一点不乱,而且更有效率。
  1、妈妈在家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大声催促,这没做完那没收好;每天早晨上学都急急火火,手忙脚乱。妈妈出差了,三三放学回家写作业、吃饭、练古筝、练小提琴、玩电脑、刷牙洗澡,九点之前上床、看书,九点半之前睡觉(十分钟之内睡着);早上七点二十分,早餐就吃完了,不慌不忙地下楼,四十分之前准能到学校。所有的程序和环节,一个不少,两个人不紧不慢,从从容容。事实证明,把一天的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是可以做到的。
  爸爸从不喝令三三赶紧做什么,倒是经常说,不着急,慢慢来。三三说,爸爸你比妈妈宽容多了。
  2、昨天的作业,有一个任务是画一幅画:我的老家。三三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画了爷爷家,把你的老家当成我的了。爸爸说,没错,爸爸老家就是你老家啊。
  画完了,三三拿给爸爸看。画上有花花草草,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有三三正在和一条小狗玩耍,还有一张小小的蜘蛛网和一只小小的蜘蛛。画面的上半部,有三扇窗子。三三说,那是爷爷家的二楼,我在窗子上加了窗帘。有一个窗子里,正传出来爷爷的呼噜声。爸爸问,这幅画交上去还发下来吗?三三说,不知道哦。爸爸说,希望会发下来吧,要不然我怎么收藏。
  3、昨晚三三睡觉前和爸爸讨论的最后一个话题是空难。三三说,那个小男孩醒来,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了,就像汶川地震的时候一样,多可怜啊。爸爸说,是啊,可是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去帮助他。三三说,如果我失去了爸爸妈妈会怎么样?爸爸说,你想象一下。良久,三三叹了一气说,我真幸福啊。
  4、早晨上学,上车坐下之后三三一动不动。爸爸问,怎么啦?三三微笑了一下说,没什么,真安静。路上,爸爸说,有一句诗叫“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声音的时候,反倒可以想象出更多的声音,包括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声音,比如……。过了一会儿三三说,我想象出蚂蚁大合唱的声音了。三三说,我还想起了爷爷家,虽然有臭虫,但是晚上很静,还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
  5、接着讨论了看星星的事。三三说,要是能用望远镜看就好了。爸爸说,是啊,要不咱们去买个天文望远镜?三三说,好啊好啊,但是很贵吧。爸爸说,我也不知道,到时候咱们去看看,做个计划。不过,像阿米利亚参加太空营一样,买之前咱们要多读些天文学方面的书哦。不知道深圳有没有天文台,有没有可以让小朋友们看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呢。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47:14 | 只看该作者
三三上学记06作者:szknife   2010-05-17 14:29 星期一 晴
  


  读书会
  
  三三班上的家委会成立之后,爸爸曾经向妈妈建议,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比如向全班小朋友们推荐某一本书,让家长们一起读,然后大家在一起讨论心得。后来发现,这事儿要做起来竟然有难度。有一次学校向学生推荐一套课外读物,三三班上居然没几个人买。班主任李老师见怪不怪,淡淡地说,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喜欢阅读的,他们自己平时也不看书。让大家买同一本书都做不到,读同一本书当然更无从谈起。这瓢冷水一泼,掀起读书热潮的念头很快就躲到一边去了。
  但是过了几个月,在三三妈妈和几个家委会成员的张罗下,读书活动还是弄起来了。虽然只是小范围的,与当初的想法有点距离。那天下午,妈妈指示爸爸,早点回家收拾一下屋子,放学后要在我们家搞活动。爸爸想,咱家?那么小个地方,怎么活动啊?想归想,提前回家赶紧把乱七八糟的书架整理一下,忙得满头汗两手黑。还没整完呢,楼道里传来了小朋友们的大呼小叫。小客人来了五个,算上三三共六位小学生,男女生各半。再加上大人,十三个人挤在窄小的客厅,一下子连手脚都没地方放了。桌子凳子肯定是没有的,于是铺张毯子,小朋友们就坐地上了。
  这第一次读书活动,妈妈给定了个主题,叫“听故事游世界”。灵感来自于小朋友前几天春游世界之窗。三三妈妈问,你们最想去哪个国家啊!有个小朋友大声回答:北京!看来真的有必要来点地理知识启蒙。要读的书,是从淘宝买回来放在家里还没拆封的整套“大师名作绘本”。每个小朋友挑一本,读的时候注意书的作者是哪个国家的,读完之后说说讲的是什么故事。一阵吵吵嚷嚷之后,屋里里安静下来,大人小孩每人捧着一本书,很投入地读起来。(三三妈妈后来说:“爱死了这样的氛围。”)读完一本书,孩子们轮流复述刚刚读过的故事,或者把他们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这个时候,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方面的差异,清楚地显示出来。一会儿功夫,三三至少翻完了两本,她最喜欢那本契诃夫《鞋匠与魔鬼》。每个孩子讲完,大家簇拥到卧室墙上的世界地图前面,用手指头找刚刚读的故事的发生地,就算是“游世界”了。小朋友们都还没有吃晚饭,担心他们饿肚子,虽然有点意犹未尽,第一次读书活动不得不匆忙结束。总的来讲,效果还不错。
  


  (堆在门口的鞋子,见证盛况。)
  
  隔了两个星期,第二次活动来了。这次班上报名参加的妈妈多,只好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仍旧在咱们家老地方举行。这一回,大家都吃了饭再过来,不着急了。此次阅读主题:我是理财小能手。事先让妈妈们找了有关的书籍来读,比如《小狗钱钱》之类。活动开始,劈头就向小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钱是从哪里来的?刨根问底地问下去,一下子就把小屁孩们问蒙了。最后的答案基本上是:印刷厂印出来的。(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在旁边当观众的爸爸觉得,当主持的妈妈也没完全讲清楚。后来趁妈妈出差,爸爸又和三三讨论了一次。三三说,我知道钱从哪里来了,从地上长出来的。你看吧,印钱的纸是不是用植物当原料的,那么……爸爸提问,那很早以前还有金币、银元,怎么说?三三卡住了,说是哦,还有铜板,也是钱。)很显然,七岁的孩子,对钱还真的没有什么概念。顺着话题,又告诉孩子们家里的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想想怎么用零花钱。问到一个小朋友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一脸茫然地望向自己的妈妈。讨论告一段落,接着做了一个游戏,通过工厂、商店、顾客的角色扮演,让孩子们理解钱是怎么赚到的。这是个非常好的游戏。有个演商店的小男孩,五块钱进的货,五块钱又卖出去,一分钱也没赚到,难过得要掉眼泪。这次阅读活动,明显比上次有改进,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准备工作也很到位。看得出来,家长们也觉得有收获,感受到了读书活动的好处。
  参加这次读书会的,还是六位小学生,不过除了三三,全都是男生。这个小小的变化,让局面与第一次大为不同。男生好动,不那么容易招呼,三三妈妈只好提高了声调说话。到后来,嗓子都发哑了。宣布活动结束,孩子们跳起来,四散而去,在屋子里大呼小叫,钻来钻去,满身大汗。卧室里的“古董”大床,终于让他们给蹦塌了。爸爸想,在大人们看来,这是读书会,但在孩子们眼里,这不过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聚在一起玩儿的机会,他们可不会在乎什么目的和意义之类。当然,即便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一起玩这个目的,这样的活动也是值得的。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47:58 | 只看该作者
论坛和读书作者:szknife   2010-05-17 17:41 星期一 晴
  妈妈在 “深圳家长论坛”开了个帖子,叫“三三的流水帐”。每天早上送三三到学校,走到公司还没到开工时间,就打开电脑把前一天的流水记在帖子上。后来爸爸也去那里注册了一个ID,帮着起起哄。三三的故事在论坛上意外地很受欢迎,妈妈也得到鼓励,很快就和论坛里的爸爸妈妈们混熟了。爸爸发现,那里有很多家长(大多数是妈妈),他们一边忙忙碌碌地上着班,一边还在用眼角的余光关注着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他们认真地讨论和交流,真诚地将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从来不泡论坛的爸爸,现在每天都会上去瞄一眼。
  5月8号,母亲节。妈妈带着三三和爸爸去少儿图书馆,参加另一个论坛“小书房”组织的公益读书活动。这个“小书房”是家长论坛上的网友推荐给三三妈妈的。活动在网上召集,由几位热心的妈妈义务担任组织者。三三班上另一个小男生壮壮也报了名。十点钟活动开始,小教室里坐得满满的。以母亲节为主题,活动安排了三本关于母亲的绘本书的阅读:《永远爱你》、《安娜的新大衣》和《我的妈妈真麻烦》。读故事的同时,将书页投影在大屏幕上。一位妈妈和女儿一起讲《永远爱你》,读到中间,妈妈一遍遍说,“我永远爱你,永远疼你,在妈妈心里,你是我永远的宝贝”,一种奇妙的空气迅速弥漫,突如其来的感动让孩子们全都安静下来。《我的妈妈真麻烦》三三很久以前就读过,这一次还是听得很认真。当故事讲到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们领回家,还警告“我的妈妈”的时候,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声叫,快把他们变成蛤蟆!全场的大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活动现场。图片来自“小书房”。)

  读完书,活动组织者还免费提供材料,安排每个小朋友为妈妈做了一张母亲节的书签。大概是怕爸爸吃醋,三三画完“我爱MOM”,又在背面写上“我爱DAD”。这次活动时间不长,形式也并不复杂,但是看来效果很不错。没想到,同样一本书,自己一个人读和放大到墙上大家一起读,原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爸爸似乎得到一点启发,向两位妈妈建议,以后她们的读书会,可以考虑试一试这种方式。妈妈们也有同感。当然,需要条件允许。去哪里找有投影的场所呢?
  


(三三和自制的母亲节书签,爸爸用手机拍下留念。)

  活动结束后,三三邀请同学壮壮到自己家玩儿。楼下遇到好朋友娜娜,于是三个小朋友在喷泉的水池里捞石头。娜娜不小心滑倒,全身都湿透了。接下来三个人互相往对方身上洒水,三三觉得过瘾,也想把自己全身也弄湿,被爸爸制止了。三三仰天长叹,你不觉得在烈日炎炎之下往身上泼水很爽吗?那个成语,居然在这种场合用上了。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三个全身湿漉漉的小屁孩恋恋不舍地上楼,身上滴下来的水在地板上淌了一路。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48:3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变成巨人作者:szknife   2010-05-28 09:13 星期五 晴
  

  
  美术课,老师说出了个题让大家画:如果我变成巨人。
  这是三三未完成的作品。(点击看大图。)阳光灿烂。大象的耳朵上,小鸟在歌唱。右下的说明文字:“如果我变成巨人,就像蚂蚁变成大象……”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50:25 | 只看该作者
六一娱乐日记作者:szknife   2010-06-02 12:55 星期三 晴
  前不久,三三的老师给他们布置了新作业:每天写五句话。大概是为了下一步让小朋友写日记做准备。六一放假前,三三一口气写了十句,把两天的任务都完成了。爸爸看到了她写的话,每个句子都很短,不超过一行,但显然是经过精心琢磨想出来的。比如,“狂风夹着暴雨,呼啸而来。”爸爸问,你为什么不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呢?比如,“我今天玩赛尔号抓到了一只稀有精灵。”三三说,李老师说了,不能写太简单的话!并且,学校不让带赛尔号的书!爸爸暗想,难怪她写的句子都还挺有难度。不过李老师的意思,恐怕只是担心小朋友会对这个任务应付了事吧。
  六一节,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陪三三过节。前一天晚上,三三说,和她的好朋友陈鹏基商量好了,想去花园城的世宇乐园玩。六一早上,爸爸把三三送到陈鹏基家门口,交给了他的爸爸。两个小朋友自由自在地玩了半天,去世宇乐园玩了电子游戏,又去看了3D电影。电影结束后,爸爸妈妈赶过去,请两个小朋友吃“棒约翰”。披萨上桌之前,三三兴奋地给妈妈讲了一遍电影里的精彩情节。爸爸插话说,那你俩这一次的五句话,就写今天玩得高兴的事情吧。三三想了想,没有回答。倒是找来纸和笔,跑到餐厅外面去,蹲在《驯龙高手》的电影海报前面,画了一只可爱的巨龙。
  晚上回到家,练完古筝,在大床和妈妈玩了一会儿电脑游戏,三三到客厅里来,让爸爸给她找一个新的笔记本。原来,三三决定要写一篇日记。从九点钟开始,三三趴在床上,一笔一画地写着,越写越长。遇到不会写的字,就呼叫爸爸过去帮她。渐渐地,本子上铅笔字连成了片。眼看要到十点了,妈妈在小房间不停催促,三三你快点啊,还有多少没写?三三一遍遍应付,快了快了。然后在日记的最后,匆匆地画上了电影里的那条龙。最后,还在笔记本的最后写上她的感想:我写这本娱乐日记可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但是在快乐的方面,这些还是……最后三个字“值得的”,在妈妈的一再催促下,终于没有写完。
  三三上床睡觉了,爸爸拿到她刚才的作品,慢慢欣赏。封面上,写了四个大字:娱乐日记。“记”字的右上角还画了一朵小花。下面就是她辛苦完成的日记了: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可是爸爸妈妈还要上班,所以把我带到了“老”同志陈鹏基家#。我在陈鹏基家里先是看了一会儿电视,又玩了电脑#爽。
  最后陈鹏基说要去姑妈家(不是我姑妈)。他爸就开车送我们去他姑妈家了。
  去了之后,发现她家有一只“dog”,*叫声都很可爱呢!很快就到吃午饭的时间,陈鹏基的爸爸带着我们(还有他姐)去“真功夫”吃饭。吃完之后,我们就去世宇乐园玩了。但是在这之前,他爸又带着我们去买电影票。我们都想看《驯龙高手》,可是2:00的票都卖光了,无可奈何只好买了4:35的票。演完以后,我觉的(得)我也很想成为——那样的一个驯龙高手!

  *处再加“连”字。

  
  全文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几乎没有错别字和病句。最底下的那一行,是一个注释。大概是检查的时候发现写漏了一个字,又没有空隙再加上去,于是便在“叫声”的前面加了个“*”号,然后注明那里要加一个“连”字。“家”和“电脑”后面两处“#”号是爸爸加的,原文第一处画了捂嘴笑的QQ表情,第二处也是一个表情,后面加了个“爽”字。
  这篇260个字的短文,是三三的第一篇日记,也是她第一篇完整意义上的文字作品。在那笨拙的笔划之间,是三三第一次的努力,是一颗不饰雕琢的,晶莹剔透的童心。静夜里,爸爸捧着那个笔记本,反复品味,如同欣赏一件珍宝。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50:44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才算好父亲作者:szknife   2010-06-07 22:28 星期一 晴
        呀,你真是个好爸爸。在某些场合,我偶尔会受到这样的夸奖。获奖的理由,往往只不过是我正在陪孩子玩耍,或者在讨论到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时说了一些自以为有道理的话。虽然得到表扬心情还是不错的,但是这样的夸奖实在不能引以为自豪。我的自知之明是,并非我事实上做得有多好,而只是因为我刚好比很多爸爸有闲功夫,比他们关心得多一些,仅此而已。换句话说,按一般的要求,特别是在很多妈妈们的期望中,现在好父亲的标准太低了。
  我当然是在努力做一个好父亲。但是这样的努力,不仅缺乏明确的目标,而且缺少客观的审查标准。某种情况下,我以为我做到了,而实际上我可能还差得很远。面对一个真实的孩子,你永远不能肯定你对她做的什么一定就是对的,或者是最好的。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你关心得越多,会越觉得底气不足。正因为如此,我有太多的理由在孩子的成长问题上抱一种深深的敬畏之心。
  什么样的父亲算是好父亲?最近几次受到触动,让我开始琢磨这个问题。有一天和三三一起看乌尔苏娜•韦尔芙尔的小说《火鞋和风鞋》。风鞋是一位鞋匠父亲,带着儿子火鞋走街串巷给人补鞋,到处流浪。书里每写到一件事,风鞋就给儿子讲一个故事。这些故事都非常精彩。听到一半,三三突然感慨地说,这个爸爸故事真多!听到这话,我心里一沉。显然,哪怕再努力,我也学不会风鞋讲故事的本领。
  又一天,三三和妈妈闲聊,说,我想有一个像Kipper和Biff(三三英语课文中的人物)里面的爸爸。我插话问,为什么?三三说,有一次Kipper的汽球被门夹破了,爸爸又给他买了一只,却不小心又飞走了。于是他爸爸追呀追呀,好不容易追回来,发现Kipper手里已经有了新买的一个,他爸爸最后说,Oh,no!我问三三,你觉得我做不到么?三三说,嗯,要是我的气球飞了,你会说,那没办法啊!毫无疑问,三三的这个预测基本是准确的。
  对我刺激最大的,是罗尔德•达尔。我前不久读完了他写的《世界冠军丹尼》。书里那个爱冒险的父亲,用他的行动,让儿子感受了深深的爱,也完全赢得了儿子对他的爱和崇敬。即便只是读小说,父子俩一起去偷猎的故事里,那种惊险和刺激也令人神往不已。罗尔德•达尔不仅是个高明的小说家,在现实中也是位了不起的父亲,常常给他的孩子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在这本书的最后,他得意地加上了这么一段“写给读过本书的小朋友的话”:
  当你们长大成人,
  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
  请务必记住——
  缺乏生气的父母是枯燥无味的。
  一个孩子所需要的,
  所值得要的,
  是才智焕发的父母。

  太不厚道了。这分明是在挑拨!谁不希望有这样一位父亲呢?在听完那些精彩的故事之后,任何一个孩子读到这段话,都会觉得她的父母多少有点令人失望。但是,我不得不承认,罗尔德•达尔说的是对的。大多数时候,至少我是一个枯燥无味的父亲。
  这几件事情,不可避免地让我品尝到了一种挫败感。当然也会本能地为自己找到一些抵挡的借口。比如不能和故事里的人去比啦,我已经比一般的父亲付出得多啦,我和三三的父女感情还是很好的啦, 如此等等。但借口毕竟是借口,它无法掩盖我是一个平庸的父亲这样的事实。
  我常常念叨龙应台的那句话:“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孩子只有一次六岁,一次七岁,错过了便不再来。现在我想到,做一个七岁孩子的父亲,其实也能只有一次。或者也可以说,当父亲,成功或者失败,只有一次。
  坚决不能被罗尔德•达尔的挑衅吓倒。一个完美的父亲的标准,恐怕没有止境;但是否甘于平庸,却是可以选择的。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个机会,向一个好父亲的目标继续努力吧。这可能只是一个空泛的愿望。但有了这么一个愿望,是不是又向好父亲的标准靠近了一小步呢?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52:42 | 只看该作者
很久才呼吸一次作者:szknife   2010-06-13 14:48 星期日 晴
  


  昨晚,一家三口去深圳音乐厅,听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慈善音乐会。上星期,网上看到这个音乐会的消息,就把票务网的链接发给了三三妈妈。不一会,QQ上跳出一行字:订了三张,180的,明天送票。后来三三妈妈还强调,这是一场慈善音乐会,红十字光明扶贫基金主办的。我明白她的意思,既听了音乐会,又参加了慈善捐款,多好。
  第一次听小娟的歌,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因为读音乐人公路的书《遥远的乡愁:台湾民歌三十年》,转折找到了小娟早期的作品《往事如风》,一听就喜欢上了。新专辑《红布绿花朵》出来后,马上买了一张。记得在那不久后远征湖南凤凰,车上一路听的就是这张碟,三三小朋友把那里面的歌记得滚瓜烂熟,现在还能唱。
  八点,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出场了。熟悉的声音,熟悉的音乐,和想象中的一样动人。小娟的作品,多数是翻唱过去的老歌。那些老歌用她独特的声音唱出来,便完全是另外一种韵味。那种韵味,只属于小娟。我不懂音乐,无法形容那种味道。仔细听她的歌,你会觉得周围的世界突然变得简单起来,只剩下一些干净的色彩,和一种单纯的愉悦。身和心,都会非常放松。音乐会上,小娟唱了一首新歌,顾城的诗《就在那个小村里》,她谱了曲。诗里有一句:“在你的爱恋中活着/很久才呼吸一次”。很久才呼吸一次,我喜欢这一句,用来形容小娟的歌,正合适。
  舞台上的小娟,一袭素色长裙,长发遮住脸庞;山谷里的居民乐队,也像他们的作品一样简简单单,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当小娟开口讲话,我马上觉得这个能唱出美妙歌声的女子,其实不善言辞。于是只管轻轻地唱。音乐会场地,是一个小剧场。现在想来,如果把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比作一件乐器,大约只能是一把小提琴。这把小提琴,在这样的空间里演奏,恰如其分。我明白了,为什么要说这是一场音乐会,而不说是一场演唱会。
  三三同学在音乐会开始的一段时间,很认真很开心地听着那些她熟悉的歌,一边听还一边打着拍子,两只眼睛亮亮的。九点过后,生物钟嘀嘀嗒嗒响,她终于开始坐不住了。勉强坚持了一会儿,玩了一会儿新买的玩具,悄悄地说,我好饿,又饿又困。乐队唱《我的家》的时候,三三终于趴在爸爸的大腿上睡着了。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要求下加唱了一首《如果》之后,音乐会结束了。小娟在暗下去的灯光下被搀扶着走下舞台。三三睡得迷迷登登,趴在爸爸的背上,顺着退场的人流往外走。今天早上,爸爸问三三,你还记得昨天的音乐会么?三三说,当然记得啊。爸爸问,你是怎么回到家来的?三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嗯,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在车上。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7:53:26 | 只看该作者
三三和爸爸的父亲节作者:szknife   2010-06-21 13:56 星期一 晴
  这个周末,妈妈又不在家。妈妈单位说是要给员工减压,星期五呼啦啦去了红海湾,星期天才能回来。于是,三三和爸爸一起,过了一个“史上最忙碌的父亲节”(妈妈的话)。
  星期六上午,爸爸和三三去少儿图书馆,参加小书房的父亲节读书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我爱我的爸爸”,讲了三个故事:《我爸爸》、《给爸爸的吻》、《巴巴爸爸的学校》。活动安排有个环节,说说自己的爸爸。本来是想在父亲节好好表扬一下爸爸们,但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说起爸爸的好来搜肠刮肚,说起爸爸打麻将、抽烟喝酒、坐在电脑前不动弹这些事儿,却十分踊跃,让围观的妈妈们一脸无奈。三三在人群中几次扭过头来,望自己的爸爸,大概是在想,我说我爸爸什么呢?后来,她好不容易想起两件事,说:我爸爸帮我洗衣服。我爸爸帮我盖被子。爸爸暗地里很感激,她没有说,我爸爸打呼噜。活动最后做橡皮泥手工,三三先做了一个变成数字2的巴巴爸爸,后来又做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鳄鱼。三三个子高,排在队伍里,几乎总要高出一头,总让人以为她是三四年级的孩子。这让三三有一点点郁闷。但是听到别人惊讶地说你怎么长这么高的时候,看得出她还是挺得意的。
  天气很热。下午在家里写作业,从两点多一直写到四点。爸爸陪着她,在她的小床上打盹,几次被自己的呼噜吵醒,跳起来问,写完了么?晚上,三三和爸爸去吃M,路上望见天空一弯美丽的新月。爸爸说,我们赶紧吃完回家看月亮。回到家架好望远镜,月亮却升到楼顶上,窗子里看不到了。爸爸只好把望远镜对准一颗星星。三三说,我看到啦!星星好小,但是很亮!
  这两天有空的时候,三三入了迷似的看两本新买回来的书。爸爸问,这书那么好看啊,讲的是什么?三三说,你自己看。爸爸说,你给我讲,我就不用看了。三三不耐烦地说,讲的怎么保护自己。
  
  星期天中午,在花园城的棒约翰无比匆忙地吃完一盘马可波罗意面,把三三的豚鼠Nemo送回家,父女俩急急忙忙地赶去华侨城央校,参加三叶草的父亲节活动。三三要和爸爸一起,给大家讲《我的爸爸真麻烦》,活动结束后还要去深圳电台先锋898当嘉宾。在央校门口,遇到了丢丢和她的爸爸。起先,两个小姑娘还有一点矜持,但很快就玩到一块儿了。
  去三叶草讲故事和参加电台节目,是家长论坛和三叶草的番茄阿姨安排的。爸爸胆小,加上普通话极差,便使劲推辞。番茄说,怕什么,又不是主持人大赛!话是这样说,到上台讲故事的时候,爸爸心里还是很有些紧张。倒是三三,蹦蹦跳跳地就上了台,丝毫也没有怯场的迹象。三三的故事讲得很好,声情并茂。到爸爸胡乱发挥的时候,三三就在一旁支招,还悄悄地说,爸爸,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口气。故事终于讲完了,爸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三三和爸爸讲《我的爸爸真麻烦》。)
  
  三叶草故事家族,用番茄的话来说,是一个纯草根性质的活动团体。成立几年来,他们倡导父母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关注孩子的成长,活动做得非常出色,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个团体,汇聚了众多的优秀家长和优秀的孩子,能量大得惊人。这次活动的主持,三叶草的发起人之一星星老师,是爸爸的偶像。爸爸读过他的博客,他给一年级孩子们上的语文课精彩极了,他班上的孩子幸福得让人嫉妒。星星老师为这次活动精心安排的一段视频《父与女》,正是爸爸多年前读过之后难以忘怀的同名绘本的原版。星星老师和一位小姑娘搭档,读了一首诗,“我是你的父亲/你是我的小家伙/你躺在这里睡觉/我坐在这里幸福地哭泣……”读到“你是我的父亲/我已经长大成人/我掩饰着我的眼泪/你老了,你为我付出了整个青春”,爸爸转过头,看到三三用两只手撑着下巴,正悄无声息地抹着眼泪。
  


  (三叶草家族。这两张图片都是三叶草的高手拍的。)
  
  活动结束后,和星星老师、丢丢和丢爸、子奇和妈妈风铃一起,去华侨城的“简单生活”吃简单的晚餐,然后去电台。一路上,三三都在和小男孩子奇热烈地讨论着爆丸。那些专业的术语,爸爸完全听不明白。下了车,三个小朋友玩成一团,打打闹闹直到电台的那一层楼,还在大声地喧哗,像风一样跑来跑去,劝说和威胁都不能让他们安静下来。
  六点半,一行人进了演播厅,只留下三三和丢丢两个小姑娘在外间的导播室。爸爸吓唬她们说,可别乱动哦,要是捣乱,全深圳都会听到你们的声音!节目开始了,两人隔着玻璃,打着看不懂的手势,拼命做鬼脸。主持人笑着说,今天来的还有三三和丢丢,两个可爱的小女孩正在外面跳着舞,给爸爸们鼓劲呢。后来三三告诉爸爸,她和丢丢也在外面对着麦克风广播。主持人三三说:“各位公牛们、母牛们,各位公鸭们、母鸭们,大家好,这里是牧场直播……”主持人丢丢小声说:“Thank you very much,你是猪……”然后,两位主持人狂笑,继续互相追逐着比试“如来神掌”。
  半个小时的节目做完,回到家,妈妈正等着三三,娘儿俩少不了要搂搂抱抱亲热一番。妈妈听了898刚才的节目,还用笔记本录了下来。爸爸小心地问,觉得怎么样?妈妈说,还行,挺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安慰爸爸。爸爸只记得当时进了演播厅,戴上耳机,女主持人的声音突然变得甜美起来,而自己的声音却无比陌生,顿时如同进入了梦游一般。还好,一切都过去了。妈妈说,三三幼儿园的冯老师七点多打电话过来,说是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三三和爸爸了。这才知道,三叶草的父亲节活动,还请了电视台来做报道。
  吃完妈妈带回来的一堆跳跳糖,练古筝,洗脸刷牙,临睡前再复习一遍明天期末考试要准备的生字,三三忙碌的父亲节终于结束了。妈妈轻轻关上三三的房门走出来的时候,意大利对新西兰的世界杯球赛,比分还是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4 03:26 , Processed in 0.11214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