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读365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08:56:46 | 只看该作者
5月24日《第五个》
  五个残缺不全的玩具在一间昏暗的房间里等待着,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门后,又焕然一新地走出来。排在第五个的小木偶越来越害怕,门后面是什么呢?小木偶推开门,门后面原来是个亲切的医生,一点也不可怕。本书意在给孩子无畏的勇气,克服黑暗和恐惧。

孩子内心的感性世界 (李子勋(心理学专家) )
  生命中永远充满着未知的命运。尽管理性不断告诉我们,我们很安全,但事故仍在接连不断地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发生。奥地利著名作家恩斯特·杨德尔的《第五个》中,尽管一个个小玩具获得新生般从关着门的、黑漆漆透着灯光的小屋子里走出来,那个断了鼻子的小木偶依然怀着越来越忐忑和孤独的心情,等待自己即将面临的处境和未知的命运。  

  这让我想起童年时去医院的情形。小时候我身体弱,常常生病,每个月父亲都要从工资里留出几元钱供我看病,其余的给母亲家用。 在我幼小的心中,医院几乎是伤害的代名词,去医院意味着疼痛(打针:青霉素)和烦恼(吃苦药),候诊的时候也会像小木偶那样害怕与忐忑不安,如果医生是个和蔼的老爷爷或老奶奶,真有些喜出望外。那时候常打针,我极端害怕护士,见到她们就像老鼠见到猫,内心充满敬畏。父母理性的告诫常常让我有受骗的感觉,因为医生给 我的痛苦要大于疾病本身。  

  可以说,《第五个》展现了儿童情绪与认知的特点,即感性为主导,略带神秘与未知,恐惧与兴奋、孤独与渴望并存。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来说,理性是无力和苍白的,有时它象征着一种残酷和暴力,却带着“温柔”、“帮助”、“正确无误”的面具,循序渐进地破坏孩子内心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自然的感受力。理性虽然可以说服孩子接受打针吃药,但孩子的内心却天然地存在着对打针吃药的绝对排斥,并顽强地保有幻想,渴望还有不疼的、更加让人舒服的治愈疾病的办法,至少以此来宽慰自己。  

  书中,虽然其他玩具走进小屋时的破旧和走出小屋时的焕然一新,给了小木偶一些宽慰和好的启示,但仍不能让他真正乐观起来。 孩子的情绪和感觉体验很容易在记忆与心理上形成牢固的印象,而成长是需要付出痛苦代价的,只有无数的获益体验才能让孩子内心没有冲突地接受这样的成长。比如学习,家长让孩子在学习中积攒。

  快乐体验是帮助孩子喜欢学习、愿意为学习付出艰苦努力的最好途径。看病也是一样,虽然打针时的疼痛和吃药时的苦涩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或许可以把去看病的过程变得像一次愉快的旅行,把候诊时的等待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  

  一个缺少理性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会是怎样呢?会比大人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情趣吗?是的,在孩子的心中,任何物体、动物都有生命和灵魂,有情感和思想,是活生生的东西。所以孩子会和一棵小草、一块石头说话,会与一个玩具、一本绘本、一个用品建立深厚的感情。如果这个世界还愿意以感性的方式来触摸孩子内心,并为孩子保留着更加感性的成长模式,孩子的童年可能会幸福和愉快得多,我们也会有更多的诗人、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创新人才、爱因斯坦、比尔·盖茨。  

  再延伸开去想,如果我们成年人可以在理性的社会生活中并存着一些感性的感知世界的能力,生命一定有趣和快乐得多,抑郁、压力和精神崩溃就会远离我们。  

  这本书,恩斯特·杨德尔不仅是为孩子而写,也是为了拯救成人的心灵而写。

向右偏转45度 (王林(儿童文学博士) )
  夜幕降临,玩具诊所开始看病了。白天里受伤的玩具,开始排队就诊了。企鹅、小鸭子、小熊、青蛙、小木偶,哎,是哪位小朋友把他们“折磨”成这样呢?不过没关系,等明天早上这位小朋友醒来时,玩具们又完好如初了。  

  诊室里的医生长得什么样?他是怎么修理玩具的?“病人”们疼吗?我们不得而知。只看见一个玩具进去,一会儿就高兴地出来了。画家巧妙地采用“定点拍摄”的办法,视角一直固定不变,诊室里的情况只能靠读者自己去猜测。翻页带动着想象的飞翔,直到最后,画家把“镜头”向右偏转45度,一切谜底都解开了。我们看到了笑容可拘的医生,“药架”上的“配件”,还有给小木偶准备的鼻子。  

  这本书曾荣获1998年波隆那书展最佳绘本、1998年德国儿童文学奖提名奖,它具备优秀绘本的重要品质—极度简洁的文字,念起来又富有音乐感;单纯而精致的画面,看上去又富于变化。图文的交融与互动十分完美,既幽默而传神地描述了等候者微妙的心 情变化,又创造出非常开阔的想象空间。当您和孩子一起阅读时,他会一边听您朗读文字,一边“听”图画讲述故事:冷暖色调的变化烘托出玩具们害怕和高兴交织的心理,整齐又随意的钢笔线暗示着等待中的心绪不宁,玩具们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带来的愉悦感受(青蛙等得都翻身了,小木偶竟掉了泪)。  

  我希望父母在讲这本绘本时,要把自己变成孩子来观察画面,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观察,去对比,去想象,去猜测,去验证,去获得与猜想吻合的惊喜和与猜想不符的惊奇。而这些惊喜和惊奇,正来自于画龙点睛的向右偏转45度

Q4.jpg (9.4 KB, 下载次数: 36)

Q4.jpg
17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08:36:18 | 只看该作者
5月25日《菲儿》

      菲儿是一条红色的、
  特别喜欢讲故事的鱼。
  每天晚上,
  他都给鱼宝宝们讲故事。
  听着菲儿讲的故事,
  鱼宝宝们不知不觉地就,
  呼呼——
  呼呼——
  呼呼呼呼——
  一天…… 红鱼“菲儿”的名字,来源于意大利语“fiaba”意为“故事”、“童话”、“寓言”等。鱼宝宝们特别喜欢听“菲儿”讲故事。小朋友,你也很喜欢“菲儿”的故事吧。
  故事中,菲儿把鱼含在嘴里的情节是不是有点奇怪呢?其实,大自然是十分奇妙的。有些鱼类真的会把卵含在嘴里孵小宝宝。比如,有一种鱼叫做“丽鱼”鱼妈妈会把卵含在嘴里,保护即将出生的鱼宝宝。为了防止把快要出世的宝宝咽到肚子里,鱼妈妈会连续十几天不吃不喝呢。

Q1.jpg (7.32 KB, 下载次数: 46)

Q1.jpg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08:50:21 | 只看该作者
5月26日《米米说不》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和米米一样,常对你说「不要」?随着学步幼儿日渐独立,他们不但喜爱探索四周环境,也发展出更清晰的「自我意识」,在许多事情上会坚持由自己来做,不知不觉中,「不要」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本书藉由重复、可预测的情节,搭配幽默的惊喜与生动的图画,很能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适合亲子温馨共读。
妈妈:米米,妈妈帮你穿衣服,好不好?
米米: 不!我要自己穿衣服!
妈妈:米米,妈妈给你倒牛奶,好不好?
米米: 不!我要自己倒牛奶!
妈妈:米米,妈妈开车带你去玩滑梯,好不好?
米米: 不!我要自己走着去!
妈妈:妈妈扶你上滑梯!
米米: 不!我要自己上滑梯!
      米米大哭
妈妈:妈妈好想抱抱米米呀!
米米: 不!我要自己抱妈妈!


http://video.sina.com.cn/v/b/52175488-1484861452.html
英文视频,超好玩。

Q1.jpg (7.81 KB, 下载次数: 47)

Q1.jpg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07:58:15 | 只看该作者
5月27日《海边的早晨》


这一天,小姑娘塞尔平静的生活出现了一个不小的波澜。早晨刷牙的时候,哎呀,有一颗牙活动了,她赶紧跑去告诉妈妈。妈妈告诉她,每个人长大了都会换牙,把掉落下来的牙放在枕头底下许愿会很灵的。可是,在海边的沙滩上,塞尔发现刚刚还在摇晃的牙齿突然不见了。坏了,不能许愿了……
那些成长中的事,每一件都那么充满魅力。这本书就是一段最温柔的成长记录,将换牙期孩子的心理表现得丝丝入扣,让人怦然心动。一幅幅安静的画面恍若清新的晨风,带来让人心旷神怡的感官享受,作者的大师功力尽显无遗。

Q1.jpg (8.61 KB, 下载次数: 86)

Q1.jpg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03:18 | 只看该作者
5月28日《小朵朵和胖沃克》
一天,朵朵遇上了沃克,不可避免的冲突和哭闹居然引发了一场诗情的碰撞。奇迹发生了!经过一轮诗意的切磋,他们的心胸豁然开朗,竟然开始相互欣赏,进而成为了好朋友。生活,原本是“这么忧伤,就像一块黝黑黝黑的大石头”,现在却“如此美妙,就像一块双层奶油大蛋糕。”现实依然如故,但生活在转瞬间从无聊变得美妙,多亏了那么一点激情和几分诗意。


长相平凡、内心自卑、爱哭鼻子的是小朵朵,长相粗壮、心情郁闷、爱讲脏话的是沃克。沃克的家族很爱骂人,所以当沃克遇上小朵朵时,他讥讽了小朵朵爱用手指缠胡子、爱哭等。小朵朵很伤心,但是沃克也感到不愉快。可是当沃克决定帮助小朵朵寻找快乐时,他发现自己也很快乐,生活开始变得与以往不一样了。

Q1.jpg (7.28 KB, 下载次数: 47)

Q1.jpg
17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0:37:43 | 只看该作者
5月29日《怕浪费婆婆》

读了书名,你肯定就已猜到,怕浪费婆婆一定是位特别爱惜东西、注意节俭的老人。的确,如果看见有人浪费,她可绝不允许。而且她总有各种办法处理那些没有被好好利用的东西,不管是吃剩的饭菜,还是揉皱的纸团……
  节约,历来就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怕浪费婆婆》把这个问题讲述得特别生动有趣。本作品的创作源自真实的生活场景,作者用幽默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出了阅读的快乐:故事生动,情节紧凑,在起伏回环中一步步引读者走向高潮;出人意料的结尾又令人深思;那句反复出现的“太浪费了”让我们在阅读中享受着童谣一样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婆婆和小男孩的造型以及整部作品的绘画都带有明显的儿童画风格,会让小读者们觉得亲切而又熟悉。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怕浪费婆婆的形象极具特色:旧式的衣服、拢起的发髻、圆圆的老花镜、细细的小拐棍,还有眼角的皱纹、努起的小嘴……俨然一位现实生活中的婆婆;她的眼神、表情和动作,都充满了固执、唠叨、朴实和孩子气……¬正是这样一位婆婆,打动了我们,在不经意间把勤俭节约的观念植入了小读者的内心。
  《怕浪费婆婆》表现的是爱唠叨的婆婆和成长中的孩子,反复品味,其中的思考却是留给每一个读者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比以前丰富了许多,那么,生活中一些细小的浪费还值得如此紧张吗?不要忘记,在我们随意扔掉吃剩的食物时,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面临饥饿;在我们忘记关好水龙头时,那些缺水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生活用水……不管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就像怕浪费婆婆念念不忘的那样,节约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而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我们也会为“节约”不断注入新的涵义和活力。
  需要特别介绍的是:故事中的“太浪费了”对应原作中的日语单词“もったいない”。它的原¬意为“对自然存在的事物和别人劳动的成果抱有珍爱和感激的态度”,接近于英文的“Don't
waste!”随着本书的畅销和“もったいない”根据发音演化为英语的外来语(MOTTAINAI,其观念在西方国家受到关注),怕浪费婆婆已经走到了许多不同国家的小读者身边。她的故事一定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懂得勤俭节约,懂得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还有一个小小的秘密:你有没有发现这本书的底色很特别呢?原¬来,它的制作本身是非常环保的,作者将旧纸袋再利用,把图画在上面,剪下来,再一张张贴到厚纸板上,制成原-稿。看,节约其实也是一种智慧!当我们把那些似乎可以扔掉的东西重新利用起来时,那种成就感不也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节约不仅会被视为一种观念,一种美德,更会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文化。
  那么你呢?本书的读者,你都有什么节俭或变废为宝的好主意?

Q1.jpg (10.85 KB, 下载次数: 65)

Q1.jpg
1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09:06:27 | 只看该作者
5月30日《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

现在,多数的小孩不看书,不然就是看了却不懂书里在写些什么,这都是因为阅读能力低下的关系!而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各项表现!从读书考试到人际关系,从求职面试到未来发展,都需要有良好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靠阅读!
  究竟怎样的书是孩子们应该读的、而且是适合读的?阅读是不是就是指的“字里行间”?图画书真的是孩子们“幸福的种子”吗?孩子的阅读纯粹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吗?成年人的责任是什么,角色是什么,力量可以是什么?成年人可以怎样来设计、引导,使阅读更加有趣?对一个很小的孩子怎么设计呢?对一个已经长大了些的孩子又怎么设计呢?整个的童年阅读计划怎么设计?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教孩子阅读”的书,书中拥有许多具体而有效的指导方法,系统而全面,是父母和老师教孩子学会阅读的最佳指导书籍。

Q1.jpg (15.38 KB, 下载次数: 48)

Q1.jpg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22:49 | 只看该作者
5月31日《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哈克和迪克这两个小东西看起来古灵精怪,其实是两个野心勃勃的危险分子——他们在牙齿上挖洞建房,不仅要修建自己的舒适小窝,还梦想着修建可以出租的豪华公寓……
  就在他们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一把大刷子带着很多警察出现在牙齿大街上。哈克和迪克贮藏的粮食几乎被一扫而空。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一个巨大的钩子从天而降,伸向了哈克和迪克的家……
  哈克和迪克的命运将会怎样呢?那些警察是从哪里来的呢?牙齿大街还能恢复往日的平静吗?
  看完这本图画书之后,聪明的小朋友们肯定会知道,怎样做才能不让哈克和迪克这样的小东西在我们的嘴巴里干坏事!

Q1.jpg (8.8 KB, 下载次数: 54)

Q1.jpg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09:23:51 | 只看该作者
6月1日《妈妈你好吗?》

母亲节快到了,老师要求大家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可是小男孩却把它写成了一封“控诉信”。
  妈妈无论说什么都要加一句“明白了没有?”小男孩觉得自己已经是4年级的小学生了,“我早就明白,不用担心”。妈妈说男孩的房间是猪圈,把他好多的宝贝都随便扔掉了。可是那些小东西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呀,被我啃得破破烂烂的长颈鹿、跟妈妈一起捡的满是虫眼的橡子……最后,没有钱的小男孩送给了妈妈一份小小的礼物……

Q1.jpg (14.87 KB, 下载次数: 74)

Q1.jpg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07:40:46 | 只看该作者
6月2日《鳄鱼哥尼流》

哥尼流是一只直立着身子走路的高大鳄鱼,可就因为这样他遭到了大家的排斥。于是,他离开了家。途中,他向一只猴子学习了倒立和用尾巴倒挂在树上的技巧。回去以后,他和同伴们分享了他所看到和学到的本领。那个一成不变的环境开始起了变化……

哥尼流一出生,就和别人不一样,
他也曾矛盾过,沮丧过,但他学会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方式。他过得快乐,满足。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

Q1.jpg (6.29 KB, 下载次数: 54)

Q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4 05:43 , Processed in 0.089028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