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三三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花儿……

  [复制链接]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37:23 | 只看该作者
七月,我们去旅行(六)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10-08-20 16:16 星期五 晴
  


  从杜鹃湖回来,离天黑还早。旅馆的老板娘告诉三三妈,后山上有野草莓!真的吗?好啊好啊!大人们蠢蠢欲动,孩子们跃跃欲试。于是,留下旅途劳累不想动弹的,其余人马沿着屋后的土路,大呼小叫地上山寻宝。
  


  (后面那座山上,就有野草莓!)

  十分钟,到了老板娘说的那座山坡。有两头牛在吃草,没见到野草莓啊。大家正疑惑,便有人发现了目标,大叫,草莓!原来野草莓是藏在浅草丛里的。想想也是,荒山野地,草莓怎么可能像城郊农家种的草莓地里看到的那样,大片大片,硕大的果子鲜艳欲滴。转眼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脚底下发现了草莓,迅速开始忙活起来。杂草丛中,发现草莓扇形的叶子其实并不困难,轻轻拨开绿叶,一颗颗成熟的半熟的果子就挂在那里。没多久,采摘工作渐入佳境,没一会儿手心里就满了。红得发黑的野草莓,闻起来香味清新纯正,吃起来有种特别的酸甜。
  


  (野草莓的花。)
  


  (花结出了果。)
  


  (果实被摘了。)
  
  接下来,技术越来越熟练,发现草莓越来越容易。大家一声不吭,只顾着埋头苦干,队形渐渐散开。妞妞一家三口齐头并进,地毯式搜索,其乐融融。老孙家只派了他一个代表来,大家都鼓励他,加油啊,摘少了回去没法交差!老孙同志头也不抬,连声说,好,好。老高带着闺女潇潇冲锋在前,发现一片新天地,便招呼大伙快上,然后给大家分地盘。只有三三同学,仿佛是个局外人,她手里握着妞爸做的那个捕蝶网,注意力全在蚂蚱身上。
  


  (热火朝天。)
  


  (瞧这一家子。)
  


  (森林里的小红帽。)
  
  天快黑了,林子里渐渐暗下来,蚊子飞虫也开始活跃了。回头一看,在野草莓的召唤下,我们不知不觉已经从山脚下爬到了高高的半山坡。一声吆喝,大伙恋恋不舍地下了山,一边品尝着胜利的果实,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黄昏的夕阳,温暖柔和,将我们地上的影子拖得细长细长。
  


  (踏着夕阳,归去。)
  


  (三个最亲密的人。)
  
  对一个背着镜头捕捉光线的人而言,这样的时机怎能错过。但是三三同学对爸爸的一番苦心毫不在意,只要爸爸举起相机,她便故意扭过头去。最后时刻,走到旅馆旁边的一排栅栏,妈妈煞费苦心地让三三坐在一根木头上休息,然后和她逗笑,勾引她做不同的表情。爸爸则蹲在不远处,咔咔地按快门,这才终于在相机里留下了一长串三三同学的特写。往回走的时候,三三问,妈妈,什么叫谋杀胶卷?
  


  (难得收藏到的表情。)
  


  (不用胶卷了,谋杀CF卡。)
  
  阿尔山的夜晚来临了。酒足饭饱之后走出门外,没有月亮,白天的风景隐没在远处的暗影里,空气中竟然有浓重的寒意。爸爸取了专门为这次旅行新买的望远镜,走到远离旅店的黑地里。抬起头来,满天的星斗啊。只有在远离城市灯光污染的地方,你才能知道,天上竟然会有那么多的星星。那么密,那么满,那么亮。这才是真正的星空啊。转过身回到房间,带上星图,叫上三三一起出来。两个人仰着头,爸爸指给三三看,哪里是北斗七星,哪一颗是北极星。三三一下就找到了。爸爸说,望远镜里,可以看到的星星更多。三三举着望远镜,在天空巡视一周,突然惊喜地说,UFO!我看到了UFO!那里!还在移动!爸爸说,是飞机吧?三三说,不是,两个在动的,一个是飞机,一个肯定不是!
  看了一会儿,三三说,好冷,回去吧。爸爸穿着外套,也觉得凉。于是这一次观星就结束了。旅行回来,前几天我们聊到外星人,三三还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确是看到过UFO,爸爸是不是?
  
  这两天为我们开车的王师傅,三十岁左右的胖小伙,憨厚实在,蒙族人,家住在阿尔山的伊尔施镇。开旅游车多年了,中午在旅馆门前下了车,和其他几个包车的司机都熟。听说晚上要和王师傅分到一屋住,有个司机开玩笑说,那你完了,你别想睡了。爸爸心想,不就呼噜嘛,咱不怕。临睡前,和王师傅聊天。讲旅游这一行的辛苦,讲行车的安全,侃得不亦乐乎。三三妈妈从隔壁发来手机短信:睡觉啦!原来,这房间隔音不好。
  两点半,闹钟响,南非世界杯的决赛开始了。在王师傅的呼噜声中,爸爸悄悄地调高了电视的音量。一场惨烈的比赛,正如爸爸所预料的,荷兰人没能坚持到最后。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57:42 | 只看该作者
西藏,西藏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10-09-15 17:44 星期三 晴
  


  1.回味
  
  十一天的行程结束,返回深圳的路上,我试图在脑子里将这次西藏之行拼成一幅完整的图像,但是没有成功。
  进藏之前所有关于西藏的想象,那些引发无限向往的词汇和意象,无一例外地全部失效。比如荒凉、狂野、神圣,比如高远的天空、清越的歌声、冷峻的雪峰,如此等等,都未能在此行中得到清晰的印证。也因此,直到现在开始回想和记录,记忆里仍然只是些散乱的碎片。
  我想,这与我们行走的路径和方式有关吧。首先是跟团旅行,安排固然周密,也省去了吃住行的烦忧,但是不能尽兴也在情理之中,不用多说。其次,即便经过精心设计的路线,也只能在短短数天里,对西藏来一次最平常的观光而已。从旅行社的角度,也必然要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其实这也是多年来我们极少跟团旅行的主要原因。未曾随意地走进一个安静的村庄,未曾真正接近一个地道的藏人,未曾尝过普通藏民日常的食物,未曾听过他们对佛的赞美,你如何能理解西藏的人文?据说,真正高远的西藏,在我们行程里没有的、人烟稀少的阿里。这么说来,我们实际上连传说中的西藏自然的精华,也错过了。验证那些关于西藏的想象,如何可能?
  然而,西藏是如此的博大,即便是这样算不上完美的旅行,它也并没有让我们这些来去匆匆的观光客失望。虽然未能触摸到西藏真正的灵魂,但它已经让我们感受到它的体温。我们的眼睛和内心在西藏所接收到的一切,将让我们回味很久,很久。
  
  2.期待
  
  对喜爱到处旅行的人而言,对西藏的向往几乎是不容分说的。它太遥远,太神秘,具有与生俱来的诱惑力。
  出发的前一晚,妈妈告诉三三,要好好的洗个澡哦。三三问,为什么?妈妈说,高原反应,到了西藏头几天都不能洗澡!一向对洗澡抱有敌对情绪的三三,这回很顺从地钻起了浴室。一边冲着水,一边唱起了小曲儿。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
  第二天清晨五点起床,和大部队会合,赶去机场。一团十九个人,只三三一个小朋友。热带风暴“蒲公英”刚好在这一天早上影响深圳,航班晚了一个半小时,好像没有人在意。成都机场登机之后通知说货舱门故障,再等一个半小时,似乎也没有听到抱怨。大家心情都很放松。对那个未知世界的期待,满满的;其实也很空洞,没有内容。
  拉萨快到了,飞机开始下降。机舱外,云层的缝隙中,开始露出“迷迷茫茫的山”,山顶的积雪,山谷间白色细线一般的溪流,甚至有蓝色的湖泊一闪而过。
  西藏,看到你了。激动提前到来。几个爱摄影的,早早在窗口占领了有利地形,此时开始紧贴着机舱玻璃,不停地释放相机的快门。落地前半个小时,我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机身下的云层和山脉。随着高度降低,河流越来越宽,河谷平地上小方块一样的房子也越来越清晰。黄褐色的山体从机翼的侧面一晃而过。河流,村庄,小镇,绿色的树林。空客320平稳地降落在贡嘎机场。放下相机,终于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低头一看计数器,到达高原前的第一梭子弹,扫了出了130多发。
  西藏,我们来了。
  


  (高原的山,与众不同的气势。)
  
  


  (比天还高的雪山啊,第一眼!虽然不知道你们的名字。)
  
  


  (那条弯弯的河,后来知道,是拉萨河。)
  
  


  (河谷,田野,远方的一缕阳光。)
  
  


  (画面的中心,有一面小小的瓦蓝的湖,可惜没有拍得清楚一些。)
  
  


  (有水的地方,就会有绿洲。)
  
  


  (光影下的村庄,那些方形的盒子。)
  
  


  (是某个被遗弃村子留下的废墟吗?)

28806834_10318822.jpg (27.04 KB, 下载次数: 78)

28806834_10318822.jpg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02:33 | 只看该作者
西藏,西藏(二)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10-09-16 20:42 星期四 晴
  


  
  3.拉萨
  
  进入拉萨市区,旅游车在黄昏时分的街道穿行。路灯渐次亮起,霓虹灯将熟悉的色彩映在车窗玻璃上。车流,人群,缺少表情的面孔。一个热气腾腾的夜晚已经来临。那一刻,拉萨这个被附上某种神秘气味的词汇,在我们心里很顺从地尘归尘,土归土,回复到它真实的面目。作为一个城市,拉萨与我们所熟悉的内地城市实在并无差别。
  这一趟,前后在拉萨住了四晚。以往出门旅行,每到一地,住下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哪里有好吃的,然后大街小巷一通乱逛。但到了拉萨,不知道为什么,那种追寻的欲望消失了。在拉萨,或许在某个角落里的确会有独特的美食,但是一路上的看到的饭馆,几乎都是川菜。再好的川菜,吸引力也没有足够强大到让我们克服高原反应和旅途的疲惫奔它而去。拉萨(或者也包括我们接下来去的日喀则和林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随处可见的军营。它们让我想起来,西藏,并不仅是旅游的胜地。对更多的人而言,它是一块赖以生活的憩息地,是一片故土。它的历史,绵长而纠结。
  


  (布达拉宫脚下的拉萨城。)
  
  在拉萨的最后一晚,早早地计划好了,等九点钟布达拉宫的灯亮了,要去拍夜景。每天晚上,它的外景灯光只亮两个小时。有那么一两回,看到夜晚灯火辉煌的布达拉宫在树影中一闪而过,一车的人都惊呼起来。那真是一副壮观的景象。可是那天,刚好被安排帮三三同学洗进藏以后的第一次澡,忙乎完了,一看窗外,下起了很大的雨。于是索性就放弃了,如同放弃一场NBA球赛。看了也好,不看也罢。
  拉萨曾经让我眼睛发亮的,还有拉萨河,以及早晨缠绕在河岸高山上的云雾。今年雨水特别多,拉萨河水位上涨,浑浊的河水甚至漫上了河边的公路。第一天从贡嘎机场沿拉萨河进市区,看到平缓的河滩上,初秋的杨树叶在夕阳的余晖中一片明亮的金黄。又一天早晨,看到浓密的云雾低低地挂在河岸对面的山腰,也是从未见过的风景。当我们望着窗外的景致恋恋不舍的时候,只有导游不以为然。我们当然认为她是审美疲劳。但是,接下来的旅程,用她的话来说将是渐入佳境。果然,后来我们也疲劳了。
  


  (第一天早晨,从酒店窗口望出去,远方的山和云雾。)
  
  


  (拉萨河。)
  
  拉萨有个著名的风俗,叫“过林卡”。如果不算上与藏族婚俗的关系,说起来过林卡也就相当于我们说的在树林里野餐。一伙人带上吃食,甚至带上生火的工具,在郊外树林的空地里摆开来,唱唱歌,跳跳舞。以我对藏民的印象,这真是一种奇异而浪漫的娱乐方式。这趟旅行,我们数次看到三五藏人围坐在路边的草地上,烈日之下神情自若地共进午餐。我想那是因为野外放牧的生活,一种自然的状态。拉萨人对过林卡的热爱,不知道是否源自于这一传统。从日喀则返回拉萨的途中,我们刚好有机会走近一群正在野餐的藏人。他们围成一圈,坐在收割之后的青稞地里,闲适地聊着天。圈子的中间,支着正在烧煮的铁锅。打开锅盖,里面是冒着热气的金黄的土豆。他们友善地回答我们好奇的提问,告诉我们说他们在放牛。可是我环顾四周,只有一头小黄牛在远处吃草。回到车上,导游说,他们哪里是在放牛,你没看见那边停的吉普车么,是从拉萨到这里来的!
  


  (阳光下,野餐。)
  
  


  (土豆的味道,从来没有这里看起来这么香。)
  
  4.反应
  
  西藏的地陪女导游姓杨,西藏出生的四川人,年龄与我相仿。据她说,自己有一半藏族血统,在西藏做了十年导游。给人的印象,阅历复杂,有点率性,但是文史知识很丰富,与一般印象中的导游有那么一点不同。去机场接机,上了旅游车,给大家讲注意事项的时候,脸上一点笑容也没有。后来她告诉我说,不严肃不行啊,要不然你们听不进去!
  高原反应大概是游客进藏之后的第一道关。虽然拉萨的海拔不过3650米,但是下了飞机,便能马上感觉到异样。呼吸有些不畅,稍稍步子迈大一些,便会觉得腿脚发沉。杨导严厉地说,不要洗澡,不要外出,一切等过了第一晚再说。如果觉得身体不适,无论多晚,你们都要打电话给我。次日才知道,全团十九人,还真有一位男同志半夜支撑不住,去挂了吊瓶。但是那一晚,我们一家三口平安无事。
  第二天,继续反应。明显的,头有些发胀,身体反应迟钝。传说中很灵的红景天、肌苷片,似乎也不太管用。有了经验之后,大家将所有的动作一律放缓,动一动便歇一歇。三三同学精神好的时候,习惯性地跑来跑去,妈妈便在身后提醒她,别跑,慢点!像老太太一样走路就没错了。三三一听,笑了。说你不用这么讲,你就说谁走快了会死,不就行了么!这天参观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在布达拉宫的台阶上,三三每走几步,便累得要仰躺下来。到了晚上,酒店里早早地歇息,但还是出状况了。母女两个都觉得头疼,肚子不舒服,半夜里轮流上洗手间吐了好几回。好不容易,妈妈睡着了,三三还是在床上翻来覆去,说肚子胀得难受。吃的保济丸,也很快就吐得干干净净。爸爸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陪着三三,给她按摩,希望她能入睡。下半夜,爸爸自己实在困得不行,打起了呼噜。三三拍了拍爸爸说,你能换张床睡么?
  


  (布达拉宫。真的很累啊。)
  
  还好,天亮起床,两个人都感觉好了一些。妈妈认为,罪魁祸首,是前一晚在“牛排餐厅”吃的披萨有问题,与高原反应无关。爸爸想,不管是什么原因,没事就好。那一天,长途旅行去日喀则,三三枕着妈妈的腿,一路昏睡。大家停车看景,怎么劝说她也不愿动弹。只是在羊卓雍湖,才好呆下车去摸了一把湖水。
  车上也还有仍然反应强烈的同志,嘴唇发黑,神态疲乏。于是一路上,导游继续讲高原反应。很多高原反应症状,其实只是心理作用。讲了个故事说,一次带团去阿里,车上的氧气袋用完了。有位客人说他顶不住了,无论如何不肯走。于是司机在一个袋子里充满了空气,让客人吸。再问客人,回答说,嗯,感觉好多了。
  于是,我们都对自己说,没事,我挺好。也不知道是心理暗示真的起了作用,还是身体已经过了适应期,从第四天以后,大家对高原反应这回事渐渐淡忘了。接下来,几乎每天都会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口,去纳木错的路上最高到达5190米,似乎也再没有人感到严重的不适。后半程,到了海拔相对较低的林芝,大家便彻底不记得自己还在高原这回事了。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33:59 | 只看该作者
西藏,西藏(三)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10-09-28 17:44 星期二 晴
  


  
  5.佛地
  
  在我的想象中,大昭寺是一座雄伟的寺院。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信徒们,踏上一条古树成荫的长长的甬道,远远地望见大昭寺庄严的山门和寺内缭绕升腾的烟火。
  显然,眼前的大昭寺不是这样的。夜雨过后,天有些阴沉,大昭寺前广场的地面有些潮湿。出售土特产、纪念品、工艺品的商铺紧密地排列在广场的两侧,远处白墙红檐,露出金顶的,就是大昭寺了。商业街包围旅游景点,本来并不奇怪。但是被挤压得如此紧迫,实在是让我有些意外。这可是大昭寺啊。
  


  (商铺林立的大昭寺前广场。)
  
  清早,寺前的大香炉里升起了浓浓的桑烟。一位藏族妇女正在向炉火中“煨桑”。与内地寺庙前焚香烧纸不同,炉火中燃烧的,是松柏叶和糌粑粉。因此,空气中闻不到寺庙那种惯常的香火味。面向广场的那一面墙底下,赶来参拜的信众们,沿墙根摆开,铺上地垫,朝着大昭寺的方向,一次又一次将他们的身躯贴紧地面。那样的虔诚,令人从心底生出敬意,让我这样的“没有信仰”的人,既惊异,又惭愧。
  


  (煨桑。)
  
  


  (朝拜。)
  
  


  (补充体力,然后接着拜。)
  
  大昭寺的狭窄的入口处,人群拥挤。从各处赶来进贡的藏民,手里大多捧着用水壶或饮料瓶装的酥油。年老的,年轻人,幼小的,衣衫褴褛的,穿着整齐的,都安安静静地排着长长的队,偶尔用好奇的眼光扫一眼我们这些好奇的观光客。
  


  (朝贡者。)
  
  进入大昭寺,在天井式的小院里,导游给大家讲当年如何在湖边找到脚底下这一块不会下沉的土地。寺内的建筑不算高大,有些陈旧,但总能让你感觉到它们的厚重。接下来,随着密集的人流,在幽暗的殿堂间过道里穿行,从一座座佛像、一面面壁画前匆匆经过,听那些简洁得不能再简洁的讲解,如同进入一条深不可测的时光隧道。这时才发现,无论之前做过多少出游的功课,读了多少故事和传说,你也会觉得所知不过是肤浅的皮毛。
  昏暗的灯光,弥漫的酥油味,朝贡者喃喃的诵经声,佛像庄严平和的目光,僧人红色阔袖长衣的身影,成群结队的游客……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大昭寺。即使不知道那些神明的称谓,未曾聆听过喇嘛高僧的教诲,忘记了曾经读过的典故传说,你却仍然会从内心深处感到深深的敬畏。这就是大昭寺。
  从大昭寺出来,接下来的西藏行程里,我彻底放弃了对任何一座寺庙古迹的前生今世进行追寻的念头。那是一段段太过幽深的历史,揉合了太过厚重的积淀。对于我这样的旅行者而言,哪怕只是企图略微向深处跨一小步,恐怕也会无功而返。与其如此,不如就这样轻松地感受一下,做个纯粹的观光客吧。
  八角街的两边,密密麻麻的都是商铺和售货摊,出售千篇一律的旅游工艺品。如果没有大昭寺的存在,环绕着大昭寺的八角街,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商业步行街,只不过人流的总是向着一个方向而已。但是,对于胸怀信仰的藏人而言,八角街过去是,现在仍然还是一条最著名的转经路。站在街边稍作停留,停下来看看川流不息的人群中那一张张面孔,突然发觉自己对大昭寺有了完全不同的印象。这座寺,这些人,日复一日,已有千年之久。这是他们的生活,物质的、心灵的真实空间。林立的商铺,此起彼伏的叫买声,或许比过去更显得拥挤嘈杂,但对他们而言,这也许根本是无关紧要的。
  


  (八角街的观光客。)
  
  现在想来,走过一趟大昭寺,我连是否见到过“大昭寺”三个字的牌匾也毫无印象。又想,即便没有这三个字,大昭寺也是大昭寺。再过一千年,它还是大昭寺。
  
  好吧,回想八角街上的那一张张面孔吧。

29440452_10318822.jpg (37 KB, 下载次数: 72)

29440452_10318822.jpg

29440453_10318822.jpg (43.77 KB, 下载次数: 70)

29440453_10318822.jpg

29440454_10318822.jpg (41.44 KB, 下载次数: 63)

29440454_10318822.jpg

29440455_10318822.jpg (36.05 KB, 下载次数: 67)

29440455_10318822.jpg

29440456_10318822.jpg (42.68 KB, 下载次数: 72)

29440456_10318822.jpg

29440468_10318822.jpg (38.69 KB, 下载次数: 72)

29440468_10318822.jpg

29440470_10318822.jpg (41.76 KB, 下载次数: 73)

29440470_10318822.jpg

29440471_10318822.jpg (39.85 KB, 下载次数: 71)

29440471_10318822.jpg

29440472_10318822.jpg (37.47 KB, 下载次数: 63)

29440472_10318822.jpg

29440473_10318822.jpg (30.95 KB, 下载次数: 74)

29440473_10318822.jpg

29440498_10318822.jpg (41.28 KB, 下载次数: 59)

29440498_10318822.jpg

29440500_10318822.jpg (53.48 KB, 下载次数: 71)

29440500_10318822.jpg

29440502_10318822.jpg (51.93 KB, 下载次数: 72)

29440502_10318822.jpg

29440506_10318822.jpg (30.92 KB, 下载次数: 69)

29440506_10318822.jpg

29440509_10318822.jpg (32.27 KB, 下载次数: 82)

29440509_10318822.jpg

29440543_10318822.jpg (37.23 KB, 下载次数: 65)

29440543_10318822.jpg

29440545_10318822.jpg (38.43 KB, 下载次数: 69)

29440545_10318822.jpg

29440549_10318822.jpg (35.75 KB, 下载次数: 68)

29440549_10318822.jpg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西藏,西藏(四)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10-09-29 17:14 星期三 晴
  


  6.无用
  
  早年听郑钧的歌,有一首《回到拉萨》,开头就唱道,“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接着要“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雪山,这样的诗歌意象,一下子就让人生出无限的向往。到了布达拉宫的脚底下,耳边不时还冒出那一段旋律来。“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反反复复,就这一句。
  


  (日光下的布达拉。)
  
  但是诗意,说到底是一种心境和情境的结合体。从深圳出发前,三三同学曾经一边洗澡,一边欢快地唱“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可是到了传说的西藏,望见传说中的布达拉,却完全失去了兴致。上午在大昭寺和八角街,勉强还算能撑得住,多少保留了一点好奇心。在大昭寺门前吃到美味的土豆,在八角街买到小牦牛和漂亮的鱼骨头项链,总算还有点收获。中午在布达拉脚下的石头屋吃完例行公事的团餐,穿过地道,到了阳光猛烈的布达拉宫广场,三三似乎已经完全失去了斗志,一脸的无精打采。只是在广场边的草丛里,发现一只蝴蝶和一朵硕大的蒲公英的时候,才稍稍让她兴奋了一小下。爸爸说,来和布达拉宫合张影吧,不然你回学校怎么和同学讲西藏?(请假的时候,班主任刘老师对三三说,布置个任务给你,去了回来给全班同学讲讲你的见闻。)听了爸爸的话,三三毫无反应,眼皮都不想抬一下。
  


  (大昭寺门前的土豆,吃完又买了一回。)
  
  


  (青藏高原的蒲公英。)
  
  


  (这个姿势合影,多少还有点新意。)
  
  不仅仅是三三,高原反应让全团的每个人都感到疲惫和沉重。沿着布达拉宫的台阶往上爬,导游一再提醒大家,慢一点走,不要太着急。这时候,三三果然不着急。每走几级台阶,便要坐下来歇口气。遇到平坦的石头,就顺势往后一倒,躺在那里不想起来。
  


  (真的是很累。)
  
  因为团队参观布达拉宫有时长限制,导游提前对参观的重点做了预告。沿着游览路线,匆忙地走过一圈,如同梦游一般。古老的建筑,高大的灵塔,庄严的神像,尘封的经书,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一个长长的故事。那些久远的历史,那些幽深的佛理,你能感觉到,却无法停留,无法触摸。不知不觉,人有些麻木。旅游指南上说,布达拉宫不仅是拉萨城的象征,是藏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一座藏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就算是这样吧,我对布达拉宫的伟大和不朽没有异议,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虽然我身在其中,它却离我那么遥远。它的幽深和博大,把我挡在了门外。还是继续做我自在的观光客吧。
  


  (实在是没什么可看的。)
  
  


  (布达拉脚底下,蜜蜂和花朵。)
  
  


  (布达拉宫,俯瞰着拉萨城。)
  
  和大昭寺一样,布达拉宫进门之后禁止拍照。因此,如今无法通过翻看照片来找回当初的印象。关于布达拉宫,记忆里尚且新鲜的情景,除了疲劳,所剩已经不多。快要结束的时候,三三突然发现墙根下有只小猫,脏兮兮的一副可怜样儿。妈妈在背包里翻了半天,找出来飞机餐里剩出的一小块蛋糕,三三赶紧拿了,蹲下去喂给小猫吃。
  


  (小猫多可怜啊,吃点儿吧。)
  
  一步一步下到山脚下,发现出口的地方墙上矮矮地挂了一个绿色的邮筒。于是大家想起来,把做成明信片的门票写上地址,寄回深圳。爸爸写好地址,三三趴在路边的石头凳子上,一笔一画地给她的好朋友写信:“亲爱的娜娜,你好!你那边怎么样了?我刚爬完布达拉宫,看完大昭寺。我很想念你……”信里面没有更多的话语,但是有一些疲惫,有一丝失望。
  


  (写明信片。)
  
  


  (写好了。似乎有错别字哦。)
  
  终于下山了。朝停车的地方,又走了好远的路。每一步都那么艰难。妈妈在路边的一家小食店里,买了一罐味道特别的酸牦牛奶,和三三俩人边走边吃。这一天的行程就此结束。爸爸问三三,你觉得今天怎么样?三三坚决地说:“啥呀!爬上爬下辛苦一场,就看了些没用的玩意儿!”一句话,把大昭寺和布达拉宫都给总结了。
  


  (卖酸奶的隔壁,好多大块的奶酪摆着卖!)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49:32 | 只看该作者
西藏,西藏(五)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10-10-11 17:34 星期一 晴



  7.羊湖
  
  偶然看到说,白岩松的新书《幸福了吗》,在扉页上印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这首诗,让我心里一动。忍不住反复念了几遍。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是啊,天堂一般的高原,现在还留在我的心里。“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重重,而走不动”。是说心有挂碍,便走不动?呵呵,那一天倒是有人走不动,却是因为高原反应,窝在车上不愿动弹。
  到西藏后的第三天,行程安排先往后藏的日喀则。清早,旅游车再次沿着拉萨河向西南而行。导游用沙哑的声音,一路上给大家讲西藏的历史往事。正好也讲到六世da赖仓央嘉措,说她很喜欢他,喜欢他的诗,并当场背了一首。“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 相爱/寂静 欢喜”。接着又背了一首:“我问佛/如果遇到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说/ 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后面这一首的最后一句,于是成为一路上众人与她调侃的笑料。
  
  拉萨河一路往下,汇入宽阔的雅鲁藏布江。藏语中“曲”的意思便是河水,两江汇合的地方,于是叫做曲水县。在雅鲁藏布江大桥桥头的水葬台稍作停留,我们便开始翻越冈巴拉山口。一水之隔,北面是念青唐古拉,南侧是喜马拉雅,分属不同的山系。沿着山路盘旋而上,雅鲁藏布黄绿相间的河谷时隐时现,离我们越来越远。再往上,云雾渐浓,不时有雨点打在车窗玻璃上。海拔逐渐升高,车上开始有人沉默不语。三三同学枕着妈妈的腿,横躺在座位上,闭目养神,消化昨晚整夜的折腾。
  


  (雅鲁藏布江大桥。)
  
  


  (水葬台。又有好多故事。)
  
  


  (山坡上的羊群。)
  
  


  (云雾之中,回望雅鲁藏布河谷。)
  
  岗巴拉山口,海拔5030米。天气好时,向北可看到壮丽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向南则可以俯瞰美丽的羊卓雍湖。到达山顶停车,北方的群山被浓雾笼罩。转身前行数步,羊卓雍错呼拉一下便在眼前!只第一眼,那面蓝宝石一样纯净的湖水,便让人顿时无语。几个挎着相机老爷儿们,哇哇大叫几声,便迫不及待地向前扑去。顾不上呼吸急促腿脚沉重,只是不停地变换角度按下快门。然后,呆呆地站在高处,想让眼前的一切在脑子里生出根来。怎么看也不够啊。如果不是导游催促,再呆上一个钟头,恐怕眼睛也不会满足。
  


  (羊卓雍错,第一眼。)
  
  


  (那一面蓝色的湖水啊。)
  
  沿山盘旋而下,渐渐接近湖面,湖水的颜色似乎在不断地变化。下到山底,湖岸有稀疏的房屋,开到最后的油菜花,搁浅的渔船。远处湖面的上空,积聚了一片灰黑的云,似乎正在下着雨。路边再停车,游人们越过公路走到湖边拍照。经过再三动员,三三同学终于下了车,在妈妈的搀扶下,去湖边装一瓶羊湖的水。有藏人抱着初生的羊羔,供游客拍照合影。三三也抱了一只毛色黑白相间的小羊,但显然在爸爸的镜头面前也摆不出快活的表情来。
  


  (走近羊湖。)
  
  


  (触摸羊湖。)
  
  继续前行,羊湖始终在车窗之外。湖岸的青草地上,不时有成群的牛羊和牧羊人一晃而过。导游说,如果天气好,湖面平静,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湖水中,风景更美。一面美丽圣洁的湖水,数万年来就这样安静地躺在高原群山之间,令人久久地浮想联翩。
  


  (一路上,羊群。)
  
  


  (一路上,青稞地。)
  
  沿着狭长的羊湖,又走了很久,才到了湖边的浪卡子县城。在这个只有一条小街的县城,停留午餐。四川人开的饭馆,屋子后面是大片宽阔的牧场,盛开着金黄的油菜花。到了开饭的时候,一盆再普通不过的西红柿汤,大家竟然都说好喝;一条据说是羊湖来的鱼,每人一筷子便只剩下骨架。大家便彼此安慰说,在西藏,能吃到这样的饭菜,算是可以了。
  


  (高原,油菜花。)
  
  


  (传说中的青稞,尚未成熟。)

29973298_10318822.jpg (60.7 KB, 下载次数: 69)

29973298_10318822.jpg

29973299_10318822.jpg (42.95 KB, 下载次数: 62)

29973299_10318822.jpg

29973300_10318822.jpg (47.79 KB, 下载次数: 72)

29973300_10318822.jpg

29973302_10318822.jpg (34.85 KB, 下载次数: 69)

29973302_10318822.jpg

29973303_10318822.jpg (46.46 KB, 下载次数: 69)

29973303_10318822.jpg

29973333_10318822.jpg (30.12 KB, 下载次数: 67)

29973333_10318822.jpg

29973334_10318822.jpg (26.44 KB, 下载次数: 64)

29973334_10318822.jpg

29973335_10318822.jpg (38.59 KB, 下载次数: 73)

29973335_10318822.jpg

29973336_10318822.jpg (23.25 KB, 下载次数: 65)

29973336_10318822.jpg

29973338_10318822.jpg (43.52 KB, 下载次数: 67)

29973338_10318822.jpg

29973369_10318822.jpg (44.07 KB, 下载次数: 70)

29973369_10318822.jpg

29973370_10318822.jpg (30.87 KB, 下载次数: 73)

29973370_10318822.jpg

29973371_10318822.jpg (36.76 KB, 下载次数: 72)

29973371_10318822.jpg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50:16 | 只看该作者
当大人还是孩子时作者:szknife   标签:书生活2010-11-01 23:36 星期一 晴
   近来忙。乱。浮躁。焦虑。一个多月下来,积攒了一堆的乱尾工程。先是暑假里内蒙和黑河的行记,写到一半去了西藏;西藏回来的记录,本想趁热打铁,结果又成了冷饭。电脑文件夹里《贪书记1005》的标题下,不知不觉变成了十几页光溜溜的书单,恐怕一时半会是补不上来了。三心同学那里每月一篇的作业,也一拖再拖,果然又成为一种折磨。唉。
   唯一可资安慰的是,书倒是没少读。三三的书,我自己的书,算起来这段时间读完了十几本。九月中三叶草故事家族论坛开通,承诺过上去盖楼的,不能食言。于是开了一帖,名为《我们的书生活》,意指全家三口与书之间的纠缠琐事之记录。断断续续,竟然也贴上去不少篇。算上这个,终于不能说什么事也没做。
   这里久不更新,心内多少有些不安。晚来无事,将“书生活”一一搬过来,填空,聊解饥荒。
   第一篇,是《小王子》的读后。
  
   当大人还是孩子时
   2010-09-16 by:szknife
  
   现在才读《小王子》,实在应该感到脸红才是。关于王子的故事,太多了,以前竟然没有将最经典的这一本从书堆里分辨出来。如今记住了,是法国人圣埃克絮佩里1943年的作品《小王子》。所有以“王子”命名的书里,还有能超过这一本的吗?
   书的开头,关于那幅蛇吞象插图的故事,便让人怦然心动。我喜欢这样的故事,它会让人永远记住,反复回味。“我”画了那幅画,所有的人都说,那是一顶帽子。于是,什么也别说了。那些严肃的大人,他们根本不能懂得什么是画。这个故事的隐喻,我想不需要什么说明,大人们一看就明白了。是的,成年人的世界,或许正是如此的不堪。不是吗?在孩子面前,除了难以自拔的自以为是,我们还做了些什么?
  


   接下来的,“我”和小王子相遇了。当“我”一遍一遍地为小王子画绵羊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竟然也像那些大人们一样愚蠢和迟钝。最后,“我”画了一只箱子,小王子终于高兴了,那是他最满意的绵羊。
   然后,小王子的故事,他的星球之旅才正式开始。他造访各个星球的经历,每一个都饱含作者故事之外的深意。每一段文字,都在密集地调动你的脑细胞,让你的思绪纷乱作响。读到狐狸久久地注视着小王子说,“请你……驯养我吧!”,我不得不放下书,缓一缓,让自己能够更顺畅地呼吸。唉,这才是经典的文字啊。
   关于这本书的深入解读,一定有人曾经做过。这一本薄薄的书,毫无疑问可以演绎出数本厚厚的评论。在这里,时间和地点都不适合谈论哲学。我只是想,这本小书,多么适合一读再读。
   记得有人说过,《小王子》不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书。言外之义,书有点深奥,小孩子会看不懂。我倒不这么认为。书里并没有什么晦涩的哲学术语。或许年幼的孩子不能总结出其中的哲理来,但是他们会记得那些故事。故事如同一粒种子埋在心里,不知道哪一天,便发了芽,长出来的,可能是比哲学更深刻的领悟。
   用圣埃克絮佩里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本写给“还是孩子时”的那个大人看的作品。那么,大人们可以试试,自己是不是还有能力回到“还是孩子时”呢。
  


   (《小王子》,圣埃克絮佩里著,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50:39 | 只看该作者
缸是什么东西作者:szknife   标签:书生活2010-11-01 23:50 星期一 晴
   缸是什么东西
   2010-09-20 by:szknife
  
   晚上下班的路上,刚好听到先锋898巧妈王颖的育儿节目,请到一位来自台湾的教授谈儿童的阅读。车开到院子里,熄了火,接着听完才回家。节目里听来的故事,马上就在饭桌上分享和讨论。
   说是有位老师,给学生们讲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接着问,大家怎么看这个故事啊?本来是想引导孩子们理解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吧。没想到,有个孩子问,老师,什么是缸啊?接着,又问,那缸有多高?旁边有没有梯子?司马光个子有多高?石头有多重?最后,孩子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故事是假的!
   教授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非常重要。现在大城市的孩子,真有可能根本没见过大水缸,因为有自来水啊。没见过,他该怎样去在头脑中构想司马光砸缸的情景?如此等等,还真是平时没有注意过的问题。问三三,你当时有想过司马光砸的缸是什么样的吗?三三说,没有啊,我觉得书上的文字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妈妈说,三三见过大水缸啊,四岁时去故宫,外面不是有好多个么。再问三三故宫的大水缸是做什么用的,她却一时间说不出来。妈妈提示,故宫的房子可都是用木头建成的,失火了怎么办?三三想起来了,哦,消防用的,那时候,没有消防水龙头。
  
   饭后闲聊,接着讨论语文课上新学的古诗,苏轼的《赠刘景文》,对这首诗爸爸以前没什么印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读之下,实在不觉得这首诗里有什么妙味。东坡的诗词佳作数不胜数,想不通为何偏偏会把这一首选进小学课本。网上翻查,关于刘景文的资料,查到的不多。感觉上刘景文似乎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苏东坡也挺看得起这人。两人之间的唱和诗很多,这首是其中之一。唱和诗,要么是惺惺相惜,要么是互相吹捧,属于比较乏味的一类。苏东坡把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或许有些人老珠黄的感慨,未必有什么其它的深意。
   还有一篇谈诗话的文章(原典出处未知)说,刘景文是个神人,在山西当官的时候,经常到晋文公祠里去和里面的神偶聊天,晋文公(姬重耳)也时常回访他,关了门在屋里谈笑风生。刘景文死后过了一天,突然复生,起来写了三首关于天宫神仙景象的诗,然后对家人说,我现在天上任职,不再是凡人啦!说完,又死了。三三和妈妈听到这一段,俩人一起哈哈大笑。
  
   课本上接下来的另一首诗《山行》,倒是杜牧的名篇。“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记得小时候老师说要古音xiá,这样才是押韵。三三说,不是,念xié。那么说,现在它回到普通话读音了。三三还考爸爸,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是什么意思吗?爸爸说,因为啊。三三很惊奇,嗯,你怎么知道的?
   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坐”的第四个意思,就是“因为”。举了那首著名的乐府诗《陌上桑》中的句子为例:“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爸爸很好奇的,倒是“坐”的字意,怎么会引申到“因为”上来?今天上午查《汉字源流字典》(289页),结果大致如下:坐(座),会意字,古文是二人相对居处于祭坛(土)前,面对土地神争讼曲直之意。由此引申为“在法庭辩讼”,如“躬坐狱讼”;再引申为“由……而获罪”,如“连坐”;进而引申为“因,因为”。
  
   从司马光的缸,讨论到新学的古诗。三三颇有一些体会。她说,我知道现在的人为什么写不出古时候那样美的诗句了。因为,古时候有的东西,比如说缸吧,现在见不到了啊。爸爸说,是啊。停车坐爱枫林晚,你想想他们坐的什么车,是怎么停的车?一脚刹车踩下去,车就停了?……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50:55 | 只看该作者
想把我读给你听作者:szknife   标签:书生活2010-11-01 23:54 星期一 晴
   想把我读给你听
   2010-09-21 by:szknife
  
   电脑上打出“我读给你听”,耳边突然跳出老狼的那首《想把我唱给你听》。于是找来MP3,一遍遍听。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动。这首唱给恋人的歌,竟然也可以原封不动地唱给女儿。
  
   想把我唱给你听
   趁现在年少如花
   花儿尽情地开吧
   装点你的岁月我的枝桠
  
   谁能够代替你呐
   趁年轻尽情的爱吧
   最最亲爱的人啊
   路途遥远我们在一起吧
  
   我把我唱给你听
   把你纯真无邪的笑容给我吧
   我们应该有快乐的
   幸福的晴朗的时光
  
   我把我唱给你听
   用我炙热的感情感动你好吗
   岁月是值得怀念的 留恋的
   害羞的红色脸庞
  
   昨天收到当当送来全套5册彭懿的原创作品《我是夏壳壳》,翻开第一本《戴牙套的青蛙王子》,一口气读了几十页,猜想三三同学一定会喜欢,于是带回家,向她隆重推荐。
   上古筝课、写作业,忙完已经很晚了。妈妈对爸爸说,今晚你陪三三听故事睡觉吧。爸爸向三三建议,我来给你读《戴牙套的青蛙王子》,行不?三三说,好啊!洗漱完上床,故事开始了。夏壳壳的奶奶当年嫁给了怪兽王子,从此后一心想生个怪物孙子。夏壳壳一出生,就发出了怪物的嚎叫,“Wuha,wuha,gua—gua—gua,bugu——bugu——gu,gu,gatabisibatazhi……”爸爸大声地念出这一长串的怪声,三三腾地坐起来,把书揽过去,两眼发光地问,哪里哪里,我看看,我看看。
   爸爸告诉三三,写这本书的作家叫彭懿,你以前读过他翻译的很多书,但这本是他自己写的。三三说,我知道,《车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还有《狐狸的窗户》,还有《风与树的歌》,《花香小镇》那一套。爸爸也是第一次读彭懿的原创作品,发现他真是很了不起。夏壳壳的这一本,情节精彩纷呈,人物形象和语言节奏也都非常到位,十分符合孩子的口味。
   读完序曲的部分,又应三三的要求,接着读第一章。“我叫夏壳壳,今年开学刚上二年级。从育才一幼到育才一小,我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绰号……”哪里,哪里?三三又坐起来了。她其实早就猜到了,爸爸故意把三年级读成二年级,把“从幼儿园到小学”念成了……这是讲故事的时候,爸爸和三三之间的游戏。
  
   爸爸很久没念书给三三听了。自从幼儿园大班起识字之后,三三便渐渐开始独自捧着书看。即便听故事,也是听妈妈从网上找来的现成的音频。给她念故事的乐趣,悄无声息地丢失掉,爸爸过了很久才意识到。想当初,发现她已经迅速地认得很多字早早地开始自主阅读的时候,心中还暗自窃喜呢。丢了东西不知道,还傻乐,没有比这更让人郁闷的事了。
   无可药救地,爸爸后来经常怀念给三三念故事的时光。想起三三不满周岁的时候,给她读的第一本书《小猫钓鱼》。讲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每次翻到小猫终于钓到大鱼的那一页,她便会用手指着淘气的猫,“哈哈哈”地大笑。这个“哈哈哈”,是爸爸编进故事里去的。于是爸爸很得意,比那只钓到鱼的猫还得意。
   上幼儿园那时候,睡觉前,在昏暗的灯光下,爸爸给三三念《魔法巨人》。巨人出现的街道的名字,总是会变成红宝路。世界各地的小孩子,味道最好、坏巨人最喜欢的,当然是中国深圳的小屁孩。有时候讲到一半,三三走神了,或者不自觉地把手指伸到了鼻孔里。爸爸不动声色,继续念故事,“巨人端着喝着绿啤酒,很严肃地对索菲说,小朋友怎么能抠鼻孔呢?……”三三便不好意思地笑一笑,赶紧把手缩到被窝里去。当然,这也是爸爸和三三经常玩的另一个游戏。讲完故事,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每次三三都会问:魔法时间到了么?爸爸会说,还没有吧,应该马上就要到了,我去把窗帘关严。
  
   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幼小的时候,给她讲故事,那真是一段特别温馨的时光。在一个一个有故事的夜晚,孩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那是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夜晚。我们在给她讲故事,同时也在将自己内心深处温柔的爱,一字一句地读给她听。这样的时光,真的值得好好珍惜。再听一遍老狼的歌吧,将那个“唱”字换成“读”,回味与孩子在一起时柔软的心情,跟着音乐一起吟唱,你的心会变得无比温暖。
   三三,谢谢你让爸爸得以重温到久违了的那种快乐。今晚,我们接着读夏壳壳。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51:09 | 只看该作者
春壳壳作者:szknife   标签:书生活2010-11-01 23:57 星期一 晴
   春壳壳
   2010-09-26 by:szknife
  
   晚上继续给三三念《戴牙套的青蛙王子》。夏壳壳和跳蚤一世找到一只哭泣的癞哈蟆,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他们的同学海妖三颗牙。念到这里,三三小声地请求说,爸爸我好想自己看一会儿!爸爸问,怎么?我念得不好么?三三说,不是。再问,是不是想快点知道后面的结果?三三点了点头。于是书转到了三三手里,她迫不及待地翻起来,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最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才把书还给爸爸。是的,没错,这只癞哈蟆正是可怜的任远远同学。爸爸接着给三三读,她闭着眼睛,很享受地听……
  
   第二天,爸爸下班回到家,三三说,那本书我看完啦,什么时候帮我把下一本拿回来吧!爸爸笑了笑说,我就知道你等不及了。后来怎么样啦,海妖三颗牙变回来了么?三三说,他们去食人妖王国找那个水晶球嘛,后来还把食人妖公主的水晶球给带出来了!
  
   下一本《爸爸变成甲虫飞走了》,放在爸爸的办公室里,要过完中秋节的假期上班后才能带回家。那几天,可是吊足了三三的胃口。一家人出去逛街,三三一路上和爸爸讨论“MS.大癞蛤蟆精•你给我滚出来”和“MR.巨人•你给我滚进来再给我滚回去”这两个可笑的名字,还绘声绘色地给妈妈讲述“摔出一个青蛙王子淘汰赛”的精彩情节。爸爸说,你看你那两颗孤独的门牙,要不给你取名叫“海妖两颗牙”?
  
   终于,昨天晚上,可以读新书啦。《爸爸变成甲虫飞走了》拿回家,三三首先把封面封底的剧情简介仔细看了一遍。睡觉前,爸爸和三三躺在小床,开心地分享了前三章。读到夏壳壳的妈妈追杀打喷嚏的长嘴蚊子,夏门牙说反话夸老婆。老婆得意地说,这样十全十美的老婆上哪去找!三三大笑,哪里啊!根本不是,她比我妈妈差远了!
  
   夏壳壳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爸爸变成了一只星光天牛。故事读不完,睡觉时间到了,爸爸要去凉洗衣机里的洗好的衣服,让三三一个人先睡。三三说,我会做梦的哦!爸爸厉声警告说,不许把我变成甲虫!
  
   爸爸忙完回来,三三还没有睡着。于是两个人在黑暗中回味书中的情节,小声地聊会儿天。爸爸告诉三三,今天又在网上买了彭懿写的另外五本“精灵飞舞幻想小说”哦,也很好看的。三三说,爸爸你应该先给我买“春壳壳”的故事,春夏秋冬嘛!春壳壳、夏壳壳、秋壳壳、冬壳壳,嘿嘿。爸爸想了想说,嗯,有道理。可是啊,说不定在怪兽世界里,夏天是每年的第一个季节呢!没有人规定非要把春天算作一年的开头啊。三三想了想,嘴里喃喃地念道,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啊呀,最后一个又变成第一个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4 04:43 , Processed in 0.08589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