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绘本:彼得的椅子
讲道理基本上对谁都没用,一切从体验开始
妈妈懂得了彼得的内心需求,准确地回应了他,彼得也通过自己的体验,过了心里的一道坎
这本书讲的是看见老大的心理需求
孩子之间的竞争本身是正常的,不要有搞定孩子的心理,不要在竞争关系里去当裁判,否则会被绑架,孩子是务实的
人是为自己好的,这是宇宙法则,出现问题的孩子,是因为环境、土壤出了问题
3-6岁:形成目的品质,对人开始分辨,不要对孩子进行道徳评价
6-12岁:能力的品质,孩子的大脑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青春期,发育大脑前额叶皮层,孩子会关注哲学问题,该阶段孩子对父母建构的世界开始产生疑问,会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成年人眼里的捣蛋鬼,实际上是孩子给自己找到了空间。数据显示儿童医院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好学生
如果给孩子空间,打破重建相对容易。
现场答疑:
1.容器的概念:父母是孩子的容器,老师是教室里学生的容器。好容器第一要敏感,其次要把营养给孩子,把垃圾自己消化。不要说孩子的问题,要说自己有问题,停止挑孩子的毛病。
推荐《每一个善举》
学校霸凌现象的难破在于是一个场,许多孩子的问题在于被场磁化了。
如何打破一个场,一是要系统性的安排活动,其次是学校要有明文规定
2.6-12岁的孩子要不要报培训班?如何报?
要报,不能逆流而上。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给孩子设计,如果推不动就推不动,这就是人性。
哈佛积极心理学揭示,每天坚持手写孩子的三个优点,会越来越温柔
每个人的自我约等于欲望
孩子愿意接触就让他去接触,乔布斯说过,一切没有白学的,不知道的时候,孩子就会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