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11041227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第二讲故事会(墙)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9-6 15:0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依蕊_t0wv0 于 2019-9-24 22:37 编辑

    《看,书中间有堵墙》故事会方案
D02 马依蕊
一. 【故事会主题】自己去做了才会知道
   【地点】百花站站点
   【时间】2019年9月20号
   【参与人数】8名小朋友
   【讲述人】三叶草中级班在读学员 马依蕊
   【物品准备】绘本,电脑,绘本道具
   【延伸活动所需道具】(模拟墙,角色道具)

二:【个人对本书的理解】
1:小朋友所面临的世界和外面世界的不同。
2: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如何去适应或者喜欢新环境。
3:看似安全的地方,其实隐藏着危险隐患。表面看似危险的环境,其实充满乐趣。

三:【故事会目标】
1:带领小朋友理解绘本内容。发掘绘本本身隐藏的亮点。
2: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心去体会,去实践。

四:【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Warm up(3分钟)
目标:活跃气氛,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方式:手指小人来跳水
准备物品:手指小人,雪糕棒做跳水板。盘子装水当游泳池

第二环节:摆出道具墙让小朋友根据这个道具来猜今天的故事内容(5分钟)
目标:过渡到今天讲述主题及绘本
开放式提问:  1: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这是什么?
        2:你们觉得将会发生什么故事?哪个小朋友来讲一讲。
        3:引出绘本,一起了解封面。并进行开放式讨论

第三环节:讲述故事(10分钟)
目标:理解绘本内容
方式:分角色声音表情结合辅助道具

五:【拓展延伸活动】
目标:锻炼小朋友语言发展能力,提升上台展演能力。
延伸活动;说一说,演一演。
方式:① 墙的一边小朋友拿着角色小人,另一边我来配合。可以提问问题,可以根据他们的表演来做配合。
    ② 表演结束让小朋友上台来说一说自己刚才为什么那样表演。

点评

方案设计很细致  发表于 2019-12-23 09:53
12#
发表于 2019-9-6 15:0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依蕊_t0wv0 于 2019-9-24 22:35 编辑

                 看,书中间有堵墙》故事会复盘
D02 马依蕊
时间:2019.09.20
地点:世纪村会所内

【内容简介】
看书中间有堵墙》讲述了被书中缝一堵墙隔离了两边的故事。书上文字告诉我们,书的中间有堵墙是一件好事,因为“墙让书的这一边不受另一边的威胁”。但画面却与文字感觉不相符合。可以看到,他所在的这边的世界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大鱼吃小鱼,鳄鱼吃鸭子,海水上涨快要淹到小骑士。怎么办?在他进退两难时,墙那边一直被描述成的可怕的“食人怪”竟然把小骑士拎了起来,成功解救了小骑士。小骑士到了“危险的”这一边。墙的这边,大鱼吃小鱼的画面仍在继续;而墙的那边,小骑士来到了食人怪的世界,碰上了热心善良的食人怪,并且被其邀请游玩他们的世界。刚开始,小骑士还在犹豫着;但没多久,他就跟随食人怪重新认识这边的世界。小骑士开心地和食人怪、犀牛、老虎以及猩猩快乐地生活着,玩耍着。     
【作者绘图简介】
乔恩.艾吉美国著名作家,插画家,剧作家,作词人,从小喜欢创作图画书。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图画书,并视桑达克为自己图画书创作上的点灯人,作品充满了智慧与想象力。风格温馨,自成一格,获得许多荣誉。

绘本创作背景
《看,书中间有堵墙》因为乔恩.艾吉的玩笑式吐槽,觉得书本中缝是最让他感觉不好的存在,中缝总是让一本绝美的图画书变得不够完美,作者能够在这个不完美中获得灵感,把书的跨页设计成一堵墙,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于是一本书两个世界的奇妙组合就诞生了。
【故事会流程】

1. 故事讲述

a) 摆出积木墙+问题互动导入:
1:哪位小朋友能告诉我这是什么?
2:你们觉得将会发生什么故事?哪个小朋友来讲一讲。
3:引出绘本,一起了解封面。并进行开放式讨论
可以适当察封面人物表情,为什么小老鼠和他们不一样的表情来增强小朋友的好奇心及兴趣点。

b) 故事讲述,引导孩子了解到绘本内容与画面解读。观察小骑士,食人怪的表情变化

c) 考虑到这本绘本的特殊性,PPT无法展示出墙的效果,所以讲述以小听众坐在积木桌正前面听,主讲人在积木桌后面听的形式进行。

2. 延伸活动:

a)先让列举出两个人物, 小骑士及狮子,问小朋友哪个愿意上台来演绎绘本
内容,主讲人当食人怪及旁白。根据小骑士的反应来引导故事继续进行。
    b) 小朋友表演结束之后可以说一下自己最希望成为书里面哪个角色,为什么想成为他。

【准备材料】
1. 积木桌
2. 雪糕棒人物模型
3. 小话筒
活动记录与总结做的好的及需改进部分罗列】
开场:
一:用手指小人跳水来做开场,小朋友都很开心,觉得充满趣味,特别是小人跳在半空中之后,小朋友非常配合的叫,好像都在替小人捏一把汗。这个小游戏是以前上课为了吸引小朋友注意力自创的,本次故事会前表演了三次,小朋友特别喜欢。
比较好的:这样的方式开场,小朋友很喜欢,并且很快能投入到故事会中,之后让他们回答问题及上台特别积极与主动。基本上是正常故事会比较大的亮点。观看的家长也觉得这个方式很适合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需要改进的:
1:墙是用乐高积木块堆起来的墙,在乐高积木桌上,桌子特别重,当时开场前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就没有挪走桌子,小朋友一进入会场之后,有几个不听指挥开始玩我垒好的墙,多亏现场的家长比较给力才阻止了一场“儿童拆迁队”。
2:匆匆忙忙之中就开始了开场,现场拍照的家长也没有来得及拍下开场互动。
3:手指小人来跳水小朋友是很喜欢,但第一次玩的时候有的人没有静下心来,所以比较尴尬。后面第二遍第三遍效果很好,满场都是比较紧张又有趣的氛围。
二:绘本引入
1:引导小朋友观察积木垒的墙,每个小朋友看到这个说你认为这个是什么?
2你们觉得将会发生什么故事?哪个小朋友来讲一讲。
3:引出绘本,一起了解封面。并进行开放式讨论
做的好的:小朋友因为有之前的开场,所以很踊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的展开想象,有的说来了一个大坏人把墙推到了,有的说可以越累越高,一直可以到天花板,当时小朋友参与热情度很高,家长看到互动性很强,都很开心。

需要改进的:
1:积木墙可能没有装饰,小朋友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基本上异口同声的说这个是积木,是乐高。有的还说是高迪的家
2:因为之前没有把人偶拿出来所以小朋友天花乱坠的想法很难拉回到跟绘本内容比较接近的。
3:讨论绘本封面时,几个小朋友没有说出来,就引导他们说了你看到的是什么物品,是什么颜色的(故事会后一回想,觉得这个引导方式简直太弱了)
备注: 绘本讲述过程中,有两点可以短暂插入小问答:
1:等等,什么情况这一页。引导小朋友看书的左侧,问他们 是什么情况。
大家基本上回答一致,就是水越涨越高,快要淹到小骑士了。
2:“快来,我来带你逛一逛”的下一页,是小骑士看着小朋友们在做思考状,这会问小朋友如果你是小骑士,你会跟食人怪走吗
绘本在引入前及过程中有加入讨论及互动,所以绘本结束之后没有让小朋友说太多关于绘本的内容。
课后延伸
绘本结束之后将人物模型拿出来,引导小朋友来做书里面的小角色进行 个人展示,主讲人做食人怪,两个两个小朋友上台,分别扮演“小骑士”与“大狮子”
来演绎书里面的内容。

做的好的:个别大的孩子可以自己加入词语例如:我才不要过去那边看看呢,那边有食人怪,主讲人就举着食人怪的模型趴在墙的一边。将书中的几个环节可以演绎出来。

需要改进的:小点的宝宝上来就拿着那个模型在玩,也不会说太多词语,这个比较尴尬。引导的话也是问了这个,另一个就在玩,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
【故事会目标实现程度评估】
故事会目标:
1:带领小朋友理解绘本内容。发掘绘本本身隐藏的亮点。
实现程度评估:
绘本讲述过程中问了两个问题(详见二:绘本引入的“备注”)1:小朋友很好的发现了绘本中左图的水越涨越高,而且水里的出现了大动物吃小鱼这一细节:2:食人怪的表情变化从一开始看似很凶到后来哈哈大笑的表情,其实食人怪是一个乐于帮助人的“大家伙”3:书里面的小老鼠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三个点是引导之后小朋友发现的。当时这本绘本很多细节家长都表示没有看出来,小朋友说出来后家长欣慰又惊喜。

2: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心去体会,去实践。
实现程度评估:
在绘本结束表演来讲自己想要变成哪一个人物时,当时有两个男孩子说自己要变成食人怪,因为其实他一点都不可怕,他帮助了小骑士。抓住这一点就引导小朋友知道自己去做了才知道是不是真的,而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大爱曾老师的风格

点评

A很有巧思的墙,我给你点赞  发表于 2019-12-23 09:53
13#
发表于 2019-9-10 16:33:42 | 只看该作者
G03 齐花丽
《看,书中间有堵墙》故事会方案:
时间:2019年9月8日下午14:30-15:30
地点:家里
主题:拆掉思维的墙
主讲人:齐花丽 13428776902
绘本名称: 看,书中间有堵墙
招募年龄:成人
形式:领读和讨论

活动流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墙,这些墙的作用是干什么的?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墙的书,简单介绍下书名,作者和看下封面图片
二、共读:
提出几个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开始阅读:
1、        小男孩在刚开始时发现了食人兽吗?
2、        书中的水是怎么来的?
3、        犀牛,老虎见到小老鼠后为什么要跑?
4、        你发现了哪些好玩有趣的小细节?
三、共读结束后,大家一起进入讨论环节,在讨论中的过程中,可以就一些新的问题展开讨论;
四、延伸:
就此本书,你觉得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有新的看法或者有新的观点?
如:1、你认为对的一定是对的吗?即使你眼睛有看到?
2、如何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如果长时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当危险来临时,未必有小男孩的好运降来;所以,我们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探索未知领域;
3、小男孩全服武装,小老鼠很弱小,但掩盖不了小男孩的不自信
五、延伸活动:
拆掉思维的墙,六顶思考帽

点评

方案设计很细致  发表于 2019-12-23 09:54
14#
发表于 2019-9-10 16:4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oyceyoyo 于 2019-9-10 17:03 编辑

G03 齐花丽
《看,书中间有堵墙》故事会复盘:
     9月8日下午3点,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一点开始了我们的共读讨论会,一共来了5个成人,加上我6位。朋友们的参与性很高,也很积极,大家看的点也很新奇,谈论的话题很广泛,从审视自己到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甚至婆媳关系,可以说把书中的这条墙延伸到了方方面面。
      另外,很欣慰的是我们谈论完毕后抓了几个孩子,看了这本书,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觉得有趣或者解答一些问题,孩子们的角度和我们有点出入,很有意思的。
       导入环节,我问大家世界上有哪些墙?这些墙有什么作用?城墙,长城,主要是用来御敌的。我补充柏林墙,翻墙等都是有差不多的作用,然后我引入本次要讨论的书。
      在导入环节,一方面,我的语速过快,导致大家没听清楚我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感觉植入墙的问题有点生硬,如果开场先介绍书名,再来讨论墙的问题,会不会柔和一点呢?

       开始共读,考虑到大家都是成人,我没有先抛出问题,而是分组,让大家在15分钟内先看一遍电脑PPT或者书本,看完之后直接切入问题。
1、 小男孩在封面中,发现了食人兽吗?
有人说没有发现,因为小男孩的表情很淡定的走过,我翻到了其中的一页,小男孩爬到梯子上补砖头时自言自语说,墙那边有食人兽,很危险。这会不会表示他已经看到了食人兽?
有人认同,但有人立马提出,小男孩确实没发现食人兽趴在墙头上,他之所以知道墙的那边有食人兽,可能是他的父母告诉他的,他们代代相传,墙那边有食人兽,很危险,所以小男孩就有了这样的认知。类似各种古老的神话故事,代代相传下来,形成约定俗成的共识。
反思:在抛出问题时,作为领读人,要牢记不要用肯定的语气说出你的看法,要让大家参与讨论进来。
2、 水是从哪里来的?
有人回答是雨水,但很快被否定了-书中并没有下雨。
有人回答是尼尔尼诺极端天气的出现导致了海水泛滥,漫了过来,经过河流,带来了鳄鱼,食人鱼等,这个大家比较认可;
有人回答是墙上的砖掉了下来,在地上砸了个洞,地下水漫了上来,但无法说出为什么会有各种动物在水里出现,这个脑洞开的比较大,接近孩子们的思维模式了。
我把封面和封底全部打开,展示给大家看,大家一下子看到了小老鼠和它后面的水,对于水是小老鼠带来的,他们不太认可,他们认为小老鼠可能只是看到了危险逃了过来,水可能是鸭子带过来的。
大家都表示,封面和封底打开一起看,他们之前都不知道,以后会用这种方法看。
我稍作小结,讨论没有对错,大家可以任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能说出合理的解释。
小朋友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们一致认为这是自然之水,从海里来的,带来了各种动物,和我们上面提到的极端天气带来的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小朋友认为是墙掉了一块砖,所以水来了,因为砖掉下来后,水才慢慢的出现。
3、 老鼠是如何跨越墙的?
这个问题是其中一个妈妈提出来的。在她的认知中,老鼠是不会爬墙的,那它是如何过去的呢?另外一个朋友说假定墙是粗糙的,这样老鼠就可以轻易的爬过去了。
人的经验会限制认知,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就如我们的孩子,要有伙伴,伙伴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

4、 犀牛、老虎看到老鼠后为什么逃跑?
一开始,有人认为是因为犀牛没见过老鼠,被吓跑了,但结合前面的图片,老鼠的出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被吓跑,那应该第一时间看到老鼠就逃走而非走到面前;
有人认为是因为犀牛看到食人兽来了,所以吓跑了,但其他人不同意,因为它们都生活在墙的这一边,彼此都应该认识,况且书的最后它们一起生活,
提到动态的图片,大家重新翻了这几页后提出了新的看法,小老鼠跑到了犀牛面前,说了一些话后犀牛才跑掉的,结合后面食人兽来了,小老鼠以同样的方式对待食人兽后,食人兽贴在墙上听,发现了危险,救了小男孩,所以小老鼠应该是告诉了犀牛墙那边水来了,危险。
小朋友们认为是犀牛看到老鼠害怕,害怕它钻到自己的大鼻孔里,就跑掉了,而老虎和猩猩是因为犀牛这么大都吓得逃掉了,它们也得跑。
小朋友们的发散思维很棒,由犀牛的鼻孔联想到大象怕老鼠的传说,老虎和猩猩逃跑的理由又符合孩子们的盲从性。
5、 好玩有趣的细节:
1) 鸭子有没有被吃掉?有大人表示被吃掉了,但有其他人反对,因为后面鸭子又出现了;有小朋友表示被吃掉了,因为鳄鱼的肚子变大了,嗯,这点观察的很仔细,有大人同意,并表示最后出现的鸭子可以是另外一只鸭子。这时有小朋友不同意,认为鸭子没被吃掉,鳄鱼的肚子之所以变大,是因为它张大了嘴巴,喝了水导致的。总之,都很有道理;
2) 有小朋友拿着书把墙的右边故事讲了一遍,在她讲之前,我没有给她任何提示,只是问她哪个地方好玩?她就讲了墙右边的故事。
6、 大家发现的新问题:
小老鼠最后一个人在飞奔,可能是它又发现了新的危险,它具有忧患意识,它逃跑后,又会带来哪些有趣的情节呢?说不准这个故事还可以写个续集出来。
7、 书中有蛮多地方引起大家讨论的:
1) 小男孩全副武装,一心认为墙的那边是危险的,这就像当代我们的孩子,被大人过渡保护,接受到的都是成人固有的经验和知识,以至孩子的思维模式固化。成人的思维、经验也是有限的,孩子应当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认知,父母不应当灌输太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形成自己的人生经验,从而去适应这个社会;
2) 墙的两边是不同的世界,你所认为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正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由于思维有差异,立场不同,导致看问题时只看到自己的那一面,很多沟通的问题,如婆媳矛盾,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如果我们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想问题,一定会改善关系,形成一个良性沟通的循环;
3) 水中食物链的出现,预示着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应当满足目前的现状,要未雨绸缪,多多的学习,提升自己,唯有如此,我们才有抵抗风险的能力;
4) 如何培养孩子?这个问题比较广泛。大家都期待孩子有较高的人生目标,并且能达成。但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都认为孩子有爱心,责任心,快乐、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时刻审视自己,对自己也要提出要求。
8、延伸活动中,拆掉思维的墙刚好有朋友有,也看了,表示不错,推荐大家看。

开场.jpg (195.73 KB, 下载次数: 177)

开场.jpg

讨论中1.jpg (184.4 KB, 下载次数: 160)

讨论中1.jpg

合影.jpg (181.71 KB, 下载次数: 199)

合影.jpg

点评

B+一看实施,就知道现场理性探讨的部分很多啊!有意思  发表于 2019-12-23 09:55
15#
发表于 2019-9-10 20:44:38 | 只看该作者
F02故事会方案

点评

?  发表于 2019-12-23 09:55
16#
发表于 2019-9-10 20:44:51 | 只看该作者
F02故事会总结

点评

?  发表于 2019-12-23 09:55
17#
发表于 2019-9-12 21:18:49 | 只看该作者
C06 刘东花   《看,书中间有堵墙》


故事会基本信息
    间:19910
    点:南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工:刘东花
故事会主题:可怕不可怕,试过才知道
    本:《看,书中间有堵墙》  
招募对象: 3-6岁孩子 10个
故事简介:
《看,书中间有堵墙》  
书中间有堵墙,墙的那边是什么呢?
故事会流程
1 是否有热身活动?如果有,是什么活动?请简单描述
开始之前,会给小朋友们放歌曲小视频-《GO AWAY》,会唱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唱出来。

2 以什么样的方式围绕主题讲述故事?比如故事妈妈边讲边与孩子互动or主要引导孩子来讲or角色扮演的方式or……
边讲故事边与孩子互动,提问一些问题。
引导孩子看图编故事。

3 围绕主题,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可能问到的问题有
  • 小骑士为什么要拿梯子?
  • 小鸭子被吃掉了吗?
  • 为什么大怪兽怕小老鼠?
  • 巨人会把小骑士吃掉吗?
  • 小老鼠去干嘛?
。。。。。。。。

4 是否有延伸活动?如果有,是什么?请简单描述
有。 制作一个“黑箱子“,放上一些新奇的玩具,让孩子们摸箱子里的玩具,猜猜是什么。先不说答案,大家摸完才揭晓。
(紧扣主题:可怕不可怕,试过才知道)

5 有哪些设备或材料需要准备?
投影仪、翻页笔

点评

方案很详细,期待看复盘  发表于 2019-12-23 09:55
18#
发表于 2019-9-12 21:3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udonghua 于 2019-9-12 21:48 编辑

C06 刘东花  故事会总结反思

       这是一个在党群中心开展的故事会。当天来听故事的10个孩子,是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孩子。我自己对的这个故事会整体感觉是满意的。同学也觉得故事会和孩子的互动挺好。

         因为孩子们下课后陆陆续续赶来听故事,现场也没有特定的秩序义工帮忙维护秩序,所以故事开场之前有点小乱,我的注意力放在招呼小朋友们去了。开场暖场的歌曲《GO  AWAY》也给忘了。一场故事会,事先登记安排好小朋友们以及有相应的义工帮忙,会大大助力开好一个故事会。

  但这个小小的问题没有影响故事会的进行。通过开场时指着墙壁问孩子们“这是什么?”“你看得到墙的那一边吗?知道那里有什么吗?”等问题以后,再导入故事。图画部分一环扣一环,孩子很快就入戏了。整场故事会通过提问环节,孩子描述画面等方式,互动非常好,孩子们都很投入。

  故事会的拓展活动“摸黑箱”更是把故事会推到了高潮。孩子们纷纷说:“哎呀,我都等不及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很强烈,让我感到很欣喜。故事会拓展环节也是故事会非常精彩,孩子们非常期待的一部分,精心设计的拓展活动给故事会一个圆满的结束。所以每次故事会的拓展都要用心思考,设计符合主题的活动。

          读这个绘本时,我觉得这个绘本有点深度,怕孩子们不好理解。即使到了要讲故事的前一刻,我还是有点忐忑,拿捏不了。可是在最后落实的时候,小朋友们对这个绘本的兴趣很高,很投入地观察图画,回答问题,编出动听的故事内容。所以整个故事会的互动性很好,孩子们明白绘本讲什么。儿童看绘本的能力,永远不能低估。而我们成人要学习的是如何更好地站在儿童的视角看绘本,学习像孩子一样欣赏绘本的精彩。

  故事会是故事讲述人对绘本的阐述和理解的直接体现。绘本深不深,难不难理解,那都不是问题,就看故事讲述人如何深入浅出地表现故事。每一个故事,尤其是故事性不强,或者道理比较深奥的故事,都是对故事讲述者能力的考验。在这场故事会中,这一点让我感受很深。

  在故事会过程中,如果适当放合适主题的儿歌,也会有助于提高故事会气氛。这一点我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每次讲完还继续嗨,和孩子们合照也很容易就忘了。


点评

B+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发表于 2019-12-23 09:56
19#
发表于 2019-9-13 08:33: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赖丽君 于 2019-9-13 08:35 编辑

看,书中间有堵墙》故事会方案
【活动主题】可怕不可怕试过才知道
【活动用书】《看,书中间有堵墙》
【活动时间】2019921日(星期六,1500—1600
【活动地点】新桥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
【参加人员】3——6岁年龄段的孩子 10——15
【故事妈妈】甜甜圈老师(我本人)
【摄影义工】周莹
【准备材料】“百叶窗”大白纸  小黑箱(里面放置各种小道具)
【注意事项】请务必准时参加,保持会场安静, 谢谢合作!
【故事会方案】
    一、开场及导入
    1、自我介绍,然后介绍三叶草故事家族
    大家好!我是三叶草故事家族的故事妈妈甜甜圈老师,三叶草故事家族是深圳市一个亲子阅读公益组织,是优质儿童阅读推动者,拉近孩子和好书的距离,让阅读成为个体终生受益的生活方式。
    2、表演小默剧
    走着走着撞到一睹墙。然后引出故事——从前,在一本图画书里,一群大大小小的动物和一个食人怪东游西荡,过着快活自在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不知是谁,居然在书的中间砌了一道墙。这下子,动物与食人怪课郁闷了,因为被墙挡在了一边。只有一个小骑士很开心,因为这堵墙让他感觉很安全,他不会受大型动物的威胁,也不会被食人怪吃掉。嘿,你瞧,墙上掉下一块砖,小骑士搬来梯子准备补上。

    二、故事讲述
    这本书的文字较少,讲述的过程主要引导孩子根据图画上的内容去猜测故事情节,去想象。因此,在讲述过程中,设计了以下问题:
    1、小鸭子被吃掉了吗?猜猜它是怎么跑到墙的另一边去的?
    2、为什么动物们看到小小的老鼠会这么惊慌这么害怕?
    3、小老鼠在向食人怪鞠躬,它可能在和食人怪说什么?
    4、到底墙的哪一边是安全的?哪一边是危险的?
    5、结尾:小老鼠可能要去干什么?

    三 、故事延伸
    1、克服“可怕”
    让孩子们分享自己认为可怕的东西或者事情,故事妈妈负责迅速写或者花在纸上,形成“可怕九宫格”。最后,一拉提前设计好的“百叶窗”机关,纸上的“可怕九宫格”图案全部不见,变成“勇气娃娃”。
    2、体验“可怕”
    拿出小黑箱,里面放毛毛球、彩泥、鸡蛋等东西,让孩子一个个去摸,锻炼孩子的勇气,同时引导孩子,可怕不可怕,试过才知道。

点评

方案设计很细致  发表于 2019-12-23 09:56
20#
发表于 2019-9-13 08:3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赖丽君 于 2019-9-24 23:37 编辑

C02赖丽君
让孩子讲吧
                            ——故事会《看,书的中间有堵墙》实录与总结
  
    这堵“墙”最近就像一个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可真是让中级班的妈妈们伤透了脑筋了,而你又必须跨过去,征服它。
                                                                                                      
    为了征服它,所以周五下午,我在班级里给孩子们讲了这个故事。与其说我讲,不如说是孩子们讲。因为这本书加起来不过100字左右,我不知道怎么讲!面对二年级的孩子,以及明天图书馆那群3——6岁的孩子,我不可能去告诉他们“凡事未必”“打破思维的墙”。那怎么办?我试着先让班上的孩子告诉我答案。
    孩子们听到要给他们讲故事了,一个个在座位上激动又努力地抑制住,但我还是听到了一声声窃窃私语的“耶”。
    我出示绘本中的一页页图片,问他们看见了什么?随着书页翻过去,让他们告诉我墙的两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把我所有的疑惑都变成了引导,我想,孩子会告诉我——
        
     一、 关于哪边更安全
    “你们觉得哪边比较安全?”
    其实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心里的预设答案就是左边安全,因为右边有大型动物啊,孩子们的固定思维就是这些动物很可怕。
    果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觉得左边比较安全,因为右边有很多猛兽。
    然后还有孩子在拼命举手,暗示我他们有不同的想法。
    “我觉得墙的右边安全,因为墙太厚了,等小士兵把墙不好,他们肯定推不倒。
   “我觉得右边比较安全,因为右边的动物们想要把墙推倒,在左边的话小士兵可能会被砸死。”
   “我觉得左边比较安全,因为动物把墙推倒的话,他推的是下面,上面的砖头会向右边倒,最后可能会砸在自己身上。”
    哇!同样是推倒墙,孩子们的思考也是不一样的。
  
    二、关于右边的野兽们的行为
    这三只巨型动物想做什么?
    “他们想推倒这面墙。”
    “他们想一个踩在另一个的身上,跨过墙去吃掉小士兵。”
    “他们可能想跨过墙去看看墙的另一边有什么,想去那边玩。”
    他们为什么蹲在犀牛身上?
    “因为老虎在和猩猩商量要用什么办法去到墙的那边。”
    “我觉得是因为猩猩想要推倒墙,而老虎想要爬过去,他们吵架了。”
    “我觉得可能是他们一直推,老虎累了,要休息。”

    三、关于那只把三只巨型动物吓到的小老鼠
    当这只小老鼠已出现在墙的右边时,孩子们马上尖叫:“老师,那里有一只老鼠!
    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说:“我们不是学过老鼠嫁女儿吗,老鼠会打洞,老鼠可能最后会打洞去到墙的另一边。”
    然而,下一页就让大家意想不到了,为什么巨大的犀牛、老虎、猩猩会害怕小小的老鼠呢?
    “因为犀牛刚好想到了好主意,然后小老鼠本来是在犀牛的肚子下面,突然出现在犀牛的眼前,就把它吓到了,所以叠罗汉就倒了。”
    “老鼠会钻墙,而猩猩和犀牛他们都不敢去墙的另一边看,他们怕老鼠钻了墙墙就倒了。”
    “他们怕老鼠钻到他们的耳朵里面。”

    就在我正兴致勃勃地听着孩子的想象在叙述着同一本绘本的100个不同版本时,下课铃声响了。好吧,我们下次继续探讨吧。
    不过,在这半节课中,孩子们让我确定明天小童故事会的计划,那就是,让孩子讲吧!
    每个孩子,曾经都是作家。
                                    
  
    第二天的幼童故事会,如期而至。
    基本流程与方案一致,三四岁的孩子对绘本中的小老鼠、小鸭子、小士兵和食人怪充满兴趣,不过低龄儿童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观察书中每页的变化上,对于各种猜测的想象当然没有二年级孩子来得丰富,但是,却也在言语中看到了童真。
    尤其当我问:“墙的左边有水,墙的右边有猛兽,你们觉得哪边比较安全?”有一个孩子说:“上面!”哈哈,没毛病!
    最后加入的小箱子摸物品也得到了所有小朋友的喜爱。不过,不得不叹口气,图书馆这种人员流动的故事会,和班级故事会,有很多的不一样。对于很少小童故事会经验的我,确实是个挑战。
    一 、开场时电脑出现了一点问题,在工作人员修理的时候,小
朋友们就开始跑动、聊天。幸好!我准备了《跳花墙》的儿歌,带着他们结合手势念了两遍。所以,一定要储备多点类似这样暖场救场的儿歌、小游戏。
    二、孩子年龄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所以长时间的讨论会使得一部分没有参与的孩子开始坐不住,而现场变成了那一两个每次都抢着发言的孩子的主场了。所以当孩子发言时,总还会听到吵闹声,这个是给我的最大的挑战。怎样和小小的孩子约定?怎样让他们自觉遵守约定,应该在故事会开始前做出规定并且实践几个来回。
    三、在小箱子里摸物品并猜一猜的拓展环节里,孩子们一下子蜂拥而至了,虽然后来在我强调下排了队,但是因为现场孩子接近20个,摸完的孩子就开始跑动了,有点乱。这也让我比较困扰,我应该照顾到现场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有尝试的机会?还是选择一半的孩子上来体验,然后问问他的感受?
    看来,多实践,才是硬道理。


      

点评

B+喜欢你的复盘反思的部分。每个故事妈妈都应该有自己擅长的故事,也许墙会成为你的哦  发表于 2019-12-23 09:5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4 03:59 , Processed in 0.08932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