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茶水清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秋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F组

[复制链接]
12#
发表于 2019-10-9 12:04:19 | 只看该作者
2019(秋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F20 吴凌琳
1课前提问胡解答
  绘本拿回家,是有家长读给孩子听还是让孩子自己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到,一个人胡阅读成长历程分为四层,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其中,基础阅读又分为四个阶段:阅读准备阶段,认字阶段,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阶段,“成熟”的阅读者阶段。您家孩子,目前就处于阅读准备阶段,他还不认识太多字,就算认识了一些字,那些字也只是单个的发音,孩子能够读出来,却不能够理解字与字放在一起,有什么关联,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我们都会鼓励家长和孩子做亲子阅读,一直到12岁,孩子成长的路上,随时需要家长的支持,阅读也是一样。
2,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我家孩子最喜欢《母鸡萝丝去散步》,看标题就知道,母鸡萝丝是全书的主角,散步是里面的动态,按照我们惯常来理解,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路上,一定会发生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或者说,一定会有很多有创意有互动有知识性的内容,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母鸡萝丝,在整本书里,只做了一件事,出门散步,昂首挺胸地散步,它在院子里走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发生食物回家吃了晚饭。我那次在讲完这本绘本后设立了一个环节,让孩子扮演里面的配角(小青蛙,小老鼠,山羊,土拨鼠),让她在不同的场景告诉萝丝它所看到的发生的一切,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表达力,还在第三幕剪切了一段小鸡和狐狸的音乐,我演母鸡,孩子演狐狸,排了一个音乐剧,讲述母鸡萝丝再次出门的忐忑以及与狐狸斗智斗勇的情形。孩子玩的不亦乐乎,后面每次讲起这本绘本,孩子都会哈哈大笑,我们家的家庭氛围是,我每次会陪孩子玩绘本,有吸毒的游戏和互动,且不管她学到了多少,我们在绘本中,获得了许多的乐趣,这就是我要的。
13#
发表于 2019-10-9 12:53:29 | 只看该作者
201902F12王黎
1、课前提问的解答;
每次给孩子讲故事,没念完孩子就翻书,是否需要打断孩子?
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孩子而不是书,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用两套语言体系看书,大人用文字的语言看书,而孩子用图画的语言看书,一眼看到画面信息已然了解到整页的内容。亲子共读的过程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共同完成的美好时光,要看孩子最想读的地方是什么,他最关注的点在哪儿,在孩子的关注点上打开故事。
2、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家庭书《猜猜我有多爱你》,爱是什么,爱长什么样子,爱可以量吗?特意去百度了爱的定义:爱是指喜欢达到很深的程度,继而人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类主动给予的或自觉期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可是,就像书里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发现的那样;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之所以选这本书作为家庭书,因为家就是爱的港湾,小的时候家就是孩子的一切,爱家人爱孩子,爱的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家里。
家庭文化:家是愉快的,和谐的,包容的地方,家人彼此支持,彼此相依,共同成长。
14#
发表于 2019-10-9 13:20:37 | 只看该作者
201902F26 黄金萍dawa

1.课前提问解答。

          绘本的作者就是用儿童观来写作,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儿童观来更好地理解一本绘本?
学习了李迪老师的课,才知道原来儿童对整个家庭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那么大,每个社会都在关注儿童的发展,儿童观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那么要有更好的儿童观,首先就要对儿童更深入的了解,了解儿童的需求,他的喜好,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优秀绘本阅读和亲子共读,通过多次反复的阅读、作者的意图揣摩,加上与孩子亲子共读时的沟通,从孩子身上学习这种儿童观。



2、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家庭书《14只老鼠洗衣服》(系列) 这是我们家老大早最喜欢的绘本, 一直保留下来到老二的出生,然后老二现在也非常喜欢它。惊喜李迪老师在课上也提到了这套书,10这套书上面,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分工、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敬老爱幼等等这些家庭文化传统,也在慢慢的渗入我们家庭中。而书中有很多有趣好玩的童真细节,也让我的心也柔软起来,跟着孩子们进入一个温馨幸福的世界。

         我们家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伯伯家离得不算远,孩子们从小一起玩长大,过年过节必聚。团结互助、敬老爱幼在我们的大家庭中是重要的。过年过节一大家人一起做饭聚餐,分工合作,爷爷奶奶是座上宾,是大家尊敬的对象,小弟弟小妹妹是哥哥姐姐爱护照顾的对象。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了,要尊敬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盛饭盛汤,爷爷奶奶的教诲要听,不能顶撞。要爱护小弟弟小妹妹,跟小弟弟小妹妹争抢玩具、大人忙的时候要主动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等等。
         至于我们一家4口的小家的家庭文化,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会常说出口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的。的一些我们没有建立起来,也是听了李迪老师的课,才知道有家庭文化这一说。我们夫妇都很赞同让孩子们行万里路来认识感知这个世界,所以会带孩子们去很多地方。但是我们却没有做到读万卷书。反思我们成人自己没有固定阅读习惯,也没有做好家庭文化的引领。以后要注意在这方面做一些事:带领孩子做族谱,做家庭旅游纪念册,在孩子面前学习(平时的学习都是等孩子睡着以后),让孩子看见我们父母也在学习,创造一个书香家庭氛围。另外全家出游时要加入更多些孩子参与的环节,等等。
15#
发表于 2019-10-10 14:25:42 | 只看该作者
F22  吴小玲
1、课前提问的解答:每次跟孩子一起看书的时候,文字还没有念完,孩子就急于要翻下一页,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在反思自己,平时跟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事实是在我急于讲完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是会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让他们没有时间欣赏和交流。直到听了李迪老师说的:“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孩子,而不是这本书!当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他和你的这种不同步,是因为他在用两套语言体系来看这本书,你在用文字的语言看这本书,他在用图画的语言看这本书。”之后讲绘本故事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孩子们的感受,发现孩子们阅读的更快乐,能更好的融入整个故事情节了,这个结果也许就是对这个问题很好的解答。
2、寻找你的家庭书
  从我家孩子一岁时起,我和先生就开始给她读一些绘本,就如讲故事一般,让她从小就有了回家看书的习惯,在纸张翻阅的过程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不同年龄段孩子喜欢的绘本都会不同,某一个时间段她最喜欢的那一本就变成了我们全家人一起交流的中心,也就是成为了我们的“家庭书”,我们的家庭书是会根据孩子的喜欢来变化的,没有固定的一本或一类书籍。比如幼儿阶段她最爱的小熊系列《贝贝熊》,比如大一些看完动画版《海底小纵队系列》书籍,比如现在一年级时段的《陪孩子一起读古诗》。只要适合孩子,就能成为我们家的家庭书。
3、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一直知道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家庭教育,也深知家庭中的阅读文化是培养孩子最好的地方,我们家的家庭文化很简单就是阅读文化;每次跟先生开玩笑说,如果生活中我们遇到难题了,就去书中找答案吧,如果教育遇到困难了,就去书中找到方法吧。因为陪伴孩子阅读,我们一家人越来越少地依赖手机了,也越来越少看电视了,很多时候是一方陪伴孩子阅读,或是各自选好自己的书安静地翻阅,享受家庭中最和谐最惬意的时光。
16#
发表于 2019-10-10 15:15:13 | 只看该作者
F31+袁曙红
寻找家庭书,说说家庭文化


当看到这个作业题时,有点蒙圈,因为虽然亲子阅读有了这么多年,没有考虑过家庭书,对家庭文化这个话题也有点无从下手去谈论。静下心来,再把李迪老师的讲座重新听了一遍,思路慢慢的清晰起来。


回顾一下这些年来的亲子阅读,最开始给老大开始亲子阅读时的初衷----培养他的阅读习惯,让他爱上阅读。当时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没有具体的方法。自己在网上买了一堆小孩的书,当时流行的下面这些书,主要还是重点在小孩认物识字上。

后来,机缘巧合下,听朋友说起了小S力荐的一本书----汪培珽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从这本书里接触到了绘本这个东西。因受这本书的影响,为后来舍得剁手购买绘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看了这本书后,不再买那种粗糙的早教书,开始购买绘本。因单本绘本价格确实高,所以在当当上选的时候,经常选的是那种套装书。


又是一次巧合,在网上听了台湾插画家姬炤华的讲座《别让庸书毁了孩子----图画书为何如此重要》。明白了选择绘本也是需要选择有“质量”的绘本小孩,初步了解到了什么样的绘本是庸书,什么样的绘本是好书,同时也有了深入了解图画书的想法。


于是给小孩买的绘本也更加集中在图画书了。为了深入了解图画书,也购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如《朗读手册》、《为爱朗读》、《阅读与经典》等等。同时也接触到了三叶草、彩虹花和爱阅公益这些阅读推广机构。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给小孩亲子阅读的时候,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成长。


虽然后期也读了很多有关图画书的书籍,引导我进入这条路的还是《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做我们家的家庭书。也许这本书讲图画书不是最专业的,但是这本书里满满的都是爱。作者说没有爱,一切免谈。她认为全部的养育、教育,甚至自信,都奠基在“爱”之上。细细想想亲子阅读这一路以来,有时真的更让我们兴奋,让我们感动的不是绘本本身,不是孩子通过亲子阅读学到了具体的知识,而是我们亲子阅读时相互的陪伴。直到现在我家老大7岁了,尽管他能够自主阅读了,但是他还是喜欢我给他念故事,甚至还是喜欢坐到我的怀里让我给他念故事。同时,由这一路来的亲子阅读,我觉得我们家的家庭文化是用爱陪伴和终身学习。

点评

B+ 姬老师一直在北京哈  发表于 2020-1-19 18:07
17#
发表于 2019-10-10 22:52: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F05郑雪丹   1如何选择绘本 如何选择绘本,是亲子阅读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成为了大家经常困惑的问题,基于自己亲子阅读4年多,我觉得可以根据两个方面选择绘本:一、根据孩子;二、根据绘本。 一、 根据孩子,包括4个方面,1、根据孩子的阅读阶段来选书,当孩子还没建立阅读习惯时候,孩子对书可看可不看的时候,如果这本书有趣,书籍吸引到孩子,就可以选择这本书。当孩子已经建立起了阅读习惯的时候,书籍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时候,根据孩子的探索点和好奇点来选择书籍。2、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来选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能力不一样,低幼的孩子可以选择图大,只有一张主图的,文字上重在重复,有规律。大龄孩子可以选择有复杂背景图的,文字上重在有多条线索的。3、根据孩子的成长点,孩子成长中有很多个成长点,也就是敏感期,根据敏感期的需求点来选书,找到阅读中的关联,孩子会主动去阅读。4、根据孩子的喜好来选书。关注自己的偏好,选择他喜欢的绘本,孩子会更喜欢阅读。  二、 根据绘本,也包括4个方面,1、一本好的绘本,它的儿童观一定是符合儿童本位,如果绘本里只是说教和不尊重孩子心理,那一定属于好绘本。2、选择绘本可以看下绘本的图画,好的绘本是靠图画就可以为孩子解说整个故事。3、选择绘本也可以读读这本书的文字,如果它的文学性好,就是不错的绘本。4、选择绘本也可以看得奖,类似被评为美国凯迪克大奖、国际安徒生大奖、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的绘本都可以选择。5、看绘本的作者和画者,目前有很多好的绘本大师可以选择他们的绘本。6、  2、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对于家庭书,目前我家还没有选择出家庭书,未来会好好选择一本书作为全家的家庭书,全家一起讨论,形成家庭文化。如果真要选一本家庭书,我觉得应该是《爱书的孩子》,孩子从小爱书,全家也爱书,阅读氛围就出来了。 我理想中的家庭文化应该是敬老爱幼,和睦相处,找到彼此的差异点,相处中不断的磨合出默契,共同营造出健康和谐的生活氛围。

点评

B+  发表于 2020-1-19 18:07
18#
发表于 2019-10-11 10:23: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肖润红 于 2019-10-11 10:28 编辑

F25+肖润红
1、 课前提问
1)都说博览群书,读书就应该读得越多越好吗?
答:读书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首先必须要有量的积累,广泛阅读,可能“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所以,还需要精读,书海无涯,吾生有涯,深入研读喜爱的书籍,真正吃透书的内容,吸收精华,才能真正为我所用。不能笼统地说读得越多越好,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并不见得好。同时阅读量不够,知识面就会很窄。所以,读书需要泛读+精读的结合。

2)每次跟孩子看书的时候,文字还没念完,孩子就想翻下一页,怎么办?
答:孩子天生喜欢图画,读图的速度要快于文字阅读的速度,如果遇到文字比较多的书,孩子很快就看完图了,但家长还没有读完文字的情形经常存在,因为这时候孩子是急于知道下一页故事将如何开展,这时候应该以孩子为主导,尊重孩子主动求知的欲望,跟随孩子的节奏往下翻,如果家长硬是要读完文字,往往孩子就觉得没有耐心,觉得无趣了。家长实在没必要做无趣的阅读陪伴者。当然,如果孩子天生性格比较急,家长又希望孩子有耐心,希望孩子了解到故事的完整性,希望孩子多识字,多读文字,就可以尝试将文字读完再翻页。有时,孩子很着急,我们这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他自己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既锻炼了他的想象力,又培养了表达能力,还会让阅读变得很有趣。

2、 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答:我和孩子一起读得最多的书是《巴巴爸爸》系列,我们都很喜欢巴巴爸爸一家,他们都很有爱,非常温暖幸福的一家,同时,他们关心邻居、关心社会、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喜欢探险、喜欢帮助别人……寓教于乐,一起成长。这些年读过的关于家庭关系、儿童教育的书比较多,每一本都有所长,指导我们在育儿路上一路前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正面管教》。大概在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我和孩子爸爸就学习了《正面管教》,我们运用正面管教的理念、方法、技巧进行育儿实践,四年多以来,我们成为“正面管教”育儿观的受益者,并且相信这些影响是长期有效的。小儿难养,大人管教孩子经常用到的手段是鼓励和惩罚。对照正面管教的四个标准:“和善与坚定并行”、“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长期有效”、“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惩罚不满足上述任何一条标准,只有鼓励符合正面管教的四个标准。关于鼓励,《正面管教》一书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德雷克斯所说的:“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成长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正因为鼓励如此重要,所以在教育和陪伴孩子的路上,我们一直坚持的是赏识和鼓励教育。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继续努力学习父母功课,运用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以期与孩子共同成长和进步。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书可能也会有所变化。
家庭文化:
1)        相亲相爱,为我们共同的幸福而努力
2)        每个人做好自己,互相鼓励与赏识
3)        积极乐观,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4)        坚持阅读和学习
5)        每年都要家庭旅行,拓宽视野,增进一家人的感情
6)        富有同情心,理解和善待他人
7)        诚实守信
8)        幽默有趣
9)        理性思考,开放思维,解决问题
10)       懂得感恩
11)       具有责任感
12)       良好的生活习惯
李迪老师在课中提到他们一起种了一棵树,每年都会去看它,会一起拍照,给树浇水,还会在树上挂上食物让动物们来吃,这种就很有生活的仪式感,特别有纪念意义。一个家庭就是这样,需要有一些共同的期许和记忆。学习了,很受用!感谢李迪老师的倾情分享!

点评

A-  发表于 2020-1-19 18:08
19#
发表于 2019-10-11 10:4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温玲 于 2019-10-11 10:52 编辑

F18 温惠玲
《童年阅读新三观--现代家庭中的儿童观、阅读观与价值观》课后作业:
一、通过课程学习后对一些问题的新认识:
1、亲子阅读,关注点应该在孩子,而非书。
李迪老师在课上讲到,亲子共读,其实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共同完成的一个美好时光。那么我们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孩子,而不是急于完整地读完一个故事。我们要观察孩子的关注点在哪里,他最想要读的地方是什么,我们对于孩子的关注点,对于他的观察,对他提出来的问题,要有及时的回应,我们可以从他的关注点延伸出去,去帮助他深化这种关注。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声音语言、肢体、情绪、表情等的相互影响,就构成了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这才是真正的亲子阅读。
2、阅读与成长
当一个孩子成长为成年人,他必须经过一些阶段。他的个性的形成,他的自我控制力以及延迟的满足感,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扩展,他的生活知识的学习,那在这样一些的过程当中都需要他在童年时建立起来的这样一个自我,那这个自我就会决定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通过书本的阅读来获取这些能力是其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阅读培养了专注力,进而去发展他的思考力。
二、家庭书与家庭文化
我们家人最喜欢的书就是《14只老鼠》。因为这书中的人物关系,生活场景,游戏玩乐都像极了我们自己。我和我先生的原生家庭都是一个大家族,我们都有多个兄弟姐妹。而且以前我们的父母、叔伯,婶娘等都是生活在一起的,一直到小辈结婚后,长辈们才分开来和自己的儿子儿媳一起住。所以我和公公婆婆小叔小姑子一起生活了8年,直到我小叔结婚后,两位老人就跟小叔一起住了。而我和我老公养育了4个小孩,2个女儿2个儿子,虽然我现在只是和老公孩子一个小家庭生活,但我们有4个孩子,平时生活中也像《14只老鼠》里面的一样,父母平时在干活时,大哥大姐会帮忙照顾弟弟妹妹,或者是我们引领孩子们一起劳动,大家分工合作,其乐融融。周末时我们也会带孩子出去踏青,出去野餐,去公园去海边,边走边玩边欣赏。每年也有几次是和爷爷奶奶叔公伯父堂兄弟们一起聚餐一起出游。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都是在温暧的人情中长大,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父母之爱,手足之情。总之,在我们的家庭文化当中,最基本的就是亲情和爱。
1、亲情与爱是我们家中最主要的一个主题,我们家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是一家人,是具有血浓于水的亲人关系,我们做父母的会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爱,让他们知道父母的爱一直包围着他,不放弃不抛弃,我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4个孩子都能真实地感受到父母的爱,都能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们可以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每个人都平等地受到了尊重,自由健康地发展。
2、家族文化需要引领,需要经营。家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的终身老师,那父母就需要身体力行地成为一个学习者,继而带动孩子学习,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我学习绘本,参加三叶草的培训,除了想学习更多的故事技巧,学习更多的绘本知识外,也想让孩子们看见我在学习,让他们知道我一直都在努力。让我们的家不单只是供他们吃喝玩乐的地方,我们的家还是养育他们精神养育他们心灵的地方。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正确的儿童观,阅读观及家族观,孩子们在我们的正确影响下能够产生更强更大的能量去打开更加宽广的世界。
我现在所有的改变,所有的努力,都是因为我的孩子们,是因为他们来了,不但带我重走童年,还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有他们,我才变得更好,谢谢我的孩子们,感谢他们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我们是平凡的一家人,我们勤劳善良,互相关爱,我们劳动、学习,享受自然,快乐生活。我们齐心协力,合作战胜困难,其乐融融。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我们的家是温暖有爱的大家庭。

点评

发表于 2020-1-19 18:08
20#
发表于 2019-10-11 15:38:22 | 只看该作者
F21+吴沈劼

1.课前我提问的解答:
我当时提了两个问题,其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儿童观不一样,那在阅读各种时期或者国家的绘本时该怎么处理?其二:如果我们选择的书,孩子不喜欢看,而孩子喜欢看的书,我们觉得太“暴力”而担心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时怎么办?

这两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一起回答了。
我们家长,应该是孩子优质阅读的引领者。
首先,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观察并了解孩子的特质,以选择孩子喜爱的绘本,比如我儿子喜欢观察花草虫鱼,那我就会选择相关主题的,自然物的画面感较真实的绘本。
其次,丰富的阅读种类体验,更能刺激孩子的脑神经发展。所以,在阅读早期,多引导孩子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绘本,以拓宽孩子的阅读广度。比如不同时空的三观故事,可以起到跨越时空、行万里路的效果。
最后,如果遇到我们不太赞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问答对话等方式,引导其形成较科学的认识,并且去发现孩子之所以选择我们所“讨厌”故事的情感需求。老师推荐了安野光雅的《狐说伊索寓言》好想去看下哈。

2.我的家庭书和家庭文化
趁这个机会,给大家狂推我们家奉为“宝典”的绘本《天天游戏力》系列。在毛豆一岁半的时候,因为我发现我与毛豆的相处方式进入了不舒服状态,即我太强制了而毛豆一直在挑战我的底线,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然后我们单位的心理老师给我推荐了劳伦斯科恩的《游戏力》一书,读罢恍然大悟,并在之后的一年里慢慢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但是我老公和儿子一个没空看一个看不懂,所以这套主角是一名叫“天天”的3岁小男孩和他爸爸妈妈日常互动的绘本,就在毛豆2岁半刚上幼儿园时进入了我们家庭,成为咱全家人的最爱。里面的天天有各种3-6岁孩子惯有的特色,比如不肯好好吃饭,不爱刷牙,不想起床,害怕自己一个人睡等等。然后他的爸爸妈妈就用做游戏的方式来与天天互动,蕴含了镜像、渲染、共情等各种育儿大法,然后我们慢慢地把绘本里的故事运用到了生活中,当儿子不肯刷牙时,我会变成可怕的牙斑菌,而爸爸变成刷牙机器人。当儿子不肯去练跆拳道时,我会与他共情一起吐槽道馆的拖鞋怪。甚至每看一本其他的生活类故事绘本,都会尝试演绎到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的家庭文化,如果要给她起个名字,那大概就是“沟通与成长”。我和我老公从相遇到相爱,不断地为了对方而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我们的感情也在一此次复盘我们从对方那里收获的成长中不断升华。所以孩子出生后遇到的每一次挫折、摩擦,都会成为我们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点评

A-  发表于 2020-1-19 18: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4 09:26 , Processed in 0.083736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