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11041227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第四次故事会(爱心树)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11-26 23:0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向日葵sz17 于 2019-12-14 18:04 编辑

A03吴秀娜《这是苹果,可能是吧》故事方案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活动方案
故事会组织:三叶草横岗站
活动时间:2019-11-20                  参与人数:52人
活动地点:深圳市智民实验学校          召集人:吴秀娜
活动主题:  比较阅读、发现异同       主讲义工:吴秀娜
活动用书: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活动形式:  故事+讨论+绘画         
参与对象:  三年级的学生            
准备材料:1. 现场设备(PPT、翻页笔等)2. 实体书3.  画画要用的A4纸、彩笔
故事会方案:
一、       作品解读:
书籍信息:
作者    【日】吉竹申介      译者 毛丹青    出版社 甘肃省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简介:
吉竹伸介: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个怕生、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后来因为想当一名制作电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艺人,学了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游戏公司,为了缓解压力,常在工作间隙画插画,30岁时出版了自己首本插画集。
在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之后,吉竹伸介40岁时出版了首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孩子能从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乐趣,一个人也可以乐呵呵地读下去。这部绘本获得3000位日本一线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12万日本小学生评选的“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第三名、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由此,吉竹伸介成为绘本界备受瞩目的作家。
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好无聊啊好无聊》《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脱不下来啦》《揉一揉啊捏一捏》等绘本,作品长期位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总销量超过100万册。他的绘本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
译者简介:
毛丹青,旅日华人作家。1962年北京出生,198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从1999年开始双语写作,曾获日本第28届篮海文学奖,其日语作品被多次用于日本大学高考试题,在日本有固定的书友会,获奖著书曾分别由日本放送协会(NHK)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续朗读播放。
故事梗概:
“我”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有个苹果,在这一瞬间激发出对它究竟是不是苹果的这个物体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先是一系列的对苹果的联想,接下来想象苹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它对自己又会有着怎样的想法?它来自哪里?它是否有灵魂、知觉、兄弟姐妹?它为什么会来到我们家?它曾去过哪里?接下来,它又会怎么样?我吃了它会怎么样?
绘本解读方向:
1.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让一颗很普通的“苹果”从外形出发,继而到苹果的前世今生,最后到我吃了,又会怎样……小小的绘本引发的一场小规模的思维挑战之旅,从而认识日本式的“想象力绘本”(“发想绘本”)脑洞大开的思维模式。
2.让大人和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都能生发出探索和思考,形成平等的对话,从而促成良好的、富有弹性、并带有支持性、亲密性的亲子关系。
3.在想象之外,一枚苹果还关联起了儿童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有趣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一个儿童借由一颗苹果,与万事万物共情,激发出人们丰富而多层面的内心感受。
4.从一个苹果学会质疑,从质疑的那一刻起,想象力已经从概念的世界中成功越狱。
5.孩子能从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乐趣,一个人也可以乐呵呵地读下去。
二、故事会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开始一段挑战固定思维之旅。
2、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能力,练习用句式“也许……”来大胆表达。
3、发现阅读的乐趣,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设计:
1.这个真的是一个苹果吗?你认为它像什么?
2.假如这个苹果是有生命的,它会梳一个怎样的发型?它从哪里来?是否有兄弟姐妹?
3.它为什么会来到我们家?它曾去过哪里?接下来,它又会怎么样?
4.如果我吃了苹果会有怎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四、故事会时长:50-60分钟
五、故事会流程:
(一)导入故事。
1. 出示一个苹果,问:这是什么?你们确定它是苹果,而不是其他别的东西?
2. 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去认真观察苹果。
3.我也来听一听这个苹果说了些什么?哦!它说它要给大家带来一个脑洞大开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故事讲述
A、苹果到底是什么东西?
B、与苹果有关的各种想象。(从内部结构——蛋——种苹果——发型——变化。
C、苹果的前世(来自小行星——苹果外星人)
D、苹果的今生(有灵魂——有感觉——有亲人——为什么来这里)
E、苹果去过的地方和准备要去的地方
F、误闯苹果国的遭遇。
G、想像尝苹果的神奇事件。
E、开吃苹果
(三)故事讨论及延伸活动
A、你最喜欢故事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B、你认为苹果还可能会是什么呢?请你试着画一画吧!
C、孩子们上台用句式“也许……”来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画作,表达自己对苹果的另类想象。



12#
发表于 2019-11-26 23:04: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向日葵sz17 于 2019-12-15 17:16 编辑

A03吴秀娜《这是苹果,可能是吧》故事复盘


啃苹果的快乐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复盘

故事会设计灵感:

      从《叶限》这个故事性非常强烈的绘本过渡到《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这样天马行空的作品,确实有点不太好下手,阅读了《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之后,感觉自己还是要采用以问题为引子,激发孩子们大胆想象、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为主。


故事会活动中的复盘:


一、导入和故事的讲述

    这一个故事是在我任教的班级里开展的,由于时间关系,我把故事会分成了两次来完成。导入和第一次故事的讲述是利用上课时间完成的,面对的是一个班的孩子(52人),孩子们面对这样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故事是极其兴奋的,课堂气氛热烈得几乎难以控制。不过,故事会结束之后,好几个孩子都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你什么时候能把吉竹申介的另外那几本书跟我们分享一下呢?这个故事好好玩哦!”

     导入部分,我拿出了一个苹果,问:“这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苹果!”当听到我说:“你们确定它是苹果,而不是其他别的东西?”时,孩子们的表情是千奇百怪的,有的一脸懵懂,在信与不信中不停摇摆;有的跃跃欲试,恨不能立刻冲上讲台啃上一口苹果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则一脸鄙夷,眼神里满满的不屑一顾,似乎在说:“老师,你以为我们是三岁小孩吗?”哈哈,这简直成了人性的试金石嘛!


      在故事的讲述中,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键词:什么东西、想象、前世今生、去过和想去的地方、尝苹果的想象,我把这些词语在黑板上画成了故事地图的形式,带着孩子逐一阅读绘本,我讲的话特别少,而台下的小手们却不停地举着,有时恨不能把双脚也举起来,看着这样的场景,心里真乐呵啊!

     整个故事按地图的形式走下来之后,我问:“故事我们简单地过了一遍,我想问问大家,假如让你再看某一页画面,你最想看的是哪一部分?”大部分孩子都选择了“苹果屋”的这一部分,他们纷纷表示以后想要建一栋这样的别墅。我又接着问:“你觉得还可以在别墅里增加点什么东西会让我们住得更舒服?”有的孩子说要建游泳池,我笑着说:“对!苹果汁游泳池,游累了还可以喝上几口苹果汁,想想就十分幸福啊!”有的孩子说要建车库,这样买的豪车就有地方停了,而且一出门绝对拉风,不但能刮起一股苹果香风,而且绝对能招引来一群群的蜜蜂和蝴蝶!不过孩子们的语言并没有这么出彩,只是他们的想象也激起了我向往不一样生活的那颗蠢蠢欲动的心,自己跟着来上了几段疯言疯语!


三、故事的讨论及延伸活动


在52个人的班级故事会上,我只是讨论了第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故事的哪一部分?为什么?”,排名第一位的是那一幅由苹果种出来的小别墅了,孩子们都能上面的吊床、滑梯非常感兴趣,也想在作者的基础上增加属于自己的创作。第二名的是苹果创造出来的各种发型,孩子们都恨不得能跑上讲台来指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发型。


      设计的另一延伸环节“创作自己的苹果”的活动,我是组织了近十个家委会的孩子来进行活动的,孩子们的想法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从生活出发,创作了苹果闹钟、苹果台灯等日用品,有的男生从军事爱好出发,创作了苹果战车、苹果坦克等军事设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作品是“苹果生小孩”,她是这样介绍的:“也许这是一个“苹果生小孩子”的机器,在这个设备里生孩子一点都不痛!”我点了点头,说:“哇,生孩子的时候闻着苹果,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天使就降生了,你的设计真厉害!”

      一个孩子画了一幅苹果星球的画作,上面设计了“苹果政府”、“苹果学校”等设施,我指了指“苹果核回收站”,问他:“这个苹果核回收之后可以做什么呢?”孩子被问住了,挠了挠脑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决定要帮助他完善这个作品,于是,我问度娘:“苹果核有什么作用?”度娘给我的答案是: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苹果核含有少量有害物质——氢氰酸。氢氰酸大量沉积在身体,会导致头晕、头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根据这一特点,我和他一起想到可以运用“氢氰酸”来提炼一种无公害的农药。这个孩子平时在班级的表现并不是很出色,当他在大家面前分享作品时,大家不约而同鼓起了掌。孩子回家之后,高兴地跟父母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并树立理想要成为科学家,我想这就是赞美和肯定的力量吧!


个人对故事会的反思:

       这一次故事的重心放在了实施“说来听听”这一目标上,孩子们的表现也确实让我惊艳。看来《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这一本书确实非常值得我去深挖。这一次完成的讨论任务只完成了四个基本问题的前一个“你喜欢这本书的哪些地方”,第二个“有没有什么不喜欢的地方”粗浅尝试, “有什么章节让你想不通”和“书中重复出现的固定模式”尚未涉及。在故事教学中,我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说来听听”,只能继续认真地阅读这本有点难啃的书来,加油!


      这只苹果不大好啃,但勇敢尝试后那一份快乐确实是回味无穷的啊!


      PS:在班级完成的故事会,没有请家长或其它老师来拍照,让一个孩子给拍了几张,发现模样真是惨不忍睹啊!只放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其它的都是拓展后的作品,下一阶段还准备上孩子根据自己的作品来写话,期待他们的完美绽放!



1f3383f1194ce64dd8034d5310a9ab2.jpg (140.33 KB, 下载次数: 494)

1f3383f1194ce64dd8034d5310a9ab2.jpg

7bab7d4525b702ba0022fe8520ebc3c.jpg (97.36 KB, 下载次数: 610)

7bab7d4525b702ba0022fe8520ebc3c.jpg

8fdd6135922f792d0edc98119053a9b.jpg (196.88 KB, 下载次数: 466)

8fdd6135922f792d0edc98119053a9b.jpg

73956ba3ef763c99613ff4e575041e5.jpg (137.03 KB, 下载次数: 483)

73956ba3ef763c99613ff4e575041e5.jpg

54327995caaabd620094a296ba65616.jpg (116.74 KB, 下载次数: 458)

54327995caaabd620094a296ba65616.jpg

ac68200953ef4874848ea26eb730bb9.jpg (97.59 KB, 下载次数: 402)

ac68200953ef4874848ea26eb730bb9.jpg

45e5f57a5de495109aed7f69cbe3052.jpg (137.92 KB, 下载次数: 464)

45e5f57a5de495109aed7f69cbe3052.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9-11-26 23:3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I04 于 2019-12-18 18:54 编辑

E07  温玲玲

《这是苹果吗?》故事会方案



活动时间:2019.11.22
活动地点:幼儿园小班
参与人数:30人
召集主讲人:温玲玲
主讲:1人
摄影义工:1人
参与对象:3-4岁
准备材料:绘本《这是苹果吗?》、

作者简介
      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个怕生、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后来因为想当一名制作电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艺人,学了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游戏公司,为了缓解压力,常在工作间隙画插画,30岁时出版了自己第一本插画集。
      在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之后,吉竹伸介40岁时出版了第一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孩子能从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乐趣,一个人也可以乐呵呵地读下去。这部绘本获得 3000 位日本一线店员评选的“MOE 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12 万日本小学生评选的“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第三名、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由此,吉竹伸介成为绘本界备受瞩目的作家。这本绘本以旋风式的速度席卷全球,至今已加印65回,感受下这个战绩。
      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好无聊啊好无聊》《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脱不下来啦》《揉一揉啊捏一捏》等绘本,作品长期位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总销量超过 100 万册。他的绘本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
内容简介
      整个绘本围绕一个小男孩对一颗苹果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展开,获得第6届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第61届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实际上,日本一直有这样的一种类型,围绕一件寻常的物品释放各种脑洞,令人忍俊不禁或是哈哈大笑然后拍着大腿说,“太厉害了!我怎么想不到!”有一种说法将它们归纳为“想象力绘本”或是“发想绘本”,我觉得非常准确。这一类的代表作,比如铃木典丈的作品,《我的神奇马桶》《我和百变浴缸》,以及近年来作者又新增加的一本《我的梦幻被子》。这样的书,与孩子们天然共鸣。

    故事讲述方式
        因本次的讲述对象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所以在讲的时候采用挑选每页的局部内容,跳着讲的方法去描述这个故事,3岁多的孩子听起来不会那么的抽象难懂。

     延伸活动
  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苹果的种类、颜色、味道、吃法等。


14#
发表于 2019-11-26 23:3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I04 于 2019-12-18 18:55 编辑

E07  温玲玲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复盘

这次苹果的故事会是在幼儿园小班开讲的,因为孩子比较小,选择在讲述的过程中我选择了小班孩子懂得那部分进行故事讲述,从开始看封面她们已经很期待了,在讲故事过程中,有些孩子还是会很兴奋不由自主的插话,描述自己看见的内容,虽然讲之前已经强调过问题,然而这些孩子还是容易忘记规则,会站起来跑上来等等,以后小班孩子还是需要多多强调听故事的规则。另外,讲完了她们认识那部分,又觉得这书还可以安排来多一场天马行空那部分的内容,跟孩子讲讲高科技的产物,智能,方便等等,当做是对她们认知的启蒙也挺好。
延伸活动准备的仓促,感觉可以安排做个苹果的手工,也许是涂色,也许是橡皮泥捏造,或者是剪纸。或者可以来个安排小朋友们各自上来说说自己的那个版本苹果的故事,肯定是不同的故事线索,不一样的苹果故事。
面对几个孩子跟面对几十个孩子感觉还是完全不同的,几个孩子几乎可以很顺利的进行故事讲述,但是几十个孩子想让大家都一一听你讲故事,没那么容易,中途有时需要我们去关注走神或者是坐不稳喜欢跑上来指点绘本内容画面的孩子,让大家都能遵守纪律,使故事能继续进行下去。
15#
发表于 2019-11-27 01:17:08 | 只看该作者
G06 袁雯 故事会方案
16#
发表于 2019-11-27 01:17:25 | 只看该作者
G06 袁雯 故事会记录反思
17#
发表于 2019-11-27 08:5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oeywu 于 2019-12-17 17:43 编辑

A07吴丹  故事会方案
好无聊啊好无聊》故事会方案

故事会组织:
活动时间: 2019年12月16日
活动地点: 福田区幼儿园大班教室
活动主题: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绪,和无聊和平共处
活动用书:《好无聊啊好无聊》
参与对象:5-6岁小朋友
参与人数:30位
准备材料: 35份A4纸,小蜜蜂


故事会方案:
1、作者简介:
      吉竹伸介: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个怕生、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后来因为想当一名制作电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艺人,学了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游戏公司,为了缓解压力,常在工作间隙画插画,30岁时出版了自己首本插画集。
      在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之后,吉竹伸介40岁时出版了首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孩子能从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乐趣,一个人也可以乐呵呵地读下去。这部绘本获得3000位日本一线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12万日本小学生评选的“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第三名、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由此,吉竹伸介成为绘本界备受瞩目的作家。
      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好无聊啊好无聊》《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脱不下来啦》《揉一揉啊捏一捏》等绘本,作品长期位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总销量超过100万册。他的绘本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

2、译者简介:
      毛丹青,旅日华人作家。1962年北京出生,198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从1999年开始双语写作,曾获日本第28届篮海文学奖,其日语作品被多次用于日本大学高考试题,在日本有固定的书友会,获奖著书曾分别由日本放送协会(NHK)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续朗读播放。

3、作品大意:
      “妈妈,我好无聊啊!” “你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干!”于是,一个绝·对不无聊的故事诞生了。
      什么是无聊?西瓜虫会无聊吗?盘子里剩下的胡萝卜会无聊吗?世界上第-一无聊的游乐场是什么样?300 个无聊的人聚在一起,会不会变成300倍的无聊?男孩后来高兴地发现:一直想各种无聊的事,还挺有意思的!

4、故事会目标:
(1)认识了解“无聊”这个情绪,
(2)引导孩子观察绘本画面中小朋友的表情动作变化,
(3)引导孩子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绪,和无聊和平共处。

5、问题设计:
(1)无聊是什么呢?
(2)小孩子说跟平常不一样,就很有意思。那么小朋友想到做什么事了?(看图回答。)
(3)只有一棵树和一张凳子的公园有意思吗?你会在上面做什么?
(4)一个人几岁的时候最无聊?
(5)大人无聊的时候会干什么?

6、故事时长:60分钟

7、故事会流程
(1)开场自我介绍,规则约定(2分钟)
(2)一对多的123数字游戏,(8分钟)
(3)绘本故事讲述:(30分钟)
      封面简单介绍书名和作者,出版社信息,引导孩子观察封面人物动作,猜猜封面小朋友在干什么。
      内容讲述:按照书的顺序进行绘本讲述,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在讲述过程中,对书小朋友的疑问向孩子提问。  
      故事结尾引出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的故事,他们因为很无聊,妈妈要求去做点事,他们就去做了,最后发明了飞机。
(4)延伸活动:画出你觉得最无聊是什么事情(20分钟)


18#
发表于 2019-11-27 08:5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oeywu 于 2019-12-18 10:54 编辑

A07 吴丹 故事会总结反思


《好无聊啊好无聊》故事会总结反思

故事会前
      《好无聊啊好无聊》这是一本没故事情节的书,以一个小朋友为主线,因无聊而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无聊的问题来展开想象的一本绘本。故事很无厘头,但又有点意思。面对这种没有故事情节的书,我完全没有头绪,不知道如何开展故事会。
      为找到灵感,在家给5岁半的女儿读了一遍这个故事,想看看她的反应。没想到她笑个不停,有几页,我都不用解释画面,她就自己说得很带劲。故事结束后,我问她觉得这个有趣吗?她立马点头,说很搞笑的故事,嘴巴一直在不停重复着“好无聊啊好无聊”。
      看来有时候是我们大人想多了,其实就按照绘本顺序去给孩子去讲,画面的解读交给孩子去做就行了。
      于是当晚立马联系女儿班主任,确定去幼儿园讲故事的时间。

故事会进行时
      当天下午去到幼儿园时,孩子们正在各游戏区里面玩,都比较活跃。我心里咯噔一下,担心他们待会无法很难静下心来听故事。还好有老师协助,老师让孩子们先去喝水上厕所,然后才坐到位置上等待听故事,期间一直在播放舒缓的音乐。等孩子们都坐下来时,孩子们的状态都平静了很多。
      这次故事会暖场环节,用的是上节课小六老师教我们玩的一对多的123互动游戏。我们进行了3次1,2,3的互动,第三次孩子们明显玩得熟练了。我顺势说:“呀,大家那么快就学会了,而且都没出错了,一直一直这么数数下去,怎么感觉有点无聊了。要不我们换个玩法吧,把2变成爱心手势,加大难度好不好?”孩子们表现得特别开心。于是又玩了两轮升级版的一对多,1,3说,2用爱心动作替换。
      暖场过后,正式引入今天的绘本故事,当孩子们看到封面,好几个孩子就兴奋地念起来:“好无聊啊无聊。”。我顺势接话:“是的,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叫《好无聊啊好无聊》,为确保故事会顺利进行,我希望和你们来个小小的约定……”说好故事会纪律后,就开进行故事讲述。
      在讲到一个只有一棵树和一把椅子的空旷公园是否无聊时,孩子们回答不一,大部分孩子说好无聊,或许受到上一幅图(公园里有很多个滑滑梯,秋千,蹦床)的画面影响,但还是听到两个孩子说也很有意思。于是我请说有意思的两个孩子讲他们的想法。一个孩子说:“可以在上面跑步。”另一个孩子说:“躺在上面打滚就很好玩了。”
      最后在一幅图中,问的是大人无聊的时候会干什么?这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孩子们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场有点不受控。于是我只能停顿了一下,再次提醒小朋友,我们故事会前的约定。大家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孩子说:“我爸爸无聊的时候就是看手机抽烟。”,有的说:“我妈妈无聊的时候就睡觉。”,有的说:“我妈妈无聊的时候就看电视。”听到这些话,我不禁有些尴尬。于是接话:“大家都好清楚爸爸妈妈无聊的时候再做什么,那么下次你看到爸爸妈妈无聊的时候,要不你们带着爸爸妈妈做些有意思的事情吧。”
      故事的结尾,我找了《超级无聊的一天》的绘本里的几个插图做延伸,大概给孩子们讲了一下这个故事。两个小朋友觉得很无聊,于是妈妈要他们去找些事情干,他们想呀想,找了很多不同的东西,最好发明出了第一架飞机出来。有孩子惊讶的问:“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当我回答:“是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两兄弟叫莱特兄弟。”话音刚落,听到孩子们惊叹道:“哇……”
      延伸环节我用的是绘本带的一个画画引申,“画出你的无聊时刻”。

故事会反思
      这次故事在幼儿园面对全班的孩子讲故事,此前评估不足,以为自己的嗓门足够大声,于是没有用小蜜蜂。没想到孩子们的嗓门一个比一个大,后半段讲话特别吃力。以后去幼儿园讲故事或者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小蜜蜂一定得带着。
      在延伸活动时,本来是准备了彩色笔给孩子们画画,但由于老师不允许他们直接用彩色笔画画,得用铅笔。临时改用铅笔画画,期间现场有点乱。下次务必在各个细节,要和老师做好充分的沟通。

19#
发表于 2019-11-28 11:16:37 | 只看该作者
G04陈菊芳

             《揉一揉啊,捏一捏》故事会方案
一、故事会主题:面团
二、 选定绘本: 《揉一揉啊,捏一捏》
作者简介
       吉竹伸介出生于1973年,日本插画家、绘本作家。神奈川县茅崎市人。筑波大学大学院艺术研究系综合造型专业。以插画家身份活跃于童书插画、广告设计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衣服脱不下来》《苹果?可能吧》《夏美变变变》《我造了一个假东西》等。
吉竹伸介在2013年发表处女作原创绘本《苹果?可能吧》。绘本围绕着“苹果”展开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后陆续出版类似的想象绘本如《我造了一个假东西》《接下来怎么办》等。《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获得日本最具影响力绘本大奖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第61届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我造了一个假东西》获得第二届长野县书店大奖当代部门奖。
     2015年出版绘本《衣服脱不下来》,在Twitter等社交平台成为热门话题,并于2016年获得“剑渊绘本大奖”。
    2017年1月截止,四部作品累计销售已达104万册。吉竹伸介成为百万级销量作者。
    最新作品《夏美变变变》,甫一出版即获得第10届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家族のおはなしhonto 排行第一位。

四、故事简介
      看到又软又Q的东西,就忍不住想揉一揉啊捏一捏!揉一揉,拉一拉,再揉一揉。拍一拍,滚一滚,再摇一摇。这是在揉面团吗?请它坐下,和它一起跳舞,把它拉长,一圈一圈缠在身上……读这本书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定要互相揉一揉、捏一捏、抱一抱哦!
五、材料准备
含有三叶草元素的PPT制作,翻页笔。
延伸材料:面粉,盘子,水,橡皮泥

六、故事会流程
时    间:2019年11月24日上午10:00-11:30
地    点:宝安麻布社区
参与年龄:4-7岁小朋友
参与人数:15人
现场义工是请社区的义工帮忙维持秩序及拍照。

流程设计:
1、 主持人:规则约定
2、 自我介绍互动,问小朋友家里有没有玩过面团,做过包子,馒头。引入今天讲的绘本
4、 故事讲述:
封面:引导孩子观察封面,猜一猜小厨师准备要做什么。
    讲述时请小朋友观察每一页绘本的面团变化,以及小厨师的心情。
5、 延伸活动:绘本讲述完,带领孩子们认识怎么从面粉变成面团。把揉好面团分发给小朋友,让他们揉一揉,捏一捏。

QQ截图20191128111607.jpg (21.97 KB, 下载次数: 128)

QQ截图20191128111607.jpg
20#
发表于 2019-11-28 11:1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芳小陈 于 2019-11-28 12:10 编辑

G04陈菊芳
   
《揉一揉啊,捏一捏》故事会复盘

       拿到绘本时,给我们家俩小朋友看了。两人表示很喜欢故事内容,揉面团很好玩。对啊,吉竹申介的绘本就是这么天马行空,脑空打开,故事内容充满童真。我是一个成人都这么喜欢,更何况是孩子呢。
    故事会当天因为喉咙疼声音沙哑到严重变声加上还有点低烧,本想推掉这个故事会。但想到社区早一两周前就招募好小朋友,不能随意让社区取消故事会。在找不到其他义工替我去讲故事的情况下,自己硬着头皮过去了。因为害怕病菌传染给小朋友,在讲述绘本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互动,主要是提问题与孩子互动。因为之前已经在社区讲过几次故事,有几个熟悉的小朋友,所以在我问问题的时候都很配合我,孩子们的体谅,让我很感动。
    做延伸的时候,把面粉倒进盘子里,让孩子们摸一摸,闻一闻,感受一下面粉是个什么样的物品。让孩子们观察,怎么把面粉变成面团。孩子们揉好面团后,每人分发一点面团,然后和孩子们探索橡皮泥和面团一起揉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次故事会的生病状况,让我感慨事先一定要多找一位义工去现场帮忙。而且事先也要熟悉故事绘本,熟悉故事流程。如果主讲义工不能讲,另一位义工可以替代。

微信图片_20191128120817.jpg (76.79 KB, 下载次数: 140)

微信图片_20191128120817.jpg

微信图片_20191128120834.jpg (92.05 KB, 下载次数: 139)

微信图片_20191128120834.jpg

微信图片_20191128120839.jpg (89.56 KB, 下载次数: 168)

微信图片_20191128120839.jpg

微信图片_20191128120850.jpg (100.88 KB, 下载次数: 149)

微信图片_2019112812085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21 23:36 , Processed in 0.079031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