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shiyi104 于 2019-12-20 20:03 编辑
201902A03严丽君公益自在人心 ——记为三叶草公益募捐的经历 12月8日晚上,楼兰老师讲述了《公益|小家与大家——我们的公益观》课程,主要以文字直播为主。当天晚上我就完成了课程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似乎与亲子阅读无关,但是深究起来,如果妈妈能够从小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示范,孩子从小在公益善举中耳濡目染,相信这个经历能够为其成长添彩助力。 一、募捐过程——冷暖自知 课后作业要求在腾讯公益上为三叶草募捐,筹款人数3人以上,合计筹款目标9.99元以上。天真地以为这个作业太简单了,于是迟迟未动。后来陆续看到其他同学在班级群里分享募捐的辛酸苦辣,有点触动。 (一)关于募捐词的思考 12月11日晚上十点,问了其他同学操作方式,在腾讯公益上发起募捐。由于腾讯公益上的募捐词有字数限制,所以我思考了良久,综合几次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课程的主题及个人感受,翻阅了几次课程笔记及课后作业,将其定为“为爱坚持——也许有一天我们不能陪孩子走得更远,但书可以。亲子阅读,与孩子共同成长”(后来也有同学引用了,说明还是能打动人心,引起大家的共鸣)。 1.“为爱坚持”——是开展亲子阅读的初心,也是做公益的初心,更是共建社会良序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三叶草家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经历过困难时期,也在走向辉煌,靠的就是每一个草籽的“为爱坚持”之心。 2.“也许有一天我们不能陪孩子走得更远,但书可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桥梁,也是通道,更是阶梯,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开拓视野。今天我们提倡亲子阅读,并不仅仅是把书当成获取知识的便利通道,更多是通过书,传递三观,传递感情,传递爱。所以以书为介,既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更可以帮助孩子走得更远。 3.“亲子阅读,与孩子共同成长”——是我们加入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的目的,也是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的使命宗旨。为三叶草募捐,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善举,让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可以为更多的妈妈提供公益服务,实现初心和使命,让更多的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二)募捐目标 设定募捐目标,其实也是一个考验自己的过程,需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我能打动多少人,我能说服多少人,我能影响多少人?设得低了,没有挑战性,设得高了,若不能实现,容易受到打击。一番衡量之后,我将目标设在323,即我女儿的生日,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数字。我相信凭我的能力,我能完成这个目标任务。 (三)募捐过程 1.第一天 12月11日晚上22点,将募捐二维码发到微信朋友圈,并配上一段文字说明: “加入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近三个月,学习接近尾声。关于这次募捐,我有几点说明: (1)这是我的第七课作业,为了完成作业,争取毕业。虽然老师要求是9.9起步,但是我评估了一下课程的价值,绝对不是9.9,所以设定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 (2)三叶草是一个公益组织,故事妈妈成长学院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学习模式。爸爸妈妈加入学院学习,都是免费的。但是一个组织不可能没有任何支出。所以一般都是上一届学员为下一届学员募捐。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最为贴切。 (3)我鼓励所有的新手妈妈参加故事妈妈成长学院,虽然仅有8课,但内容丰富,实操性强,确实解了我一些困惑。通过每日打卡、每课作业,确实收获不少,对孩子帮助和影响也很大。 (4)也许很多人不屑于或者觉得没必要为这种亲子阅读捐款。但是社会是公平、平等、共同的。未来你的孩子会跟其他孩子在一起。如果有更多妈妈有正确的阅读观,就能影响一批孩子的价值观,最后也能惠及到你的孩子。 (5)最后,人与人是相互影响的。走过路过别错过,一分也是爱。识别图中二维码,一起捐吧”。 后将腾讯公益二维码私发给老公和两个妹妹、一个妹夫。老公默默转了红包,二妹默默捐了1.68元,小妹说这都是利用你们这些妈妈圈钱的。 收获:0个赞。2人次51.68元。 2.第二天 12月12日中午12点,原以为很简单的公益募捐,比想象中难多了,遭遇了冰冷期。转发到一个校友群,在AMY(中级班的学姐,我的介绍人)的带动下,群里好友纷纷慷慨解囊,彼时特别感动,遂更新朋友圈: “募捐的心路历程真的是冷暖自知。感谢真爱群真爱粉的支持!继续募捐,一分也是爱。” 收获:1个赞。11人次109.07元。 12月12日中午12点40分,看到AMY读初级班的募捐文字,更新朋友圈: “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做公益,楼兰老师给我们引用了一位公益前辈的话:社会是一个大池子,这个池子有条件很好培养得很好的孩子,也有条件很差不读书甚至学坏的孩子。孩子还小,在我们家长的保护之下,是隔离开的。可是10年20年以后,到了社会上,这些孩子们都是在一起的。那些学坏的孩子会不会有可能伤害到我们的孩子?所以在我们力所能及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同时,多做一些公益,影响自己的孩子,也影响到更多的其他的孩子以及家长,大环境变好了,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好了?为大家,最终也是为小家,为自己。如果你有钱,一分不嫌少,十块不嫌多。希望用微薄之力支持下一期的故事妈妈成长学院,让更多的妈妈受益!” 这段文字贴到班级群,被同学转发引用。 收获:3个赞。1个评论“推荐一下你买的绘本”。5人次51元。 12月12日13点30,继续更新朋友圈: “今天放送募捐第一波福利:三叶草初级班推荐50本必读绘本。12.12当当网搞活动,可以买起来啰!” 收获:1个评论“怎么买”。 3.第三天 12月13日中午12点多,继续更新朋友圈: “公益募捐第二波:推荐三叶草的公众号。新手妈妈都会关注亲子阅读,但最棘手的是买书问题。关注三叶草的公众号,里面有很多书单推荐,也可以输入关键字,查找自己想要的主题书单。看完公众号如果对你有帮助,是不是能为这个公益组织捐一分钱?孩子的阅读应该从小抓起。” 收获:0个赞。 12月13日23点多,继续更新朋友圈: “公益募捐距目标还差90元,希望明天早上醒来,进度能往前推。今天被表哥的一句话打动了。他说第一个女儿没好好教,第二个女儿要向我学习。我一直记得网络上有一句话,“孩子,你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今天看到类似的文章,一个博士被华为腾讯阿里疯抢,年薪201万。教育,不是从上学开始,而是从出生的那天起。亲子阅读,为爱坚持。一分一毛,改变的是一个妈妈,可能影响一群孩子。” 收获:3个赞。2人次16.6元。 4.第五天 12月15日14点多,继续更新朋友圈: “今天在楼下等老黄的时候看路边一个妈妈揪着一个孩子不放,两人嚷嚷,引发路人围观。原来以为是叛逆的孩子对抗母亲,后来大概听出来了,两个孩子打架,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出头,揪着那个孩子不放,要拖着他去找老师,那个孩子一直嚷着他并没有打她儿子,但那个妈妈拼命骂,揪着不放。后来路人出来劝了,那个妈妈的儿子也出来劝她,她才作罢。且不论孩子对错,孩子之间的玩闹本就正常,两个孩子也并没有实质性的受伤,但是一个妈妈在路边不顾形象大喊大叫,揪着那个孩子不放,这种行为本就不够理智。每个人都可以当妈妈,但是当妈也需要学习。欢迎朋友们报名参加下一期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也欢迎为这个公益组织捐款,让更多的妈妈受益。妈妈有了正确的三观,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社会熔炉的蝴蝶效应,相信今日善举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收获:2个赞。2人次13.32元。 5.第六天 12月16日13点多,继续更新朋友圈: “从刚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剩下20%,也是一种慢慢积累。” 收获:1个赞。1人次20元。 12月16日22点多,继续更新朋友圈: “每天都在朋友圈发起亲子阅读募捐,为下一期的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筹集学费。没有私发,是不想特地打扰朋友们,也是为了避免尴尬。在此感谢那些默默支持捐款的爱心朋友们。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今日发出募捐第三波福利,贴出我的第一次课后作业。虽然水平有限,但也是煞费苦心了。如果你觉得有点收获,希望你能捐出一分钱。如果下一期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开始招募,如果你们也想加入三叶草参加亲子阅读学习,我愿意为你们写推荐词。” 收获:3个赞。1人次50元。 6.第七天 12月17日4点多,看到超额完成任务(目标323,完成330.55),特别欣喜,继续更新朋友圈: “半夜醒来,突然发现完成目标,幸福感爆棚!感谢给我助力的所有朋友们(๑°3°๑)感谢大家的慷慨解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收获:4个赞。 二、筹款心得——公益自在人心 (一)总结 为了完成筹款任务,总共在朋友圈发了5天10条信息。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小经验: 1.要能打动人。原以为发送一些福利,比如三叶草的公众号资源等,希望能够引起朋友的兴趣。后面发现效果并不好。反而是结合每天的所见所闻发一些感触类的信息比较能引起朋友圈朋友的关注和认真阅读,特别是信息中的某个点能够引起共鸣或者打动朋友,就比较能获得捐款。 2.要瞄准目标。看到有些同学在各种群里转发,然后被各种屏蔽甚至踢出来。从我的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都是新手妈妈支持捐的款。所以募捐还是要瞄准目标,精准定位。毕竟一个没有孩子的人暂时很难感受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也比较不容易参与其中。 3.要因时制宜。要把握发朋友圈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关注度。例如上班工作时间发朋友圈很容易被忽略掉。我发朋友圈的时间基本是在午睡前和晚睡前。因为这两个时间段基本是大部分人无聊刷手机的时间,信息被浏览的概率更高一些,获得关注的概率更大一些。 (二)探究 上课后,包括完成募捐目标后,关于公益,我思考了许久。我想了几个问题: 1.此次公益募捐,我们是自发的吗?我们作为三叶草家族公益组织的受益者,会自觉地为三叶草进行公益募捐吗?这个答案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如果老师没有强制要求把为三叶草募捐作为第七课的作业,全班200多名同学有多少人会自主发起募捐呢?这个数字还真不好说。 2.关于募捐目标的设定,我们是认真考量,还是为了完成作业呢?老师在作业中,限定了至少9.9元起步。很多同学把公益募捐的链接发到群里,我特地打开看了一下。我很敬佩那些把目标定得很高的同学,像班长定了2019,一个有意义的数字,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难度有挑战性的目标。我也看到班长在微信朋友圈大张旗鼓、百折不挠地宣传、呼喊。这样的公益精神值得敬佩。同时,我也看到好几个同学将目标设定在10元。我没有资格去评价别人。就是试着去思考探索这些数字背后的动机,是否真的源于公益之心,答案自在人心。 3.关于募捐的目的和用意,我们是否清楚?昨天班主任在群里呼吁,请同学们不要把募捐链接再发到群里。毕竟这样的转发没有达到最初的用意和目的。我认为,我们发起募捐,是解决这个公益组织运转经费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引起别人对这个公益组织的关注,对开展亲子阅读的重视。所以我在转发时,并没有附带抢红包等利益引导,更多是引导大家去关注三叶草的公众号,去发现三叶草的宝贵资源库。 (三)反思 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作为一个天天发圈被点赞的网络人,作为一个引领时尚前沿的青年,本以为完成募捐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毕竟我的朋友圈有900个好友,而且有很多企业家、下属、好朋友,他们天天给我点赞。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才发现真的很难。反思这次公益募捐,有几点感受: 1.心态的变化。第一天受到冷遇后,心情还有点郁闷,在行秀打卡时,带着负面情绪隐喻了这件事:“公益大概就是这样子吧,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不必去提醒那些很自觉的朋友。这种心路历程反而是一种丰富的体验”。后来觉得自己这种一时心血来潮的看法及表达有点欠妥。其实朋友也经常给我的朋友圈点赞的,人家只是没掏钱捐款,就该受指责吗?换位思考一下,我自己对别人朋友圈中的水滴筹或者其他公益募捐都会慷慨解囊吗?也未必吧!所以任何人都没有立场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别人。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想法,也无法去强迫别人的行为,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自己,然后尽力去影响别人。因此,捐不捐是别人的行为,我只要持续做好宣传就可以了。公益是一种个体自发的行为,公益也是一种社会道德的升华,公益更是自我实现的追求。而人与人毕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每个人心中的公益观也是有差别的,对公益的投入也是有不同限度的。因此,对别人的慷慨解难,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的无动于衷,我们也该报以理解。这种心态的起伏变化,就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2.对人的认识。在好几条的朋友圈中,我都发出了最低的请求,请求朋友捐一分钱。其实一分钱对现代人来说,算什么钱?现在地上看见一毛钱,大部分人都懒得弯腰去捡起来。但是反而是这种一分钱的捐助,无人问津。本来我以为朋友圈中那个经常给我点赞、询问三叶草啥时开新班、从事幼儿教育的好友肯定会第一时间参与。可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反而是那些平时很少一对一接触的朋友大方支持了我。对这个事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究竟是什么原因好友没有捐赠,我没有去深究。但是从这次募捐这个事,我有点读懂人性。每个人在社会生存都有很多面,也许平时他表现出了很热情的一面,但是同时他也有很冷漠的一面;也许有的人平时默不作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所以评判一个人,不要光凭一面之词,也不要看一时的表现,要从多个维度去综合定性。今后在工作生活中,也要通过各种渠道、从各个方面去客观认识一个人、一件事,才能定性定论。 3.对自己的检视。这次募捐除班级群分享外,只发到一个群里,也没有特地一一私发给朋友。我自己是一个脸皮薄的人,先入为主认为如果自己发给朋友,朋友不知道怎么回应而没有回复或者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为难了对方,又尴尬了自己。同时觉得自己大小也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要遵守各项规矩,不能给企业索取或者示意,不能给别人添堵。因为这些思维的障碍,所以只在朋友圈中发布募捐消息。本来我以为是很少朋友看到,因为点赞和评论的真是太少了。后来在朋友圈中发了一条求88个赞可以换取一个免费蛋糕的信息,1小时内集满了。这个反差瞬间让我傻眼了。所以朋友并不是没有看到,只是对这个事情不想参与罢了,连点赞都免了。后来自己反思这个事,其实不必太耿耿于怀。在朋友圈中,我一直是走在“时尚”前沿。虽然身在三线城市,对于一些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发达区域的先进思想等等,我都尽量保持与时俱进,希望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保持在一线水平。虽然平时在朋友圈谈到课程、作业、打卡,我都会带上三叶草的名号,但是本地朋友对三叶草这个组织的认识毕竟还是很少,主动去了解的不多。同时在一个三线城市,大家关注公益的行为、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只要尽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人有时候不仅要追求生活的小康,更要追求精神的富足。而公益是一个非常有益的途径。希望自己一直能保持这种公益之心,坚持追求卓越之行。 四、第七课的收获和启发 1.公益,重理念有善心。上课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有钱,可以做公益;有闲,也可以做公益,那没钱没闲,可以做公益吗?我回答说可以。什么是公益?老师的理解就是有益于他人的事,再好一点,就是同时也有益于自己。我的理解,公益就是做好事,做善事。我理解的公益的门槛很低,起点很低,目标很低,人人皆可达到。曾经社会上对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问题,引发激烈的讨论。扶老人,也是一种公益呀。每个人都会老,如果形成人人敬老爱老的氛围,有一天当我们老了,也受益了。所以不要以为公益很高大上、阳春白雪,因此敬而远之,其实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公益也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有公益的理念、有公益的善心,不论贫富贵贱,都能成为公益的践行者。 2.公益,树榜样成风尚。孟德斯鸠说,有一些防止犯罪的方法,就是惩罚;有一些改变风尚的办法,就是树立良好的榜样。楼兰老师的第七课,看似和亲子阅读没什么关系,其实有着密切的关联。你是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你的行为就是榜样。楼兰老师讲的那个社会大池子理论其实是非常深刻的。世界是循环的,你付出,你得到,你做公益的收获,可能以一种你不知道的方式得到了回报。我们要给自己的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公益,要从娃娃抓起。 3.公益,贵坚持共成长。第七课的课程内容讲授和募捐经历,进一步加深了我的公益观,进一步强化了我的公益心,进一步坚定了我的公益行。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所以任何好事,无论大小,坚持下去是最难的。公益自在人心,助人自助,今后在工作生活中,莫问前程,但行好事,以自己的持续公益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在给予别人温暖、希望的同时,也改善自己的人生状态,帮助孩子树立善心,摆正人生的位置,共同成长。 我觉得自己从小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捐款捐物自不必说,尤其是在团委工作三年,做的最多的也是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公益工作。但是这次听课及为三叶草进行公益募捐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一次重新检视自己、重新认识朋友、重新理解公益的良好契机。通过公益募捐,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更加精准,对朋友的认识更加全面,对公益的认识更加深刻。希望今后能够坚持参与更多的公益活动,推己及人,以己之力,助推公益事业点滴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