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onder_alice 于 2020-6-17 23:43 编辑
白丽 H02 首先感谢三叶草提供的公益平台,我们能够在这里系统的学习关于阅读的知识。感谢各位老师的倾情付出。我很开心也很荣幸成为一枚草籽,踏上这阅读之旅。 三叶草初级班的学习过程是非常体系化、系统化的。例如第一堂课,李迪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观念先导,这里帮我们澄清了一些误区。平常我们总觉得跟孩子读一本书总要想很多,时间对不对呀?读什么内容啊? 中文还是英文?等等,其实这些都不重要 。亲子共读。最重要的不是读的什么书,而是亲子,在共读的过程中关注点是孩子,观察他们的表情,给出及时的反应,在那个陪伴的时光,你的温度、声音、表情才是孩子们最在意的。你的及时有效的回应会使孩子的能力发展突飞猛进。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不同,冥冥中这种力量来荡涤我们的心胸,重塑我们的灵魂,改变我们的生活。因为爱孩子,从走进孩子的世界开始。因此第一课观念先导课是非常重要的。围绕阅读所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儿童为中心,不管是建立的家庭阅读文化还是给孩子制定的阅读策略,我们都要要尊重孩子。 决定要开始亲子共读之后,那如何去选书呢?在此之前发现自己给孩子选书太随意了,走的都是误区。以前买书要么就买获奖的,或者是买专家推荐书单里的,很少以儿童本身为中心去选书。学完这节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为孩子选书,首先要符合他的认知生理发展规律,适合当下的时间线索,满足当下的需求,符合孩子的个性喜好特征,适合孩子的智能类型。适合孩子的书才能算作是好的书。在选书的时候,家长也先要有自己的判断,帮孩子选的书,自己也要读一读,看看书中的观点是不是跟孩子的发展阶段相契合。把书拿到孩子面前,看看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是不是特别喜欢?还可以擅用优质的书单,运用金喜擅的方法给孩子选书。世上的书千千万万,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去读,对于孩子来说选择适合的最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个阅读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那么如何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呢?这堂课有两点让我感触很深刻。一个是软硬兼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不仅从硬件上要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包括书架的摆设,灯光都有一个良好的作用,让孩子走到那里,马山就有一种阅读的动力。要注重软环境的搭建,主要来自于父母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之前对家里阅读的环境布置做的没有那么精细,只是给孩子整一个书房,不会去考虑图书该如何摆放,也不会让孩子来参与房间的布置,不会想着要去收藏什么样的书,所以在软硬件上做得是不够的。需要改善家庭环境布置。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孩子的十大阅读权利,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把一本书正儿八经地从头到尾的读完,按大人的想法去阅读,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孩子有跳页读,概括读等权利。在阅读这件事情上,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孩子为中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逐步建立阅读兴趣和习惯。好好利用老师教的12招,做一个会挖坑的家长,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第三节课学习的如何挖坑,第四节课袁天开老师传授了如何填坑。老师有个例子,让我感觉印象深刻,却作为父母在亲子共度读这件事情上挖坑和填坑是我们的职责,但是种树人请假了或者没有参与的话或者孩子参与度不高,这件事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到目前为止在三叶草里,我们学到的任何一个框架体系的理念也好,方法技巧也好。都是要以儿童为中心。这是大的方向,也是基石。以前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是喜欢强调自己的看法,有时候还带有强制性,太少倾听孩子的声音。阅读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引导孩子的同时,更多的是修炼自己。要做好一个阅读教练感觉挺不容易的,首先要理念正确,还要精通十八般武艺,逐步的去练习实践。 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之后,那么如何让书与发挥更多的价值呢?秋雪老师带来的阅读的大脑与心灵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一个理论、一个工具、一个应用阐述了阅读延伸的意义和方法。首先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认知,需要我们从各个不同的维度去关注孩子的发展,包括语言、逻辑,运动、自然、内省、空间、人际、音乐八大智能,智能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创造成果。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平时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后,不能只是停留在读图以及语言方面,家长可以考虑一下设计更多的延伸性的活动,通过九宫格的方法做阅读延伸,比如说绘本扮演、做游戏、改编等等,这样可以更多的发挥孩子想象力。这样可以将书中的内容和现实生活产生链接,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三叶草的第六课讲述阅读延伸的准则,以孩子为中心,发挥优势智能,发展弱势智能。这次麦麦老师进一步给我们解释了秋雪老师说的八项职能,并用简单精炼的词概括对应的智能,举例就更加好理解,让我明白玩书的一些方法。 通过这两个月的学习,从课程安排上来看,内容是层层递进,有理论、有方法、有事例。在这个学习过程也让自己对亲自阅读的理解更加系统化了。最后还是要感谢三叶草,感谢各位老师的无私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