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跃跃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六期第七轮第十三周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20-8-24 00:26: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6 黄艳忠 主题三:随意发挥  读《书、儿童与成人》—鲁滨孙的魅力的一些感悟      这几天陪孩子在医院,夜里同病房的小女孩,是个夜哭小能手,半夜,凌晨不间断地哭,如此几晚熬下来,实在是疲惫不堪,暂且用共读打卡的感悟交上,完成和完美同样重要!        鲁滨孙即是鲁滨逊,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保罗.阿扎尔是位善于点评的大师,这一章的内容以幽默的笔锋浓缩了丹尼尔.笛福跌荡起伏的一生,也以独特的视角对《鲁滨逊漂流记》的作品价值及其成为经典的因素做了精彩的剖析。     就是这样一个晦涩阴沉,终日在抱怨中度日,看起来最没有可能叫小孩们喜欢的老头—-丹尼尔.笛福,为了拥有舒适的生活,匆匆写就的这一本《鲁滨逊漂流记》,无心插柳之下,成为孩子们世界中的经典!     笛福作为清教徒的典型思想,将鲁滨逊的奇遇看作是上天对一个违抗父亲意愿的儿子的惩罚,而孩子们却从风暴、海难、意外惊奇、战役这些元素中看见了人生最精彩的补偿。      除此之外,笛福在细节方面营造的真实感,也是其成为经典的要素。作者说到:他将所有的环境都铺展得精准到位,给予了这个虚幻的故事只有在真实中才存在的细枝末节。     而主人公鲁滨逊富有创造力的特点更令孩子们深深着迷。他重新创造生活,认为昨之所做的一切,永远是不够好不够多,为此,他不停地重新前进着。他还创造着艺术,装饰家具、器皿,让它们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用品。他也重新创造社会,一只狗,两只多子的猫,再到一个一个的人。     其实现实世界中,令孩子们沉醉的“我的世界”的游戏何尝不是如此,正是因为符合了儿童喜欢摧毁,热爱创造搭建的天性,才有让孩子们乐此不疲的魔力吧。     保罗.阿扎尔还是这样一位善于将真理隐藏于锦绣文字之内的智者呢!
13#
发表于 2020-8-24 00:54: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2 shu可有一個習慣,睡覺時要抱著我的胳膊貼著我,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天他也覺得很熱。我不在的時候,他貼著婆婆或者姨媽睡,捏她們的胳膊肉,這簡直讓人受不了的習慣。依心情我偶爾會厭煩抱怨,可怏怏地不作聲,翻個身去睡。  昨晚熄燈,可說他怕,怕哈利波特(電影場景)怕會夢到。 我不得不說,可是一個很懂時境的孩子,像一部哲學書,透著疑惑敏感,高度的合理性和曲折的真實感,而我不夠聰明。電影院裡,他強烈要求一桶爆米花,他坐一個位置邊吃邊看的時候,心裡是否也會和抱著我嚇得不敢看銀幕一樣的害怕,不言而喻,這份溫熱的爆米花的慰籍,我曾有過。 我抱著他,給他晚安吻。 “媽媽在,不用怕。” “我們都非常愛你,婆婆愛你,姨媽姨白白愛你,還有......” “你記得嗎,霍格沃茨魔法學校裡有個規定,學生夜間不可以在外面玩。現在他們都睡覺了,教師們也都睡覺了,你也可以睡覺了。”  “爸爸也很愛你。” 我們聊了爸爸,聊了好多。可說要拿好多金色(獎杯)給爸爸看,藏起來先。 “晚上沒有比賽啊,怎麼拿獎杯?”可抬起戲謔又詭樣的笑臉。 “那就做個夢拿個獎杯吧。” “好吧,做夢。” 可很快就睡著。夢裡有什麼,或許我也知道一點。 可對某些生活場景的害怕,我耿耿入懷,不能說,深深地理解他,疼惜他。 心理學裡的害怕有三個來源。可的害怕來源於未知,對未知的想象,來源於曾經遭遇時缺席不在的那隻可以依靠的胳膊那雙托舉他的手。 我一直陪伴可,陪他面對這些害怕,不一定會克服,不一定要克服。我知道,即便傾我所有,我不足夠支持他所需的,這就好像,哈利波特額頭上的閃電疤,有遺憾有痛苦,但都來源於愛。  生活是一面魔鏡,不全是我們去追趕想要的,而是必須面對甚至不得以的尷尬。夜晚是一面魔鏡,我全知道我的慾望,我的害怕,我的不作為。
14#
发表于 2020-8-24 01:00: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angyingthing 于 2020-8-24 01:58 编辑

写写写第六期第七轮第十三周


话题一:你如何提升你的幸福感呢?
每日工作、学习、生活,总会有疲惫感,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呢?一起来分享吧!提升自己幸福感的方法主要是麻痹自己,没有看到的问题,就当不存在。
可以追剧,深陷其中,自带主角光环。


话题二:#你见过哪些“社会惰化”的现象?
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
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所谓“出工不出力”,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那些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合作,但个人的成绩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林格曼做了一个实验。他要求被试们分别在单独的与不同规模的群体等情境下来拉绳子,同时用电瓶秤来测量他们的拉力。

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人数增加,每个被试平均使出的拉力减少了。
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 公斤;3个人的群体拉时,每人平均出力是53.5 公斤;8人群体时是31 公斤。
你见过哪些“社会惰化”的现象?

我就是“社会惰化”中的米虫一枚,混水摸鱼中。
如果一定要讨论这个话题,我想关注的是,个人活动积极性降低的原因,群体环境滋生了惰化不是必然的,不幸的人各有不同。

3.话题三:随意发挥


史军《少年轻科普》读后感

在三叶草故事家族每周的在线微讲堂里,史军老师带来了他的《少年轻科普》,并讲述了他从事青少年科普阅读的经历和经验。微讲堂结束后,有家长说深受启发。留言引起了我的兴趣,科学虽好,但艰深,离我有距离,有人振臂一呼为之叫好的科普,我还真得看看。
我最喜欢《少年轻科普之花花草草和大树我有问题想问你》(以下简称《花花草草》)。从小,我经手的花草就短命,为了免涂炭生灵,又保持和自然的联系,我试图学习自然导赏,了解花草树木的名字,生长特性和它们的故事。但是花草相似,又极少与我有联系,让我煞费苦心,学无所成。初看《花花草草》我就被它吸引了。特地翻到了介绍薄荷的章节。薄荷在我的手中已经死过好几回了。《薄荷:牙膏味儿的小香草》这题目就起得很有趣,人们对薄荷味道的熟悉度远远超过了植物本身,把薄荷的味道叫成牙膏味儿,有种本末倒置的小幽默。文章没有生涩地介绍薄荷的植物特性,而是主要谈了薄荷的“味儿”从何来?为啥清凉?;薄荷顶芽的“生长素”;以及大众对薄荷驱蚊的误解。几个小片段好像就把薄荷的小秘密展现无余。让我回头就把同事的几株稀稀拉拉苟延残喘的薄荷给去了顶芽。《花花草草》中还讲有人被树叶砸晕,还讲有的植物会出汗,被标题拐带到短文里,发现物我交融,妙趣横生。这就是我喜欢的“和自然的联系”,不仅增添了对植物的认知,也多了生活的常识,更多了一些捯饬花草的情趣。
如果可以,希望史军老师能把《少年轻科普之花花草草和大树我有问题想问你》单独做个系列,让更多的植物在读者心中生动起来,拓展读者的眼界,丰富读者的自然情趣。当然,系列中的其他分册也各有特色。这套《少年轻科普》的确将科学举重若轻地放在了我的心上。











15#
发表于 2020-8-24 05:54: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ana2018 于 2020-8-24 05:56 编辑

05  娜娜     如何提升你的幸福感 ?  

我觉得我的幸福感很大程度都是来源于家庭和自己的学习努力。
说到学习,这两年莫过于在三叶草的学习。
说到家庭,更多还是老公和孩子,
和老公一起为家里努力,
看到孩子们健康快乐,
就是觉得特别有幸福感的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2 03:41 , Processed in 0.084017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