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果果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走近大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23:40:31 | 只看该作者
婉达·盖格 Wanda Gag(1893—1946)

  1893年3月11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新乌尔姆。她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和摄影师,他不但用他的绘画才能替别人装饰房子和教堂来养家,还把他的艺术天赋传给了所有孩子。她母亲的祖先是捷克斯洛伐克人。她的欧洲血统以及小时候听到的德国民间传说影响了她的一生。
  
  她14岁时父亲去世,24岁时母亲去世,她一个人将6个弟弟妹妹养育成人。她依靠家人朋友的贷款及奖学金,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校和纽约的艺术学校学习,毕业后画过好几年时装插图。不过,她渴望画自己喜欢画的东西,于是她辞去工作,回到乡下专心创作。

  1928年,她出版了《100万只猫》。这本书被誉为美国第一本“真正的绘本”,拉开了20世纪30年代“绘本黄金期”的序幕。
  
  她的主要作品还有《好笑的东西》(The Funny Thing,1929)、《粗鲁又急躁》(Snippy and Snappy, 1931)等,其中《ABC兔子》(The ABC Bunny, 1933)获得1934年的纽伯瑞奖银奖,《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8)和《一无所有》(Nothing at All, 1941)分别获得1939年和1942年的凯迪克奖银奖。
  
  她在17岁的日记里写到:“我自己的座右铭——画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是为了画。” 画画一直都是她生活的动力。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一百万只猫》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23:47:02 | 只看该作者
维吉尼亚·李·伯顿 Virginia Lee Burton(1909—1968)

    1909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她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首位教务长,母亲则是一位英国诗人兼音乐家。 维吉尼亚·李·伯顿小的时候,每逢生日和圣诞节,父亲送给她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许多精美的绘本,也常给她读绘本。因此,她对绘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 。

  高中毕业后,她没有上大学,而是继续学习绘画和芭蕾舞,每天利用上课路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画速写。离开旧金山之后,她获得了一份专业素描工作,为许多优秀舞者和艺术家留下了珍贵的身影。
  
  维吉尼亚·李·伯顿一直保持和孩子一起工作的习惯。她会把作品一遍又一遍地念给孩子听,在观察孩子的反应之后,加以修正。如此反复,直到自己和孩子都满意为止。
  
  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车去》(Choo Choo,1935)、《迈克·马力干和他的蒸汽铲车》(Mike Mulligan and His Steam Shovel,1939)、《加里可,一匹奇迹马》(Calico the Wonder Horse,1941)、获得1943年凯迪克金奖的《小房子》、获得1948年凯迪克银奖的《罗宾·胡德之歌》(The Song of Robin Hood,1948)以及被赞誉为是她的艺术与人生的集大成之作的《生命故事》(Life Story,1962)。
  
  1968年10月15日,维吉尼亚·李·伯顿因病去世,享年59岁。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小房子》、《迈克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机》、《生命的故事》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23:50:59 | 只看该作者

米切尔·恩德 michael ende (1929—1995)

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原名为安德烈亚斯·赫尔穆特(Andereas Hellnuth),1929年11月12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风景如画的小镇加米施一帕腾基兴。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米切尔?恩德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从小聪颖过人,自幼喜欢艺术和文学创作,从1943年起就开始写作诗歌和短篇小说。二战结束后,年轻的米切尔就读于奥托·法尔肯贝尔格演艺学校。在校期间,学业突出,一毕业就活跃于南方的戏剧舞台,其后一边在慕尼黑大众剧院当导演,一边为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撰写电影评论,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却在于幻想文学的创作。不久,他即告别舞台移居慕尼黑从事专业创作。恩德从50年代末开始从事少儿作品创作,因其儿童文学处女作《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发表而一举成名。1970年,恩德与其妻德国女演员英格博格·霍夫曼一起定居意大利,住在罗马以南的阿尔巴纳山区,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间名满天下的作品《毛毛》和《说不完的故事》相继问世,使他 成为德国最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和《毛毛》曾先后获得德国青年文学奖。《讲不完的故事》的发表使恩德获得了十二个国内国际重要文学奖,从而使他成为“一名畅销作家,成为当今德国最为成功的小说家”。这本小说已经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为恩德赢得了世界声誉。
  
  恩德对于写作非常认真执着,他的第一部作品《火车头大旅行》甫推出即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1973年完成《毛毛》(Momo)这部巨作,再度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说不完的故事》还曾搬上大银幕,拍成电影「大魔域」,风靡一时。作品曾被译成四十多国语言,销售量高达1000万本以上。
  
  他的文学全集分别于1981年、1982年获得“乌努斯考尔查克奖”及“国际劳伦佐·依尔·马尼茀科奖”。
  
  除了少儿文学之外,恩德还为成年读者创作了具有历险和幻想情节的故事、叙事谣曲、诗歌和戏剧。恩德把自己视为介于儿童文学和幻想文学之间的作者。他并不同意只把童话算作儿童文学。他认为,他的书不仅是写给儿童看的,也是写给“有童心的成人”看的。
  
  1985年,恩德在其妻子死后又从罗马回到了德国。1989年,他与《说不完的故事》的日文女翻译马里奥·佐藤结婚。1995年8月,恩德久病之后在斯图加特逝世,享年65岁。1998年慕尼黑的国际青年图书馆内为米夏埃尔·恩德设立了一个博物馆,这是德国第一个为少年儿童作家所设立的博物馆。博物馆内所陈列的东西除了作家遗留下来的家具和用 具以及博大的工作藏书之外,还有恩德的通信、手稿、绘画、照片等。这些东西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恩德的文学创作活动。
  
  米切尔·恩德创作了许多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造了毛毛、巴斯蒂安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女孩、男孩艺术形象,但他本人压根就不承认自己的作品是儿童文学,他甚至根本反对“为了孩子而存在一种特别的文学的说法”。确实,米切尔·恩德的作品孩子们喜欢读,成年人也喜欢读。在一个平凡的没有灵魂的时代,米切尔·恩德以他不朽的作品,挽救了一个几乎要失去的王国,即幻想世界。全世界的读者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不朽的心路开拓者和不倦的寻梦人。
  
  德语国家的文学评论界称赞他“在冷冰冰的、没有灵魂的世界里,为孩子也为成人找回失去的幻想与梦境。”他的一些著作,如《毛毛》和《说不完的故事》等已经成为世界名著并被中国读者所熟知。他是一位多产的全方位的作家,作品被译为近40种文字,总印数超过3000万册,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获奖记录:
  第一部《小图丁杰姆和司机鲁卡斯》(1960)获得联邦德国少年儿童文学奖,1974年又因中篇幻想小说《默默》(即毛毛,该书自1973年出版以来己被 译成30多种文字,发行达数千万册,风靡全世界。)第二次获奖。1979年出版的《讲不完的故事》曾被定为青少年一代的必读书籍。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大卫·威斯纳 David Wiesner (1956—)

  195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作为一个在新泽西州郊区长大的孩子,他用想像力创造了他的日常世界。他把家及附近的地方想像成遥远的星球和史前丛林,他还会追随着他想像出来的玩伴,进入到像《世界百科全书》这样的书里,与恐龙一起散步。书里图画的细节让他着迷,画面背后的那只画家的手更让他好奇。他家里的墙上也挂着许多东西,如大象的头、火箭、钟和放大镜。或许就是这些每天晚上闭上眼睛之前看到的最后的装饰,唤醒了他日后的创作力,赋予了他作品中那种随处可见的梦幻般的特质。
  
  稍大一些,年轻的他开始探索艺术史,开始研究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米开朗琪罗、丢勒和达·芬奇,不过吸引他的往往不是主角,而是背景,例如《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背景就一直印在他的脑子里。然后,他又把兴趣转移到超现实主义的画家马格里特、基里科以及达利的身上。在这些大师的激励之下,他开始坐在他父亲给他找来的橡木画桌前面,在纸上画起无字漫画书和无声电影来。
  
  在罗德岛设计学校期间,他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全日制的艺术学生,进一步研究他酷爱的无字讲故事的技艺。“我喜欢画图说故事,而不只是作画而已。当我想到某个角色或某个地方,我就会多花点时间说出那个角色或那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总是会被精彩的图像所迷住,并对它的来龙去脉产生好奇心。他着迷于创造连续的场景和情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的作品常常会被形容为适合拍成电影的原因。
  
  1980年,他与迈克·泰勒(Mike Thaler)合作出版了第一本书《诚实的安德鲁》(Honest Andrew),1988年自写自画出版了第一本无字图画书《梦幻大飞行》(Free Fall),这本书获得了1989年的凯迪克奖银奖;他的无字图画书还有《飓风》(Hurricane,1990)、《1999年6月29日》(June 29,1999,1992)、获得1992年凯迪奖金奖的《疯狂星期二》(Tuesday,1991)、《怪兽饰之夜》(Night of the Gargoyles,1994)、获得凯迪克奖银奖的《7号梦工厂》(Sector 7,1999)以及获得2002年凯迪奖金奖的《三只小猪》(The Three Pigs,2001)。2007年他的《海底来的秘密》(Flotsam,2007)再次获得凯迪克金奖。
  
  目前,他与妻子及他们的儿女住在费城。
15#
发表于 2011-7-9 23:54:17 | 只看该作者
都是俺喜欢的银啊。
可惜,其中只有两位我见过并小小接触过。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0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星星老师


    加油!希望在星星老师的带领下,以后能让我们三叶草的草籽都有机会见见这些大师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02:20 | 只看该作者

罗伯特·麦克洛斯基 Robert McCloskey (1914-2003)

    罗伯特·麦克洛斯基,1914-2003,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汉密尔顿,先后毕业于波士顿的Vesper George艺术学院和纽约的国家设计学院,曾在波士顿从事壁画工作。他以在波士顿公园看到的鸭子一家得到灵感,创作了《让路给小鸭子》(Make Way for DucHings,1941),荣获1942年的凯迪克奖金奖,也使这鸭子一家闻名世界。 二战以后,结束了三年军旅生涯的罗伯特带着夫人和长女塞尔搬到缅因州的一个小岛上。从此,每年夏天,他们一家人都会住在那里,享受亲近自然的平静生活。他怀着对缅因海湾的喜爱和对家人的热爱,将海岛的生活经历升华为三部杰作:《小塞尔采蓝莓》(Blueberries for Sal,1948)、《海边的早晨》(One Moming in Maine,1952)和《美妙的时光》(Time ofWonder,1957)。前两部作品荣获凯迪克奖银奖,后一部作品则为他再次获得凯迪克奖金奖,使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金奖殊荣的艺术家。
18#
发表于 2011-7-10 00:0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星星老师


    加油!希望在星星老师的带领下,以后能让我们三叶草的草籽都有机会见见这些大师
果果妈 发表于 2011-7-10 00:00



很多名作家我们只能仰慕他们的名字瞻仰他们的著作了。
谁叫我们是晚生呢?
国内的还好,在世的还好,你要是都放些这个之外的,谁都没这个能耐啊。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09:13 | 只看该作者
彼得·史比尔 Peter Spier(1927—?)

    1927年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记者兼插画家的父亲对彼得的影响很深,18岁时,他去了荷兰的一家艺术学校学习,井决定要把艺术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来经营。彼得.史比尔为儿童创作了14本书,这些书已经被翻译成24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流畅的线条和明快的水彩画法,使得他的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诺亚方舟》(Noah’s Ark)获得了1978年“凯迪克奖”、“克里斯多佛奖”,《在寒冷的夜晚狐狸出走了》(The Fox Went Out Out a Chilly Night)获得了“波士顿全球号角奖”。

   大陆已经引进的作品:人—知识图画故事绘本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14:29 | 只看该作者

彼得·西斯 Peter Sis (1949—)

    1949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作家、插画家、设计师、电影导演,在诸多领域皆有较高建树,并集麦克阿瑟荣誉奖章、柏林电影节金熊获、凯迪克奖、纽伯瑞奖、美国插画家协会金奖、《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年度最佳儿童图书奖等难以计数的荣誉于一身,令人惊叹而又佩服。  

  童年时,母亲就鼓励彼得?西斯画画,但他却因为不喜欢按照老师的要求作画而受到批评。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他进入电影创作领域。1980年,其导演的短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82年被派往美国洛杉矶为1984年夏季奥运会拍摄宣传片。后来由于一些原因而一直留在美国。  

  与图画书大师莫里斯?桑达克的结识,使彼得?西斯将自己的创作重心转向图画书。他在二十年创作历程中所获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许多人的一生所得。仅以《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年度最佳图画书的称号而论,二十年间他竟“霸占”了三分之一的席位,《玛德琳卡》、《玛德琳卡的狗》、《生命之树》更三次为他带来了“年度最佳儿童图书”的好评。

PS:他还有一本《星际信使》也非常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2-16 19:35 , Processed in 0.095859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