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rmbg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一期第四轮第5周作业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9-3 22:14:48 | 只看该作者
05 海豚
8.28-9.3好好阅读记录
本周开学啦,收收暑假疯玩的心,一切回到正常的轨道,开始一些取舍离,轻装前行。本周主要阅读情况如下:
1.《天使雕像》
[美]E.L.柯尼斯伯格

这是一本关于冒险的书,却与众不同的将冒险的场地定在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姐姐克劳迪娅善于做计划,做为完美计划的的一环,带有了有“存款”,对管理金钱擅长的弟弟杰米。通常我们都是在白天去参观博物馆,晚上一个人都没有静悄悄的博物馆又是什么样的,让人充满遐想。我们在看书的过程中也跟着姐弟俩进行了一次冒险。当几天过去,冒险开始无聊的时候,总得找点事情看,这时博物馆正展出的米开朗琪罗的一尊天使雕像吸引了小家伙的注意,他们开始了对雕像真相的调查,并一直追查到了雕像的主人福兰克威尔夫人家里……
有段话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秘密,
“当你保有秘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没有人知道你有秘密,那就不好。虽然你不想让别人知道那个秘密是什么,却至少希望他们知道你有一个秘密。”
我和好好讲到这段话时,好好深表赞同。
2.活宝三人组 绒毛猪的秘密(日)那须正干
活宝三人组是一套比较好玩、搞笑,又不乏推理的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又着缜密的推理思维。《绒毛猪的秘密》是其中一本校园侦探小说。长得高大胖乎乎、办事说话慢吞吞、害羞善良又讨女孩子喜欢的阿慢;百科全书般存在的博士,博学、嗜书如命,但学买成绩却怎么也不好,因为他在卫生间做题脑子才最清晰;运动健将、好胜心强的八谷飞,这三个人的组合充满了喜感,带给人快乐无边。

3.《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作者:(台湾)陈卫平
赶在大家在当当疯狂购书的时候买了这样一套,开始我们的读史阶段。这周先看了1本。绘画插图和讲解的方式,都让历史变得不那么枯燥,争取这学期把这套历史书看完。


4.《广东寻宝记》
作者:孙家裕
我的第一本大中华漫画书寻宝系列。
继看完全辑“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后,又看了这本寻宝系列的《广东寻宝记》,因为生长在广东,了解广东的一些文化民俗、名胜古迹,还是有必要的,通过这种有趣的漫画的形式,也许没有特别深入和专业,但会更生动,让小朋友更愿意去主动了解。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9-3 23:34
12#
发表于 2017-9-3 22:30:19 | 只看该作者
        周三上午特意请假到医院去看病,预约的时间是8:30-9:00的号。从家里到医院开车20分钟左右,所以我7:50下楼开车出门。结果到了楼下发现车被堵车,而堵我车的车上没有留联系方式,后来找保安处理,保安找到了电话打过去没人接,后来保安上门去叫人,车主才慢悠悠地下来挪车了。前后折腾了20多分钟我才开车出门,这时距离我预约的时间已经快到了。
          到了医院结果周边没有停车位了,只好排队等着进医院的停车场,谁知道一等就快一小时了,离我预约的第二个号时间也快到了。唉,看病真难呀!也是自己估计不足,以往这个医院停车没那么难谁知道现在会这样呢。吃一堑长一智吧,以后再去医院这些地方还是绿色出行的好。一上午事没办成时间也浪费了,想想还真是有点恼火。
      
        

点评

到医院还真是公交方便。  发表于 2017-9-3 23:33
13#
发表于 2017-9-3 22:38:48 | 只看该作者
头疼,今晚真的头疼。年华逝去身体先觉,曾经从来不会头疼的我,这一年经常会有发作,虽不厉害但也烦扰。这才体会到有偏头疼的朋友每次发作时痛苦的滋味,当时总是不解“一个头疼能有多麻烦?”。这头疼丝丝缕缕,似有似无,虽无大碍却也心烦,想来当年她定期发作每次都很烦躁也是应该的。
这边厢头正疼,那边厢小儿无赖。要睡觉了才发现书包还没收拾整齐,明明一个大大的笔袋在书包中,却把铅笔、尺子扔得每一个格子都有。想发火,再想想也许他还不理解何谓整齐,还是我来带着他一起理顺吧。让他拿张纸记下所有要带的东西,然后根据清单再去找齐每一样。每到这时都要感慨,为啥两个娃相差那么多。姐姐事事清晰有条理,弟弟两手一摊嘛事儿不理。还好还好,平日有姐姐帮我打理,我也得闲偷懒。
写到这里想起还没帮他们打印课程表,唉,头疼。又要开电脑了。

14#
发表于 2017-9-3 22:5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大君小雅 发表于 2017-9-3 20:15
12 emilyfool

涡⌒【谷灰换牙了!应该说已经开始换了。

04   好人好梦
头疼市里娃不同与山里娃
又有个家长打电话给孩子请假,这是第几个了,我需要清点清点,请假人数应该是大于开学天数的,我也曾带过班,但去年开始,我发现来了这里带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问题。7月31日下午三点半学生报道,有个家长进来告诉我孩子不能上早晚自习,因为要吃药,问及原因说睡不着觉,头疼,鼻炎,去年高三开始成了这样的。

8月1日上午有个家长送来个学生,补习班是按分收钱的,可这个孩子没有8分数,只因为高三腱鞘炎请了两天假,跟不上,所以高三一年休学,没参加8。8月1日下午一家三口爸妈和姨姨陪着孩子来入学,妈妈说孩子平时成绩还可以,可8因为数学一门感觉不好,回家发脾气扔东西,理综和英语就一团糟了。

今天又有个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痛经得请假,还告知去年因为身体原因休学半年,可去医院检查没任何毛病,庆幸的是还好参加了8。

这究竟是怎么了,是我孤陋寡闻了,还是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苦苦思索,好像想出些门道:

1、山里的孩子们皮实,从小家长奉行的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老师们小学开始就比较严厉,挨揍也很正常,;市里的孩子们金贵,家长老师们都是赏识教育,一根指头都动不得的。孩子们哪能经得起什么风吹雨打。

2、山里孩子耐囊,条件也不好,信息也闭塞,从小就是用功夫往出磨,苦办法笨办法,时间加汗水里扣成绩;市里孩子脆弱,见得多,识得广,从小就讲素质,讲效率,什么无作业日。孩子们哪能经得起什么起早贪黑。

3、山里的老师是全天候的,是轮番轰的,孩子们有什么思想问题,这个老师叫了这个老师喊;市里的老师是教授式的,讲课应该是一流的,思想是无法顾及的。山里的家长是保姆式的,全方位跟踪式的服务;市里的家长是遥控式的,计时性远程式的运作,家长的作用大概还不如小饭桌吧!

虽经历诸多差异,但在面对8这一同样一把应试的尺子时,市里孩子的不适大多是表现在8之前,而山里孩子可能更多的是越过龙门之后或者在跃龙门的过程中!
15#
发表于 2017-9-3 23:20:1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该怎样跟孩子说话?
皮皮陈刚
2017829日星期二

  我们该怎样跟孩子说话?我认为一来需要看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二来要看我们自己是什么性格,需要采取双方都能接受并且喜欢的方式来跟孩子说话,效果才会最好。

  昨天,我在深圳参加一个亲子工作坊,主办方引导现场的小朋友一起在巨幅画卷上画画。期间,家长们散在室内外围聊天。

  当我看到场内突然有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咆哮着将一支彩色铅笔重重地砸向对面的另一个小男孩时,我意识到需要去进行干预。于是我走过去蹲在被砸的小朋友的左边,右手抚摸小朋友被砸到的地方,同时轻声对砸铅笔的孩子说,“宝贝,发生什么事情了?”那个小男孩马上生气地大喊,“他拿我铅笔!”被砸的小男孩很委屈地说,“我不知道那是你的铅笔,我向你道歉了,可是你没有听到。你那么大力气砸铅笔,你弄疼我了。”旁边的小女孩也急急地跟我说,“他道了歉的,不过他好象没有听到,直接就用铅笔砸他了。”我弄清楚了事情的过程和情形,轻轻地对砸铅笔的小男孩说,“宝贝,你看,这位小朋友说他向你道歉了,不过你当时可能没有听到。他一开始不知道那是你的铅笔。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情况,你可以告诉他,好吗?你告诉他‘这支铅笔是我的,我要用’,那他就会知道了。你说是不是?”砸铅笔的小男孩声音降低了八度,嘴里嘟哝着,“我又不知道他道歉了”。我正准备继续沟通的时候,外围一位活动的工作人员走了过来,大声地指责砸铅笔的小男孩,“你这是怎么回事?你这么重地砸铅笔到别人身上,别人不会疼吗?”我心想,坏了。果然,小男生马上站了起来,愤怒地大喊起来,“他拿了我的铅笔!”当他看到工作人员愤怒的脸色时,他发飙了,声音也大幅提高,“你是不是认为我是神经病?你是不是认为我是神经病!”他的嗓门太大了,现场几乎所有人都受到影响,停了下来,看着他。他更愤怒了也更大声了,“你们是不是认为我是神经病?!”工作人员不得不请他的家长将他带离现场,处理一下情绪。他的妈妈之前一直没有理会,到事态不可收拾的时候,冷静而严肃地收拾了东西,冲了过来,半拖半抱地将小男孩夹在胳膊底下拖出了活动现场。

  那一刻,我真的很心疼这个小男孩。他有可能就是曾经被人这样粗暴地对待,也有可能在家里完全没有话语权,说出来的话也不被尊重,所以在外面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爆;也有可能是他没有被引导如何与人好好沟通,甚至曾经一再地被人说是一个“神经病”。我不知道他会是哪一种情形,但无论哪一种情形,都让我觉得这个孩子真的完全可以被更温柔地对待。

  看到这个小男孩,我们真的不妨思索一下,到底应该怎样跟孩子说话呢?

  其实,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特质,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跟他们说话,进行沟通。父母需要注意成长好自我,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观察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再给出相应的孩子能接受并且喜欢的方式进行引导。

  追求快乐的孩子不妨多倾听他的说话,多鼓励认可,用欣赏的语气跟孩子说话;特别敏感的孩子就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认同,需要更多的陪伴和欣赏、鼓励、赞美的说话方式,注意不要打击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追求完美的孩子,一方面父母不妨以教导和劝勉的方式跟他们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决定,同时还需要努力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往往会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性格温和的孩子很好沟通,多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见就好;权威型的孩子,将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作主就好了,尽量避免用控制、威胁、指责的语气来跟孩子说话;追求成就感的孩子,他们其实不在意父母如何对他说话,只需要能够帮助他更快更好地达成目标就好。

  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的110米跨栏的奥运世界冠军刘翔,他的父亲对他的管教就非常严厉,有什么事情,打完一顿再说。这样的方式刘翔可以接受,但如果换一个极度敏感的孩子,可能就会严重封闭自己,找不到自我了。

  前不久看到关于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的一个访谈,说他对于两位不同性格的弟子,个性鲜明的张继科和沉稳内敛的马龙,也是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沟通的。对张继科好言相说,对马龙是直接严厉批评。然后两名弟子都成了世界冠军,并且都非常接受并且喜欢他的说话方式。

  在我看来,作为成年人,我们还是得先自我成长,先解决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厘清楚合理的界限,不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家人和孩子身上。

  当然了,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长的性格也有差异。有的权威型的家长在听了一些父母课程之后,回家对着孩子扭捏地温柔说话,平时可能是大声吼叫的妈妈,突然一下变身成为温柔小鸟型,听得孩子直接说,“妈,你有话就直接说吧,你这么说话我好害怕,都不知道你要干嘛。”


  所以,我们怎样对孩子说话更适合,是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自己,了解孩子,然后才能找到的。这一切,需要我们慢慢去成长,去探索。无论如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父母和孩子,每一位希望和别人建立起更亲密人际关系的人,都值得拥有更美好的人生。美好人生,从好好说话做起。
16#
发表于 2017-9-3 23:32:26 | 只看该作者
头痛记
想做的的事在计划表上列了一堆,
做的时候每每被打断;
小朋友决定不再吃学校的课间餐,
每天早上提早半小时起床做饭;
小学作业堆得像小山,
进度条却始终不变;
临下班突然开会,
出门赶上大雨忘记带伞;
想吃面条偏偏做的是米饭,
到点睡觉发现写写写还没做完。
17#
发表于 2017-9-3 23:37: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周要说头疼吗?我不知道,反正我不头疼。老妈住院了,问晚上谁陪我谁?我说你翻牌子啊,翻谁睡谁!我妈说,那我翻你牌子,我说谢主隆恩!晚上陪老爸从医院走回家,路上不免又是一番劝慰,后来请老爸吃个烤肉,还说你个糖尿病不能喝酒,不然喝一顿酒心情立刻好了。有点想酒友们!她雪姨,回来咱们一醉方休!最近经常想以后的事,刚才看见蓝姐姐说天哥给她规划的晚年生活,就觉得晚年咱们凑一起养老,买个大院子,一家一小户。院子门口贴着对联,上联是:天天写周周写写写日日月月年年;下联是:写情怀写书评写写世间大事小情。横批:不交作业发钱!

点评

哈哈,画外音——我一毛不拔!  发表于 2017-9-3 23:41
18#
发表于 2017-9-3 23:44:45 | 只看该作者
我头疼

我头疼,是因为我总是太赶了,没有时间好好思考。
我头疼,是因为我总是想完美,没有第一时间动手。
我头疼,是因为我总是太急了,没有耐心等待又等待。
我头疼,是因为我总是太在意了,没有不顾一切走自己的路。
我头疼,是因为我总是不够勇敢,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头疼,是因为我总是太温和了,没有强硬坚持到底。
我头疼,是因为我总是不坚定,没有一次又一次说服。
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
假日时光可以倒流,
我依然还和今天一样,
我依然只是头疼而已,
我依然会放任事态发生,
我依然会爱你们,
虽然我还是为你们头疼不已!
19#
发表于 2017-9-3 23:59: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头疼? 头疼的感觉我经常有,可并不是因为某件事,有时候是因为爬个楼,一爬到楼上,感觉脑袋里有东西在跳跃,同时突突做疼,莫名其妙得疼,去年经常有,不过今年好像已经没有了。 还有一种头疼就是疼,有时候是因为吹风,吹多了,脑袋里进风,连着头皮一起疼,这种时候就想赶紧找个舒服的地方,比如家里的床上躺在那,睡上一觉准好! 有时候一觉醒来,莫名其妙突然疼。这个时候就想让一个人给我按按头,所以就办了张洗头卡,时不时去按按,缓解头疼! 这是矫情的疼吗?哈哈 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去看了医生,医生说我担心的事情太多,焦虑,一焦虑就想得太多,想得多了也头疼,这是一个死循环! 什么方法能让自己不头疼,喝药吧!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00:05:32 | 只看该作者
头疼,到底是因为先有了头疼这件事儿?还是因为先知道了头疼这件事儿?

最近有看到一些关于教育的文章,突然想起那句“爱之深,责之切”。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侯了这句话,但印象中却是一直深信不疑的。这时侯突然想起,这句话是不是对的呢?到底是因为我知道了这句话,然后一直用这句话来说服 自己;还是我真的这么认为,然后跟这句话产生的共鸣?

生活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道理。有一些也许是我们人生的信条,是不是有那样一些突然的时刻,我们会想一想,这到底是我的想法?还是我在某个童年的时刻被植入,然后一直被别人和自己强化形成的?看我们身边的孩子,有一些简直就是人生典范。每一个想法、举动,感觉都是曾经我们被父母老师教育过的那些模范的样板。我会莫名的恍惚,但孩子们看起来无比真实,不是那种伪装的表现好。有时侯我想,这真的是真实的吗?

有时侯真的很难区分,想想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未来,也许这种无痕的植入真的完全有可能。就像《西部世界》里的场景,想想真可怕。

但有一点我知道,我头疼,是因为我真的头很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6 12:39 , Processed in 0.101779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