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Dian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 Diana 的帖子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5:39:07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四期第三轮第3周作业 17diana

生活总是由许多琐事拼凑而成,我们常说要正能量,但难免有负能量,我们如何处理负面的情绪。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晒在太阳底下,去接纳去修正自我。典型事例,楼下温文儒雅的申士和优雅的淑女在花园互打招呼,到了陪娃做作业,总有按捺不住的怒气,或无比抓狂的神情,这样在外在家判若两人如何去平衡?如何去驾驭自我?

非常抱歉,连续几周赶着论文,写写写的作业就拖沓敷衍了。关于负面情绪暂时想不到什么话题来拓展,因为最近忙得完全顾不上产生负面情绪了,节选了赶着的一篇论文中的一段与大家共享吧,其实沟通的话题不论对于孩子或是成人,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适当的共情:


第一部分家长会与对话式家校关系的建立

为什么会想到“对话式家校关系”的建立?为什么讲到“对话式家校关系”会和家长会有关系?

在家校关系中,常常更多是老师对家长的“单向沟通,而且沟通方式也很单一,常常以教师自己所习惯运用的群发文字信息的方式为主。教师甚至成为学校各种通知的“传话筒”,只起到发布作业、发布学校通知的作用。而家长也似乎很习惯了这样的沟通方式,很少或者从来不主动向教师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教师也自然很难了解到学生在家的情况表现了。

可是家校关系的和谐与顺畅,却是学生学习生活健康的重要保障,小到学生最近阶段学习是否遇到困难,是否需要回到家里由家长协助他解决克服这些困难,大到学生在看待同一件事物时最初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建立,都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辅助学生来成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教师与家长沟通少,有效沟通更少呢?

首先,沟通交流机会有限。

教师平时除开教学,还忙于许多学生工作和提升个人工作素养的培训、会议、活动等,而家长除了要照顾学生学习,往往也还有自己的职业、生活需要处理,能够抽出时间来交流沟通的机会本就有限,因此,教师大部分与家长的沟通都是依靠文字内容的发布,面对面的沟通又往往流于形式,有效的沟通就更少了。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增加多种其他的沟通渠道,例如电话沟通、语音留言短消息。
而家长会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相对沟通更加直接高效,大部分的学生家长会很重视,至少有一人会抽出时间来参与,虽然时间短,但相对而言,通过这么短的时间,却可以让家长同时感受班级的文化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氛围,又能了解学生最近阶段的学习生活状况。老师若能够多角度,多维度的对学生在校情况和家长进行分享,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教学理念,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仍可以进步与改善。那么,短短一次家长会,就能够打开家长的心扉,让家长愿意与教师建立维系长期的彼此信任与协作的关系。
在北京师范大学陶红梅老师的远程教育课程中,陶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布置家长会环境,让家长感受到班级的文化特点,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以家长会主题体现教师的班级教学理念。这样无声胜有声的感染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住家长,这些环境创设传递的无声信息,可以有关于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关于集体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的、关于学生与老师对话的等等,为后面教师进一步与家长做更深入的面对面交流先做好了铺垫。

其次,家长有可能并没有意识与教师沟通的必要性,也不清楚自己能够有多少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大部分家长也很清楚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可是家长并不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如何与教师进行沟通。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与家长的对话,然而往往教师主动的联络家长时才会得到反馈,家长却很少主动与教师保持持续的对话。
通过家长会的丰富形式,教师可以让家长就一些话题展开讨论,并小组形式向老师发表意见,或者可以收集问题,由老师来对问题做解答。
多年前,当我刚刚开始接触教师岗位时,有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曾经对我说:“不要在家长会上设置提问环节,这样一问就会没完没了了。”在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这样的表达,当然是不可取的。家长提问会没完没了,有一部分原因源自于家长对于教师的不够信任,如果让这样的不信任感弥漫在家校关系中,当然不能很好的让学生从中受益更多;另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教师长期没有给到家长充分表达和有效沟通的时间,所以家长才会利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向老师提出问题,从而期待获得帮助。如果教师在家长会上没有办法解决家长的所有问题,但是表现出愿意倾听每一个家长乃至最微小的问题,相信家长朋友们一定是会对老师更加信任更加理解的,而这也将为之后”对话式沟通“的家校关系起到不可估量的正效应。

第三,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没有解决家长的问题

有时我们会观察到,有一部分家长一开始与教师的联系非常紧密,隔三差五与老师联络,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慢慢的,主动与教师的联系越来越少,甚至教师主动联系他们也不愿意多说些什么。如果有这样情况的出现,教师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平常与家长的对话了。
一个是否是近期家长曾经向自己反馈过哪些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效得到了解决?再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有时教师与家长沟通仿佛例行公事,十分刻板,同样一个问题,有10个家长问教师可能都用同样的答案回复,可是同一个问题有可能10个家长遇到的情况却是截然不同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说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表达如何能够让家长更愿意和老师来沟通——两个家长同样问老师:“请问我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其中一个家长可能就是需要了解学生在学校最近的情况;而另一个家长最近学生在家里与父母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家长想要了解学生在学校会不会有什么表现或者有没有对老师说些什么;如果教师能够问一问家长:“请问您问得是哪一方面的表现?”或者如果老师能够仔细观察和回忆起学生最近在学校表现的特别之处,然后说:”我观察到他最近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上课更愿意举手发言了。”

教师如果能够真诚倾听家长遇到的问题,哪怕只是让他们看到,教师是真心想要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父母们的内心深处都会得到莫大的支持和安慰。如果他们能够愿意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你分享,愿意拿出时间与你探讨最近孩子学习上的烦恼,这时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5:43:49 | 只看该作者

20171202《好伙伴不要吵》反馈贴

Diana

20171202  重点试读:《好伙伴不要吵》——谈争吵的必要性

我更喜欢这本书的英文名字——up the creek,直译过来就是“泛舟溪上”的意思,短语的引伸涵意是“进退两难”,遇到困境的意思,相对比中文翻译的名字,英文原版的名字更加贴近绘本内容本身。

Topic1:“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消极交友方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养成了只和自己聊得来,意见相投的人做朋友的习惯。或许是人性天生就排斥异类,在人类族群还相对弱小的远古时代,意见相左也许意味着“危险”,意味着“对抗”,被野兽吃掉的也往往是那些不跟随大多数人的“异类”;我们的祖辈们也都教导我们:“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在古人看来有多么重要?看看割席断交的管宁和华歆吧。

回到图画书的正文,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他们是最要好的伙伴,可是他们经常意见不同。”

原来意见不同也可以成为要好的伙伴吗?

看看现如今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难道生活中每个都是你喜欢的吗?你是不是也会常常和家人、朋友、工作伙伴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不同”?这难道不是生活的常态吗?既然是常态,那么意见不同的孩子们当然可能是要好的伙伴啦!

若我们的生活中尽是和自己一样想法,一同观念的朋友,我们反倒是需要思考了:是自己听不进建议,所以身边的朋友们都不敢发表不同意见吗?还是自己有意识的只向自己想法看法相同的人靠拢?

不同的声音会激发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消极交友方式看来已经过时了。

Topic2: 争吵是不是有必要?

坐在出差的大巴上,突然传来久违的H.O.T.的《Hope》,我们的青年时代,伴随着“韩流”来袭,H.O.T.那时红遍整个亚洲,青少年时期的热情奔放,当然也伴随着迷茫、暴力,以及源自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急于表达态度的激情,让我们看起来那么狂躁、愤怒,那么想要与世界的一切对抗。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最不能缺失了便是矛盾与冲突,要学会正确的处理矛盾与冲突,面对它正视它是第一步。

而最简单的矛盾,是相对封闭的同济关系。

同船共济的大熊、驼鹿和河狸,正是处在这样的关系中,它们彼此不同,却必须相互信任,相互依赖。争吵?矛盾?Of course!矛盾点太多了——谁掌舵,谁划船,划得快还是慢,有水溅到了身上,肚子饿了……几乎都是引发争吵的“导火索”。故事最精彩的地方是三个人为了选出谁的“点兵点将”。我不知道原著中这段是怎么描写,想来在加拿大的孩子们也一定会有相似的游戏;总之这里用“点兵点将”来翻译这个万能冲突解决游戏实在是干得太漂亮了!

读到这里,孩子们都忍不住来指着三个人来玩一次这个游戏,甚至忍不住说一说自己和朋友们常常念的,内容大同小异,目的却是一样,这游戏让孩子们最早认识到,用愉快的方式解决争端,是多么美妙啊!

争吵的必要的,愉快的心情玩耍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加必要。

想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大熊、驼鹿和河狸最终的游船经历会怎样呢?他们会“一帆风顺”吗?欢迎各位亲阅读之后与我一起来探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7:10:12 | 只看该作者
20180207《一条大大的、大大的鱼》
【日】高科正信  文【荒井良二】图   彭懿 译

南方出版传媒 新世纪出版社

作者介绍:
高科正信(Masanobu Takashina)
出生于日本爱媛县,是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蒲公英咖啡是太阳的味道》《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桃子》《我的晚霞》等。

荒井良二(Ryoji Arai)
出生于日本山形县。主要作品有《坐巴士》《森林的绘本》《太阳风琴》等。除绘本创作,他亦兼事广告设计、舞台美术设计等创作活动。2005年以“崭新、大胆、自由无拘”的特点,获瑞典政府颁赠林格伦纪念文学奖,是日本首次获此殊荣的绘本作家。

译者介绍:
彭懿
1958年出生于沈阳。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昆虫专业。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曾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编导,报社编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研究员[1]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社介绍:
南方出版传媒 新世纪出版社
广东新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专业的青少年儿童出版社,创立于1985年,1995年独立运作。主要服务于 0~18岁的青少年及儿童,出版婴幼儿图画书、 幼教教材、 少儿教养类、游戏类、手工类图书、儿童文学读物、中小学各科辅助读物、英语教学类读物、工具书、漫画书等各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图书,生活实用类和自然类图书也颇具影响力。年出书八百余种,其中新版书三百余种,重印书五百余种,发行网络遍及全国,年销售额达一亿二千余万元,所出版的图书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读物畅销书奖”“全国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奖”“冰心图书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作品奖”等。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探讨关于虚荣心和谎话之间关系的绘本。爸爸说要带我去海边钓鱼,这是我第一次去钓鱼,然而并不像之前预期的那样“一条接一条”的钓大鱼,唯一钓上来的一条小鱼还不到“我”的拇指和食指张开那么大。同学们都知道我要去钓“一条接一条”的鱼了,当同学们问起“我”钓的鱼,“我”要怎么回答呢?“我”的回答为什么会带来困扰呢?最后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了吗?

阅读心得

话题一:联想高科正信的另一本书——《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

第一次读高科正信的书是那一本《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像孩子的水粉画似的画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抱怨妈妈而把妈妈变成鳄鱼的小世界里,让小读者一边读一边与故事里的“我”产生共鸣。因为谁都会对妈妈的各种敦促和唠叨感到厌烦的时候,可是谁也不想要有一条鳄鱼妈妈,故事中当妈妈变成鳄鱼后,小男孩对妈妈的爱和对自己失去妈妈的担忧折射出孩子们内心深处对妈妈的依恋与信赖。

在和孩子共同读完《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之后,引起了我自己的反思,妈妈们常常对自己的孩子絮絮叨叨,敦促他做事太慢、指点她哪里做的不够好,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要来自自己最爱的人的认同。

而作者却给了故事小主人公一次把妈妈变成了鳄鱼的机会,这是一次心理上的反击,也是一次让孩子获得主动权的机会,是对孩子本身能力的一种认可和肯定。而小读者也会因为被包容而主动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话题二:谎言的诞生
正像《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这本书一样,《一条大大的、大大的鱼》绘画风格也是如同孩子手法似的画风,同时运用大篇幅的色块来表现故事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注意:以下内容包含大量剧透,还没有看原作的各位,可以先买书来看过之后再往下看,如果不介意请忽略此提醒。

我们来分析一下,小的夸口怎么会变成了大的谎话了?”始作俑者“其实是爸爸,吹牛皮夸海口是我们成人常常都会有却没有意识到的。怎么说呢?当“我”第一次要去钓鱼,很期待的向爸爸咨询是否能钓到鱼时,爸爸回答:“能啊,一条接一条。”于是就出现了下一页中,“我”幻想中的一条接一条的夸张画面。而从他们回家前去鱼店买鱼来看,其实爸爸也没有钓到鱼,或许这个“一条接一条”的场面也是爸爸脑海中常常幻象的画面吧!~而爸爸不但没有钓到鱼,却要买一条大鱼回家,在吃晚饭的时候还要说:“呀,没想到会钓到这么大一条鱼!” 这样的行为也会成为“我”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然后是我的同学们,成为了“谎话”的催化剂。我对自己喜欢的百合子小小的夸了口,钓到的小鱼从“拇指到食指张开”那么大,变成了“拇指到小指张开”那么大。而从这里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小鱼从拇指到小指张开那么大,变成了两根食指比成的距离,再变成两只手打开的距离,最后,就变成了搅得我内心不得安宁的巨型翻车鱼了。这个过程中,作者用背景色的渐变,

这样看来,错好像都在别人,我的错误只是在于没有制止这个”谎言“逐渐变大的过程。

和《我把妈妈变成了鳄鱼》同样,作者给了故事小主人公绝对的包容和肯定,自己的行为总是有理由和可以被原谅的,站在第一人称的立场,我们立刻能够原谅和理解这件事情发展到最后的尴尬处境并不全是“我”造成的。

然而小读者也几乎立刻能够明白,“我”的行为是导致最终结果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一开始能够克服虚荣心,大胆否认其他人的谣言,这便不再是困扰我的问题。正如我们常常说,“当我说出一个谎话,我将用100个谎话去圆这一个谎话”。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话题三:4个不同的“啊,恩”
当我的同学前来和我确认这条鱼的大小时,我分别回答了4个“啊,恩”。可是这4个“啊,恩”在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是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讲。关于这一点,相信看到书的各位爸爸妈妈们一定能结合小主人公的表情给予最恰当的诠释,我就不深入了。

话题四:“不管钓到钓不到,大海都是那么好”
当我们关注的是钓大鱼,我们能感受的只能是钓“一条接一条”的鱼才能带给我们的快乐,一旦钓不到,我们就会觉得伤心失望;
可是当我们关注的是去海边钓鱼这件事本身,我们才能体验到大海的乐趣,海边的乐趣,垂钓的乐趣,爸爸的话一语道破天机。
所以,是不是钓到大鱼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一条接一条”的钓鱼又有什么关系?更大更坦荡的心才能容纳更多美景。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10:34:3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期写写写第3轮9周

我的2018 Diana

我的2018年的第一个目标是关于三叶草的:要成为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中级班学员。
第二个目标是关于个人职业成长的:要在上半年写完毕业论文,拿到小学教育学位。
第三个目标是关于个人能力成长的:要学会更有效的利用时间。

这里包括一些实现目标比较具体的方法:
关于第一个目标,要做的事情,首先是坚持阅读,坚持和孩子一起读;然后是和孩子一起,更多参与活动与加入更多站点的义工工作;目前更多还是在学习成长的阶段,2018已经过去了将近6周,这期间参加的三叶草宝安站线下活动2场,线上提交书评2篇,写写写作业2篇,以及一次1001夜故事录制,期待年后能够贡献更多力量。

关于第二个目标,目前已经赶在20日之前,提前提交了选题,现在进入撰写提纲的步骤,需要利用假期的时间整理出提纲梗概,需要做的调查,需要整理的资料都尽可能提前完成,期待在5月份能够交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关于第三个目标,这一点其实是从习惯上入手,改掉一些生活中拖拉的习惯,比如,不再让其他人等待我,事情想到了就立刻做。尽可能一次就完成。

2018年,崭新的一年,无限的可能。成长的路上,更多人一起走,加油吧!~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4:41:53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四期第三轮10周作业

20180212 17号 Diana 年味儿
腊月二十七,看着深圳地铁里越来越多的座位, 街道上越来越少的车,终于自己也挤进了返乡的人浪中。

一直以来觉得深圳的年味儿是淡的,因为一到临近农历新年,就会看到越来越冷淡的街道,城市渐渐由喧嚣变得孤独。

记忆中的年味儿有几个必备神器:
第一个是四角的炭火盆,记得小时候每年奶奶都会提前订下100来斤煤炭,准备过年时候足够把家里变得暖烘烘的。我和小两岁的表弟最喜欢偎在火旁,拉一张高板凳写作业;炭火上架着三脚架,始终熬着一壶给谁谁喝的中药汤;我们常常在炭灰里埋上几个橙子、土豆、红薯、玉米或者随便什么吃的,烤到表皮焦黑,软和滚烫的时候再吃,那味道,不管烤什么都是美味。这在我看来是一级年味儿,有炭火盆的年才是年啊!

第二个是除夕夜守岁的饺子。在我们家团年是在中午,一家人吃吃喝喝互相敬着酒从中午到下午五六点才告一段落,剩菜不收,只洗碗筷。然后,就开始和面准备包饺子了。家里的男人们负责和面,女人们负责调好肉馅,然后流水线分工作业,有的切面,有的擀皮儿,剩下的全员开包。通常是一边看着电视里的春晚一边包,等到12点钟声敲响,饺子也伴随着钟声落到锅中,盛出一个个热腾腾的“元宝”。这锅饺子每人都必须要吃上几个,爷爷煮水饺总是要看“意头”——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八八大发,十全十美,都吃双数,大家这时就着中午团圆饭的剩菜又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吃饺子。所以,二级年味儿是除夕守岁春晚馅儿的饺子。

第三个想了很久,最后觉得应该是除夕夜弥漫在空气中的硫磺味和远远近近噼啪作响的鞭炮声。

人渐渐长大,怀念的年味儿却一点点远去,有些日子,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回忆真是奇怪的东西,它能把所有的一切曾经平淡的都洗刷得如此美好,那么珍贵!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5:36:17 | 只看该作者
2018-02-24

写写写第四期第3轮 第11周 作业   
17号 Diana 新年暖意浓浓的事

正月初六会好友

常年在外,和往昔的朋友很少见面,各自结婚,也都有了小孩。

这次过年本来也是在爷爷奶奶恩施的家,而且年前年后都安排了全家一起去重庆自驾游,再有机会回从小长大的地方和朋友们聚聚的事情,我想都没有想过。

然而,真是心想事成。由于没有抢到回程的车票,于是决定要早一天到宜昌,从宜昌坐第二天的车回深圳;又因为没有买到从恩施到宜昌的车票,于是决定跟舅舅的车,初四晚上就到了宜昌。

提前回来很突然,于是只尝试着联系了一个最要好的发小、一个最要好的初中同学、一个最要好的高中同学。发小因为今年刚刚结婚,过年要去太太家走亲戚,实在抽不开身;初中同学一联系才知道,他也去了重庆,朋友圈各种照片几乎重叠;高中同学刚好有空,于是约在一起吃午饭。

多年没见,见面前的我状态懒懒的,一直赖在酒店里,到了不得不出门的时间才出发。

然而,见面后却又是另一个我,感觉有一肚子的话要聊,最近这一年多的经历,感想,最近的情况,统统一股脑的全想要在短短的时间里细细说来。两个人就着孩子、老公、自己的状态,吃完了一顿饱饱的牛排大餐,之后又去另一个正在上班的同学店里聊天。

这种感觉很奇怪,见面前的各种担心会尴尬冷场的忐忑完全没有了。似乎这几年分别的时光都不是什么,“唰”的把我们都拉回过去的岁月,各种玩笑和各自嘲讽就像当年在学校一起生活时一样。时光的流逝把本来共同憧憬未来的我们冲刷到了不同的地方,谁又曾想到现在的我们都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一切似乎都变了,然而,一切似乎又都没有变。

老家的年味一直到元宵节都很浓,初六、初七大家都还在忙着各家去吃年饭团聚的节奏,所以同学也要早早赶回家去赴晚宴。短暂的见面就这样告一段落了。

若要说今年过年最让我觉得暖心的事,除了与家人共度的时光,那就是这一件了。

回到酒店,我微信联系同学,说起高中的老师,我提到特别想联系其中的一位副科老师,谁知同学竟然告诉我她工作的附近常常能够见到那位老师,下次再见到他会问他要到电话拿给我。

我竟要期待,下一年,无论如何也要再聚一次。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6:02:26 | 只看该作者
17号  Diana 写写写第四期第三轮第15周

春之声

作者:Diana

唰唰唰,叶子发芽的新绿,
啪啪啪,花朵开放的芬芳,
咕咕咕,鸟儿鸣唱的清脆,
哗哗哗,雨露拂过的湿润。
喳喳喳,孩子们来了,

折断了这新绿,
摘落了这芬芳,
惊吓了这清脆,
泥泞了这湿润。。。。。。

孩子们,
松开握住这嫩枝的小手,
护住那枝头摇曳的小花,
放慢你们的脚步,
你们能听到,
这春天吟唱的美妙歌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00:56:55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4周作业贴(5月7日-5月13日)

4号 丫丫妈出题

计划计划2019年你打算给自家娃会列的主题书目,

作业方向2层:
第一层:如何给自己孩子拟订书目?
随意?还是按季节拟订?还是按节假日?还是按年龄?还是其他?


第二层 计划列了哪些主题书目?
17号 Diana               娃的书目娃做主
从小几乎3岁以前,泡泡听的所有的书几乎都是三叶草推荐的经典书目,虽然买的不多,讲得也少,但很精。
之后开始学着椅子选书了,我们就定下了先借书再买书的规定,因此每次去图书馆,总是一半考虑她想看的,一半考虑我想讲的。
我们没有固定拟定的书目,但是我选书会有一定的倾向性,比如前阵子发现她开始对各种科学问题感兴趣了,而且年龄也到了能够听懂一部分书的时候了,就买了各种大量科技类的童书;发现她开始对自己的生殖器官感兴趣了,于是又听三叶草的资深妈妈推荐,买了相关的性教育类童书。

我认为列书目最关键的不是单给孩子列,而是列孩子书目的同时,对应的也应该给自己列一些相关主题的书目,例如之前,在购买了一堆性教育相关的童书之后,刚好碰上共读会要一起阅读《从尿布到约会》这本父母的性教育指南书,恰好时机很对,我可以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在生活中实践,发现对自身相关知识的形成,与孩子相关问题的沟通都有更多的更深的思考,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因此,在我们家,娃的书目娃做主。一方面是她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两一方面我们也会根据她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某一阶适合看的书单。
至于自己的书单嘛,那当然是我做主啦!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00:44:05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6周主题
泽妈出题:
主题:前段时间读了《幸福的种子》开篇就讲了爱的语言,作者(松居直)就说到父母对孩子的口头禅杀伤力不容忽视;还有一本书《非暴力沟通》也讲到语言也有很强劲的暴力侵害,我很认同这个语言暴力,我是语言暴力受害者,我努力做到不让我孩子成为语言暴力受害者,可是随口的一句话,真的很难意识到,那么这周就请你来整理下:你对你小孩有哪些随口一说的口头禅,对另一半的随口一说的口头禅,整理完了,我们再群里讨论杀伤力。
17 Diana 关于口头禅
先来说说积极口头禅:
“恩,有女儿真是太好了!”
“不然我生女儿做什么呀?”
“我们家小宝应当是。。。。。。“
”哇塞,你比妈妈小时候强多了!“

再说说消极口头禅
”你怎么能这样呢?“
”喂,你再这样信不信我。。。样了啊!”
“不可以。。。”
“你是不是欠揍啊?”(虽然从来没有真的动过一手指头)
大声连名带姓的叫唤。

反思,说积极口头禅有时候需要练习和反应,而说消极口头禅的时候几乎是顺嘴就来。以此类推,消极口头禅出现的频率一定高于积极口头禅,因此,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多运用积极口头禅,尽可能少说和改掉说消极口头禅。

我曾经做过一个尝试但没有坚持,就是录音,录自己和孩子交谈的内容,有空的时候回放给自己听,看看和孩子的沟通情况,这个用来了解自己的口头禅应该是相当有帮助的,这周之后,打算再尝试做一做这件事。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6-4 00:56:16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四期第四轮第7周作业帖:

主题:“深圳印象”你在这个城市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
ps:如果你不在深圳,那就写你所在城市的印象。

17号Diana
聊聊深圳的公益温度——从探秘深圳图书馆有感,聊聊深圳公益活动的开展。

话要从2月份我带女儿第一次参加华侨城湿地公园自然学校南兆旭先生关于深圳的过去与现在的公益讲座说起。南先生的讲座让我突然忆起了当年是为何选择了这座城市定居——我第一份正式工作的面试时,面试官用英文问我为什么喜欢深圳,我用不大流畅的英文说:“Because here is all green,everywhere is clean and full of natural plants”这么些年过去,我竟突然间找回了自己喜爱这座城市的原因。
自那时起,我就不断地想要积极的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作为一枚公益菜鸟,当然还是更多去听去学。5月30日,我报名前往深圳图书馆,参加半日的“探秘深圳图书馆”活动。
周四早上9:20,天气晴好,艳阳高照,深圳的室外温度早早就升到了30摄氏度以上,所有参与者聚集在深圳图书馆一楼讲读大厅,倾听关于图书馆介绍的讲座。参与者大都是全市各个区域不同行业的市民,当然我也发现,依旧靠近福田等发达高收入群体居多。
9:30 讲座开始 深图的各种公共服务一览无余,我也是头一遭如此详细的了解了深图的丰富作用。
10:00左右 讲座设置有奖竞答环节,各种问题对于我们这些泡了多年图书馆的老咖们,根本就不在话下。
10:10 所有参与者被分成大约12人左右的两小组,分别由2名工作人员带队,进入图书馆2楼3楼各个公共区域参观。这座我们自认为非常熟悉的图书馆在我们面前被展开,好像突然之间多出了许多我们从来没有留意过的空间,图书馆一下子变得那么大,那么多乐趣。其中图书捐赠换购亭,市民们可以把家里闲置的图书拿来估价折算,换购自己喜欢的书。
之后,我们了解了所谓的“苍蝇拍”给新书上架的全过程,为我们展示这个过程的,是一位有轻微语言表达障碍的工作者,他虽然不善言辞,却对整个图书馆书架位置和分类区域了然于心,拿起任何一本书,他都能迅速找到书在馆内的位置。
10:40左右,我们下到一楼,进入了一个对于我们这些书虫来说神秘莫测有令人神往的地方——图书采编部。在这儿,我们看到了采购来的成落的新书是如何一步步信息录入、贴上标签、分类最终成为能够上架的图书的。我们还为自己挑选的一本新书盖上印章,并贴上了能够让“苍蝇拍”感应到的电子标签。
整个活动大约在11:30左右顺利结束了,曾经听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提到深圳这座城市的没有归属感,是缺乏历史积淀的“文化沙漠”。然而,体验到公益活动的刹那,我们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海纳之心,不论是公共设施的公益服务,还是个人团体形成的小公益圈,都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温度与能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1 18:40 , Processed in 0.073283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