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皮皮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8初级班 J 组】第四课作业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8-5-8 14:18: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J20童娟娟(阳阳妈)第四课课后作业,我想来说说陪孩子读卡梅拉系列之《我想有个小弟弟》上周有天下午阳阳睡觉起来不知道是不是没有睡好,有点小情绪,要妈妈讲故事给他听,他自己给我拿了这本书要我来讲。正准备讲故事时我接了个电话,他原本准备听故事看我讲了一两分钟后就哭着要我挂电话,我挂了电话,我说可以不哭,好好跟妈妈说话,我们就一起看书,妈妈讲故事好吗。平复了情绪一起讲完故事。最后一页的故事内容是农场主发现了卡门,奇怪的问“你是从哪儿来的”大家都很紧张,但小鸡卡门一点不害怕学着鸬鹚佩罗说“嘿,走开点,别挡住了我的阳光,讨厌鬼”。阳阳一下子学会了这句要跟我玩游戏说“妈妈,你挡住我的阳光,然后我说,别挡住我的阳光,讨厌鬼。”我一时急于让他不要学这句里面的“讨厌鬼”说不要这么说,结果是他一时接受不了我这么说又哭了起来,我说“你是想跟妈妈玩这个游戏是吗?玩游戏可以这么说,因为卡门是小小鸡这么说我们觉得很可爱,但是我们是大孩子了,不玩游戏时不能对人这么说话好吗?”他应该是听懂了。我抱着他,他也紧紧抱着我突然很伤心的说“妈妈,我好孤单啊”,我安慰说“你有爸爸妈妈,还有姑姑家你自己的小妹妹,还有好多小朋友。”我们一起说了他一起玩的小朋友们的名字,最后我提议我们一起下去找你的好朋友们一起玩吧。之后也一起再读过,不会有情绪了,总结下,我当时读完故事孩子还在故事中要求玩游戏,我没有认同,导致孩子一时接受不了一下子从故事中回来。如果我陪孩子玩过游戏过后再来说关于不要随便说别人是讨厌鬼要好的多。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22
12#
发表于 2018-5-8 16:32:28 | 只看该作者
J01唐双艺 绿野仙踪
米菲老师的《故事知道怎么办》主要有三个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我想谈一谈《公主怎么挖鼻屎》。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一个共读会上草籽分享了这本书,觉得非常有趣,充满童真,果断的买回家。
果然,我家小宝(3岁半)在听到这个绘本名称的时候,就哈哈大笑的说“鼻屎~”——因为绘本名称的字眼——鼻屎,戳中了孩子的笑点;而大宝(11岁)听到后表示非常想看,很想知道“公主”是怎么挖鼻屎的!
家里的是女儿,真希望故事知道怎么办,让女儿能有一个文雅的挖鼻屎姿势。果然,跟她们讲完故事,真如篇尾那样她们感叹道“噢,原来是这样……”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她们还是会忘记,尤其是大宝,要改掉直接手指挖鼻屎的毛病估计是很难的了
大约故事不知道怎么办。
如果我们给孩子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孩子改正挖鼻屎的方式,那么孩子会非常的抵触——妈妈总是给我读书后要求这要求那——太令人讨厌了,我不喜欢!结果会是闹得大家不欢而散。
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
这本书让我们哈哈大笑,带给我们欢乐!因为孩子喜欢“屁屎尿”。这在孩子看来如此有趣!因为这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提到:“语言、插画和生活经验如果形成这样的一个环,孩子下次看图画书时,图画就会和实际的生活经验重叠,在孩子心里清楚成形,发挥作用。”他们大约也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挖鼻屎的,这么多的鼻屎都到哪里去了呢?是交给妈妈还是一口吞掉,是黏在墙上还是偷偷埋起来,或者弹得远远的,这可是许多小朋友心里的“小秘密”。孩子这种实际的体验,和图画书中的场景重叠起来,成为真正有趣的东西,逐渐进入孩子的生活中。为何不让孩子在嘻嘻哈哈之中知道了挖鼻屎的正确方式就可以了呢,其他的一切交给孩子,或许过后一段时间,或岁月流转的当中,用纸巾挖鼻屎就成了她的一部分呢?
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
小兔子挖出来交给妈妈,小猪一口吃掉,小袋鼠黏墙上……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她们以后能更容易的理解其他人的行为,学会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学会接受不同的意见,考虑别人的感受。
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
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希望孩子能在充满想象力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成长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
以前如果给开姐姐的玩笑,她一定会很生气,认为我们在取笑她,现在她会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了,认为成为大家的开心果,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23
13#
发表于 2018-5-9 08:03: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J19号学员 草籽 ( 杨慧)
第四课作业:米菲老师4月23日晚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教育离不开亲子阅读,因为故事往往有着很大的魔力,用一个充满想像力的故事打开孩子的心扉
孩子的各个行为用相应故事举例,使得父母可以知道如何去应对,我以为书中的故事只是用来示例,在生活中可以有万千变化和延展,而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让父母重拾童年的乐趣,并增进亲子关系。  一本书只有读透了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最近我和宝宝一起阅读了《有个性的羊》
故事是这样的:赫尔伯特是一只非常有个性的羊。当其它羊都排着队剪羊毛时,她却溜走了。有什么必要呢?她觉得浓密厚实的毛在身上实在太暖和了!她整天蹦蹦跳跳,同伙伴们捉迷藏也靠厚厚的羊毛而有最好的掩护。当然,赫尔伯特不光有个性,还很有自己的优势。她能把草垛滚得最大、最宽,能玩难度最高的旋转游戏,还能玩最刺激的跳水炸弹游戏!其它的羊都羡慕赫尔伯特的与众不同,连她的发型也是最特别的。然而有一天,赫尔伯特开始冒汗了,她累得躺着只能看其它的羊玩游戏,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从第一页画面开始,这一大群羊就一直陪伴在赫尔伯特身边。不管是捉迷藏、滚草垛、做旋转游戏,还是玩炸弹式跳水。当她终于决定和大家一起去剪羊毛时,在有个性的外表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之间,赫尔伯特最终选择了后者,献出了她温暖的长毛,给伙伴们带来了一件令人惊喜的礼物——一羊毛围巾,她爽朗大方的个性才算是发挥到了极致。而我们也会突然惊叹,谁说有个性就是不合群?那个和伙伴们在一起的赫尔伯特,即使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也一样可以成为群体中的一分子,甚至她最后剪下的羊毛,那代表着她不羁个性的标志物,也成了把她和大家连在一起的纽带,可爱、动人。很棒的故事书,留待他宝宝长大些或许自己能读出点什么意味。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23
14#
发表于 2018-5-9 21:06:22 | 只看该作者
J10  周虹
这个作业可真的把我难住了。说心里话,米菲老师的讲课真是精彩,虽然我当晚错过了听现场,后期精华分享补听的过程中,感觉米菲老师把她想传达的信息,传达得准确全面淋漓尽致,而且特别条理容易让听课的学员接受。我是一个20年没有亲自阅读经验的准外婆,听完这节课,真的非常非常想,找个适龄孩子,再去体验一下亲自阅读带来的幸福感。
然而,然而,然而,就跟我错过听课的理由是一样的:我没时间,甚至,我最每日打卡读书的时间都是见缝插针去完成。突然涌来的一堆工作,让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能找点时间,找个孩子,是重温记忆里的幸福时刻。
周围的朋友发现我最近痴迷绘本和亲子阅读的书,都调侃我着急做外婆,其实,我一边跟着学习,一边回忆我当年的做法,有些跟老师们的理论不谋而合,有些做法实在是不够高明,听了老师的讲解,顿开茅塞。而且,关注儿童教育多年,越是学习越发现,怎么是合理的科学的有些的阅读推广。
虽然我这个作业,仿佛跟老师的要求,南辕北辙,我还是按时提交先,权当做个记号,也欠上一笔账,待我忙完手边上这个棘手的工作,有时间的时候,找本书,找个适龄孩子,再来重新提交一篇合格的,文对题的作业。

点评

B 加油 爱学习的准外婆 童书是适合0-99岁的 为自己而读也很不错啊  发表于 2018-6-19 13:24
15#
发表于 2018-5-10 16:48:38 | 只看该作者
J06 廖鹭敏 7哥  米菲《故事知道怎么办》讲座作业
我是母亲,但我首先是我自己——共读《让我安静5分钟》
绘本里对妈妈的表情描写的插画真的很逗也很贴切到位:那种天天被孩子们包围没有独处时间的无奈和烦躁,以及作为一位母亲对孩子们深深的爱,这两种情绪彼此交织,共同流淌在大象妈妈为自己制造五分钟安静时光的过程中,最后终于趁着孩子们在浴缸里玩水的间隙心满意足地独处了三分四十五秒。
在当妈妈之后,我们巴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孩子,就犹如社会上对母亲最常见的形容词——“伟大”。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从照顾襁褓中嗷嗷待哺的他,再到陪着他慢慢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然后进入幼儿园,到了学龄阶段辅导作业、接送上下学等等。父母爱孩子是出于生命繁殖下一代的本能,但这个本能有时候会让我们盲目让我们窒息,让我们忘记我们除了母亲以外,我们还是我们自己。于是,在这看似没有尽头的时间和精力大量付出的背后,潜藏着我们对孩子的恨。
是的。恨。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认为,所有正常的母亲都会恨她的孩子。为此,他还特意罗列了17条原因。这位大咖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力气地挑拨母婴关系呢?因为这样才能让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当一个母亲只能够觉察到自己对孩子的爱,而不能够觉察到她对孩子的恨和抱怨的话,她就有可能打着爱的幌子对孩子为所欲为,从而把孩子吞噬。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对孩子有一点恨,且表达出来的话,就相当于给孩子的成长温柔的一推(a gentle push),这一推就可以帮助孩子建造真正的、健康的人格。
在《让我安静5分钟》里,大象妈妈很明显地觉察到了自己对孩子的烦躁和不满,尤其是看到了孩子们吃早餐不可避免的杯盘狼藉之后,于是这位聪明的妈妈,她不是选择对孩子们说教、指责、批评,而是拿起早餐和报纸想偷偷溜上楼泡个舒服的澡,并在孩子们跟上来后,温柔而坚持地说:“因为我想自己一个人安静5分钟,就是这样。”是的,妈妈也需要照顾好自己,持续地为自己蓄满爱箱,充满电,才能有能力来照顾你们啊,宝贝们!
在故事的最后,大象妈妈的Plan A(泡个热水澡)失败了,但是通过计划外的Plan B(趁着孩子们占领浴缸玩水的间隙,在餐厅享受了三分四十五秒的安静时光),她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她的眼睛重新放出了爱的光芒,她重新拥有了抱持孩子们的能力。好一个智慧的大象妈妈!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24
16#
发表于 2018-5-10 22:31: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J30廖雪文《妈妈发火了》是一本与实际生活很贴切的绘本,里面针对各个情节的描述都入木三分,妈妈发火的情景,发火的表情,动作等都刻画的非常生动,生动得让人心痛。在陪伴孩子这本书的过程,有一天因为某件事与孩子起争执,当时我有点火气,结果到了晚上阅读时间时,我的孩子告诉我说:妈妈今天发火了,应该要再读读《妈妈发火了》,当时我真的很震撼。另外这本书也从从孩子的角度剖析:妈妈发火的时候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妈妈们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变得暴躁,去伤害孩子们,之后妈妈们又因为这个而心痛,后悔,这是一本值得妈妈们思考如何和孩子们有效沟通的绘本,也让我更深刻意识到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包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所发生的每件“叛逆”事情。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家长用怎样的方式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又该如何妥当地表达对孩子的爱,这本书给出了有益的启迪。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25
17#
发表于 2018-5-10 23:34:17 | 只看该作者
2018初级班J07张世敏  (四川阳阳妈)
亲子共读《小狗钱钱》的思考与收获
曾经我也和许多妈妈一样,把各种书籍作为解决孩子各种问题的良药,听过米菲老师的课后,我对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如何充分有效的把各种好书利用起来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为了教会女儿合理安排自己的零花钱,我买了《小狗钱钱》和《小狗钱钱2》。书拿到手之后,看着两本只有少量黑白插图的文字书,我有点担心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看不懂,于是先自己仔细看了一遍,还用铅笔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标注出来,然后拿给女儿看。还好女儿一直爱看书,没几天两本都看完了,于是我问她:看完《小狗钱钱》你有什么收获没有?或者学到什么没有?她的回答是:我根本没有送报纸或帮别人照看狗狗挣零花钱的机会嘛!还有,妈妈,我也想养一只狗狗!
我一听,立刻意识到她已经知道我拿这两本书给他看的目的了!正如米菲老师说的一样: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会清醒的知道大人是来说教TA还是来陪伴TA的,会非常敏锐的察觉到大人的意图。
当她说要养狗狗的时候,我也意识到,故事里钱钱这只聪明的狗狗已经住进她的心里了!毕竟她还只是一个小学生,经历还很少,对很多事物都还认识和理解不足,她的成长需要一个像小狗钱钱一样的伙伴给她陪伴和引导。
在看完两本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虽然我没有再主动提到小狗钱钱,但女儿却时不时的问到:妈妈,什么是支票?什么是基金?••••••虽然我也解释不清楚这些问题,但我很高兴看到小狗钱钱的故事引起了孩子的思考,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某些方面知识的不足。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作为父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不一定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己的节奏和需求,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真正理解自己的孩子,并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以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为目标。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25
18#
发表于 2018-5-11 11:07:18 | 只看该作者
学号:J29;姓名:高颖;草籽名:garfield_ying
      有天晚上和孩子一起画画玩,俩人换着拿不同颜色的笔在纸上画,忽然他一只手拿着黄色的笔一只手拿着蓝色的笔,对我说了一句“妈妈,小黄和小蓝在一起会变成小绿。”那一瞬间,我有点被他说的话惊到,转瞬又想到了最近常和他一起读的《小黄和小蓝》,一边回应他说“对啊,小黄和小蓝在一起是会变成小绿,我们自己试试看。”一边帮他在纸上涂出黄色的圈,又用蓝色的笔在黄色的圈上继续涂了涂,小朋友开心的说“变成小绿了!桃桃最喜欢的绿色!”从来没有教过两岁过点儿的孩子关于颜色的变化,他却自己从阅读中悟到了颜色的秘密,不得不说,孩子与生俱来的习得能力令人惊讶,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也让人深切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故事,不是药丸,无法用来救急,它似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无声润物。正如米菲老师所言,故事知道怎么办。
      又回想起每次和孩子一起看《好饿的毛毛虫》之类和食物有关的绘本时,他都会一边翻书,一边提出吃各种美食的需求,“给我吃根香肠吧,给我吃个纸杯蛋糕吧,给我吃冰淇淋吧……”而每当实际生活中吃到什么对他来说是新鲜玩意儿的食物,他也会说:“好饿的毛毛虫喜欢吃这个,小兔子喜欢吃这个,大象能不能吃这个啊……”这些都是绘本阅读带给他的,在生活中尚未体验到的纸上经验。故事不知道怎么办,但故事真的是能陪伴和引导孩子,令孩子知道该怎么办的。希望陪伴过他的这些绘本,潜移默化为他成长路上的一段经历。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如果说幼童似璞石,那故事,恰似且歌且舞的流水。我想,作为故事妈妈,所需迈开的第一步,就是帮孩子寻好水源。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25
19#
发表于 2018-5-11 16:58:56 | 只看该作者
J24黄海平 2018初级班
《猜猜我有多爱你》有感
《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书是亲子阅读最早接触的绘本,也是和孩子读得最多的故事书之一,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在临睡前想让大兔子猜猜它有多爱大兔子,发挥想象来表达对大兔子的爱: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我把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我爱你一直都我的脚趾头”、“我跳的多高就有多爱你”、“我爱你,就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用它能想到的方式来表达它的爱。这个故事有很多亮点,但直接戳到我心坎的点,是这种赤裸裸的表达方式,自然而温馨,也许因为自己从来就不善表达,在当妈妈之前,一句“我爱你”总觉得特别的做作,当妈妈后,虽然也在慢慢的改变,在孩子的催化下,跟孩子也常常互诉我爱你、我想你…..
爱不怕说出来,爱就是要互动,愿能成为那只聪明可爱的小兔子,勇敢对身边最爱的人说出“我爱你”,给孩子一个爱的榜样,多多说爱,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25
20#
发表于 2018-5-11 18:27:56 | 只看该作者
J26  席芳
故事知道怎么办
  因为我的孩子目前不到两岁,虽然从六个月开始我和他一起读了不少绘本,但是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故事。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找出一本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说实话我比较难选。如果一定要选的话,我还是会选米菲系列,他陪伴了孩子整个幼儿期,米菲是他最好的伙伴,带领他进入了彩色的绘本世界,也带领他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这个我在第一课作业里已经详细的谈过了,这里就不再谈了。
今天我又重新听了一遍米菲老师的“故事知道怎么办”,加上最近十来天我都在读苏珊.佩罗的《故事知道怎么办》,老师的讲座和我读的书结合一起,我认真思考了一下。我决定谈谈最近我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妈妈不知道怎么办、故事不知道怎么办、 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和故事知道怎么办”。
  一直以来身边的人都劝我孩子都这么大了,要断奶,各种声音充斥在我身边。三月底我患了重感冒,要吃药,可是这样会影响我的哺乳。后来我认真想过以后,决定趁这个机会把孩子的奶断掉,因为当时孩子有好一段时间不好好吃饭,很依赖母乳。我心里有了想法后,找了个时间和孩子谈了谈,他看我戴着口罩,看不到妈妈的脸,要我摘下来,我和他说妈妈生病了 感冒了 要吃药,不然继续加重就会传染给宝宝,妈妈吃药的话 咪咪就会味道不好 对宝宝身体不好,宝宝可不可以先不吃咪咪了?没想到孩子非常干脆的说好。结果那天晚上就不吃了,第二天白天和晚上有好几次想起来 然后伤心的哭,可是他一凑到我身边就说妈妈生病了 咪咪味道不好 不吃咪咪了,到了第三天 感觉完全忘记了这个事情,吃嘛嘛香 睡嘛嘛香,乖的很。这样过了五六天,有天中午孩子不进卧室睡觉 晚上也不进卧室睡觉,一直吵着要到客厅玩,我耐心的哄他,那天晚上孩子比较闹腾,一度爸爸情绪失控 大声吼了孩子 也吼了我,孩子哭的很伤心,后来阿姨进来把孩子抱走哄,我跟着孩子,爸爸继续吧嗒吧嗒发泄自己的情绪,由于爸爸一直说我,当我跟着孩子一起进到阿姨房间的时候,孩子竟然和我说:“妈妈不在这里”。当时我心碎一地,后来爸爸过来继续唠叨,我看到孩子用自己的两个小手把耳朵捂住,还在抽抽搭搭 委屈的不要不要的。我心里很难过,对爸爸的脾气无力 又对孩子的幼小心灵感收到伤害到难过。我一直陪着孩子温柔的和他说话,后来孩子平静下来后在阿姨怀里睡着了。从那天以后孩子就不睡觉,白天不睡觉,晚上也是一直熬着 困得不行不行,还坚持在客厅 要我陪他玩,一直挨到困得受不了,在我怀里睡着,一定要睡熟了才能抱进去卧室。中途我周末在家的时候,他稍微好一点。但是我一上班,又开始白天晚上不睡觉。当时孩子爸爸和阿姨都以为孩子想吃奶,我也没多想。现在想想我当时真的是疏忽,应该想到孩子是收到了惊吓。直到这样的情况有一个星期后,我实在心疼的不行, 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做了两天小儿推拿,孩子睡眠确实好了一点。可是推拿一停,又继续恢复原状,那天晚上孩子还是要我在客厅陪着不进卧室睡觉,我一直陪着他玩,爸爸在卧室看手机。后来孩子裤子尿湿,我给孩子换裤子,因为闹瞌睡,孩子不配合,我找爸爸来帮忙,孩子还是不配合,我只顾安抚他的情绪了,没想到爸爸又情绪失控 一巴掌打了孩子一下,孩子吓得哇哇大哭,阿姨出来把孩子抱走了,当时那一刻,我心里底线崩塌,整整两个星期 我身体和心里的疲惫,还有长期忍受爸爸坏脾气的疲惫和面对孩子时的心疼和无奈,瞬间把我击垮,我哭了而且哭的收不住,孩子在阿姨房间喊:妈妈进来,妈妈不哭了。后来过了一会儿,我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后,进去的时候孩子已经困得不行,我当时一下子意识到孩子此刻需要安全感,我不顾那么多就给孩子又吃奶,过了一会儿孩子就睡着了,那天夜里孩子仍然惊醒了,我给他吃奶安抚他。第二天孩子一觉睡到快十点,那天中午我也给他吃奶哄睡了,可是当我下班回家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开始在发烧。第三天我带孩子去看了中医,医生明确告诉我孩子是受到了惊讶,加上一直睡眠不好,抵抗力下降,惊吓和感染都可能导致发烧。后来我坚持带孩子去做了两天推拿,加上吃中药,孩子烧退了,在母乳的陪伴下,孩子的情绪和安全感渐渐好转。可是过了几天孩子又发烧了,去医院检查是细菌感染,结果打了三天吊针。前前后后,一个月孩子发了三次烧,断奶、惊吓、吃药、看医生、打针,孩子变得特别缺乏安全感,一看到爸爸和阿姨就说:不喝药。然后特别特别黏妈妈,强烈的分离焦虑,每天早上和中午我离家上班,都会哭的稀里哗啦 各种不舍:妈妈不上班,妈妈在家陪宝宝……还有孩子拒绝洗澡,我和他聊过,他说怕厕所、宝宝不洗澡。虽然一直以来我都很耐心、保持妈妈的温柔和细腻,生病和不舒服的时候也都是请假在家陪他、看医生也陪着他、打针也陪着他,可是爸爸的不耐烦让我很有压力,我觉得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调整过来,说实话我当时很无助,故事妈妈不知道怎么办。然后我在共读群里和大家聊了一下,大家给了很多建议。加上我当时在看苏珊的《故事知道怎么办》还有米菲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观念,给了我很多灵感,我想了很多,后来我决定用故事帮助孩子。先说说洗澡的问题,那天晚上爸爸加班不在家,我和阿姨一起给孩子洗澡,阿姨比爸爸有耐心,所以配合的比较好,一直以来孩子是淋浴,我想换个场景可能效果不一样吧?我让阿姨帮忙把小时候的澡盆找出来,等阿姨放满谁我抱着孩子去看,孩子还是不愿意,后来我让阿姨把澡盆弄出来到客厅,孩子还是不愿意,我就让阿姨找他最喜欢的乐高玩具车放在谁里面,孩子还是不愿意,然后我让阿姨帮忙玩水,我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他一直观察阿姨,后来终于心动了 他要去看,我就抱着他去看 他学阿姨的样子 玩水,终于他想下水去玩,那次完成了洗澡。到了第二天,依旧把澡盆放好水,孩子还是不愿意,我事先和爸爸说过 要耐心 尽量用想象力和故事调动孩子的兴趣,我找来他海边玩的挖沙工具里的鱼儿、螃蟹、海星、铲子各种东西放到澡盆里,我自己在那里一边玩一边讲着以往给他讲过的故事改编的小故事:大海里,鲨鱼、海星、螃蟹在游啊游,哇哦 小熊的船来了,他们围着小熊的船 团团转,那里是什么,小狗狗吗?小狗狗在喊救命,宝宝快来帮忙把小狗狗救起来……这样他终于肯下水洗澡,然后一边洗的时候,我一边给他唱 根据小熊宝宝洗澡改编的歌:搓一搓 泡泡 泡泡洗澡澡,小肚子 搓一搓 泡泡泡泡,小屁屁 搓一搓 泡泡泡,小脚丫 泡泡泡泡,小脑袋 搓一搓泡泡泡泡……加上洗的过程中,爸爸有时候还会和他互动 大打水仗之类的,现在终于喜欢洗澡了 而且每天有点舍不得起来,呵呵。由于洗澡的问题得到了改善,爸爸的情绪比较平稳,孩子没有像以前那么抗拒卧室,我告诉他,爸爸会变魔术,你只要数一二三,爸爸会把卧室的灯灯变到走廊上去,他处于好奇,我们屡试不爽,被成功弄进卧室,然后我哄他睡觉 每天晚上他一边吃奶我一边给他讲睡前故事或者唱我自己编的摇篮曲,那些故事有些是他喜欢的绘本故事,有brown bear,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还有晚安月亮,拔萝卜,小蓝和小黄。摇篮曲是以前我带他看米菲系列的《小熊的木笛》,编的说小熊谢谢爷爷给他做的目笛为了表示感谢小熊吹了一首:世上只有爷爷好(其实是根据他最爱的摇篮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改编的一些字和词),他超级喜欢,后来我又给他改了奶奶版本,爸爸版本,姨姨版本,都是些简单的词,可是他超级喜欢,经常哄他睡觉的时候轻轻唱给他听:世上只有爷爷好,有爷爷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爷爷的怀抱,幸福像花儿开;世上只有奶奶好,有奶奶的孩子像颗糖,投进了奶奶的怀抱,幸福像太阳笑;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爸的孩子什么都不怕,投进了爸爸的怀抱,多么有安全感;世上只有姨姨好,有姨姨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姨姨的怀抱,幸福像月亮照;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每天这样变着花样编一些小故事在洗澡 在哄睡甚至陪他荡秋千的时候,慢慢的孩子安全感落地了,现在吃的好睡的好也长胖了,故事妈妈终于找到了办法利用故事知道了怎么办。

点评

B 加油  发表于 2018-6-19 13: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6 15:02 , Processed in 0.069405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