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k11.草籽儿名:李海艳,昵称:如水心情 作为一个原本就热爱看书的人,从怀孕开始,儿童阅读就自然成了我关注的重点。 亲子阅读从怀孕期间就已经开始,我会读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或者任何我接触到的能带给我美好感受的文字。这一晃6年过去了,亲子阅读基本上没有间断过,即使是出行,背包里也总是带着绘本。结果是,小妮儿在别人的眼中是一个与年龄不太相符的孩子,沟通能力感受能力认知能力情绪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明显要高于同龄人,经常说出来一些经典的话,让成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不断地会有人问我们是怎么做到的,特别希望有更多的了解。 为了节省一对一回复的时间,也为了能让更多人从中受益,两年前的某一天,我建立了自己的妈妈社群,用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经验开始分享和答疑,在这个国家提倡全民阅读的年代,当然亲子阅读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问题。 首先,我的孩子还小,我能给予建议的范围有限,我自己选书有我自己的标准,并不适合所有人,这会让我觉得自己不够专业,这也是我有意识进行更多自我阅读的动力之一。 第二,每个孩子都不同,同一本书或许不同的孩子感受也完全不同。这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会有一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非但无法进入本该亲密有爱的阅读时光,甚至,这些“应该喜欢”“需要阅读”的执念居然成了亲子关系中对抗的来源。 第三,孩子是否对一本书感兴趣,除了书的内容本身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在共读过程中的表现,比如:是不是全身心投入,有没有声情并茂演绎出精髓,是不是带着明显的目的(控制或者想要改变孩子的某一行为),是不是能用更有趣的方式作出延展拓宽,等等。 所有这些,会让我有一种隐隐的无力感。虽然也有很多人从中受益,但也有一部分父母会直言:“亲子阅读这个事情我们做不了,你来组织读书会给孩子们讲吧。”我当然很乐意做这件事情,但是,在此之前,我需要对阅读这件事情有更多更深的理解和体悟。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留意针对孩子们的读书会,而正是这个关注,让我再次有了更深的责任感和深入学习的冲动。 首先,我最先去关注的是我们这里最大的一家绘本馆,我去查资料,听讲座,参加活动,了解理念。整个过程中,“读书万能论”这五个字越来越多地充斥了我的耳朵和头脑。我当时其实蛮震惊的,思考有二:这样过分提倡有问题找书本,把给家长推荐某本书来解决孩子的某个问题作为特色服务,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这确实是父母的需求之一,那么会不会因此让孩子丧失了阅读的乐趣呢?第二,这样不断夸大阅读的实用性功效,提倡家长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都用到阅读上来,会不会让孩子因此丧失了其他方面发展的机会呢?毕竟每个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阅读上用的过多,其他方面自然会相应减少。 带着这个疑惑,以及对人家“更专业”这个观念的敬畏,我转而试图寻找新的答案。后来接触了一个故事妈妈,据说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我听了两次,再没去过。一是普通话不标准和常规性读错字这个基本的准备不足。二是过于沉溺在个人情绪中,一本书的过程中大家需要不时停下来等待她处理自己的情绪。三是本人对绘本本身的理解过于浅显,比如简单地把某个绘本的主题归结为:小孩子要听话,不要给大人惹麻烦。这些真的让我感到更加不安,我们到底要通过这些图画书的讲解和故事妈妈本人的言传身教,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怎样的种子,给孩子未来的人生提供怎样的理念呢? 带着这些问题和疑惑,我走进了《三叶草故事妈妈初级班》,三个月六次课的学习中,每一次分享都好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原本不太清晰的思路,不断给我勇气,推动在故事妈妈我往前走再往前走,“把公益故事会在这个小城落地生根”真正成了我内心的一份使命。尤其是星星老师的“让阅读回归生活”,你一定无法想象我听课时几次落泪的那种激动,我内心不断有个声音在呐喊: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目前我的故事会正在筹备中,我准备把绘本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来一场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旅程。场地已基本谈妥,第一批想要做分享主题的绘本也已经购买到位,包括: ① 《逃家小兔》《你的水桶加满了吗》《已经说过晚安了》《巫婆的孩子》《晚安秋千》—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② 《菲菲生气了》《我的情绪小怪兽》《杰瑞的冷静太空》----关于情绪处理 ③ 《苹果树上的死神》《尼古拉的三个问题》—关于生命 ④ 《你很特别》----勇敢做自己 ⑤ 《天空在脚下》----克服恐惧 后期还想加入《不可思议的旅程》之类我很喜欢的无字书,这可能对我来说会是个挑战,当然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可能性,人生就是如此,不是吗?期待未来的路上,能和大家一起支持,稳步前行,借由绘本让爱的种子常驻每个孩子的内心。想起有句话“用爱照亮你的生命”,我们正在做,不是吗?感谢三叶草家族所有老师义工的默默付出,祝福我们的草籽们不忘初心不负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