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四期第七轮第6周(19.2.18-19.2.24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2-24 21:12: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8sunny                                     我们的利是习俗 虽然来深圳十几年了,除了偶尔的出行安排,每年的春节我们还是选择回老家过,在深圳的年,虽然天气更为舒适,但还是相对冷清太多。我和老公的老家都在湖南衡阳,利是习俗当然也是沿用当地的。 利是对象:在家庭里的每一位长辈、亲戚朋友家未参加工作的孩子 利是金额:长辈是一般丰俭由人的,我们一般给1000左右,小孩基本就是约定俗成,一般是100或者200 利是时间:给自家人利是的时间,一般是大年三十晚上,在睡觉前给,跟孩子们说需要压在枕头底下;亲戚朋友孩子的利是,一般是来家里拜年时给 孩子利是的分配:我们那会收到的利是都全数上交父母,对于我们来讲不过是走了个过场。现在的孩子可比我们幸福,他们可以在父母知情的情况下自由支配自己的压岁钱。我们家,他们自己会申请一小部分,剩下的我们都帮他们存起来。 我对利是的态度:虽然利是你来我往,但对孩子来讲,还是一年的盼望,我觉得还是有坚持的必要,只是也没有必要去攀比数额,心意到了就好。
12#
发表于 2019-2-24 22:17:26 | 只看该作者
14  梁泳欣   最近网上流传一张全国利是平均水平图,广东人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最低水平!但其实广东人的给利是是分情况的,大则两百起步,小则20封顶的红包都有,还有10元、20元的。根据收红包的人的不同身份不同关系所决定。广东人发利是的对象非常广,既包括自家小孩,又包括所有亲戚,甚至左邻右里,朋友同事。对于广东人来时利是图的是个好意头。
13#
发表于 2019-2-24 22:18: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总觉得现在的压岁钱对小朋友获得太容易了,亲戚们随手就给成百上千,家长们或是帮孩子存着,或是做理财,或是给孩子自己处理的机会。物质的丰富带给孩子们快乐,也带给孩子们习已为常的平淡感,但好在,压岁钱做为年味象征的意义依旧存在。
压岁钱于儿时的我而言是比宝贵的财富,因为可以买一个新书包,有着深深的期待感。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小朋友拿到压岁钱,会有什么新的期待呢?
今年的压岁钱计划给奇奇存作成长基金。至于办不办理财,看情况再说吧。

14#
发表于 2019-2-24 22:44:23 | 只看该作者
11  雨竹
    利是故事
首先来说说名称的不同。在我的老家,就是叫压岁钱,老人给小孩压灾的一个念想。而且给钱也都是直接给钱,没有红包包装之类的。到了南方才知道有“利是”、“红包”之说。还有包装精美之区别,不过拿到红包还是关注里面的钱多一些吧。
   因为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孩子压岁钱的金额也在不断增加,不过随着压岁钱金额的增加,感觉孩子能支配的数量增幅不大。记得小时候一般压岁钱都是2元,5元,自己去买点瓜子、甘蔗小吃,还是很乐享其中的。那时候2毛钱一根的甘蔗,一毛钱一口袋的瓜子,可以吃很久。现在最少都是一元的垃圾食品,也不知道是垃圾太多了还是食品安全曝光太多…
  小时候的压岁钱就是长辈给晚辈,到了南方后才知道过年利是原来有这么多送法,领导可以给,已结婚者可以给未结婚,走在路上不认识的人只要你一句“恭喜发财”都有可能拿到一个…最开始知道时还觉得很新奇,慢慢的也习以为常了。越来越多的接受各种文化差异。
  不管时间和世界如何变化,利是的意义一直都在,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吧。
16#
发表于 2019-2-24 22:52:08 | 只看该作者
9号 川轩妈
利是

       小时候不知利是为何 意,直到来广州工作并在这边过年,耳闻目睹这边的习俗,才知道利是原来就是压岁钱的意思,然后想起小时候过年的压岁钱就是长辈们直接拿钱给我们,记忆里最先的压岁钱是两角、五角,慢慢地增加到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二十元,到了读中专,过年有些亲戚给的压岁钱会多一点,一般是五十元,而且渐渐地大家给压岁钱是不直接给钱了,而是放在一个红色的小纸袋里,我们只说是红包,并不会说是利是。那时候的压岁钱是原封不动拿给父母的,因为我们收了压岁钱,父母也要给对方的孩子压岁钱,那时候的家庭经济不好,父母需要这些钱地填补支出。
       现如今的压岁钱,少则五十,上不封顶,有些是看关系,有些是看交情,还有些是一种拉关系的手段,或者是还人情。
       想想为人父母将近十年,每一年给的压岁钱基本是丈夫给,孩子每一年收的压岁钱都是归我管,按丈夫调侃的语气:这钱只是过了几个人的手,然后到我手上了,他付出,我收获。每次我会回他:好啦,在外算帐要明白点,别被人坑,在家跟老婆就不用算那么清楚了,免得太累哈。不过这些年孩子们的压岁钱用来给孩子们买保险,也算是专款专用,而不是专款私用。孩子渐渐长大了,在压岁钱上他们也会有一些想法了,好像今年他们会想要点零用钱,于是我们会给一点小零头,大宝凑够一百元会放在爸爸那里存着,每个月拿一元利息,于是他虽然会用零花钱买自己喜欢吃的小零食,但也不会全部花光,因为他想存款增值。下一年的压岁钱孩子们不知道又会有什么新想法,我也还没想到第二种处理压岁钱的方法。
       借此次主题,我可以看看大家是怎么使用压岁钱的,找到一些启发那该有多好啊!
       另外,今天跟孩子们谈论珠三角地区只要没有结婚,不管年龄多在都可以不用发利是,而且还可以收利是,只要结婚了就要给孩子和没结婚的成人派利是,这跟我们老家的风俗不同,老家是只要没读书了,出来工作了,成年了就不给他们利是了,他们要是赚到钱了还要给长辈和亲戚的小孩子发利是。
17#
发表于 2019-2-24 22:54:17 | 只看该作者

10泽妈作业:
       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平常都没有零花钱,就连上学的费用都是很不容易凑出来的,到了过年,如果有压岁钱,就会非常惊喜,压岁钱一般都不多,多就一块两块,拿到的会是很新很新的钱。也不知道爸爸妈妈时候收集回来的,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放在箱子里的,在过年时候拿到新钱的感觉无比幸福!
         后来听说有钱人家的孩子,过年收到的压岁钱会有上百的,还蛮羡慕的,因为他们平常就有零花钱,过年还有很多压岁钱,有的是爷爷奶奶给的,有的是姑姑姑父给的,有的是姨妈舅舅给的,有的是外公外婆给的,好象过年极少有亲戚来我们家,爷爷很早很早过逝,奶奶也是无能无力的没有收入,外公外婆也没给过压岁钱,所以压岁钱只有父母给的,羡慕别人家亲戚多,压岁钱多~~
        自结婚了,过年给压岁钱都是自家姊妹相互给,也没用红包包,直接给现金,给未婚的弟弟妹妹,给小孩子们,表亲100块,自家弟弟200块,小孩子们500块,一来一回,都是平账的,就是给来给去,讲了一个礼节。每年我们依然按除夕压岁钱的风俗,每年给泽娃200元压岁钱。
        生活在深圳久了,过年就按广东的风俗,没过完元宵就给利是,过年给朋友小孩儿的是利是钱,还会给未婚的同事利是,都是10块5块20块,每年初七,公司开工喝早茶,就带泽娃一起喝早茶,去讨个利是,每年泽娃去公司,同事们给的利是加起来也有100多200多的,我自己也会准备一堆的利是,完全是为了讨个利是,图个吉利,图个好彩头。
         现在的孩子过年获得的红包还蛮多的,有些都上万了,属于一年一次的孩子们的固定收入来源了,因为娃大了,开始教育娃的财商,分散娃对钱的认知还有投资风险等,每年依然我们在除夕给泽娃压岁钱200块,以前泽娃获得的压岁钱、红包钱、利是钱都会给到我,开始一两年被我花掉,上小学后总问我钱哪去了,开始给泽娃交了一点保险,今年泽娃自己留了200多零花钱,还很想进去股市看看,准备买一支便宜的股票,余下交保险费,分派完毕。
18#
发表于 2019-2-24 23:08: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joyceyoyo 发表于 2019-2-24 22:46
14甜妈

     小时候的春节,我们过年去亲戚家拜年,临回家的时候,亲戚会给2角3角5角等金额不等的压岁钱,那时2角可以买一根甘蔗,1角买很多瓜子呢。更多时候,是把这些钱主动上交给妈妈,美其名曰交学费。
         再稍微大一点,我对过年去亲戚家拜年有了抗拒之心,总觉得在不那么熟的亲戚家,是不自在的,更别提临走时接住发的压岁钱。虽然压岁钱是具有压灾的意义。初一的早晨,我们会在我大哥的带领下,给父母磕头拜年,父母会给一些压岁钱,这些压岁钱不用上交,可以自主支配。在当时那么不好的经济条件下,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祝愿。这个父母给压岁钱一直持续到我结婚前。
         来了南方后,发现南方有逗利是的习惯,在公司未结婚的,性格比较外向的都会对已婚同事主动说恭喜发财,已婚的会给一个小小的红包。这点南方人做的比北方人好。今年过年回家,红包基本都是200起步,单纯红包,我们都派了几千元。这个有点成为负担了。你不能包的比别人少,亲近的人,还需要多包点。而南方的红包,可以是5元,也可以是100元,多少都不会让人尴尬,这个包含了深切祝福的红包在南方可以让人满心欢喜。希望能发扬到全国。红包,本来就是一个殷殷的祝福的体现,如果让他成为负担,估计很多人对他会有排斥之心,难以长远流传下去。
        
19#
发表于 2019-2-24 23:08: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8 艺 我们那的习俗也是长辈给最小一辈的发红包 中间的都不用发,这样倒是省了不少人情事故,关键在于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晚辈需要给长辈红包,这是孝顺表现我先生那边的习俗是
20#
发表于 2019-2-24 23:12: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很期待过年,除了穿新衣服,好吃的,还有就是收红包。出门有着无比的期待,看着叔叔阿姨们笑的像一朵花,因为对方会派过来一个发红包。这笔钱大多可以自己支配,上学时的零花钱几乎都在这了。不知从何时起,大人们觉得这样来回发挺没劲,家家两孩,你来我回,浪费红包纸。所以在某一年某一天,爸爸的那个成熟的交际圈就未经我们同意取消了红包的习俗。说真的,过年都少了一些乐趣,大人不知道除了仪式感外,这还是孩子们的期待。不过反抗无效,只是爸妈还保留着给我们每人20块的优良习俗。到现在,自己成了派红包的人后,也觉得发红包是个累人的活,除了要换零钱外,还得考虑下该包多少。今年春节回三亚,发小聚会,大家给娃派红包,有些孩子直接当面打开,说叔叔200,阿姨100,有时给的少了还不好意思。可能现在的孩子,不如从前那般没见过世面,平时也不缺零花钱,接红包的时候已没有我们当初的那种欣喜和感谢,更多的是无所谓或视若平常。有时会想,时代发展的越快,经济越发达,很多的传统被保留就越困难。该如何传承这些中华文化,需要花费更大的心思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2 02:54 , Processed in 0.074249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