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春天花会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有一种神秘的人叫作“命运规划师”(天涯热帖)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6:09:18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来啦来啦,我电脑上三叶草网站总是掉线,不知何故。闲话少说,我们继续。
备注:我把网友中比较精彩有营养的回帖也摘录过来,大家一起分享。


网友跟帖
跟我有点象,其实这叫“细节思维(或叫微观逻辑)”,早年从事过艺术类教育又能博采各学科的精髓,看待事物就与众不同了,但能找到好的学生(或叫材料)很难,这不仅仅是你的幸运,更使他得幸运。我们脑子里其实对一个学生(或材料)有很多设想,跟电影一样,最后一直修正到最合适的轨迹,向你朋友问好。
  稍微解释下微观逻辑:一切设定都是在对象没有感觉到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未来将走向哪,洞悉是通过无数很细微的关联整合计算,推理出来的。变化确实很复杂,但是有规律的,只是这种逻辑关系,只能明白,不能言说,解释起来很难。帮你去除错误的想法。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6:09:57 | 只看该作者
1, 我是如何成为他的学生呢?
   我像电影《阿甘正传》里面的那片鹅毛,在混沌里出生,一切随风飘荡。父母是70年代初移民到香港的普通工人,后来大陆改革开放,88年,他们胆子大,贷款到大陆沿海开厂,经过努力,逐渐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人。那么,我勉强算是富二代吧。
  父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爸爸以前就是农村的放牛娃,大字不识几个。在我童年时,记得他们很忙,那是他们办厂原始累积的拼命阶段。于是,我也跟着奔波了。4岁之前在大陆工厂里跟着妈妈,然后又回到香港读书几年,寄宿在亲戚家里。后来5年级了,家里真正有了些钱,妈妈比较清闲安定了,把我接到深圳读书。
  从小到大,我没人管,父母也不懂管教。他们小时候吃苦多了,现在只要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乖就行了,物质上,我们是很好的。从小到大有菲佣照顾,上学有奔驰车接送。所以,我从小就没有考虑过读书,上学好像是童年的一种任务,去课堂睡觉,然后下课回家就像完成了任务。我从来不操心考试的事情,在考场,试卷发下来,我随便填填写写,然后签名交上去就回家了。管它是零分还是20分。
  到了14岁,我妈妈在每天打麻将和享受新富人生的陶醉中,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是青少年了,可是什么都不会,也没有任何兴趣,脑袋一片空白,整天就在家里无所事事,像个傻子。她对我着急了。于是,我把送去贵族学校,就是收费很贵,大部分用英语教学的那种私立学校。周末回去香港的家和弟弟妹妹玩。
  可是,我从小到大都不知道“学习上进”为何物,扔到贵族学校又如何?只是更好玩罢了,因为我们班上几乎都是有钱人的孩子,同学间各种奇怪的人都有,我们玩起来更疯了。这种情况无法缓解妈妈的担心,她看不到我有什么改变。
  这里我必须要夸奖一下妈妈。我爸爸是头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整天就在兢兢业业地管理工厂生产,联系客户。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由妈妈负责。虽然她读书很少,可是上进心非常强。
  后来听我的老师说,你妈妈身上有一种很可贵的直觉,她善于在关键问题上作出有魄力的决策,这是他们从无到有走向社会成功的关键因素。别小看这一点,这是一种难以培养的能力,和读书无关。是一种生活经历带来的禀赋。
  是吗?或许就是这种上进心和关键决策禀赋的驱动吧―――当然,最重要的还有运气。
  有一天,她在社交场合上偶尔听到一位企业家郭先生闲聊中说,他把儿子放到一个老师家里学习了,全托。这个老师是很厉害的,可以全方位解决教育问题。不是任何学校可以做到的效果。
  妈妈立刻向他详细了解了这个人的基本情况,然后请求郭先生引见。郭先生说,那位老师只收几个学生,还要看看孩子的情况。可是妈妈的态度非常坚决要试试看。她经过多次请求,终于见到了那个人。。。。。。。(这些是我后来很久才听妈妈说起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6:10:16 | 只看该作者
2,
  于是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客人。(我已经记不起具体的日期了,因为我的每一天都是雷同的,在家里睡懒觉,看电视,吃东西,打电脑游戏)
  他温文尔雅,外表看上去年纪很轻,像个30不到的文人(后来知道他就是心态像小孩,放得开和孩子玩,所以显得很年轻。)。爸爸妈妈在大厅泡茶,叫我从楼上的房间出来坐坐。
  他姓曾,人很亲切,我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以为只是一位普通的叔叔。他随意和我聊天,问我看什么书,还让我带他到房间看看书架。
  我的书架里有一排漫画书,他问是我自己买的吗?我说都是弟弟的书,放在这里我也就随手看看。由于我当时毫不在意,所以真的忘记了那天对话的细节了。(两年之后,我问过他,当天第一次见面,说了些什么?他微笑着说,你的房间,你的任何细节都会反映某些潜在特点,我自然是收集那些你言语之外的信息了。)
  那两天,断断续续听到爸爸和妈妈发生了意见分歧。爸爸认为香港的教育好过大陆,打算把我和弟弟放回香港去读书。妈妈坚持孩子这么大了,要承认我们自己不会管教,要马上寻找彻底的解决方案,自己不会教就要承认错误。立刻止血。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毫无办法了才接受命运,到时就没有后悔药吃了。
  后来,他们达成妥协,弟弟还是回去香港读书,走香港式教育。而我,走另一条道路。
  几天之后,妈对我说,那天来的曾叔叔是一位特别的老师,我们要把你送到他家里去,往后几年里,你跟他生活了。
  嗯,我没有反对什么。这是我一贯的风格,对什么都无所谓。反正爸妈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妈妈的性格很强势,我们兄弟几个都被她安排习惯了,反对也没用。去哪里上学也不过是睡觉,玩。我不学,谁能拿我怎样呢?于是简单收拾了衣物,这就去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根本就太天真了,以为天下的老师都差不多的。可是,一年后,我发现错了。为什么是一年后呢?因为之前我根本一直都不知道人家的手法高明到那种地步,是当时16岁的我无法想象的(我敢担保就连普通的成年人都无法逃过他的引导手法,真的无色无味)。连想象都无从想象,那是我的经验意识去不到的高度。我连被别人牵引着走都不知觉。等到知觉时,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就是这样的人,影响一个少年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
  在那个下午,既没有下雨,也没有大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爸爸妈妈把我送过去,他们就离开了。曾叔叔把我领到我的新卧室,闲聊两句家常,就走了。
  16岁的我不知道,改变我头脑与心灵的风暴,就这样波澜不惊地揭开序幕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6:10:37 | 只看该作者
4
  曾老师家里,请了几位老师,算是他团队中的助手吧。这些老师全部是根据进来的学生不同的情况而招聘的。他的理念是,为了实现具体某个孩子的教育目标,不惜代价,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集中一点。所以他常常有一些别人意想到不到教学行为。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他说的做的是“教学行为”,因为他经常不让你感觉到在受教。
  后来,我进入高端课程之后,他手把手教给我许多学问,其中就详细说过怎样寻找合适的人进来团队。因为后来第三年他已经开始教我企业管理,团队领导之类的知识了。里面的内容我没能全部记住,因为太庞大了。
  他对一个问题的考虑,是非常全面的,结合了许多不同的学科知识。他的风格是,对一个问题,要么不说,要说就要说得全面。比如看一个茶杯,一般人从四个角度去理解分析,而他可以从8个以上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逻辑很清晰。
  他是那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全面的人。有一次,我问他:看你上网,常常看贴却不参与回帖讨论,为什么?他说:一个帖子发问,里面有100个回帖,可是大多都是盲人摸象,只说到其中一个点,让旁观者很容易就以为那是整个大象了。我如果回帖,就要尽量讲透,但是要写几千个字,太花时间了。而且,往往吃力不讨好,网络时代里,这些网友大多没心思看长帖,人家嫌罗嗦的。所以我干脆不说话了。
  他选择助手,要根据送来的学生是哪一类问题,性格类型等等,来决定找什么样的老师。甚至对某个老师的性情将会如何行动如何发展,都可以做一些预判。
  他不要年纪大经验丰富的,基本上全部都是教育类学校刚毕业的,甚至不是教育类的,是普通三流大学毕业的都可以。他不看文凭,不看各种技能证书,只要面试,当场问一些问题,就能知道面前的人是不是他需要的那种。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6:10:54 | 只看该作者
5
  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才能,作为团队领导,关键是要选对人放到适合他的位置上。但是年轻人没有社会阅历基础,比较爱学习,爱上进,没有成见,这些特点适合我这个团队。因为我是大脑,所以规划性的事项全部包揽了,主要需要细致操作的助手。勤快、肯学的,我会培养他们,让他们做好岗位角色之余,看不同人的情况,给他们指导。这些年轻人如果自我学习能力强,就可以在我身边学到外面许多年都无法学到东西。至于他们能够如何发展,就看各人的悟性了。
  这些老师来到曾老师团队,都是社会阅历很浅的。他喜欢好学提问的助手,对于教学问题会提问的,他会指导一些,不提问的,他也不多说。不过,他心里把这些员工都当作半个学生来看待。因为他对每个员工都说过:你们来到我的团队,除了工资,应该在离开时带走些比工资更重要千百倍的东西。我希望你们从这里走向未来的教学道路,越走越强,这里会是一个不错的带薪学习机会。
  当时这些话我都听他对员工说过,但是大部分员工都会觉得那是老板在说漂亮话,不放在心上。两年后他对我说:助手们都是刚出社会的年轻人,着急着赚大钱,沉不住,这不怪他们。我这里就像少林寺藏经阁,宝贝太多,而他们大多都会错过。人生本是如此,你以后就会像藏经阁的扫地僧,看着多少人就这么轻易走过了。
  曾老师在和学生上高级课程时(就是在日常随机根据大家挑起的话题热烈讨论时,他适时马上往深处发挥讲解),常常要求助手们全部都在背后站着旁听。用意就是一起启发。
  总之,他选的员工全部都是勤快做事的,他安排的事项一定要执行到位。他的理念是:做一个精密的人才能担当精密的任务。
  后来,有些学生时间到了,离开了,那个专职负责的助手也就离开了这个团队。有几个出外面工作一年之后,马上知道了在曾老师这里已经不知不觉学到了许多非常难得重要的技巧,后来还常常感谢他。曾老师永远是淡淡地说:这些成绩都是你自己爱学习,爱观察,努力得来的,和我关系不大。只是缘分一场,机缘巧合而已。祝贺你们取得的进步!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很低调的女老师,学历,长相,出身都太普通,知道出去社会要找好工作很难。但是她朴实贤惠,反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曾老师很喜欢这种人,合约到期,他破例加薪5成来挽留她。她在团队中工作了两年,曾老师后来给我上高级课程,大部分都让她旁听的。后来,这个朴实的姑娘离开了,到一个民办学校教数学。凭实力,马上得到校长的重点培养。当她到新单位三个月就在全校老师中唯一被选中派去北京上海交流学习的时候,打电话感谢了曾老师。
  其实,当初她离开团队之后,曾老师曾对我说:这些年轻人从学校出来就在我这里,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是不知道在我这里有宝库的,我不怪她们。这个阶段,躁动,不懂得珍惜是常态,而年纪轻轻假如很上进,很成熟,就是禀赋很高的可造之材了。当她们出去工作几年,大多都会明白我对她们说过的话。
  这个李老师,就是专门负责我学习的。之所以特别提到她,是因为在我很年轻的阅历中,真实地看到小说中的那些套路:原来长得漂亮的,心气高的大多浮躁些,反而朴实的,条件平凡的,往往低调勤快,拉长时间来看,机遇可能会更好。这是我眼前发生过的,成为了我年轻阅历的一部分了。
  好了,关于团队中的助手,先大略介绍一下,等以后再独立一章来说说他和助手们的互动吧,里面也大有学问。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6:11:12 | 只看该作者
6
  好吧,言归正传。
  刚开始的第一天,曾叔叔(我一直习惯称呼他叔叔,还是按这个习惯来吧)安排了胡老师负责我。胡老师是个男的,很文弱,戴着厚厚的眼镜,理科比较好。
  他给了英语,数学和语文的测试题给我做一遍。过程就像去配眼镜时按验光师的指示看视力表。先给你看1.2的,看不清?那么逐渐放大字体。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我的英语和数学大约小学2年级水平,语文大约小学4年级水平。当时我快15岁半了,按照这个年龄应该是上初二的。
  对于这个结果我不会害燥的,根本就不当一回事。曾叔叔听到结果,面带微笑,没说什么。
  然后,胡老师就在房间里陪我玩,他倒是想给我上课,我就故意问别的事情,让他疲于回答,打破他的节奏,不让他主导。他也没辙。不过这人的性情很温和,不温不火的。嗯,一开始我就喜欢这样没脾气的人。
  睡懒觉是我的最爱,真的,我太喜欢赖在床上了。也许从小就不让出去玩,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加上家里的房间很豪华舒适,使我一直都喜欢睡觉。虽然知道上课时间,可是每天早上和下午的第一节课,常常是胡老师进来了,才喊醒睡梦中的我。我估计胡老师在背后是有向曾叔叔汇报我的表现,不过没有干预。曾叔叔每天也会走进来聊聊家常,坐一会儿就出去忙别的了。
  晚上,老师们下班了,曾叔叔就问我要不要看电影,我当然高兴看了。于是,他带我走进他的书房。打开其中一个书柜的门,哇!那里简直就是一个电影仓库,收藏了海量的影片,硬盘和光盘放了一个大书柜。连音乐CD都超过1000多张。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6:11:25 | 只看该作者
7
  我好奇地随意拿来看看,他不反对,我只要对哪个电影感兴趣,拿起什么,他就微笑着顺着这张音乐或电影的内容简单说说。具体说什么我早已不记得了,只知道,整整一个晚上,好几个小时,我居然忘记了看电影,而是饶有兴趣地听他讲解。他这人的口才实在太好了,在我以前直到现在,都没有认识另一个比他更好口才的。比如我拿起肖邦的CD,他就说肖邦里面其中一曲著名钢琴曲的创作过程,说肖邦为了想念情人而写的,又说当时他们流行一种上流社会的文艺沙龙,我问什么是沙龙,他就顺着我的提问一一讲解,然后我总会打岔问出别的问题,他总会顺着我感兴趣的东西一直发挥,说呀说。最后,我忘记了时间,等他说该洗澡睡觉了,才晓得整个晚上就过去了。
  我当时还不知道那种状态叫作博学,(你别怪我,从我数学语文英语不超过4年级,你们就能猜想出我当时是多么小白的。)只知道,他没有强迫我,一直由我主导着话题,而我很轻松地了解了许多电影和音乐的故事。
  我是将近一年之后才明白那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他的发挥能力实在太强了。能够从蚂蚁搬运米粒的情景给你说到火星和宇宙大爆炸去,还保证让你兴趣盎然的听着不累。后来这一点在看他启发别的孩子时,我作为旁观者,有意识去领略才知道厉害。只要你开口,他总能顺着你感兴趣的话题去深入,不管怎么绕,都能绕出知识来。而且,他让你做主导者,随便问,随便聊,遥控器似乎一直在孩子的手上。两年后,我看一本杂志,里面有一句话说:你被人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我就忍不住扑哧笑了。
  不过,回到当时,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所有被我知道的,现在能写出一点的都是后话了。那一晚,我愉快地睡觉了。没有压力,感觉还好。
  第二天,胡老师还是拿我没办法,被我带着他拉拉杂杂说话,就是不学功课。晚上,曾叔叔问:昨晚没有看成电影,今晚要不要看?我当然高兴看电影的。他说,这片库里面,你喜欢看的就拿出来。不过,规则就是,选好了就要认真看它,不得中间要求更换。
  我选了一个电影,他放进电脑里。先跟我约法三章:跟我一起看电影,要做到几点:一,看片子期间,不得上厕所,不得走动,要从头坚持到底,茶水只能先准备好放在旁边;二,看片子过程中,有任何想法,观点,疑问不解的,都可以马上提出来,但是一定要先暂停电影,然后和我讨论,讨论完了,继续看下去。三,不得接电话或有任何外界打扰,一定要像在电影院那样从头认真看到尾。
  我当然答应这些条件。因为看电影那么好玩的事情,不是背诵单词,不是做功课,毫无压力。他就这样陪我看电影。以后的几个晚上,同样都是看电影。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6:11:40 | 只看该作者
8
  大约第五天白天,他随意进来房间和我聊天,问我以前在学校里,喜欢和什么样的同学交往扎堆,我说了许多以前在学校的事情。我总是和那些读书最差的学生扎堆一起玩,其中一些是烂仔,而且在教室走廊集体嘲笑那些假正经的学习认真的学生,不同族类,就要想办法捉弄或者打击他们。
  他听完了,微笑着说:你现在还想这群哥们儿吧?我说是,我们那群人。。。。。。。曾叔叔马上打断我说:这些天你已经说了很多次“我们那群人”了,这种表述以后尽量不要用,因为你本不属于那群人。你根本和他们不同,你是因为成绩不好担心被孤立,为了有群体接受可以扎堆,才选择了和他们混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嘲笑别人的。你现在想想看,难道真的对曾经被你们嘲笑打击过的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有什么过不去的冤仇吗?
  我想了想说:是没有。
  “那么你们为何要以群体的力量去嘲笑他们呢?”
  我有点迷惑,答不上来。
  曾叔叔说:有一本书叫《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里面说:群体的力量经常是邪恶的,盲目的,而作为个人,很可能是清醒的,独立的。所以用群体的名义做坏事,并不代表里面每个人都是魔鬼。你曾经的那些行为,经过大脑仔细思考是找不到合适理由的,就说明你自己的内心道德判断标准中,知道做人的善恶准则。当你去思考它,过程中就等于在寻找可立足的基础。可是你找了一遍发现没有基础,行为的依据站不住脚,所以你不是真的坏蛋,你是附和那群坏学生,想在学校里取得身份认同,害怕成绩差而没有队伍可容纳自己。对吧?
  所以,你现在离开队伍了,而且肯定没有机会再回去那个群体中了,忘掉他们吧。以后就不要总是说“我们那帮人”了。你没有帮派,他们以后也没资格和你交往,因为你将注定会远远超越他们。
  奇怪!其实我到现在也忘记了绝大部分头一年的情形,但是开始几天的这些话却记住了。可能因为当时对我的震动比较大。
  说完,曾叔叔没等我回神过来,起身走了。就像拿棍子敲了我的头,然后若无其事地走了,没有下文。
  我继续和胡老师耍嘴皮子。可是,刚才那番话却始终在内心挥不去,它就像一个小蚊子,进入耳朵内嗡嗡响,刻意不去想它,可它就在那里,你无法不去想它。吃饭的时候,散步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总觉得开始审视自己的动作哪里不自然。真别扭!
  我好像不是我了。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6:11:58 | 只看该作者
9
  胡老师不在的时候,我自己除了睡觉,就是打开手机看网络小说。我的手机一直是社会上高端的款式,让我在学校里很有面子。
  大概第6天,曾叔叔进来,看见我在看手机小说,就问我看的是什么,我说就是些我们学校圈子里流行起来的奇幻类小说。
  他好奇地拿过来看了看,说:不错,看书很好,比不看书的要好。发现你居然会坚持看小说,让我对你刮目相看呀。
  我听了心里很受用。他的肯定是那么自然,就像傍晚走在海边,一阵微风徐徐吹佛,你感到很自然的舒服。由于没有看见旁边有电风扇或者芭蕉扇对着你吹,所以你肯定这阵风是大自然的杰作。嗯,这种感受是正确的,《楚门的世界》里楚门最初也以为那些海浪是真实的。但是事实上却是错误的。因为曾叔叔的绝技,就是用你看不见的手在煽风点火。
  当我还在享受自然风吹拂时,他就接着说了:你不是对黑社会很感兴趣吗?我眼睛亮了起来,“是呀!”我随口回答。于是他搬起旁边的凳子坐下,给我讲述许多江湖故事。这是我们青少年混混的焦点话题呀,听得我两眼放光。他说自己少年时和别人打架,跟道上的大哥混过的。而且年纪大了,阅历丰富了,身边也知道些朋友的真实故事,就拉拉杂杂一串一串地跟我聊起了江湖故事。
  他总能把平淡的东西讲得精彩,更何况这个话题本身就是我最喜欢的,那更是欲罢不能了。整整听他眉飞色舞地说了两个小时江湖故事,活灵活现,逼真动人。
  末了,他话题一转,说:唉!这些事我都讲不完,嘴巴都累了。这样,我这里有一本坏人写的书,说监狱风云的,你要不要看?
  我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了,哪里停得下来。马上高兴地说,好啊!
  他说:这本书叫作《四面墙》,是网上热起来的,据说是坐过牢的人写出的真实故事,风靡一时。我看过,很好看,很真实。
  说完,他转身到书房去拿来这本书放到我手上。厚厚的,红色的封面。
  正当我要翻开第一页时,曾叔叔说:还是和看电影一样的老规矩:要看,就要一口气看完,中间不能放弃不看,也不能再看手机上的小说。做完一件算一件。
  我蛮不在乎地答应了。
  当时我可不知道,那不经意的一口答应之后,许多年,我再也没有主动拿起过流行于中学校园内的奇幻古怪文学了。人生往往有些不经意的瞬间,很久之后你才记起那已是重要的分水岭。
  直到半年后,我觉得那些垃圾该从手机里删除了。当时按下删除键那种感觉至今还记得,就像古人割头发,把曾经的我扔进了江河,看着它随波漂荡起伏着远去了。有点失落惆怅,又感觉有些莫名的自豪。
  因为一年之后,我阅读的书目光是名字就让高中生们咋舌了。按照网络流行语:秒杀他们。到了我17岁,阅读的内容就秒杀一般大学二年级学生了。因为《瓦尔登湖》,《存在与自由》,《沉思录》,《全球通史》等等名字,那些被学校灌水的鸭子们根本没听说过。
  那是后话了。
  曾叔叔经常告诉我:看书要画重点,做笔记。因为多年以后,当你翻开这些书,看到当年书页画上的重点,笔迹,应知道那就是你成长的脚印了。经过时间酝酿,回头才会知道它的珍贵。为了明天有这种醇酒享用,就做好今天的笔记吧。
  这种训诫,我永生不忘。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6:15:36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帖子里的精辟的语言太多,我摘抄几段与大家共享:
1.有个哲学家萨特说过:不管命运和环境把你打造成什么样子,一旦某一刻你意识到这种状态,并且经过审视与反思的过程,之后,你就再也无法安之若素,回到原先不察觉之前的样子了

2.别人以为家庭教育的阻碍在于钱,其实不是,那远远不是关键障碍。光是夫妻统一思想,协调好家里老人的负面干预,理顺周边亲朋的意见,坚持风雨不改地执着等等,随便举出几条就够绝大部分家长败下阵来。还真不是钱就能解决的

3.我们的书店一直有关于教育的好书,问题是,有多少人肯买(观念),有多少认真看了(态度)?有多少人看得懂(水平)?然后有多少人做得到(执行力)

4.看书要画重点,做笔记。因为多年以后,当你翻开这些书,看到当年书页画上的重点,笔迹,应知道那就是你成长的脚印了。经过时间酝酿,回头才会知道它的珍贵。为了明天有这种醇酒享用,就做好今天的笔记吧。

5.存在主义认为,人活在当下,只有承认当下,放眼未来才是强者该做的,过往则不究。纠缠于追究过去,是刻舟求剑的行为。除了怨妇般的抱怨之外,并没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另外,喜欢抱怨的人都是没出息的。

6.人生的主战场也不是在学校,上学校是为日后的社会生活做准备的。精辟之极

to be continue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7 11:55 , Processed in 0.061373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