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三三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花儿……

  [复制链接]
201#
发表于 2011-7-6 12:03:37 | 只看该作者
好好的旅游攻略贴啊。留起来。论坛里有没有收藏功能的。
202#
发表于 2011-7-6 12:07:20 | 只看该作者
三三妈妈,我发帖子为啥图片限制在1000k, 所以照片发不出来,怎样发图片?你的写作,看得我眼花缭乱,预罢不能,马上要给家人做午餐了,感觉是享受精神盛宴,饭也不想做了,准备以后向三三一家学习,努力耕耘,分享生活
203#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2:5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2# annshenzhen


    用图片编辑软件把图片压缩一下,就可以上传了。
204#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4:24:43 | 只看该作者
2010岁末的杂碎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10-12-31 17:34 星期五 晴
  


  
  1.阿甲故事会
  12月12日,三叶草请来阿甲开专场故事会。阿甲讲故事,三三在读书月的时候听过一次,还找他签了名合了影。故事会那天,爸爸带着三三,从《蚂蚁和西瓜》排练现场溜走,赶去和阿甲叔叔共进了半顿午餐。一来二去,三三和阿甲,彼此都熟识了。
  阿甲的故事,讲得真是好。故事会刚开场,就把一堆的小朋友吸引到了讲台前。大孩子小孩子,挤成一堆,个个专注地仰起小脸,那情景真让人感动。休息的间隙,三三强烈要求也上台去讲个故事,最后终于如愿,讲了个《田鼠阿佛》。那本书家里有,三三只读过一遍。但是上了台,却讲得非常流利,声情并茂。连爸爸也感到惊异。
  故事会上,阿甲用歌唱的方式,讲了一本《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三三听过一遍,回到家居然可以原封不动地学给妈妈听。而且,阿甲所用的旋律,从此成了三三和妈妈自创自编各种好玩的英文歌最常用的曲调,乐此不疲。
  爸爸的英文说不出口,跟不上三三和妈妈的步点,只能在一旁当观众。但是自打故事会后,爸爸翻出了一堆关于诗词吟唱的旧书,努力充电做功课,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阿甲那样用古调来读几首诗词。
  


  (三三讲故事。)
  
  


  (代表三叶草故事家族,送给阿甲一份精美的礼物。)
  
  2.小评委,小演员
  12月19日,三叶草故事家族筹备已久的科普绘本剧大赛在央校开锣。比赛前一天,朵米妈给爸爸发短信,邀请三三担任大赛的小评委。九位评委,八位名人,三三是唯一的小朋友代表。爸爸去征求当事人的意见。三三问,当评委要做什么?爸爸问过了,打打勾,演完一个,讲评讲评。三三犹豫了,打勾可以,讲评……我不会,我还是不要去当评委吧。爸爸鼓励,妈妈打气,好不容易三三才勉强同意了。
  比赛当天,早早到了央校。三三作为“评委大人”,在书吧里和其他评委碰头,大病初愈的妈妈则在外面张罗着准备罗湖组的绘本剧《蚂蚁和西瓜》。比赛开始,评委就位。爸爸远远地看到,三三坐在评委席,满脸笑容,一边看着舞台上的演出,一边侧着头和旁边的大评委聊得正起劲。后来爸爸问过才知道,那位叔叔就是深圳文化界名人王绍培。
  《蚂蚁和西瓜》排在全部十个剧目的第七个上场。演到第五个的间隙,爸爸将三三从评委席上请出来,简单化妆,准备上场表演。剧组的妈妈开玩笑说,哪有这样的,又当评委又当演员!小蚂蚁们表演完了,三三继续回去当她的小评委。
  闹哄哄的大赛结束了。妈妈他们的蚂蚁剧得了“最佳道具奖”。问三三,你觉得哪个剧最好?三三说,我选的是《一园青菜成了精》,其它几个也不错。至于当评委的感受,三三总结说,嗯,也没想象的那么难嘛。主要是轮到我讲评的时候,我跑去表演了!哈哈。
  演出结束,剧组的小蚂蚁们得到了一堆的奖品,吃的、玩的,还有书。大人们则如释重负。全组三十多人,集体到OCT创意园的普语堂吃午饭,然后轻松地在创意街市游览了一圈。大家都感慨,很开心,很有收获。三三领着一帮小屁孩,假扮他们的老师,一路叫嚷着指挥队伍行进。玩得太开心了,舍不得和小朋友分开。临走之前,还引发了两个小姑娘之间关于三三到底去谁家做客的争论,把一旁围观的大人都笑喷了。
  


  (小评委。)
  
  


  (小演员。短暂的出场,后面就是小蚂蚁们的事了。)
  
  3.电台意外
  圣诞节后第二天,一家人去深圳电台先锋898做“妈妈宝宝”节目。这是今年父亲节之后,三三和爸爸第二次来电台。主持人王颖说,聊聊家庭阅读的体会。六点半,进了直播室。开了头,三三读了一首童诗。没过多久,三三开始猛烈地打喷嚏,然后放下耳机,蹲到一边的墙角用力地擤鼻子。坐回到椅子上,仍然不舒服地扭来扭去。爸爸正对着麦克风说着什么,看到主持人用眼神示意三三那边出了状况。但隔着妈妈,爸爸看不到究竟是怎么回事。紧接着,两位主持人都从座位上走下来,和妈妈一起围在三三身边。只留下爸爸,兀自在那里心不在焉地胡说。
  妈妈带着三三出了直播间,主持人回来,嘉宾席上只剩下爸爸一个人。就这样,硬撑到六点半节目结束。急忙到外面去找那娘儿俩,发现她们正在电梯口等着下楼。原来,三三在直播间里出现了严重的过敏症状。主持人示意的时候,三三因为眼皮发痒,起了一串小包,所以不停地揉眼睛。妈妈说,没事了,出来吹吹风就好了。
  回家的路上,收音机里“妈妈宝宝”节目还在继续。妈妈给王颖发短信,猜测直播间的地毯是导致三三过敏的祸首,善意地提醒她们注意工作环境的健康。爸爸则有些替三三和妈妈遗撼,第一次上电台节目,竟然会遇到这样的意外。本来,爸爸是想让妈妈和三三来主讲的。
  
  4.粗话
  一天,姥姥给爸爸讲了这么一件事。
  三三坐姥爷的自行车回家,半路上,一辆汽车横在路中间,挡住了去路。姥爷于是停下来,耐心地等车走开。
  三三说,姥爷你脾气真好。要是我爸,早就骂他了。
  姥爷问,骂啥。
  三三说,我爸会骂,我CAO你妈!
  
  5.自己的国王
  《梦幻飞翔岛》讲到雕像岛,书上说,每一座雕像都是自己的国王。
  爸爸说,三三你也是自己的国王。
  三三说,我倒想让妈妈来当我的王后。
  爸爸说,如果妈妈是王后,那我就是国王了。
  三三说,那不行,我才不要你当我的国王。
  妈妈在一旁偷笑。
  
  6.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妈妈生病后,每天都是爸爸开车送三三上学。
  转过一个弯,早晨的阳光刺眼地从前挡玻璃射进来。爸爸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觉得是吗?
  三三说,不会吧,除非每天太阳落到山后面之后,都洗个澡。
  爸爸说,有可能。不过会很烫哦。
  三三说,那就让月亮帮他洗!
  
  7.兔子帮休息
  晚饭煮好了,妈妈在厨房叫,三三吃饭啦,过来端饭!
  三三手里捧着漫画《兔子帮》,正窝在躺椅上看得入神。似乎没有听到妈妈在叫她。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叫了,三三过来端饭!
  这一头,一动也不动。
  爸爸提醒,妈妈叫你去端饭。
  毫无反应。头也不抬,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漫画。
  爸爸再提醒,喂,某人,吃饭啦!
  屁股动了动,换了个姿势,接着看书。
  爸爸恨恨地说,好吧,从今天起,所有《兔子帮》休息一个星期!
  吃完饭,家里所有的《兔子帮》,果然一本也见不着了。
  
  8.三(三)班
  三三喜欢央校,喜欢星星老师。几个月前,爸爸妈妈一度决心要让三三转学到央校去,甚至开始打听租房的事。但是困难实在太多了。反复犹豫,一再权衡利弊得失,最终基本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有一天,晚饭的时候,三三又说,三年级的时候,我要转学到央校去。我喜欢星星老师,我想去上他的课。
  妈妈问,那要把罗湖的房子租出去,你也愿意吗?
  三三说,愿意。
  妈妈又问,离开你现在的那些好朋友,也愿意么?
  三三稍稍迟疑了一下,还是果断地说,愿意。
  接着又一天,在三叶草QQ群上,朵米爸突发奇想,打出一行字:让三三转学到央校吧,星星老师现在的二(三)班,三年级的时候就是三(三)班了。
  妈妈听说了,长叹一口气。唉,这不是让我们继续纠结嘛。
205#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4:25:55 | 只看该作者
认字难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11-01-14 16:58 星期五 晴
  


  腊八节晚上,姥姥煮了腊八粥。晚饭时间到了,三三说我不饿。妈妈坚定地说,不饿也要吃几口腊八粥。然后,一边吃,一边讲了个腊八粥的来历。说是两兄妹从小娇生惯养(什么叫娇生惯养?),就是很娇气,大人也惯着他们。后来父母死了,兄妹俩还是懒惰不做事,冬天来了,没东西吃。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把家里所有的坛坛罐罐全翻遍,只找到一小把八种不一样的豆子呀米粒的,煮了一碗粥。后来……三三接话,后来还是饿死了。妈妈说,是的。三三说,果然。
  “那为什么叫腊八粥啊?”三三问。
  “因为是农历腊月初八嘛。”妈妈说。
  “什么是腊月?”
  这一刻,爸爸脑子里飞快地闪现出张大春的那本《认得几个字》。这正是张大春所说的“晚餐时间”,机会来了嘛。于是爸爸慢悠悠地开腔了:据我所知,“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形式,经常在十二月举行,所以后来把十二月称为“腊月”。
  说完了,心中有些胆怯,于是又加上一句:我猜的哈。
  切!长期以打击爸爸为乐的妈妈,听到这一句,终于可以简短地表示她习惯性的不屑。
  放下饭碗,爸爸开始翻字典。《细说汉字》的1000个字,检索目录中没有“腊”字。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典》,倒是给了爸爸一点面子。“腊”(臘),果然是商周时期在十二月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妈妈又不甘心了:那说不定是因为十二月本来叫腊,所以这种祭祀活动才叫腊呢!
  当然当然,允许存疑。爸爸想接着追查,可惜手头再也没有别的书可以翻。但是查到的解释,已经暗暗纠正了爸爸一个想当然的望文生义,也算是不无收获:“腊肉”的“腊”,虽然有个显而易见的形符“肉”(月),但却并不是因为在腊月里腌制而得名。《古汉语常用字典》说,作腊肉讲时,“腊”古音读“昔”,与作祭祀讲时的读音不能通用。既然如此,则此处“腊”并非“臘”的简写。“腊”和“臘”,原来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字?挺复杂。
  接下来,爸爸继续做功课。花了一整天的功夫查找资料,如同误入荒山野岭,迷途不知归路。咬着牙,又花了两个半天的时间,整理考证的结果。就这一个字,差点折腾到精疲力竭。
  回过头来想张大春,算是知道差距在哪里了。《认得几个字》讲的故事中,似乎随便碰到一个字,大春都能信手拈来,并且讲起心得来深入浅出,兴味盎然,显然是长久浸润日积月累的功力所致。即使需要稍作书中未表的检索,想来也不会太过艰苦费时。咱们要学,且不说识读训诂经典已颇为吃力,就连工具书的使用,也需要从头熟悉。不比不知道,差得太远啊。
  阿城在书的序言里所说张家俩孩子“相当剽悍”,这回也算体会了。六七八九岁的小屁孩,能听且能听明白当爹的讲那些稀奇古怪的文字,除了他们的爹善于讲故事,恐怕他们自己也得有那么一点遗传的慧根才行。我们家三三,没等到她爹讲完第五句,便一定会露出十分不耐烦的样子,即使出于礼貌还在对面坐着,眼神早开始满屋子晃荡了。如果不幸她娘正好也在现场,当爹的多半会听到一阵声色俱厉的喝斥:切!你觉得好玩人家不觉得!人家不爱听,你还讲!……
  这年头,难啊。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4:26:5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作者:szknife   标签:认字2011-02-18 17:46 星期五 晴
  晚餐时间,忘了在和三三同学聊什么。爸爸突然发问,为什么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然后得意地望着那娘儿俩。
  三三讲不出来,妈妈不说。
  三三说,不知道,爸爸你说。
  爸爸说,再想想。
  三三说,你不说就是不知道!
  爸爸只好开始显摆了:古时候的集市啊,大多是东西走向,人们上街,常说去东头去西头,后来上街购物就叫买东西了。南北没法买啊。
  三三一头雾水。什么东头西头的?
  妈妈接下来照例是一声长长的“切——”。然后说,瞧你爸,乱七八糟说的啥?这买东西啊,和五行有关。说话时,IPOD里查到了网上的说法:传说宋代的朱熹(这是个王八蛋),有一天在路上遇了了……
  念完了,问三三,懂了么?
  三三说,明白了,这个好懂一些。两种版本都出来了,爸爸却开始怀疑起来,包括对先前他自己的说法。嗯,要考证一下。
  
  次日,爸爸搬出了厚厚的各路辞典字典,开始搜寻。一查之下,果然两种说法都不可靠。以下是考证结果:
  (一)《说文》及段注的说法。
  1.关于“东”。
  《说文》:“東,動也。從木。官溥(人名)说,從日在木中。”意思说,太阳升起来到了树梢,会意为东方。段注进一步说:“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
  


  
  2.关于“西”。
  《说文》:“西,鳥在巢上也。象形。日在西方而鸟西。故西为东西之西。”段注进一步解释说,西字“下象巢。上象鳥。會意。上下皆非字也。故不曰會意而曰象形。鳥在巢上者,此篆之本義。”意思说“西”是个象形字,本意是鸟在巢中。夕阳西下鸟入巢,由此引申为西方。因此,“西”乃“栖”的本字。
  段玉裁认为,“西”作鸟在巢中时,是个会意字。作西方讲时,却是个假借字。并由此大发了一通关于“假借”的议论:
  此說六書叚借之例。叚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古本無東西之西,寄託於鳥在巢上之西字爲之。凡許言以爲者類此。韋本訓相背、而以爲皮韋。烏本訓孝烏、而以爲烏呼。來本訓瑞麥、而以爲行來。朋本古文鳳、而以爲朋攩。子本訓十一月昜气動萬物滋、而以爲人偁。後人習焉不察,用其借義而廢其本義。乃不知西之本訓鳥在巢。韋之本訓相背。朋之本訓爲鳳。逐末忘本。大都類是。微許君言之。烏能知之。
  这段议论,举了許、韋、烏、來、朋、子等几个假借的例子,然后说“後人習焉不察,用其借義而廢其本義”,再次肯定“西之本訓鳥在巢”。最后不无所指地感叹道,“逐末忘本,大都類是。微許君言之,烏能知之”。看来,可能在段氏的时代,关于“西”的本意,就已经有过争论。
  但是,以上解释似乎全然未能涉及俺要查的指某物的“东西”之意。莫非晚至段氏的年代(段生卒年为1735~1815,约为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们还不曾有过“买东西”、“拿东西”之说?
  


  
  (二)《汉字源流字典》的说法。
  《汉字源流字典》(下称《源流》)翻到“东”、“西”二字条,要找的东西终于跳出来了。《源流》首先推翻了《说文》及段注关于“东”、“西”二字的析形,并指出其出错之根本,在于析形所依据的都是后起的篆体字。而若依甲骨文的字形,解释便全然不同了。
  1.东。
  《源流》认为,依甲骨文析形,“东”的本义指圆竹笼,“俗语称圆鼓鼓的东西为圆鼓笼东,由此泛称物品为‘东西’”。又由点燃的灯笼令人联想到东方升起的红日,因此被借指“东方”。
  

  
  翻到《甲金篆隶大字典》“東”条,果然其字形如灯笼。
  2.西。
  同样,《源流》认为,依甲骨文析形,“西”为“竹木编的圆形器具”之象形,本义当作竹木编织的器具,与当“灯笼”讲的“东”合起来构成了今天当物品讲的“东西”一词。由于鸟巢也多为草木枝条编织而成,与“西”的形象相近,再加“西”这种器具常用以漉酒淋盐,须置于架子之上,含有依凭于此之义,因此又被借指鸟巢。
  至于之后为何又被借指方向,《源流》未作详解。我理解,作者的意思大概是:从鸟巢开始,便与《说文》衔接上了。
  


  

  
  翻开《甲金篆隶大字典》“西”条,果然其字形如竹器。
  (三)《王力古汉语字典》对“東”字直接释义,未引《说文》,释义两条,一为“东方”,一为“主人(后起义)”,无“物品”之解。“西”字条则引《说文》“西,鸟在巢上”,释义中亦无“物品”之说。“栖”字条,则认为“栖”同“棲”。
  (四)小结。
  查寻造字之时的本义和源头,理应以先出的字形为优。从这个角度讲,《源流》从甲骨文析形,显然很有道理。个人倾向于《源流》关于“东”和“西”的说法。何况,它刚刚好解决了我要寻求的答案。
  但是也有疑惑。如果“东西”指物品的说法从造字之时或者不久后便已存在,为何古籍中未见出现?甚至到了段玉裁的年代也不常见?(如果是常见之义,段氏为何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古籍中以“东西”一词指物品,早至何时?待考。待考。
  关于为何买“东西”不买“南北”,窃以为五行之说太过牵强,绝不靠谱,将“东西”之说的起源附会到朱熹(当然他不是王八蛋)身上,更只能归于笑料谈资,当不得真。街市东西走向之说,只能解释“买”东西,但如何解释“拿”东西?所以恐怕也不确切。
  暂时,还是《源流》的说法,更令人信服一些?
207#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4:28:01 | 只看该作者
家长会作者:szknife   标签:三三上学2011-03-03 16:33 星期四 晴
  3月1日,爸爸第一次参加了小学生的家长会。全校性的家长会,学校门前的路两边停满了车。教室墙上的电视屏幕里,先是直播主会场的校长讲话,然后才是各个班的分会场开会。嗯,有点新鲜。
  校长果然是个爱讲、能讲的领导。一通开场白之后,对着面前电脑上的提纲,不紧不慢地摆开了龙门阵。从他的讲话里,爸爸录得一些信息,还记得的有:
  1.在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比学校更重要。美国的研究表明,黑人受教育程度低,主要原因并非教育设施的缺乏,而是家长的素质相对白人社区普遍偏低。(校长补充:这么说并非将学校的责任推卸给家长。)
  2.学校有“三好学生”,家庭有“三好孩子”。
  第一,身体好。能吃,胃口好,但少吃零食,零食多的孩子缺营养(零钱多的孩子缺教养?);能睡,睡眠质量好;能动,体能充足。
  第二,性格好。受人欢迎,合群;不怨天尤人;善于表达和沟通;有爱心,有责任感。
  第三,习惯好。吃饭要讲速度、讲效率;按时完成作业;专时专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爱劳动,参与家务。等等。培养孩子的N个好习惯。……推荐给家长三本书。
  3.学校正在大兴土木,下个学期九月一号无论如何新的场馆要投入使用。
  
  班级分会场,每张课桌上放了一本孩子的语文听写本,各位家长对号入座。桌椅矮小,家长们伸展不开,于是坐得歪歪扭扭。来的多数是妈妈,爸爸大约八九枚。据说上学期开家长会,只来了一个爸爸和一个爷爷,其他全是妈妈。
  先是任课老师讲话,数学、英语、语文,三位女老师。
  数学张老师看起来有些紧张,接连说了好多个“没办法”,语气无奈。本学期数学课从六节变为四节,时间紧,数学教材的内容又特别难,必须得抓紧上新课赶进度。但是周二上的课,隔了个周三,孩子们便忘光了。课堂纪律又不太好,照顾课堂纪律一节课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这学期接下来要学混合运算,连加连减,带括号的运算……有的孩子到现在上学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脱口而出,非要从一几得几开始数。所以希望家长在家多辅导,每天做口算练习。“家里一对一的辅导总比我对着150个孩子的效果要好,我实在没办法……”
  英语林老师年轻、自信。上来摆了一些数据,说和她接手的时候比,孩子们的进步很明显。每一次考试的成绩都有进步,有一次还考了她带的三个班里平均分第一,孩子们也特别高兴。考试丢分最多的,是听录音判断对错。因为怕孩子们学得太死板,所以这学期加大了造句应用的份量。本学期学校有个英语节,低年级两项活动:一是抄课文比赛,看谁抄得又快又不出错;二是英语歌曲合唱,选什么歌请家长帮忙出出主意。
  班主任、语文刘老师,一直微笑着。关于语文课,她说没有别的,一个是听写生字,一个是大量阅读。多读书有好处,读书要适当引导一下。男孩子喜欢科学类的,让他多读点文学;女孩子喜欢读文学,让她多读点科学。课桌上的听写本,是今天上午刚做的一次听写,全班四十七个孩子,全对的只有八个。(三三同学错了一个字,“追”字右上的撇写成了点。)昨天会写的字,今天又会写错。所以写生字,就是要反复练习。这学期学校开始搞语文教学改革,不再由老师从头讲到尾,而是让孩子们“合作学习”。先发预习导航,回家准备;课堂上分十一个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小组每一个成员都掌握了,可以得小红花。人那么多,教室又小,十一个小组讨论的声音一个高过一个,结果那个乱得呀,你不知道!上完课脑袋还在嗡嗡响。这个方法是好的,好的孩子和差的孩子都可以受益,但是实行起来很难,还需要一个过程。
  关于班主任的工作,刘老师说:上学期好不容易有点模样,过了一个春节,现在又散了。不仅调皮的孩子闹,连原来好的孩子现在也闹。第一周,每天都有五到七个人迟到。放学,吵闹乱得一塌糊涂,总是最后一个排队往外走。没办法,只能打电话给家长了。另外说一件事情。上学期班上有个女生,家长来找我,说孩子被高年级学生打了,摁在地上打,打得很厉害。我刚好知道这事,当时和她一起的有个同学告诉我了,事情不是这样的,没有传的那么严重。所以,希望各位家长,没有亲眼见到的,就不要轻信。就这么个事,借这个机会说一下。
  散会了,家长们朝班主任围过去。爸爸沿着三三放学的路,路灯下慢慢地走回家。
208#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4:28:19 | 只看该作者
家长会后的餐桌谈话作者:szknife   标签:三三上学2011-03-03 17:59 星期四 晴
  家长会的次日,晚餐桌上,爸爸正式组织传达学习家长会的精神,一边学习一边讨论。
  1.
   “校长说,性格好就是要合群、受欢迎,别的孩子要喜欢和他一起玩……”
  三三说:“不对,性格好是他要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对!”爸爸还在楞神,妈妈迅速表示她的支持。
  “那不是一回事儿嘛。”爸爸说。
  “不一回事儿。有的人看起来很受欢迎,心里却并不真的喜欢与大家相处,但是表面虚伪,所以人缘好,这样不能叫性格好。后者从心里喜欢与别人合作共处,这才是真正的性格好。”妈妈说。
  “是啊。”三三同意妈妈的解释。
  “哦,那是校长说的不对,三三说的有道理。”爸爸总结。
  
  2.
  “性格好,还要善于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用最恰当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嗯”,三三有感触,“如果老师因为什么事很生气,很愤怒,可以写个小纸条给她……她也不能来和我说这件事,也要写给小纸条悄悄地给我。”
  爸爸妈妈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爸爸很好奇却故意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么?”
  “……”三三犹豫着,恐怕这属于她自己的秘密。不过话题转了一圈之后,她还是说了出来:“我写了个纸条,趁没人的时候,放在了老师办公桌的书上。”
  “写了什么呢?”妈妈小心地问。
  “我写:又多了一件活儿啊!然后还在后面画了个小人头,流汗的表情。”
  爸爸妈妈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了。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主任打电话来,说三三当语文科代表,每次收上来的作业都没整理好,很乱。妈妈找三三谈过这事,说你有两个选择,如果你不想当科代表了,可以告诉老师换个人;如果你想继续做,就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这事儿就过去了,没有再提。
  “那怎么是多了一件活儿呢?”爸爸有些不解。
  “你看啊,当科代表的,要收作业,干这干哪的,官小事儿多。当班长的,官大,只需要拿嘴说说就行了,不用干活!”三三有点激动。爸爸还是没太明白这与“多一件活儿”的关系,不过大概知道她的意思了。
  “但是后来老师没什么反应,也没找我。”三三又说。
“是不是你忘了署名字,老师不知道是谁写的?”妈妈问。
“我写了啊,后面写了杠……袁禾雨!”
  “那会不会是小纸条被风吹走了,老师没看到?”妈妈说。
  “也可能是老师看到了,一忙起来就忘了这事儿。那我觉得老师这样可能是疏忽。”爸爸补充道。
  “现在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个帮手,帮我收作业本。可能做得好的话,就让他当课代表吧。”三三说,“刘老师说,我们这个班,大个儿的都要换一换,让平民也来当一当大臣。”
  
  3.
  “班上三个老师,每个人的脾气性格看起来都不一样……”
  三三说:“嗯,刘老师是说话派,张老师是行动派,MISS林是沉默派。”
  “为什么呢?”爸爸妈妈都很好奇,此话怎讲?
  “刘老师吧,看谁调皮,就用很严厉的话来批评他;张老师呢,生气了,一句话不说,谁捣乱就从讲台直直走到他面前,随手拿起扫把……”
  “啊?!打啊?”妈妈睁圆了眼。
  “不光打,有时候还是脚踢!”
  “挨打的是男生吧?”
  “是的。那××,经常挨打。有时候还罚站。上课铃响了,××还没回教室,老师就派人去找他。找到了,进到教室,不用老师说,就直接站到那个罚站的角落里去。
  爸爸仿佛看到张老师生气的样子,她实在没力气再大声训斥了,阴沉着脸,从讲台上走下来。又看到那个叫××的孩子,正像《少年张冲六章》里的张冲。
  “你觉得是说话派管用,还是行动派管用?”爸爸问。
  “我觉得啊,行动派的确很凶,但还是说话派管用一点吧。”三三回答。
  “那你们是不是最喜欢林老师的课?上她的课也闹吗?”妈妈问。
  “闹,也闹。Miss林嘛,生气的时候不训人,也不打人,所以是沉默派。她会说,我告诉你们啊,Miss林生气了!”
  “那林老师的课堂会不会比刘老师和张老师的更乱呢?”
  “不会啊!”三三很坚决地回答。妈妈想,果然,平和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一定比大发雷霆效果差。
  姥姥也在家里,一边忙活儿一边旁听。这时候感慨地说:“你看这孩子长大了,会一板一眼地讲这些事情了啊!”
  “我们还有个张老师,体育老师,是说话派兼行动派。”三三补充说。
209#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4:28:4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杨红樱的家庭讨论会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11-03-24 11:58 星期四 晴
过几天,杨红樱要来深圳少图与读者见面。对这位国内最成功的童书作家,周围的朋友们显然是有争议的。但是作为杨红樱创作过程中最主要的“隐含读者”,孩子们有怎么看法?
  晚饭后,爸爸从书架上随手翻出的一本马小跳系列之《轰隆隆老师》,重新温习这个以前读过的故事。每晚的故事时间开始之前,妈妈也拿了一本,靠在床头大声地读起来。三三则趴在床上,看起了《宠物集中营》,都忘了进被窝。
  热身完毕,在爸爸的恳求之下,全家开始讨论对杨红樱作品的看法。当然,爸爸最想听的是三三同学的意见。那位同学恋恋不舍地把眼皮从书上抬起来,说:“我觉得挺好啊,挺有趣的,我喜欢。”便再没有下文。
  若接着问“为什么喜欢”,那将是徒劳的。孩子们知道喜欢,但不一定能说出来“为什么”。这正是讨论的难点所在。爸爸试着抛砖引玉:“一般认为,杨红樱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是因为她的故事多以小学生为题材,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并且读起来很轻松。儿童文学界的专家们所批评的,则主要是这些作品在语言和结构等方面的散漫。她作品中的语言,不像经典作家那样为了表现力而反复打磨;每本书的结构,也很松散,章节之间没有紧密的关联,不像经典作品那样经过精心组织,情节跌宕起伏。总的来讲,和经典作品相比,缺少一种文学艺术表现上的力量。把杨红樱的作品,与曹文轩的《草房子》相比较,就知道差别在哪里了。”
  妈妈说:“简单,说不定正是孩子们喜欢的原因。”妈妈刚才读到段落中,恰好有这样一句话:大人们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小孩子却习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孩子们喜欢,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红樱的故事,多数有反抗现行教育体制和成人控制的意味。比如马小跳就不是一个好学生,但是作品中对他是一种欣赏的态度。马小跳他爸马天笑,也不是一个规矩的父亲。”爸爸说。
  “但是,杨红樱和郑渊洁不一样。郑渊洁是彻底对抗,比如不让孩子去学校,在家里自己教。杨红樱不同,她更多是在寻求一种妥协,对学校和学生双方都是一种同情的态度。”妈妈说。
  “郑渊洁是谁?”三三问。
  “就是那个写魔方大厦、皮皮鲁鲁西西的啊。”妈妈说。
  “哦。不喜欢。”说完,三三接着看她的书。
  “专家看不起杨红樱,还有一个主要的问题,她作品里面的人物,多数是脸谱化、类型化的。路曼曼就是一个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秦老师就是传统中的好老师,马小跳就是调皮又聪明的学生。”妈妈接着说。
  “没错!马小跳的性格,从头到尾就看不出有什么发展变化。其他人物形象,似乎也是扁平的。”爸爸觉得妈妈这一点说得很到位。
  今晚的睡前故事时间,将继续讲凯斯特纳的经典作品《袖珍男孩儿》。爸爸左手一本马小跳,右手一本《袖珍男孩儿》,换了个方式问三三同学:“如果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让你二选一,你会选择哪一本?”
  “《袖珍男孩儿》。”三三的回答,毫不犹豫。
  “那你觉得这两本书有什么差别呢?”爸爸忍不住还是问了为什么。
  “嗯……”三三稍加思索,回答说,“是不一样的书。《袖珍男孩儿》幻想更多一些,马小跳的故事比较好玩。当然马小跳里也有幻想。比如马小跳有一次吹泡泡糖,飞了起来。他爸爸到处找,马小跳你在哪里?马小跳的泡泡破了,一下子掉在他爸爸面前……”
  (三三的这一段,让爸爸想起有人曾评价说,杨红樱故事中的很多情节,都是直接从欧美经典中借来的。正是这个让三三印象深刻的泡泡糖,便可从中读到《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淘气包埃米尔》等经典童话的影子。)
  又讨论了一番马小跳书后附录的“读者来信”之后,时间不早了。爸爸进行了最后陈述,段落大意是:杨红樱的作品受孩子们欢迎,自然有它的道理。孩子喜欢,不是一件坏事。最少他们在阅读,得到了快乐。但是如果他们最喜欢的是杨红樱,甚至只读杨红樱,似乎就有些问题了。孩子迷杨红樱,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能接触到的经典作品太少。无论如何,更加优秀的作品太多了。杨红樱当然可以读,但不能只读杨红樱。
  妈妈还有一点补充:杨红樱的小说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她主编的几本课外读物还是挺好的,比如大眼晴看世界系列中的几本“左手……右手……”。
  
  


  
  爸爸的讨论后记:
  杨红樱在童书市场上的成功,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关于杨红樱的争论,当然一点也不新鲜。杨红樱小说的品质其实不难判断,深入研究的工作,也早有人做过。有些批评文章点评非常犀利,也令人信服。上网一搜,就知道了。个人认为,作为普通读者,对一位有争议的作家和她的作品进行讨论,首先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或许,现在更需要的是接纳,而不是盲目的抵制。退一步说,市场上那些从内容到制作品质都非常低劣的童书,却在中小学生中间广泛流传,更令人担忧。
  为什么不好的书卖得好?为什么经典的好书卖不动?专家们一味地批评或者关起门来孤芳自赏,看起来是在捍卫文学的品位,却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孩子们仍然在前赴后继地成为杨红樱的粉丝。也许还有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是,怎样让高品质的好书像杨红樱作品一样进入孩子们的视野?
  回到三三同学的态度。家里早就买了“淘气包马小跳”的全套书,她看过几本,后来中途被别的书吸引,便没有继续读下去。昨晚的讨论,又让她想起了马小跳。今早送她上学,发现她带了一本去学校。我们不许她在车上看书,但下车的时候,我发现她一路上在后座偷偷地看,下车的时候不小心让我发现了。毫无疑问,三三喜欢马小跳的故事。
  对孩子而言,阅读的快乐,比读什么要来得重要。阅读的体验是多样的,轻松的阅读(或者叫浅阅读)如读漫画,同样是孩子的一种需求。这也是当初我们把马小跳买回家的原因。
  关键在于,除了杨红樱,孩子需要更多的选择。如果杨红樱只是孩子的阅读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应该信任孩子分辨能力。就像三三,虽然现在她还说不所以然来,但是她会知道,和马小跳相比,《袖珍男孩儿》更好。经典文学作品的力量它就在那里,根本不需要用打倒谁来证明自己。
210#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4:29:17 | 只看该作者
三三八岁了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11-04-02 19:30 星期六 晴
  


  
  春节后不久,三三在沃尔玛看中一款遥控机器狗,转弯抹角地想让爸爸买给她。爸爸说,如果你真的喜欢,生日的时候,买给你做礼物。回家的路上,爸爸不怀好意地问:“如果每天都过生日,怎么样?”
   “好啊,好啊!” 三三说。
   “那每天长一岁,一个月之后,你就和爸爸年纪一样大了。”爸爸的陷阱来了,“两个月,你就六十多啦。”
  “呃,那还是算了吧……”
  惦记着机器狗,隔不几天,三三便会念叨,哎呀今天几号?生日怎么还不到啊。爸爸因为不太赞成买机器狗那样的玩具,便和三三讨论来讨论去,认为那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玩两下就没意思了。妈妈属于行动派,当即就上网去搜寻可以自己动手组装的电子玩具,为三三的礼物提供新的参考建议。再一回去沃尔玛,三三又在卖机器狗的柜台前流连,爸爸于是请店员在地上演示那只会前进倒退遇到障碍会转向的白狗。那狗一边移动,一边闪着蓝光,发出电子的吠叫声。三三蹲在地上,半晌没说话。大概在想,果然很低幼。此后,便再没提起过那只狗。
  不久,妈妈给三三买的生日礼物拿回家,一大盒电子积木,放在进门的鞋柜边上。一个星期过去了,三三竟然没注意到。
  
  三三太忙了。
  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从放学到上床睡觉的时间,全都排得紧紧张张,满得简直要鼓出来。自己要上的国际象棋班,练了一年的羽毛球和小提琴,每周一堂古筝课,周二晚上的正声网络课,周五晚上还要赶去白石洲上乐高班……每天半小时练筝,画一幅水浒叶子一张写生。当然,还要写家庭作业(几乎都快排不上号了)。
  做完例行的任务,便差不多到了洗洗睡的时间。如果幸运地还留有一点儿余地,三三便问妈妈,我还有时间和爸爸下盘棋吗?一旦得到妈妈犹豫的许可,三三便飞快地在地板上摆起棋子来,一边摆一边催促爸爸快点快点。即使是这样,一盘棋还没杀完,妈妈的声音已经从遥远的地方传过来了:还没下完啊!三三看着爸爸,把手指头竖在嘴唇上,两人默契地相视一笑,继续埋头吃子。但这样的违抗也是有代价的:睡前故事的时间,不可避免地要缩短。
  
  每天晚上的睡前舒服地躺在被窝里,听爸爸念故事,大约是忙碌的三三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这几个月,爸爸坐在床头,一本接着一本,念完了《5月35日》、《梦幻飞翔岛》、《电话里的童话》、《苹果树上的外婆》、《外公的樱桃树》……念完了三本《大盗霍琛布鲁茨》,上个星期读完《袖珍男孩儿》,现在开始念《袖珍男孩儿和袖珍小姐》。都是些有趣的故事,好玩得不得了。
  生日前两个星期的那个周末,爸爸到少儿图书馆讲“陪孩子一起读书”,三三当小主持人,说起当初爸爸缠着她念故事,听众们都笑了起来。讲座结尾,爸爸说希望能一起读书到孩子不愿意听为止。大主持人问三三,你希望爸爸给你讲故事讲到你多大?三三说,等长大了,我念故事给爸爸听。全场的人,都鼓起掌来。那一刻,爸爸脸上一定写着骄傲两个字。
  前不久,爸爸决定要去三三班上给他们讲故事。三三很支持,几天之后回家说,我已经和班主任说过了,刘老师说每个星期一早上的班会课,你可以去班上讲故事。第一次讲《大盗霍琛布鲁茨》,也是来自于三三的强烈建议。讲过三次故事,三三班上的阅读氛围,看起来有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改观。下一次,三三说,爸爸你要去讲《袖珍男孩儿》。爸爸说,好,听你的。
  
  忙碌的生活,到了周末,三三才可以稍稍舒一口气。照例,可以和“老朋友”们一起,到楼底下疯玩,或者凑在一起剪纸、捏陶泥,漫无边际地聊天、争吵。有两次,是参加QQ公司的活动,和一帮游戏小玩家谈论起洛克王国和赛尔号,似乎有说不完的意见。结果是得到好几只小企鹅,认识了好几个洛克王国的幕后人员。第二次活动结束,主办方送了每个小朋友一张60Q币的充值卡,但三三最希望的却是送她一只“呱呱”,因为这只宠物很难抓。QQ的人说,“呱呱”绝版了。可是,今天中午妈妈发来消息说,她一口气帮三三抓了三只!爸爸想,这可够三三高兴好一阵子的。只可惜,除了周末她根本找不出时间来玩电脑游戏。偶尔妈妈说,你可以玩十分钟游戏,三三脸上那种满足的表情,总让爸爸忍不住在心里叹息。忙啊,忙。
  
  不知不觉,三三的二年级都已经过了一多半。回到家,三三很少说起学校的事。虽然学校里有她的好朋友,也有一些好玩的故事,但似乎在她的生活中,上学只不过是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话题,会进入到晚上的家庭饭桌谈话。比如,受到老师的投诉之后,三三从语文科代表的职位上卸任了。不过这样的人事变动,三三从未介意,爸爸妈妈也没放在心上。学校隔一段时间,便会有单元测试之类的考试,爸爸妈妈有时候知道,有时候不知道。前一种情形下,妈妈会提醒三三,明天考试,老师说要复习一下哦。多数时候,在三三的书包里翻出皱巴巴的试卷,上面有红笔打出的分数,她才漫不经心地说,是啊,考试啦。得到的分数,偶尔有满分,或者九十几分,也有八十多分的。看起来,似乎大家都不在乎这个分数,包括当事人自己。
  再过几个月,就要三年级了。每想到这个,爸爸便有一点恍忽。前两天翻小说《雷蒙娜八岁》,本想在三三八岁生日的时候开始给她读这本书,但马上看到开头就说雷蒙娜上三年级。于是叹了口气,还是决定等上三年级再推荐给她读吧。
  
  三三生日的前一天晚上,作家保冬妮在深圳,去参加央校“相约星期二”沙龙,爸爸闻讯也赶了过去。保冬妮的书,《冈拉梅朵》和《花娘谷》,三三早前读过,还有印象。沙龙到九点,还在热烈地进行。爸爸接到三三的电话,说你快点回来呀,等你讲故事!爸爸抱着一大堆书回到家的时候,已近半夜。三三和妈妈早已入睡。那一堆书里,有保冬妮写了“生日快乐”的《福奶奶的神奇笸箩》,还有“草籽星”送给“草籽三”做生日礼物的童喜喜的五本童话书。
  生日那天早上,爸爸凑到三三的被窝边上说,生日快乐!尾巴长出来了么?(爸爸老家把小朋友过生日叫“长尾巴”。)睡眼朦胧中,三三翻了个身,表示对打扰她睡觉的抗议。是因为昨晚等爸爸回来,睡得太晚么?好不容易三三起了床,爸爸说你不想知道我给你带回来什么生日礼物?一副没睡够的样子,三三松松跨跨地走到桌子边上,拿起书随手翻了翻,说了一声,“哦,草籽星”,便放下书刷牙去了。
  急匆匆的早饭过后,三三将那一本《福奶奶的神奇笸箩》放进了书包。可是一天下来,她并没有找出时间来读这本书。
  爸爸下了班回到家,又不甘心地问,三三同学,尾巴长出来了吗?说着便要伸手去摸。三三一扭身,笑着闪开。三三说,我倒希望长条尾巴,这样就可以倒挂在教室的窗户上面;或者挂在吊灯上,等××一进教室,我就可以砸在她头上。嘿嘿。
  
  三三和妈妈商量,她的生日PARTY,准备邀请班上要好的同学来家里,顺便拟好了名单。生日那天星期四,爸爸去西海湾取了预订的巧克力蛋糕回家。妈妈问,有几个同学要来?三三说,只有马宇欣一个,他们都说有事来不了。表情和语气都有些郁闷。爸爸想,不是周末,同学的家长们大概是担心孩子们的作业吧。
  晚饭后,三三决定在马同学来之前,先和爸爸下一盘棋。姥姥姥爷也在家里,等人到齐了一起切蛋糕。又过了很久,马同学还没来,姥姥姥爷等不及要回家了。爷儿俩趴在地上,专注地杀得火热,抬头一看,蛋糕已经切开,妈妈和姥姥姥爷正吃着呢。爸爸大叫,还没点蜡烛啊!不像话吧。但事已至此,三三于是只能过一个没有吹蜡烛许愿的生日了。
  八点多,终于门铃响了。三三跳起来开门,然后对着楼道大叫:“马儿!你上来了吗?”同学的妈妈陪着她进了家门,两个小姑娘抱在一起,开心得不得了。吃完蛋糕,大人小孩儿一起玩游戏,屋子里一片笑声。爸爸下楼去理发,回来的时候马同学和她妈妈已经走了,三三正刷着牙,做睡前的准备工作。
  三三上了床,爸爸接着念《袖珍男孩儿和袖珍小姐》,一章没读完,生日的主人公已经睡着了。
  
  八岁的第一天,三三学校组织去民俗村春游。爸爸妈妈本来计划春天带三三回武汉看樱花,但新闻里人挤人的画面很快就让这个念头彻底消失了。三三倒是对学校的春游充满期待,一大早,妈妈就送她到学校门口坐旅游公司的大巴去了。
  爸爸给了三三一张十块、三张一块,做春游的零花钱。春游回来,三三说,累死了。上完晚间的乐高课回家路上,三三说爸爸我今天花十五块钱买了一块石头一顶帽子,帽子你看不到了我给你看石头吧。爸爸看到她手里握着一块心形的玻璃。爸爸问,多少钱?三三说,五块。爸爸说,真会骗人。三三说,是骗小孩儿。爸爸又问,不对呀,不是给了你十三块吗,怎么花了十五块?三三嘿嘿笑着说,我也不知道啊,拿出来就是十五块!
  今早送三三上学路上,爸爸说,你还没给我说昨天春游好不好玩呢。三三有气无力地说,不好玩。爸爸问,为什么?三三说,导游太凶了,连买东西都不许!
  
  姥爷用公园里捡来的竹子,给三三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笔筒当生日礼物,上面刻着非常漂亮的四个隶体字:学海无涯。妈妈送给三三的生日礼物,那一大盒电子积木,仍然放在大门口的角落里,连拆开看一眼的机会也没轮到。
  三三的八岁生日,就这样过去了。爸爸照例做一个记录,这已经是第五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7 20:20 , Processed in 0.08183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