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皮皮兔 于 2020-5-3 22:46 编辑
一个敏感孩子的自我融合和发展之路 ——读《秘密朋友夜西米》 皮皮陈刚 2020年5月3日
今天读的绘本是[英]格温.施特劳斯/文,[英]安东尼.布朗/图,杨玲玲 彭懿/译的《秘密朋友夜西米》。
[url=][/url]
小男孩艾瑞克不喜欢说话。别的孩子叫他“哑巴艾瑞克”。艾瑞克只是不喜欢说话。反正,他也用不着说话,因为他的秘密朋友夜西米会替他说的。夜西米会解释他为什么不肯吃豌豆,为什么不用洗澡。不管什么时候,夜西米总是会陪着他。艾瑞克遇到了在公园里放风筝的小女孩玛西亚。玛西亚不在乎艾瑞克不说话,不问他愚蠢的问题,不逼着他说话,也不叫他“哑巴艾瑞克”。就连夜西米也不用说一个字。艾瑞克和玛西亚一起爬到树上去,一起放风筝,天色暗了下来,他们分别回了家。艾瑞克吃了豌豆,洗了澡,然后去睡觉。这天晚上,他没有梦到蜥蜴。当艾瑞克醒来时,夜西米不见了。这一整天,艾瑞克感觉糟透了。玛西亚来找他一起玩,他也没有理睬她。艾瑞克站在窗前,看玛西亚努力放风筝。风筝掉到了树枝上。艾瑞克跑下去,爬到树顶上,把风筝取了下来。他们开始说话了,艾瑞克发现,他有好多话要说。他们把玛西亚的风筝放了起来,直到星星出现。然后,艾瑞克说:“晚安”。夜西米也挥了挥手。
很久以前,当我第一次读这本绘本的时候,我真的有些迷糊,一句话说就是没看懂,于是回过头再看。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安东尼.布朗,不懂得心理学。在后面的几年里,我又反复看过几次这本书,《秘密朋友夜西米》。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今天再读这本书,我不再想去探究四扇门逐渐打开的隐喻,不想去研究背景里画框中人物表情的变化,不想说画页中那些被局限的小黑框,就是艾瑞克被压抑的浓暗的心灵底色。我觉得这本书,就是描绘一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在逐渐构建自我,通过想象出的朋友,来达成理想中的自己的愿望;在接触到愿意完全尊重他和接纳他的小伙伴时,可以充分地释放释放自我,做回自己,发展出一个社会学意义上完整的“我”,同时收获一份友谊。从一个独立的个体,逐渐地整合自我,融入社会。
当艾瑞克被别的孩子叫做“哑巴艾瑞克”,觉得不安全的时候,他不喜欢说话。在这样的时候,他有没有获得父母的庇佑,出来保护他?绘本里并没有提到。我猜,没有。于是,艾瑞克退行回让他感觉安全一些的状态,不说话。大人们问他是不是害羞,可他就是不回答。但艾瑞克当然有表达的需要。于是,想象力丰富的他创造出一个秘密朋友夜西米,来帮他说他想说的话(为什么不肯吃豌豆,为什么不用洗澡),来保护他(嘘走蜥蜴),来跟他一起玩。这个秘密朋友,可以完全地满足他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满足他一起选书、阅读的需要,满足保护他的需要,几乎可以满足一切他的心理需求。夜西米既可以隐身,又能看见黑暗中的事物。他讲的西米语只有他和艾瑞克才听得懂。夜西米还是一位超级间谍。他能听到最轻微的声音……比如楼梯发出的嘎吱声。秘密朋友夜西米就是艾瑞克的理想自我。在一次次的“相处”中,艾瑞克越来越熟悉夜西米,很多时候,他其实就是以夜西米的形象出现的。当遇到一个充分尊重他,能够完全接受他的小女孩玛西亚时,他抛掉了夜西米的装扮,快活地成为了自己。这时候,夜西米和艾瑞克,艾瑞克的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然而,融合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艾瑞克需要适应这个变化。这时候,他拒绝了玛西亚去玩的邀请。玛西亚并没有说什么,更没有责怪他。艾瑞克虽然没有出去和玛西亚一起玩,但他在窗前一直在关注着玛西亚。当玛西亚的风筝缠到树枝上时,他知道他该做什么了。他一个人爬到树顶上,把风筝取了下来。这时,可以保护别人的夜西米,和艾瑞克真正地、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他们开始说话了。艾瑞克发现,他有好多话要说。
安东尼.布朗的画面在这里,脱离了黑沉底色的框框,鲜亮的颜色、阳光下光与影的交汇,鹦鹉的凝视,地面散落的红色果子和鹦鹉风筝,将夜西米黑色的衣着也变成了活泼、明快的大场景中的一小个角落。当艾瑞克和玛西亚说晚安时,夜西米也挥了挥手,画面中夜西米黑色的帽子、眼镜和披风,都在风中飞走了。秘密朋友夜西米就这样和艾瑞克作别,但也是和艾瑞克真正地融合在了一起。艾瑞克在这样的秘密空间里,构建了一个安全的理想自我,逐渐适应了理想自我,并且,在让他觉得安全的人的面前,融合了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走出了社会性的重要步伐。原来,艾瑞克也并不是不喜欢说话呀,他有好多话要说。
安东尼.布朗真的是深谙儿童心理的绘本大师呀,他的画里的那些细节,艾瑞克低着的头,夜西米抬着的头,画框外底色的黑沉,玛西亚出现时的鲜亮和光明,大的画框和完全的画面,都有各自的象征意义。一个敏感的孩子发展自我,进行自我构建、自我追寻,需要什么?为什么艾瑞克对玛西亚有好多话要说,但在父母面前并没有好多话要说?他要的是理解和被尊重,如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