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11041227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第二讲课后心得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9-9-23 21:20:24 | 只看该作者
                                                《群体阅读的优势》的课后心得

F07:谢慧琴


       8月22日是2019年中级班故事妈妈的第二堂课,由可爱的曾芳老师讲解《群体阅读的优势》。
       课后复盘(附思维导图):
       一、对阅读的认识
       经过曾芳老师的总结以及各组的讨论,共性的认识如下:
       Who(任何人)自己、孩子               
       What(各类书籍) 绘本、养育类、兴趣爱好类、目的明确性
       Where(任何地方)家里、图书馆                  
       When(任何时间)睡前、碎片时间      
        How (自己读、共读)精读/泛读、听/朗读/看、纸质书、电子书、打卡阅读、输出阅读感悟
       二、对群体阅读的理解
       我们中级班必读书目之一《我的图画书论》由唐琳老师领读,我坚持打卡一个多月,很开心自己静心读了一本书,也参加了线下共读。我们坚持小程序打卡的方式,就是群体阅读的一种方式。
       群体阅读分为团体阅读、共同阅读、和大众阅读。关于“共同阅读”的一些著名“读书会”深圳读书会、洋葱阅读法、樊登读书、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拆书帮,只有樊登读书是自己了解的,其他的读书会有待课后进一步了解,这种阅读方式普遍存在,比如:亲子共读、课堂共读、师生共读、读者共读、读者与作者共读、与名人共读等。“公众阅读”比如澳大利亚的“阅读马拉松”、德国的“阅读童军”,发起者都是政府机构为主。
       三、群体共读的优势
       对于群体阅读,我们一致认为它可以帮我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添思想碰撞、提升输出能力、增强亲子关系、拓展阅读深度和广度、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可以刺激消费推动全民素质的上升。
       组成员都分享了自己为什么参加共读以及共读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改变。想想加入三叶草这个阅读群体后,我个人的改变很大:开始热爱看书,享受精神食粮带来的愉悦!会常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看绘本、找机会多开故事会。用学到的知识、讲述故事给更多的孩子听。娃爸也发生变化,他也参与家庭亲子阅读,给孩子读睡前故事,亲子关系亲密和谐,一家人一起读书的氛围温馨美好!三叶草传递的这种正能量,深深影响每个家庭。
     四、读书会方案
      老师要求各小组共读绘本《看,书中间有堵墙》20分钟,小组成员讨论对绘本的理解。课前老师让我们带上《野兽国》、《蒂莉和高墙》、《小黑鱼》,从书的封签上看出这是作者致敬书籍,经过老师的引导,我们不免会想象这几本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对于书中的细节,比如:动物们看见老鼠的表情为什么是害怕的?老鼠起初是和小骑士在墙的一面,后来是怎么过去墙的另一面的?鸭子被鳄鱼吃掉了吗?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再去读这本书,就会发现《看,书中间有堵墙》中的小老鼠就是蒂莉,骑士和食人怪是《野兽国》里的。
       讨论完毕,老师将故事会对象设定为3-6、6-9、9-12、12-15及成人组五个年龄段,各小组采用抽签的方式设置故事主题。我们小组抽到了6-9岁年龄段的故事对象,20分钟内完成故事方案,经过小组的讨论,我负责记录文字并上台主要解说。主题是:勇于探索、接受改变。原因是我认为小骑士虽然被食人怪救到墙的另一边,他是被动的,但他最后和大型动物以及食人怪成了朋友,和谐相处。这是他尝试改变的结果;他和大家一起进行的奇幻之旅,说明他具备勇敢探索的精神。我觉得这种勇敢和改变适合孩子也适合大人。结合自己学画画的经历,不管你多大年纪都要尝试改变进步,只要你勇敢坚持和保有信念,一定会让自己越来越好!导入:装有神秘物件的纸盒让孩子摸。提问:1、老鼠怎么过的墙?2、食人怪和小老鼠有什么对话?3、鸭子有没有被吃掉?故事延伸:角色扮演(手偶或者头饰)。《看,书中间有堵墙》是个有趣、带有冒险色彩的故事。墙的一面是食人怪和大型动物,另一面是机灵可爱的小孩。小朋友的好奇心,一定很想尝试扮演其中角色。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类题材的角色扮演。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正如老师说的,群体阅读,是思想碰撞、是拓展阅读深度和广度、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刺激消费推动全民素质的上升。
      感恩遇见三叶草,感恩每一位讲师的无私付出!


点评

加油  发表于 2019-12-23 10:34
22#
发表于 2019-9-24 00:01:45 | 只看该作者
《群体阅读的优势》课后心得
G04 陈菊芳
   第二堂课程由曾芳老师给我们带来群体阅读的优势。以前没有接触三叶草时,我是没有群体阅读这个概念。只怪以前读书太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感觉以前的自己就是井底之蛙。还好现在碰到了三叶草这个有爱的组织,自己在阅读这方面拓展不少。
   首先曾芳老师让我们利用4W1H(Who What Where When Here)来谈谈我们对阅读的认识。每个小组都发表了不同观点,最后总结是不论是谁,不论在哪里,不论什么时间只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都可以进行阅读。
   曾芳老师带领我们认识了几个著名的读书会,有澳大利亚的阅读马拉松、德国的阅读童军还有我们深圳本土的深圳读书会、线上的樊登读书、拆书帮、中国人民出版社的读书会等等。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读书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全民阅读的倡导,能够让我们通过更多的读书,读好书,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群体阅读的优势不仅仅是监督个人的阅读习惯,还有一起看书不同的理念火花碰撞,从自己一个人的泛读引领到精读。自从我参与共读之后,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这个对我个人是最大成长。而且与孩子共读不仅增进亲子感情,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也会日渐长进。群体阅读不仅仅是影响自己一个人,还会影响到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记得初级班时,每天与孩子共读打卡发朋友圈。身边的朋友看到就会主动问我去哪里找到好的绘本,怎么坚持和孩子们读书。正是这个群体阅读的监督行为让我一直坚持,也默默地影响身边的人。特别是孩子的爸爸也参与到孩子的共读当中来,现在孩子与爸爸的亲子感情增进了不少。
   我是群体阅读的受惠者,希望能通过这次中级班的学习,让我更有勇气在孩子班上组织一次主题共读,带领孩子们在书海中遨游。

点评

加油  发表于 2019-12-23 10:34
23#
发表于 2019-9-24 09:3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B18Amy 于 2019-9-24 09:45 编辑

B02 梁焕彬




独行快,众行远,阅读也一样----中级班第二课心得


       我是加入三叶草之后才正儿八经开始接触共读的。

       我原本以为,阅读不过是一个人的一种安安静静的兴趣爱好,而且是不出彩的那种,是个人的事情,是私密的事情,人在阅读的时候甚至是自成一个宇宙,与外界隔离开的。参加三叶草学习以后才发现,阅读也可以是一个群体的社交行为。这种行为叫做群体共读。


       朋友圈读书打卡就是一种共读形式,是一种邀请监督的形式。中级班的共读是另一种共读形式。共读之后的讨论,一个人带来一种观点,100个人就会带来100种观点。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可以激荡起更多思想的火花。

       如果不是因为共读要讨论要写作业,我们还会一本书读上两遍三遍四遍吗?应该都不会了。当然,那些孩子每天都会要求你读上100遍的绘本除外。

       正是因为共读,我们才会把一本书读得更深更透,又因为共读,我们才会由点及线及面又看了很多其他的书。

       我原本以为,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页一页地翻就叫做阅读。看得再快也得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页一页地翻。直到看了曾芳老师推荐的《洋葱阅读法》之后才知道,原来还可以一次读10本甚至20本书。显然,我们原来阅读的方式都太原生态了。想起初级班时,曾芳老师给我们介绍过读者的十大权利。不读完是阅读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阅读的失败。洋葱阅读法里越是高效的读书方法可能越不要求逐字逐句读完。

       热爱阅读的我,庆幸在有生之年,可以了解到阅读的不同维度。可以知道,原来阅读并不是一个人静悄悄地看一本书。原来大声朗读也是阅读的一种,原来阅读之后还可以有讨论和延伸,原来一群人一起读同一本书也是一个有趣的历程。

       感谢三叶草给我们更全面认识阅读的机会。除了对阅读和共读认识的深入,也谢谢曾芳老师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成人学习模式。老师在前面讲,中间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后面还有一张桌子,坐着来旁听的其他导师,这后面第二桌次的导师们还时不时摇头表示不同意。你见过语文老师在台上讲,数学英语音乐美术老师在后面坐一排,还随时摇头表示不同意的吗?

       成人学习模式,首先,课程内容必须是最新最前沿的资讯。其次,没有标准答案,大家的讨论有合集,有交集,也各自保留个性化意见。三叶草讲师的授课风格,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下午的故事会讨论,抽签决定故事会对象。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组组都有自己的难题。不过,正如麦麦老师所说的,我们会通过后面五本颇有难度的故事会用书,利用共读的优势,集合集体的智慧,一场故事会一场反思,一步一个脚印迈上新的台阶。


       借用曾芳老师转述的三叶草沈阳站长的一句话:“你们在三叶草,你不知道你们的起点有多高。”高起点,高标准,只为了完成一个朴素的愿望:在这个全民共读的时代里,通过推广家庭阅读,促进全民阅读素养的提高。





点评

集体的力量  发表于 2019-12-23 10:35
24#
发表于 2019-9-24 09:40:13 | 只看该作者
  E05  廖晓容
           第二次课程:《群体阅读的优势》
曾芳老师的授课风格很是有趣,幽默风趣而且节奏感非常强,大家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展开对阅读乃至群体阅读的优势理解 !
第一个问题其实也给了我一些启示:你通常在什么时候阅读?以往做亲子阅读会选择睡前或傍晚,what.   Who.   When.  这三个w,告诉我们其实阅读不分时间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过于书籍的选择,可以是根据个人喜好或者工作需要以及亲子共读,为孩子挑选适合的书籍,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关于群体阅读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听书软件/打卡软件/十点读书等一系列的公众号,组建一个小群体每天互相分享读书心得,漂流的形式交换阅读,这些都是很好的共读方法,比起一个人读书,这些群体阅读的方式更容易让我们坚持阅读并体验其中的乐趣,比如读书分享会,线下的共读时间,群体阅读也是群体的记忆,不同的阅历和视角,共读一本书!
群体阅读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除了我们能看到的显性优势形成目标,形成习惯,,还有两个隐形优势是我们所忽略的,就是刺激消费,通过加上三叶草的学习,脑洞大开,不停的买书,换书架等等!
下午老师让各组一起讨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何做故事会的方案《看,书中间有堵墙》
从3-6岁,6-9岁,还有9-12岁,12-15岁不同的小组都根据各自拟定的主题,目标,再有所侧重的引导式讲解。课后直接可以学习致用,准备第二次故事会的策划方案,太棒了 !活学活用啊 !同学们一起来解读策划方案和展开讨论,我感觉和以前自己看绘本的角度完全不一样,视角丰富多了 !收获很多,谢谢曾芳老师的指导!

点评

加油  发表于 2019-12-23 10:35
25#
发表于 2019-9-24 14:16:01 | 只看该作者
B06 李想
                                                      群体阅读就是很多人拉你一起走
                                                                            ——曾芳老师《群体阅读的优势》课后心得

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过群体阅读的经历了。本身纸质阅读的时间就少,更别提跟一帮人一起阅读了。有点时间都会翻开各种育儿书,直接找到我想要的答案,然后运用到育儿实践当中。现在被三叶草中级班的老师和同学拉着一起共读,我也是亲身体验到群体共读的好处和优势。

好处一:克服懒惰,变被动为主动。
很多人不看书不学习其实是因为自身的惰性,群体阅读可以有效地督促个人跟着集体的不步伐,不掉队、不偷懒,一步步地实现个人进阶和提升。如果没有群体阅读的带动,我对于很多大部头理论书是抗拒的,读的时候也会非常被动。但如果群体阅读去读理论书,大家可以互相督促,慢慢使个人变被动为主动,更加有效地完成阅读目标。

好处二:多了参照目标,督促个人进步。
群体阅读里面会有很多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在阅读某一本书的时候,如果只是自己阅读的话,会看不出其他人读书的感受和想法。但一群人一起读,就会有很多机会进行讨论,也能非常容易看到其他人的理解和想法,从而看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这其实是给自己设立了一个非常容易接近的目标,通过一起学习和提升,自己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就会缩短,直到有一天达成那个目标,从而实现自我理想。

好处三:教学相长,老师学生一起成长。
群体共读一般会有一个老师领读,在领读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其实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老师带着学生共读,也可以从中再次发现自己的盲区,和学生一起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学生有时候的知识积累也许超越老师,可以为老师答疑解惑。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未必是老师,学生也未必是学生。

群体共读是一种学习和互动的良好形式,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会主动选择这种方式来进行阅读和交流。谢谢曾芳老师的分享,谢谢和我一起共读的三叶草小伙伴们。


点评

阅读,有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查找答案,更为了积累自己解惑的力量!字典式阅读更适合致用类书籍,繁忙的我们往往缺乏安静的给自己内心力量的阅读!加油  发表于 2019-12-23 10:36
26#
发表于 2019-9-24 14:2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陈华 于 2019-9-24 16:39 编辑

D01 陈华  《群体阅读的优势》课后感               


                      群体阅读的有益有趣之处


        直到去年秋天,我还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吾之所爱非彼之所求,寸时寸金的时代,关起门来各读各的。这样读书是很爽,顺着自己兴趣一本接一本,但渐渐地读的多了,总觉得缺点什么。去年冬天进了三叶草,入了群体阅读的坑,初级班每天打卡总会看到邻居们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有时还真有启发,线上课也会有好书推荐,慢慢进入之前不曾涉猎的领域,开了眼界。

        到了曾芳老师的课上,群体阅读的益处更加清晰:群体阅读有监督和鼓励个人阅读的作用,会刺激、引发参与者更深入地思考,有助于参与者彼此建立友谊……可爱的老师还用了“属灵收获”和“属灵交谈”,估计爱阅读的朋友看到这字眼,都忍不住会心一笑。

        群体阅读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学校的阅读课程、亲子共读、读者与作者共读等等,相关实践中有头一次听说的德国的“爸爸读书给我听” 、俄罗斯的“阅读马拉松”、新加坡的“read!Singapore”,还有美国的“新生共读计划”和“Big Read”。忍不住好奇到网上搜了搜,看到俄罗斯发起的世界范围内的阅读马拉松活动,阅读对象是《战争与和平》,为期4天共60小时,共6000人参加。参与者有演员、政要、运动员、学生,每人大声朗读几分钟,可能上一个阅读者是学生,下一个阅读者就是文化部长,俄罗斯宇航员也是阅读者之一。阅读的地点有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学校,电台全程跟拍。将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人连接在一起,阅读还真是有这奇妙的魔力。

        课堂涉及了很多点,在此记录下我自觉有益有趣的两点。曾芳老师课件上有这样一句话“阅读是人自由生活的一部分……”,这让我想起了Liberal Arts,曾有人将其翻译为自由技艺,让人获得自由的技艺,我很喜欢这种说法。为这自由,不仅可以关起门来自己阅读,也可以打开门走进群体阅读。



点评

加油  发表于 2019-12-23 10:37
27#
发表于 2019-9-24 15:3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20criciler 于 2019-9-24 15:47 编辑

E03 陈宇华
                                    《独乐乐与众乐乐-群体阅读的优势》第二次课后心得
         这是第二次听曾芳老师的授课,课如其人,干净利落,条理清晰,实用落地。上午的内容主要是群体阅读的通识课,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用4W1H谈谈对阅读的认识;2.什么是群体阅读?3.群体阅读的优势。课程本身就是一种群体阅读的体验,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重新构建对阅读及群体阅读的认识,分析讨论群体阅读的优势。
    .阅读的认识
       详见图1
         二.什么是群体
             详见图2
    三. 群体阅读的优势[size=21.3333px]       [size=21.3333px]详见图3
[size=21.3333px]    下午的课程现学现用,利用团队共读的方式,深入阅读绘本《看,书中间有座墙》,然后各组根据抽签确定的目标人群制定故事会方案,并阐述。我们组抽签的目标人群是6-9岁,当时我们制定的讲述方案是把听众分成A、B两组,故事分成左右两部分分述,最后在小骑士被食人兽救起,和动物们一起畅快游玩时合并讲述。曾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这个分开讲述的方案如何实施?我的想法是两组员合作,每人负责一组小朋友的故事讲述,最后再合并讲述。但在故事会方案时我还是OUT了自己的想法。一来是因为找两组员合作讲故事有难度二来是分组实施对故事的讲述不见得特别有帮助反而影响了故事的连贯性。这次学习最大的感受就是好用不好用?用了才知道!多看书,多实践才是王道!





QQ图片20190912104647.png (63.56 KB, 下载次数: 200)

图1:阅读的认识

图1:阅读的认识

QQ图片20190912103011.png (274.03 KB, 下载次数: 222)

图2:什么是群体阅读

图2:什么是群体阅读

微信图片_20190924152041.png (33.07 KB, 下载次数: 156)

图3:群体阅读的作用

图3:群体阅读的作用

点评

你真厉害  发表于 2019-12-23 10:37
28#
发表于 2019-9-24 16:4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维尼熊熊妈 于 2019-9-24 16:47 编辑

A04熊艳彬
独乐乐与众乐乐----群体阅读的优势

这节课不仅让我对阅读和群体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打开了我的视野,了解到国外一些新颖群体阅读形式,发现原来群体阅读也可以这么玩。
课程里讲到的三个部分内容都让我感受深刻,受益匪浅。
一、阅读:谈谈你对阅读的认识。(who,where,when,what,how)
曾芳老师课程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一串问题。“你觉得读书在什么时间、地点比较好?为什么读、读什么?”大家给出的答案各式各样,阅读就是ANYTIME,ANYWHERE,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事,读你想读的。当你拿起一本书,你就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享受一个人的精神盛宴。
阅读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看似随性,但看什么书还是要筛选。尤其是给孩子的书。作为父母我们是有筛选书的责任的。对孩子看的书不批判,只要父母读过的书才能有批判。

二、群体阅读:说说你对群体阅读的理解。(who,where,when)
现在的群体阅读有线上和线下学习,有故事会、品读会、主题阅读、拆书、精读等。我自己参与较多的还是线上的阅读活动。主题阅读和拆书这两种形式的群体阅读还没有参加过。很是期待。在三叶草里参加的故事会、品读会、精读的活动,这样的群体阅读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推动力,而且比一个人阅读更专注。线上线下交流心得体会,让大家的思想碰撞在一起,全方位地获取书中精华。我切身感受到了群体阅读带来的进步。
各式各样的群体阅读,团体阅读、共同阅读、公众阅读,由民间力量和政府机构组织的群体阅读就是想通过这种抱团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通过团体的力量把所有爱阅读和不怎么爱阅读的人拢在一起。大家相互带动,把阅读的火越烧越旺。
除此之外,各种好玩的主题也让群体阅读变得更有意义。澳大利亚的阅读马拉松,是为了给多发性硬化症的病人进行募捐。我头一回知道看书这样一种行为也能帮助病人,真是刷新了我的认识。睡衣阅读空间的玩法,以穿睡衣的形式拉近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营造更放松的阅读环境。在国内更多的是幼儿园在举办这类活动。
三、群体阅读优势:共读给你带来哪些改变。
群体共读带给我的改变,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是共读的书我看得更明白、理解更深刻。因为连续不断的看,看地专注认真,再加上线上线下的讨论,脑子也被大家推着转得快一点。同时,思想的交流碰撞,让群体里的每个人都获得了个体阅读所没有的、加倍的收获。
非常谢谢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课程,不仅打开我们的视野,更要求我们拆掉思维的墙,这样才能从内到外的对自己进行升级改造。

点评

加油  发表于 2019-12-23 10:37
29#
发表于 2019-9-24 17:36:36 | 只看该作者
B01 李思涵


独行快,众行远
——2019中级班第二讲“群体阅读优势”课程心得

对于“群体阅读”的概念,在本次课程之前我是十分陌生和模糊的。通过一天的项目式学习,曾芳老师带领我们从“重新审视阅读”“群体阅读的概念”“群体阅读的优势”以及“群体阅读实践操练”几个方面认识群体阅读,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之前在三叶草的学习和共读中早就已经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群体阅读了,只是我们自己还处于一个不自知的混沌状态。一天的课程帮我们有效地理清脉络和思路,拨开眼前的云雾,真正认识了群体阅读。
曾芳老师的授课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几个重点要素4w1H的提问方式引发我们对问题本质的深入思考,继而得出问题的核心结论。
Q1:谈谈你对阅读的认识?
分组讨论汇总环节,有些组给出的答案比较具体,是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边接触到的人的角度来分析的。我觉得涉及认识论的问题是具有更大的广泛性,面向的应该是所有人的范畴,所以思考后给出了相应答案:
WHO——anybody
WHERE——anywhere
WHEN——anytime
WHAT——想读的,阶段的目标
HOW——亲子、群体共读
阅读不是一件繁琐和麻烦的事情,它其实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就是人的一种习惯,它可以不受任何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时间、地点的影响,只要你想读,就可以养成随时随手阅读的习惯。这一点,我在欧洲旅居时的感受非常明显,在车站等车乘车、在吃饭等菜、参观博物馆排队的各种间隙,我都可以看到人们拿着他喜爱的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沉浸在书籍带给人的那种充实和愉悦的世界中。信息化社会,每个人都很忙碌,似乎很难找到整块的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但我们现在经常讲的“碎片时间”,如果我们能抓住每次等待、每次无聊空闲的点滴时间进行阅读,那累积起来的时间所达成的读书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Q2:说说你对群体阅读的理解?
群体阅读分为团体阅读、共读、公众阅读。课堂上我们再次通过思考和总结汇总的方式来发表各自的观点和做法。
线上的方式,比如学校班级每天进行的阅读打卡,荔枝的朗读打卡、英语APP中的vipkid、伴鱼等付费APP打卡和阅读、还有一些群体组织的各种兴趣爱好的共同打卡、线上精读等等。
线下:比如三叶草或者某读书会定期主办的亲子故事会、朗诵会、主题阅读等活动,中级班的线下共读讨论,图书馆、咖啡厅等等这些场所的阅读活动其实都属于群体阅读的范畴。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原来自己其实曾经参与过不少的群体阅读活动,这些活动已经贯穿到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只是我们之前并不自知。另一方面,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发现原来群体阅读还可以有这么多的方式去参与和实践。
群体阅读中我们实践的比较多的部分一般在团体阅读和共读方面,比如三叶草的“社区阅读加油站”“十万教师成长计划”还有我们正在亲历学习的“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共读”,关于大众阅读这种由政府机构主导的公众阅读我们接触的还很少,通过课程了解到了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公众阅读组织:澳大利亚的“阅读马拉松”、美国的“Big read”、“readsingapore"、德国的阅读童军“reading scouts”,对这个很陌生的领域有了基本的认知。
通过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了国内一些著名的读书会,譬如之前已知的“深圳读书会”“樊登图书会”、“洋葱阅读法”、“读书会”,以及我第一次听说的“拆书帮”,它所倡导的快速阅读和落地有效的RIA便签读书法,可以迅速吃掉那只“青蛙”,可以真正的让理论作用于实际,这一点我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这方面阅读量的远远不足,每次上课都会收获一些书单,需要自己课下来阅读补课。
Q3:你为什么参与共读?
第三个思考问题,主要从自身经历的角度来谈谈共读带给自己哪些改变,我们为什么要参与?
﹒形成社群,监督鼓励
﹒群体目标,互动和深入思考
﹒习惯养成
﹒群体探索,广泛的角度和认知
﹒刺激消费,买买买
回到我自身,共读的确带给我很多,首先家里的藏书与日俱增、书单更加科学化和有系统性;同时中级班的线下课程所带来的思考和收获也是不可估量的,每次课堂上的头脑风暴、不同的角度碰撞所带来的全新认知,都成为课程的有益补充和引发深入思考的途径。共读一本书的打卡的方式,也可以克服懒惰,促进自己的习惯养成,形成对自己的鞭策和有效监督;这些都是我们切实体会到的点滴改变。
Q4:群体阅读实践操练
下午是项目式学习,用曾芳老师的话说就是带着我们一起做作业。大家一起来做《看,书中间有堵墙》的故事会方案,每组用抽签的形式来确定故事会的年龄目标群,3-6、6-9、9-12、12-15以及15以上5个目标群可供抽取。我们组抽取的年龄组是3-6岁。
经过分组讨论我们把故事会的主题定位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未知与好奇,鼓励孩子们发挥探索精神,去尝试猜想墙的另一面是什么样的世界,并且付诸实践,真正过到墙的另一面去发掘这个有趣而丰富的世界。
在绘本共读的阶段,真正体验到了群体共读的优势,大家针对绘本尝试不同的角度解读,发掘到很多我自己读的时候没有发现的细节以及由此带来的深意。比如:小老鼠的出现和贯穿,那块掉落的墙砖,野鸭的去向,蜗牛的出现……真正体会到群体阅读是阅读广度深度的拓展,是思想碰撞产生的智慧,可有力推动整体素质的上升。
诚然,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一定会一起走得更远。我们每个人都是三叶草家族里群体阅读的受益者,同时我们也将作为阅读推广的一颗草籽,让群体阅读在社区、社会、学校生根发芽,影响更多的父母,带领孩子们共同践行共读的美好!

点评

你这个复盘厉害了  发表于 2019-12-23 10:37
30#
发表于 2019-9-24 17:4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uxiaoniu 于 2019-9-24 17:42 编辑

中级班第二课课后心得
D03 方园
      即使过去那么多天,我还是能想起来8月24日早,当时间到了9点钟,我们还在聊天没有要坐下来安静听课的样子,曾芳老师就变得很严肃,跟之前那个晒娃的十七娘娘判若两人。大家都是牺牲陪娃或者自己休息的时间到这里来学习的,耽误一分钟都是浪费。后面被强行插播99公益广告的时候,老师也是很无奈了。大家认真点好嘛!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选一个舒服的姿势都可以看任何书。所以阅读行为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无处不在的,但为什么没有看到人手一本呢?大家都喜欢做简单的事情,不费脑的事情最好。读书其实有时候是很费脑的事,所以大家会选择手机刷抖音刷微博。从初级班一路走来习惯了这样上课写作业,输出带动输入,脑子没有闲下来,上到中级班也能够适应得不错。用进废退。
      记录一下老师提到的群体阅读的优势:①群体阅读有监督及鼓励个人阅读的作用,有助于参与者建立稳定的阅读习惯②群体阅读能够提供一个“属灵交换”的绝佳场景③群体阅读往往会刺激、引发参与者更深入地思考④群体阅读能给参与者带来更丰富的属灵收获⑤群体阅读可以加深参与者的彼此了解⑥群体阅读有助于在参与者当中建立共识⑦群体阅读也有助于参与者彼此建立属灵友谊。那群体阅读有没有劣势呢?我想了一下只能想到两点还不知道是否正确:①群体共读里如果需要领读人时,对于领读人的要求会很高。当领读人解读的程度不够深刻,会影响大家的讨论深度。②当群体共读变成任务时,共读者会存在排斥心理。共读结束以后可能都不会再看第二次。
      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在课下,不管是私自去问的还是听同学们问的,都能学到很多。本着来都来了,就多听一点的心态,每次下课后看到同学围着老师上小课(这是我自己取的),也主动凑上去。就是不问也能听到很多八卦。比如曾芳老师是怎么就被拉来给我们上这次群体阅读课和我们的故事会绘本《看,书中间有堵墙》,她又是怎么样去解题的,最后呈现的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堂内容。让我想到,了解一本绘本就得了解作者,创作动机和创作背景。这样我们再看绘本时,能够感知得更全面,更容易发现作者藏在书里的彩蛋。
那她是怎么解题的呢?给我们分了不同的年龄段去试着招募并写出故事会方案,分为3-6岁、6-9岁、9-12岁、12-15岁和成人组。我们组可能就是被上帝选中为上帝之子,抽中了12-15岁。我当下的反应就是懵!以至于产生了哲学三联问: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黑人问号脸持续到讨论结束)。
      我们组的讨论结果如下:
      主题是拆开思维的墙,走出舒适区
      人数:5-8人
      时间:1个小时(麦麦老师对于后面我们采用自己看+讨论,5-8个孩子,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是否足够?即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让我们认真思考时间安排上应该多少合适?特别是有可能会有孩子辩论的情况下。)
活动用书:《看,书中间有堵墙》《小黑鱼》(曾芳老师点评选择小黑鱼不符合我们所选的主题,可以考虑选择无字书,如《动物农场》和《夏洛的网》片段)
      活动形式:自己看+讨论(曾芳老师点评,形式没问题,符合这个年龄段的阅读特点。同时提了几点建议:①可以提前作准备,进行思辨会②不用拘泥于书中内容,可以引入生活中。③讨论会的安排要提前想好怎么样能够让孩子们有触动的思考)
      问题:五个问题里,三个是封闭式的问题。(曾芳老师建议多提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们有话说)
      延伸:写下自己对事情/问题解决的前后对比(曾芳老师点评,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像写作文一样的写这些东西,他们会很反感。可以试着聊一聊时政、爱豆、综艺和娱乐,找到孩子们愿意聊的话题作为延伸)


点评

厉害厉害  发表于 2019-12-23 10: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12 09:44 , Processed in 0.079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