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11041227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第四次故事会(爱心树)作业帖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9-11-29 02:3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谢慧琴 于 2019-12-18 08:24 编辑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方案
F07 谢慧琴
故事会组织
活动时间:2019年12月14日 10:00-11:00
参与人员:活动地点:福田竹园社区
活动主题:激发想象力---一个苹果的N种可能
主讲义工:谢慧琴
活动用书:《从头动到脚》《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活动形式:户外
参与对象:24组家庭, 0到3岁小朋友
准备材料:一个真苹果、一个假苹果、彩色打印了《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和《从头动到脚》绘本。手绘苹果树海报、水粉颜料和水粉笔
故事会方案
1、作品解读(包括书籍封面、作者及相关作品)
内容简介:有一天,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个苹果,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这不是苹果。”由这个疑问开始,男孩的想象力无止境地膨胀开来……不要小看一个苹果,它让牛顿恍然大悟,也会让你的孩子变得特别爱思考。
作者:
吉竹申介 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个怕生、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后来因为想当一名制作电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艺人,学了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游戏公司,为了缓解压力,常在工作间隙画插画,30岁时出版了自己首本插画集。吉竹伸介40岁时出版了首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孩子能从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乐趣,一个人也可以乐呵呵地读下去。这部绘本获得3000位日本一线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12万日本小学生评选的“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第三名、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
作品解析:吉竹申介作品提出的问题像是思维导图的中心,由这个中心无限地引发出去:这是苹果吗?不一定哦,也许你看到的那一半是苹果而另一半是橘子;也许它是一个外星生物的蛋;……吉竹并不要解决问题,他只是给了无数种可能性。
2、故事会目标: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畅想苹果的无数可能
3、问题设计
①拿着真假苹果问,哪个是真的苹果呢?请小朋友闻闻味道,摸摸苹果
②变成鱼的苹果要去哪里呢?
③你们想要住在苹果屋的哪个房间呢?
④你们觉得苹果很生气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
4、故事会时长:1个小时
5、故事会流程:
1)用《从头动到脚》,带领小朋友认识小动物,它是什么动物?你们在哪里见过?它在干什么,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亲子互动。
2)讲述:
给0-3岁的孩子讲苹果这个故事,有点难度,我请爸爸妈妈们一起来参与,在家长指引下读懂画面的信息。引导他们去想象书中描绘的关于苹果的场景,讲述过程需要闻一闻摸一摸戳一戳,跟孩子们互动,他们很喜欢。
3)结尾:我们回去想想苹果还可能是什么样的呢?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聊一聊。
6、延伸活动:
苹果海报上有1到9的数字,请举手的小朋友来认苹果海报数字,家长抓着孩子小手一起给苹果数字涂色。
22#
发表于 2019-11-29 02:3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谢慧琴 于 2019-12-18 08:36 编辑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记录
F07 谢慧琴
      福田竹园社区,豆妈第一次户外故事会,0到3岁孩子,24组家庭。讲下来啦,给自己一个爱的抱抱!积累经验,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一定要多些游戏互动,多些耐心!谢谢这场故事会给我帮助的朋友们。
      我用《从头动到脚》绘本,带领小朋友认识小动物,它是什么动物?你们在哪里见过?它在干什么,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亲子互动。这个环节热闹非凡,家长和孩子们玩的很嗨!接下来对作者介绍:吉竹申介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个怕生、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后来因为想当一名制作电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艺人,学了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游戏公司,为了缓解压力,常在工作间隙画插画,吉竹伸介40岁时出版了首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孩子能从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乐趣,一个人也可以乐呵呵地读下去。这部绘本获得3000位日本一线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12万日本小学生评选的“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第三名、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
      给0-3岁的孩子讲苹果这个故事,有点难度,我请爸爸妈妈们一起来参与,在家长指引下读懂画面的信息。引导他们去想象书中描绘的关于苹果的场景,讲述过程需要闻一闻摸一摸戳一戳,用生动地语言和肢体表演的方式跟孩子们互动,他们很接受和喜欢。

     讲述故事:有一天,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个苹果,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这不是苹果。”由这个疑问开始,男孩的想象力无止境地膨胀开来……不要小看一个苹果,会让你的孩子变得特别爱思考。
问题互动:
①拿着真假苹果问,哪个是真的苹果呢?请小朋友闻闻味道,摸摸苹果:小朋友把苹果当成好朋友,闻闻,贴在脸蛋上摩擦,问苹果叫什么名字。。。
②变成鱼的苹果要去哪里呢?:大海里,我们家的鱼缸里。。。
③你们想要住在苹果屋的哪个房间呢?:我的小房间,游乐场。。。
④你们觉得苹果很生气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和妈妈一样,可能和恐龙一样,可能和嗷呜一样可拍。。。
3)结尾:我们回去想想苹果还可能是什么样的呢?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聊一聊。
延伸活动:
      苹果海报上画有1到9的数字,认识的小朋友举手回答,并在苹果海报上指出对应数字,请家长握着孩子小手一起给苹果数字涂色。
      现场能感受到小朋友,无条件对故事妈妈的喜欢,他们靠近你,总想是离你最近的那个! 天真无邪的小眼神瞬间暖化大人!看到照片里家长们信任的笑容,真的很感动!

3.jpg (308.24 KB, 下载次数: 388)

3.jpg

4.jpg (310.45 KB, 下载次数: 369)

4.jpg

1.jpg (155.12 KB, 下载次数: 272)

1.jpg

2.jpg (148.28 KB, 下载次数: 230)

2.jpg

5.jpg (320.67 KB, 下载次数: 380)

5.jpg

6.jpg (315.28 KB, 下载次数: 381)

6.jpg
23#
发表于 2019-11-29 10:58: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西629 于 2019-12-17 19:32 编辑

F02王玉香
《这是苹果吗 也许是吧》故事会方案

     活动时间:2019.12.1                         参与人数:7组亲子家庭
     活动地点:心理活动室                        召集人:王玉香
     活动主题:想象力                              主讲义工:王玉香
     活动用书:《这是苹果吗 也许是吧》
     摄影记录义工:与会爸爸妈妈
     参与对象:3-6岁                                                
     准备材料:一个苹果、画笔、风琴卡纸、毛根、双面胶、苹果造型卡纸、打洞器

故事会方案:
   1、作品解读:
    这本书是日本吉竹伸介的新作品,由一颗苹果引发的想象,“这也许不是苹果”的念头让小男孩的想象力无止境地膨胀开来……因此,我准备从想象力主题出发去解读这个故事。

    2、故事会目标:
    (1)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2)引导孩子们通过语言、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想象

    3、问题设计:
     你觉得这颗苹果还有可能是什么?它会有什么样的发型?

    4、故事会时长:45分钟

    5、故事会流程:
    (1)导入:身体律动,配乐英文歌曲《apple round,apple red》
    (2)讲述:ppt采用同页逐次显示,侧重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给予孩子们话语权表达苹果可能会成为什么或者发现书中苹果可能是什么。
    (3)结尾:原来苹果的各种可能只是男孩一瞬间的想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手中苹果是什么吧,并把它画下来。

     6、故事会延伸活动(紧扣目标)
     制作自己的苹果小书,一侧书画自己想象的苹果,另一侧书为苹果设计发型。

24#
发表于 2019-11-29 10:5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西629 于 2019-12-17 20:56 编辑

F02故事会总结
这是苹果吗 也许是吧故事会总结
   一、故事会过程记录
     绘本:《这是苹果吗 也许是吧》
     主题:想象力
     时间:2019年12月1日10:00-10:45
     地点:学校心理活动室
     参与人数:3-5岁7组亲子家庭
     主讲人:王玉香
     秩序、拍照义工:参与故事会的爸爸妈妈

   1、故事会前期物料准备
     苹果若干个、画笔、风琴卡纸、毛根、双面胶、苹果造型卡纸、打洞器

     2、导入
     播放英文儿歌《apple round,apple red》,运用身体律动操进行暖场,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结束后,问问孩子们喜欢吃苹果吗?苹果是什么味道?顺势引入绘本,当苹果不是苹果时,它可能成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讲关于苹果的故事。

     3、内页故事讲述
     故事内页讲述过程,孩子们是主角,我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表达空间;同时引入实物苹果,激发孩子们在想象与现实之间自由游走。例如第三页,苹果里面也许有零件,请孩子们在实物苹果中试试按住“天线”,苹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第四页,我采用了逐个画面显示的模式,伴随着男孩浇水,苹果越长越大,最后会变成什么呢?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当展示苹果长大为房子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发现苹果房子哪个地方最奇妙。第五页和第九页,请孩子们说出自己发现的最喜欢的苹果发型以及苹果的兄弟姐妹。……
     在讲述过程中,孩子们非常激动,欢笑声一片,我想这就是优秀作品的魅力!

     4、故事会延伸活动
     制作自己的苹果小书,一侧书画自己想象的苹果,另一侧书为苹果设计发型。
玩绘本一课,秋雪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毛毛虫小书,这一次我教孩子们将风琴页做成了苹果小书。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所以事先准备了风琴页,孩子们可以直接画画。另外提供各色卡纸,剪出苹果造型做书页封面,并利用打洞器将苹果封面打洞,最后将短短的毛根扭上去,作为苹果的蒂。
     最后,每位小朋友分享自己的苹果书,并奖励一个红彤彤大苹果。

     二、故事会反思
     1、游戏是孩子的语言。这一次课程中,暖场使用了孩子们熟悉的英文歌曲进行身体律动,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瞬间把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拉进了与孩子们的距离。为故事会开了一个好头。
     2、选择一本儿童视角的绘本,是成功举办故事会的基石。《这是苹果吗 也许是吧》从孩子的角度,提出了很多设想,比如第二页的苹果变成一条红色的小鱼,第三页“苹果蛋”——恐龙、机器人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从书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满满的爱,对孩子的爱。
     3、孩子才是故事会的主角。这一次故事会,放手给孩子们去发现、去表达,在同伴的相互影响下,孩子们进行了二次创作。从创作的苹果书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天生就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而故事的讲述者则是呵护、引导、发掘孩子们的想象,帮助、协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4、坚持的力量,让花儿静静绽放。之前故事会面临着找不齐小朋友开,没有合适的场地,没有协助的义工等等困境,而今慢慢坚持下来,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故事会小群,场地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参加的爸爸妈妈们主动承担起义工的职责。我看到了星星之火,正在慢慢点燃。也许我比较慢热、也许我比较笨拙,但是我相信真诚和坚持的力量可以直达人心。现在基本每周都召开故事会,从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中,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幸福;从妈妈们的亲子阅读变化中,我感受到了力量。默默告诉自己——加油!


25#
发表于 2019-11-29 13:5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B18Amy 于 2019-11-29 14:02 编辑

B02 梁焕彬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方案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方案

故事会组织:
活动时间:2019.11.23上午10:00~11:30        参与人数:10~15人
活动地点:盐田区党建书吧                                  召集人:Amy
活动主题:说来听听                                           主讲义工:Amy (B02 梁焕彬)
活动用书:《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活动形式:读书思辨会                                        参与对象:小学四年级
摄影义工:蔡小燕 (2019秋季初级班学员,三叶草义工)
准备材料:自备小蜜蜂扩音器,故事会用书,扫描PPT。
故事会方案:

1. 作品解读:
   有一天,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个苹果,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这不是苹果。”由这个疑问开始,男孩的想象力无止境 地膨胀开来……不要小看一个苹果,孩子能从中享受到自由想象的乐趣。


    2. 故事会目标:
使用“说来听听”的模式,鼓励孩子仔细观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模仿本书手法,进行自己的想象创作。

3 . 故事会问题设计:
1)这个苹果如果是一台机器,它还应该拥有什么?
2)三个月后,苹果长成了一座大房子,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房子?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它还可以有些什么别的设施?
3)作为一颗有灵魂的苹果,它会怎么样?它还可以有些什么别的情绪?
4)你觉得本书最无聊的地方是什么?
5)如果你能给作者提意见,你会说什么?
6)你觉得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发生了多长时间?
7)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它跟你原先预想的有什么不一样?

4. 故事会时长:90分钟

5. 故事会流程

1)故事导入

从观察书的封面开始,让孩子们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介绍本书的作者。
开始本书的阅读。

2)故事讲述

     直接读。在适当的地方让孩子们补充自己的想象,比如苹果机器、房子和情绪那些页。在密密麻麻的地方,比如苹果的帽子和发型,以及苹果的兄弟姐妹的那些页,让孩子观察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说说为什么。

     说来听听贯穿在整本书的讲述过程中进行。

3)故事结尾

    读完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个故事跟他们原先预想的,有什么不一样。

6. 故事会延伸活动


让孩子选一件普通物品,展开自己的想象世界。


26#
发表于 2019-11-29 13:54: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B18Amy 于 2019-11-29 14:10 编辑

B02 梁焕彬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总结和反思



好想就这样永远沉醉在想象的世界里无需自拔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大童读书会


这是继《叶限》后第二场大童读书会。跟《叶限》不一样的是,《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几乎没有故事情节,整本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经过《叶限》之后,大家都已经尝到改编的甜头,所以,当问及“这个苹果如果是一台机器,它还应该拥有什么?”的时候,孩子们都已经可以很娴熟地打开自己的想象力:




“我觉得,它还应该有调节果肉软硬度的调节器。”


“我觉得,它还应该有味道调节器。”


“(书上已经画有苹果电池了,但)我觉得它还应该有充电的插口。”


“我觉得它应该是太阳能电池,所以应该有太阳能接收和转换器。”


同时,也有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的孩子,觉得这个有点无法想象:“它明明是一个苹果,怎么里面就是机器了呢?它到底是苹果还是机器呀?”每每这时,就会有别的孩子骄傲地喊“想象!想象懂吗?”


让我们换一种表述方法:“假如这颗苹果就是一台机器,它要拥有什么零件,才能让它外表看起来像一颗苹果呢?”


看着孩子们有点明白了的眼神,我们继续发挥想象:


三个月后,苹果长成了一座大房子,我们一起看看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房子,都有些什么设施。你觉得它还可以有些别的什么设施没有画出来吗?


“我觉得里面应该有苹果汁游泳池!”


“我觉得里面应该有蹦床!”


作为一颗有灵魂的苹果,它会怎么样?


有心情!


对!有情绪。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它都有些什么情绪?你们认为它还可以有些什么别的情绪?




“我觉得如果它伤心的时候,会大哭,水分哭干了以后,它就变成干苹果了。”


“我觉得它生气的时候会气到裂开!”


“我觉得如果它老了,它的苹果天线会慢慢缩短,然后消失,然后它也死了。”有灵魂的人会老死,所以有灵魂的苹果也会老死。


你觉得本书最无聊的地方是什么?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本书最无聊的地方是它最后竟然只是一颗普普通通的苹果而已。大家都希望这颗苹果就这么永远活在想象的世界里,这就是想象带给大家的欢愉。


如果你能给作者提意见,你会跟他说什么?


“我觉得这本书有点短,他还可以画多一些。”


看来大家都有点意犹未尽呀!


你觉得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发生了多长时间?


“我们讲了多长时间了?半个小时?”


孩子们显然没太听懂这个问题,于是我重新更正:不是今天我讲故事的时间,也不是作者创作这本书的时间,是这本书里的故事发生的时间。


大家有点茫然,他们觉得这个苹果已经经历了亿万年。


于是我带孩子们重新看了第一页:




以及最后一页:




这下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白日梦。而这一场宏大的想象,其实只花了从放学回到家到妈妈准备晚饭前的一段并不长的时间。


我告诉大家,与这种结构类似的还有一本很有名的绘本,叫《野兽国》。有反应灵敏的孩子马上接过话来“也是很短的时间展开了很多很多的想象对不对?”


“对!”


我喜欢看着他们因为阅读,而重新灵动起来的笑脸。在繁重的作业之余,希望阅读,可以给他们的生命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希望这些积极的状态,能够反过来点燃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最后,作为延伸,要求大家选一件普通物品,展开自己的想象。


有的孩子选了章鱼,实际上是一个万能变身器。有的孩子选了灯泡,也许里面另有一个世界,还有灯泡星人。有的孩子选了西瓜,实际上里面是炸药,它会根据得到它的人的情况选择里面是炸药还是西瓜汁。有的孩子选了蹦床或者一棵树,实际上是一个时空穿梭机。有的孩子选择一个梨,却是一个能无限自我复制的梨。



然而,在细节方面,大家就有点被卡住了。时间有限,我们没来得及展开更多。


如果这是一堂标准的绘本作文课,其实还可以选定一件物品,让所有人一起,模仿本书的样子,一人描述一个部分。这样,大家也许会对如何展开细节的想象,有更充分的体会和理解。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场四年级孩子的绘本讨论会,共读目的已基本达成。下一场,期待孩子们在共读章节书时,依然有如此积极的表现。




27#
发表于 2019-12-2 11:1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uxiaoniu 于 2019-12-17 19:20 编辑

D03 方园 脑抽的故事会方案只占了一楼,没有给反思占楼。
所以烦请老师挪步至49楼和50楼查看我的故事会方案和反思。
辛苦老师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9-12-2 11:12:36 | 只看该作者
D03 方园 故事会复盘
29#
发表于 2019-12-4 00:45:03 | 只看该作者
C03  苏周竹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方案

时    间:2019年11月27日上午10:00-11:30
地    点:翻身社区
参与年龄:4-7岁小朋友
参与人数:10人
主讲人: 赞赞妈妈(山竹阿姨)
故事主题: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变化的。
故事准备:PPT,《这是苹果吗?也许吧》绘本,圆的简笔画,彩笔。

现场义工是请社区的义工帮忙维持秩序及拍照。

    啊,这是一本无厘头的书。故事由一个小孩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从而展开了许多天马行空的想像。

作者简介
       吉竹伸介出生于1973年,日本插画家、绘本作家。神奈川县茅崎市人。筑波大学大学院艺术研究系综

合造型专业。以插画家身份活跃于童书插画、广告设计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衣服脱不下来》《苹果?可能吧》《夏美变变变》《我造了一个假东西》等。

吉竹伸介在2013年发表处女作原创绘本《苹果?可能吧》。绘本围绕着“苹果”展开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后陆续出版类似的想象绘本如《我造了一个假东西》《接下来怎么办》等。《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获得日本最具影响力绘本大奖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第61届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我造了一个假东西》获得第二届长野县书店大奖当代部门奖。
     2015年出版绘本《衣服脱不下来》,在Twitter等社交平台成为热门话题,并于2016年获得“剑渊绘本大奖”。
    2017年1月截止,四部作品累计销售已达104万册。吉竹伸介成为百万级销量作者。
   
故事会流程:

    1,自我介绍,三叶草介绍;   (3分钟)
    2,暖场游戏:树和松鼠       (3分钟)

    请妈妈和孩子一同参加游戏。两人面对面双手相握当树,一人蹲在树当松鼠,主持人喊口令:松鼠动。松鼠就要跑出来更换树屋;主持人喊:树动,做树的人和做松鼠的人可以变换角色。

    3,游戏结束,围坐在起问小朋友,刚刚的变化谁反应最快?为什么树也可以改变呢?我这里有一本神奇的书,书里也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发生很多种的变化的,下面我们就请出这本书。(25分钟)

    4,延伸:这个苹果神不神奇啊,圆圆的一个苹果居然有这么多种变化,你们觉得它还可以变成什么样,请把你们的想法一一画出来。(15分钟)
  
    5,故事会结束。
30#
发表于 2019-12-4 00:45: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雨橙梦 于 2019-12-4 00:52 编辑

C03  苏周竹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复盘

    今天的小朋友有点迟到,快十点时才有一位小朋友到了,这位是我的老朋友,上个月的故事会他也来参加了,跟我有了些许的亲近,随着小朋友陆续的到达,我们的故事会开始了。

    首先是暖场游戏,我用上了小六老师教的树和松鼠的游戏。请妈妈和孩子一同参加游戏。两人面对面双手相握当树,一人蹲在树当松鼠,主持人喊口令:松鼠动。松鼠就要跑出来更换树屋;主持人喊:树动,做树的人和做松鼠的人可以变换角色。在这个游戏里,由于小朋友年龄和场地垫子都偏小的原因,小朋友跑动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大人孩子都玩得很开心,有妈妈甚至都和孩子滚在了一起,这是本场故事会的第一个小高潮。

    拿出书给孩子看环衬,他们争相说有苹果雨,有保龄球苹果,有冰淇淋苹果,单单看环衬就已经让人大开眼界了。因为书里的画面太过于丰富,太过于天马行空,太过于出人意料,每打开一页我都只让孩子们说这个苹果又变成了什么模样,他们就去找自己看到的莫名其妙的东西,新奇的哈哈大笑,尤其在看到发型和帽子还兄弟姐妹那几页的时候,全都笑成一团了,都觉得好像自己也能有这样的一顶帽子或发型。

    延伸做得比较简单,就是圆的延伸。在印有圆型图案的画纸上,小朋友们有的画上了花,有的画上了汽车标志,还有的画上了小人儿和小鸟。现在想想,除了可以画画之外,还可以动起来用肢体来表示变化,围成圆圈变大或变小,变高或变矮,也可以变成汽车,变成楼房。我的弱项就在于太固定化了,希望下次故事会能更多的变化,做得更好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21 23:36 , Processed in 0.08896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