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rmbg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6中级班第二讲:故事会作业帖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6-9-5 23:52:27 | 只看该作者
F05 汪汪
《不服输的鼻涕虫》故事会总结
    停了一个暑假,故事会在开学第一天重新开始了,来的孩子不算多,我女儿也因为老师要求看《开学第一天》而只好缺席,也许不选在开学第一天人或许会多一些。不过孩子们还是很给力,看到我也非常高兴,久违的故事会终于又回来了。
    开场的鼻涕虫讨论进行得不算顺利,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知道鼻涕虫,于是我就直接转入封面的讨论。也许是因为以前都没有讲过封面,所以讨论封面的鼻涕虫在做什么的时候,有孩子不断在催促快讲呀快讲呀。看来以后更需要多带领孩子读图,而不是只关注故事内容。
    故事进行得挺顺利,不过没有话筒,在那么多孩子前扯着嗓子喊确实费劲,下次故事会一定要记得带上话筒和音箱。
    最后的延伸活动,折纸蜗牛,出了个大洋相,提前两天练习几遍的折纸竟然在那天忘记了一个步骤,导致返工了2遍,最后查看了做法后,才终于带领大家把蜗牛做好,一身大汗,好在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没有因为这个烦躁。获得的教训是,一定要熟悉故事会的每一个环节,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才会有一场完美的故事会。

2292264.jpg (688.47 KB, 下载次数: 146)

2292264.jpg

341901345.jpg (668.15 KB, 下载次数: 120)

341901345.jpg

1283566459.jpg (559.21 KB, 下载次数: 89)

1283566459.jpg

1832706288.jpg (551.33 KB, 下载次数: 110)

1832706288.jpg

2129446976.jpg (123.62 KB, 下载次数: 93)

2129446976.jpg
22#
发表于 2016-9-6 12:29:06 | 只看该作者
G002  李桂   公园里的声音
一、主题绘本《公园里的声音》
二、故事会的设计流程 : 打算去附近公园的小孩子滑滑梯游乐区找些有兴趣的孩子们讲. 开场:(1)问小朋友, 公园里有些什么声音?比如, 鸟声, 运动声音, 跳舞阿姨的机子声音……讨论一番后(2)我们来看看这本书说的公园里有些什么声音, 引入绘本.
三、故事会人员安排:一个主讲人,一个摄影义工,一个签到及文字义工,一个秩序义工。
四、故事会道具制作:无道具
五、延伸  听声音猜测动物. 拿出带来的玩具,按相应键,等待孩子们猜测动物的名称。
23#
发表于 2016-9-6 12:30:15 | 只看该作者
活动总结
         8月21日下午怀着忐忑的心情和老公带着孩子一起去龙城公园, 寻找合适的听众.  由于阵雨刚刚过去, 滑滑梯游乐区的孩子不多, 只有两三个三岁的孩子在玩.  带上绿领巾和三叶草故事妈妈的章,拿着书问了其中一个小姑娘, 是否愿意听绘本. 小姑娘看着我不回答, 接着走开了. 孩子的爸爸帮她接话了, 小姑娘比较内向, 而且也没有看绘本的习惯.  看来我寻找的第一个听众失败了. 小姑娘的爸爸似乎对我的着装有点感兴趣, 于是聊起来. 我顺势把三叶草介绍了一番, 他说他也听过, 只是不了解而已. (看来三叶草的名声早已在外了), 聊了一会儿, 我接着寻找第二个听众, 这次是一对正在下下棋的小兄弟,目测有7~10岁.  其中一个小朋友欣然同意了,显然这个小朋友感兴趣. 我内心一阵激动, 开始边展开书, 边和小朋友说. 来之前我特意在家练习了一个中午, 所以这次不较第一次来说还是有进步的. 语速放慢了很多, 而且在讲绘本的过程中, 我也会和小朋友互动, 天公不作美,  讲了不到五分钟, 又下起了暴雨. 此刻, 我真觉得, 我自己选的太不是时候了,  阵雨的天气, 阵雨过后,出来讲绘本, 这摆明就是有机会被大雨打断的节奏. 于是这次讲故事无疾而终.

8月27日, 去横岗图书馆观摩学习了A组Sophie同学的故事会,受益匪浅. 于是,9月3日和老公一起去龙岗图书馆少儿馆, 也希望能在图书馆开故事会. 当时上班的工作人员没有同意, 她说她们做不了主, 没有同意. 于是, 我转而求其次,  在看书的人群中, 找到愿意听故事的妈妈和孩子. 因为戴着绿围巾和胸章, 孩子妈妈都比较好奇, 于是我就介绍了下三叶草故事家族和故事妈妈成长学院. 然后就在圆桌上,开始了我们这次绘本之旅. 或许是因为距离近,妈妈和 孩子反倒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绘本的细节.  相对第一次而言, 这次有如下进步:  语速缓慢; 和孩子保持互动, 孩子表情表现出迷惑时, 会进一步说明.  待我说完后, 孩子还意犹未尽的自己翻看了绘本.  由于在图书馆,玩具声音很大, 不方便做延伸. 所以此次没有做延伸.


Untitled.png (487.38 KB, 下载次数: 128)

Untitled.png
24#
发表于 2016-9-7 13:28:04 | 只看该作者
D05 肖美蓉 中级班第二次作业故事会方案
绘本《尼尔森老师不见了》《我永远也得不到贝森老师黑板上的一颗星》

1、主题: 2016年教师节——《尼尔森老师不见了》《我永远也得不到贝森老师黑板上的一颗星》
2、目的:通过讲述《尼尔森老师不见了》《我永远也得不到贝森老师黑板上的一颗星》这两个与老师有关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教师节的由来,教导孩子们如何尊重老师,懂得敬畏的真正涵义。
3、材料:卡纸,A4白纸,剪刀,彩色笔,各类可以用于DIY贺卡的小材料,乳胶
4、听众群:4-8岁
5、详细流程:小朋友们好,我是来自三叶草故事家族的笨猫阿姨,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两个故事。(略作停顿)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每年的9月10号是什么节日吗? 对了,是教师节。有哪位小朋友知道教师节的来历呢?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


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两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6、讲故事细节略。《尼尔森老师不见了》《我永远也得不到贝森老师黑板上的一颗星》
7、故事讲述完后,会有一个提问分享的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绘本的真正涵义,了解老师们的辛苦,体会教师职业的崇高,学会尊重师长。
8、故事延伸部分;特地购买了一些材料,教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教师节贺卡,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自由创作能力,又可以避免高昂的教师节礼品费用,给孩子们灌输用心意送礼的观念。


0907_1_副本_副本.jpg (22.8 KB, 下载次数: 94)

0907_1_副本_副本.jpg

0907_3_副本.jpg (21.49 KB, 下载次数: 84)

0907_3_副本.jpg
25#
发表于 2016-9-7 13:28:31 | 只看该作者
D05肖美蓉 教师节故事会总结

       经过第一次故事会的经验,这次明显感觉比第一次有进步,由于对开《公园里的声音》没有底气,所以我这次选择了相对容易的主题故事会,在绘本的选择上,可以说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目的性,手头正好有一本《我永远也得不到贝森老师的一颗星》,感觉一本书内容有点少,于是翻了一下三叶草的书单,临时又加了一本《尼尔森老师不见了》,后来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发现这两本书正好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讲述老师这个职业,于是很顺利就完成了这次故事会的讲述部分。
      接下来是故事会的延伸部分,由于这次故事会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对于延伸部分可能会出现的状况预计不足,事先没有准备好材料,所以在制作贺卡的过程中,一个裁纸的环节里,出现了一些小混乱,另外,在制作材料的分配上,也有些失控,但大体上是成功的,孩子们基本上完成了DIY贺卡的制作,得到了比较满意作品。
      对于这次教师节故事会,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         在每次故事会的认知导向把握方面,由于自己在故事会上的经验不足,对于故事会的导向把握不是很准,担心自己在故事会的讲述过程中出现导向上的偏差,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正确与错误,好与坏的判断上,还是与故事的讲述者本人有很大关系的,由此可知,故事讲述人对人生观及世界观的认知,直接影响到听讲故事的孩子对当时故事会上所讲述绘本的认知,我希望能在今后更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研究。
2、         关于故事讲述的方式和方法。这个问题还是与讲故事者的经验以及个人风格有关的。目前就我本来来说,只做过两次故事会,临场及理论经验都不足,所以,个人风格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我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学习中,能够尽可能多的听取其他故事妈妈的故事会,从中多吸取一些好的经验来补足自己,丰富自己。
3、         关于故事会的前期及延伸部分的准备。我个人认为还是与经验有关,比如说,上次故事会上,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是人员召集及故事讲述部分准备不足,这次故事会,则是延伸部分的材料准备及分配上有漏洞,希望在接下来的故事会中,以上问题能避免。
      总体上来说,我对这次故事会的过程及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自己起步比较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吸取老师及前辈们的经验,努力完善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故事讲述人。

initpintu_副本.jpg (141.31 KB, 下载次数: 93)

initpintu_副本.jpg

IMG_3018_副本.jpg (225.15 KB, 下载次数: 100)

IMG_3018_副本.jpg

IMG_3066.jpg (80.03 KB, 下载次数: 93)

IMG_3066.jpg

IMG_3058.jpg (103.14 KB, 下载次数: 89)

IMG_3058.jpg

IMG_3067.jpg (89.52 KB, 下载次数: 82)

IMG_3067.jpg
26#
发表于 2016-9-7 15:21:16 | 只看该作者
B06 李婷婷  主题故事会方案 ----《公园里的声音》

故事简介
来自两个不同家庭、一男一女、个性互异的两个小孩儿,加上一位趾高气昂、高贵华丽的妈妈,还有一位失业也失去斗志的爸爸,共计四个人,不约而同地一起带着各自的小狗到公园去散步。男孩贵气十足的妈妈讨厌女孩和她家的小狗;女孩失业的爸爸坐在公园长椅上心情沮丧地翻报纸找工作;忧郁孤独的男孩很开心遇到女孩,并快乐地和她在公园玩;天真开朗的小女孩带爸爸和小狗去公园散步,遇到不快乐的小男孩,邀他一起玩溜滑梯。

作者简介
安东尼·布朗,1946年出生于英国,其作品屡获各项童书大奖——包括两次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和三次库特?马斯勒奖、德国绘本奖、国际安徒生大奖、荷兰银铅笔奖及艾米克奖等。他注意观察和表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努力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因此,孩子们能够在他的图画中得到情感的寄托与安慰,从而获得快乐。


故事主题:在公园里散步
讲故事对象:8至9岁孩子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
道具:绘本、电脑、PPT

故事讲述方向
这个故事本身非常简单,是从四位人物---母子两人和父女两人各自不同的角度,描写他们在公园的故事。整本书也因此分成四个部分,即四种“声音”,而每一种声音不论是叙述的语气、印刷的字体、绘画的风格,甚至季节的氛围都不一样。所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听众,边听故事边注意观察。
四个人不同的人性、心境,反映在内文字体的选择上,有的字体显得高贵,有的粗重,有的细弱,有的活泼。而图画的风格也突显这种区别,有的画面以色块为主,有的着重线条,有的五彩缤纷,有的阴暗沉重。此外,季节的氛围也代表各自的心情,强势的母亲眼中的季节是秋天,而公园是一个管理得宜,有条不紊的地方;父亲感受的季节是冬天,眼里的公园像是黑暗的森林;男孩刚到公园时,公园弥漫着初春的凄清,而后遇到了女孩,云雾逐渐散去,阳光乍现,花开满树;女孩的世界是夏天,对她来说,阳光普照的公园是个新奇的游乐场。这些都是绘本中的细节,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这些画面的变化。

开场暖场游戏
可以简单地做个手指操,让孩子们静下来并吸引注意力。安排下午茶,轻轻松松听故事。


延伸阅读

《威利的画》(“主角”也是猩猩)、《哐当哐当哐当》(同样以画面的变化映射人的心理的变化)



总结:
 此次讲故事太特别不过了!暑假期间,在加拿大游玩儿。一个阳光的下午,多伦的天空,天很蓝,云很白。院子里的草地上有小松鼠在觅食……就在这里办一场故事会吧!

不错的地方:
环境很好,绿油油的草地,一排排的枫树,远处还有滑梯和跷跷板,很贴切讲故事的背景。绘本中讲到某些风景和实物的时候,很容易比划出来,增加了动作的趣味性。
有爸爸妈妈的参与,孩子们兴趣点也挺高,争抢着回答问题。
通过解读故事中的细节,孩子们会顺着讲解的内容去思考问题,这也是我们很乐于看见的。

不足的地方:
由于时间的问题,PPT制作的有点仓促。原本计划增加标注的地方没来得及加进去,以至于讲故事的时候,多花了时间。需要以后改进。
故事拓展的还不够,比如孩子会提出关于大猩猩的问题,之前资料准备不够充分,有些回答不够理想。
27#
发表于 2016-9-7 22:13:12 | 只看该作者
A01 天静 《公园里的声音》

蔚蓝海岸幸福花朵童书馆第41期故事会
主题: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世界
      
讲述绘本:《公园里的声音》《神奇糖果店》
讲述人:天静 丁丁

《公园里的声音》

一、作者解读:
安东尼布朗(AnthonyBrowne)1946年出生于英国谢菲尔德郡(Sheffield,英国英格兰北部城市)的安东尼布朗,用色明快,构图有超现实风。


安东尼的绘本故事,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儿童内在心声,他创作了许多以小黑猩猩威利为主角,描绘孤单弱势儿童的故事,受到世界各地小读者的欢迎。此外,其主题旁及动物保育、阶级关系、单亲家庭等问题。
安东尼已出版的作品有:《公园里的声音》(Voicesin the Park)、大猩猩(Gorilla)、鸡蛋踢石头(Willy the Wizard)、大手握小手(Willyand Hugh)、小熊奇兵(Bear goes to town)、野蛮游戏(Bear Hunt)、哈啰!你要什么?(Thelittle bear book)、当熊遇见熊(A b-eary tale)、小凯的家不一样了(Changes)、我爱书(I likebooks)、穿过隧道(The Tunnel)、威利的画(Willy's Picture)。其中最为著名的两本绘本是《我妈妈》和《我爸爸》,作者通过幼儿的视角,运用细腻的画风和夸张的想象力,将爸爸和妈妈无所不能的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
他曾说过“对我来说,设计一本图画书就好像拍一部电影,书的结构是特写和远景的结合体。而我的工作,则是天分(冒险这么说)和思考的结合体,两者很难分开。”

安东尼·布朗的作品获过许多奖项,其中包括两次凯特·格林威奖(Kate Greenaway Medal)①和三次库特·马斯勒奖、德国绘本奖、安徒生大奖、荷兰银铅笔奖及艾米克奖。同时安东尼·布朗也是英国少数拥有广大国际市场的作家,是一位深为绘本读者喜爱的绘本作家。


二、作品解读
内容简介:来自两个不同家庭、一男一女、个性互异的两个小孩儿,加上一位趾高气昂、高贵华丽的妈妈,还有一位失业也失去斗志的爸爸,共计四个人,不约而同地一起带着各自的小狗到公园去散步。男孩贵气十足的妈妈讨厌女孩和她家的小狗;女孩失业的爸爸坐在公园长椅上心情沮丧地翻报纸找工作;忧郁孤独的男孩很开心遇到女孩,并快乐地和她在公园玩;天真开朗的小女孩带爸爸和小狗去公园散步,遇到不快乐的小男孩,邀他一起玩溜滑梯。
     上面是绘本内容的概述,但是从我多次琢磨文本后,我觉得:这四个人物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他自己的世界,角度不一样世界就不一样,所以,我把这个故事会的主题定做“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世界”,想引导孩子理解,我们之所以会发现别人跟自己那么不同,是因为我们的经历不一样身份不一样视角不一样,所以行为和结果不一样。
三、针对3-6岁孩子故事方案
《公园里的声音》
(一)  引入:我们去逛公园的时候,我们会听到什么声音?孩子们会七嘴八舌,顺利指着封面引入我们的绘本故事。
(二)  讲述之前,在ppt上播放四个人的表情,也请对应的妈妈、爸爸、男孩、女孩来扮演这个表情,问问孩子他们的表情是什么的?要用怎样的声音读?(引导得出)
第一种声音:不开心、生气,气炸,用高傲的语气。
第二种声音:不开心,沮丧,没有信心,用低沉无力无奈的声音。
第三种声音:不开心,胆小,害怕,又渴望自由,用的叹气的声音。
第四种声音:开心,开朗,外向,用爽朗的声音。
(三)  就用孩子确定的声音讲述绘本,请四个扮演者回位。
讲述的过程,就按照书上讲,用尽洪荒之力把声音、身体语言等模仿像。
1、        高贵的趾高气扬的妈妈,在失去孩子的害怕手足无措,呼唤孩子回去的厌恶等表述出来。
2、        失业爸爸这一段则无力、摇头、叹气、叹息缓慢的语速。
3、        小男孩的时候,我尽量引导孩子看图,然后揣摩孩子的心情然后讲。尤其那个妈妈的阴影无处不在男孩的身边,让他裹步不前、滑滑梯的时,那折断机翼的玩具飞机、倒影在滑滑梯上的呐喊,引发孩子们知道,男孩害怕、胆小,这是跟他成长的氛围有关系。
4、        小女孩就轻松愉快的稍快语速,女孩挺好演绎,连笑带满足的语气。

(四)  跟孩子捉迷藏,找出图画里面隐藏的5个密码。这一部分很受欢迎。
1、        高贵的妈妈发现男孩不见了,她身边的数都是毛发竖起,长大嘴巴呐喊,是表现母亲不见了孩子的恐惧心理。这个时候,及时最高贵高傲的她,也还是很紧张孩子的。
2、        高贵的妈妈带走孩子的时候,一棵树燃烧起来,谁放的火?——妈妈心中无比愤怒,也不便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男孩发火因为有失她高傲的身份。所以,只好把怒气转移到那棵树上面。
3、        失业的爸爸来到公园里,他却看到一片很阴暗的大树,还有那个大笨象的腿和鼻子。——大笨象的腿,预示着他的心情无比的沉重,无法排遣。
4、        男孩子和女孩子首次讲话的页面,一边阴天一边晴天——预示着他们的世界很不一样,他们的内心反馈,尤其是那一辆轮子朝两头的车,预示着男孩内心的挣扎。
5、        女孩子喷泉那一页,后面树丛里有鲸鱼的尾巴和鲸鱼喷水——很欢乐欢快的心情,一个大猩猩还叉着一根香蕉呢。
(五)  最后表扬所有孩子心细眼睛,为他们自己读绘本作出今天的引导。


第二part:《神奇糖果店》丁丁讲述

第三part:延伸活动:丁丁自带了各种颜色的糖果,根据刚刚绘本的内容,问孩子想要选择哪一种颜色的糖果?孩子说想变大,那么就要白色。那么真吃糖,吃了后要自己想办法去展示自己变大。


延伸阅读:安东尼布朗(AnthonyBrowne)的书,和宫西达也的书。


28#
发表于 2016-9-7 22:13:19 | 只看该作者
总结:1、如果孩子大多3岁左右,就简单一个故事,里面的捉迷藏也尽量简易。只让孩子明白,这样画是想表达这个主角什么心情。
2、如果孩子大一点,有5-7岁,那么可以讲深入一点,这个年龄的孩子,情感发育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发展,那么故事妈妈可以把这个绘本深挖一点。尤其是失业的爸爸走去公园的路上,连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都哭起来,连原本表达快活又昂扬得意的《微笑的骑士》都哭起来,是为了衬托失业爸爸心情的低落,无奈,无力,无助,哭在心里的感觉,连带来欢乐的圣诞老人也在一个阴暗的角落要饭,还说有老婆和几百万个孩子要养,是很能衬托一个人的悲惨境况。
3、我们引导这么深入,也为孩子以后写作文铺路,如果孩子领会了,记住了渲染周围氛围是可以烘托主人翁的心情,那么文章会增色不少。

总而言之,这个绘本是很有价值的绘本,五六岁以上任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深入挖掘读。
29#
发表于 2016-9-8 00:07:42 | 只看该作者
G03 杨开玉 第二次作业《公园里的声音》阅读方案

绘本《公园里的声音》阅读方案

一、故事主题:幸福来自于内心
二、选定绘本:《公园里的声音》
三、故事会流程设计
活动时间:2016年9月4日晚上8:30-9:20
活动地点:家里
参加人员:7名小朋友
参加年龄:9-10岁
主讲人:杨开玉
故事会方案: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公园里的声音》这本书?都没有读过吗?那我们接下来一起阅读这本有趣的书。
下面请一位小朋友来读一读书名和封页。谢谢这位小朋友。《公园里的声音》由英国著名作家安东尼•布朗著,宋珮译,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精选国际大师名作绘本系列之一,安东尼•布朗是当今世界如日中天的图画书大师。荣获了2000年的国际安徒生奖。
从书名中大家猜一猜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大家想想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请这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接下来,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你们心目中的幸福有哪些内容?请小朋友们都说一说!
解读:接下来我来给小朋友讲《公园里的声音》
本书用来自两个不同家庭、4个人、2条狗在同一时刻的不同感受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他们分别是:趾高气扬、高贵华丽的贵妇;情绪低落、失去斗志的失业中年男人;忧郁孤独、处处受限的男孩;活泼快乐、善解人意的女孩;高忠的拉布拉多犬;快乐自由的土狗。他们在同一时间到一个公园散步。作者创新性地从4个人的角度分别叙述他们相遇事件,读来非常有意思。
贵妇的角度:小男孩几乎完全被妈妈遮蔽了,他的脚与狗的脚有点搞混了,狗尾巴好像是他的尾巴,他们身后留下一路的枫叶,一棵树燃起了火。这里的火也许是妈妈的怒火,与文字相反,他们的心里都不平静。
男人的角度:虽然生活很艰难,但面对可爱的小狗和活泼的女儿,内心是幸福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男孩的角度:男孩虽然有富足的生活,但内心是寂寞的。通过场景描述,看到男孩留恋回望的远景,他们走在春天的夕阳中,身后留下一路的粉红花瓣,公园里的雕塑俨然成了调皮的丘比特,手上只有一张空弓,箭或许已经射了出去。
女孩的角度:女孩虽然家庭条件差,但内心是快乐的,并且富有同情心。通过场景描述,仍然是春天的景色,画面夸张变形,富有活力,我们看到位于画面正中的男孩回望的近景。
四、延展书籍:《我喜欢自己》《我讨厌妈妈》
五、义工安排:主讲人:1名,摄影义工:1名
30#
发表于 2016-9-8 00:09:18 | 只看该作者
G03 杨开玉  第二次作业《公园里的声音》故事会总结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一是认真阅读绘本,不断分析绘本的含义;二是准备故事会游戏;三是购买了一些小礼物,提高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四是制作了PPT。
这次故事会孩子比较喜欢,互动性比较强,七个小朋友抢着回答,孩子从刚开始对本书的不感兴趣到逐步深入到书上去了解书中的问题,不断地讨论四种声音,四种不同角色的区别,从中深入到每个角色的语言、身份、背景的不同。当孩子听到查尔斯妈妈那种看不起别人的口气,孩子们觉得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简直是一种折磨,孩子根本无法同大人交流。看到查尔斯的不快乐、寂寞、无聊,都对他产生了同情的心理。当失业爸爸出现时,孩子们就说这位爸爸怎么看起来这么没有精神呢,孩子觉得大人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给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也感受到大人的辛苦。两只狗象老朋友一样相处得很好,小朋友感到非常高兴。看到查尔斯和脏脏一起玩的时候非常开心快乐,小朋友更喜欢脏脏的乐观心态,拥有一个颗阳光的心,能为爸爸解闷,是孩子向往的性格。图中的细致,孩子也看得比较细,如落叶下地时,孩子就会想到查尔斯的心情是低沉的。
结合故事的进行,通过各个场景的描绘,让孩子感受什么是幸福,如何得到幸福。让孩子明白幸福不是来自外界的环境和条件,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
存在问题:准备不够充分,知识面不够广,分析还不够透彻,在讲故事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28 03:32 , Processed in 0.074627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