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ya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组】2017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初级班第二讲作业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7-4-21 23:18:50 | 只看该作者
RE: 【F组】2017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初级班第二讲作业
学号:F30   姓名:胡丽娟
2017届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
第二课: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时间:4月10日(周一)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答:对于童年阅读的这个话题,我只能深表遗憾,身为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印象中每天放学回去就是一边看书,一边放羊,当然看的还都是课本书这些……
等有一天自己也是孩子妈妈的时候,觉得新鲜又笨拙,担心自己啥也做不好,所以就拼命喝买育儿书看,渐渐地孩子长大了一些,开始给她讲睡前故事了,从开始的不懂,到后面会自己阅读,一直坚持至今。对于怎样有更好的阅读,我目前还在学习当中,我觉得孩子们喜欢的书,就是最好的书,能陪孩子讲一本他们觉得有趣的书就能给我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幸福时光
22#
发表于 2017-4-21 23:26:2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学号:F17  姓名:宋灵芝   草籽名:songTT

      作为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我们,现在回忆童年的阅读在我的大脑里已是一片空白,听完星星老师的课了以后,我努力搜索了好几天,给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一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在我们家里,我排行老三,前面有两个哥哥,可能是因男孩子的缘故,家里的小人书对于打仗的比较多,像《小兵张嘎》,但在七八十年代,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和现在不一样,只会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作业写完,根本就没有什么课外阅读,学校也不会有这方面的计划和安排。所以就导致了很多孩子上课的时候都在看小人书,然后学校家人都视小人书如魔鬼般可怕,一度在我们家都禁止看小人书,父母把家里所有的小人书都锁起来不让看。转眼就长大,上学,离开家乡。在听星星老师的分享中,”只有童年读过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格雷厄姆·格林,忽然点醒了我,现在我的性格有点狭义心肠应该就是和那个时候有关吧。
      星星老师问:”什么的是好的阅读?”——快乐和享受!真的是太对了!阅读和做任何事情一样,只有首先让孩子感兴趣,他才会喜欢,阅读中才会有快乐,才会是一种享受。以前我狭隘的认为阅读就是阅读绘本,但我发现在三叶草,推荐的阅读范围很广泛,只要是孩子喜欢的,适合他的,就是最好的。所以,现在我们提供给孩子的除了绘本外,还会有各种游戏书或者童谣等等,希望带给他的是阅读不是一种负担,是快乐的,是娱悦的。首先建立起阅读的习惯,这种好的习惯才是受益终生的。
23#
发表于 2017-4-22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好的阅读
F04   李琨
听了星星老师的讲座,我又一次为自己能成为三叶草故事妈妈初级班的学员而感到幸福与幸运。因为,这次学习不仅对提升亲子阅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更让我坚信亲子阅读就是最好的陪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在不多的能让我经常记得的阅读画面就是我在沙发上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有一些小人书,上学前的阅读记忆也就定格在这为数不多的书上了。我也不记得是谁给我买的书,只记得奶奶看到我看书时就会说:“这孩子爱看书,长大以后肯定爱学习。”但相比之下,那时的书籍特别是少儿书籍非常匮乏,看着现在家里老大成百上千册绘本和儿童文学,满满的书柜有时感觉也是圆了我的儿时梦想。
上了小学后,我的语文老师是个特别严厉又严肃的老师,她对学习成绩要求得很高,但印象中她没有能带我们遨游文学的殿堂,感觉课外阅读就是辅导书,没有其他推荐的对应年龄的文学作品。这可能也和当时社会层面都没有重视阅读,更没有人提亲子阅读有关吧。真的非常感恩这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老大已经三年级了,大部头儿童文学书几天就能啃下来,每周还有漂流书和书友队小朋友一起分享,能每天这么读书,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一方面,是自己童年读书不多而自己又很喜欢读书;另一方面,是自己特别爱孩子,喜欢美好的亲子陪伴,喜欢给孩子讲故事;所以,在陪伴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亲子阅读几乎是每晚的必修课,很少有例外,就连回到老家,妈妈也会买绘本寄回去。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至少二十一天,妈妈深知如果我都没有坚持,孩子怎么能坚持阅读呢?
前年,老二呱呱落地了,我迫不及待地把当时姐姐最初开始读绘本时错过的2岁以下的经典书《噼里啪啦》、《小熊绘本》买了回来,还买了《小鸡球球》、《蹦》、《噗噗噗》、《从头动到脚》等。两个孩子,两份陪伴,小的哄睡了后,我就赶紧爬上老二的床给老大讲故事。有时,因为老二睡得太晚我起来时老大已经睡着了,第二天她都会跟我说:“妈妈,你要给我补故事。”我也能感受得到,前一晚老大没有听到故事的些许小失落,但同时,心里却又很确幸,因为她不仅惦着和妈妈一起,还惦着妈妈嗓音讲的故事。
说到“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我想,只要每天都能在睡前陪伴孩子读故事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除了绘本外,还要提供给孩子更多种类的图书,各种经典书目。所以,我也想再次感谢孩子的语文老师,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她都在帮助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带领着我们阅读。但是,我想更好的阅读还是应该有内力,我需要给自己充电,不断地接收新鲜的资讯,不断地自我学习,学习如何阅读、如何亲子阅读、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这条路走起来也许会绕弯路,也许不会那么顺畅,但是我坚信跟着三叶草的指引,我能成为孩子更好的故事妈妈,我和我的两个孩子页一定能寻找到更好的阅读方式、书籍,收获秋天的果实。就像我给老大母乳到两岁九个月,老二目前一岁九个月还在吃奶,我相信坚持阅读我和孩子一定也能做到!
24#
发表于 2017-4-24 14:33:31 | 只看该作者


F10。  韦雪蕾。    草籽名:蕾小蕾


第二课 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作业要求: 字数400字以上;

我小时候所能接触到的书,特别少,乡下的闭塞,生活的穷困,看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乡下的童年生活比起城市长大的人生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可以在大自然这本无字书里淋漓尽致地感受生命的轮回,四季的更替,花鸟鱼虫。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这样的智能,得到很好的培育。

我有一个当小学教员的父亲,他尽自己的全力,让我接触到书,他会给我讲四大名著的故事,他进一次城会用挤出来的生活费,给我买一本书,他坚持砸锅卖铁也要送我们三姐兄妹读书。我记得我每次都会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如痴如醉。连语文课本都是去精读的对象,都能带来乐趣。
正是因为这样,我养成了爱看书的兴趣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上,父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最巨大的。苦口婆心地说教,比不上言传身教。

读书是为了什么?
1、是为了让孩子多个角度看世界,孩子的角度就是不受约束的角度。
2、从书中获得间接经验,然后去感悟。
3、尝试如何描述事物和感受,认同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或比他高一个维度去思考。

带领孩子阅读,我们不仅告诉他何为真善美,更要让大家知道何为假恶丑,要懂识辨,还要善于思辨。

不要脱离了无字书,读纸质书。


一些思考,谢谢。



25#
发表于 2017-4-25 05:38:17 | 只看该作者

学号:F19   姓名:孙娇  草籽名:尹晓婉
2017届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
第二课: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时间:4月10日(周一)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会给我买好孩子画报(应该是叫这个名字,记得是有A4纸那样大的),我很喜欢,很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小时候的片段里还有这个,自己看完后,会把小朋友都叫到家里来,给她们讲,一页页的撕开给大家,一起来读。现在想想觉得那个时候有点傻,一本书就在那一瞬间就分没了。后来上学,学校组织我们定新少年还有一个什么杂志,我记得每年我都订,虽然很少有同学订,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但仍然每年都订,并且反复的翻阅,这就像是我们与外界连接的一个桥梁,我知道外面的世界,看他们写的很美的文字,也会摘抄。妈妈有空的时候虽然不多,但在我识字不多的时候她也会尽量来读一些东西给我听,这样我可能也比较容易安静下来。倒是后来有了大把时间的大学时期,反倒不怎么看书了,对于玩的渴望更强烈。

因为自己是在一种有目的的阅读基础上走出来的,在小时候不玩,就学习,爸爸妈妈家里人也都会夸我好,很享受,那个时候就是看书看书,但是资源是有限的,自己的很多方面都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但也一直认为是先天的。随着女儿的出生,看越来越多的育儿书,发现事情并不是那样的,很多很多力量都是后天注入的力量,同样是看书,看书的方法也不一样,可以安静的看,也可以淘气的看,可以看各种不同形式的书,刺激不同的感官,而不是一定要在某本书里学到什么,导致目光狭窄。
阅读更在于这本书带给身体的一个感受,情绪感受引起的身体的反应,而不是某一个知识点,这对于我来说真的不重要,所以后来在亲子阅读的时候我给女儿选的书很多都是很感官有关的,各种装订形式,并且关注她在读书时的情绪状态,只是和她享受书的内容本身,任何能让她有感觉的东西才是有价值,在读绘本的过程中,更多的事跟随三叶草的大咖们的主书单选择我们娘俩喜欢的。和女儿读书的时候感受绘本中的情节和情绪,带给我的不同感受,我自己也在逐步的整合。


寻求更好的阅读,个人还是喜欢跟随大咖选择名家的作品,然后在这里面选择任何自己能接受的风格,不断不断的去发现那些可以带给孩子和我更丰富的体验,更能关注在此刻当下的书籍。我家女儿平时除了在家里和很熟悉的小朋友面前,她对很不喜欢讲话,那我们可能就会选择一些可以鼓励她表达的绘本。在生活中一步步的去寻求更适合自己家孩子,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才是更好的。但也因为有三叶草,所以少走了很多很多的弯路,因为有精品的书单,我在书单中任性的选出一本都是很好的书。
26#
发表于 2017-5-11 22:46:27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是的,童年时代的阅读是人生中奠定阅读基础和语文能力的起点,因父亲是小学语文老师,我从小就读了父亲书房里一箱箱书籍,至今记忆尤新:小学时,80年代小县城的很多孩子还迷茫只顾着玩时,放学午间,我和一个也爱读书的乡长女儿一起都在读书,我们两才9-10岁,但已经常各拿一本书读书讨论,《东周列国志》、《薛刚反唐》等各类书籍。所以才有我对语文的一直的自信,所以我非常重视幼儿阅读,一直跟着三叶草故事家族学习,虽然没有现场学习,但网上已经关注了几年,从孩子出生后几个月就买LALA布书,到后来买了很多绘本书籍,小学时自然过渡到桥梁书,非常自然的衔接,在阅读中识字,阅读多了,写作业也自然有素材,孩子学习很轻松。但由于我们工作的限制,未能潜心研究研究育儿阅读,所以需要追随专业的三叶草前辈学习,获得她们经历过的专业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11 11:09 , Processed in 0.08320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