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来试弄 于 2019-9-15 21:53 编辑
B05,张丹兰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有感
——播下幸福的阅读种子
翻开松居直先生的书,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没有牵强华丽的修饰,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细腻,如同与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聊天,舒雅于心。松居直先生1926年生于日本京都,1951年同志社大学法学部毕业,同年进福音馆书店任编辑。自1956年图画书月刊《儿童之友》创刊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图画书创作以及编辑活动,对儿童文学界影响深远。他的文字都来自他作为孩子、读者、编辑、作家、父亲的感受和思考,要给孩子看图画书的家长和老师很有必要读这本书,还有可以同时读《幸福的种子》,因为这两本书旨在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图画书来使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很多人一生都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先生的观点是“幸福,就是使人幸福,带给别人快乐”。而一本又一本的图画书,已经用不同的方式把幸福诠释得一清二楚了。
把孩子带入图画书的奇妙世界,教会孩子阅读的策略,便是给孩子的一生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阅读图画书的意义 对幼儿来说,图画书是最适合他们的读物,最重要的是,幼儿能够在阅读图画书时感受到快乐。图画书阅读是幼儿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他们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价值。
书中指出,“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用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而我们在历经十年、二十年后能够清晰的留在记忆中的,也是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那些书。书中说到一个5岁的孩子喜欢一本《小达磨和小雷公的故事》,他每晚上床时都要拿着那本书,在被窝不腻不厌的看上二三十分钟,而且睡觉的时候把书像屏风一样开立在枕头上。如果在早期幼儿感受到阅读是一种有趣而愉快的经验,那么孩子会喜欢读书,将来不仅能够主动读书,还能以读书拓宽视野,增进知识享受于其中。
2. 阅读图画书是亲子间传递亲情的桥梁。
在目前快节奏的生活下,父母每日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很有限,亲子共读能够让有限的时间变的更有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抑制住教育孩子的冲动,同时要顺着孩子的思绪,带着爱意,经由父母口中,传递给幼儿。
我们家爸爸因工作关系特别特别忙,一次跟我交流,她说虽然很累很忙,但给小妞讲故事的时候,感觉特别放松,当女儿说:好喜欢听爸爸讲故事的时候,就感到很幸福。
3. 阅读图画书能够带给幼儿丰富的语言体验。 对幼儿来说,在亲子阅读过程中,他不仅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意,而且能够聆听到丰富的词汇。书中说,“母亲应该用温暖、轻柔的爱抚和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养育宝宝,而图画书则负责把词汇的种子一粒一粒地播入母亲犁好的心灵土壤中”。所以,作为父母不能仅仅以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而是要用丰富的语言开启幼儿心智,图画书能够为孩子制造机会,让他们在成长之路上常常体验这种语言。
3.阅读图画书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启蒙工具。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其中中国 “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当代人才最鲜明的标志是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的本源之一。
教育部今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提到“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在幼儿阶段,图画书能够给幼儿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所以在幼儿期给孩子提供高品质、制作精良的图画书是非常必要的。
4. 阅读图画书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3-6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此阶段需要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具体形象的材料,高品质的图画书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但目前在琳琅满目的图画书中如何选择高品质的图书成为很多家长的困惑。对此,松居直用一个数学式作了非常形象的注解:“文+画=带插图的书,文×画=图画书”。他认为,一本高品质的图画书中的图画不是对文字的补充说明,而是要表现出图画书的内容、主题、细节的。高品质的图画书要具备的特点是:能够表现事物的真实面貌;插图具有讲述性;表现手法恰当;行重于色;插图具有动感;图画具有独创性。松居直小时候,父母为他订阅图画书杂志《孩子国》以及父亲经常带他去参加画展,这对他的审美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图画书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提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阅读是怎么一回事?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养料”。
对孩子来说,阅读图画书,就是吸收幸福的养料。
家长认识的误区 尽管多数父母已经意识到图画书阅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对阅读图画书的目的以及阅读方法,却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 过于功利性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家长希望幼儿通过阅读图画书来获取“有用”或“有益”的信息和知识。而松居直先生认为,家长应该将实用的目的放到一边,在阅读时,“不要企图左右孩子或对他说教”,兴趣的提高和亲子的情感交流才是阅读图画书的价值所在。
2. 认为阅读等同于识字
目前有一些家长认为阅读图画书的目的就是借助图画书来让幼儿提早认字,对此,舒华教授说到,家长简单的将阅读作为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或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是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幼儿阅读图画书,“不是一种修行,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而且汉字是表意文字体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同一个字放入不同的语境就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重要的是,“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3. 站在成人的角度上为幼儿选书
在书中,先生以《三只小猪》为例,描述了此书的价值体现在“大野狼死了,被小猪咕嘟咕嘟地煮了,当晚饭吃了”这个幽默有趣的结局上,但多数成人认为这个结局是残酷的,“如果把这个故事的精华,硬改成无聊的结局,认为这是教育,那么这种教育不要也罢。”而关于名作图画书或迪士尼图画书,“虽然色泽亮丽,但是大多是毫无生气,与原作有出入。”很多家长认为好的书,其实并不适合孩子,孩子才是评判图画书好坏的关键。
4. 过于重视文字而忽略插图
幼儿目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过渡,也就是说,幼儿是经由图画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的。而目前很多家长在选择图画书时比较喜欢书中有较多文字的,同样价格的两本书家长会偏好文字更多的那本。而对幼儿来说,“孩子们读的是图画书中的画。”先生以自家的三个孩子读匈牙利的《魔法的牛》为例,这本书虽然是外语,但是画比较有动态感,孩子们能够通过画整理出故事的情节发展,所以,“孩子一边看图,大人一边将文字念给他听,这是使用图画书最理想的方式。”
5. 阅读图画书要等到幼儿两三岁开始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早期阅读起始年龄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很多家长认为在婴儿时期开始阅读图画书对幼儿来说太早,要等到两三岁以后才可以。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两个月大的婴儿即能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与图案,而且对诸如人脸、靶心图等既和谐又相对复杂的图形尤为偏爱。此外,婴儿在四个月左右就能区分母亲和别人的面孔了。幼儿在七到十个月左右以后,会对图画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适合婴儿启蒙的图画书,也就是“描写真实事物的图画书”。
6. 认为在阅读后要通过提问来加深幼儿理解
目前有很多家长认为若想让一本图画书发挥最大功效,那就是要在幼儿读完后不停的问孩子问题,譬如:你喜欢这本书吗?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等等。当松居直先生在谈到这个话题时,使用的标题是“当孩子讨厌书的时候”。诚然,我们成人也不希望自己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回答很多问题,长此以往,会让我们失去阅读的乐趣。图画书不是教科书,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源泉,当然,“在读完后亲子间能够进行自然的讨论是最好的了,当然要做到不留痕迹”。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基础,图画书在家中的定位,和亲子关系及幼儿的语言体验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父母一粒粒的播下幸福的种子,当这些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
补充今晚跟孩子爸讨论的“不喜欢阅读”和关于图画书的几个话题,确实,也要允许某一时间段,孩子有不喜欢阅读图画书的权利。
Q:“动物会说人话,骗人的吧?”“其实,根本没有小人国,对吧?”对孩子的类似问题该如何回答? 松居直: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有小人国”。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我都会平静地做出肯定的回答。你读过《小王子》、《借东西的小人》、《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纳尼亚传奇》、《柳林风声》和《小熊温尼·菩》吗?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要么是小人,要么是精灵,要么是小动物或玩具,但是我们读着这些不现实的故事,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快乐,产生共鸣,并从中学到很多的道理,引发各种思考,甚至会与主人公们成为朋友。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少有的真实感。对我们来说,作品中含有许多极其宝贵的真理。那些认为没有小人国的人们也会为《小王子》所着迷、感动。在这一瞬间,他们心里的小王子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无论用怎样怀疑的眼光去看《小王子》,就凭许多人被《小王子》深深感动这一事实,至少清楚地证实了小王子的存在。在这部作品中,小王子是永远存在的;在这部作品的读者心中,小王子也是永远存在的;只要这部作品不断地流传下去,小王子就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P29) Q:有些孩子只有5、6岁,认识字,并且能独自读图画书,好像也很喜欢图画书,像这种情况,还要给她读图画书么? 松居直:从图画书和幼儿的关系来考虑,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读的书,而是大人给孩子读的书”。 即使孩子能自己阅读图画书了,父母也要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声音给孩子朗读图画书。即使升入小学后,父母给孩子读图画书和童话等,也会对丰富父母和孩子的人生、营造温暖的心心相通的人际关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P92) Q:有个朋友孩子已经读三年级了,可一点也不爱读书,反而热衷于看电视和漫画。怎样做他才会读书呢? 松居直:家长自己有读书的习惯吗?如果孩子的妈妈不过是读读周刊杂志和女性杂志,却要求孩子读书,不是有些过分吗?一般来说,父母喜欢读书,其子女自然会喜欢读书。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领着他们去图书馆借书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也在今天,爸爸单独给小妞办了一张读者证,专属的借书卡,一家三口,每人一张。
感谢唐老师的领读,开启精读一本书的“旅程”,收获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