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任意一本有儿童与成人相处的童书,描述其中成人处理方式和儿童情绪变化的关系。推测书中孩子的年龄并说明理由。结合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谈谈你对亲子关系中情绪处理的得与失。为这本书写一段推荐语,推荐给身边的家长们。 《美杜莎妈妈》之儿童心理学分析—亲子关系中情绪识别及处理 4月21日,奇想国童书创始人黄晓燕女士给2018高级班学员带来“如何精读一本书”的讲座,其中提到一本书《美杜莎妈妈》; 4月22日下午,“阅美横岗义工培训计划”的“说来听听”工作坊中,我们小组的说来听听课堂实践书也是这本《美杜莎妈妈》。 今天,学院共读群《儿童心理学》,我也想来谈谈这本《美杜莎妈妈》。 凯迪·克劳泽说,这是离她的心最近的一本书,因为她同时是美杜莎和伊丽赛——她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也是两个儿子的妈妈。 读完全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美杜莎妈妈满头的金色长发,不可思议的长,充满了灵动力,法力无边,似乎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可是,这么神奇的独特的可以称之为美杜莎妈妈的全部力量呈现的头发,最后,在最后一页,被剪掉了。一个全新的顶着俏丽短发的妈妈出现在校园门口,出现在伊丽赛的面前,出现在伊丽赛的老师同学们的面前。 我们先来看看,在婴儿的共生期,美杜莎妈妈的头发对于伊丽赛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无微不至的关心,有求必应的保障—— 在妈妈头发编织的小床上睡觉; 在妈妈头发晃动的节奏里吃着饭; 在妈妈头发的帮助下,第一次在海水里走路; 妈妈的头发托她到树梢,向栖息在巢里的小鸟问好; 在妈妈的头发里听故事。 这时候的美杜莎多么开心啊,她的笑脸和初升的朝阳一样灿烂,柔和,她的眼睛散发着光芒。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新奇,而且,妈妈一直和她在一起,去探索,去认知。我想,每一个妈妈看到孩子眼里的这种光芒,都会满足感动、付出所有也无怨无悔吧。 在美杜莎妈妈的眼里,这就是她的全部。 你是我的珍珠,而我将是你的贝壳。 这是美杜莎妈妈的心愿,初为人母的喜悦,全部转化成了身为人母的责任感和奉献感,而这也是小小的伊丽赛所需要的。这个时期的她,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是地球的中心,每一个孩子大概都这么以为过吧,而妈妈,正是让他们奠定这一认知的爱的源泉。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美杜莎不再是美杜莎,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一个新的名字,她现在是伊丽赛的母亲,她的全部精力时间都将付出给伊丽赛,她的喜怒哀乐也全部围绕着这个小小的身影。可是,她心甘情愿并为此自豪。 可是,世界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伊丽赛长大了,慢慢的,她的目光更多的聚焦在海滩上奔跑的一个个背着书包的小小身影,海水里拍打起水花的一双双小脚丫,丛林里不时出现又转瞬即逝的一声声欢笑,那是一个与她同龄的世界,渐渐的对她来说充满了无比的吸引力。 这是成长的需要。 可是对美杜莎妈妈来说,她不是没有看到伊丽赛眼里的渴望,她不是没有听出伊丽赛声音里的向往和雀跃,但是,“伊丽赛,你是我的”。在美杜莎妈妈的眼里心里,这是他一个人的宝贝,她自己可以给伊丽赛所需要的全部,游戏,学习,日常呵护。 于是,伊丽赛, 在妈妈的头发里玩游戏。 妈妈的头发带着她一起学习。 只是,她眼睛里的光芒逐渐黯淡下午,她遥望窗外的时间越来越长。 孩子情绪的变化,最感同身受的是妈妈。美杜莎妈妈几乎是立即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可是,她还是在努力。 伊丽赛, 你想要一匹马吗? 可是,伊丽赛真正需要的,是去同龄人中,是去发展她的社会性需要。 美杜莎妈妈愿意吗?从那个悄悄躲在石后目送孩子背着双肩包一步步走远的背影里,我看到了美杜莎妈妈的焦虑、恐慌、煎熬。在那里,伊丽赛会遭遇什么?会有危险吗?会有挫折吗?会很开心吗?会成长吗?恐惧,来源于未知。一个妈妈对于分离的焦虑,只有另一个分离焦虑的妈妈才会懂。 她甚至被伊丽赛拒绝送其去学校。 “妈妈,你还是别来了,你会让别的小朋友感到害怕。” 在妈妈而言,这种焦虑已经升级成为不被需要的一种痛苦。 可是事实上,伊丽赛在学校非常开心,她得到了大家的的认可,交到了新的朋友。不知道她知不知道,新的开始,意味着无数种可能。可是,至少,目前开来还不错。其他的,也让她自己慢慢去面对。 而最让她开心的,莫过于,放学之后,在学校门口迎接他的,是一个全新的一头短发的妈妈,又是那个熟悉的,依然穿着那身她最喜欢的衣裙的妈妈。 这一刻,美杜莎和伊丽赛对视,她们对彼此的爱在眼神中流淌,幸福从她们两个月牙状的眼睛中满溢出来。 而美杜莎的头发呢?它们变成了很多小小的可爱的海蛇,一起出发,和大西洋湾流汇合。 原来的两个人,两种新的陪伴,两种新的起点,两种新的征程,将带来两种新的人生的可能。 这本书里,美杜莎妈妈对于孩子的爱和尊重,跃然纸上。不是没有挣扎,不是没有痛苦,可是,她一直在尝试,为了孩子,更为了自己。当她剪掉长发时,她从“伊丽赛的妈妈”又做回了“美杜莎”,同时是“伊丽赛的母亲”。 前后环衬的水母,特意去百度了一下,居然是一种叫做“美杜莎”的水母。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