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春天花会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有一种神秘的人叫作“命运规划师”(天涯热帖)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6:19 | 只看该作者
16
  我当时被他说得一喜一忧。不过觉得挺在理的。
  他继续说:“你现在的情况,在8应试这条道路上要与其他同龄人拼高低是太难了。我们要尊重现实,不能够脱离现实来凭空建造目标。不重视现实条件的人,只会纸上谈兵。不务实,结果只是浪费时间。
  要知道,人生的前面20年是学生阶段,就像小老虎刚出生,学走路,学捕猎,那个是准备过程,不是生存的终极目标。
  人生的主战场也不是在学校,上学校是为日后的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可惜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搞不清这一点。你跟他们讲,他们都说自己明白,可是回到生活中,还是挡不住要头脑发昏地在人潮汹涌沙尘滚滚中被人推来搡去的,身不由己。说明他们没有真懂。真懂的人是把认识落实到行动上的。
  打个比方,你们23岁之前的年轻人全部要去爬泰山顶,可是通往山脚的道路已经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而你更糟,早已经走散了,根本不在大路上。想找回去大家都走的那条道路已经太远了,没时间了。那么,我现在先来卫星定位你的坐标,找准了之后,带着你走一条小道,缩短距离,直接到山脚下和他们汇合。到了那里再和他们赛跑爬山。”
  我听了很开心,但还是忍不住疑惑地问:能行吗?
  他说:“人的知识结构其实像搭积木,假设想把A方木块搭放在第五层,其实并不需要杂七杂八一大堆东西去垫底,可以有省事些的办法用少一点时间就把它垫高到那个高度上去。
  比如数学,英语,思考能力等等,真正懂得进阶的逻辑路径,可以走精简道路。注意,我说的是精简道路,不是叫作捷径。
  学习任何东西,方法很重要,好的方法会让你效率极高。比如说学习英语单词,我就曾经让某个学生以每天新增150个新单词的速度快速增长,而且人家还不累。这套方法不是我创造的,只是说明有方法很重要。(注:后来我用这套方法试过每天干掉250个新单词。通过雅思考试。)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6:31 | 只看该作者
17
  其实反过来看,大多数孩子在宝贵的儿童少年时期浪费了许多精力,他们的课程设计,功课作业,乃至家庭生活内容,都太多无用功。当然,有人硬要说孩子时代所做的一切以后会有用的,这句话我无法反对。他们扛着一些观点开心就行了,我不会为这句话争辩。因为一个显微镜是不会和酒瓶玻璃片展开关于清晰度的讨论的。打哈哈说:各自有理吧。
  所以,你不要气馁。我帮助你制定学习计划,跟着计划走,可以让你在大学时期赶上他们,在出到社会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我笑了,说:不会这么夸张吧?
  他也很轻松,跟开玩笑似的说:“你不相信?就当笑话听也行。你知道现在学生们在成长道路上做了多少无用功吗?你见过宠物店笼子里的小白鼠吗?”
  我点点头。
  “那些小白鼠在笼子里的滚轮上跑步。看上去整天挺忙、挺勤快的,其实从距离上说,没跑多远,多数精力用于瞎忙消耗。我们中国大陆的学生就是这样的小白鼠,每天为功课拼命忙,没时间玩别的,没空间想别的。其实大脑不是不聪明,而是被困在教育制度这个笼子里了。是谁给他们脚下故意安装那些滚轮的呢?就是教育部啊。教育部指令学校他们装了滚轮之后,还要求家长们来帮忙固定好,并且看住小白鼠别跑出来。”
  我瞪大了眼睛。以前可没有想过这些事情。
  他边说边笑,非常轻松,“你不信,想想看那些历史课,一部分语文内容和政治课程,就是学生脚下的滚轮。叫大家踩得欢快!挺锻炼神经的。那些海量的作业,大部分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喘不过气来想笼子外面的事情。对大脑起稳定固定作用。
  所以啊,你别怕,他们其实也没跑出多远。你虽然走弯路浪费了时间,可是现在用三年,赶上高三的同学还是可能的。甚至在某些重要方面想超越他们也无妨。因为他们是辛苦的小白鼠,负重慢行。当然你也不是小白兔,只不过你不必挑两担垃圾赶赴考场。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6:46 | 只看该作者
18
  你别老想着和他们一起考试,要和他们用同样的试卷考试就会被套入别人设定的思维格调,不行。要建立自己的计划,按自己手上的计划走,放眼未来。才能在天黑前回到家。
  我的学生中,有些人要回去那条跑道,有些人却不必,可以到另一个运动场等候其他项目的比赛。你和别人不同,不同的情况可以灵活对待的。过几天我会给你学习计划的。别想太多,放松吧。”
  我还能说什么呢?当时的我,脑袋空空,前途渺茫。有的只是无知和悔恨。我除了相信眼前这个叔叔之外,能有什么选择?
  那种心情在后来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段台词很贴切:被终身监禁的囚犯们鱼贯进入监狱大门后,典狱长当众训诫他们说:欢迎大家到来!既然进来了这所监狱,就把你们的灵魂交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
  我呢,也只能听他的吧。
  
  。。。。 。。。。。
  
  (题外话:曾老师这段话直到两年后我和一群中国的大学生一起去美国度冬令营,才得到证实。当时团里面有5个高三学生,4个大学生,其中两个是北大的。我们在一起20天,交流后发现我有多项硬指标完胜他们。在阅读,独立思维,见闻,分析能力上,只有一个北大三年级女生让我佩服的,其他人脑袋里水分较多。我回来后真的明白到曾叔叔说的超小道在前面汇合的策略是对的。但是这之前我忐忑不安了两年,真怕再走错路。)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7:06 | 只看该作者
网友评论
跟我有点象,其实这叫“细节思维(或叫微观逻辑)”,早年从事过艺术类教育又能博采各学科的精髓,看待事物就与众不同了,但能找到好的学生(或叫材料)很难,这不仅仅是你的幸运,更使他得幸运。我们脑子里其实对一个学生(或材料)有很多设想,跟电影一样,最后一直修正到最合适的轨迹,向你朋友问好。
    稍微解释下微观逻辑:一切设定都是在对象没有感觉到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未来将走向哪,洞悉是通过无数很细微的关联.....
  ---------------
  我们的想法一致,很少能看到有这样观点的人,艺术本身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教育是一种理念、思想、方法论,在研究中西政治、中西经济、中西历史、中西文学、中西古代现代哲学、美学、各种思想潮流等等大文化基础上,艺术和教育完美的结合,创造的美妙是无以言表的,两种不同的逻辑思维碰撞,世界观科学观方法论的磨合......又不自觉的去博采众长,吸纳百家精髓、融会贯通,这种内力会自然攻破内在与外在“形而上,形而下”的任督二脉,凡事都会立即做出最有效、最本质、最“统筹方法”的思想意识、目标行为的判断,特别一个既从事过规范学校中、小、大学的教育,又做过社会一到几个方面的事情,可以是跨行业的并且也取得了成功,这个人就可以胜任命运规划师了,如果这个人在艺术领域和教育领域都有过人的研究,并且在成就他有这样能力的之前,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是一个奇迹让他能进入这个门槛去关注艺术和教育,同时会迫使他向各个领域不自觉的延伸,成为掌握规律的人,这种反作用力将更加巨大

提醒一些家长,如果从这个帖子里得到一些教育方法的启发,请你们一定一定不要把这个帖子,这种方法告诉孩子们。一旦告诉孩子,他们就会提防你们的手法,效果就不好了。在一开始,需要静悄悄地,出其不意,才能收效。
  这是引导教学法的基本前提了。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7:18 | 只看该作者
19
  我们都渴望每天活得精彩纷呈,激情不断。可是,现实是平静的,乏味泛白。生活真不是电影,可以专挑美景来拍。
  我不是刚刚被鼓足了气要快跑了吗?可是每天睁开眼睛,面对的却是学习任务。大部分时候要安安静静的。大家别以为我有好老师就可以不学都会,那是不可能的。饭就这么一口一口地吃吧。
  我在头大半年里,觉得生活的亮点很少,甚至记不住一些细节,是因为曾叔叔的手法隐秘而流畅。后来,他决定培养我往这方面发展,才准许我的意识降临舞台背后那片领域。就像一个魔术师,当他的手指向舞台背后说:看!――从此我的眼睛突然明亮了,就像画布上的龙被点了眼睛。我开始看见不同的世界。但是在没有被同意之前,我只能被蒙着眼睛行走。
  当然,开始蒙眼睛是为了我好,就像一个病人要动大手术,换器官,除了切口麻醉,最好还是全麻吧,连意识也停止,昏睡状态给切开比较好。就全交给医生操劳了。等自己意识醒了,看见缝好的伤口,看见医生护士微笑的面容,知道病灶被解决了,不是挺好吗?
  幸好,在心里那块布还没有揭开之前,曾叔叔预先开了一个小口子。他说:你在我这里如果对方法上有什么疑问,全部记下来,我不管你是脑子记住还是笔记写下,反正记下来。我不会马上回答你,只有等到我们出去玩了,旅行的时候,才准许你发问这类问题。
  
  (快进键――
  大概三个月后,他带我去一个大森林里面爬山,教我一些户外知识,训练我对森林的感觉,路上我问他为什么有问题要出来旅行时才发问?他笑笑说,这个问题现在不能回答你,再过半年才解密吧。对这些问题的好奇让我心痒痒的。一天没解答,总有点牵挂。
  于是过了半年,在一次到南京中山陵的飞机上,我抓住机会再问他同样的问题。这次他说了:“小松,还记得你刚来到我身边时的状态吗?那时候的你,像个白痴,脑子里没有任何念想,对什么都无所谓。吃什么,去哪里,自己要干什么,全都无所谓。你这种状态是父母的错误养成这样的,错不在你个人。当时你的症状就像神经局部瘫痪的病人,给人打屁股了都没多少痛觉,人就会变呆瓜。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7:30 | 只看该作者
20
  
  往好了说,你那种状态就像悟道的高人,波澜不惊,哈哈!往坏的说,就像行尸走肉。说明你的内心如同枯木,干涸了太久,神经都快枯死了,对外界事物不敏感。这样不行的。帮助你好起来,就像医生治病,先要用多种药方,同时多处着手。我刚开始在你身上使用了几十种方法,多管齐下,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以后我会逐步告诉你一些的。
  那么,心如枯木怎么办?先用最轻微的剂量,加一点姜糖水刺激一下,起活血的作用。当初让你心有疑问,先记录下来,找个地方存放起来,就是为了给你一点念想,悬念。感兴趣又必需惦记的东西,让你的心,你的情感触觉动起来。人的心理活动渐渐会多起来。心理活动多了,问号自然会多起来。在老师没给答案之前,问号憋在心里就会瘙痒。人瘙痒自然就会自己挠痒痒吧。挠痒痒就是为了释缓好奇心而去主动思考寻找答案。寻找答案的过程就会带来很多好处。逐步引发生态改良。
  就像治理一个沙漠荒地的生态。一片荒凉,先开一条水渠,引点水过去。然后找一些耐干旱的植物栽种,引来蜥蜴,蛇,小鸟等等。虽然改变的步伐很小,可是这个小生态慢慢地就会活起来。植物渐渐变多了,动物也会来得更多。你的心就像荒漠,要有步骤地激活治理。
  我从你平时的说话,眼神就能看出你内心的活力如何。人的眼睛,神态,气质,都是很好的观测窗口。藏不了。所以,有时候对一个小孩的疑问,不要一下子告诉他答案,给一点悬念,让他自己去找平息悬念的办法。有助于催生思考能力。不恰当地过多代劳,只能弱化孩子的积极功能。
  一个人要有念想,念想不完全等于愿望,不过也可以暂且拿愿望来替代无妨。有愿望的人活得才有精气神,会积极,有盼头,生活才有积极的面貌。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血,新鲜有活力,容易健康。假如内心世界一潭死水,病害就滋生了。套用经济学一句话来说,就是刺激内需,带动经济。人有需求才能有行动。都无求了,只能当哲学家或木偶。哈哈!
  有些12到16岁的都市孩子,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慢慢孤僻起来,容易动怒,容易极端。甚至怨恨父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他们6-12岁之前,被管制的比较牢。这个管制不一定专指家长作为,很可能是学校制度和家长合力,把孩子的生活全部安排在非自愿的学习项目上,高压,枯燥,不给孩子的自主意愿一点私下晒太阳的小花园小空间,堵死了,就逐渐把某些孩子的心灵翅膀给折断了。他们的内心曾经想飞,一定有过冲击和萌动,不过都在生活中被平叛了。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8:03 | 只看该作者
21
  这些青少年孩子发现生活没有任何可以自主的空间,没有色彩,于是就转为消极对待。当消极变成习惯,人为了捍卫自我价值感,就会逐渐认同自己的现状。成为复杂的心理顽疾。从表象上看,家长看到孩子的性格不好了,价值观歪曲了。其实这时候类似于假近视,是可以扭转纠正的。很多家长不知道原因,总以为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在12岁之前,根本没有什么孩子的问题,一切都是家庭和环境的问题。孩子何辜呢?不过是上天分配到你家里的一张白纸而已。他们的命,一开始都归家长来涂鸦。涂了一部分之后,再与社会力量一起涂。
  他们来咨询我,这些案例我看得太多了。我说家长有一部分责任,建议人家学习好方法来改变,可人家不爱听,或者听了回到家做不到。也罢。反正社会就是金字塔形的,上去高端的总是少数。所以,社会上满眼都是错误。以前鲁迅说:道德在杀人。我现在看到的,是制度和无知在杀人。不过并不是很多人看到那把刀。鲁迅的眼睛看见一把,我的眼睛看到另一把。因为我的工作就是收治此类刀伤患者的,所以数据比统计局可靠。
  这个道理可以发挥的很深很深。以后再专门跟你讲解这种道理和应用,一天都讲不完。要知道,厨房里的一把刀,除了切菜切肉,还可以切许多不同的物品。分析工具也就是一把刀,用好了,用到极致了,就可以用一种分析方法解决许多现象和问题,功能之多,超过你的现象。你呀,别急,慢慢来。
  现在之所以可以给你透底,当然是因为你的内心早已经活了,而且活力很强。在疗效没有满意之前,我想你应该不会怪我蒙你眼睛吧。”
  。。。。。。 。。。。。。
  我听了,有点感动。因为自己的变化镜子里看得见,家里人都感受得到。可是不晓得背后有一个专家和团队为我做了许多。真像从手术台上醒来了,不知道动手术的过程,却感受到病在一天天好转。这叫人活得有希望。
  他说的那些青少年的症状,我身边就有这些现实的例子,我弟弟就是其中一个无动于衷的少年。所以我的脑海是可以结合实际来理解他的话。曾叔叔每次对我讲解知识,都尽量用我现有的经验和知识来举例的。他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每一个道理都可以讲述得深入浅出的。不懂得深入浅出讲解的老师,不算是一个优秀的传播者。
   快进结束)
  
   。。。。 。。。。 。。。。
  
  在写上面这一段的时候,我特别心痛。因为我离开老师身边之后就出国留学了。到了国外,同学中有一个漂亮的中国大陆女孩,和我一样是刚来的新生。我们自然扎堆一起玩。
  开学后两周,有一天,我们在风光如画的山坡看羊群喝酒聊天,半醉之后,她突然放声痛哭起来。是那种声嘶力竭的大哭。我不知道如何是好。递过一张纸巾给她,她却紧紧抱着我,似乎要把一生的力量都释放出来。半晌,她放声高喊:爸爸呀!你别走,你要回来看看我呀。我不跟你斗气了,行吗?行吗?
  就这句话,她反反复复,声嘶力竭地哭喊了半个小时。如山洪爆发,根本无法阻挡她那种强烈的情绪。似乎要把十几年的苦都随酒气一起从肚子里呕吐出来。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强烈的情绪释放。什么也帮不上,只能借个怀抱让她哭吧。直到她实在太累了,睡着了。
  醒了后,她告诉我在国内的家庭情况。父亲是做生意的,有钱。在她10岁时候,和妈妈离婚了。她跟妈妈生活。她爸爸偶尔来看望她,但是她性格叛逆,总是和爸爸斗气。可是,心底里真渴望家庭团聚的,但一个孩子怎能粘合两个成年人破裂的婚姻?她对父亲既恨又爱。对自己父爱的残缺耿耿于怀。她妈妈对她非常高压,粗鲁管制。结果她15岁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读书已经完全没有兴趣了。成为社会与校园边缘地带的青少年。
  她真不甘心自己的人生是这样的故事,可是,又能如何。她忍耐着,直到要求出国,离开家庭,离开熟悉的一切。可是酒精让她在英国的乡野痛痛快快崩溃了一回。她年纪轻轻,却有着复杂的故事。我不敢问多。
  但是从曾叔叔那里出来,我已经会用命运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人生线索了。这个在我眼前嬉笑怒骂的美女,她有另一番成长的路径。每一个人的故事都那么不同。
  她总喜欢听我讲过去几年的经历见闻。听着听着,黯然神伤,轻声说:你的命真好………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8:17 | 只看该作者
22
  
  如果单听我作为学生的眼睛去回忆头一年的事情,肯定是单调的。但是我想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教育手法的细节。所以,这前面的一段故事该怎么讲述呢?就拿当时发生在我身上的具体情景为实例,结合以后他对我解禁的信息对照来看吧。这样类似于实战讲解。他说的话,观点当然是他的,语言是我结合笔记和录音整理出来的。
  。。。。。 。。。。。 。。。。。
  一开始,曾叔叔要求我把主要时间放在数学上,英语和语文比重很小。我当时也没问为什么,反正照着做就行了。他要求胡老师完全根据我的学习状态来教学,不明白的地方搞明白为止。不做复杂的题型,不拿那些奥数题来开发大脑。他要求我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本题型就行了。
  (快进键――
  大半年后我问他,为什么要求基本题型就可以了,不完全按照学校发给学生的那些练习题库和试卷呢?
  他说:“首先看学数学的目标是什么?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很有用,这毋庸置疑。可是大家成年后都知道,离开考场之后,生活中应用的数学要求并不高。除非走向一些技术专业需要高等数学作为基础的,否则一般人的生活中并不需要太高深的数学能力。
  但这并不代表数学没有用,数学用处很大。即使你不用它去学习其他专业,那么数学最主要的是能够培养和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甚至改变思维方式。那些受益是无形的,一生受用。他们的益处在买菜数钱时体现不出来,但是在想问题是,在生活中解决复杂问题时,都能感受到受过训练的好处。
  有人说,我国的数学教材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要求太高了,意思是上大学之前根本不必学那么深的数学,像英美的数学教材,注重动手能力和基础普及就行了。这个问题我没意见,因为从新中国建国至今,编写教材的立场并非以民为本,所以中国学校对数学的要求一直偏高,里面有国家的策略考虑,我不说它。那些在学校的正常学生,不学好数学,以后上大学选专业就会错过一些可以发展的项目。所以能够按照教材来走的,学深一点,也无害。
  我上面说的,是帮你把数学的作用分解提炼出来。那么,现在数学对于你是什么功能呢?考试的功能就算了,你剩下不到三年就18岁了,不必在大陆参加8。所以数学对你的意义就是生活应用和思维训练这两点了。这就回归到数学的朴实价值来操作。所以我不要求你去做复杂的题海,对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基本题型也可以了。以后的生活应用足够。
  至于思维训练,数学是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你现在的年龄学习逻辑最重要,可是并非必须依赖数学才行。还有别的途径。我自己的数学成绩就不好,可是逻辑非常强。我会有方法帮你用别的办法来学的。
  所以我说带你走捷径,就要搞明白方向。知道自己后面的路上要什么,才能精简上阵。如果以后要的是人生智慧,那么和数学的关系更小了。获得智慧这种东西,和学习文科或理科都没有必然关系。
  小松,在你未来几年的成长路上,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数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你现在放许多时间学习它,是有别的考虑。到某个阶段我自然会更换教材的。”
  快进结束)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48:44 | 只看该作者
23
  后来,我用了一年时间,把数学成绩追上初二的水平。快和我的年龄同步了。这过程中,他用了很多方法来鼓励我。就无法说的太细了。
  
  (快进键――
  半年后,我问他为什么最早选择数学开始,而不是英语或其他科目呢?
  他说:当时你刚来我这里,你爸妈,包括你自己,都有点怀疑自己的智力是否正常。我要先解决你们这个心结,把心理障碍拔掉,才能鼓舞你接着有勇气去爬更高的目标。
  你知道吗?对于“智力有问题”这块标签也常常成为逃避的借口。我要把你潜在的借口和障碍一起拔掉。
  数学是可以短期提高的学科,有窍门。而且这个名字的形象好,给普通人感觉数学能学好大脑一定聪明。所以当你数学进步了,我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在暗示你的智力优良。对你后面的自信很重要。
  再者,一开始选择英语,你会害怕枯燥,畏难的。因为你是一个从来没有认真面对过学业的孩子,许多面对学习的基本态度都要小心翼翼地训练。你当时就像一台库存多年的,没怎么用过的汽车发动机,拿出来,发动点火之前,一定要先加好机油。先润。然后点火,慢热,逐渐升温。还要碎片清理。
  中医说的固本培元。这个过程要讲次序,慢慢来的。
  如果步骤着急了,你那本来就没有的自信心会迅速坍塌。在开始阶段,尽量不让你有挫折感。你现在想想,后来不是被我引导去学习围棋了吗?
  对不同的学生,性格,基础都要小心考虑的。作为老师,孩子信任我,把手交给我。我就要让你们坚定地舒适地走好。就像提一篮子鸡蛋快步爬山,要想鸡蛋不破,垫底的棉布以及手腕的细微控制都同样重要。在开始阶段轻易不能让你摔痛了,否则信心和信任都难粘合。
  很多家长想要孩子实现目标,方法常常流于死板。要想孩子朝向你引导的方向走,光谈话打气是不行的,还要讲方法。
  简单说,当你的手指向10公里外的一座山,要考虑到孩子是否可以坚韧地一口气坚持走过去。路上要设定多少个休息点?要奖励什么才能让他保持斗志?一个长长的目标不妨拆解成若干个步骤来做。
  对于理性能力不强的孩子,能尽快兑现的成果则有利于鼓舞士气。哪怕是小小的果实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就像农业生态园,长期和短期收益品种搭配好,才能形成良性循坏。这种环环相扣的动力模式就像自行车的链条,每个齿轮转动中一定要咬合到下一个空位才能紧密用力,不断地前进。
  但是许多家长不近人情,要小孩长期经历风雨,兑现一个太遥远的彩虹。一切方法,都要结合不同孩子的性格,阶段来灵活应用。
  另外就是一味苦口婆心的说教法,家长把自己唠叨成唐僧了,还无法降服小鬼。孩子们耳朵都听起茧了,没用的。要让孩子相信远景,就要让他先品尝到近期努力带来的甘汁。走几步,回头看到一串脚印。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对家长的信任逐步建立起来才能甘心跟你走,否则就费劲了。
  所以,先让你学习数学,然后围棋跟上,阅读跟上。一步步慢慢把你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好。后来你的学习强度越来越大,注意力越来越好,课程也跟着调整。连自己都不知觉会进步了,道理就在这里。
  这种手法就像舢板浮在水面,水涨,则船升高,同步来,就没感觉了。”
  快进结束)
  
  后来,老是听凤凰台那个光头评论员说:很多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背后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就想,人的眼睛太有限了,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人感觉舒服是有原因的,感觉痛苦也是有原因的。只不过看你能否找到贴近真相的解释了。
  其实我的思考能力训练课程,是最早开的课,只是我从来不知道罢了。他的语言能力,他对事物的分析能力,逻辑条理等等元素,早已如同空气般进入我的心肺。
  我在这个帖子里提到曾老师的话,基本接近他的原话。回想起来,几年时光中,他在每一天对我说了多少重要的知识啊。他在我毕业前笑着说:你就算个木头,也要被我的香烟熏黑了。最开始半年,他就是靠“言传身教”这种烟熏的我。这就是别人家里无法提供的最重要的氛围吧。
  以后还会专门讲述他这一手烟熏的功夫。
  

24
  说说曾叔叔这个人吧。
  他很少正儿八经地开课,都是随机根据一个电视新闻或者谁的话题,大家说着说着,他就切入其中的一块进行发挥了。他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潜入式教育。把课堂拆掉,搬到任何一个生活片段中去。
  有一次,在闲谈中西方文化比较这类课题时,他提到过这么一番话:“以前看南怀瑾先生的书说到,东方有圣人出,西方也有圣人出,此道同,此理同。当时我还是一个在学习路上的人,对于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明晰的答案。南怀瑾这个观点,给我很大的鼓舞。他提醒我,道其实没有黄头发和黑头发的区别,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是金刚经里面的,你以后再慢慢思考它。
  其实许多道理,法则,一体两面,虚虚实实。就拿内用黄老,外用儒术这种广为流传的据说是历代帝王治国之术吧,其实结合《道德经》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句话就道破许多天机了。简单来说,帝王治国的其中一种手法,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让百姓这么做,但不必告诉大家真正的动机和原因。用烟雾弹来掩护,虚虚实实。这种方法,就是一把工具,不要有道德上的先入为主,你好好想,争取好好用它。(后来在高级课程中,我才知道他在教育上使用了许多道德经上的武功。)
  南怀瑾有一本书叫《老子他说》,是拆解道德经的上半部分,讲得非常好,深入浅出。我很期待他的下半部出书。可是遍寻不获,后来听南怀瑾说过:道德经是教人高深的谋略,里面有些常人看来像阴谋诡计的东西。确实很厉害,我现在讲解这本书,社会效果好坏难讲。好人看了,用以为善。但是坏人也容易学去了,用来做坏事,破坏力可就大多了。所以这下半部稿件已经写好,但是暂时不会出版了。
  我觉得很遗憾,看不到这下半部了。其实《道德经》比《论语》更好看,之所以社会上看论语的人比较多,是因为官方不高兴老百姓习武或者训练智力,所以千百年来都是少数派的教材。历代大多数建功立业的谋士都认真学过里面的东西,鬼谷子,张仪,苏秦,范蠡,刘伯温,都是这一派的。当然,他们奉行功成、名遂、身退原则,深藏锋芒技艺于民间,所以估计还有许多能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
  南怀瑾这个用心,我后来深有体会。做一件事情,动机是好的,为了实现目的,要动用一些放不上台面的策略。收放之间,平衡点在哪里?很微妙。
  李敖也说过,历代好人的脸谱就是最终要被坏蛋气死的害死的,那不是真正有头脑的好人。强悍的好人是要斩妖除魔的,怎么斩妖?要有比坏人更厉害的手段才能降服啊。
  所以这世上许多事情,先不要用道德的放大镜去判断,这样会影响理性客观,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也影响你与高深的智慧交叉碰撞的机缘。”
  他这番话,后来对我影响很大。李敖的书我看了不少,因为曾叔叔其中一个兴趣就是研究李敖。后来还带我去现场听李敖演讲。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14:51:27 | 只看该作者
to be continued,也给大家留点时间思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4 00:09 , Processed in 0.100040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