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 李思涵
本次共读情况概述:
共读时段:2019年7月15日-8月31 日
领读人:唐琳
参与人员: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全体学员
线上讨论(两次):2019年8月16日12:30-14:30时
2019年8月22日20—22时
线下分享:9月1日上午10-12:30三叶草绘本馆
一场酣畅淋漓的“解惑”之旅 ——《我的图画书论》共读有感
最初知道松居直老先生,是源于在三叶草初级班学习时了解到的“日本绘本之父”的称呼,后来陆续在很多绘本评论和儿童心理学著作中看到多有人引述他的经典名句,这些松散的观点和引述在经过这次《我的图画书论》共读活动后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联起来,让我对他的儿童阅读观有了重新的认识,对老先生本人也更加敬佩不已。
一、读着老先生的著作,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再次刷新了我对于图画书的基本认知与观念。
1、图画书与幼儿的关系
•是幼儿与书建立联系的第一步,了解到书需要自己动手翻才能看,才能体会乐趣。看图识物类的图书,让孩子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时所产生的那种喜悦,是孩子早期认知活动的开端。
•“图画书不是孩子读的书,而是由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读图画书的主体应该是父母,书的内容通过朗读者传达给孩子,并作为朗读者的一部分积极地影响着孩子。孩子在听父母讲故事时的心情是完全放松而愉悦的,拥有共通的体验的。图画书成为父母与孩子在语言、肢体和情感上的联结的纽带。
2、图画书文图之间的关系
图画书=文×图,有插图的书=文+图,明确的辨析了图画书文图之间的关系。
对孩子来说,图画书的画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引领他们走进故事世界的线索和希望。图画并不是配角的地位去诠释和配合文字,而是图画本身也说话,文图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信息,合奏来表现主题。
3、图画书原来并“不简单”。
对于图画书,在加入三叶草之前我原本的认识是非常浅薄的。比如会觉得图画书不就是简单的插画书吗?买文字量少的书不如买文字多的书“值得”;无字书连字都没有更不值得去购买;图画简单、画工笨拙的图画书也是不值得购买……等等诸如此类的错误想法。
其实图画书的形状、开本、插图色彩的选择,并不是凭主观意愿随意选择的结果,而是根据作者的创作动机,为了充分表达故事内容服务的。
比如说横开本的书就适合表现比较宏大壮观的场面描绘,竖开本的书可以更好地在纵深空间拓展上有很好的表现,例如表现天空、海洋、地面之下的绘本。再比如正方形的版本较小的书更便于幼儿翻阅,每个作者心中也都有一个更符合自己想要描绘表现的世界的尺寸。
插图的作用在于贴切表现故事内容,帮助孩子构建想象的故事世界。所以并不是颜色越鲜艳越好,而是要视故事氛围来决定是该使用鲜艳的还是素雅的甚至黑白的色彩来更好地为表现故事内容服务。
二、我们都知道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是为人父母,我们又常常陷入这些误区和错误:
1、“提问大王”
文章一开篇就讲到了“有人总是喜欢刨根问底的询问你的阅读感受,对此你的反应?”读来不禁让人莞尔,仿佛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在焦虑中成长的新一代父母,或多或少地会被这种读书“有用论”所影响,而往往忽略了阅读的真正价值所在——“有趣论”。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会犯“提问大王”的错误,把图画书当作教科书或是习题集。特意地去提一些问题,其实只是大人的自我满足罢了。
正确的做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读图画书,不停顿地念下去,是给孩子读图画书的一个原则。与孩子的互动和对话要采用自然和不令孩子感到反感的方式进行。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总结中心思想,不在于阅读的过程,而是在阅读后重新梳理自己的想法,再次思考和审视自己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满足和喜悦。
2、电子产品来代替亲子阅读
科技发展到今天,太多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市场,亲子阅读似乎可以用一种更简单和省力的方式来代替,故事机、机器人、点读笔、电视、ipad、早教机……都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甚至貌似比父母讲的更多更好。那么,我们还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践行亲子阅读吗?
松居直老先生认为,电视与图画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图画书要孩子动手去看、去发现书中的乐趣,想比对电视的被动接受,这一“主动创造者”的身份,对促进幼儿的思考和活动更具有价值。
另一方面,机器人、点读笔等新型故事机产品在互动上也得到了升级,人工智能代替亲子阅读似乎指日可待。但图画书作为亲子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其最为宝贵的部分是将父母与孩子紧密联系在一起,父母抱着孩子阅读时的肢体动作、语音语调、体温都是人工智能无法逾越的,而恰恰这些正是孩子长大后最最珍贵的关于家庭和亲子的回忆。孩子们长大以后可能会忘记很多故事的内容,但恐怕一生都无法忘记听故事时依偎的那个温暖的臂弯,握着的那双有力的大手。图画书就是在这样的人与人的关系中才更加富有生命力,这种属于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情感和故事体验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无法被AI替代。
正确的做法:坚持每晚为孩子亲子阅读,电子产品可以作为辅助工具给孩子们的阅读增添快乐,但并不能代替亲子阅读。
3、教孩子认字,让孩子过早独立阅读
孩子4、5岁的时候,很多父母就开始教孩子们大量的识字,希望他们尽早识字开始自我阅读,这样就可以尽早的解放父母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听着父母讲故事,看着图画书独自沉醉在幻想中的那一刻是最为幸福的时刻,也是他们真正阅读的时刻。
教孩子识字的大人,性急地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图画书中的文字,其实是破坏了图画书对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剥夺了孩子阅读的真正乐趣。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厌烦阅读,或者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任务”和“作业”来对待和完成。
正确的做法:尊重并给予孩子们自己看图画书的权利。即便孩子上了小学,已经有了识字量的积累,但还是要尽可能地坚持亲子阅读,让孩子体验到图画书的真正乐趣,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
4、总是试图站在大人的角度看问题
•大人自以为是的想法之一“图画书必须有可爱的孩子气,颜色鲜艳”
插图的色彩和风格一定要与故事内容相吻合,而不是大人一厢情愿认为的“越鲜艳的色彩孩子越喜欢”,甚至故意把图画书制作得过于孩子气。这些都是大人轻视孩子的能力的结果。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对图画书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这让我想起孩子学话的阶段家长也时常会范的一个错误,就是经常会认为一些名词对于孩子的认知来讲太“难”了,人为地制造出一些貌似可爱而好理解的叠词,比如 叫“汽车”和“蛋糕”为“车车”和“糕糕”,殊不知孩子对难易其实是没有概念的,每个词的难易程度对于他们的记忆容量来讲都是一样的,这种大人的“造词”行为势必造成孩子的二次认知和记忆容量的浪费,也同样是一种成人世界中带着“认知偏见”的自以为是的想法。
•大人自以为是的想法之二“图画书画工的技法和水平最重要,画的好画得像的才是好书”
纵观图画书的历史,很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优秀书籍最初都是手工制作的,这些书的制作方法简单、没有华丽的绘画技法和炫技,甚至连装订都十分朴素简陋,为什么孩子们会喜欢呢?
如果单纯地以绘画技法好坏作为评价图画书是否优秀的标准,那么好的图画书作者就一定是那些著名的画家了。而事实并非如此,好的图画书价值并不在于体裁、方法以及表现风格的巧与拙,优秀的图画书作家一定是喜爱孩子,喜爱图画书,了解孩子并有着能随时出入儿童心灵世界的本领的人,他们懂得以孩子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东西为主题进行创作,并能够使用属于孩子的语言和表达方法来表现故事世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趣,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带给他们快乐并让他们喜爱。优秀的图画书作者是始终站在孩子的视角出发的。
正确的做法:不“以貌取人”,不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去限制和框定孩子的选择。站在孩子的视角出发,尊重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作品。
5、阅读图画书的方法
在正式加入三叶草的学习之前,虽然有着践行亲子阅读的习惯,但是总是不得要领,习惯性地拿到一本书读下标题就匆忙地直接进入正文的讲述。
其实给孩子看图画书时,要从封面开始仔细看。环衬在使书变得美丽和有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扉页具有配色的美感,也是训练孩子视觉感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步步经过封面、环衬、扉页进入正文,这种间隔也很重要,这是进入“书”的一种仪式,而仪式本身也是戏剧的一部分。
正确的做法:封面——扉页——环衬——正文——封底,给孩子完整的阅读体验,更全面的绘本介绍。尤其是仔细阅读这些部分,其实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信息和小秘密哦!
三、疑问的解惑:
1、好的图画书的标准?
标准——儿童本位的图画书
让不识字的孩子只看插图就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填补画面不连贯的部分,读懂故事获得快乐。
对于作品而言,好的作品要充分考虑图画书的创作背景,以孩子的生活内容为素材,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主题,实现想象与现实的自然融合。也可以借助孩子们的反应,来判断图画书的价值,孩子们觉得有趣的,选择“可以在孩子们脸上看到喜悦”的图画书。
图画书的精髓就体现在那些只有用插图才能表现、讲述的世界的作品中。
对于作者而言,好的图画书作家一定是理解孩子们的世界,并能用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情去绘画的。对孩子怀有爱心,并尊重为之配画的文学作品进行补充发展。
优秀的图画书作者≠优秀画家
有的图画书虽然插图水平很高,但故事本身不好,大人觉得不错,但孩子们却觉得没意思,就不能算做是优秀的图画书,优秀的图画书作者是始终站在孩子的视角出发的。
好的图画书绝不会损坏故事描绘的童话世界,也不会将其庸俗化,相反借助于插图,孩子们以这种插图所带来的意象为途径,更好的生成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丰富童话世界。那些以职业人的角度,用熟练的技巧优美的描绘出漂亮插图的作品,是危险的,因为他们只是满足了大人的审美和需求,并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
2、如何挑选图画书?
•提升眼力来分辨
分辨图画书的好坏,要跟着“感觉”走,这种“感觉”是看多了优秀的作品后,眼力提高逐渐培养出来的判断图画书插图优劣的直觉和能力。所以,想拥有一双分辨图画书优劣的眼睛,提升鉴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大量的优秀的图画书。
•同一故事各版本做横向、纵向的比较
比较原作和各种版本的图画书。详细刻画了创造和支持想象的细节,为读者自由展开想象提供翅膀的作品是优秀作品,反之压缩故事的偷工减料行为是无视儿童理解力的糟糕行为,其作品也不可选。
3、世界上有小人国吗?
关于这一点,也是我阅读本书得到的最大的收获。之前给孩子们阅读童话和图画书时,总是在思考“真话”与“真实的谎言”之间的矛盾。当孩子们问起“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牙仙子真的存在吗?”“故事中的动物为什么会说人话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总是陷入两难的境地,既不想真实的却冷冰冰的告诉他们现实的答案,又不能“睁眼说瞎话”,似乎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松居直老先生给了我们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所以现在,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的回答“有”。
童话的世界——它可以是真实存在的,是一个用眼睛看不见但是却可以用“心”看见的世界。就像现实生活中,那些联系着我们每个人之间的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的各种关系纽带,我们看不见,但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童话的世界虽然是不现实的世界,但我们读着童话,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快乐,产生共鸣,并从中学到很多道理,引发思考,和故事中的主人公成为朋友,快乐着他们的快乐,痛苦着他们的痛苦,从这种意义上,故事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了。
4、诗歌、童谣在幼儿早期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
这一点是我在亲子阅读中比较欠缺的部分,也源于对市面上童谣书籍的“偏见”与“不屑”。
作者建议让两三岁的孩子体验一下诗歌语言。读一些儿歌、童谣或韵律文章给孩子听,语言是从声音和韵律开始的,其次才能获得形象和意义。所以父母必须重视由语言的声音及韵律的丰富体验而产生的听觉与语言的关系,声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的魅力,对培养孩子的母语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
《我的图画书论》是一本再次梳理和认识儿童与阅读观的著作,于我,也是一本答疑解惑之书,帮助我们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亲子阅读认知的思维体系,开卷有益。合上书卷,就像刚刚结束一场酣畅淋漓的“解惑之旅”,意犹未尽,再次为松居直老先生大爱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一个持之以恒播种幸福的人,令人无比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