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11041227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第四次故事会(爱心树)作业帖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9-12-15 16:44:24 | 只看该作者
《你好 灯塔》故事会方案
D07 刘章宜
一、故事会组织:
活动时间:2019-12-8 15:30-16:40
活动地点:红立方青少年宫5楼刘晓倩高端古筝教育室
活动主题:每一个默默无闻、按部就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人,日复一日忍耐寂寞,等待花开的人,才是黑夜里真正的光,是平凡生活中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的永远是过好当下的每分每秒,吃好一日三餐,专心致志的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心守护好自己的灯塔。
活动用书:《你好灯塔》
活动形式:室内,开场+故事讲述+延伸活动(绘画)
参与对象:5-8岁
参与人数:6-8组亲子家庭
召集人:艾艾
主讲义工:刘章宜
摄影义工:王静
文字义工:王静
秩序义工:王静
准备材料:《你好 灯塔》书一本;PPT、A4白纸和彩笔若干。

二、故事会方案:
1.作者及其作品解读:
苏菲.布莱科尔,是美国优秀的插画家,她曾两次获得被誉为“绘本界奥斯卡”的凯迪克金奖,三次获得纽约时报最佳图书奖。2016年,以插画作者的身份,凭借作品《寻找维尼:一只世界著名小熊的真实故事》获得2016年凯迪克金奖。2019年1月,以插画作者的身份,凭借作品《你好灯塔》获得2019年凯迪克金奖。
苏菲出生在澳大利亚的一个海边,在很小的时候,她经常去海边遛狗,也喜欢捡一支小木棍儿,在沙滩上画画。苏菲说:“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大海的感觉。”她现居美国,在流行艺术前沿的纽约布鲁克林,她与几位画家使用一个工作室进行创作,她是一位才华横溢又认真努力的作者和插画家。她在创作每一本图画书的过程中都用严谨的态度去查阅资料,积累素材,实地采风,正是因为她如此令人钦佩的辛苦投入,才使得她的作品一次次脱颖而出。在创作《寻找维尼》的时候,她亲自去伦敦动物园参观,前后花了一年的时间来翻阅动物园档案的资料,仔细研究“一战”场景、战船构造、士兵衣着乃至军靴的细节。在创作《你好灯塔》这本书时,她走访了美国和加拿大海岸线上的许多灯塔,翻阅了守塔人的日志,甚至她还只身一人在纽芬兰最北端一座人迹罕至的小岛上待了整整五天,居住在那里的灯塔之上。她说,在那里,有着冰山和鲸鱼,还有一个听来的关于北极熊和狐狸一家的故事。苏菲在处理写实题材时,将浪漫和严瑾融为一炉的本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在作品里埋入了深刻的思考,但却不会让作品变得生涩。

2、作品解读:《你好灯塔》一书有40页,约1250个字。
2019年凯迪克金奖《你好灯塔》颁奖词:“精湛的水彩插图使灯塔和发生在灯塔内的家庭故事变得熠熠生辉。不同天气下,灯塔的完美景致与内部的细节景象在圆形图案中交替变化。布莱科尔在构图、线条上的技巧和对细节的密切关注,成就了这本精致优雅的书。”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流逝和改变,也关于希望和更新的故事。”《你好 灯塔》讲述了一位新任灯塔守护人的故事,他在这座灯塔里安静而尽责地生活,后来又与妻儿一道坚守,最终在灯塔使用新的自动化设备后,与灯塔挥别。在航海时代,灯塔对于航船来说,就是漫漫旅程中的指引、寂静黑夜中的陪伴、狂风暴雨中的希望,可如今,这个话题似乎显得有些遥远了,而灯塔守护人更是一个绝迹的职业。为什么要在今天讲述一位灯塔守护人的故事呢?尽管现在没有灯塔守护人了,所有灯塔都是自动的,但灯塔依旧存在,它能让我们想起曾经有过那样一个年代。我们也能想象自己住在海洋中心,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现在的我们都住在大城市里,人多喧闹,过着非常繁忙的生活。而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找到了安宁的感觉。
这本书讲述了一种已经不再存在的生活,书中的主人公是最后一位守塔人。虽然这本书只讲了一座灯塔里一位守塔人的故事,但实际上,它更多地反射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体现了每个人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书里既有关于季节时间的变化,也有灯塔里守塔人生活的变化,包括生病,有孩子降生,包括他孤单的情绪,还有和亲爱的人相聚的时刻。这些事情都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每个人的故事。
 在故事的结尾,守塔人一家离开了灯塔,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会经历变化,我们都要面对工作,我们都要面对未来。
在没有灯塔之前,海难其实是经常发生的。有很多船只会遇难,很多船上的海员因此而死去。守塔人的任务,就是确保灯塔从黄昏一直亮到黎明,在整个漆黑的夜晚,都要发射出这种灯光的信号。对于在深夜的大海中航行的海员来说,他们如果能够看到灯光,就意味着平安。这种(灯塔的)灯光,就像是他们的守护者一样。
 灯塔里的生活非常艰苦,挣得也不多,对于守塔人来说,这种生活其实是一种牺牲。但守塔人非常用心,很勤勉地对待这份工作。灯塔的守护者,似乎代表着这个世界上那些不为我们所熟悉,却守护着我们生活的坚守者。这些人可能在历史上起过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本优秀的绘本,首先,当然是给孩子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故事。然后需要让他能够跟书中产生一些共鸣,接下来希望孩子能够从书中学到一些东西。
在充分还原灯塔生活细节的基础上,苏菲更注意用绘画语言来展现她关于“循环”的思考。“这本书里有很多的圆形构图。灯塔内部是圆的,房间是圆的,海洋、浪潮、天气也与圆形有关。所有事情都在循环,出生、长大、死亡,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与圆有关,不是吗?”苏菲认为,绘本画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用绘画来表达想法,而她有着自己的一套哲学。一本书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面镜子,是一扇窗户。为什么说书是一面镜子,因为我们会在阅读的时候,其实可以在书中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可能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从书中获得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鼓励。那么,为什么又是一扇窗户呢?因为我们通过这扇窗户,可以看见更加广阔的世界,开阔眼界,看到一些不同的事物。
一座灯塔,一个守塔人,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开始,它是惊心动魄的故事,是平凡冗长的岁月,更是一份坚守和责任。
阅读这本《你好灯塔》,像打开了一幅守塔人的生活画卷:这个故事让我们在一遍一遍地阅读中感受到在变化的世界,专注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其中,故事的巧妙构思,让读者跨越时间,跨越地域,让原本已远离我们的事物重现眼前,在读完故事后,那座矗立在世界尽头的灯塔,似乎不再那么陌生和冰冷了。

3.故事会目标:
(1)科普一些自然和社会知识:职业的知识,灯塔的知识,大海的知识,季节和天气变化的知识等。
(2)通过这个故事想象不同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畅想的空间。
(3)从故事中去体会平凡中的伟大,每一个默默无闻、按部就班、认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人,日复一日忍耐寂寞,等待花开的人,才是黑夜里真正的光,是平凡生活中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的永远是过好当下的每分每秒,吃好一日三餐,专心致志的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心守护好自己的灯塔。

4.故事会时长:70分钟
5、问题若干:详见故事会流程中。
6.故事会流程50分钟:
本书的画面很美,讲解过程中着重引导孩子观察图片,欣赏图画。
1)三叶草介绍,故事会纪律介绍(保持安静、举手回答问题,不剧透,大人手机静音)。-
2)导入:因为灯塔对孩子来说非常陌生,所以从孩子熟悉的大海开始提问,深圳是一个海滨城市,想来绝大部份的孩子应该都有去海边玩过。提问:孩子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们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温柔的还是可怕的呢?等孩子们七嘴八舌回答以后。给孩子们展示
平静的大海①和咆哮的大海②,以及夜晚的大海的图片。从生气的大海联系到海难,展示泰坦尼克号沉没③的图片,普及一些航海知识。请孩子们伸出双手放在眼前,在闭上双眼放在眼前,感受大海夜晚伸手不见五指的感觉。用路灯来类比灯塔,用汽车类比轮船,然后自然过渡到灯塔的必要性。以前科技不发达,海难经常发生(撞上暗礁、冰川、迷航、恶劣天气导致的大风大浪等),为了降低海难的发生,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修建灯塔,为航船指引方向。自然过渡到《你好灯塔》绘本的讲解。
3)先观察封面④,问问孩子都看到了什么?大海、灯塔、人、灯光。灯塔在哪里?大海里的礁石上。让孩子们大致了解灯塔周边的环境,特点。
4)介绍作者苏菲.布莱科尔和其他作品《寻找维尼》《云端旅行》,展示作者来深圳见面会的照片⑤。重点强调作者为了写好这本书,实地去了美国和加拿大很多的灯塔,还亲身在一个荒岛的灯塔里面住了几天。传递作者精益求精,刻苦严瑾的作风,以此感染孩子。---3分钟
环衬和扉页。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一张照片,一封信、未完成的刺绣、沉船等等。让孩子们猜猜照片上是谁,念念信上的内容。勾起孩子对守塔人生活的好奇。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守塔人的生活,他只有一个人,白天他做些什么事情?讲解中凸显守塔人的工作的枯燥重复,生活的孤单寂寞。守塔人的生活。凸显他的孤独寂寞,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讲解守塔人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与孩子们探讨守塔人远离亲人朋友,生活如此单调枯燥,是什么支撑他日复一日的坚守下去?
扩充过去守塔人的故事。守塔人有一个人、两个人、夫妻、父子、家庭等组合。曾经有一个灯塔里出生过11个孩子等,还有发生在灯塔边北极熊和狐狸的故事。
常识性的引导和探讨放在故事前或者故事后,感性的问题放在故事中引导。
5)正文讲解:
1/2页,包含情感的朗读文字。(在遥远的天边有一座很小的岛,岛上礁石的最高处矗chu立着一座灯塔。它恒久地站立在那里,面向大海,放射光芒,为过往的航船指引方向。从黄昏到黎明,灯塔放射出一束束光芒。你好!你好!你好!你好,灯塔!)
提问:灯塔用什么为航船指引方向?灯光。塔灯的是什么时候工作呢?黄昏到黎明。守塔人什么时候工作?夜晚。
3/4页,朗读(新来的守塔人接替年迈的守塔人,继续守护塔灯。他搽亮透镜,注满灯油,修剪燃过的灯芯。夜晚,他按时上好发条,保证塔灯旋转。白天,他为圆形的房间刷上新油漆,如海水般深绿的油漆。他记下灯塔日志,穿针引线,聆听四面八方的风声。)
提问:引导孩子观察灯塔内部的构造,守塔人的工作内容具体是做什么?搽亮透镜、注满灯油、修剪灯芯、上好发条。
5/6页,朗读(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吹呀,吹呀。你好!你好!你好!)
问问孩子们,你们看得见风吗?看不见。虽然风本身看不见,但是感受到,能看见它给周边事物带来的影响。观察灯塔上的鲸鱼风标看不清了,观察大风天海浪的变化。
7/8页,朗读(守塔人烧好水,为自己沏qi上一杯茶,然后探身窗外钓鳕鱼。他哼着小曲,摆好餐具,多希望能有个人说说话。每隔几天,他就给她写一封信,让海浪带走,他守护塔灯,记下灯塔日志,等候她的回信。)
9/10页,朗读(天色越来越暗,波浪滔滔,浪花四溅。你好!你好!你好!)
观察天气和大海的变化,黑压压的翻滚的云,波涛汹涌的大海。
11/12页,朗读(守塔人用望远镜眺望远方。灯塔勤务船来了,送来了灯油、面粉、猪肉、豆子。。。。。。和他的妻子。他领着妻子在灯塔里转了一大圈儿,参观了里面每个圆形的房间。他守护塔灯,记下灯塔日志,摆上两套餐具。)
观察守塔人妻子如何到灯塔上的。讲一讲勤务船运送物资的时间间隔和方式。
13/14页,朗读(一切都消失在浓雾之中,必须敲响雾钟,提醒过往的航船!铛!铛!铛!)
提问:大雾天,守塔人的工作有什么变化?雾天的特点是啥?
15/16页,朗读(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海难发生了!一艘小船撞上了礁石!一刻都不能耽误,守塔人划着木船出发了。他将三名水手从深不可测、漆黑如墨的海水里拉上船。他守护塔灯,记下灯塔日志,为水手们披上毯子。)
历史上,很多守塔人因为拯救失事的船只而牺牲了。重点与孩子探讨守塔人工作的价值,除了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在关键的时刻,还要非常的勇敢,去拯救别人,哪怕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才是黑夜里真正的光,是平凡生活中真正的英雄。尊重每一个平凡的生命,每一个平凡的工作。
17/18页,朗读(海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你好!你好!你好!)
冬天的大海是什么样?还有可爱的小海豹在玩耍。
19/20页,朗读(一天清晨,守塔人打起喷嚏;黄昏时分,他已病得下不了床。
他的妻子顿时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沿着旋转楼梯跑上跑下。
她守护塔灯,给丈夫喂汤,铲除塔灯室窗户上的冰霜。她坐在丈夫身边,在灯塔日志上记录下他退烧的那一刻。)
这一页虽然是讲守塔人生病了,但是确实非常温馨的一页,妻子对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承担起丈夫的工作。跟孩子们探讨自己家里的温暖时光。带领孩子们去欣赏作者构图的巧思,圆圆的房间,长方形,螺旋形,让孩子们欣赏图形之美。
21/22页,朗读(冰山向着南方漂去。鲸鱼朝着北方遨游。你好!你好!你好!)
23/24页,朗读(在灯塔里,守塔人的妻子在屋中踱duo来踱去。守塔人烧好热水,搀扶着她,吸气,呼气。他守护塔灯,在灯塔日志里。。。。。。)
问问孩子们这一页的内容,猜猜守塔人和妻子的想法和心态。展示夫妻相互扶持的温暖。欣赏作者像表盘指针一样的巧妙构思。
25/26页,朗读(记下他们的孩子诞生的那一刻。)
小宝宝出生了。探讨一下小宝宝出生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跟我们小时候有什么区别?
27/28页,朗读(天空闪现绚丽曼妙的绿光。你好!你好!你好!)
欣赏极光的美,聊聊极光的知识,展示真实的极光图片。
29/30页,朗读(勤务船到了,它运来了灯油、面粉、猪肉、豆子和邮件。
、跟随新书和大陆上的消息一起来的,还有一封不期而至的信,信封上有海岸警卫署的封蜡。守塔人上好发条,搽亮透镜,如往常一样。他守护塔灯,记下灯塔日志,可是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不长了。)
来了一封信,猜猜信里面的内容是什么?守塔人的感受是什么?还有小宝宝长大了,都在玩什么呢?还有妈妈在做什么?有很多的书,妈妈讲故事,或许这就是灯塔里小孩子学习的方式。
31 /32页,朗读(一家人眺望遥远的海平线。)
很快,他们一家人就要离开灯塔,回到岸上居住了。他们一起眺望海平线,他们在看什么呢?在期待什么吗?
33/34页,朗读(海岸警卫署的人来了,他们带来了新式塔灯,安装好运转塔灯的机器。不用再注满灯油,不用再修剪灯芯,守塔人的工作结束了。他登上旋转楼梯的最高处,合上了灯塔日志,永远地。一家人整理好行装,放到小船上,与天上的海鸥挥手告别。)
守塔人是开心还是伤心呢?讨论守塔人的心理感受,产生共鸣。
35/36页,朗读(船离开了小岛,碎浪朵朵,他们举头回望。再见,灯塔!再见!再见!再见!)饱含情感的朗读。
37/38页,朗读(越过海浪、跨过海湾,陆地上有一束光芒,它仿佛在回答:你好!你好!你好!你好,灯塔!)
39/40页,朗读(在遥远的天边有一座很小的岛,岛上礁石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灯塔。它恒久地站立在那里,面向大海,放射光芒。雾起,雾散。浪起,浪落。风,吹来,吹去。你好!你好!你好吗?)
观察守塔人在岸上的家,很多都是从灯塔带回去的物件,包括守塔人妻子的裙子,还是她第一次上塔穿的衣服。一家三口提着等,站在门口,遥望着灯塔,是对过去生活的怀恋和追忆,背后的楼梯也是意味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无论如何,一家人在一起,相互爱着对方,生活虽然平淡,但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月有阴晴圆缺,天气有晴朗、雨雪,有四季更替,人生也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每个人都是时间长河里的一粒沙子,如何才能不辜负生命的礼物?
集中讨论:书中有很多的你好!都是谁在对着谁说你好呢?
因为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守塔人的工作消失了,对他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问问孩子们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引导大家探讨家庭主妇是职业吗?
守塔人守护的是灯塔和塔灯,那妈妈守护的是啥?你们守护的是啥?引申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灯塔要守护。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E.延伸活动:
画灯塔之前,展示各种各样的灯塔的照片,大家一起来总结灯塔的外形,颜色等。然后开始画,虽然我们画的是灯塔的形式,但它的内涵确实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灯塔。画灯塔 18分钟
F.画画展示,合影留念。2分钟
42#
发表于 2019-12-15 16:45:03 | 只看该作者
《你好 灯塔》故事会复盘
D07 刘章宜
本次故事会前我查找了大量资料,对作者和绘本都做了大量的解读,自我感觉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但是故事会的效果并不理想,总结原因如下:
1、本次故事会《你好 灯塔》,故事会的主题是探讨职业和责任,探究我们每个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设置的小听众年龄是6-9岁,为了有讨论的氛围,孩子数量是6-8人。但是这一天有几个报名的孩子缺席,导致全程参与的孩子只有3个,两个幼儿园,一个一年级。导致后面的讨论活动几乎没有开展。
2、因为觉得家长带孩子来参加一次故事会时间成本比较高,所以我希望故事会能时间长一点,本次故事会设置时长70分钟,我想要讲的东西比较多,除了了解守塔人的生活,中间会拓展知识面,比如天气变化、四季更替、航海知识等。导致讲解时间就长达一个小时,前面的导入时间也比较长,因为孩子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所以这个时长设置并不合理,所以故事会时长设置要符合孩子们的年龄。
3、本故事画面精美,但是故事趣味性并不强,预先设置的年龄与现场有差别。如果经验丰富,应该调整讲解的方式,使得更适合低龄段的孩子。
4、PPT是自己有手机拍摄制作的,效果不好,字基本看不清,图片的清晰度也不好。本来是计划主要用PPT,根据现场环境,调整为主要看书,孩子不太多的情况我觉得用书比较好,可以坐在孩子们中间,更亲近一些。
总之,还是要多实战,积累经验,事先多做功课,先把故事读厚,才能在各种状况下把故事讲薄。

微信图片_20191215164222.jpg (76.21 KB, 下载次数: 135)

微信图片_20191215164222.jpg

微信图片_20191215164240.jpg (61.93 KB, 下载次数: 122)

微信图片_20191215164240.jpg

微信图片_20191215164248.jpg (189.86 KB, 下载次数: 166)

微信图片_20191215164248.jpg
43#
发表于 2019-12-16 15:5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维尼熊熊妈 于 2019-12-16 15:54 编辑

A04 熊艳彬
《脱不下了啦》故事会方案
参加人员:3-6岁   6名左右
协助人员:一名孩子家长协助拍照、维持纪律
时间:12月13日
地点:家中
道具:自制小衣服
1、        作品解读:
作者介绍:
文图作者:日本 吉竹伸介               
吉竹伸介是日本的绘本作家、插画家。
他的其他作品有《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好无聊呀好无聊》、《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后来呢后来怎么了》、《揉一揉啊捏一捏》
翻译:毛丹青  
毛丹青,旅日华人作家。1962年北京出生,198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他中日文著书多部,从1999年开始双语写作,曾获日本第28届篮海文学奖,其日语作品被多次用于日本大学高考试题,在日本有固定的书友会,获奖著书曾分别由日本放送协会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续朗读播放。
出版社: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
故事解读
衣服脱不下来,这可怎么办?小朋友会哭会闹会扯,那还有什么方法让脱衣服变得没这么难,还能更有趣呢?衣服脱不下来那就脱不下来吧,反正脱不下来我也可以做很多我想做的事。
2、故事会目标:
遇到困难,不着急,等一等,再试着换种方式解决,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哦。鼓励孩子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吧。

3、故事时长:30分钟
4、故事流程:
1)故事导入:引导孩子观察封面内容,让小朋友想想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通过提问把小朋友带入故事中。“小朋友们,你们会自己穿衣服吗?”
2)故事讲述:
一边讲述,一边提问。
“好着急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为什么衣服老是脱不下来呢?’
“就算衣服脱不下来,以后还是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小朋友们想要成为怎么样的了不起的人?”
“当衣服脱不下来时,该怎么办?“
3)故事结尾:
衣服终于脱下来了,也洗了美美的澡,可衣服又穿不进去了。这可怎么办?
4、故事会的延伸活动
1、给自己设计一件不会卡住的衣服。
2、像书中小朋友那样,脱不下来衣服那就来一场脱不下来的游戏。
44#
发表于 2019-12-16 15:5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维尼熊熊妈 于 2019-12-17 21:29 编辑

A04 熊艳彬
故事会总结与思考:
故事会在12月13日我的家里进行了。召集到的小朋友不多,但也不影响我们一起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
在故事开始前,带着孩子跳了一小段的《我爱洗澡》的舞蹈。三个小朋友一见面的热络劲还没过去。快跳完了,他们才进入跳舞状态。
带孩子看封面,引导他们进入故事。

问到小朋友对“了不起的人”的理解,孩子摇摇头,说不知道。于是我带他们看画面细节。小朋友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 了。有说要当舞蹈家,科学家,考古学家。我问:“如果是要当个舞蹈家,脱不下来衣服的舞蹈家是怎么跳舞的?”

于是,我的孩子开始自己脱衣服做示范,头上套着衣服跳起舞来也别有一番风味。接着是科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示范。孩子们此刻已经乐不可支,笑得满地打滚了。这也是本次故事会的一个高潮了。
问小朋友平时脱不下来衣服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小朋友说:“很不高兴。”“书中小朋友是怎么样的呢?”“他很高兴。”是的,书中的小朋友可是很享受脱不下来衣服的时刻。“我们遇到困难时,开动小脑瓜子,换一个方式,会得到不一样的乐趣哦。”
脱不下来衣服的小朋友怎么找朋友呢?孩子们开始模仿书上的方式,两个人头对头,手拉手趟在地上玩起来了。
我家的戏精小朋友又开始表演各种脱不下来的动作。又是一阵疯笑。
在最后一页,书中小朋友穿衣服又被卡住了,问孩子们该怎么办时?“把扣子解开呀。”那他解不开来呢?要是口渴了,该怎么办?要是要吃饭了,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又开始一轮穿不进去的玩闹。
最后的延伸活动,本来是想让他们一起来场脱不下来的比赛。但考虑到场地问题,就把延伸活动定为了设计一件适合小朋友穿脱的衣服。有小朋友设计了下背心,有小朋友设计了一身套装。

这次故事会在家里举办,小朋友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尽管已经把玩具基本清场了。提问环节上,要更加给机会给孩子,让孩子有更多思考的时间。
还有就是对“了不起”’的理解和分析,了不起的人难道就是科学家,舞蹈家。。。吗?一个行为习惯的改变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好不容易学会一件事情(学会系鞋带、学会处理情绪)不也是很了不起吗?这点我事先没有想清楚,讲的时候就没有把意思传达给孩子。





45#
发表于 2019-12-17 00:27:34 | 只看该作者
A02周燕英 故事会方案设计
故事会活动时间2019.12.15
参与人数:14人
活动主题: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活动用书:《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参与对象:一年级小朋友
流程:
1.互动热身
2.绘本讲解
3.绘本延伸活动
这次选择和一家口腔诊所合作,让小朋友开发想象回去可以多吃点硬的苹果,不但对牙齿好,还可以让小朋友发挥想象,除了苹果还会是什么呢
46#
发表于 2019-12-17 00:2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婉夕畅然 于 2019-12-17 00:37 编辑

A02周燕英 故事会总结这次的活动小朋友特别的开心,尤其是发挥想象力特别不一样,有的说这个有可能是抹了番茄酱的炸弹,有的说这个有可能是无籽西瓜。小朋友们能够想象到的东西比我们的多得多。而且据说回去每个小朋友很认真的吃苹果了。
这次的活动用画说的方式来让小朋友进行拓展,大家可以画出不一样的你想象中的这个不是苹果还会变成什么,只要我们认真的进行指导,想象力是没有天花板的!
47#
发表于 2019-12-17 11:3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B07 于 2019-12-17 11:42 编辑

学员:G07 孟凡
绘本之旅故事方案--《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日本图画书作家 文/图:吉竹伸介

绘本简介:

这是一本让大人和孩子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一本绘本,对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孩子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好的引导;故事从对一个苹果的质疑展开,介绍了一个苹果的前世今生,作者运用了很多与数学相关的概念和思维导图来呈现故事情节;一个普通的苹果,在孩子眼里,可能有上百种不同的想象。
有一天,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个苹果,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这不是苹果。”由这个疑问开始,男孩的想象力无止境地膨胀开来……不要小看一个苹果,它让牛顿恍然大悟,也会让你的孩子变得特别爱思考
招募对象:3-6岁(本小区),4-5岁(幼儿园中班),5-6岁(阅读小组)

活动时间:2019.11.26,2019.11.27,2019.12.01

活动地点:小区小广场,女儿幼儿园,早教中心

活动主题:数学启蒙,想象力推动

活动时长:45分钟

主讲义工:孟凡

秩序义工:宝妈、老师

摄影义工:老师

故事会流程:

  • 以小六老师教授的自我介绍(动作加名字)招数开场,与孩子们互相认识
  • 故事导入:简单介绍绘本内容,手持苹果树相框以问题引入今天的故事(请孩子们观察苹果树相框,这是什么水果?如果不是苹果会是什么?)。
  • 展示书,并介绍书作者、出版社及封面
  • 故事讲述并引导孩子观察图画
  • 故事讲述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 1)书中有多少种蛋,一起数数;第二排第三个是什么蛋等等,序数启蒙。2)由苹果的发型展开讨论,孩子们喜欢哪种发型,并说一下自己是什么发型。3)请孩子们补充苹果还有哪些兄弟姐妹?
  • 故事会延伸活动—绘画—如果这不是苹果会是什么呢?请孩子们画出来,分享并讲述自己的作品。



48#
发表于 2019-12-17 11:3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B07 于 2019-12-17 11:45 编辑

学员:G07 孟凡

第四课故事会复盘总结和反思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从学院拿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的跟女儿读了起来了,记得每次读的时候,女儿每每都被那个大便果搞的捧腹大笑,从开始的好笑到序数的引导再到天马行空的想象,最后开始以苹果编故事,这本书真是趣味无穷啊!

在小区广场的第三次故事会如期举行,从小区第一次故事会开始,我就立下志愿在我们小区每个月做一场故事,广场没有坐的地方,我带来地垫,现在天气转凉了,我请妈妈们带个小凳子,困难没有拦阻孩子们听故事的热情,只要孩子们来,我就这样讲下去。做完小区故事会后,第二天在女儿幼儿园做第二场,在一个早教阅读推广中心做了第三场;同一本书,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孩子,不一样的碰撞,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触动。

故事会总结:

  • 在小区的故事会中,以小六老师介绍的自我介绍做开场,孩子们很欢乐;在讲述中,因为是混龄,跟孩子们互动多了一些,照顾年龄偏小的,跟大点的孩子讨论会多一点,不管是小的孩子还是大的孩子,他们很投入到故事中,也特别喜欢这本书,希望我下次还带这本书去。
  • 在幼儿园中班的故事会,孩子们比较活跃,对图片展开的联想很丰富,每次请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时,很多小朋友都举着手,嘴巴说着安然妈妈选我;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记得让他们帮助增加一些蛋的时候,很多小朋友能说出一连串的蛋。
  • 在早教阅读推广中心的故事会,他们招募了7个孩子,都是大班的,他们的想法会多一些,表达能力也相对强一些,孩子们纪律性比较弱,各说各的,感觉控场不是很好。
  • 故事的延伸部分,小区故事会和幼儿园故事会因条件不允许,都是以讨论做的延伸;早教阅读推广中心以绘画作为延伸(如果这不是苹果会是什么呢?请画出来,并请孩子们分享讲述他们的作品)


故事会反思:
  • 小区故事会,因为11月份比较忙,一直没有安排好时间来做这场故事会,眼看11月就要过去了,匆匆忙忙的把故事会安排在周二的下午5:00,很多妈妈说孩子下午有课不能参加,带孩子来参加很多是爷爷奶奶,我几乎都不认识,也不好意思找他们帮着拍照片,来了十几个孩子,遗憾的是没有拍照片,故事结束,急忙带着女儿去上舞蹈课,也没有给孩子们拍大合照,事实证明,故事会还是需要帮手的。
  • 幼儿园中班故事会,本来跟老师沟通是以绘画做延伸的,因为时间不够用,老师说明天请孩子们来做,后来听女儿说老师没有让他们画。早教阅读推广中心故事会的纪律很让我头疼,7个孩子,都是同一个大班的,孩子们之间经常争吵,打架,谁都不让谁,同学在分享作品的时候,其他同学都不听,在那里打闹,给孩子们提醒警告都不起作用,遇到这种现象该怎么协调?请大侠们支招。




49#
发表于 2019-12-17 19:16:4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方案
D03 方园
故事会组织
活动时间:20191214 1000-1130
参与人员:方园、廖晓容
活动地点: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滨海部)103B教室
召集人:方园
活动主题:激发创造力---一个苹果的N种可能
主讲义工:方园
活动用书:《从头动到脚》《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签到义工:廖晓容
活动形式:ppt
摄影记录义工:廖晓容
参与对象:53-6岁小朋友
准备材料:苹果星人帽子、一个苹果、一根香蕉、超轻黏陶土、贴贴眼睛、彩色毛球
故事会方案
1、作品解读(包括书籍封面、出版信息、内容简介、作者及相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解析、解读方向、讲读方式)
内容简介有一天,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个苹果,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这不是苹果。”由这个疑问开始,男孩的想象力无止境地膨胀开来……不要小看一个苹果,它让牛顿恍然大悟,也会让你的孩子变得特别爱思考。
作者:
吉竹申介 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个怕生、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后来因为想当一名制作电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艺人,学了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游戏公司,为了缓解压力,常在工作间隙画插画,30岁时出版了自己首本插画集。
在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之后,吉竹伸介40岁时出版了首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孩子能从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乐趣,一个人也可以乐呵呵地读下去。这部绘本获得3000位日本一线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12万日本小学生评选的“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第三名、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由此,吉竹伸介成为绘本界备受瞩目的作家。
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好无聊啊好无聊》《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脱不下来啦》《揉一揉啊捏一捏》等绘本,作品长期位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总销量超过100万册。他的绘本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
创作习惯:一、将所有作品都手绘在一个巴掌大的速写本上。二、他拒绝为他的作品上色,表示“自己并不擅长”,“为什么不交给更合适的人”?
吉竹申介的书独特之处还在于他的作品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不容易被归类。他擅长把抽象的东西拆解成具象的细节。
作品解析:吉竹申介作品提出的问题像是思维导图的中心,由这个中心无限地引发出去:这是苹果吗?不一定哦,也许你看到的那一半是苹果而另一半是橘子;也许它是一个外星生物的蛋;也许这个苹果也有七情六欲;这个苹果经历了什么来到我面亲……吉竹并不要解决问题,他只是给了无数种可能性。而他提出的问题,是那种我们成年人从未想过“这难道是个问题”的问题。不是故事,不是寓言,他的绘本帮我们逃出思维的窠臼。
爱心树总编辑李昕老师是这样解读的:《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这本书开端就提出故事问题“这是苹果吗”,发展部分小男孩展开各种奇绝的想象,结尾部分做出了回答“也许是吧,咬一口尝尝”。但这本书为什么让人如此难忘?为什么被日本出版界评说“创造了一种新的绘本形式”,成为大畅销书?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
其一,作者把漫画方式与绘本结合起来,读者需要一格格地看下去,怕漏掉。而一般绘本的画面信息量没那么大。其二,这本书看上去很有科技感,尤其封面,各种曲线、箭头,让人一下子就能发现它跟别的绘本不一样,于是你就很难忘掉。其三,全部使用专色印刷,视觉效果很纯粹,也能够在众多书中脱颖而出。
在想象的世界里,作者自有一套逻辑:一开头小男孩就对着面前的苹果提出疑问“这是苹果吗”,然后回答它可能是些什么,这些答案由普通想象(可能是樱桃、橘子),到科幻色彩的想象(可能是某种外星生物的蛋),再到有情节的想象(可能有情感、有灵魂、有亲戚),是一个从单一到有错综关系的过程。
回答完“这个苹果可能是什么”之后,作者又追溯了面前这个苹果的过去(它是怎么来到我家的),以及猜想了它的未来。最后,所有想象归零,回到眼前的这个苹果,咔嚓一口。
整体来说是非常符合绘本创作逻辑的。既突出了重点(提出问题:这是苹果吗),发散出去,最后还能把枝节归拢,漂亮地收尾(回答问题:也许是吧)。
在后书封页藏着一个彩蛋,小男孩把苹果吃完要丢到垃圾桶的时候,转头发现柜子里的香蕉。又可以引发一场脑洞“这是香蕉吗?也许是吧”。
2、故事会目标:让大家打开脑洞,跟着作者一起畅想苹果的N种可能
3、问题设计
①拿着真苹果问,这是苹果吗?真的是吗?不是苹果的话可以是什么呢?
②变成鱼的苹果要去哪里呢?
③你们想要住在苹果屋的哪个房间呢?
④苹果星人平时都在干什么?
⑤你们觉得苹果很生气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
⑥苹果和她的兄弟姐妹要去干什么?
⑦猜猜看我吃到了什么味道的苹果
4故事会时长:1个小时
5故事会流程:
1)        导入:用一个手指谣鼻子鼻子鼻子,跟大家做一个小的互动。接着用《从头动到脚》让大家动起来的大互动,把紧张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接着拿出来一个苹果横切图让孩子们猜猜看是上面,接着换成竖切,最后是一个完整的苹果。最后拿出一个真的苹果问孩子们:这是苹果吗?引入我们的绘本。
2)        讲述:
苹果这个故事本身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还比较有趣,只是画面的信息太多他们需要指引着看。引导他们去想象书中描绘的关于苹果的场景,还要把握好节奏从不同场景中切换。把他们带进去还要把他们带出来。可以多跟生活联系让孩子们觉得这些可能都会存在,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带上一个真的苹果,讲述过程需要闻一闻摸一摸戳一戳的时候都可以跟孩子们互动。
      3)   结尾:我们回去看看家里的苹果、香蕉、梨子,他们真的是原来的样子吗?还可能是什么样的呢?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聊一聊
6、延伸活动:
小男孩把苹果吃完了,要丢到垃圾桶的时候转头发现了香蕉。可,这是香蕉吗?也许是吧。它的兄弟姐妹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把它做出来吧。用超轻黏陶土让孩子揉一揉捏一捏,做出自己觉得可能的香蕉样子。需要准备:不同颜色超轻黏陶土、贴贴纸眼睛、小毛球。

50#
发表于 2019-12-17 19:1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uxiaoniu 于 2019-12-18 10:47 编辑

《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记录及反思
D03 方园
活动时间:20191214 1000-1100
参与人员:方园、廖晓容
活动地点: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滨海部)103B教室
活动主题:激发创造力---一个苹果的N种可能
活动用书:《从头动到脚》《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参与对象:5个小朋友
年龄段:3-6
准备材料:苹果星人帽子、一个苹果、一根香蕉、超轻黏陶土、贴贴眼睛、彩色毛球

      这次发布故事会招募比较晚,当周周二晚上才发布招募的。到周五的时候又让晓容发动他们社区的适龄孩子过来听故事,终于报名的有5个人了。我们这一个点报名人数一直都比较少一些。但是到现场看了以后发现原来是固定的两位听众把自己的同学拉过来一起听故事了,这让我们很感动同时希望自己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有趣的故事和故事延伸的玩法。有一个小插曲,我在行秀上发布的招募信息里插入定位信息,发布以后没有再检查一遍定位是否准确。导致故事会当天一位从福田赶过来听故事的孩子和她的妈妈走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期间电话和微信各种沟通。故事会要开始了,把手机给晓容让她跟进。再一次显现故事会现场需要义工的重要性。故事会结束后大家跟我反馈说,还不如就不加定位,这样大家自己搜索会更方便。嗯,下次做招募海报把定位去掉看看效果如何。这一次是预备用ppt来讲的,进到教室就开始捣鼓电视和电脑,之前没有用过。好在能用,打开ppt的时候发现自己改过的那版ppt并没有拷到u盘里。下次拷ppt的时候记得多看几遍,确保是我们想要的那一版,也可以在邮箱上备份一份。
      开场准备了一个游戏“鼻子 鼻子 鼻子”(把一只手指头放在鼻子上,当我说出鼻子鼻子 嘴巴,手指就要指嘴巴。)跟戏剧课上老师跟我们一起玩的游戏有些相似,做游戏就是让大家从游离的状态变成专注状态的好办法,让大家收收心。上了幼儿园中班的4个孩子能够很好的跟上游戏的节奏,3岁的孩子这个游戏对他来说有些勉强需要慢慢的来。游戏的查找可以在网上搜一搜“幼儿园中班/大班室内游戏”,对搜索出来的结果进行筛选和备份。这个游戏在下午去绘本馆救场的时候也用到了。接着放了《从头动到脚》的ppt让孩子们来一个大互动,其中有一页“我是鳄鱼我会扭屁股 你们会吗”两个小男孩私底下通气说“我们都说不会”,于是坐在位置上不动。结伴来听故事会还挨着坐果然会有影响,会一起商量着给你答复,还会商量着怎么不配合。哈哈哈哈哈。他们难道是想着:我们给这个故事妈妈处处难题,看她怎么处理。你们是上天派来检验我的吗。我继续带着另一个配合的孩子扭起来,什么都不能阻止我表演。哈哈哈哈哈。这一轮下来以后,那位走错路的女孩子终于找到地方了,可这是一个略微害羞还是中场进来的女孩子。前期互动她基本都会躲在妈妈怀里,但是听故事的时候很专注。
      拿着西瓜游戏卡里的苹果横切图让大家猜猜是什么说过,有说梨子有说不知道的。然后再换一个苹果的竖切图给大家看,大家一眼就能认出来是苹果了。这个点其实可以拿着一个真的苹果横切图让大家感受,猜测,知晓答案,会更直观。引到苹果,把要讲的《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引出来。故事讲述的时候应该多抛出疑问让孩子们想,引导他们说。可是往往是自己抛出问题,问了一圈又自己解答。而自己这样的解答很大人,一点新意都没有。准备的那些问题看着是开放式问题,但是缺乏深度。看了星星老师讲《叶限》同学们拍到的问题照片里三个问题:“为什么是叶限拥有魔法?”“你相信故事里的魔法吗?”“你希望能拥有什么魔法”。特别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叶限呢?我自己也没有想过。联系到《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为什么是苹果呢?香蕉可以吗?(后书封页作者也给了一个彩蛋,小男孩也发现了香蕉)这个苹果还有别的可能吗?需要怎么把孩子们对于这些可能性的猜想,打破思维定式这个很重要。好在孩子们慢慢的跟着书,就相信了确实有这样的可能:这个苹果浇水变大,能够变成一个苹果屋。还有各种形状的苹果,不同颜色的苹果。让他们猜猜不同情绪的苹果会是怎么样的,这个点孩子们也有很多可以讲的。有的说白色的是害怕,有的说有阴影的那个是害怕。给孩子们猜猜我吃了一个什么味道的空气苹果,对着空气咬一口然后眉开眼笑,小朋友和大人都猜说是吃了一个甜甜的苹果。咬一口抖一抖,他们说是吃了酸苹果。这一块孩子和大人都在猜,所以需要很夸张的演绎气氛很快就出来。讲到苹果星人的时候,把自己做的苹果星人帽子带上,下次可以多做几个让孩子们也带上,感觉自己就是苹果星人。
      结尾给大家看后书封小男孩吃完苹果,准备要把苹果核丢垃圾桶里时转头发现柜子里的香蕉。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香蕉让孩子们看看,还让孩子们想象这个香蕉的兄弟姐妹会是怎样的呢?拿出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个颜色来做。揉一揉捏一捏,还让他们贴上眼睛看看。虽然做出来的都是跟真实香蕉差不多的样子,但是贴上眼睛孩子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这也是一种可能,不是吗?有可能这个香蕉就是有眼睛的,灰色的呢。可能它的眼睛很大很大,比身子都大呢。

作业图5.jpg (311.39 KB, 下载次数: 230)

合影

合影

作业图4.jpg (360.34 KB, 下载次数: 214)

灰色大眼睛香蕉

灰色大眼睛香蕉

作业图3.jpg (393.38 KB, 下载次数: 238)

会走路的香蕉

会走路的香蕉

作业图2.jpg (467.17 KB, 下载次数: 232)

苹果星人

苹果星人

作业图1.jpg (162.71 KB, 下载次数: 202)

看苹果横切图

看苹果横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12 05:15 , Processed in 0.074879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