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故事会方案 D03 方园 故事会组织 活动时间:2019年12月14日 10:00-11:30 参与人员:方园、廖晓容 活动地点: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滨海部)103B教室 召集人:方园 活动主题:激发创造力---一个苹果的N种可能 主讲义工:方园 活动用书:《从头动到脚》《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 签到义工:廖晓容 活动形式:ppt讲 摄影记录义工:廖晓容 参与对象:5个3-6岁小朋友 准备材料:苹果星人帽子、一个苹果、一根香蕉、超轻黏陶土、贴贴眼睛、彩色毛球 故事会方案 1、作品解读(包括书籍封面、出版信息、内容简介、作者及相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解析、解读方向、讲读方式) 内容简介:有一天,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个苹果,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这不是苹果。”由这个疑问开始,男孩的想象力无止境地膨胀开来……不要小看一个苹果,它让牛顿恍然大悟,也会让你的孩子变得特别爱思考。 作者: 吉竹申介 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个怕生、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后来因为想当一名制作电影道具或玩偶的手工艺人,学了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游戏公司,为了缓解压力,常在工作间隙画插画,30岁时出版了自己首本插画集。
在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之后,吉竹伸介40岁时出版了首部绘本作品《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孩子能从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乐趣,一个人也可以乐呵呵地读下去。这部绘本获得3000位日本一线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12万日本小学生评选的“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第三名、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由此,吉竹伸介成为绘本界备受瞩目的作家。
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好无聊啊好无聊》《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后来呢后来怎么了》《脱不下来啦》《揉一揉啊捏一捏》等绘本,作品长期位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总销量超过100万册。他的绘本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 创作习惯:一、将所有作品都手绘在一个巴掌大的速写本上。二、他拒绝为他的作品上色,表示“自己并不擅长”,“为什么不交给更合适的人”? 吉竹申介的书独特之处还在于他的作品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不容易被归类。他擅长把抽象的东西拆解成具象的细节。 作品解析:吉竹申介作品提出的问题像是思维导图的中心,由这个中心无限地引发出去:这是苹果吗?不一定哦,也许你看到的那一半是苹果而另一半是橘子;也许它是一个外星生物的蛋;也许这个苹果也有七情六欲;这个苹果经历了什么来到我面亲……吉竹并不要解决问题,他只是给了无数种可能性。而他提出的问题,是那种我们成年人从未想过“这难道是个问题”的问题。不是故事,不是寓言,他的绘本帮我们逃出思维的窠臼。 爱心树总编辑李昕老师是这样解读的:《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这本书开端就提出故事问题“这是苹果吗”,发展部分小男孩展开各种奇绝的想象,结尾部分做出了回答“也许是吧,咬一口尝尝”。但这本书为什么让人如此难忘?为什么被日本出版界评说“创造了一种新的绘本形式”,成为大畅销书?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 其一,作者把漫画方式与绘本结合起来,读者需要一格格地看下去,怕漏掉。而一般绘本的画面信息量没那么大。其二,这本书看上去很有科技感,尤其封面,各种曲线、箭头,让人一下子就能发现它跟别的绘本不一样,于是你就很难忘掉。其三,全部使用专色印刷,视觉效果很纯粹,也能够在众多书中脱颖而出。 在想象的世界里,作者自有一套逻辑:一开头小男孩就对着面前的苹果提出疑问“这是苹果吗”,然后回答它可能是些什么,这些答案由普通想象(可能是樱桃、橘子),到科幻色彩的想象(可能是某种外星生物的蛋),再到有情节的想象(可能有情感、有灵魂、有亲戚),是一个从单一到有错综关系的过程。 回答完“这个苹果可能是什么”之后,作者又追溯了面前这个苹果的过去(它是怎么来到我家的),以及猜想了它的未来。最后,所有想象归零,回到眼前的这个苹果,咔嚓一口。 整体来说是非常符合绘本创作逻辑的。既突出了重点(提出问题:这是苹果吗),发散出去,最后还能把枝节归拢,漂亮地收尾(回答问题:也许是吧)。 在后书封页藏着一个彩蛋,小男孩把苹果吃完要丢到垃圾桶的时候,转头发现柜子里的香蕉。又可以引发一场脑洞“这是香蕉吗?也许是吧”。 2、故事会目标:让大家打开脑洞,跟着作者一起畅想苹果的N种可能 3、问题设计: ①拿着真苹果问,这是苹果吗?真的是吗?不是苹果的话可以是什么呢? ②变成鱼的苹果要去哪里呢? ③你们想要住在苹果屋的哪个房间呢? ④苹果星人平时都在干什么? ⑤你们觉得苹果很生气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 ⑥苹果和她的兄弟姐妹要去干什么? ⑦猜猜看我吃到了什么味道的苹果 4、故事会时长:1个小时 5、故事会流程: 1) 导入:用一个手指谣鼻子鼻子鼻子,跟大家做一个小的互动。接着用《从头动到脚》让大家动起来的大互动,把紧张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接着拿出来一个苹果横切图让孩子们猜猜看是上面,接着换成竖切,最后是一个完整的苹果。最后拿出一个真的苹果问孩子们:这是苹果吗?引入我们的绘本。 2) 讲述: 苹果这个故事本身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还比较有趣,只是画面的信息太多他们需要指引着看。引导他们去想象书中描绘的关于苹果的场景,还要把握好节奏从不同场景中切换。把他们带进去还要把他们带出来。可以多跟生活联系让孩子们觉得这些可能都会存在,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带上一个真的苹果,讲述过程需要闻一闻摸一摸戳一戳的时候都可以跟孩子们互动。 3) 结尾:我们回去看看家里的苹果、香蕉、梨子,他们真的是原来的样子吗?还可能是什么样的呢?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聊一聊 6、延伸活动: 小男孩把苹果吃完了,要丢到垃圾桶的时候转头发现了香蕉。可,这是香蕉吗?也许是吧。它的兄弟姐妹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把它做出来吧。用超轻黏陶土让孩子揉一揉捏一捏,做出自己觉得可能的香蕉样子。需要准备:不同颜色超轻黏陶土、贴贴纸眼睛、小毛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