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米扬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批书:和英《永远爱你》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1-2-24 00:00:24 | 只看该作者
我几乎都不敢再读这本书了。读一次,哭一次。。。。
42#
发表于 2011-2-24 00:10:05 | 只看该作者
大人都想多了,其实这本书的原意是妈妈说给小孩听,不管你多大,甚至你70岁,我90岁,我都永远爱你。那么妈妈就会模拟出很多爱他的场景。重点是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这个小孩才5岁,有何不可?
其实,所有的这些,大家换个角度,是说给5岁小孩听的。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大人的感受不好,就不要给自己的小孩说。
43#
发表于 2011-2-24 00:14:44 | 只看该作者
我几乎都不敢再读这本书了。读一次,哭一次。。。。
旺旺妈妈 发表于 2011-2-24 00:00



    这么严重呀?方便详细说说不?
44#
发表于 2011-2-24 00:49: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星星老师 于 2011-2-24 00:52 编辑

看完这个故事,第一印象,也是觉得情节的推进,让我有些不安。爱的尴尬。
仔细想想,再跟逗妈鬼她们几个讨论,发现自己陷入了现实的怪圈。
也就是说,我是在用现实的眼光来打量一部文学作品。
尤其是这样密不透风的抒情童话,是不能简单到用现实的联想来理解的。
想到米杨妈说到的真善美的问题,在这个故事的表达里,一直在流淌着同一个旋律:我永远爱你,永远爱你。
相信这是每一位父母对儿女最深情最根本最朴素的表达。
而这种表达有很多种文学形式,《跳舞》里父亲默默的目光和永远的微笑、逃家小兔里兔妈妈永远的寻找……
这个故事中,我总觉得是一位妈妈怀抱着孩子一直在深情的描述,后面那么多的光阴荏苒,其实都是发生在妈妈深情的描述里,我们认为最现实的景象,只是一个又一个夜晚母子相伴的故事时光里的吉光片羽。
所以,会有楼上的妈妈说读一次哭一次,会有孩子的眼睛一直红红的……
永远爱你,永远爱你,永远爱你,这是妈妈爱的咒语啊,任每一颗敏感的心,都会被击中。
孩子终究会长大,我们无可挽留地老去,没有什么可以亘古不变,我们希望永恒的不是青春的容颜,而是对孩子永远的爱与思念。
45#
发表于 2011-2-24 02:0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0月逗逗 于 2011-2-24 02:04 编辑

      我来了。
      大家的讨论真的很激烈,那我也来谈谈我的观点。
      其实在我看来,这本书非常之单纯,单纯到它就是表达了一个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而这种爱等同于我和你对自己孩子的爱一样,是不分年龄、性别的。换而言之,不管逗逗长到多大,她都是我的宝贝。
      我仔细看了一下,大家纠结的重点都就是在于:一、肢体接触。二、孩子的自由空间。
      今天正好整理逗逗的书架,确实很多直白袒露“我爱你”的绘本,大家都没有太多异议,为什么单单这一本如此不能被接受,关键还是在于孩子长大成人后,妈妈和孩子的肢体语言,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
      至于译者的水平我就先不说了,这要找到原版之后才能做出判断,但是对于米扬妈妈所说的“那我建议作者把什么半夜驱车去儿子家之类写实的描写去掉,直接就写“男人长大了,遇到了困难,妈妈抱着男人说妈妈永远爱你”,不是更好,更符合“真善美” ”,我是断不能接受的。
      原因很简单,这本书从始至终贯穿其中的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它是以夜晚的安抚作为一条线,贯穿其中:妈妈抱着在沉睡中的不断长大的孩子唱睡前歌谣,这首童谣是这本书最重要的表达元素,它在书中反复吟诵,在这本书中它代表的就是一个字:爱,而这个主题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的,且会世代传承的,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我不能想象线如果断了,还能串起什么好珠子。


      应该说,这本书不含蓄,且非常的外放,不管是从画面还是从故事情节,画面的丰富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或许是不会招到太多质疑的,焦点仍然在于情节上。
      大家对书中所设计的情节会如此反感,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有一个观点,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就是在文学表现方式上,拟人手法的运用。换种角度,如果这本书的主角不是人,而是大熊和小熊,老鼠妈妈和小老鼠,是不是大家就会不那么苛求呢?拟人化的描述带来的思维发散,可以赋予动物以新的生命,为什么用在人身上,它就不行了呢?原因在于,大家对于动物会很感性,可是对于同类,就很理性。理性到甚至完全不能允许有一点想象空间的存在。
      就像星星老师所说的,这就是一个现实的怪圈,成人在用自己的复杂去衡量童真世界的单纯。

      至于孩子的自由空间,有人觉得书中母亲的这种爱是一种病态的爱,畸形的爱,会让孩子窒息,其实,看过这本书的人再仔细想想,一个有恋子情结的母亲,会不会舍得成年的孩子离开自己,甚至在她病危的时候,儿子都不知情吗?
      大家之所以如此反感,我想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触犯了成年人对伦理观念的捍卫。先且不谈这本温馨的睡前绘本一定要用成人的伦理观念去分析会有多么的诡异。
      因为想儿子,所以深夜开车去儿子家,儿子睡着之后,妈妈轻轻推开卧室的门,去唱童谣。这种表达爱的方式,虽然和中国的母亲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觉得本质是没有区别的,那就是对自己不在身边的孩子斩不断的千丝万缕的牵挂。
      其实,换种思路,如果是我们的妈妈,半夜想我们,打电话说想来看我们,我们会怎么想呢?如果我们的妈妈,和我们哼起童年的歌谣,你是不是会只剩全身不自在的感觉呢?


      再说说逗逗的感受,虽然逗逗的感受不能代表其他的孩子。
      晚上我和逗爸聊起这本书,埋头走迷宫的逗逗拿着笔跑过来:“妈妈,是说那本《永远爱你》吗?”
      我说是的,她就担心的看着我:“妈妈,你真的会老吗?”
      这就是孩子的角度。
      这个疑问自打逗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一直存在心里了,
      她关心的是妈妈会老,她担心妈妈年老了,她会听不到妈妈的睡前歌谣,得不到妈妈的拥抱。
      《永远爱你》,这本书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它就是属于能带来很大安全感的书。
      道理很简单,年幼的孩子不会像成人那样,第一时间扯上的是伦理道德,他们直接就从书中接受到一个强烈信号就是:来自妈妈的浓浓的爱。。这个爱具体表现为什么?就是妈妈爱我,为我唱睡前童谣。就像朵爸所说的:重点是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这个小孩才5岁,有何不可?
       而且,谁又敢说,书中的情景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伦理观念?

       最后,我真心希望成人看绘本的角度能够适当的调整一下,当然,如果实在是接受不了,就不要给孩子读。

附上我之前为这本书写的读书笔记(2010年5月9日):

我永远爱你,

我永远疼你,

在妈妈心中,

你是我永远的宝贝。

    上周逗逗连续高烧不退,高体温让孩子狂躁不安,抱也不行,哄也不是,真让人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我拿起床头的《永远爱你》,一页一页轻声读去,逗逗竟然慢慢平静下来,沉沉睡去。文字的魔力,可见一斑。
    《永远爱你》讲述的是一个温馨的轮回:

    孩子渐渐长大,妈妈一直在唱着这首温暖的歌谣:“我永远爱你,我永远疼你,在妈妈的心里,你是我永远的宝贝”;

    妈妈渐渐老去,长大了的孩子抱着病重的妈妈轻轻的唱着:“我永远爱您,我永远疼您,在我的心里,您是我永远的好妈妈”;

    已经是爸爸的孩子,抱着自己的女儿轻轻的唱着:“我永远爱你,我永远疼你,在爸爸的心里,你是我永远的宝贝”。
    刻画母爱,类似这样题材的绘本其实不少,其中《爱心树》也是经典,但是《爱心树》清冷哀伤,结局悲凉。记得第一次给逗逗读《爱心树》,读完之后,逗逗嚎啕大哭,安抚半天睡下去,逗逗还在抽噎:“妈妈,我心里好难受。”之后轻易不敢再读。

    而《永远爱你》则不同,逗逗很喜欢,其中的这首温暖的歌谣也被逗逗改编的朗朗上口,前天早上,我们娘俩手拉着手儿出门去等校车,逗逗抑扬顿挫的大声吟唱:“我永远爱你,我永远疼你,在宝宝心里,你是我永远的好妈妈!妈妈我爱你!”引得路边旁人侧目微笑,我当时只觉得:清朗朗的初夏,满心的欢喜!

46#
发表于 2011-2-24 02:45:48 | 只看该作者
碰巧今天看到了一本儿童哲学启蒙书《爱与友谊》。里面开篇就有句话,“对于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想法……”。
用到今天的这个论辩上,何其贴切。
黑寡妇要吃掉自己的爱人,这个没“人”能接受。中国封建传统中的贤德大老婆要给自己的夫婿招可人小妾,这个也没几个西方人能接受。即使是进化到平面地球时代,爱这个高度抽象的字眼,依然不能凌驾于文化之上覆盖全人类。
归根结底,爱是什么东西,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答案。文化背景、知识架构、人生经历的不同,都会让人对爱的理解产生极大的分歧。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自适其适。
你喜欢就读嘛,不喜欢就不读好唻~
47#
发表于 2011-2-24 07:40:51 | 只看该作者
当你的孩子长大后,你再来读读,看看你的反应,你的父母对于你的爱是怎样的?对于父母之爱不要有什么可以质疑的。几十年之后你会不会再来看看自己的评论?
48#
发表于 2011-2-24 09:11:57 | 只看该作者
根据你们的发言,我觉得这本书估计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一定很思念他的母亲,或者是一个母亲非常思念自己的孩子。
讨论得这么激烈,哈哈,我要买书来读读看,
49#
发表于 2011-2-24 09:1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zknife 于 2011-2-24 09:48 编辑

好热闹。我记得很清楚,当初第一遍读这本书,推荐给三妈,她表达的正是米扬妈的这个意思。我当时想,嗯,是有点那个,所以就无语了。
50#
发表于 2011-2-24 09:20:48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经常说:妈妈,我不想你变老,我不想你死,我要你永远陪在我身边。
每次话没说完就开始抹眼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4-24 05:48 , Processed in 0.066799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