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朵米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迪迪答答答】朵米妈的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1:54:07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一期第二轮第十八周作业贴——你究竟在忙什么


即将告别杂志编辑生涯,最后再整个表。
羡慕厄苏拉,别的编辑也必有精彩动人的故事,偏就她的保留的那么多,让人印象这么深,甚至,还藉由她还原了一整个发光的美国童书时代。
那么好吧,让我们再看看那些和她一起为美国童书开疆拓土高歌猛进的同志们吧。
遗憾的是,他们大多没有在表格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我不相信这些人不如她有才华或者不够努力。
时也,命也。
成全了厄苏拉和阿甲以及耕林的。
都是天意。

童年的力量-美国童书出版机构一览表.rar
42#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1:54:52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一期第二轮第十九周作业贴——某个记忆深刻的第一次

高中的时候有一帮铁哥们儿,三个男生,三个女生,经常在一起玩儿。
大学之后,大家分散到全国各地,有几个就留在开封。
某日,一个在外地的男生,忽然回来了,而且竟然直接住进了医院。
这真让人太惊讶了,要知道,他可是那种感冒发烧,直接买包麻辣方便面,热水一泡,吃完蒙在被子里睡一晚,第二天就好了的人啊!
但是,他还是进去了,浑身水肿,脑袋胀的有两个大。医生开了一种叫做环磷酰胺的药,医院竟然没有,我们就骑着车,冒着大雪,兵分几路,一人负责一个区,见到药店就扎进去问老板有没这种药。
那时候没有什么网络,想要找点东西,只能用这种最原始的地毯式的搜索,虽然鹅毛般飘落的大雪和滑溜溜的街道没有阻挡住我们的一腔热情,但是效率非常低下,而且,一无所获。
然而他终于还是渐渐地好起来了。
那阵子,我们经常去医院看他。每次去,我都会想办法给他带点新奇有趣的东西。那时候,我发明了一种煤火盖子烤苹果干的独门绝技,把煤火盖子洗干净,在火上烧热了,苹果切片往上一放,滋啦啦——立时甜香四溢,焦糖都流出来了!每次去探他都烤一大袋子带过去,又甜又脆。这男孩手极巧,有次还请他帮我用竹条扎了一个风筝,拿回家裱了纸,在上面刷上蓝色,中间是一只抽象的白鸟。做好了拿过去,另一个男孩就拿到住院部楼下的中庭去放,竟然还飞起来了,他就躺在病床上笑嘻嘻的看。

有一天过去的时候,两个男生神神秘秘的拿出个小盒子给我,打开一看,是一只碧绿碧绿的小青蛙!
现在想来,那应该是一只冬眠中的小树蛙,意外被人发现,顺便当了礼物送来医院给他解闷。他们觉得好看,就当宝似的送了我。
说起来也是,哪儿有送青蛙给女生的。。。
但是当时吧,真还没见过这样的青蛙。跟那些俗陋疤瘌的癞蛤蟆可不一样,这小家伙通体碧绿,干净的一点灰尘都没有,白白的肚皮,似乎还在微微地起伏,趴在那,就像一块凝固的果冻,煞是漂亮可爱。于是,喜滋滋的捧了回去。
这小家伙吧,可能是在冬眠,拿回家一动也不动,不知该喂点什么给它。问了人,也没人知道,家里也没有这一类的书,更别提像现在一样轻松百度了。
这第二天还要回学校住校,想来想去,觉得冬天还长,这小青蛙应该也不会醒来的这么早吧。
于是,就换了一个稍大一点的盒子,怕它冷,管妈妈要了一些棉花,塞在它周围。嗯,看上去它像是睡在云朵里一样,舒服极了。

就这样过去了一周,除了跟几个要好的朋友描述了一下这小家伙之外,就再也没提起它了。
后来是因为什么事,好像把它给忘了。直到某一天晚上,忽然想起它,立刻冲到楼上把盒子拿出来,打开一看,整个人都晕掉了。
那碧绿碧绿的小青蛙,此刻已经变成了干巴皱瘪的青蛙干,像树干一样的颜色,还泛出了灰色的霉菌,混在白色的棉花里,就像一坨脏兮兮的泥土。
它是死了吗??
骤然间,一阵混合了悲痛、懊悔和不置信的强烈感受瞬间攫住了我,眼泪扑簌簌的掉下来,脑中瞬间转过了无数个念头,它死了吗?是真的吗?它还能活过来么?怎么死的?棉花不够暖吗?空气不够吗?盖子是不是太紧了?是我害了它吗?我要怎么救它?放温水?电吹风?暖气?
这些。。。还有用吗。。。。。。。
那时候,年轻气盛,动不动就放言,这世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但是那天晚上,抱着这只小青蛙的尸体,我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无比的绝望,生命逝去的无可挽回,第一次粗暴的让我感到了无常的冷硬。
我放声大哭了好久,那种伸长了手臂也无济于事的悲哀,回顾至今,宛然如昨。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1:55:38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一期第二轮的第二十周作业贴——你儿时的梦想实现了吗?

小时候喜欢画仙女,每位仙女都云鬓蓬松,钗环翠钿,插了满头。
有年三月,本已渐渐暖和的春日,忽然之间天降大雪,那雪片,真的是蓬蓬松松大团大团的,趴在学校三楼的栏杆上,仰头望着从天而降的团团大雪压向大地,才真理解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说法真是此言不虚。
还记得那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出了一个和本期主教差不多的题,你将来要做什么?
我咬着笔杆子望着窗外出神了半天,慎重的在纸上写下了:珠宝设计师。

小学毕业的那年,我迷上了红楼梦,做了一系列的阅读延伸活动。
整理红楼梦的诗词啦,画红楼梦的人物谱啊,收集各种菜名啊,当时还干了一个很大的工程,拿一个挂历反过来,画了金陵十二钗。很多亲戚朋友当时都震惊了,有个妹妹,一直记到现在。
筹备的过程中,还真是没辜负珠宝设计师的梦想,我还给大观园一干人等每人都设计了几款发饰。
其中,王熙凤的最为华贵铺张,其他几位姑娘的都没啥印象了。
后来,这种事当然是没有后来的。

直到我来了深圳,遇上王呈,生了朵朵,这丫头一晃长到4年级。
某一天,她拿回来一对耳环,三枚绿色的珠子,一根银链子,耳坠的挂钩部分,赫然是一对努力弯折的大头钉!
但是,这粗糙的材料,依然难掩设计的美感,我欣喜的对着镜子比来比去,给这幅意外的惊喜取了个名字——三叶草。
这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的买了一大堆手工材料,喜滋滋的给朵儿开了一个微店当起了店小二。有兴趣的去搜索“甜蜜的小耳朵”,还有微信公众号呢!
那个暑假,我们一口气买了五千多,后来还把赚到的钱买了一批书,捐给了一间民工子弟学校,刚好够一年级的孩子每人一本。
在这个过程里,朵儿固然是享受其中。我更是兴奋不已,给她买各种材料,挑选各种奇怪的素材,参谋搭配,打些粗苯的下手,还兴致勃勃的给她买了一套电钻,那阵子,娘俩总是躲在小小的工作间里叮叮当当的捣鼓着这些玻璃石头陶瓷的小玩意儿,简直像在天堂。
      
这阵子热潮过去之后,除了偶尔零星帮我做过几个项链,就再没动过手了。
但那段时间玩儿的还是过瘾的。
珠宝设计师。
这梦想算是实现过了么?

甜蜜的小耳朵公众号:sweetlittleear

http://www.3yecao.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440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1:58:12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一期第三轮第一周作业贴

朵姐这周非常不幸,老师不准带手机到班上,她竟然带了,而且要命的是,她竟然忘了关机,尤其糟糕的是,竟然有个高频电话,而且在上课的时间呼叫了她。
可想而知,头皮炸掉手忙脚乱迅速按掉电话的那一刻有多尴尬,而老师的火眼金睛自然是揉不得沙子的。
于是,手机被没收了,学期末才给。
这对她来说,应该算是个噩耗吧。因为除了每天例牌的听音乐,刷几集日更的漫画,他们英语、数学、物理作业都要在手机上做。没了自己的手机,她就只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用别人的手机或者IPAD才能完成自己的作业了。
这种麻烦和别扭,对一个青春期的小孩儿来说,应该挺悲催的。
然而,令班上的好友刮目相看的是,朵同学竟然没怎么难受,很快就又开始嘻嘻哈哈起来了。小女生不禁要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怎么这么容易开心啊。
对此,朵同学是这么回答的:既然已经没收了,又要不回来(她试过),那就只能想想这件事的好处咯~
然后,一口气力陈了手机被没收的十大好处:
1、上课可以好好听课
2、可以早点睡
3、会长高
4、第二天精神饱满
5、没有手机辐射
6、可以保持专注力
7、没有手机玩,还有其他好玩的事
8、会发现更多新鲜的事物
9、隔离之后,会发现没有手机的好处
10、以后即使手机回来了,可能也没那么爱玩了

嗯,为了说服自己,这姑娘也是够拼的。
感谢老师!
45#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1:59:30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一期第三轮第二周作业贴

去年圣诞节,圣诞老人送了一坨风信子给米米。
洋葱一样,紫褐色的外皮,一声不吭的窝在盒子里。
埋土洒石米浇水。
邹巴巴的脑袋上,好几个月没有任何动静。
我们也没怎么关注他,偶尔余光扫一眼而已。
年过完了之后,忽然从脑袋上冒出了点绿芽芽,说是个芽芽,但这芽芽也未免太大了,粗粗胖胖的,像个超重的巨婴,敦敦实实的顶在更加敦敦实实的洋葱脑袋上。
家里人似乎反应也很平淡,这个石头一样的生命苏醒的巨变,竟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就这么过去了。
洋葱不说话,只默默的生长着。
渐渐的那个敦实的巨婴裂成了两半,多了个兄弟。
渐渐的抽出穗子,然后似乎一夜之间,竟然开花了。
这个过程里,我们就像淡漠的路人,连碗面条都要拍个照的我,竟然没有记录下它生长的这个过程。看着一头绚烂的他,不免有些内疚。
而他也似乎不以为意,只默默的沿着自己的脉络复制着自己的DNA,直到完成进化,绽放出自己最美的生命。
我们之于他,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吧。

另录一首米米的小诗
《小虫》
小虫小虫你别怕,
我来给你送衣裳;
小虫小虫你别哭,
我来给你画个画。

看我,我有新衣裳,
看我,我有一幅画。
谢谢谢谢谢谢你,
不用不用不用啦!


哈哈哈,结尾笑死啦!
46#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2:00:51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一期第四周


我爱你
不光是因为你的样子
还因为
和你在一起时
我的样子

我爱你
不光是因为你为我做的事
还因为  为了你
我能做成的事

意外听到爱尔兰诗人罗伊·克里夫特的诗,仿佛又唤醒了N年前仿佛被宇宙灌满的能量。
还记得当年写在本子里潦草的字,有点洇开的圆珠笔痕,饱含着激荡的热情,记录着澎湃在胸臆里的念想。
本子上写着:爱一个人,就是想让这世界为了TA而变得更好。
因为一个人,忽然生出救世的英雄情结,这也是醉了。
但这其实也并非不可能呢。
《星际穿越》里,诺兰在片子的高潮处,设置了一个超级立方体。不仅引出了五维空间的概念,更引出了意识或者说思维改变存在的概念。
这部烧脑电影,相信让不少人走出影院的时候都晕晕乎乎,稀里糊涂的,这是必然的,让一个行走在四维空间里的三维生物凭空拔高一个维度,这就跟让二维空间的生物突破一个封闭的圆形一样是无解的。
但是诺兰是个多么聪明的人呐!他让库珀大叔和布兰德美女博士诠释了一种新的引力——爱。
因为爱的牵引,库珀的女儿发现了老爸给她传送的数据,从而完成了Plan A 拯救了地球上所有的人类;也因为爱,另一支小队布兰德博士最后也终于到达了那个爱人所牵引的星球,完成了Plan B ,找到了人类的新住所。
这看起来匪夷所思么?
也未必。
坊间正有流行物理大行其道的风气,有关量子物理学的书也蛮多的,为什么这个连创始人自己都没搞懂的理论会这么潮,估计连爱因斯坦和波尔都不知道。
前两年有本《薛定谔之猫》的书入选了深圳十大好书。不管内容,但这书名里面提到的观点,刚好可以拿来解释诺兰的电影。
一只装在不透明箱子里的猫,不知死活,即两种可能同时存在,但是在开箱观测的瞬间,会触发毒气装置,导致猫死亡或没事,那么这个观测的动作将会使得原有的两种存在变成了非死即生的单一存在。也就是说,人的意识,在量子的世界里,会改变客观的存在。
应用在电影里,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是由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线性方向所组成的空间;四维世界就好像我们坐电梯,电梯的每一层都是我们所经历的一个时间段;而五维空间中,我们在四维世界每一个人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条时间线,五维空间就是这些所有时间线的总和。而决定未来的,就是你在这当下,出于爱的意志,做出了何种选择,导致了其他可能性的坍缩,从而决定了你的未来。
这么说是不是有点玄妙?
其实这也不是诺兰第一个这么说的。
早在南宋的时候,象山先生陆九渊就曾经说过: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又倡导“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后来王阳明更是把“心学”一派发挥的洋洋洒洒,对抗当时的程朱理学。现在想来,跟如今的唯心唯物感性理性之争也差不了多少。陆大师说:“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此言非虚啊!
扯得有点远。
还是回到电影啊。
话说这诺兰的团队拍《星际穿越》,还有个很牛X的副产品——顺手发了两篇学术论文,一篇黑洞物理,一篇计算机图形。
因为拍这电影时,诺兰找了一个超级厉害的科学家把舵——基普·索恩,此人是当代广义相对论和黑洞物理的顶级大师,写过《黑洞与时间弯曲》,对这部电影的剧本创作贡献很大。他还拉着诺兰的弟弟乔纳森去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了广义相对论,诺兰本人则去了SpaceX,即太空技术探索公司,感受了造火箭的气氛。
这个SpaceX是干啥的呢?看看这个公司放出的豪言吧,人家要在2100年主宰太阳系。
好吧,我说过啥来着。
爱可以拯救世界。
是吧。
所以,大英雄们,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在调动着五维空间中的宇宙能量呢。
拯救银河系吧亲们!
你很重要!
再来一首诗佐证:
星星们高挂空中
[德国]海涅
星星们高挂空中,
千万年一动不动,
彼此在遥遥相望,
满怀着爱的伤痛。
它们说着一种语言,
美丽悦耳,含义无穷,
世界上的语言学家
谁也没法将它听懂。
可我学过这种语言,
并且牢记在了心中,
供我学习用的语法,
就是我爱人的面容。
(杨武能译)

之所以把这么温暖的主题写这么烧脑,还在于今天读到的一篇新闻:
http://d.youth.cn/sk/201704/t20170408_9437998.htm
人类试拍黑洞照片 网友表示终于能一睹黑洞的真容了
能跟爱相提并论的另一种引力,大概就是这种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吧。是以为记。
47#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2:01:34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一期第三轮第五周作业贴

前面有一对男女,年轻,瘦。似是一对情侣。
男孩儿穿一件蓝灰色的软棉中式T,头发略长,眉眼弯弯的,脸上洋溢着爱情的光芒,眼睛始终温柔的缠绕着女孩子,笑意盈盈。
女孩儿呢,长发长裙,同样眉眼弯弯的,不时羞赧的低下了头,唇角始终上扬。
拉手站着的时候,这二人与旁人无异。
忽然,男孩脚步一滑,一只手牵着女孩,另一只手轻松的在空中划出条优美的弧度,整个人身子一低,转身滑到了女孩儿的后面。女孩也跟着半转过来,低头笑起来。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却瞬间令周围灯火全熄,只将此刻的站台变成了单为她二人开设的舞台。
两人换了个角度重又站定,一束顶光倾泻而下,男孩儿揽住了女孩儿的腰。女孩儿微微的斜过头去,靠在男孩儿的臂膀上,男孩儿低着头,就这么轻轻的挨着。
音乐响起……直到那不解风情的地铁,呼啸进站。
人好多啊,我勉强站上去。可巧,女孩儿也挤进来,就站在我旁边。
门无情的关上,外面,男孩儿笑眯眯的探身在两层玻璃之外跟女孩儿挥手,贴的近近的,双手在空中画了个圈,落在半空摆定,身子却一个舞步滑出去。火车开动,男孩儿不见了,女孩儿却一直望着轰隆隆的门外,笑意盈盈,就仿佛男孩依旧还在。
我忍不住问:他是学跳舞的么?
是啊。女孩轻笑。
好漂亮!我感叹,又觉得哪里不对,赶忙解释:我是说,那动作真好看。
女孩笑起来,是吧,我们就是在西班牙学舞蹈的时候认识的。他这次专程从香港过来的。
哇,那好专业!
不会啦,我们都是业余的,但是这个佛拉明戈舞很难找舞伴的,他就专门从香港过来……
是吧,会跳舞真美好。
女孩儿一路笑着,到站。
道别之后,我去转地铁。
寻常的归途,却因为这小小的一点不同倍感温暖。
艺术,美,就犹如生活的盐,不加上,无滋无味,撒一点,却能把食材暗藏的原力调动出来,唤醒味蕾,吃出感动。
愿美好常在。
48#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2:02:24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一期第三轮第6周作业贴

本周出差,抓紧交作业。
关于微信,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工具了吧。
对于三叶草来说,微信就是办公室。
看看我们的工作群、站长群和各个项目组的群,每天不刷个几百条哪里做得了大事啊!
所以当别人问起:你们的办公室在哪里啊~  
我就会自豪的告诉TA:我们啊,在云上!
对于草籽们来说,微信还是教室。
且不说咱们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的初级班吧,整个课程都在微信群里上课,还能签到,点名,检查作业,甚至还有爸爸研发了个小程序。
更不用说每周五晚上的线上精读了,你能想象几十个微信群此起彼伏的弹出N多消息的盛况么?所以,周五死机说并非谣传,不信你试试。
尤其是,除此之外,甘心找虐的一小撮人,还自发的组成什么黑咖啡,什么写写写,什么研发中心,无时不刻的给自己找事做找苦吃找压力背,啃难啃的书不说,还写难写的作业,讨论没结果的问题,自作虐不可活,听天由命吧。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微信还是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标志。
看看你的成分吧,八卦占80%?自然生态圈10%?诗社和绘画占5%?吃吃吃是不能少的,数理化都不怕的群正在吆五喝六的做题,可是你打开了之后没爬楼,默默的就又关上了。
你在哪个群里投入的关注最多,就在标注着你的人生成份,没有比微信群更纯粹的了,大家都基于最直接的目的混合在一起,能调注出什么新生事物来呢?看看三叶草就知道了。
不幸的是,微信也大有工作化的可能。
所以会出现老板举着手机要求你扫码关注,上下班路上还要在微信群里解决工作问题,办公时间无期限延长,生活界限一再打破,莫名其妙的同事被加为好友,终于有人受不了,换号了。
总而言之吧,从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到现在用户数量7.5亿,微信已彻底的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从早起刷牙到早起刷屏,从利用碎片时间到被碎片,你是高效利用了朋友圈,还是被圈住了呢?
只有你自己知道。

49#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2:04:32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一期第三轮第七周作业贴

忽然之间,又忙碌起来。
重新又充满了恨不能即刻投入战斗的斗志。
回顾40多年的前半生,好像从小到大,一直在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少会遇到不愿做的事情必须勉强自己去做,印象比较深的,似乎没有比看保险合同更挑战自己的耐受力的了。
一来我觉得自己比较擅长发掘寻常事务的意义,也愿意把有些自己没经历过的事情当成挑战,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前半生似乎有一根明明暗暗的线,在牵引着我始终走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
其实有时候,无非就是一个选择吧。
这次从北京回来的路上,遇到南科大实验学校的唐校长,本来已经是4天睡得不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疲惫状态了,他也是两天双城奔波的紧张状态,意外的俩人竟然精神高亢的聊了一路近4个小时,相当投契。
话题中提到当年从第一份工作中离职,那是一间国家重点的学校,刚大学毕业加入学校几个月,我就在一次全省的论文比赛里拿到了二等奖,据说这是全市最高的成绩了。当时校领导有意让我进入学校的管理部门工作,我爸听了是很高兴的,立刻给我规划了一条如何当校长进而当教育局长的路径。但是我对此毫无感觉,一口回绝了学校——我还是喜欢当老师。
一年后,因为不满学校高精尖的586竟然还在教孩子们DOS语言,我在游历深圳之后提出了一份电子化教学的课程改革方案和一封恳切的长信。记得当时家里还并没有电脑,这份长达十几页的方案我可都是手写的啊!而且是先写草稿,修改后专门又誊写出来的,可见用心之深。在这份提案石沉大海之后,我终于无法忍受,毅然出走,离开了学校,投身入深圳的洪流。
这是我第二次在工作生涯中拒绝所谓成功的幻像,诀别成熟稳定的一切,进入险象环生充满挑战的新世界。但是,我乐意。
相谈至此,唐校长问我,那你离开学校时,遇到的最大的阻力应该是你的父母吧。要知道当时甚至是现在,在学校当老师,都算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吧。
然而奇怪的是,我的父母并没有给我太多的阻拦,虽然当时他们也非常不舍,也无法预知深圳的未来,但他们了解了我的想法后,只是默默的为了找了一个陪伴我一路南下的阿姨,如今细细想来,那大概是他们身为父母,能够护送我的最后一程了。
一直觉得父母没什么教育理念,但恰恰是这种无为胜有为的态度给了我巨大的发展空间,让我得以寻找自己的方向,沉浸在自己的判断和作为中,在成长巨大的混沌里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他们真比我高明多了。
这一年,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抛离掉清闲稳定的至高平台,转投入一个充满了风险和未知的新领域。这段时间,经历了非常多的兴奋、探索与论证,我兴致勃勃的搭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宏大架子。我们真的能驾驭得了吗?其中的跨界,甚至跨到了毫无瓜葛的产业领域,对全盘的整体把握和布局,对发展的阶梯规划以及有效的层层推进,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太大的挑战了。
然而,这一切都令我兴奋不已,眼看着一个未来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在逐渐成形,三叶草也将在这一大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这莫名的使命感始终在激励着我不停不停的向前走,同路的人越来越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欢乐,行走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变得无比强健,我们终将在这条道路上收获每个人的成长,也许,这就是梦想的全部意义。
最后,向我们的父母学习。谢谢他们让我们自由的生长,并适时的给我们扶助的阶梯,是当时的滋养的力量,让我们得以成为现在的我们。
希望我们也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父母。
50#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2:05:23 | 只看该作者
【写写写第一期第三轮第八周】作业贴《家里的沟通故事》

不会还没人交作业吧!
已经周六晚上了呢!

这周三正式离开凤凰。
其实真有点恋恋不舍。
从2000到2017,17年,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也已经高中毕业了。
还记得1997年在深圳经历的那个夏天之后,这个城市就深深的吸引了我。
刚来的时候,在一家台湾人开的公司做设计。用最先进的苹果电脑,跟着师姐把软件都学会了。那段时间,几乎很早就出门,半夜才回寝室。有次刚好台湾的董事长来,我依旧这么做。同住的一位同事忍不住酸溜溜的说,你为了杨董还真是拼啊。我当时回过头去看了她一眼,问:你以为我是在为杨董打工么?很快,我就在一个月内跳了三次槽,辗转来到了当时报业集团下属的杂志社《深圳风采周刊》,当了一名美编。
杂志社的文化氛围还是蛮适合我的,我的顶头上司是个热情似火的文化辣妹,刚和深圳的某大才子从一场轰轰烈烈的热恋中上岸结婚,整个人就像一团光芒万丈的火焰,走到哪里就点燃哪里。那时候,她也推荐了好几本书给我,阿来的《尘埃落定》,还有在国外华人网上流传的《小王子》。要知道,那时候看的这个版本,连译者是谁都不知道,我们是悄悄的用办公室出蓝纸的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好在负责打字的妹妹也是我的死党,我们就用那卡拉拉的针式打印机,硬是把厚厚的一摞译稿给打印出来了。我们用大夹子一夹,就这么传看起来,中文简体版的《小王子》大红,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后来,这姑娘也离开了周刊和大才子,去了美国。在那嫁了好莱坞一大制片人,《少林足球》就他们的,又好多年后,回国参与了橙天娱乐的战略发展,《赤壁》就是她促成的。凤凰10周年的时候,我们还在北京见过一面。如今她已经是美国福克斯公司的中国区首任董事总经理,大家比较熟悉的《变形金刚》、《功夫熊猫2》、《冰川时代4》、《速度与激情》、《小黄人》在中国的营销都和她有关。
当时的周刊,聚集了一批有意思的人,左力,在摄影和商业以及行为艺术中沉浮游弋,游刃有余;庞贝,《无尽藏》和《庄先生》的作者,前者被中国文学界叹为绝世奇书;雷霆,雷振邦的儿子,父亲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作曲;王绍培,徐健,这几位后来都成为了深圳市阅读推广人,福图理事会上,周刊的三位旧人竟然又在新平台上相遇,也真是够有趣的。
当时周刊的主编,是一位嗓门极大的湖南人,有料,任性,爱吐痰,办公室经常充斥了他扯着嗓子拍桌子骂人的声音。这本杂志当时在深圳,还算新锐,跟他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我的顶头上司是个有想法的人,所以我的想法也经常得以在周刊上实现,久而久之,除了日常的排版设计工作,竟然也在周刊上开了个专栏做时尚文化类的稿子。把自己喜欢的那些辛妮奥康纳之类的都做了一些,有次还做了一篇关于鞋子的时尚百年的梳理,就是这篇稿子,被当时担任《凤凰周刊》主编的邓康延看到了,他辗转找到我说,要不要来凤凰看看。
那敢情好,当时正在周刊待的郁闷呢,于是立刻就入了职。那一年是2000年,《凤凰周刊》刚刚出了试刊,创刊号的封面,还是我设计的。

忽然发现,这几次的作业好像连续起来了,从大学毕业到进学校,到来深圳进凤凰,仿佛是在做自己成长路径的梳理。
那本周的就先到这吧,告一段落,下周再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2 04:17 , Processed in 0.068723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