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rmbg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6中级班第三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6-10-13 12:39:16 | 只看该作者
C04 唐琳

罗湖计生中心《狼婆婆》手偶专题故事会
时间:9月21日
地点:罗湖计生中心
参与者:3-12岁的小朋友

故事讲解方案:
因为《狼婆婆》这本绘本故事性很强,画面感也非常强,所以我没有采用PPT的形式,而是直接用手偶的方式,不想把大家的注意力分散到PPT上。故事中一共有五个人物:大野狼、好妈妈、大姐阿珊、二姐阿桃和三妹宝珠。我没有把好妈妈这个角色用上手偶,因为她出现的时间比较短,而我的手又太有限(只有两只手,哈哈)。我安排的是右手戴上大野狼的手偶,左手的三个手指头分别带上姐妹仨。整个过程都是用手偶来对话,再加上声音上的配合,比如大野狼假扮成婆婆的粗粗的、有点沙哑的声音和三个姐妹的细细的声音。

因为是手偶专场,讲完故事之后,教小朋友们用折纸做一个简单的手偶。如果还有剩余,可以教小朋友如何拿着一只手偶来讲故事,比如手偶说话时,我们的眼睛要看着手偶等。

故事会总结:
故事会当天去到现场,跟故事会组织者聊起来,她说来这里的小朋友都比较小,而且这附近的人好多都是父母从外地来打工的,没有太多的意识要给小朋友看书,本来也没啥意识来听故事,但是一个传一个,来过的小朋友都很喜欢这种故事会,所以每到故事会的时候,都是小朋友很兴奋地提醒家长来参加故事会,而家长看到孩子喜欢,也就会带着过来。其实真的很感动三叶草做的这些事情,从这种小朋友特别喜欢的方式慢慢地影响他们爱上阅读,同时也会促进亲子沟通。

讲故事时,因为两只手都戴着手偶,没有办法拿麦克风,所以买了小蜜蜂。故事会头一天晚上才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只能故事会当天去买。买的时候也想着要试一下,但是故事会刚开始时,说了没几句话就没声音了,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于是放弃,改用声音,跟小朋友道歉,然后提示他们“我的声音好大的,大家别被吓倒哦!”我投入地讲了20多分钟,小朋友们听得特别认真,就是在互动过程中,小朋友可能因为年龄比较小,回答问题的就那么两三个,不过也还好,没有完全冷场。听完了,大家都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过听说可以自己做手偶,大家也很兴奋,很期待。

之后计生中心的老师帮忙给大家发放折纸、彩笔等工具。因为做一个指偶不需要那么大一张纸,所以我教给大家平均分成四分,并鼓励他们跟周围的小朋友互相交换,这样自己就可以多几种颜色,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

在我教的过程中,有一些家长还是会鼓励孩子自己做的,然后家长们自己也饶有兴趣地在旁边学习。虽然有一些孩子做出来的指偶歪歪扭扭的,但是能做一只自己的指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最后我邀请做好的小朋友带着自己的指偶上来,用指偶跟大家打个招呼。

IMG_20161013_105206.png (492.92 KB, 下载次数: 215)

狼婆婆

狼婆婆

IMG_20161013_105146.png (555.77 KB, 下载次数: 224)

狼婆婆

狼婆婆
42#
发表于 2016-10-13 16:42:38 | 只看该作者
B01 黄莉敏 体验不一样的“走”


10月30日《走啊走》故事会方案

方案说明:
第一次的故事会之后,有家长反映小朋友想自己讲故事,所以这一次的故事会方案会预留一些时间给宝贝们自己发挥,将《走啊走》这个故事会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
讲述对象:3-6岁孩子与家长
关于这本书:
小蚂蚁排着队伍,一个接一个,整整齐齐地走啊走;鳄鱼的肚子快要贴在地板上慢慢走;螃蟹很快地“哒哒哒哒”跑走了。你知道章鱼怎么走路吗?那么,蜈蚣呢?还有……阿飘?猜猜看,是不是像僵尸一样“咚吱咚吱”跳着走?各式各样的生物都加入行列,快来看看还有谁也来了?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1)讲故事时好好玩的宫西达也,写的故事也总是那么好好玩,就像粉丝们给他起的“恭喜大爷”的花名,也是透着好好玩的味道。《走啊走》里描写了最寻常的“走”这件事儿,不寻常的是,那些我们也许不曾注意到的“走”,却是那么地令人开怀。        ——米菲 儿童阅读推广人
2)顶级的图画书大师是住在孩子心里的人!他好像什么都知道!知道他们在期许什么,经历什么。每一缕童稚的小心思,每一个奇谲的小幻境,每一次要爆发的哈哈大笑……《走啊走》是宫西达也献给童年的杰作!是只有童心里才能流淌出来的“走路美学”。       ——林静
3)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儿童文学研究者感谢宫西达也! 在这之前,我真的没有看到过有谁这样珍视孩子的“走路”,这不平凡的“走路”难道不需要以富有童心的“走路美学”来纪念和呈现吗!           ——读者

流程设计:
一、开场(8分钟)
自我介绍,然后宣布故事会的规则。尽量通过这个过程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增加亲密度。
二、 暖场(5分钟)
儿歌《走路》,歌词:小蛇走路弯弯翘,小虫走路弓着腰,小兔走路蹦蹦跳,小猫走路静悄悄,小鸭走路摇啊摇,青蛙走路练跳高。
三、故事讲述(20分钟)
《走啊走》
(一)引入:刚刚歌里唱了几个小动物是怎么走路的,想不想知道别的小动物们是怎么走的呀?
(二)故事讲述:根据不同动物,不同情节,采用不同的语气来讲述这个绘本内容
四、活动延伸(20分钟)根据时间选择。
1.团队合作游戏—贪吃的蜈蚣
根据贪吃蛇的游戏而改编:家长孩子散在空地上,从一开始的两个人,遇上一个人就接上,一起往下走,一直变成长长的蜈蚣要怎么走路那些腿才不会打架呢?
2.你比划,我来猜
一人比划或者跟家长合作,用肢体搭配声音描述一个动物或者人物的“走啊走”,让下边的小朋友们猜,猜出来的小朋友得一个幸运星。
3.动物狂欢节
小朋友带上小动物头饰,根据头饰的动物来表演“走啊走”,背景音乐使用《动物狂欢节》。
五、小朋友讲故事环节


六、故事会心得
1.  以音乐开头的反应不够热烈,还是需要有肢体动作的开场气氛才容易热起来。
2.  送给小朋友的头饰,他们好喜欢,挑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戴上后纷纷模仿,模仿一边还不过瘾,还跟我说要模范其他的动物走啊走。
3.  我这次尽量跟孩子们保持非常近距离的接触,关注每个孩子的举动,有离得远的孩子,我会时不时的问一下。其中有个最小的小朋友,不太爱说话,也不太爱跟别人一起玩,是一个爸爸带着来的,爸爸一直鼓励他跟其他孩子一起,甚至于孩子表演个大象在地上爬的时候,爸爸也跟着趴在地上,很让我感动。
4.  这次的故事会是坐在垫子上完成的,我很喜欢这种方式,孩子们围在身边,一本书足够,孩子能看的很仔细,连蜈蚣也有几只脚都要数的兴致勃勃。




43#
发表于 2016-10-13 16:43:08 | 只看该作者
B01 黄莉敏 读后感《小凯的家不一样了》 文/图:【英】安东尼·布朗  翻译:余治莹  河北教育出版社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仔细看封面就打开内容开始看,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在心里想,这不会是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吧,实在是这画风、这些标志物太有安东尼·布朗的影子了。

        关于作者:安东尼·布朗  (Anthony Browne),1946年出生于英国谢菲尔德郡(Sheffield,英国英格兰北部城市)的安东尼布朗,用色明快,构图有超现实风。艺术学校毕业后,他在偶然的机会下对医学插画产生兴趣,并在曼彻斯特的医院工作了两年。不知是否受医学插画经验影响,读者不难发现,安东尼布朗喜欢精细描绘,例如常被他拿来当主角的大猩猩,身上毛发几乎每一根都清晰可辨。在创作绘本前,安东尼布朗也曾设计过贺卡。1976年安东尼布朗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书《Throughthe Magic Mirror》。阅读安东尼的作品,时常会惊讶作家心思的缜密、幽默风趣的表现,而其书中所带给孩子们的希望与愉悦,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难能可贵的珍宝。安东尼布朗不仅有天份、有才能、有无可比拟的想象力,还将绘本带往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他以超现实的笔触创作出只有他才能呈现的绘本世界,吸引大小读者一读再读。


        关于译者:余治莹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台湾麦克公司总编辑,台湾全民阅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首届原创图画书大赛评委,第六届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编过上千本图画书及少年小说,包括“美国纽伯瑞得奖小说”、“世界大奖图画书精选”、“我爱绘本系列”、“世界绘本馆”等,所编图书共获得二十余座“年度最佳童书奖”。翻译过60余本图画书,最喜欢《鲸鱼》、《我爸爸》、《大卫,不可以》、《亲爱的小鱼》、《跳舞》及《派弟是个大披萨》等。著有《爱说故事的熊猫》、《不一样的毕业礼物》、《恐龙妈妈的宝贝蛋》、《乌龟家族爬呀爬》、《面具村》等二十余本图画故事书。


        关于这本书:《小凯的家不一样了》 只因为爸爸一早出去接妈妈,临走前对小凯说:“咱们的家不一样了,它正在改变。”接下来独自在家的小凯真的发现,家里的一切都在变!水壶变成猫,沙发变成鳄鱼,水管变成蛇,还出现了一只大猩猩!……
        大人们了解孩子的脑袋里都在想什么吗?安东尼·布朗用他细腻的心思来描绘了这本书,将孩子的心思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家里就要不一样了,它正在悄悄的改变着。将自己的想象跟现实生活中的物件结合在了一起,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都冒出来了,到最后好想逃离这一切。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小时候,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将家里的灯都打开,就怕在哪个黑暗的角落会冒出什么东西来,也会跟小凯一样,看见一个家里的物件,会觉得这个是什么其他的东西,听见一点声响,都会将它想象成是不是有什么恐怖的东西在那里,还会自己脑补一下场景,害怕在那见不着的黑暗里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现在想想也真的是自己在吓自己。
        书中的文字描述很少,但是意境都已经表现在了画里。每一次的想象都会有预兆,我们可以猜测一下下一页将会出现什么,会去翻下一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安东尼·布朗作品的魅力。这本书看一遍根本不够,多看几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在里头哦!
44#
发表于 2016-10-13 17:20:15 | 只看该作者
作业三选二:
1. 写一篇读后感
2. 做一场读书会并写心得 (必选)
3. 第三讲复盘 (米老师最希望看到这个)

C001,曾芳。


C001 曾芳
第三节课作业——课程复盘
复盘源自围棋,是在终盘之后进行全盘回顾,从而寻找得失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很多地方,也演化出很多工具,今天借助项目复盘工具回顾上次米菲老师带来的精彩课程。
课堂上,我们很欢乐,老师讲到很多内容,复盘能够更好的帮我们反思课堂所学,剖析过程中成功或是不足的原因,重在改进和提高。
课程复盘步骤
1、课程目标:学习精读技巧。
这是中级班的第三次课程,经过前两次课程针对故事会准备、文本泛读;主题阅读等内容的学习,掌握精读技巧,更好进行阅读,是我本次学习的目标。相信,这也是课程体系搭建,安排此次课程的主要目的。
初级班的时候,已经听过米菲老师的课程,比较期待米菲老师的精读课,尤其是无字书的解读。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准备了几个问题,期望在课程中得以收获:其一,是关于无字书、绘本类的故事如何进行精读;其二,是拿到书之后怎样有效的进行精读,即可以从哪些维度展开精读。
2、课程结果:
米菲老师的课程主要分享了三个部分:其一,台上做加法,台下做减法。具体说要做到三多,多读、多思、多做。其二从心态角度来看,精读的基础是热爱、享受阅读;同理心,即孩子是叫;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其三是进阶阅读,主要有几种方法:互动式阅读、多版本阅读等。
在课程的进程中,米菲老师多次提到包括对《海浪》等无字书的精读导入,通过配合学习曾经的讲授记录,令我十分遗憾的是,没有了解到整个无字书精读导入具体做了哪些步骤。
课程过程中通过一些活动,比如方言阅读《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走啊走》的讲读方式;比如《捉小熊》等文本设计延伸,来完成工作坊的内容。过程中米菲老师都进行了精彩的讲评。但在课后的反思中,我发现对于延伸的内容涉及过多,而对精读的方法,怎么精读,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到。
3、原因分析
作为一个从事培训工作十多年的人,我尝试利用自己行业积累的专业知识对原因进行浅尝辄止的分析,不一定正确,但期望对未来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的课程设置带来一些思考,毕竟我们期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故妈这个团体中来,让故妈成为推动中国家庭阅读的种子,推动群体阅读的人。
课程设计方面,单元性不够明显。如果说初级班是普及课题,让大家初窥门径的话,中级班的内容应当教会大家怎么样去执行甚至是更好的策划故事会。策划一场故事会,就要求大家首先具备读的能力。从课程设计来看,我们有泛读、主题阅读和精读。然而,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自己期望倾囊相授的思路中,这样对于各自的单元反而界限模糊。例如,我们精读课程的目标是教会大家精读的方法,或者说提供精读的维度让大家进行学习;那么课程设计应当只涉及精读,而不是从互动式阅读的角度展开细讲。
4、成果总结
在针对课程的复盘思考之后,我建议可以从两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一些修改:
其一:课程体系的搭建是递进关系,从读到做。先泛读、再精读、再主题阅读;然后才是课程延伸、绘本剧、社区故事会组织等。
其二:每一场课程之前,先安排主题阅读,然后带领大家研讨并发现对课程的问题,这样的话,讲师对学员情况会比较了解,学员也会对课程更容易提出自己的问题。
以上复盘并不周全,只是自己的一些小见解。


1.jpg (106.68 KB, 下载次数: 162)

1.jpg

2.jpg (86.85 KB, 下载次数: 165)

2.jpg
45#
发表于 2016-10-13 17:20:44 | 只看该作者
《形状游戏》故事会方案
故事会主题:我的将来和现在有关

故事妈妈:曾芳
故事地点:华附二五班阅读小分队
故事听众:7岁孩子5
方案设计:
       导入:形状猜想——引出一个有关于用形状创造人生的人:安东尼 布朗
       为孩子讲述这个故事:《形状游戏》我更愿意理解为它是安东尼布朗的自传。故事当中依然充满了安东尼布朗的隐喻特色;在他的笔下,爸爸身形壮硕,妈妈瘦小苍白,哥哥有点儿憨豆,那个小小的“我”,一片懵懂。这个故事中的男孩不知道自己要去那里,能看到什么,但当他走过一幅幅画之后,不断的被妈妈引导发现与创造,竟然对形状们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延伸:采访孩子们对故事的看法,引申到未来和梦想;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总结:
形状游戏是米菲老师在课堂上多次提到的一本故事。回来之后我自己补了这堂课,然后给溪溪班级的同学进行了一场故事会。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懵懂的憧憬;未来是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和溪溪每天也有很多这样的讨论。故事会开始,孩子们其实只是被故事中冷笑话的爸爸、不断喊无聊的哥哥带领。也时而发出阵阵笑声。当讨论到未来,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的时候,孩子们很认真。





46#
发表于 2016-10-14 00:30:23 | 只看该作者
G03 杨开玉

(据说第64楼还有一贴)

秘密朋友夜西米



文:[英]格温•施特劳斯
图:[英]安东尼•布朗
译:杨玲玲 彭懿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作者介绍:
安东尼•布朗:1946年出生于英国。英国的代表性绘本作家。擅长以梦幻般的感性及写实的笔法细腻地描绘主人公内心的变化,获得极高的评价。凭借1983年的《大猩猩》和1992年的《动物园》,获得两次凯特•格林纳威大奖。2000年获得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被译成中文的作品有《隧道》《魔术师威利》《梦想家威利》《咚咚咚,是谁啊?》《汉塞尔与格莱特》等多部。

格温•施特劳斯:1963年出生于海地。诗人,短篇小说作家。因为与安东尼•布朗相遇,出版了诗集《Trail of Stones》。《夜西米》是她与安东尼•布朗合作的第二部作品。

这是一个关于交流的故事。
夜西米,用中国话来理解,就是灵魂,或者另一个自己,也可以将看得见的人称为艾瑞克A、看不见的人称为艾瑞克B。
艾瑞克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内心非常封闭的孩子,但却有着清晰的内心世界,只是不愿意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于是他们都叫他“哑巴艾瑞克”。
但是,艾瑞克会说话,而且还能非常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心情、感想。这些话,他只想与赏识他的人表达、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也是快乐的。
而对于不了解他或不想了解他的人,他是不想交流的,他只能把想法藏在心里,圈成自己独特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形成稳定的话语体系。
现在,我们明白了夜西米是谁了。
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个“夜西米”,不愿意与人敞开心扉,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当然,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影响到了,这就是世俗眼光中的“病”。
作为家长,我们都有责任驱除孩子心中的“夜西米”,用关爱、运动、交流等因素,形成阳光、开放、自由的情感氛围,进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8#
发表于 2016-10-14 00:38: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A03晓芝
中级班课程第三讲回顾
日期:2016-9-10
讲师:米菲
主题:打开悦读魔法盒

我一直很喜欢阅读,无论是文学还是科技,生僻或者畅销,我都会翻一翻。从小到大,书店和图书馆都是我最愿意花时间呆的地方。孩子出生以后,我又慢慢的开始读亲子教育读童书,从刚开始给摇篮里的娃娃读哈利波特到后来陪孩子一起看翻翻书,其实在儿童阅读上面还是绕了一个大圈。孩子倒是不介意我到底读什么给她听,只要陪伴都是高兴的。
在阅读童书的同时,我一直没有丢下自己的阅读,从历史到科幻,从科普到专业书,而在给孩子的讲述过程中,经常会掺杂着我正在读的书的内容或者思想。越是读的多,越是明白自己懂的少,越是想要继续读,这是一个 up to up的过程。
对于童书,这种感觉越是强烈。起初我选择的童书是神奇校车和好奇的乔治这类美式的图画书,经典又有教育性,符合作为家长和成年人的审美。慢慢的,家里多了很多翻翻书和立体书,这是平衡了孩子的乐趣和成人未知的领域。再往后,家里出现更多低幼书籍或者是无字书(无字书不代表低幼),在这样一个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这样的选择也是富有挑战的,但是转念一想,既然作为有着丰富阅读经历的人来说,这样的书可以吸引我,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多看?
这是我个人阅读的历程以及选择童书观念的变化历程,所谓“悦读”,首先要喜欢,才能读,才能思,才能不断改进。
在上米菲的课之前,“悦”和“读”这两样我自认都不缺,那么“魔法盒”的神奇又到底在哪里?

米菲开场就讲了六字箴言“多读,多思,多练”。

确实,我在初级班就感慨过,曾经我认为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为什么要分享一直想不明白,后来在不断的品读会和交流中才逐渐体会到思想的撞击是多么有意思。那么,读了思了,只剩下最关键的一步,多练。练即是分享。成人世界中,往往是成人之间的对话,我们分享着各种资讯也收获各种八卦,谁叫人生来就是群居动物,分享八卦才能找寻自我的认同感。童书的分享我做过成年人的和小朋友的。成年人关心什么?价格,品相,正版,作者,翻译,教育……小朋友关心什么?有趣!
所以同样是一本书的分享,对于成人和孩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地,在自然导览中,甚至专门列出一条就是儿童的导览方案必须异于成年人。所以,如何在成人与孩子的分享中切换,无非就是要多练。练的多,自然越有经验。练完再总结,总结了继续学习,然后再练,这个过程也是up to up。
说白了,这六个字应当是:多看,多练,多思,才是更加恰当。

在给孩子讲述故事的首先,必须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扔掉手机,拿起书,热爱并读懂一本书,才能去给孩子讲述。番茄谈到了如何从作者的角度去深入读一本书,朵米妈则从思维的发散性角度去读一本书,这些都是准备工作。读完了就要开始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本书,到底哪里有趣。孩子喜欢游戏,那么好,一起来一段《从头到脚》,把自己的身体打开,摇头摆手扭屁股,孩子看到一本正经的成年人和自己做一样可笑的动作,是不是会产生认同感?认同了,讲什么他们都愿意听。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怎么讲。其实对于如何优秀的讲述一个故事,不同人给不同的意见。比如我爸爸,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只给我一个忠告“语速放慢点”;比如番茄,在第一讲中提到,要学习“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比如朵米妈,在第二讲中举了个例子,用不同的背景音乐和语调来讲述《公园里的声音》;比如米菲,在第三讲中则把讲述的主动权交给了大家,方言版的《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从开始粤语版到四川话版到湘赣版再到英文rap版,一本低幼的书被演绎出不同的味道。是的,在讲述的方法上,利用语言本身的魅力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记得前段时间意大利的剧作家IVICA在讲述亲子阅读时提到过,睡前故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个时候,父母可以拿书或者不拿书,就是用讲述而不是扮演的方法给孩子讲故事。当时在座的家长不明白,你明明是个讲戏剧教育的人,为什么不讲如何演而是光讲,这不对啊。但是而后他的回答令我茅塞顿开:讲和听这个过程,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想象力。所以,在讲述方面,这是讲故事的关键所在。道具和延伸固然重要,但是讲述才是核心。如何提高故事讲述的水平,这是需要不断的“多看,多练,多思”。

不过中级班的课程默认大家在讲述方面都已经不错啦(画外音,当然不错呀,至少也撑起过几场故事会)(内心独白,其实还差得远),所以课程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延伸方面。延伸的方法上,米菲展示了很多的方法也指明了方向:不要为了延伸而延伸,不要简单的拿故事角色来延伸,延伸是为故事主题服务。

延伸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恭喜大爷的《走啊走》,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很低幼的书,那么,如何走出精彩?A组的同学们来了一次brain storm,列出不下十种方案后择优表现,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模仿是一个最佳切入点,单纯的模仿走路的样子不够,最好再加上走路的声音,于是上演了一出“sophie在前面夸张的螃蟹走aya在后面敲水瓶的画面”。对于六岁以上的孩子,模仿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因此,设计一个行走游戏。整个游戏是在一个“大富翁”迷宫中进行,棋子就是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角色会按照骰子扔出的不同点数往前走(此时的走方式要符角色的设定),停下的方位则设有不同的奖励或者惩罚,以最终先到达终点的角色为胜。整个迷宫的设计则与孩子一起制作或者孩子自行组织团队完成。

第二个例子是安东尼布朗的《捉小熊》。对于捉小熊的后续该如何设计。米菲把这个创意又交给了大家。有的说要用坦克打死猎人,有人说小熊画了块橡皮擦掉了猎人,我则画了一副猎人与小熊相亲相爱的结局。虽然米菲并不是很认可这个结局,但在一个月后,我拿到了昆廷布莱克的《巫婆薇吉尔》这本书,里面的结局竟然和我不谋而合。我不得不暗暗庆幸阅读童书的广度让我也学到了一些英式幽默的皮毛。
在《捉小熊》的延伸上面,A组并没有上台展示,不过方案还是设计出来了。设计成一个闯关的游戏。是的,又是游戏,孩子们睁眼就可以游戏,而成年人还要费劲的设计游戏。把追逐的过程变成一个可视化可共同参与的游戏。游戏的设计可以参考各种闯关游戏和人体机关。上台展示的B组同学展示的“营救猎人大行动”被米菲批评为“三观不正”,令人反思。

从前三次课,我得出了一个经验,就是无论做何种延伸或者解读,一定不能太复杂:场景要单一,主题是坚定,目标要明确,态度要端正。

马上又要到了第四次课,我一直很钦佩把兴趣当做职业的人,不过今天我看过一篇文章后,更加钦佩除了职业还能坚持兴趣的人,比如,三叶草故事妈妈们,在职业以外,还有故事妈妈这个角色。

附:
知乎《Follow your heart,意思不是让你被兴趣牵着鼻子走》
成年人的选择是价值观驱动的,执行选择的行动力是人格提供的。
兴趣澄清的是“你热爱的东西是什么”,价值观澄清的问题是“你看重的东西是什么,你希望获得的东西是什么”,你热爱的东西可能在你的整个价值体系中只占有微不足道的比重。除了兴趣之外,你可能更看重钱、声望、家庭和睦、人际和谐,如果做你着你热爱的事业却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你照样会过得很痛苦。
我们都会羡慕那些把兴趣内化成为价值观的人,他们只做酷的事情,他们是真正有趣的人。但并非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兴趣主导的,在成人面对选择时,最重要的是先想清楚,我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我期待从这个选择中得到的是什么。其次需要想清楚的是,我怎样 / 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得到我想要的目标。
如果想得到的目标不得不以牺牲兴趣为代价,那就只能依靠人格的坚韧和灵活去克服它。
49#
发表于 2016-10-14 10:39:23 | 只看该作者
B05  徐佳   第三讲心得
不知不觉参加中级班已经有三个月了,每次讲座的收获都是大大的。这一次的主讲人是米菲老师,对米菲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初级班时,那温柔的声音。这次中级班,不但可以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真人了,哈哈。现在说说我在这次讲座的一些收获:
1、这次讲座开场时,遇到了场地的问题。米菲老师由此展开了控场的话题,提到“台下做加法,台上做减法”。是啊,谁也不知道我们将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会不会有突发状况发生。作为故事妈妈的我们,确实需要为故事会进行一些排练,设想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适当的解决办法。米菲老师还提到“你永远都会觉得自己准备的不够”,确实是这样,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自乱阵脚,如果一个故事妈妈乱了,想必下面的孩子也就乱了。
2、讲座刚开场时,米菲老师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从头到脚》热身操,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了,热情也调动起来了。我在想,这就像我们故事妈妈办故事会时的开场环节,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和调动热情。老师也算是给我们来了一个现场示范。
3、米菲老师提到了“多读,多思,多练”六字真言。这六个字看起来简单,但是精华也全集中在这六个字里了,尤其是思和练,自己做的远远不够。
4、绘本的深入研读。之前我带孩子看绘本,就是简单的读书上的字。完全不知道绘本还有这么多深层的含义。后来才知道有的绘本有前环衬和后环衬,有的绘本的图画仔细研究,会有很多的深意,当时我就感觉自己之前的绘本都白读了。这次老师拿出了《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这是一本再熟悉不过的绘本了,读过多少次,自己都不记得了。可当老师说,大家看看这只蝴蝶的翅膀。我才发现翅膀上原来是毛毛虫以前吃过的食物图案。这个细节自己从来都没有注意过。老师说孩子其实就像书中的毛毛虫一样,事实确实如此啊。没想到自己读过那么多次的绘本,还是没有领会到他的深意,又回到了六字真言,“多读,多思,多练”,需要自己的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啊。
5、绘本延展。米菲老师提到绘本延展不是说绘本中出现了什么,你的延展活动就要有什么。比如《十二生肖》用大富翁游戏作为延展活动,《好脏的哈利》用自制狗窝作为延展活动,《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进行互动。还有《走啊走》一本看似超级简单的绘本,我完全想象不到这本书还能给大孩子们讲。米菲老师他对大龄孩子讲的时候,她引入了汉字走的起源演变作为延伸,并尝试让大家来选择一种物体来演绎其走的特征。真是佩服啊!
6、最后是《捉小熊》的延展练习。米菲老师对每一组的点评,句句抓住要害,精彩极了。在绘本阅读中,我们大人很多时候确实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所谓的价值观来教育孩子,绑架孩子。
50#
发表于 2016-10-14 11:07: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C07 王莎莎 中级班课程第三讲回顾与心得 日期:2016-9-10 讲师:米菲 主题:打开悦读魔法盒 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中级班第三讲的课程,我又有幸与米菲老师面对面的来打开绘本的阅读魔法盒,这个主题很有趣! 认识米菲老师时日久矣,听她的讲座,掐指一算,也有4场,最记得的是那一场无字书的讲座,讲了海底的秘密和海浪,在这第三讲,我内心也期待老师,能在无字书上面再给我们更多的传授,我个人觉得在无字书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一块。 老师在开课之前,让我们准备的书,让我很期待阅读的魔法盒打开了是什么样的呢? 上课的这一天,刚好是,9月10号教师节,让我倍感感恩能在中级班里面接受这么多讲师的学习与教导。 在开场的时候,有同学给老师送了。代表节日的小花,还有班班的许三多的梗,让整个气氛进入了随性与欢乐! 米菲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本很熟识的书,从头动到脚的绘本,来开启我们当天的学习。在这一个绘本的演绎当中,从肢体动作的伸展,到彼此观看动作,一问一答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临场,每个人都把心打开,去做当下的事情,融入集体!可见,在开启一场故事会,前面的一个导入,是如此的重要,以一个活动,让在场的人都投入进来! 在读《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绘本时,也让我有感触,这本书真的是从孩子很小,就与她最常互动的一本书,我们通过米菲老师的读与带着我们发现书中的很多细节,让我觉得绘本的细节,蕰藏在我们每一遍每一遍的阅读中。重复的阅读,细致的阅读,能让我们有更多的发现。这应该就是,米菲老师说提到的基础篇,对绘本的热爱,怎样在绘本中去做到理解阅读?让我对理解阅读更明确些! 在谈及基础篇的内容时,老师提到同理心,在这个同理心,老师引用的是她与孩子一起建构同理心---搭狗窝!从绘本的阅读到认同孩子的一个心理,到满足孩子的心理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事情,这是对孩子一个内在的理解及感悟!把绘本搬到生活中,并从孩子的心理,去认同,与感受。这一点让我感触到认同孩子的心理感受,也能从故事当中诠释与完成。 说到阅读技巧时,《棕熊棕熊你在看什么》当老师提出用不同的方言来对这本书进行阅读时,让我看到了一个新颖的阅读绘本的方式,在现场中由各种地方方言读出来的绘本,是那么的有韵味,而对方言的亲切感更是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种多语言阅读方式,让我们在故事会中也可应用重复性或是韵律绘本中! 再来一点让我很顿悟的就是阅读技巧中的延展,老师提到了一个纵向的阅读,还有一本书的分层次阅读,这让我理解到,当一个主题,我们可以去寻找与它相关的书来阅读,从而渐进的对主题的深入了解! 在下午的工作坊,老师让我们对故事会的一个设计,我们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看到了我们还是会受日常的框框的局限,思维创想都不够打开,再来就是和孩子同在感不深。在演绎当中我们都没有办法,把自己设想成是一个孩子,并从孩子的角度去演绎! 让我牢记的是,米菲老师说的,当你开展一场故事你要是想很多状况,而且要运用一些技巧。譬如在问问题的时候,要有一个问题的方向,而不是把问题的空间给封闭了!这一点,确实在现实开展故事会当中,我们是很欠缺的,要多把思维与孩子同在! 一天的时间真的很有限,满满当当的内容。无论是从阅读技巧,还是阅读的进阶,阅读的延展,多版本阅读,多媒体阅读,老师都细致讲解。下午的实际操作工作坊,也让我们意犹未尽! 我也在课程当中深深的记住了一些师言。例如:在进行绘本阅读中,我们要静待花开,要在阅读中,多给孩子,熏陶,感受,积累。而对于我们来说,则要多读,多思,多练,这样才能让我们做到:在台下做加法,在台上做减法。 感谢米菲老师的打开悦读的教授,期待下一次,能听到老师无字书的演绎!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26 21:58 , Processed in 0.075702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