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02糖莲子 于 2019-9-15 23:50 编辑
C01玛芮秀 还给孩子们阅读真正的快乐——我的图画书论阅读体会 《我的图画书论》是“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的图画书论著,它全面地反映了松居直先生的图画书观。全书共分为六大篇章,依次是:图画书的认知与观念;图画书的选择与分享;图画书的意象与语言;图画书的历史与传统;图画书的欣赏与细读;图画书的编辑与出版。 松居 直,1926年生于日本东京,1951年同志社大学法学部毕业,同年进福音馆书店任编辑。1968年升任社长,1985年辞去社长职务就任会长至今。日本出版学会会员、日本国际儿童评议会(JBBY)理事、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文化中心评议员、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中心副会长。历任1969年、1979年、1995年世界图画书原画展(BIB)国际评委、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共同出版计划会议日本代表、专业委员、中央编辑委员、东洋英和女学院短期大学讲师、日本白和女子大学讲师等职。1963年因月刊图画书杂志《儿童之友》获“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大奖”,1965年因图画书《桃太郎》获“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1993年获“美孚儿童文化奖”,1996年受日本儿童文艺家协会表彰,获“儿童文化功劳者”称号。著有《什么叫图画书》、《看图画书的眼睛》、《图画书时代》、《到图画书的森林中去散步》等书及《桃太郎》、《木匠和鬼六》、《信号灯眨眼睛》等多种图画书。 我把印象深刻的一些章节和感受整理了一下,以方便以后在学习绘本阅读中,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 1、想象力和图画书 在第一小节中,先生就说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妈妈们在与孩子一起看书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向孩子提出n个问题,还自以为是地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发挥出图画书的最大作用”。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汗颜呢?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或者读书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停下来提问,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集中精力地听。 然而,松居直先生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大多数场合下,特意提一些问题,其实是大人的自我满足”,因为“图画书不是教科书,不是习题集”,对孩子而言,“图画书是快乐的读物”,如果大人们一味地提问,只会让孩子们讨厌图画书。那么我们该怎样带孩子们读书?其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不停顿地念下去”,当然,如果能“不知不觉中与孩子自然地对话”也是很好的。读书的意义不在于阅读的整个过程,而在于读完之后的那段时间,孩子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中翱翔。总而言之,我们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读图画书!
想象力会给孩子们的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无论他们能认识多少字,都不会成为他们无法阅读的障碍。能认真听故事的孩子在听“一寸法师”时,心里是看得见一寸法师。一寸法师乘着碗做成的船,划着筷子做的桨,顺江而上,来到京城侍候公主。他陪公主到庙里去参拜,制服了鬼,得到小神槌,最后长高长大.和公主结婚。故事的情境,清晰地形成画面(形象),在他们的心里,有如观看了一部短电影。这些孩子听故事时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脸和嘴角,然而他们看到的并不是老师的脸,而是心中放映的一寸法师的电影。
而一点也听不进故事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呢?我想他们会看不见一寸法师。一寸法师的故事,没有变成一个个画面。如果一寸法师没有变成形象,那么无论从耳朵里听过多少词语,也不能理解故事,进入故事的世界。如果心里什么也看不见了那么人既然睁着眼睛,就只好看映在眼里的东西,把眼光移向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只好看窗外,看正在玩耍的朋友,或者与身旁的孩子说话和互相打闹了。人不能光睁着眼而什么都不看呀。可以说,听不进故事的孩子,是因为没有在心中想象故事、把它们变成画的能力。
听到中途而失去兴趣的孩子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孩子,开始的时候能看到一寸法师和其它东西的具体形象,但是听到“京城”的时候就愣住了。搞不懂 “京城”这个词,他没见过“京城”,也就两眼空空。这样一来,就失去了一寸法师活动的舞台。没有了舞台,故事就无法进展.就像看电影的时候胶片断了一样。胶片断了,没有办法,孩子只好看其它映入眼帘的东西。就这样,即使能断断续续地看到故事,也不会觉得有意思了。
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 图画书与儿童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
儿童并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图画书对幼儿来说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
图画书在补充丰富儿童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问题是图画书的质量。孩子是根据图画书中的插图来进行想象的。他们边看插图,边在心里比照图画描绘形象,因此,孩子描绘的形象的质量当然要受插图的影响。如果插图的质量高,艺术性强,孩子心中描绘的形象也就好,反过来.他们心中的形象就会很贫弱。久而久之.决定了儿童想象力的质量。受二流、三流类型化形象刺激训练出来的孩子,用那样的形象驱动想象,他们看东西,也只能受那种形象的影响。读一本书,是从里边发现更丰富的世界,还是只能吸取一点儿东西,全凭读者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便在于图画书。 等进了小学以后才考虑读书问题就太迟了,在幼儿期就要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影响读书能力的关键,而这关键因素,就在好的图画书中。
2、大人夺去的快乐 读书给孩子听。因为“图画书不是孩子自己阅读,而是由大人读给孩子听”,父母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本身就是关心孩子的表现,孩子们也几乎没有意识到作者的存在,而读图画书的人则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孩子完全放松身心,毫无戒备地听故事时,大人的话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孩子们的心里。因此,不要过早地让孩子独自阅读(第四小节中也有阐述),也不要将孩子交给了电视。慢一点,再慢一点,给孩子读一读图画书,给孩子读一读儿歌、童谣等,在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还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给孩子讲图画书的时间,是父母跟孩子交流的宝贵时间。图画书中写的内容及其世界,不是由书,而是由人传达给孩子的。关于这一点我想再谈一谈。不管怎样,请大家每天抽出10分钟、15分钟时间给孩子读点真正令人愉快的图画书。孩子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一定会高兴。父母给自己读书本身就是愉快的,再加上那本书很有趣的活,孩子的满足感就无可比拟了。而看到孩子高兴的样子,父母则会感到身为家长的喜悦。通过读图画书,孩子也好,父母也好,都能感到快乐,我认为这点有很大的意义。如果没有这种共同的快乐,读书就不可能长期继续下去。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诀窍在于细水长流,不断给孩子以新的刺激,不断吊孩子的胃口。
从小给孩子读图画书。可以使他早识字、早读书。进了学校以后孩子的语文读解能力强,作文写得好,又能提高读书能力,又能获得情操教育,又能丰富知识,等等。看起来好处数不胜数。但是图画书被用于过多的目的.反而使大人们忘掉了图画书最重要的东西。在各种各样理由和目的的名义下,图画书本来的乐趣被忘却,被从孩子们身边夺走。而且,越是冠以这样那样的理由.给孩子读书时的气氛就越难轻松愉快,有时候,图画书甚至成了折磨孩子的工具。请重新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图画书的乐趣吧。图画书是什么?去问问孩子们看。
3、当孩子变得讨厌书的时候
当你读完一本小说,正沉浸在无法形容的满足感当中的时候,忽然妈妈让你写一篇阅读感受的时候.你会怎样?
结果,你虽然读书,但是一想到读完以后又要遭盘问,恐怕好端端的读书兴致就会一扫而空。 在妈妈们当中,有许多人也抱着同样的好心。她们可以给孩子读书,但是每次读完以后,总要给孩子提一些问题。
——这本书好看吧?哪儿最有趣?你最喜欢哪幅画?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老爷爷怎么样了?老奶奶说了什么?狼一开始干了什么?后来干了什么?后来怎么样了?有几只狼?几只猪?狼和猪加起来一共有多少?你知道小红帽为什么被狼吃了吗?好心有好报,要和小朋友好好团结呀。
当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受提问成为习惯的时候,孩子们会怎样想呢?妈妈给自己念书,对孩子说来应该是极大的快乐,然而想到听过后还要回答问题,孩子在听得最入迷的时候,心里想着,记住这儿,妈妈肯定会问哪儿最有意思,记住这儿。 这样一来,听故事就不是轻松愉快的了,因为故事有趣,孩于被深深吸引,正欲进入故事的时候,却突然紧急刹车.去准备过后的提问。这一轮准备过后再要进入故事时,又会想起妈妈的提问。在这种拉拉扯扯的状态下听完故事,妈妈的读书指导就开始了。这样一来。恐怕孩子就会感到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厌烦听大人读书了。
图画书对孩子们是快乐的。图画书不是教科书。不是问题集。那些厌烦每读一本书就要被问及感想的人,请你们想象一下,孩子们不也是这种心情吗?大人们讨厌做的事,孩子们也是一样。 给孩子读图画书的时候,读就是了,这是一个原则。有意识地提问,多数情况下只是为了大人的自我满足。不过。非常自然地不刻意地和孩子进行些对话,却是非常好的。总之,要自然。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读过有趣的小说之后,有时候会非常想跟别人谈谈,也有时候,则久久地默默体味心中的感动。读书这种事.比起读来,读过以后的时间更重要。对照自己的体验和思想,再一次思考故事中的人物,这是我们生活中宝贵的、充实的时间,是审视自我的时刻。
从打开书的封面,听到“很久很久以前”的瞬间开始,孩子们就进入故事,到教导的世界里去旅行了。而当故事结束以后,有好一阵子,他们的身心仍然停留在故事的世界里,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在这个时间里,孩子鼓起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在这样宝贵的瞬间,大人们却用提问的泥脚把这个童心的世界践踏得乱七八糟,这会使孩子们感到沮丧的。能不能请大家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读书给他们听呢?
4、当孩子独自看书的时候
“能够看着书中的画儿读故事,通过画儿展开各种快乐的幻想的孩子,才是图画书最好的读者。图画书本来就是让不识字的幼儿看画也能明白的东西,而且.只有达到这种要求的,才算好图画书。你家的孩子就让他这样,不要过多去干涉。将来他会很快乐的。” 这样一边看书.一边沉浸在幻想中,是幼小的孩子和图画书的世界成为一体的真正的读书的时刻.那些利用图画书教孩子认字,急着让孩子读书上文章的大人们,是在破坏图画书对儿童起的重要的作用,是在夺去儿童从图画书中得到的真正的乐趣。请大家更珍惜儿童自己看图画书的时间吧。
5、通过孩子看图画书
无论读多少文学史、文学理论书或是评论,结果还是搞不懂文学,不过是在文学外面兜圈子而已。要了解文学,除了自己直接走进文学作品的世界去体验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说,图画书也是同样,要了解图画书或它的世界,最重要的首先是要亲自一册一册地去读,并且最好是去读给孩子们听。更明确地说.如果不和孩子一起去欣赏图画书的世界,那么要了解图画书、认识图画书对儿童意味着什么,恐怕将是困难的。 无论是过去知道这些书的,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些书的,请大家先不要从保育角度、与儿童的关系角度考虑,而是作为一个人一位读者读一下这些书。有些图画书,即使是大人读了也会感动、高兴、产生兴起。也许,你会被精彩的内容所征服,那种认为“图画书——儿童书”的想法会不翼而飞,甚至会想。这是图画书吗?图画书是这样了不起的世界吗?优秀的图画书是非常个性化的艺术,它表现的是那些如果不采用图画书的形式就表现不出来的东西。
如果有令你感动、令你愉快的图画书,把它读给孩子会怎样呢?请用孩子的心情想想这个问题。最好能带着感情把那本书给孩子读一下。奇妙而必然的是,讲述者心中的感动会传达给听的人,讲述者喜欢的书,孩子们也喜欢起来。这中间有图画书、讲述者和听众的宝贵的交流。 把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和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感受结合起来加以考虑,我们对图画书的世界肯定会有新的认识。孩子对图画书的反应,可以使大人发现许多他们独自看书时发现不了的东西。只有和孩子一起该图画书,我们成人才能真正理解图画书。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通读一遍后,松居直先生将《图画书的认知与观念》放在第一篇章是有深意的。这就和在初级班第一讲的时候,李迪老师引导我们认知全新的阅读新三观一样。试想,如果我们对图画书的认知和观念一开始就是有问题的,那我们在陪孩子阅读或者指导孩子们阅读图画书时又怎么可能有理想的效果呢?因此,建立正确的认知与观念是帮助我们解读图画书的第一步。松居直先生在论述每一个话题时,基本都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入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同时在字里行间又巧妙地将自己的理念传达出来。让一本专业的图画书论,变成一本趣味的绘本阅读百科全书。 “先生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读图画书时借助插图沉浸在故事世界里的经历,于是,他给这位妈妈建议“没必要强迫孩子去读字。”“图画书就是为了让不识字的孩子只看插图就能理解故事内容的读物”,“通过图画书中的插图展开想象,想象故事内容,从中找到想象的乐趣。”因此,孩子们“读图画书的时候,我们不要干涉太多。”“性急地让孩子读图画书中的文字,教孩子读图画书中的文字的大人们,其实破坏了图画书对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剥夺了孩子读图画书时的真正乐趣”,并在本节的结尾倡议:希望大人们能尊重并给予孩子们自己看图画书的权力。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视角来读图画书。 关于“自制图画书”,松居直先生先是列举了几位大人为自己的孩子或孙辈手工绘制图画书的经历,每一本手工绘制的图画书,都饱含浓浓的爱,都对儿童的心理有充分的了解,都能够打动孩子们的心灵。接着又谈到自己让孩子们动手制作图画书的经历。那几位大人自制的图画书后来几乎都成了经典之作,而自己的孩子自制的图画书“至今还端端正正地摆在孩子们房间的书架上,尽管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这一节的内容让我也是很有感触的,也许我们不能手工绘制出像那些大师们那样的作品,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在成长过程中,若能够手工绘制一本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图画书,又何尝不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呢?这也许是爸爸妈妈送给孩子们童年记忆最好的礼物。 “世界上有小人国吗?”如果有小朋友问到我,也许我也会像松居直先生那样肯定的告诉我的孩子们,我相信这世界的某一个地方,一定有一个小人国存在。松居直先生在面对孩子们的这个提问时,却毫不犹豫地回答“有小人国”(虽然一开始也有过犹豫)。并重点以《小王子》为例,说明每一个被小王子感动的读者心里都住着一个“小王子”,只要作品不断地流传下去,小王子就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寻梦环游记》一样,一个人是否曾真实存在,主要是看有没有人还一直记得你。正如图画书里的世界,虽然我们不能够用肉眼看到,但我们却能一直真切地感受到,那么,它就是真实存在的! 以上是我阅读《我的图画书论》一些摘录下来的比较难忘的章节和些许粗浅感受,我想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还会有更多的收获。第一次参与共读活动,被头脑风暴狠狠的震撼了。小伙伴之间那么多元的角度,实实在在的个例分享,以及线下共读讨论和分享,由衷的感受到共读学习的魅力。希望自己可以跟上节奏,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方向。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