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三三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花儿……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5:17:11 | 只看该作者
带三三去北方(三)作者:szknife   标签:旅游2008-02-28 13:11 星期四 晴
  

  在三三小房间床头1:600万的中国地图上,深圳是大公鸡肚子上粘着的一颗小饭粒儿,而如果把标注哈尔滨的那个圆圈放大三五倍,就可以直接当成公鸡的眼睛。深圳和哈尔滨市相隔真的是很远,看起来比日本还要远。但是越远的地方,总是越令人向往。妈妈吵着要去哈尔滨已经有很多年,除了让三三长见识的公开理由,我怀疑她的潜意识里一定还有寻根的冲动。妈妈的老家在黑河,从哈尔滨往北还要走五百多公里。如果时间允许,我想她一定会张罗着去黑河,再从黑河去那个叫“马场”的农场(三三妈妈后来说,正式的名称叫“红色边疆农场”),和黑龙江边上那个叫“潮水”的小村子。那就是三三妈妈出生的地方。
  大年初五的中午,一家三口终于从北京飞到了哈尔滨。像我这样的南方人,之前提起冬天遥远的哈尔滨,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字大概是“冷”,然后再对冰天雪地展开无穷的想象。但其实零下二十度的温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在机场到达厅外面等机场巴士的时候,吹到脸上的寒风,反倒是让人精神一振。比较遗撼的是,哈尔滨今年没下什么雪,只在年前下了不怎么像样的一场。机场高速两边的田地里薄薄的积雪,因为在地面的时间长了,已经变成了灰不溜的颜色。十多年前的一个春节我也在东北,那一年更是连雪的影子都没见到。我在长江边上长大,大雪小雪都经历过。但是在南方生长的三三小朋友,大冬天跑到这么北的北方来,没看到下雪,怎么说也是美中不足的事情。后来听三三妈妈的姑父讲,“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观雪景,那在黑河在马场很平常,但是在哈尔滨实际上也是看不到的。虽然看不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但是冬天的哈尔滨,冰雪总是看得到的。于是,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们就带着三三同学直奔冰雪之地。
  有一首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叫《太阳岛上》,歌里面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鱼杆,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正月初六的上午,我们也来到了太阳岛上,雪博会大门前的广场上反复播放的,正是这一首《太阳岛上》。一下出租车,我们赶紧把下巴缩到衣领子里去。事先得到的警告,说是把被子披到身上都没用,果然是冷啊。我去买门票的功夫,三三和妈妈已经用黑口罩把脸蒙得只剩一双眼睛。火热的歌声,冰冷的天气,哈尔滨人的忽悠功夫,一点儿也不差。
  

  (蒙面超人。)
  

  (传说中的雪村。)
  
  太阳岛在松花江北,似乎就是一个大型的主题公园,并不在水的中央,不知道为什么要叫岛。明媚的夏日里,人们“带着垂钓的鱼杆,带着露营的篷帐”,来这里郊游。现在是冬天,可以看雪雕。虽然我们看到的都是人造雪,但置身于这样一个白雪的世界,对三三还是第一次。由于展览的时间已经很长,许多雪雕出现了残缺,甚至垮塌下来。不过没关系,三三和我们一样对艺术没有兴趣。我们在雪地上行走,然后捡起坚硬的雪块打雪仗,连寒冷也忘记了。冰天雪地上的歌舞演出,也吸引不了三三,反倒是当地人牵着的小鹿让三三又怜又爱。高高的雪城堡,原来是一座雪滑梯,要另外收费,五十块滑一次和抢钱没有区别。三三滑了三次还想滑,我只能背上小气的恶名,进行劝止。
  

  (最好玩的东西。)
  

  (喂小鹿吃点东西。)
  

  (雪地起重机。)
  
  在一处似乎是堆放冰雕材料的地方,堆放着巨大的冰块。虽然形状和M加在可乐里的差不多,但这里的冰每一块都有三三的人那么高。从几个月大开始,冰块就是三三的至爱。这一回她终于拿这些冰块没有办法了,只能搬一些小块的边角料,一次次往大冰块上砸。一边忙乎,嘴里还念念有辞,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下午的太阳早早地低了下去,斜照在林间的小道上,反光白亮晃眼。我们在冰雪之间游逛、玩耍,三三的口罩总是滑下来,一路流着鼻涕,小脸冻得红扑扑。
  

  (下午的树林。)
  

  (冻在冰块里的三三。)
  
  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冬天的另一个品牌,就在离太阳岛不远的地方。太阳岛的主题是雪,这里的主题是冰。据说到了晚上灯亮了,这里才好看。我们两三点钟进去,果然没看到什么游人。地上刚铺上去不久的人造雪,还没有印上脚印,虽然外观与真雪相差甚远,踩上去也能咯吱作响。平整的雪面立即让三三有了作画的冲动,马上就蹲在地上画了起来。这里几乎所有的地面物都是冰做的,冰城墙、冰塔、冰滑梯、冰城堡,路都是冰砖铺成的。里面的气温,比太阳岛还要冷,那少数的不是冰做的房子,我们钻进了其中的一间。要了两碗康师傅,一块鸡脖子,一纸杯热豆浆,结账时要八十块。这种宰人的方法,下手如此之狠,实在是出乎我的想象。愤愤之余,对哈尔滨人做了不少负面的评价,结果再次被人鄙视为爱钱之辈。
  

  (多好的画布。)
  

  (冰的滑梯,没坐过吧?)
  
  大世界其实并不大,站在空旷一些的地方,全部景观即可一览无余。好在能让三三玩的地方还不少。冰滑梯,冰迷宫,冰陀螺,还有一玩再玩的雪滑梯。这一回终于是不用单独收费的,拎着大轮胎爬上坡再滑下来,三三总共玩了七次。不知不觉,大世界的灯光亮了起来。夜晚的冰雪大世界五颜六色,果然是另一种风景。天黑之后,里面的人也多了起来,而我们刚好玩够了开始往外走。这样的时间安排非常合理,让三三妈妈很是得意。
  

  (终于可以过雪梯瘾了。)
  

  (我们一家。)
  

  (冰做的保时捷哦。)
  

  (冰雪大世界,亮灯了。)
  
  在景区门前的出租车,是不打表的。我们上了一辆车之后又下车,走到大路边上去坐车,又赶上两辆车为抢着载我们而斗气。我们上的这一辆往左边让的时候,把后面一辆私家车别了一下。司机摇下车窗想向私家车司机解释一下,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私家车上就下来两个男人,要打我们这车的司机。我一见这架势要打架,怕吓着三三,赶紧下车。后来我们往前走了几步,还是上了这部出租,看来架没打起来。司机忿忿地说:“在哈尔滨啊,你对人客气点。但要是他凶起来,你不要怕他,你越怕他越来劲。”哈尔滨人的性格,用三三姑姥爷的话说,天冷啊,这里的人野蛮。夏天的时候,哈尔滨街边的大排挡热闹非凡,相邻桌上喝哈啤的两个人要是眼神不对,一句“瞅什么瞅”之后,接下去就可能是一场头破血流的斗殴。全国打黑,东北出过大案。那些能停在大酒店或者景区门口等客的出租车,是要交费的。哪里都有潜规则。我们在北京住的酒店,门前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在酒店附近的苏武牧羊吃完火锅之后,身上终于暖和了。回到房间整理整理,发现三三戴了一天的黄手套,已经变成了黑手套。
  

  (三三的手套。)
72#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5:26:48 | 只看该作者
带三三去北方(四)作者:szknife   标签:旅游2008-02-28 13:40 星期四 晴
  

  (全世界最冰的冰棍。)
  
  哈尔滨城市并不大,从城南的香坊到城北的道里,出租车大概是二十块钱以内的费用。去之前,我们对哈尔滨的印象,建立在作家阿城的描绘之上。很多年里,阿城一直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哈尔滨,然后用热情而忧郁的文字记录他所生长和生活的这个城市,它的过去和现在,光荣和梦想。我想,再没有人比阿城更能正确地讲述哈尔滨。所以我以为,沿着阿城的笔迹行走,应该就是最简便的路线了。
  当机场大巴进入市中心,车窗外的景象是如此的熟悉,与千万普通的城市并无不同。在毫无新意的高楼缝隙之间,偶尔会冒出一两座古旧的西式小楼,它们就是阿城所说的哈尔滨老建筑吧。大巴在火车站附近拥挤混乱的街道间穿行,当我发现我们的确已经置身于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阿城讲述的,并不是我们正在看到、他也居住其中的哈尔滨,而是他心中的哈尔滨,是作为他灵魂寓所的哈尔滨。阿城可以让哈尔滨超越时间和空间,而我们这些陌生的旅行者,不能。
  对于我而言,因为领会到这一点,旅行反而变得轻松起来。不用去按图索骥寻找某个老建筑,也不用去理会什么岁月沧桑。随便走走,到处看看,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只剩下如何让三三小朋友觉得开心、满意。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哈尔滨最著名的中央大街。按照事先找到的攻略,我们要去著名的“华梅”吃西餐。在哈尔滨,天黑下来之后,你就可以真正的感受到什么叫零下几十度了。身体所有露在外面的部分都必须能经受寒冷的考验,包括手、鼻子,甚至眼皮。步行街上就有冰雕,在红的绿的灯光照射之下,展示各种各样的造型,果然是玲珑剔透的味道。当我在白天再次见到它们,发现冰上其实落了一层黑黑的灰。同样的姿势从年前支撑到年初五,历经繁华喧闹,大街上的冰雕在阳光下几乎看不出造型,只是摆出了一副疲劳的姿态。中央大街还有冰块垒成的房子,带着三三进去看,里面的桌椅也是冰块做的,冰条凳上垫铺着兽皮。挂着“冰酒吧”的招牌,而里面为客人提供的,竟然是小火锅。
  中央大街是一条典型的商业步行街。它的特色,在于街道两侧保存比较完好的西式建筑。夜晚你可以看到辉煌的灯火,恍忽之中似乎还有一点异域的风情;白天的时候,那些被阿城赞美和怀念的建筑,都被五彩的广告招贴所掩盖,变得如同仿制品一般。因为拍下的照片里几乎看不到建筑,我的照相机总是举起又放下。
  

  (中央大街的阳光。)
  
  华梅西餐厅在哈尔滨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层楼面,每一层都是不同的装饰风格。一楼面积不大,据说是欧洲园林式酒吧风格。在吃客们的餐桌旁边排队等位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幸运地得到了二楼靠窗的一张桌子。这一层,是克里姆林宫风格。头顶的吊灯和天花板上的壁画,精致而明亮。我突然想,中国人的餐厅装饰从来不会在天花板上下功夫,是不是因为俄罗斯人吃着吃着会停下来望望天,而中国人一上桌就只盯着酒和菜呢。罐子肉、田园沙拉、烤鸡翅、鱼籽酱、红菜汤、蘑菇汤、面包片,我们点了一桌子菜,又要了“哈啤1900”,慢慢享用。三三一口气喝完了一钵子蘑菇汤,咂咂嘴叹息说:“啊,风光无比呀!”如此绝妙的评论,对一道汤而言,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吃饭的中间,窗子外面响起了烟花巨大的爆响。三三趴在窗口欣赏了好半天。餐厅的服务生小男孩,瞅空也蹲在窗边看烟花,一边看一边和三三一同发出低声的惊叹声。结账的时候,出乎意料的实惠价钱再一次让我们觉得这一顿饭占了大便宜。出了门,又在旁边的窗口买了一支冰棍给三三吃。在冻得手都不赶露出来的天气里吃冰棍,三三后来和别人讲起来,骄傲得不得了。
  

  (风光无比啊。)
  
  隔了两天,我们又在中央大街吃了另一家西餐厅,名字叫“塔道斯”。餐厅在半地下室,里面有烧着火的壁炉,下午的阳光从靠近地面的窗子里照射进来,感觉十分特别。吃饭的人不是很多,因此比较安静,不知不觉心情也很放松。一对外国青年男女进来,在点餐的时候,和服务小姑娘用英语交流,比划半天,看得旁边吃饭的人都着急起来。三三吃了半盘子的土豆泥,就急切地翻她刚买到的神奇宝贝图鉴去了。没有对这家餐厅菜的味道做出任何评价。
  

  (塔道斯西餐厅,壁炉和窗子里的阳光。)
  
  中央大街最让我留恋的,不是餐厅,而是中央书店。这家书店的面积并不算大,但是书架的分类陈列方式很对我的胃口。那天一家人专门逛中央大街,把三三和妈妈丢在商场的儿童乐园,我独自钻进书店,不知不觉就呆了一两个小时。在这家店里,找到了网上断货很久的《理解媒介》(麦克卢汉著)和吕思勉著《先秦史》。从二楼逛到五楼,发现有整整一层楼旧版书和特价书,让最喜欢沙里淘金的我惊喜不已。正准备细细地淘过去,三三妈妈的电话来了。她们已经在游乐场玩够了,也到了书店三楼,催促我快点结束。考虑到买太多书也带不动,无奈之下只能草草地看了几架子书,甚至把挑好的书都放了回去。最后,只在那里拣了一套《徐霞客游记校注》,精装本上下册,原价只要六十多块,还打个五折,三十来块就拿下了!唉,有这么多的旧书,里面肯定有不少好书吧。可惜时间不够,又离家太远啊。而三三同学从这里得到的那一本神奇宝贝图鉴,也是深圳和北京的书店里都没有的。这一本小册子立刻成为三三的至爱,即使从酒店房间到楼下吃早餐,也要随身携带。通过这本图鉴,三三差不多要对几百种宠物小精灵的种系、栖息地和必杀技了如指掌。不知不觉间,三三又认识了许多生字。
  沿着中央大街往北,就是松花江。防洪纪念碑所在的位置,叫斯大林公园。松花江上结了冰,堤边上的一块被开辟成冰上游乐场。三三和爸爸一起坐了一次超刺激的冰滑梯,又兴奋又有点害怕。自己不敢再坐,却使劲地怂恿妈妈去坐。妈妈也不敢坐,就提着包,站在岸边的台阶上,看我和三三滑爬犁。江边风大,很冷,妈妈冻得直跺脚,我把她换下来陪三三玩,活动活动,暖和一下。滑没几下,三三就要求上岸。大概是因为和冰滑梯的惊险相比,爬犁太平常了吧。
  

  (松花江上的冰爬犁。)
73#
发表于 2011-7-5 15:29:29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的一家。。花儿很灿烂,记录很详细,过程很快乐。。
74#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5:30:32 | 只看该作者
带三三去北方(五)作者:szknife   标签:旅游2008-02-28 13:58 星期四 晴
  

  大概是因为天冷的缘故,哈尔滨的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并不多。那天早上,我们去找儿童电影院,下了出租车一看,电影院原来早就改成了皮草店。于是我们照着地图,顺着经纬街去找果戈里大街。天气不错,有阳光照在身上,并不觉得寒冷。走过始建于一九二六年的霁虹桥,拐个弯竟然到了火车站。穿过站前广场,从建筑街、红军街,转过大街小巷,终于上了果戈里大街。一路上都有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夹杂在高楼大厦的空隙里。果戈里大街上的秋林公司绿色的建筑,是哈尔滨少见的外墙没有被广告招牌破坏的老房子。它们被政府命令保护下来,成为哈尔滨的宝物。哈尔滨人或许会想,这些由俄罗斯人、犹太人、日本人以及不同国家的欧洲人修起来的建筑,和那些用果戈里这样的俄国人命名的街道,会让哈尔滨显得与众不同。如果保存是为了记住,现在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与当年的那些流浪者、侵入者之间,还剩下什么关联?我突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
  

  (修建于1926年的霁虹桥,下面是一排排火车的铁轨。)
  

  (果戈里大街上的秋林公司。)
  
  这样的闲逛,所有新的或者老的房子,对三三而言毫无吸引力,因而也就特别消耗体力。所以一路上少不了叫累,然后就蹲在地上肚子疼。直到坐进果戈里大街上的M,喝上可乐,情况才稍有好转。M的电视机里没有播放它自己的广告,而是在直播NBA火箭对国王的比赛。几十个球迷不吃东西,占住一大片位置看球,这样的情形在南方斤斤计较的商家看来是不能容忍的。我也去凑热闹,眼看着火箭在还剩二十多秒的时候被反超两分,麦当劳现场的气氛也紧张起来。当最后三秒麦迪助功诺瓦克三分命中的时候,所有的人齐声叫好,鼓起掌来。
  果戈里大街上也有两家书店,一家在大世界市场的楼上,一家在秋林公司对面。两家书店三三都去仔细看过,没有她想看的书。整个上午她最大的收获,是在拥挤的大世界文具市场里,买到了四支油漆笔。其中就有她最想要的金色的和银色各一支。在“老上号”砂锅居吃中午饭的时候,三三就在点菜单的背面,迫不及待地用新笔画起了神奇宝贝。砂锅居类似深圳的面点王,但是服务是典型的北方风格。服务员都很忙,客人进店,他们像没看见似的。找他们有事,你得大声的叫,否则是没有人能听见的。
  当我们坐车到索菲亚大教堂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很快就要落到楼房的后面去了。作为一个开放的景点,索菲亚教堂的保护很周到,门前的广场也很宽阔。教堂的室内空间并不大,设置了一个建筑艺术展览。和所有的教堂一样,庄严的雕像和壁画,高高屋顶,令人肃然。下午最后的一束昏黄的阳光,从教堂大门上方的玻璃窗里斜斜地照进来,在教堂的中央留下一片温暖的光亮。不知道这是否也是教堂设计者独特的用心。我们走回到教堂前的广场上,太阳已经西沉,只在教堂拜占庭式的尖顶上留下了最后一抹余晖。顺着尖顶向上望去,便是暗蓝的天空中那一轮弯弯的冷月。
  

  (天空,那一弯冷月。)
  

  (夕阳照进索菲亚。)
  
  广场上照例有喂鸽子的。三三蹲在地上,鸽子们就在三三的手心里啄食。白色的鸽子只挑玉米来吃,而灰色的鸽子什么都吃。就算三三手上的动作大一点,鸽子们也不会跑开,这大概是三三喂过的最胆大的鸽子吧。
  

  (喂鸽子的时候,三三的手一点也不冷。)
  
  离开索菲亚,我们沿着尚志大街,去兆麟公园看冰灯。网上关于兆麟公园有这样的介绍文字:兆麟公园坐落在哈尔滨市区繁华的中心地带,始建于1906年,占地面积6.5公顷。初建时命名为“董事会公园”,后改为“特别市公园”,解放后称为“道里公园”。因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将军遗体安葬在此,黑龙江省政府将此公园命名为“兆麟公园”。夏季,这里绿树成荫,芳草菲菲,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冬季,这里成了冰的世界,冰的海洋。驰名中外的冰灯艺术节,就在这里举行。冰雕雪塑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在彩灯的映衬下艳丽夺目,娇美动人,如立体的图画,彩色的诗篇,凝固的音乐,令人流连忘返。
  有了这段文字,我就不用再描述公园的冰灯。在妈妈的引导下,三三似乎对冰灯还有一点点兴趣。公园的小路上铺了细细的人造雪,防止游人滑倒。有一部分冰灯是国际大赛的作品,可惜的是我们不懂冰雕艺术,也没有细细欣赏的时间和心情。后来,妈妈主张坐一回公园的摩天轮。夜晚的摩天轮上,冷风嗖嗖,不过地面五彩的冰灯,从高处看去倒是另一种风景。一路走着,三三还惦记着打雪仗,还要在雪地上和妈妈赛跑,一直跑出了公园的大门。公园的门口,竟然有一个买棉花糖的。这样的节目永远逃不过三三的眼睛,虽然没有一回她吃完过一串棉花糖。果然,没吃几口,三三拿在手里的棉花糖就掉到地上,被她不怎么可惜地放弃了。回到酒店,我们在数码相机上看她拿着棉花糖的那张照片,才发现她的脸冻得真红。这天晚上,我们穿得太少了。
  

  (棉花糖好看、好玩,但是味道却总是让人失望。)

  在哈尔滨呆到第五天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了。于是干脆哪里也不去,就呆在三三的姑姥姥家里。不管外面多冷,屋子里总是会非常的温暖。三三画她的神奇宝贝,我和姑姥爷坐在沙发上天南地北地聊天。妈妈陪着姑姥姥,去外面给深圳的姥姥姥爷买礼物。屋子里的那两只猫,眯着眼睛,懒懒地趴在床上。很久之后,它们才跟随着窗子里照进来的阳光,变换一下位置。

  (PS。三三的妈妈早就在她的宝宝树上将此次北方之行抢先发布。她的游记以图为主,比我的要好看一些。我写的东西口水多一些,就当是再给她的记录作注解吧。
75#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5:34:33 | 只看该作者
三三的围棋课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08-03-07 09:29 星期五 晴
  这天下午,去幼儿园接三三的姥爷发来短信说,放学后刘老师带三三上围棋课去了。然后问爸爸,这学期还上围棋兴趣班吗?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此前家里对于幼儿园围棋课的问题,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当事人三三同学认为围棋班很好玩,想接着上。但以姥姥为代表的一派,认为那个围棋老师不怎么样。小朋友们喜欢,只不过是那围棋老师善于使些小手段,用“小恩小惠”拉拢小朋友的结果。所以不主张再上这个兴趣班。
  上围棋班的事情,最早是爸爸积极张罗的。爸爸喜欢下围棋,虽然水平极差,并且越来越差,但因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已经开始学下棋,所以自认可以算得上“资深臭棋”。多年前,因为找不到人下棋,爸爸曾经产生过把妈妈培养成棋迷的企图,并为此很下了些功夫。但那一次次热情满腔的努力,全部以失败而告终。只剩下爸爸当年为妈妈买回来的围棋入门书籍,至今还摆在家里的书架上。女儿出生后,取“三三”这么个名字,虽然是从她的出生日期得到的灵感,但“三三”同时也是围棋盘上最让人感觉踏实可靠的着点。这种无心插柳的巧合,让棋迷爸爸至今想起,仍然暗自得意。
  三三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爸爸就敏锐地注意到幼儿园有为中大班的小朋友开的围棋兴趣班。一次在等着接三三放学的时候,爸爸凑在围棋班的门缝里偷看。讲课的老师瘦高个子,五十来岁,头发花白。教室里很不安静,上课的十来个小孩,虽然坐成了两排,但是他们东张西望,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没有几个在专注地听讲。为了压倒孩子们说话的声音,老师把嗓门提得很高,让爸爸很担心他喉咙的健康。很明显,这位可怜的老师无法控制教室里的局面,事态已经无奈地发展到你吵你的、我讲我的这样的程度。一道死活题正在讲解中,突然有个小朋友站起来,指着他的邻桌大声控诉:“老师,他打我!”这一次,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大力地拍了一下桌子,愤怒地指着小朋友吼叫:“你们搞什么搞!”教室里终于安静了十秒钟。老师大约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又和蔼地补充了一句:“都坐下,认真听我讲。”
  这一次的偷kui经历,除了让爸爸对那位令人尊敬的老师产生深切的同情之外,也形成了对幼儿园的围棋兴趣班的初步认识。爸爸的结论是,孩子们年龄太小的话,上围棋课是不合适的。所以直到三三上到大班的时候,爸爸才就上围棋班的事征求她的意见。试了一次课之后,三三感觉还不错,于是三三的围棋课正式才开始了。围棋兴趣班是幼儿园和外面的机构合作开办的,每周两次课,上一学期五百块。爸爸觉得只要让三三学会下棋,钱算个什么。
  第一次课上完,爸爸急切地问三三,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呀?三三说,讲气呀。爸爸想,没错,围棋第一课不讲气讲什么。两个星期过去了,第三个星期,爸爸又问三三,今天围棋课讲什么呀?三三回答说,讲气呀。爸爸蒙了。这个气,再怎么也不至于要讲一个月吧。于是爸爸满腹疑虑,亲自去旁听了一次三三的围棋课。
  那一天,爸爸早早地到了幼儿园,在围棋教室的门外面徘徊一阵之后,找个机会溜了进去,坐在角落里。讲课的老师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个头不高,一口湖北黄陂腔的普通话。虽然也有十来个孩子,课堂的秩序还算不错。听了一会儿,我就发现了他的招数。第一,讲故事。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在故事的间隙讲一讲围棋。有些故事,根本上与围棋扯不上关系。讲完一个小乌鸦垒窝的故事,老师会说:“听完这个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个题,你们说,这是个真眼还是假眼啊?”第二招,永不生气,绝对耐心。小朋友吵架了,不论对错,一律采取安抚政策,糊弄糊弄,效果竟然相当不错。第三招,安排自由时间。讲一会儿课,就让小朋友们自己捉对往棋盘上摆棋子。不会下没关系,一个拿黑子,一个拿白子,一人一手轮流下就行。如此,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转眼就过去了。最犀利的招放在最后。下课之前,老师简短讲评,然后给表现好的小朋友们每人发一份小礼物,基本上人人有份。(一个学期里,三三得到的礼物有糖果、贴纸等等,多数时候是圆形的奥特曼纸卡片。)
  下课之后,爸爸特意留下来,和老师聊了一会儿。爸爸的疑问是,这样上课,每次讲这么一点点,那要何年何月才能学会下棋?老师解释说,没关系的,我们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深圳很多幼儿园开班,所有的孩子到最后都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达到了会下的程度。针对爸爸关于孩子太小能不能接受得了的疑虑,老师轻松地说,没问题的,比他们还小的小孩子我们都教过。总之,所有的担心都是没必要的。最终,在为自己的小人之心而引起的略微的不安中,爸爸匆匆结束了和年轻老师的谈话。
  往后,爸爸仍然会经常问三三当天的围棋课讲什么,三三的回答也经常是老师讲了什么什么故事。爸爸再问,这个故事和围棋有什么关系?三三总是会说,不知道啊,老师没说。爸爸有时候也会摆出棋盘,和三三坐在地上码棋子,故意让她吃掉一颗或者一串棋。爸爸看得出,三三在围棋课上虽然没有完全学会下棋,但已经有了一些零星的简单知识。有时候爸爸坐在电脑前上网下棋,三三会凑过来,指着屏幕上的一处,告诉爸爸,等一下你放这儿,就可以把这个子吃掉了。爸爸就说,好吧,就这么办。
  转眼一个学期的围棋课就结束了。新的学期要来了,爸爸才知道原来这个围棋班的课程是按一年时间安排的。对于反对派的意见,爸爸认为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对小朋友们而言,要培养他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讲讲小故事,耍耍小手腕,或许应该认为是必要的方法,而并非是居心不良的拉拢。从这个角度来说,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成功的经验。毕竟,孩子们还小。三三同学,到现在还不满五周岁嘛。但是,爸爸也在反思,这么小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适合学围棋呢?既然需要一再调整期望值,要不然干脆等三三大一点的时候再学?
  爸爸还没有拿定主意。所以在这一场意见分歧中,爸爸的态度一度比较暧昧。后来,爸爸在QQ里和妈妈讨论这件事,妈妈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如果她喜欢的话,就继续上,我觉得没问题。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啊,除了出点钱以外。”妈妈的意思是说,花一餐饭的钱,让三三上一个学期的围棋课,挺值啊。于是,爸爸很愉快地接受了妈妈的意见。可以继续听围棋老师讲小故事,然后期待每次课后的小礼物,对三三同学而言,一定也是愉快的事情吧。
76#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5:37:15 | 只看该作者
三三的日历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08-03-11 09:27 星期二 晴
  三三的日历 2008-03-10 by:sansanmama
  三三昨晚睡觉前对我说,要是一个星期上一天学,然后休息六天该多好。或者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学,然后星期六星期天休息,然后过年。
  这也是我的梦想啊,如果能按照三三的日历工作,该有多好。
  今天因为上围棋课的缘故给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老师说,三三中午把我们笑死了。她中午吃饭第一个吃完,然后把碗舔得像镜子一样,老师要给她加一碗,她说,我已经舔饱了。看看,从小就知道节约啊,多好的孩子。
77#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5:38:30 | 只看该作者
写给五岁的三三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08-03-31 17:42 星期一 晴
  你把小手 搭在我的肩头
  向我讲述刚刚发生的趣事
  从爸爸瞪大的眼睛里
  你是否看到 那最明亮的惊喜
  
  你把小手 拉住我的衣襟
  向我确认即将得到的礼品
  从爸爸闪烁的谎言中
  你是否看到 那最纯净的欢愉
  
  你把小手 放在我的掌心
  带我去向售卖布丁的商店
  从爸爸意外的承诺中
  你是否看到 那最柔软的满足
  
  你把小手 搁在我的胸口
  在听了又听的故事中入睡
  从你最芬芳的呼吸中
  爸爸已经看到 那最真实的幸福
78#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5:42:17 | 只看该作者
三三五岁了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08-04-01 16:28 星期二 晴
  

  三三五岁了。昨天是三三的生日,姥姥姥爷都从蛇口过来,在家里做好了晚饭,等妈妈下班回来一起吃。家里还有本立叔叔和甲甲叔叔。甲甲叔叔记错三三的生日,这是第三次到家里来了。
  七点半,妈妈终于提着在“一品轩”订的蓝莓水果夹心巧克力黑森林蛋糕,风尘仆仆地回了家。姥爷做的蒸水蛋上桌了,上面摆着用胡萝卜片刻出来的“生日快乐”。爸爸举着酒杯碰三三手里的勺子:“生日快乐!祝三三健康成长!”三三对爸爸说:“生日快乐!工作成功!”姥爷说:“是工作顺利。”爸爸说:“还是工作成功比较好。”
  三三埋着头,三下两下就把一碗饭吃得干干净净,然后跑到沙发那边去,等着吃放在茶几上的蛋糕。三三最爱吃巧克力味儿的蛋糕。吃完饭大家围过来,熄了灯,点亮蜡烛,给三三唱生日快乐歌。妈妈说:“你要先许个愿啊。”于是三三合上双手,闭上眼睛, “好啦。”然后卟哧卟哧地吹蜡烛。三三和妈妈一起切蛋糕,妈妈让爸爸照个相,爸爸放下DV又换照相机。看到取景器里四只手握着小切刀的POSE,爸爸想,怎么像举行婚礼似的。蛋糕很漂亮,四周有木栅栏,中间有树叶,果然像黑森林。三三先声明:“我要中间巧克力的树叶啊,其它的分给你们。”
  

  (看看这表情,就知道已经是个很不好对付的家伙了。)
  
  姥姥姥爷送给三三的生日礼物,是中间夹了跳跳糖的巧克力。幼儿园的刘老师,给三三买了一套安奈儿的大码夏装,三三可以一直穿到一米五那么高。前天是星期六,天气不错,爸爸拿大相机给三三在楼下的亭子里拍了很多大特写。然后爸爸妈妈又带三三到蛇口朱阿姨家玩,又去海上世界摘十五块一斤的草莓。在海上世界的小店里,爸爸发现了最让三三惊喜的神奇宝贝弹射玩具。妈妈对三三说,这就是送给你的生日礼物了。三三生日前一天,在湖北老家的爷爷,小姑姑,和威威哥哥都打电话来,祝三三生日快乐。在福建打工的大姑姑还说,想给三三买礼物寄过来。爸爸实在想不出该给三三送点什么礼物,上班的时候,作了一首小诗《写给五岁的三三》,在QQ上发给妈妈看,妈妈说:“好感人。”于是爸爸昨天临下班前,把这首诗放在了博客上,然后赶回家给三三过生日。
  

  (爸爸妈妈希望,所有小朋友应该有的天真、快乐和梦想,三三都不缺少。)
  
  吃完蛋糕,姥姥要回蛇口,甲甲叔叔也走了。妈妈发现,她养在大箱子里的两只小仓鼠不见了一只,于是满屋乱找。三三拿着手电,趴在地上,帮着从这屋找到那屋,最后也没找着。因为是星期一,明天还要上学,妈妈让三三去刷牙洗脸,准备睡觉。爸爸跟到洗手间去,凑到三三跟前,说:“要洗澡了,你臭啦。”三三说:“哪里?哪里!”不承认,不想洗澡。爸爸摸了摸她的头发,摸到一手的汗,赶紧叫妈妈来看。妈妈过来,凑在三三头上闻了一下,皱着眉头说:“嗯,是臭了。”三三这才顺从地让爸爸帮着脱了衣服抱进浴缸洗澡。
  洗完澡,就丢到床上看书听故事。《乱七八糟的妖怪》,三三自己看一遍,再让爸爸讲一遍。小朋友不小心把亮晶晶的神奇粉撒在他们自己画的妖怪身上,结果妖怪们都活了,越长越大。妈妈说,要是把三三画的宠物小精灵也撒上神奇粉,那就更可怕了。三三说,不会啊,我正好让它们参加我的对战!故事很长,爸爸讲得很慢,讲到后来没见三三翻来覆去,还以为她睡着了。没想到刚讲完,三三就从被窝里坐起来,说:“我要去办件事。并且,我要去大床和妈妈睡了。”
  三三要办的事,是坐在房门口的尿盆上尿尿。办完这件事,她就爬到大床上去了。妈妈正在床上看书,问三三:“你怎么还不睡?”三三说:“你不是也没睡么?”妈妈说:“我正要睡呢。我熄灯了啊。睡觉。”爸爸洗完澡,摸黑进屋找睡衣,发现三三还没睡呢,就小声对她说:“Good night!”然后转身去三三的小床上看书。刚进屋,三三光着脚进来了。原来,她以为爸爸说的是“过来”。爸爸让三三快去睡觉,然后接着看书。过了很久,三三又推门进来。爸爸让她钻进自己的被窝,关了小房的灯。三三说:“妈妈不喜欢我和她睡。”爸爸说:“那是因为你总不睡觉嘛。睡吧,这么晚,魔法巨人都出来了。”爸爸让三三挨着自己,伸出手给她“按摩”。十分钟不到,三三就睡着了。可是爸爸睡不着,又起身到大床去看书。正准备开灯,妈妈发话了:“唉呀,好不容易快睡着,又折腾,刚才是三三,现在是你!”
  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大床上躺着的是三三和爸爸。三三半夜醒来,发现自己是一个人,就会爬到大床上来,钻到爸爸妈妈中间接着睡。妈妈如果受不了三三在中间左蹬右踢,就会搬迁到三三的小床上去。这几乎是每天的惯例。昨天睡得太晚,到了该起床的时间,三三却不愿睁开眼睛。于是爸爸凑在三三耳朵边上,执着地要和“五岁的三三”说早上好。爸爸对闭着眼睛的三三说:“昨天忘了问你一个问题。”三三说话了:“什么问题?”爸爸说:“忘了问你吹蜡烛前,许的什么愿望。”三三说:“我没许什么愿啊,我不知道怎么许愿。”
  

  (姥爷早上说,三三推出新发型后,像乒乓球运动员郭跃。)
79#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5:43:12 | 只看该作者
这一周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08-04-11 01:24 星期五 晴
  1、培训。这个星期不上班,参加市政府为我们这一批新人安排的培训。二三百人坐在培训中心的报告厅,闹哄哄。人事局教育培训处的处长上第一课。他说他一直在琢磨:什么叫培训,什么叫教育?
  我们这一辈子,总是不停地在接受教育。现在的问题是,教育者也不知道应该把人教育成什么样子。
  上课的时候,我基本上在看商务版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回到家里,睡前的读物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或者王树增的《1901》。
  
  2、买书。上课在八卦岭,那里有一个不小的图书批发市场,很久没去了。第一天中午,便急切地跑去淘书。结果很失望。各家卖的,全是畅销书。早年在老图书馆旁边的“读者长廊”,也搬来这里,成了个“仓储式图书超市”。在这家,好歹买了本新版的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个书市,一般的行情,新书零售八折。和一店老板聊,说最近书价涨得厉害啊。老板说,再不涨书商就没法做了。原来如此。我疯狂囤书的行为,终于有了点理性的色彩。
  一直在留意三联版的《金庸全集》。那天步行回家,顺便拐进红荔路上那家我们光顾多年的报刊店,意外发现书架上一排金庸。看起来这些书积压已多年,当然并不成套。取下来翻了翻,成色还不错,99年印的,定价不便宜也不贵。于是和老板商量,以七折左右的价钱。买下齐全的五种,分别为:《碧血剑》、《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笑傲江湖》,共十三册。回家后拭去灰尘,摞到书架上,很是满足。开了这个头,今天下午又很得意地在红桂路的报刊亭发现《倚天屠龙记》和《鹿鼎记》两种九册。书在恶劣的环境下多年,所以发旧,成色一般,但最终以七十元拿下。回家后上网一搜,发现三联版金庸原来有一种“高仿版”,据说基本与正版无异。顿时觉得有点意冷冷。差点又发热昏了头,看来这事急不得,要慢慢收,看准了再出手。
  
  3、读库0800。昨天收到了落款“张立宪”的邮包,里面是赠阅的《读库0800》。书与其他各册《读库》外观无异,手感相当不错。内容除了极软性的广告,还有甚多可读。《读库》,记得是花无忆同学在两年前推荐给我的。从那之后,我收齐了0601至0706的全部十二册。只遗撼收不到0600和0700。这一本0800,是上个月发邮件索取来的,免费的午餐。晚上靠在沙发上,一直翻到半夜时分。张立宪在回顾编《读库》时有一段话说:
  “就像中药材的提纯一样,每个男人的生命中也都要经历一个去躁、去火的过程,经过时间的淘洗,这些老男人焕发出了一些味道和质感,希望我的文字中能够将其表现出来。至少我内心已经明白,每个人都渴望找到的穿透平凡现实的力量和勇气,也许就蕴涵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而并不是超越在现实之外。”
  我的穿透平凡现实的力量和勇气,在哪里?
  
  4、身份证。4月8日下午2时50分,在无视派出所的女户籍警的冰冷面孔,平心静气地等她慢条斯理地整完一堆不知道什么资料之后,我终于领到了我的身份证。也就是说,十多年的空白之后,我总算是有了身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你说你是谁,没用。你得证明你是谁。身份证就是做这个用的。如果没有这张卡片,我是谁?
  
  5、稿费。崭新的身份证,首次验证它的功能,是去邮政储蓄所领取三心同学发给我的稿费。领钱,多好的兆头。
  三心同学去年从这个博客上剪些东西过去,发在她的杂志上。前段时间,陆续收到了几张绿色的汇款通知单。用加法算了一遍,竟然有七八百之多。真是让我心花怒放。既能满足虚荣心,又能得到实在的好处,天下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所以,一定有必要再次向三心同学致以崇高的敬意。
  
  6、猎人的老婆。上个周末,带三三到龙岗她干妈那里去玩,爬了一回山,看了一回海。爬山的时候,三三和干妈一路上打打闹闹,干妈说:“你再拍我屁股,我就找根羽毛来挠你胳肢窝!”
  三三说:“那我就抓只蚂蚁来咬你!”
  干妈说:“那我就找只螳螂来吃蚂蚁!”
  三三说:“那我就找只黄雀来吃掉你!”
  干妈说:“那我说找个猎人来打掉你!”
  三三说:“那我就找猎人的老婆来教训你!”
  干妈终于没招儿了。妈妈瞪大了眼,大笑。爸爸心想,难道三三认为所有的老婆都会像妈妈那样,把爸爸凶得一声不吭?
  这个星期,爸爸接送三三上幼儿园,姥姥姥爷休息一星期。每天放学,慢慢晃回家,买菜,煮饭。爸爸觉得时光好像又回到了去年。经爸爸向冯老师推荐,三三在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讲了个“八十一个爸爸”的故事。回家的路上,三三告诉爸爸,当她念到“儿啊,快拉我上来”的时候,全班的小朋友都笑了。
80#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5:44:53 | 只看该作者
认识孩子,认识你自己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08-05-06 17:51 星期二 晴
  
  因为近两年的工作调整,得到一段可以安静下来的时间,使我有机会陪伴幼小的女儿,更多地注视孩子的成长。现在想来,这真是我的幸运。我在BLOG里,记录下女儿三三的许多故事,因此而得到不少类似“好爸爸”的夸奖。那些为生计奔波的朋友们,忙忙碌碌之际,或许是在突然之间,发现孩子竟然就长大了,而那些错过的时光,再不可能倒流。所以我知道,并不是我这个爸爸做得有多好,仅仅是因为我恰好得到了这么一个天赐的机遇,让我有可能意识到孩子的存在,意识到与她共处的时光多么值得珍惜。而这种意识的确立,来自于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让我念念不忘的一句:“野花年年都有,孩子那么幼小,却只有一次。”
  《孩子你慢慢来》是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对两个幼小的孩子温柔的注视,文字之间,处处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当这些文字正在到处流传的时候,母爱还是母爱,可孩子们却不知不觉长大了。龙应台遇到了新的问题。她突然发现, “我走近他,他退后;我要跟他谈天,他说,谈什么?我企求地追问,他说,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
  “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这让母亲龙应台感到焦虑。她意识到:“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龙应台决心,“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于是,有了这本新书,《亲爱的安德烈》。当我在网上得到这本书出版的消息,我托朋友阿泰帮我从香港买来看。2007年11月初版的书,三个月内重印了五次。
  这是龙应台和长子安德烈三年时间里,以通信、对话的方式所写的专栏文字的整理。在36封信里,母亲想通过谈话认识儿子,而儿子的态度经常是不以为然。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接近儿子的内心所做的艰苦努力,她的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龙应台不停地回想她十八岁时候的情景,并且有意识地“放空自己”,试图找出失败的原因。到最后,当龙应台兴致满怀地与两个儿子相聚上海,却再一次受到打击,无比失落的时候,终于确认:“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锋利的龙应台,当她的心中只有儿子的时候,变得格外的柔软。这样的文字,会让你的心里涌出什么样的滋味呢:
  我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这些,更不知十九岁的你会怎么看待我说的话,但是我想念你,孩子,在这个台北的清晨三点,我的窗外一片含情脉脉的灯火,在寒夜里细微地闪烁。然而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母子之间所谈论的内容,随时可以给人以启发。比如认同,比如文化,比如生活方式、人生和快乐。这些已经让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但是更让我关注的,是龙应台与儿子沟通的方式。我自己所处的这个阶段,同时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对父母的爱,正“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而与女儿的交流,可以想见的困难也即将到来。与龙应台相比,在深度方面我们固然会极其缺乏,但即便是在主观的努力上,我们也差得太远。
  我不由地想,等三三长大了,我们之间能够像龙应台和安德烈一样沟通、讨论问题吗?我能做到吗?三三愿意吗?但是我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虚伪——为人子女的我们,每天面对父母的时候,在抱怨之外,做了多少沟通的努力呢?对眼下的事情都缺少面对的勇气,怎么去奢谈将来。
  好吧,从头来过。或许,我们在认识父母,认识孩子之前,要先认识自己。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安德烈 著,天地图书有限公司,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初版•香港 ,二〇〇八年一月五版•香港。H.K$85。)

7848226_10318822.jpg (10.29 KB, 下载次数: 107)

7848226_1031882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1-27 14:02 , Processed in 0.080379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