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孩子,认识你自己作者:szknife 标签:生活2008-05-06 17:51 星期二 晴
因为近两年的工作调整,得到一段可以安静下来的时间,使我有机会陪伴幼小的女儿,更多地注视孩子的成长。现在想来,这真是我的幸运。我在BLOG里,记录下女儿三三的许多故事,因此而得到不少类似“好爸爸”的夸奖。那些为生计奔波的朋友们,忙忙碌碌之际,或许是在突然之间,发现孩子竟然就长大了,而那些错过的时光,再不可能倒流。所以我知道,并不是我这个爸爸做得有多好,仅仅是因为我恰好得到了这么一个天赐的机遇,让我有可能意识到孩子的存在,意识到与她共处的时光多么值得珍惜。而这种意识的确立,来自于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里,让我念念不忘的一句:“野花年年都有,孩子那么幼小,却只有一次。”
《孩子你慢慢来》是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对两个幼小的孩子温柔的注视,文字之间,处处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当这些文字正在到处流传的时候,母爱还是母爱,可孩子们却不知不觉长大了。龙应台遇到了新的问题。她突然发现, “我走近他,他退后;我要跟他谈天,他说,谈什么?我企求地追问,他说,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
“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这让母亲龙应台感到焦虑。她意识到:“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龙应台决心,“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于是,有了这本新书,《亲爱的安德烈》。当我在网上得到这本书出版的消息,我托朋友阿泰帮我从香港买来看。2007年11月初版的书,三个月内重印了五次。
这是龙应台和长子安德烈三年时间里,以通信、对话的方式所写的专栏文字的整理。在36封信里,母亲想通过谈话认识儿子,而儿子的态度经常是不以为然。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接近儿子的内心所做的艰苦努力,她的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龙应台不停地回想她十八岁时候的情景,并且有意识地“放空自己”,试图找出失败的原因。到最后,当龙应台兴致满怀地与两个儿子相聚上海,却再一次受到打击,无比失落的时候,终于确认:“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锋利的龙应台,当她的心中只有儿子的时候,变得格外的柔软。这样的文字,会让你的心里涌出什么样的滋味呢:
我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这些,更不知十九岁的你会怎么看待我说的话,但是我想念你,孩子,在这个台北的清晨三点,我的窗外一片含情脉脉的灯火,在寒夜里细微地闪烁。然而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母子之间所谈论的内容,随时可以给人以启发。比如认同,比如文化,比如生活方式、人生和快乐。这些已经让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但是更让我关注的,是龙应台与儿子沟通的方式。我自己所处的这个阶段,同时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对父母的爱,正“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而与女儿的交流,可以想见的困难也即将到来。与龙应台相比,在深度方面我们固然会极其缺乏,但即便是在主观的努力上,我们也差得太远。
我不由地想,等三三长大了,我们之间能够像龙应台和安德烈一样沟通、讨论问题吗?我能做到吗?三三愿意吗?但是我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虚伪——为人子女的我们,每天面对父母的时候,在抱怨之外,做了多少沟通的努力呢?对眼下的事情都缺少面对的勇气,怎么去奢谈将来。
好吧,从头来过。或许,我们在认识父母,认识孩子之前,要先认识自己。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安德烈 著,天地图书有限公司,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初版•香港 ,二〇〇八年一月五版•香港。H.K$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