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01901B01 于 2019-9-10 21:32 编辑
《爷爷的肉丸子汤》故事会记录及总结反思 时间:2019年8月27日晚19:30-21:00 地点:潜龙曼海宁小区二楼跨层的公共娱乐区 参与人数:5人(4男1女) 年龄段:8-9岁和平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 主题:“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故事会图文复盘记录 一、开场 1、介绍三叶草和自己 孩子们都是来自和平小学的同班同学,彼此之间都非常熟悉,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听故事会的经历,相对来讲纪律性和秩序感是比较好的。所以我在故事会开场白之后直接导入了关于三叶草和我自己的介绍。 我:“你们见过三叶草吗?” 孩子们:“见过”“我知道”“知道”…… 孩子们纷纷响应,因为这里面有班长pupu的儿子,所以我对这样的答案并不惊讶! 一边手拿三叶草KV板展示,一边继续说“三叶草是由三颗爱心组成的草,代表爱心、童心与慧心”,我们三叶草呢也是一个推广家庭阅读的公益组织,我是三叶草的故事妈妈思涵阿姨, 今天呢,就是由我来给大家带来好听的故事,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呢和爱与美食有关”
2、导入问答 我:“你们晚上都吃过晚饭了吗?” 孩子们:“吃~了~”(异口同声地) 我:“想想自己平时最爱吃家里的哪一道菜?这道菜是谁为你做的?” 孩子们:“妈妈做的胡萝卜”“土豆丝,爷爷做的”“我也爱吃土豆,妈妈做的” 关注腼腆的没有说话的孩子,并逐一提示和引导鼓励。孩子们思考了一下也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爷爷做的叉烧”“兔子肉”…… 我:“你们真是幸福,有这么多爱你们的家人做这么多美味给你们吃”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个故事也是一个温暖的美食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要给大家分配一些不同角色的台词小脚本(4张),上面分别记叙了不同角色的脚步声和喝汤声,拿出事先准备的拟声词互动卡,谁愿意和阿姨一起来完成这个故事呢? 孩子们竟然全部举手(有些意外地),台词居然不够分了。我提出让两个孩子共用一张台词纸,更细分任务去配音,大家很高兴地接受了。
二、故事讲述 “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这个有趣的故事,一起来听《爷爷的肉丸子汤》” 扉页讲述时,讲到作者是日本的角野荣子时,一个孩子插话道“我最讨厌日本人”,我做了一个嘘声的手势,不想故事被打断继续我的讲述。(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适合?) 接下来遭遇了更意外的场面,故事的第一句话是“老奶奶死了”,话音未落,一个孩子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紧接着其他几个孩子也跟风地笑个不停,场面有些混乱故事没办法继续,我中断下来静静地看着他们,心里想:为什么一个有些悲伤的开头,孩子们会有这种意外的反应?嘴里说“好吧,那你们先笑一会儿吧,等笑够了我们再继续”。孩子们逐渐平静下来,我问他们“真的有这么可笑吗?”另一个孩子回答“这样说也太不吉利了”。“阿姨讲的是故事中有些悲伤的事情,不是在讲不吉利的话哦。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老爷爷老奶奶相濡以沫地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就像你们的爷爷奶奶一样,在一起互相陪伴,每天都在一起做很多的事情。然而有一天,老奶奶过世了,老爷爷一下子变得孤单没有人陪了,他很伤心。所以,这并不是一件搞笑的事情对吗?”孩子们安静地听着,一个孩子说“可是,他说老奶奶“死”了,这样说也太不合适了”。我突然明白了孩子们的“点”,原来他认为说“死”在故事中不合适,我说那如果我们说“老奶奶过世了”这样会好一些吗?孩子们点头。通常的文学作品中,的确我们会常常不会直接说某某人死了,而是习惯将死用一种更容易让人接受的词汇来表述,譬如“过世、仙逝、走了”。孩子们在完全不知道故事背景的情况下,而且和他们的概念中书面用语对于死亡的描述有出入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反应,我可以理解。 接下来讲述到“老爷爷一动不动地在那里呆坐上一整天”,又有一个孩子插话“他难道不去厕所吗?” 我再次做了一个嘘声的提醒手势继续我的讲述。 接下来故事的讲述进入正轨,孩子们开始安静进入到故事中。到小老鼠登场时,不用我提醒,拿到老鼠台词的男孩子第一时间给出了精彩的配音“咚、咚、咚”“吧唧、吧唧、吧唧”,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这个孩子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其他孩子也都做好准备,认真地看着绘本,准备自己角色的隆重登场。两个坐得较远的孩子还因为看不清绘本选择整个身体趴在桌子上继续听,他们开始真正专注地进入到故事中了。孩子们还在配音时适时开展了自己的讨论,觉得为什么狗狗喝汤的声音是“吧吧嘁”,孩子们喝汤的声音会是“嘁吧”呢?不够形象,于是我告诉他们可以自己思考更合适的拟声词,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说喝汤的声音应该是“吸溜吸溜”,还声情并茂地表演起来,每个人都被都笑了,气氛活跃起来。 一个孩子还发现了绘本中的一些细节,他问“为什么这一页老鼠小猫小狗的影子已经印在门上了,说明他们已经在门口了,老爷爷的汤还没有开始煮他们就已经来了?还有汤煮好了门外响起了他们的脚步声,他们一直在门口等怎么还会有脚步声呢?”我看了一下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对他表示肯定:“能发现绘本细节中的“小秘密”,有自己的思考,真的很棒哦。”
三、绘本延伸 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了喜欢的颜色卡纸来制作美食感恩卡。 “刚才我们都分享了你们平时在家最爱吃的一道美味,我们可以把它们画在卡片上。然后想想这幸福的味道是谁做给你吃的?可以写写你想对他说的话。”(想引导孩子心怀爱与感恩) 实际上的效果不甚理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个人喜勿已经非常明确,有一部分的孩子画的很认真,但也有的孩子提出自己不想画,有的觉得自己画的不好看怕别人笑不愿意画,这时候隔壁的另外一场一年级孩子的故事会结束,几个孩子跑过来也分散到孩子们的注意力。对于这一点我也没有强求,尝试引导他们随自己的喜好画就好了。
总结反思 这是我的第一场故事会,实践下来的确有很多和预想中不一样的地方,及时的总结反思就显得更为及时和重要。 1、故事的背景介绍有时候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这本绘本中老爷爷之前和老奶奶的生活,如果不提前加以介绍,就很难让孩子们体会到老爷爷失去她的时候的那种悲伤和落寞的心情,不能第一时间进入到故事设置的情境和感情中。 2、故事会秩序规则的说明不可省略。 此次故事会的听众是三年级的学生,并且有着共同的一年多听故事会的经历,因此对于提前讲好故事会的秩序和规则有些忽略,导致故事开始时经常被一些孩子天马行空的插话打断。提醒我之后在故事会开始前针对秩序和规则的说明是不可忽视的。 3、与孩子们的互动很重要。 与孩子们的互动是比较成功的,这一点提前准备的拟声词角色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孩子们可以认真地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这样一本颇为温暖的绘本,在讲之前我很担心不能够抓住9岁这个年龄段(尤其是男孩子)的心。事实上,有了这个道具的加持,我们就变成了共同讲故事的一个团体,孩子们配合的认真程度还是很令我惊喜的。说明故事会前的充分准备很重要,想办法让孩子参与进来更加重要。 4、孩子的视角带来的惊喜与思考。 通过这次实践,我认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问题适时的提问是很可贵的部分,这个部分不应该被认为是“插话”违反纪律的范畴。因为孩子的视角的确可以发现一些我们常常忽略的细节,而且能发问代表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是深层次参与绘本的一部分,可以引发我们和孩子对于绘本内容的第二次发现,这点尤其可贵。 比如这次故事会我前面提到的有孩子对绘本细节“小秘密”的发现;还有个孩子问:“为什么这里面老鼠、猫和狗还可以跟老爷爷对话啊?”再比如关于拟声词的自我定义和思考,发掘出更贴近生活的更形象逼真的词汇,都是孩子们思考的结果,也是最值得被鼓励和肯定的部分。 5、延伸活动的思考 每种活动都有它更适合的年龄段和群体,这种发散性的开放问题需要想象力加持的绘画可能对于三年级尤其是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案,可能相对而言,制作手工或引入游戏环节更值得去探讨和实践。 6、同一绘本第二场临时故事会的发现。 因为临时性原因,这本绘本的故事会后来又实践了一次,这次的听众是二年级的三个孩子(2女1男),这次孩子们的表现又带给我发现的惊喜,一个孩子是学校的朗诵社团成员,她说她在社团学会了“拟声”角色,主动要求把老爷爷的台词承包下来,哑着嗓子学老爷爷说话的孩子可爱极了。其他两个孩子也备受感染,开始争相模仿,故事会发展成一个角色配音的话剧形式,效果也非常棒。这一次的延伸活动仍然是绘画制作感恩卡,但这次相对第一次的效果就好了很多。原因是几个孩子女孩居多,而且都有绘画基础,时间上也较第一次充裕了很多,可以留给孩子慢慢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所以我认为每一种延伸活动都有它适合的年龄段和群体,要尽可能使用大多数听众可以接受和参与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