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 Bambi米妈
第二课: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推开阅读那扇窗,让快乐照进心房
回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有童话,有儿童文学还有连环画和期刊… 接触最早的是连环画,又名小人书,这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60后、70后、80后早期童年时代都曾通过它开启了自己的阅读记忆。我接触由赵宏本先生绘制的《桃花扇》的时候,书已经是被堂哥们翻得发黄了。但是小人书艺术上的美感,故事的动人让我们读过就不会忘怀。不过遗憾的是,小人书慢慢没落了。后来再接触的带图画的书就是《丁丁历险记》、《机器猫》《银色吸血鬼》等漫画了。
接触最多的还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和《伊索寓言》等经典著作,白雪公主,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豌豆公主,国王的新衣,至今还能回想起来,故事情节及想象中的画面影响至今。幼时经常幻想着自己就是童话中的公主,期待某天帅气的王子骑着白马出现……
年龄大些就开始看文学名著和《读者》、《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等杂志。 非常庆幸我们家住在几家学校的附近,周边都是书店,记得那时候小朋友都是在书店或席地而坐,或站着,或蹲着,看书看得入神,不过那时候常常会被工作人员驱赶,不如现在,有大好的阅读环境,书城、图书馆都设有公共阅读区域,想想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太幸福了!
童年的阅读,于我影响很大。童年养成的阅读习惯,让我的心绪更加平静、自然单纯,更容易触摸到美好。每当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喜欢捧起一本书,找寻快乐的出口。就像田鼠阿佛一样,童年采集的阳光、颜色、词语,能陪伴我们度过人生中最灰暗、寒冷的日子。 自己从阅读中受益,在现在已有的条件下就没有理由不给孩子更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应该不带功利性的引领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阅读,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沉淀了文化的重量,也承载着很多人的期盼。尤其是父母,无论家长自己是否喜欢读书,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在书香氛围下长大。其中缘由不言而喻,图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很积极的。 在我看来,寻找更好的阅读,就是寻找三个词:阅读、悦读、越读。第一个就是阅览的“阅”,意指读书本身;第二个悦是意指高兴的“悦”,叫心悦神怡,就是愉快地阅读。坦率的讲,如果说我们阅读那么受罪的话,像我们搞应试教育这样的,恐怕大家谁也不愿意阅读;第三个,叫“越“读,就是超越的越,也就是学以致用。 践行亲子阅读的路上,首先要让父母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父母天天捧着个手机看新闻、看电视剧,孩子又怎会爱上阅读呢?父母们如果自身有着很好的阅读习惯,有着好的阅读体验。也教给孩子学会阅读,那么带给孩子的,不将是一时成绩的提高,更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然后,阅读不能带有功利性,不能总想着为了提高成绩而阅读,要让阅读变成快乐的源泉,变成一种享受。 再者,父母参与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同领略书中的奥妙,与孩子沟通、分享读书的见解和畅想。在阅读这条道路上,家长与孩子倾心陪伴,当孩子对书中内容不理解或者有误解的时候,适时的解释会帮孩子拨开雨雾见天明。正如宋怡慧老师所说:“关心远比实话更重要,陪伴远比方法更实际。”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 DusanKrtolica是来自塞尔维亚的少年画家,他3岁时就展露才华,4岁进入美术学校,13岁时已经举办过6次国际个人的画展,还出了一本书。同龄人还在教室画太阳时,他的作品已经绘制在汽车上出现在香港的街头。 这样的孩子,很多人都认为是上帝送给他父母的天才,但细究起来,还是能看到孩子成材的必然性。Dusan的父母虽然从事的工作与艺术和绘画没有一点关系,但是他父母都是热爱读书的书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成长下的Dusan自然而然对书有着格外的热情,他自三岁起就熟读百科全书,尤其喜爱动物和自然类的书籍。他父母给他买的生日礼物是一本世界上最复杂最全面的百科全书,他只用了三个星期就读完,并且记住了里面的全部生物物种。 最为可贵的是,这个孩子并没有成长为“伤仲永”的遗憾案例,而是继续低调地生活和创作。无论画商给出多么令人咂舌的高价,他依然没有卖出自己的画作。当Dusan被采访问到是否想要成为一名画家或者插画师时,他淡定地说他想成为一名动物学家。 也许这样的天才少年可遇不可求,但是一个家庭如何培养孩童阅读的兴趣乃至激发孩子灵感,Dusan可以算做是最闪耀的例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