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B29-李双如 三叶草故事家族第二节课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无字书不怕讲错,怕不讲
答:无字书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文本只用图画来讲述故事的绘本.大多数家长拿到无字书就会反问”没有字只有图,怎么讲?””没有字我根本看不懂图””讲不了,我怕讲错了”太难啦”这些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成人已经习惯了文字阅读的方式.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图画书,是专门给孩子创作的,孩子恰恰是用图画阅读来建构自己认知/精神世界.无字书是非常棒的图画书,专门用画面和细节为孩子展现了一个丰富的故事情节.可以很好的发展观察力/专注力/联想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极大满足孩子发现的乐趣.
我非常喜欢无字书. 像<疯狂星期二><海底的秘密 ><雪人><蛋糕哪去了>给孩子讲,四岁以上宝贝比较喜欢.
在阅读时不是自己讲.我会让孩子自己看画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有趣(有意思)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一页页地翻过去,孩子们就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把这个故事讲下来了,每个孩子的发现和理解都不一样,但是他们很满足,觉得我发现的他没发现,我讲的他比较认同。
接着我会引导孩子再读一边,进行集体阅读,通过观察细节进行合理推理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的有趣.例如<疯狂星期二>当看到青蛙们坐在老奶奶家里看电视,我问道”猜猜看,它们在看什么节目,是什么节目如此吸引,要冒着被人发现,被狗狗追的风险来”孩子们听了一下子来了兴趣”足球比赛”男孩的声音,还不忘加一句”我爸爸最喜欢”,”中国好声音,我妈妈喜欢””是冰雪奇缘”.瞧当故事和孩子生活经验结合,他们更容易理解.
最后我会把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这已经是第三个故事版本了.在亲子阅读中,平时的文字图画书都是爸爸妈妈读给孩子听,那么鼓励大家借无字图画书把这个机会让给孩子,让他们借助对故事的理解讲给大家听.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讲时坚持一个原则:无所谓对错,只要合乎逻辑,都是好的故事,因为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快乐,为了亲子陪伴,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彼此愉悦满足的过程.
无字书阅读的建议:无字书阅读需要建立在已有丰富的读图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孩子喜欢怎么讲都可以,只要合乎逻辑;阅读的时候多从阅读方法/阅读主体/阅读目标这些方面多考虑,这样阅读不至于困惑,总之只要开始讲就行了.
2、寻找你的家庭书,说说你的家庭文化。
作为一个70后妈妈,看到这个题目,脑海中努力回想儿时有关书的记忆,实在太少.繁重的农活占据了童年的一大部分,拔草/施肥/捉虫/喂兔子/洗衣/做饭每天劳累辛苦,但也不觉得烦躁,因为有一位爱讲故事给我们听的母亲.母亲善良勤劳乐观积极,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围坐剥豆都会给我们讲故事,什么《神笔马良》《海娃放羊》《狼来了》听得我们津津有味,后来实在没啥讲的了,母亲便开始讲秦腔(陕西地方戏)剧本给我们听,讲着讲着还哼上一曲,那时我便对温柔美丽知恩图报的白娘子有了向往,对非要拆散他们的法海深恶痛绝,记得当时还恨恨地跺了几脚玉米棒子.童年是在母亲的故事中度过的.现在想起是如此幸福!
印象中第一本书是借好友的《少年月刊》一眼就爱上了,顾不得礼数,第一次没认真听讲一口气读完,畅快淋漓.从此便养下了什么书都要一口气读完的坏习惯,这个实在不好,2006年看原版《基督山伯爵》,除了必须的吃饭工作,每天睡3个小时连着二个星期看完,爱人怒吼看疯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图书以”借我看看”的形式,进入我的生活.我是来者不拒,什么都看武侠小说、琼瑶系列、故事会、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小人书、四大名著,连发的语文课本也是拿到手就一口气读完.为了看书没少帮同学打扫卫生.挖野菜.
当时看书没有现在这么明确的目的,就是觉得好玩,时常想书里的世界怎么那么精彩!
印象深刻的是五六年级开始看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读者文摘》(现在更名《读者》)这是一本有思想有温度有品位的杂志.反映人生百态.这里的文章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有幽默,有真情,有战争,还有对现实的评判,她像春雨般填补着我少年思想的空白,认知的懵懂。第一次感到我与世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那时的《读者文摘》几乎每一期都仔细读过。书中很多感人的故事常常令我落泪.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要到那里去?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三观也许就是在这本杂志里形成的.
现在我们家还保持着看《读者》的习惯,后来又增加了《环球人物》、网评新书、绘本等.阅读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精神食粮,工作便利,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家人。我孩子今年18岁上高三,学习自觉,独立性很强。有一次打扫卫生看到他的桌上放着一本《宁愿孤独,也不庸俗》心里瞬间觉得欣慰。
如何建立”家庭文化”要点
李迪老师在初级班第二次课程中倡导大家建立“家庭文化”的提议,让人耳目一新,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成长是核心。
我会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
1要让家里充满了亲情与爱的氛围
亲情与爱是家庭当中最主要的一个主题,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被爱的感觉”都在确认“你到底爱不爱我”。以前中国家庭观念中“父母对子女的爱”表达比较含蓄,现在随着阅读理念普及。这种表达爱的语言或方式在中国家庭中越来越日常化。
孩子不厌其烦的去试探,求证“你爱我吗”,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有一本图画书叫《跳舞》讲的是父亲一直默默关注女儿舞蹈事业,女儿忘我投入看似也和父亲无关。可是在父亲临终前,双方吐露心声,父亲说:“从小爸爸就一直躲在暗处看你跳舞,为你加油,只是你不知道”,女儿说:“亲爱的爸爸,我的每一次舞动都是为了你,只是你不知道”多么痛的领悟。这种寻求被爱被关注的感觉既安全感,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孩子有了充足安全感才会放心大胆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这种氛围包含很多方面夫妻关系和谐、性格平和,能用包容接纳的心态看待孩子发展,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探究,给孩子支持和信任。
2努力学习成为具有引领能力的成年人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时父母首先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多学习多反思,懂得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和关键期,要像安一样默默守候,静待花开,因为他们生来就是《小怪兽》。作为具有引领能力的父母还需要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如打造阅读环境、培养独立性、挖掘孩子特长兴趣等。
3创立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创设需要一个长久积淀的过程,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做起。
(1)缅怀祖辈,重温历史。寻找家族事件中的闪光点。我祖辈农民,几代人都是十分勤俭善良,到了我孩子这一代骨子里也是,如节约水电,不乱花钱,不用的书本要转卖,从不乱扔。
(2)建立家庭公约,责任和义务共存,为了家庭和谐,需要每个人的奉献。
(3)生活要有仪式感
逢年过节看望长辈,团聚沟通,和兄弟姐妹定期聚会,联络感情。每周六晚上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幸福时光。这一晚谁都不能外出,早早吃过晚饭,备上茶点,水果,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影。
(4) 建立共同的生活习惯,如一起看书,吃同一口味的饭菜,看同一档电视节目,喜欢同一种运动,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家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建设去营造。这种责任感更多源于对家人浓浓的爱,有了爱一切都愿意。
|